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政府论》中的政治社会
在自然状态下,诞生出了不平等这里面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在自然状态中,随着每个人的能力的差异,对于财产等资源的积累也就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平等的现象。
发表时间:2016/08/27
-
中国特色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与图景表
政治功能是社会组织的衍生功能。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契合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是一种非政治化的政治参与,受制于国家选择性放...
发表时间:2016/08/27
-
刘劭《人物志》的社会政治思想及与玄学的关系
汉魏之际,出于政治军事需要统治者对人材逐渐重视,以及社会上清议活动,都影响了品评人物的风气。一时间理论纷杂,各家说法不一。《人物志》是对汉末以来品评人物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和争论,经...
发表时间:2016/08/27
-
政治正义与政府效率之争:前公共行政学时期
美国建国初期,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围绕着中央与州及地方权力划分、人民参政、弱势行政首长与强势行政首长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美国围绕着联邦权与州权发生过多...
发表时间:2016/08/27
-
实都策略、人口增长与政治中心东移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主导下的实都政策是京畿物资供需失衡的根源,也是历代都城盛衰的关键。唐显庆至开元间长安、洛阳政治地位的变化即是受此影响导致政治中心变迁的实例。
发表时间:2016/08/27
-
拉什迪的童话诗学和文本政治
通过系统研究“后冷战”时期最有影响力同时又最具争议性的作家拉什迪,整体性地把握拉什迪小说的“结构性原则”,管窥其童话书写背后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意义,可以发现,在拉什迪小说中,后殖民...
发表时间:2016/08/27
-
英国近代政治哲学中的“家”与“国”
对“家”与“国”之间的亲和关系和根本一致性的强调,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原则之一。而“家”与“国”或“泛血缘的家庭共同体”与“政治社会” 的关系问题,对于近代英国的政治哲学...
发表时间:2016/08/27
-
论中亚五国的政治体制转型
苏联解体后,确立并实现西方宪政民主制度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的目标诉求。然而,近20年的政治运作实践表明,吉至今非但没有建立稳固有效的民主制度,反而陷入了“民主—专制”的怪圈之...
发表时间:2016/08/27
-
古典政治哲学对我国大学生教育价值取向影响的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以“仁、义、礼、治”为主要内容的性善论忠恕之道,使得广大大学生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发表时间: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