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0

那些年喜帖街
首页 > 职称论文 >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lyran0910

已采纳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所获资料以大量数据为特点,因此必须对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从中研究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规律。由于地下水观测工作是长期连续的,因此,必须对所获资料进行经常性的整理与分析,一般分为日整理,月整理,年终整理,多年资料整编等。最好能用地下水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编。

(一)地下水动态资料整理

(1)编制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统计表(报表)。主要包括地下水动态各要素以及水文、气象要素的月、年及多年报表。

图6-12 潜水动态综合曲线图

(2)绘制地下水动态综合曲线图或各种关系曲线。根据需要和按动态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编制各种综合曲线图(把动态要素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历时变化绘在同一张图上称综合曲线图)、或编制动态要素间、或动态要素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如潜水动态综合曲线图(图6-12)、潜水位变幅与降水关系曲线图、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等等。

(3)各观测线地下水动态要素剖面图。地下水动态要素剖面图是沿一定方向,把观测点代表性时刻(如丰水期、枯水期)的动态要素值(如水位、水质、水温等)绘制成图,同时图上还应附有含水层、隔水层、观测孔等内容。如水化学剖面图、水位动态剖面图等。剖面图能反映动态要素沿观测线方向上的变化,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

(4)动态要素平面图。如果观测点和观测资料较多,一般还应编制各不同要素在代表性时期(丰、枯水期等)的平面图,以说明地下水动态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如不同时期等水位线系列图,潜水埋藏深度图,水化学类型图,某要素等值线或变幅等值线图等。

(二)均衡试验资料整理

(1)编制气象、水文要素及各均衡项目的各时段、各均衡期、年、多年的统计表(报表)。例如对潜水均衡项目常按表6-2的格式进行整理。

表6-2 潜水均衡项目统计表

图6-13 降水入渗系数与年降水量、潜水埋深关系曲线

[据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观测总站]

根据地中渗透仪观测资料编绘,包气带岩性主要为亚粘土及亚砂土,图中曲线旁注数字为潜水埋藏深度(m)

图6-14 河南封丘均衡试验场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位埋深关系图

(2)绘制均衡要素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如渗入量(降水入渗系数)与降水量或降水强度曲线图(图6-13),潜水蒸发与地下水埋深、岩性关系曲线图(见图6-14)。灌溉渗入量与灌水定额关系曲线图等。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充分理解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二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本章的重点是地下水动态的8种基本成因类型和主要特征、水均衡原理、潜水水均衡方程、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测定、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和资料整理等。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均衡的概念?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2.地下动态类型有哪几种?每种有什么主要特征?

3.何谓水均衡原理?试述均衡区、均衡期、均衡要素和水均衡方程的概念?

4.试写出潜水均衡方程并说明潜水水均衡方程各项的意义?并说明方程中各项的单位?

5.试写出承压水水均衡方程并说明方程中各项的意义?

6.给水度(μ)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7.试写出潜水、单向流动时计算给水度μ的有限差方程,并说明各项含义?

8.试写出潜水、单向流动、隔水底板水平、观测孔孔距相等时,计算给水度μ的有限差分方程?并说明各项意义?

9.试写出潜水、二维流、含水层均质、隔水底板水平时,计算给水度μ的有限差分方程?

10.如何应用潜水有限差分方程计算降水垂向补给强度(W)?

11.试述地中渗透议的工作原理?降水入渗系数的计算及适用条件?

12.试述蒸发强度经验公式及适用条件?

13.如何确定地下水径流量?

14.如何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

15.如何计算越流补给量?

16.地下水动态和均衡观测资料如何整理?

17.某地区地下水为潜水,区内地下水补给量(收入项)与消耗量(支出项)见表6-3,试计算均衡差并说明均衡状况(即均衡、正均衡、负均衡)。

18.某地区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接受降水入渗补给,以侧向径流向下游地段排泄,在该区典型地段布置了5个观测孔(图6-4),且无抽水井干扰,试根据表6-4中的资料和有关数据,用有限差分法,分别按4、5、2三个观测孔和1、5、3三个观测孔及五点法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W。

表6-3 某地区地下水均衡计算表单位:104m3/a

表6-4 某地井孔水位及有关资料

334 评论

陆陆1234

一、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动态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地下水位、泉水流量、开采量、溶质组分与含量、温度及其他物理指标)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地下水的量与质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地下水在和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与能量交换时收入与支出出现不平衡的结果。这种地下水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水量、质量、能量的收入(或补充)与支出(或消耗)之间的数量关系,即称“地下水的均衡”。

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均衡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地下水的均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原因,而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方向和变化幅度是由地下水均衡性质和强度所决定。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特征是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和水资源形成条件的综合反映。因此,研究地下水动态和均衡对于深刻地揭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正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案的制定、预测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均有极大的意义。

二、地下水动态的研究内容

(一)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和动态成因类型

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地下水动态是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对地质环境和补给、排泄作用施加影响所作出的一种响应。从信息技术的观点,可把含水层(含水系统)看作是一个能够传输与调节地下水能量的“物理实体”,地下水的各种补给和排泄因素,则为这个物理实体的“输入信息”,而地下水位则是“输出信息”。按以上地下水动态形成的机理,地下水动态的特征一方面决定于作为地下水输入信息的各种补、排因素,另一方面则决定于作为“物理实体”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所处的地质环境因素。

在补给和排泄因素中,以气象和水文因素对地下水动态(特别是潜水)的影响最为重要。受气象因素影响的潜水动态,其主要的特征是潜水的水位或其他动态要素均随着降水(或蒸发)量的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动态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或水位峰值稍有滞后;两者的动态均呈现同样的年内及多年的变化周期。

水文因素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接受地表水体补给的潜水动态特征明显受着河流(或湖泊、水库)水位、流量和水质变化的影响。但是,潜水动态的峰值和起伏程度将随着远离地表水体而逐渐变小,峰值逐渐滞后。

气象、水文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承压水动态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要比潜水微弱得多。

地质环境因素对地下水动态形成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但其影响一般不随时间而变化,其影响主要表现为:

包气带土层的厚度和渗透性,含水层本身渗透性和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的构造封闭程度决定着地下水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联系程度;降水和地表水对潜水补给量的大小、水位变化的幅度、动态峰值滞后的时间和水位变化的周期性特征。此外,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地震活动等也对地下水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而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作用的加剧,人为活动已成为许多地区影响地下水动态形成的一种最重要因素。

根据对地下水动态形成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可把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划分为以下八种基本类型(图3-11):气候型(降水入渗型)、蒸发型、人工开采型(开采型)、地下径流型(径流型)、越流型、水文型(沿岸型)、灌溉型(灌水入渗型)、冻结型,此外由两种以上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还可组成多种混合成因的地下水动态类型。还应指出: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某些自然或人为影响因素的变化,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也就随之改变。

(二)地下水动态信息的应用

由于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和水资源形成条件的综合反应,因此根据地下水动态信息也可反演其地下水所处的地质环境和资源形成过程。地下水动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近年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目前地下水动态信息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图3-11 地下水的主要动态成因类型

第一,局部地区及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为水资源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快速、简捷的科学依据。例如,根据地下水动态变化可以及时地判别地下水资源的超采状况和资源潜力,为及时调整开采布局提供依据。

第二,可以利用地下水动态信息,计算许多水文地质参数。

第三,根据对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破译某些用常规地质理论难以解决的地下水资源质与量的形成问题。例如,根据岩溶大泉的流量与降水量的多年动态回归分析,可靠的确定出泉水流量形成与历年降水量的关系。

第四,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的深入分析,可捕捉诱发许多环境地质灾害的水文地质原因,提出防治环境地质灾害的地下水管理对策。如根据地面沉降量或地面坍塌与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之间的动态资料对比,可以准确地确定地面沉降或地面坍塌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五,根据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微动态,进行地震活动的中期和临震预报。

三、地下水均衡的研究内容

(一)地下水均衡研究的任务

地下水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确定某一地段(或某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目前地下水所处的均衡状况,预测地下水均衡未来的变化方向。地下水的均衡状况不外乎有三种形式:当某一时间段内,补给量和消耗量(也可以是含盐量或热量)持平时,含水层储存的水量无变化(即水位无变化),称之为“均衡”;当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含水层储存的水量则要增加(即水位上升)称之为“正均衡”;当补给量小于消耗量时,含水层储存的水量则要减少(即水位下降),被称为“负均衡”。如果以一年作为一个均衡计算期,我们会发现地下水绝对的均衡状态是不存在的,但从多年平均的观点来说,尽管各年的地下水均衡有“正”有“负”,但天然状况下的地下水基本是均衡的。地下水的均衡是保持含水层水量、水质和环境稳定的基础。当地下水的均衡状况遭到破坏,并长期得不到恢复,必然导致含水层水量、水质的变化,导致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条件的恶化。因此,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重视地下水均衡的研究。

(二)地下水水量均衡方程式

要判断某一区域地下水所处的均衡状态和预测未来水均衡的变化方向,就必须首先建立地下水的水量均衡式,水量均衡式也是地下水盐量均衡和热量均衡研究的基础。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任一地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含水层(或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的流入量(或补给量)与流出量(或消耗量)之差,应恒等于该含水层(或地下水系统)中水储存量的变化量。据此可写出某一均衡研究区(简称均衡区)在某一均衡计算期(或简称均衡时段)内区域水量均衡方程式。

一个地区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在内的总的水量均衡方程式为:

现代水文地质学

式中:uΔh——潜水储存量在均衡期内的变化量,其中μ为潜水水位变动带内岩石的给水度或饱和差,Δh为均衡期内的潜水位的变幅值;

V,P——分别为地表水体和包气带水储存量的变化量;

x——降水量;

y1,y2——地表水的流入和流出量;

z1,z2——凝结水和蒸发量(包括地表水、陆面和潜水蒸发量);

W1,W2——地下径流的流入和流出量;

R1,R2——人工引入和排出均衡区的水量。

潜水量均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现代水文地质学

式中:x1——降水入渗补给潜水量;

z′1,z′2——潜水的凝结补给量和蒸发损失量;

Ws——泉水流出量;

y1——地表水对潜水的补给量;

R′1,R′2——人工注入和排出潜水量;

其余符号同前式。

承压水的水量均衡式,比潜水简单,常见形式为

现代水文地质学

式中:u*——承压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

E1,E2——潜水对承压水的越流补给量,和承压水的越流排泄量;

Rk——承压水的开采量;

其余符号同前式。

上面描述的区域水均衡式和潜水和承压水的水量均衡式,是理论上的一般数学模型。而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其水量均衡式,可能要简单得多。例如,在地下水径流极其滞缓,又没有地表水分布的干旱或半干旱平原区,潜水的水量均衡式可以简化为:

现代水文地质学

在某些封闭的北方岩溶泉域内,岩溶潜水在无补给季节的水量均衡方程可以简化为:

现代水文地质学

230 评论

碎碎瓶安

这是一篇吉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的一片博士论文,我已经下载下来,发到你的邮箱里了。

295 评论

相关问答

  • 均衡营养与幼儿健康论文摘要

    关键字:理论 一般 马克思 均衡 内容摘要:一般均衡理论并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专利。早在瓦尔拉斯之前,马克思就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及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孤星泪新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下水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毕鸣,王绍武等.1996.近百年气候变化模拟以及未来50年气候变化预测,85-9132项目论文编委会,气候变化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 蔡绪

    喵呜兔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下地干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

    taojia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均衡膳食与健康毕业论文

    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想要身体健康要从饮食开始着手。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健康饮食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健康饮食论文篇1 摘要

    小树旁的小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均衡与稳定建筑案例研究论文

    建筑概论论文一、建筑概论专业内容概要 二、建筑功能、空间、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一、建筑概论专业内容概要(一)建筑词汇(愈泳)1、什么是建筑建筑 A

    xiaoshu2006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