•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7

柏拉图ing
首页 > 职称论文 > 漫才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oneybackkom

已采纳

1.中国动漫就像女人的体重,好不容易升上去,却又被强行降下。中国动漫赶上日本动漫?别说赶上了,如果能摸到日本动漫拉下来的XX,我天朝宅男也要拜如来拜观音拜三天。2.中国的娱乐界的奖项你信吗?在中国,有钱有关系你就有一切,什么奖拿不来?再说金龙奖是什么?连我等以宅为荣的人士都不知道的动漫奖项有何意义?不过中国漫画的确也有不少精品,不过都是在港台地区,大陆地区的漫画只能在广电的直接管理下艰难模仿日漫。另外,中国漫画讲爱情的大都是女性向的,说白了就是一女N男那种,而男性向的都是武侠的,都是讲菜鸟如何经过磨练成为最终BOSS,太单调。3.这个还用说吗?中国的动漫杂志只能刊登一些小漫画,一个原因是漫画来源少,另外一个就是上面有人,杂志里的一字一句都要反复琢磨,与其那么麻烦,还不如去做别的杂志。所以中国的动漫杂志很少,而且很不专业,国别歧视严重。4.差别就在于日漫可以给婴儿睁开眼时~老人闭眼时的所有人看,而中国动漫只能给10岁以下,智力尚未开发的小朋友看,大朋友看都会不好意思和打瞌睡。日本动漫分级清楚,中国没分级,因为没有限制级的东西。这样说来,中国动漫还有优势吗?5.政策?日本没有什么明文鼓励动漫发展,但法律也没限制动漫发展,只要你别做18X的东西还到街上去宣传就行了;中国有明文说要发展动漫事业,但对动漫的发展的限制的文书比鼓励的还多。这个也要比优势?6.技术方面两边差不多,你看日本很多动画都是送到中国来加工的,你只要在动画片尾看到“有限公司”的字样就知道这个动画的制作由中国公司参与。当然在人物描绘还有动作流畅方面来说,日本强太多了。剧本中国不是没有,只是比较少,而且都是来自网络的,没有正版的意识。另外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武侠、穿越最常见,这东西看两遍就不想看了。7.日本方面的确资金丰富,因为人家动画做出来可以赚很多钱,而中国不行,因为中国没多少人买正版。而且每部日漫你都可以看到片头曲和片尾都有一段时间定格,那段时间就是“法定”广告时间,支持这部动漫制作的企业名字都会出来,而且有声优会把它念出来。而中国的动漫基本都是自己制作,没有企业肯帮忙,因为这赚不赚都是个问号,并且节目怎么播都是归电视台管的,即使你做成日漫那样的形式,片尾那个广告肯定会没掉,因为我没见过有几个电视台那么有耐心,连片尾曲都播。8.中国画风完全被日本影响了,已经日化了。中国古代绘画本来就擅长画风景,不擅长画人物(所以日漫才到中国来加工背景),没有传统,新时代的画家都饿死或改行了,谁来发展?你只要看到那个眼睛大小不是正常大小的就可以肯定那是受日本的的影响,因为日本人物画风的重要特征就是大眼。9.中国是一次做完动画,然后卖给电视台,接下来怎么播都是电视台的事。而日本是一边做一边播,而且是一周一集(有的一个季度一集,有的一个月,有的就一集.........),即使是重播的东西也不可能出现中国这个“两集联播”“五集联播”“整天联播”。不过日本有些长篇动画的剧情经常会跟网络上流传的重合在一起,比如火影,中间卡壳、完全原创的时候网上出现很多版本的后续剧情透露,结果真的正篇出来后,我发现那剧情就是那么多个版本的融合,只不过网络上的版本太早完结了,岸本齐史为了钱就把六代火影弄成团藏。扯远了,^_^总之中日的差距不是一般的远。终于打完了,所以说我恨连发(DNF一下),只是手动,虽然很累,不过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大都说出来也是不错的。不过想等到中国动漫崛起的那天,额,等我孙子出生以后就有些许可能了。

158 评论

老王弃治疗

分からへん。。。

275 评论

我吃了一鲸

请参考此贴日本曲艺的一种 。又称万岁或万才,日本式的相声表演。一般由两人表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见长,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即把拜年作为一种仪式,由艺人头目和配角为一组,头戴乌纱,身着大礼服,到各家以风趣吉祥的语言道贺,然后击鼓表演歌舞。据说这种歌舞模仿的是唐朝的踏歌舞。这种表演在镰仓、室町时代称作千秋万岁,民间出现了许多艺人。发展至江户时代,甚至连爱知县的很多人都来江户町表演万岁卖艺。到了明治时代,万岁的内容已不单纯是拜年贺词,而是把传统的《三曲万才》和《御殿万岁》融为一体,改称万才,并由艺人园辰于1887年首次作为舞台艺术搬进了剧场。万才后来又改作漫才,形式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融进了口技、舞蹈、歌唱等艺术,而且出现了戏剧漫才 (相声剧) 、多口漫才 (多口相声)以及女漫才师表演的漫才。 早在13、14世纪,初春时期,艺人和捧哏结伴而行,共同表演有趣的滑稽节目,意在驱魔,庆贺一年的繁荣,称为“万岁”,后发展为“漫才”。漫才的现代化始于明治末期,在关西一带开始发展起来,节目多半自编自演,近年来还出现了由几个人一同上台表演的形式,甚至有时还加上乐队伴奏。 此外,在日本还有落语(单口相场)、讲谈(说书)、民谣(民歌)、浪花节(说唱)等各种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时至今日,仍受到大众的欢迎。 【漫才与相声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的对口相声中,表演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逗哏,另一个捧哏,相当于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就有“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合缝活精彩。”的熟语。意思是说:在对口相声中,逗哏虽然是主角;但是,它的艺术功能只占到百分之三十。捧逗是配角,其艺术功能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之多!相声艺术在给人们创造幽默与欢笑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理想道德魅力的人格。 捧哏角色,艺术贡献大;而报酬少,功名所得少。如果相声表演是一盆耀眼夺目的盆景的话,逗哏是耀眼的红花;而捧哏就是默默奉献的绿叶。再做一个比喻,将相声艺术形容成为一个家庭。逗哏是父亲的角色,而捧哏则是母亲的角色。捧哏角色,体现了母性与大地的胸怀。 在日本漫才艺术中,也有类似的艺术角色分类;不过他们不是叫做“逗哏”,“捧哏”,而是叫称“上手”,“下手”。 以下是日本笑辞源收集的漫才,落语用语关于“上手”,“下手”的解释: 上手——かみて。逆は下手(しもて) 客席からと舞台上からでは右左が逆になるので、上手、下手という。客席から见て、左が下手。右が上手。 意思说:“上手”;相对应的叫“下手”。从观众席角度上观看与从舞台角度观看,“上手”、“下手”的左右位置是相反的。以观众席角度为基准,居于左边的演员叫下手;居于右边的演员叫上手。 在中国的相声艺术中,“逗哏”,“捧哏”,的位置与日本漫才艺术的“上手”,“下手”位置相反。 也就是说,以观众席角度为基准,中国的相声表演以左边为主角;而日本漫才则以右边为主角。 无论是“逗哏”,“捧哏”;还是“上手”,“下手”,两个角色通过对话,对语交流,将相声情节中的故事讲述给观众,并将非常理,非逻辑的结果展现出来,产生强烈的,矛盾的对比和结论;从而,结出幽默,喜剧的效果。 通常,一段完整的中国相声由四个部分组成,既“垫话”、“瓢把儿”、“正活”和“底”。 “垫话”,就是开场白。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作用是一样的,就是招揽观众,稳定情绪。有的垫话像跟观众聊天,聊的内容是大实话,艺术术语叫做“题外话”,为的是博取一笑,以便转入“题内话”,转入“正活”更方便些。新相声的“垫话”以“题内话”居多。“瓢把儿”,就是由“垫话”转入“正活”的过度部分。“底”,又叫“攒底”,就是一段相声的结尾。这个“底”无疑是最强烈的“包袱”,把整段相声推向高潮,在笑声中结束了相声。一段完整的相声由四个部分组成,既“垫话”、“瓢把儿”、“正活”和“底”。“垫话”,就是开场白。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作用是一样的,就是招揽观众,稳定情绪。有的垫话像跟观众聊天,聊的内容是大实话,艺术术语叫做“题外话”,为的是博取一笑,以便转入“题内话”,转入“正活”更方便些。新相声的“垫话”以“题内话”居多。“瓢把儿”,就是由“垫话”转入“正活”的过度部分。“底”,又叫“攒底”,就是一段相声的结尾。这个“底”无疑是最强烈的“包袱”,把整段相声推向高潮,在笑声中结束了相声。 另外;日本漫才艺术中,对于类似中国的“逗哏”与“捧哏”的角色,还有另外一种描述。 其中,“逗哏”称为ツッコミ,“捧哏”称为ボケ。对于ツッコミ的描述是这样的:ツッコミ和ボケ是漫才艺术的两个角色。其中,ツッコミ的作用是从正面对事物和人物进行描述,体现出人类科学性的,逻辑性的,常识性的正常思维;从而,为ボケ角色的表演进行铺垫,营造基本的氛围与环境。 ボケ则是这样描述:ボケ和ツッコミ是漫才艺术的两个角色。其中,ボケ是所谓的“笑点”。它通常在ツッコミ正面对事物和人物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歪曲的,非逻辑性的,非常识的见解和论调。产生与普通人常识性的,逻辑性的,科学性的思维不一样的谬论;从而,展现出荒诞的,扭曲的思维。由此,产生幽默和喜剧的效果。 笔者认为:无论从中国相声还是日本漫才,这样对“逗哏”与“捧哏”两个角色的描述是比较科学的。 它从幽默,喜剧艺术的规律着手,阐述了幽默,喜剧艺术产生的原理——对人类科学性的,逻辑性的,常识性的生活现象与正常思维,进行非逻辑性的,非常识性的歪曲和荒诞的夸张;从而,产生与现实生活强烈矛盾与冲突的斗争,由此而孕育出笑的果实。 同时,这样的用语解释,对“逗哏”与“捧哏”的舞台任务,角色功能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使得相声和漫才演员在舞台上十分明确地了解和完成自己的舞台任务,从而达到理想的幽默,喜剧效果。 与此同时,我希望引用日本お笑い用语词典(幽默用语词典)中ボケ词栏的注解说明东方幽默喜剧艺术的相似性和相通性。 ボケ笑いのエッセンス。物事を违う角度から见たり、一般人が考えつかないような意表をつく発想やありえない勘违いなど。 意思是说:ボケ是漫才幽默艺术的精髓点。它通常从错误的,非逻辑性的角度去观看事物;从而,呈现出与一般人们思维不同的论点和结论。从中产生幽默和喜剧的效果。 在这里,日本的漫才幽默艺术界对ボケ这个角色的高度重视,将它视为漫才艺术的核心点,精髓点。 而ボケ在中国相声艺术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捧哏”角色。在这里,日本的漫才对其扮演的角色的评价,恐怕要远远高出“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合缝活精彩。”的程度了。可以说ボケ的角色是无冕的主角,平民的王子。 因此,从中国和日本对“捧哏”,“ボケ”角色的艺术定位,可以充分地说明东方幽默喜剧艺术的相似性和相通性;研究和借鉴日本漫才,落语艺术对中国的相声发展是有裨益的。

241 评论

碗碗小公主

{魅力的な日本の文化}これはどうや??もしくは{美しい日本の文化}

133 评论

2岁半的猫

求日文的论文文献,学姐帮你

85 评论

cathyzhou214

日本还有一种叫做“漫才”的逗乐艺术,又称“万岁”或“万才”。一般是由两个人配对表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见长,有些类似于中国的对口相声。 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早在13、14世纪,由艺人头目和配角——手持团扇的大夫和打鼓的才藏,头戴乌纱,身着大礼服,组成一个个小组访问民宅,向人们恭贺新禧,意在驱魔,庆贺一年的繁荣。祝词中夹杂着一些滑稽的问答和动作。据说这种歌舞模仿的是唐朝的踏歌舞。这种表演在镰仓、室町时代称作“千秋万岁”,在民间也出现了许多万岁表演艺人。 漫才就是由“万岁”演变而来的,并且从19世纪末开始在关西地区逐渐盛行起来。艺人园辰于1887年首次将万岁作为舞台艺术搬进了剧场。万岁后来又改作“漫才”,用滑稽对口来逗乐观众。两个演员分别为「捉角」和「傻角」,「傻角」说 一些蠢话,「捉角」便抓住这些蠢话或拍打「傻角」脑袋,或教训、劝告其一番。近年来形式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融进了口技、舞蹈、歌唱等艺术,而且出现了戏剧漫才 (相声剧) 、多口漫才 (多口相声)以及女漫才师表演的漫才。节目以自编自演的情况为多。以观众席角度为基准,中国的相声表演以左边为主角;而日本漫才则以右边为主角。

248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日本动漫的论文

    可参考这篇,记住不要全抄,多说点自己的想法,如果想全抄,可以先先把第一段改改,然后把顺序打乱,然后结尾也改改,最后读读是否通顺

    荔枝爱苹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漫才研究论文

    1.中国动漫就像女人的体重,好不容易升上去,却又被强行降下。中国动漫赶上日本动漫?别说赶上了,如果能摸到日本动漫拉下来的XX,我天朝宅男也要拜如来拜观音拜三天。

    柏拉图ing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动漫比较研究论文

    虽然我不像承认事实,但是确实是日本动漫好,中国的大部分都是低龄化或者抄袭的

    肉祖宗想切肉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日本动漫先行研究论文

    两个字“无聊”

    dreamy859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动漫产业的论文

    1主要没人养

    伊兰051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