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或方向1、昆虫分类学:主要进行中国木蠹蛾科分类、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2、进化生物学:主要进行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和同域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害虫综合治理: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侧重诱集植物研究。工作学习简历1978.9-1982.6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学士学位;1982.9-1985.7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8~1991.10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1996.7 西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8~2004.2 美国Kansas大学合作研究。学术及科研项目、成果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主要进行系统昆虫学、进化昆虫学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主编出版专著1本,参编专著6本,发表学术论文40篇。1、中国鳞翅目木蠹蛾科昆虫分类研究:发表数篇论文并出版一本专著——《中国木蠹蛾志》。2、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进行长翅目的分类、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生物多样性等研究。3、桃蛀果蛾复合体物种分化机制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现桃蛀果蛾是一个正在经历物种分化的复合体,在寄主植物的选择压力下,通过改变幼虫进入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和调整滞育后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使昆虫生活史与寄主物候期保持同步,导致不同寄主植物上昆虫生殖时间的季节隔离,使基因交流降低,最终出现同域物种分化。4、害虫综合防治: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主持省攻关课题和临潼区横行课题各1项,以种植诱集植物、使用性诱芯等技术,达到了石榴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花保祯,男,1962年5月出生,理学博士,昆虫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一、主要学历与工作简历1982年7月 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 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8月~1991年10月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1993年12月 晋升副教授职称;1994年8月 担任昆虫学教研组主任;1996年7月 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 晋升教授职称;1999年9月获得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2000年-- 教育部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8月—2004年2月 美国Kansas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二、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专业外语。研究生:昆虫分类学、昆虫形态学、专业外语。其中昆虫分类学在1989年被评为校A级优秀课程获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1996年在校 课程建设评估中又被评为重点课程。三、承担的主要科研工作:课 题 名 称编号课题来源经费(元)角 色起止时间完成情况桃蛀果蛾复合体的寄主生物型和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9200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主持人1993.1-1995.12完成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与物种形成机制研究395700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主持人1996.1-1998.12完成陕西省烟仓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98KN-4陕西省课题6.0主持人1998.-12000.12完成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及控制策略与防治方法研究397704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副主持人1998.1-2001.12完成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陕西省课题8.0主要参加者1992.6—1996.12完成石榴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G2001横向课题3.0主持人2000.1-2002.12完成石榴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01K01-G11-04陕西省科技攻关2.00主持人2001-2002正在进行中国蝎蛉科昆虫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3007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主持人2001.1-2003.12正在进行中国蚊蝎蛉科昆虫分类与行为生物学研究303701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0主持人2004.1-2006.12正在进行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50主要参加人2002.6—2004.6正在进行四、学术论文和专著:1.周尧,花保祯. 1986 中国线角蠹蛾属三新种.昆虫分类学报,8(1-2):67-732.花保祯 ,1986中国木蠹蛾科二新记录种.昆虫分类学报,8(3):1783.花保祯 ,1986芳香木蠹蛾中国亚种应提升为种.昆虫分类学报,8(1-2):43-444.周尧,花保祯 1988 木蠹蛾一新属一新种.昆虫分类学报,10(3-4):225-2285.花保祯,周尧,方德齐,陈树良. 1990 中国木蠹蛾志. 天则出版社,132页7图版.6.花保祯 1992 桃蛀果蛾学名的更正 昆虫分类学报 14(4):313-3147.花保祯,袁锋,胡小平. 1994. 烤烟留种田棉铃虫幼虫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1):14-16.8.花蕾,花保祯. 1995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22(2):165-170.9.花保祯,花蕾,宋金东. 1995 桃蛀果蛾寄主间生活史与杂交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3(5):6-10.10.花保祯 ,1995从桃蛀果蛾看同域物种形成机制. 全国昆虫分类区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页.11.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5杏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全国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152-154页.12.花保祯. 1996 鳞翅目、毛翅目、脉翅目、蛇蛉目、广翅目 《昆虫分类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3.花保祯,曾晓慧,张皓. 1996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4(6):35-38.14.花保祯,雷耀先,赵淑芳等1996陕西烟田蝗虫种类与危害损失调查中国烟草昆虫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 109-115页15.花保祯,袁锋,杨从军等. 1996烟青虫和棉铃虫在陕西烟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4(2):8-1316.袁锋,花保祯,孙建军等. 1996 短额负蝗为害烟草的经济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植物保护,22(6):15-17.17.花保祯 1997 蝎蛉属Panorpa东北一新种(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3):213-21518.花保祯,周尧. 1997 河南省伏牛山蝎蛉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4):273-278.19.袁锋,花保祯,杨从军,张雅林,雷耀先,赵淑芳. 1997 陕西省烟田昆虫区系调查与分类体系.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5(2):27-36.20.花保祯 1997 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后发育在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中国昆虫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8页.21.花保祯,张皓,曾晓惠. 1997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昆虫学研究进展》(杨星科、吴鸿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36页22.袁锋,杨从军,花保祯等. 1997 陕北多异瓢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34(5):283-288.23.花保祯 1998 Panorpa in Changbai Mountains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Mecoptera: Panorpidae). Entomotaxonomia, 20(1): 37-4324.花保祯,周尧. 1998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Entomotaxonomia, 20(2): 133-13925.花保祯,曾晓惠,张皓. 1998 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6(5):25-2926.花保祯,张爱娟,卢湘洲,花蕾. 1998 秦岭杏园桃蛀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7(4):25-32.27.花保祯、周尧 1998 河南省伏牛山的蚊蝎蛉记述(长翅目:蚊蝎蛉科) 伏牛山区昆虫(一)(申效诚、时振亚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64-67页28.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8 杏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25(2):141-14429.花保祯,周尧. 1999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Xizang,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eopanorpa.Entomologia Sinica, 6(1): 11-17.30.花保祯 1999 鸡公山蝎蛉一新种 《鸡公山区昆虫》(申效诚、邓桂芬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1.周尧,花保祯1999长翅目《昆虫分类》(郑乐怡、归鸿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66-674页32.花保祯 1999长翅目《福建昆虫志》(黄邦侃主编),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96-400页33.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 2001 普通昆虫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4.徐庆刚,花保祯.2001 线粒体DNA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9(增):79-83.35.花保祯,孙桂华,李淼琳. 2001 Sichuan Panorpidae (Mecoptera) kept in the Tianj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昆虫分类学报,23(2):120-123.36.花保祯. 2002. 木蠹蛾科Cossidae. In 黄邦侃:福建昆虫志,5:6-9,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7.花保祯,周尧. 长翅目:蝎蛉科. 海南森林昆虫(黄复生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p71738.袁锋,仵均祥,花保祯,刘延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 灾害出现的空间格局与周期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31(5):96-10039.袁锋,花保祯,仵均祥,贺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I. 灾害出现的影响因子与控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31(6):43-4840.黄蓬英,花保祯,申效诚. 2004. 蝎蛉属Panorpa一新种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2004, 26(1): 29-3141.袁锋,花保祯,仵均祥等.2004.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42.徐庆刚,花保祯. 桃蛀果蛾寄主生物型分化的PAPD分析. 昆虫学报,2004,47(3): 379-383.近期发表论文1. Ma N, Cai LJ, Hua BZ. 2009.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eggs in some Panorpidae (Mecoptera) and their systematic implication. Systematics & Biodiversity 7(4): 403-417 (SCI)2. Liu SY, Hua BZ. 2009. His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nd salivary pumps in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obtusa (Mecoptera: Panorpidae). Acta Zoologica, 90: 9 pp. doi: 10.1111/j.1463-6395.2009.00436.x (SCI)3. Tan JL, Hua BZ. 2009. Terro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Chinese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47): 2937-2954 (SCI)4. Tan JL, Hua BZ. 2009. Bicau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Oriental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2221: 27-40 (SCI)5. Liu SY, Hua BZ. 2009. Ultramorphology of the proventriculus in Panorpidae and Bittacidae (Mecoptera). Micron, 40: 899-905. (SCI)6. Cai LJ, Hua BZ. 2009. Morphology of the immature stages of Panorpa qinlingensis (Mecoptera: Panorp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Entomologica Fennica, 20(4): 215-224 (SCI)7. Du XL, Yue C, Hua BZ. 2009.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emarginata Che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xternal morphology (Mecoptera: Panorpidae). Journal of Morphology, 270(8): 984-995 (SCI)8. Ma N, Hua BZ. 2009. Fin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eggshell in scorpionfly Panorpa liui Hua (Mecoptera: Panorpidae).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2(7): 495-500 (SCI)9. Cai LJ, Hua BZ. 2009. A new Neo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6 (1) : 93–99. (SCI)10. Hua BZ, Cai LJ. 2009.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9-10): 545–552. (SCI)11. Tan JL, Hua BZ. 2009. Description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planus Cheng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Proceeding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111(1): 111-121. (SCI)12. 刘书宇,花保祯. 2009. 太白蝎蛉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昆虫学报,52(7): 808-813.13. 李涛,蔡立君,花保祯. 2009.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昆虫知识,46(1):86–89.14. 杨宗武,丁升选,花保祯. 2009. 昆虫采集新方法—飞行拦截网. 陕西农业科学,55(4):84–85.15. Tan JL, Hua BZ. 2008. First discovery of Bittac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tomological News, 119(5): 497–500. (SCI)16. Cai LJ, Huang PY, Hua BZ. 2008. Sinopanorpa, a new genus of Panorpidae (Mecoptera) from the Oriental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1941: 43–54. (SCI)17. Tan JL, Hua BZ. 2008. Morphology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choui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2(31): 2127–2142. (SCI)18. Tan JL, Hua BZ. 2008. The second species of the Chinese Panorpodidae (Mecoptera), Panorpodes brachypodus sp. nov. Zootaxa 1751: 59–64. (SCI)19. Hua BZ, Tan JL, Huang PY. 2008.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China, Zootaxa, 1749: 62–68. (SCI)20. Zhang SZ, Hua BZ, Zhang F. 2008. Induc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the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in cucumber seedlings as a consequence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 2(4): 209–213. (SCI)21. Hou XY, Hua BZ. 2008. Structure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s in Panorpidae (Mecoptera) with remarks on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27–434.22. Tan JL, Hua BZ. 2008.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Zhejiang,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87–490.23.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8. Enhancement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olyphenoloxidase, and Peroxidase in Cucumber Seedlings b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7(1): 82–87.24. 谭江丽,花保祯. 2008. 蚊蝎蛉捕捉足构造. 昆虫学报,51(7): 745–752.25. 陈小华,花保祯. 2008. 谢丽思夜蛾雄性记述,昆虫分类学报,30(2):107-109.26. Li X, Hua BZ, Cai LJ, Huang PY. 2007.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Shaanxi, China with notes on their biology. Zootaxa, 2007, 1542: 59–67. (SCI)27.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7. Suitability of various prey typ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pylea japonic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04: 149–152. (SCI)28. 花保祯, 谭江丽. 2007. 中国大巴山蚊蝎蛉属一新种( 长翅目, 蚊蝎蛉科). 动物分类学报,32(2):455–458.29. 侯小燕,花保祯. 2007. 刘氏蝎蛉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昆虫知识,44(2):238–240.30. Shi H, Zhang LF, Hua BZ et al. 2006.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residual Bt protein at the second trophic lev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8): 946–951. (SCI)31. 张世泽,吴林,许向利,花保祯. 2006. 小花蝽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捕食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17(7):1259–1263.32. 蔡立君,黄蓬英,花保祯. 2006. 米仓山蚊蝎蛉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28(2):127–130.33. 蔡立君,李军,花保祯. 2006. 陕西秦岭蝎蛉的生物学观察. 昆虫知识,43(5): 681–684.34. 谭江丽,花保祯. 2006. 扁蚊蝎蛉的行为学观察. 昆虫知识,43(3):248–251.35. Huang PY, Hua BZ. 2005. Four new species of the Chinese Bittacus Latreille (Mecoptera, Bittacidae). Acta Zoologica Sinica, 30(2): 393–398.五、教改研究与论文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999-2000,主持人2.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体系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3-2004,主持人教改论文:① 袁锋,花保祯、张雅林 1990 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和体会。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1990(1):29-36② 魏琮,冯纪年,花保祯. 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的探索,西北高等农林教育,2004,(1): 16-18③马青,花保祯. 为人师表,培养高素质的植保人才.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2(4): 26-27六、获奖情况“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1998年获陕西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名;“昆虫分类研究”1998年获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二等奖;“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2000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名。“创建学科基地 提高人才系列化培养水平”2000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四。
研究领域或方向1、昆虫分类学:主要进行中国木蠹蛾科分类、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2、进化生物学:主要进行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和同域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害虫综合治理: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侧重诱集植物研究。工作学习简历1978.9-1982.6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学士学位;1982.9-1985.7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8~1991.10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1996.7 西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8~2004.2 美国Kansas大学合作研究。学术及科研项目、成果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主要进行系统昆虫学、进化昆虫学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主编出版专著1本,参编专著6本,发表学术论文40篇。1、中国鳞翅目木蠹蛾科昆虫分类研究:发表数篇论文并出版一本专著——《中国木蠹蛾志》。2、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进行长翅目的分类、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生物多样性等研究。3、桃蛀果蛾复合体物种分化机制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现桃蛀果蛾是一个正在经历物种分化的复合体,在寄主植物的选择压力下,通过改变幼虫进入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和调整滞育后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使昆虫生活史与寄主物候期保持同步,导致不同寄主植物上昆虫生殖时间的季节隔离,使基因交流降低,最终出现同域物种分化。4、害虫综合防治: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主持省攻关课题和临潼区横行课题各1项,以种植诱集植物、使用性诱芯等技术,达到了石榴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花保祯,男,1962年5月出生,理学博士,昆虫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一、主要学历与工作简历1982年7月 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 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8月~1991年10月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1993年12月 晋升副教授职称;1994年8月 担任昆虫学教研组主任;1996年7月 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 晋升教授职称;1999年9月获得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2000年-- 教育部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8月—2004年2月 美国Kansas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二、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专业外语。研究生:昆虫分类学、昆虫形态学、专业外语。其中昆虫分类学在1989年被评为校A级优秀课程获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1996年在校 课程建设评估中又被评为重点课程。三、承担的主要科研工作:课 题 名 称编号课题来源经费(元)角 色起止时间完成情况桃蛀果蛾复合体的寄主生物型和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9200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主持人1993.1-1995.12完成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与物种形成机制研究395700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主持人1996.1-1998.12完成陕西省烟仓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98KN-4陕西省课题6.0主持人1998.-12000.12完成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及控制策略与防治方法研究397704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副主持人1998.1-2001.12完成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陕西省课题8.0主要参加者1992.6—1996.12完成石榴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G2001横向课题3.0主持人2000.1-2002.12完成石榴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01K01-G11-04陕西省科技攻关2.00主持人2001-2002正在进行中国蝎蛉科昆虫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3007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主持人2001.1-2003.12正在进行中国蚊蝎蛉科昆虫分类与行为生物学研究303701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0主持人2004.1-2006.12正在进行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50主要参加人2002.6—2004.6正在进行四、学术论文和专著:1.周尧,花保祯. 1986 中国线角蠹蛾属三新种.昆虫分类学报,8(1-2):67-732.花保祯 ,1986中国木蠹蛾科二新记录种.昆虫分类学报,8(3):1783.花保祯 ,1986芳香木蠹蛾中国亚种应提升为种.昆虫分类学报,8(1-2):43-444.周尧,花保祯 1988 木蠹蛾一新属一新种.昆虫分类学报,10(3-4):225-2285.花保祯,周尧,方德齐,陈树良. 1990 中国木蠹蛾志. 天则出版社,132页7图版.6.花保祯 1992 桃蛀果蛾学名的更正 昆虫分类学报 14(4):313-3147.花保祯,袁锋,胡小平. 1994. 烤烟留种田棉铃虫幼虫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1):14-16.8.花蕾,花保祯. 1995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22(2):165-170.9.花保祯,花蕾,宋金东. 1995 桃蛀果蛾寄主间生活史与杂交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3(5):6-10.10.花保祯 ,1995从桃蛀果蛾看同域物种形成机制. 全国昆虫分类区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页.11.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5杏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全国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152-154页.12.花保祯. 1996 鳞翅目、毛翅目、脉翅目、蛇蛉目、广翅目 《昆虫分类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3.花保祯,曾晓慧,张皓. 1996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4(6):35-38.14.花保祯,雷耀先,赵淑芳等1996陕西烟田蝗虫种类与危害损失调查中国烟草昆虫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 109-115页15.花保祯,袁锋,杨从军等. 1996烟青虫和棉铃虫在陕西烟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4(2):8-1316.袁锋,花保祯,孙建军等. 1996 短额负蝗为害烟草的经济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植物保护,22(6):15-17.17.花保祯 1997 蝎蛉属Panorpa东北一新种(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3):213-21518.花保祯,周尧. 1997 河南省伏牛山蝎蛉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4):273-278.19.袁锋,花保祯,杨从军,张雅林,雷耀先,赵淑芳. 1997 陕西省烟田昆虫区系调查与分类体系.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5(2):27-36.20.花保祯 1997 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后发育在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中国昆虫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8页.21.花保祯,张皓,曾晓惠. 1997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昆虫学研究进展》(杨星科、吴鸿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36页22.袁锋,杨从军,花保祯等. 1997 陕北多异瓢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34(5):283-288.23.花保祯 1998 Panorpa in Changbai Mountains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Mecoptera: Panorpidae). Entomotaxonomia, 20(1): 37-4324.花保祯,周尧. 1998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Entomotaxonomia, 20(2): 133-13925.花保祯,曾晓惠,张皓. 1998 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6(5):25-2926.花保祯,张爱娟,卢湘洲,花蕾. 1998 秦岭杏园桃蛀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7(4):25-32.27.花保祯、周尧 1998 河南省伏牛山的蚊蝎蛉记述(长翅目:蚊蝎蛉科) 伏牛山区昆虫(一)(申效诚、时振亚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64-67页28.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8 杏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25(2):141-14429.花保祯,周尧. 1999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Xizang,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eopanorpa.Entomologia Sinica, 6(1): 11-17.30.花保祯 1999 鸡公山蝎蛉一新种 《鸡公山区昆虫》(申效诚、邓桂芬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1.周尧,花保祯1999长翅目《昆虫分类》(郑乐怡、归鸿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66-674页32.花保祯 1999长翅目《福建昆虫志》(黄邦侃主编),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96-400页33.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 2001 普通昆虫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4.徐庆刚,花保祯.2001 线粒体DNA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9(增):79-83.35.花保祯,孙桂华,李淼琳. 2001 Sichuan Panorpidae (Mecoptera) kept in the Tianj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昆虫分类学报,23(2):120-123.36.花保祯. 2002. 木蠹蛾科Cossidae. In 黄邦侃:福建昆虫志,5:6-9,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7.花保祯,周尧. 长翅目:蝎蛉科. 海南森林昆虫(黄复生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p71738.袁锋,仵均祥,花保祯,刘延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 灾害出现的空间格局与周期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31(5):96-10039.袁锋,花保祯,仵均祥,贺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I. 灾害出现的影响因子与控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31(6):43-4840.黄蓬英,花保祯,申效诚. 2004. 蝎蛉属Panorpa一新种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2004, 26(1): 29-3141.袁锋,花保祯,仵均祥等.2004.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42.徐庆刚,花保祯. 桃蛀果蛾寄主生物型分化的PAPD分析. 昆虫学报,2004,47(3): 379-383.近期发表论文1. Ma N, Cai LJ, Hua BZ. 2009.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eggs in some Panorpidae (Mecoptera) and their systematic implication. Systematics & Biodiversity 7(4): 403-417 (SCI)2. Liu SY, Hua BZ. 2009. His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nd salivary pumps in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obtusa (Mecoptera: Panorpidae). Acta Zoologica, 90: 9 pp. doi: 10.1111/j.1463-6395.2009.00436.x (SCI)3. Tan JL, Hua BZ. 2009. Terro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Chinese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47): 2937-2954 (SCI)4. Tan JL, Hua BZ. 2009. Bicau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Oriental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2221: 27-40 (SCI)5. Liu SY, Hua BZ. 2009. Ultramorphology of the proventriculus in Panorpidae and Bittacidae (Mecoptera). Micron, 40: 899-905. (SCI)6. Cai LJ, Hua BZ. 2009. Morphology of the immature stages of Panorpa qinlingensis (Mecoptera: Panorp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Entomologica Fennica, 20(4): 215-224 (SCI)7. Du XL, Yue C, Hua BZ. 2009.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emarginata Che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xternal morphology (Mecoptera: Panorpidae). Journal of Morphology, 270(8): 984-995 (SCI)8. Ma N, Hua BZ. 2009. Fin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eggshell in scorpionfly Panorpa liui Hua (Mecoptera: Panorpidae).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2(7): 495-500 (SCI)9. Cai LJ, Hua BZ. 2009. A new Neo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6 (1) : 93–99. (SCI)10. Hua BZ, Cai LJ. 2009.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9-10): 545–552. (SCI)11. Tan JL, Hua BZ. 2009. Description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planus Cheng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Proceeding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111(1): 111-121. (SCI)12. 刘书宇,花保祯. 2009. 太白蝎蛉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昆虫学报,52(7): 808-813.13. 李涛,蔡立君,花保祯. 2009.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昆虫知识,46(1):86–89.14. 杨宗武,丁升选,花保祯. 2009. 昆虫采集新方法—飞行拦截网. 陕西农业科学,55(4):84–85.15. Tan JL, Hua BZ. 2008. First discovery of Bittac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tomological News, 119(5): 497–500. (SCI)16. Cai LJ, Huang PY, Hua BZ. 2008. Sinopanorpa, a new genus of Panorpidae (Mecoptera) from the Oriental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1941: 43–54. (SCI)17. Tan JL, Hua BZ. 2008. Morphology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choui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2(31): 2127–2142. (SCI)18. Tan JL, Hua BZ. 2008. The second species of the Chinese Panorpodidae (Mecoptera), Panorpodes brachypodus sp. nov. Zootaxa 1751: 59–64. (SCI)19. Hua BZ, Tan JL, Huang PY. 2008.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China, Zootaxa, 1749: 62–68. (SCI)20. Zhang SZ, Hua BZ, Zhang F. 2008. Induc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the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in cucumber seedlings as a consequence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 2(4): 209–213. (SCI)21. Hou XY, Hua BZ. 2008. Structure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s in Panorpidae (Mecoptera) with remarks on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27–434.22. Tan JL, Hua BZ. 2008.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Zhejiang,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87–490.23.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8. Enhancement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olyphenoloxidase, and Peroxidase in Cucumber Seedlings b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7(1): 82–87.24. 谭江丽,花保祯. 2008. 蚊蝎蛉捕捉足构造. 昆虫学报,51(7): 745–752.25. 陈小华,花保祯. 2008. 谢丽思夜蛾雄性记述,昆虫分类学报,30(2):107-109.26. Li X, Hua BZ, Cai LJ, Huang PY. 2007.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Shaanxi, China with notes on their biology. Zootaxa, 2007, 1542: 59–67. (SCI)27.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7. Suitability of various prey typ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pylea japonic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04: 149–152. (SCI)28. 花保祯, 谭江丽. 2007. 中国大巴山蚊蝎蛉属一新种( 长翅目, 蚊蝎蛉科). 动物分类学报,32(2):455–458.29. 侯小燕,花保祯. 2007. 刘氏蝎蛉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昆虫知识,44(2):238–240.30. Shi H, Zhang LF, Hua BZ et al. 2006.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residual Bt protein at the second trophic lev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8): 946–951. (SCI)31. 张世泽,吴林,许向利,花保祯. 2006. 小花蝽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捕食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17(7):1259–1263.32. 蔡立君,黄蓬英,花保祯. 2006. 米仓山蚊蝎蛉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28(2):127–130.33. 蔡立君,李军,花保祯. 2006. 陕西秦岭蝎蛉的生物学观察. 昆虫知识,43(5): 681–684.34. 谭江丽,花保祯. 2006. 扁蚊蝎蛉的行为学观察. 昆虫知识,43(3):248–251.35. Huang PY, Hua BZ. 2005. Four new species of the Chinese Bittacus Latreille (Mecoptera, Bittacidae). Acta Zoologica Sinica, 30(2): 393–398.五、教改研究与论文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999-2000,主持人2.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体系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3-2004,主持人教改论文:① 袁锋,花保祯、张雅林 1990 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和体会。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1990(1):29-36② 魏琮,冯纪年,花保祯. 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的探索,西北高等农林教育,2004,(1): 16-18③马青,花保祯. 为人师表,培养高素质的植保人才.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2(4): 26-27六、获奖情况“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1998年获陕西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名;“昆虫分类研究”1998年获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二等奖;“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2000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名。“创建学科基地 提高人才系列化培养水平”2000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四。
有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60人,函授教育硕士人数50余人。
1、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属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课程教学论·历史”和“教育硕士·历史”研究生。
2、历史文化学院共有教师34人。其中,党政教辅人员4人,教师30人。在专任教师中,能够使用蒙语授课教师11人,使用汉语授课教师19人;具有教授职称教师10人。
3、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师9人,具有讲师职称教师11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0人,本科学历10人,办公室、资料室、学工办各有教师1人。
4、历史文化学院还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馆等教学科研机构,外聘兼职教授近20人。
你好。是不错的。在小路边的修车摊保养一次400元,高速费一年200元足够,目前还不需要换变速箱油和轮胎,所以不能算,算下来一年养车费用是8000+3125+400+200D等于11725元,平均一个月977块钱,还是可以接受的
肯定有的
截至2010年年底,历史文化学院共有教师33人。其中,党政教辅人员6人,教师27人。在专任教师中,能够使用蒙语授课教师11人,使用汉语授课教师16人;具有教授职称教师5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师11人,具有讲师职称教师11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6人,本科学历7人;办公室、资料室、学工办各有教师1人。历史文化学院还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馆等教学科研机构外聘兼职教授近20人。
现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分别招收蒙汉语授课的学生,年招生规模110人,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从蒙汉语授课的高中毕业生中招生,隔年招生,年招生规模4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00人左右。有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课程教学论·历史”和“教育硕士·历史”研究生。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60人,函授教育硕士人数50余人。2004年,专门史被评选为校重点学科;2005年,历史学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首批品牌专业。
2000年至2004年底,5年共发表论文106篇,年均发表论文21篇;出版著作15部(含教材);承担学校教学项目15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2001-2005年,主持国家课题1项,清史课题1项,自治区课题4项,教育厅课题2项,古籍整理委员会课题1项,学校重大课题1项。参与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的横向课题多项。获得自治区级三等奖以上奖励3项。科研经费约70余万元。
能够为蒙、汉语授课的历史学本科生分别开设18门必修课(包括毕业论文、教学实习、专业见习)。能够开设40门选修课。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博物馆分别承担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指导工作。2006年,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2014年12月5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3800余亩(约25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7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亿余元。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0000余人,各类研究生42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7100余人,各类留学生3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共有本科专业77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自治区一级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二级重点学科1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131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
自治区一级重点学科(1个):科学技术史
自治区二级重点学科(12个):动物学、人文地理学、民俗学、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史、材料物理与化学
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5个):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土地资源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科学技术史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专业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67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
师盛湖春景
国家级精品课程:蒙古民俗
国家级教学团队:蒙古民俗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科学史学科群教学团队
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土地资源管理、美术学
国家级综合专业改革试点:地理科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心理学、体育教育、土地资源管理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绘画、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教育技术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学、地理科学、英语、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运动训练、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蒙语)、历史学、化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生物科学、美术学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国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室内设计入门、广告策划与系列创作、平面广告设计、女装结构设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新闻学概论、无机化学、现代蒙古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公共体育篮球、中国近代史、物理化学、运动心理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仪器分析、篮球、军事课、普通生态学、外国美术史(蒙语)、田径、基础写作学、数学物理方法、植物生理学、古代汉语、蒙古族通史、大学物理、力学、无脊椎动物学、遗传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毛泽东思想、信息技术教育、文学概论、政治经济学、铜版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英语、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政治经济学、体操、种子植物分类学、蒙古民间文学导论、土壤地理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科学史学科群教学团队、美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蒙古民俗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函数与微分方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民族经济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团队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地理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实验中心、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工作室等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科研机构91个,其中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1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内蒙古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心理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产品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民族工业产品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高校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国北疆史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心理教育研究中心
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雕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内蒙古师范大学绿色催化院士专家工作站
1973-2007年间,哈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由1973年的2284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629篇,占71%)增长到2007年的8567篇(第一作者3428篇,占40%),年均增长率为3.96%;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666篇(第一作者2440篇,占52%),由1973年的49篇增长到2007年的196篇,年均增长率为4.16%。相比之下,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第2位的麻省理工学院共2461篇,仅为哈佛的53%;而2007年中国大陆科研单位仅在Science上发表26篇、Nature上发表19篇。2006年哈佛大学的总研究经费为4.5亿美元(全美排名第27位),尚不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1位)的1/3。开展合作研究在提高哈佛大学论文数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作研究发表的SCI论文由1973年的1436篇增长到2007年的7637篇,年均增长率达5.04%;合作研究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也保持增长态势,从1973年的63%增长到2007年的89%。合作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突出,从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哈佛在前沿领域研究具有相当的科学领导力。哈佛大学独立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Nature为144次、Science为172次、Cell为236次)均低于其合作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Nature为220次、Science为213次、Cell为300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合作研究发表的论文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哈佛大学在科学主流方向—生物医药领域成果突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学、肿瘤学和交叉科学等是哈佛大学产出SCI论文最多的学科。哈佛医学院是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主要学院,1973-2007年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三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547篇,占哈佛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总数的6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物医药领域是哈佛的优势学科领域。哈佛大学发表论文的定量分析数据表明,开展跨机构的合作研究是提高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当前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该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该主流方向上不断汇聚力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有力带动和提升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
告知你一般发不了的文章,规避这些基本都可以发了 1、论文的题目太大,论文不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只是泛泛的议论一些观点和问题,或是讲述众所周知的一些道理; 2、论文以介绍本人接触到的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为主,缺少对有关问题亲自实践和深入研究; 3、论文写成工作总结,简单罗列几年的工作项目; 4、把教材上、报刊上的文章或别人写过的东西大篇幅地抄袭、拼凑成一篇文章,在文章中看不到个人的实践成果和观点; 5、论文缺乏时效性,论文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技术、数据等已被更新、替代,不再有参考价值,不能解释或不适用于目前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实在不了解 推荐你去百姓论文网问一下,我们单位都是那边发的。文章也会给你建设性意见。感觉不是很难。希望对你有帮助。采纳我
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基本方向跟fbxslw上编辑说一下,看看这个方向是不是有合适的期刊给你投。费用问题社里核实后会通过你留的联系方式告知,期待您的消息。
目前,由于中国特有的考评体制,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大企业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职称评定。职称评定一般按照不同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副高和高级等级别。而每晋一个级别,就需要发表不同数量的学术论文。由于国内学术杂志有限,而需求众多,因此,论文发表难、发表论文难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急需论文的朋友。教师:评讲师职称,晋副教授、教授职称均需要发表论文首先就是要了解在评职称过程当中自己是选择什么样的期刊了解单位是否对期刊有特殊的要求。有特殊要求的话就根据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投稿就可以了。目前在我国的投稿方式,主要就是通过邮箱或者是在期刊的官网进行线上投稿都是可以的。那么如何选择专业的,有保障的机构来操作呢?一、要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选择某宝担保交易三、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期刊发表相关的都可以问我,哈(看用户名)
什么基本情况都没有,普刊还可能安排在2018年内,核刊得看情况了。发论文的事情要先看能不能选上合适的刊了。期刊和论文这一块,可以向壹品优刊上的编辑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建议,是比较有参考的。
《改变从写作开始》是语文特级教师刘祥老师的新作。这是一本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写作的写作学理论书籍。序言中提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如果教师能永不停息地借助各种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阅读专业书籍、理论著作、通识著作、文化典籍,思考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进行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分析和专业论文写作,就能使自己的教育生命变得丰盈、充实。 改变从写作开始,这首先要明确写作的意义。刘祥老师为大家做出了四点阐释,那就是记录思想、反思行为、提升能力、提炼精神。“精彩的语言、突然而至的灵感、精妙绝伦的教学实践”都需要写作进行及时记录。这种记录是思想储蓄、文字存单。教育中会不断出现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写作帮助教师反思并修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写作可以提升教师的能力。这里,刘老师引用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启事”的案例。这一案例说的是,朱老师要开一个“成功保险公司”,他拟定了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想,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5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刘祥老师就是一个“投保成功者”。他14年,撰写900多篇文章,出了10部个人教育专著。写作,提升了他的能力,能力改变了他的人生。最后一个意义是提炼精神。教师教着教着,就来了职业倦怠。不免要牢骚满腹,消极怠工。而写作可以让你摆脱不良情绪,显露真知灼见。坚持写作可以让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零碎的、感性的知识系统化”“不断盘点自身的成长”“不断朝向新的高度迈进”。教育写作也有秘诀:一、选题应简单,立足教育解疑难;二、观点需新鲜,换位思考除成见;三、素材勤积累,多读多思多实践;四、写作无模式,厘清思维是关键;五、语言有特色,简洁明快不绕弯。刘老师的表述文采飞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简单选题、观点新颖、积累素材、睿智思考和语言简洁。 我真诚地向热爱教育、投身教育并以教育为事业的教师,大力推荐《改变从写作开始》这本书!
俞琼英中医科主任1965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屡得名医指点,熟读经典药学名著,在赣州市中医院任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对内科、妇科、儿科均有丰富经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胃病、外感热病、冠心病、妇女月经不调等病,用药精当,诊治准确,疗效显著。毛清维妇科诊疗中心主任1980年毕业于江西省赣州地区卫校,从事妇产科工作近三十年,曾在附属医院妇产科进修一年,同时参加了性病学习班培训。主治医师,对于妇科疾病如:各种阴道炎症,宫颈疾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及人流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诊治准确。主治: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功能性出血、宫颈糜烂修复术等各种妇科炎症、不孕不育及无痛终止妊娠。廖伟男科(微创外科)主任2000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10年,2004年曾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普外科。现擅长于外科的各项微创技术,尤其对疝气、阑尾、痔疮、腹部手术、腋臭、包皮、包茎手术采取国际尖端技术,痛苦小,出血少的方法。特别是对男性疾患的诊治技术精湛,减少患者麻烦及痛苦。微创技术一直以来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主治: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泌尿生殖感染、包皮包茎、腋臭、痔疮等。熊德成整形美容科主任毕业于青海医学院医疗系,曾在整形界权威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外科整形二十余年,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局麻腹部吸脂术》荣获中国科学美容学术大会一等奖。擅长手术无痕隆胸、吸脂减肥、形体雕塑、面部整形等。邹福先骨科(矫形外科)主任邹福先主任从医近40年,擅长骨科、外科,在治疗骨伤科、颈、腰腿痛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之处、疗效突出。1970年6月—1986年9月在82师医院军医工作;1986年10月—1991年5月在82师医院任所长;1982年4月—1983年5月在天津254医院进修骨科一年;1991年6月—1993年2月在82师医院任副院长;1993年3月—1997年8月在82师医院任院长;199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江西理工大学医院任院长。先后发表了论文多篇:在1992年《人民军医》杂志第8期发表了《跟腱悬吊治疗跟行足16例》;1993年10月《胫骨干骺端延长术并发胫距关节一例分析》全军第四届儿麻矫治研讨会录用;2002年《实用临床医学》杂志第1期发表了《髂胫束翻转替代股四头肌》;主治:骨折、外伤、扭伤、关节脱位、颈、腰、腿疼、落枕、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刘祥一内科主任1968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68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曾在南京、广州等医院多次进修,在原赣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在多种医学杂志发表多篇医学论文。擅长:老年的内科常规病、多发病的诊治,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气管及慢性肝病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昨天晚上,我非常虔诚非常冒昧非常忐忑地把自己写的几篇文章“连珠炮”似的发给从未谋面的刘祥老师,结果弄得非常尴尬,刘老师在微信里说“这是做啥啊,发这么多文章?哪有这样集团轰炸的?”看了刘老师这样的话语,我极为紧张,脸上热辣辣的,我实在感觉自己的做法不妥,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只有请求刘老师原谅我这么冒昧的打扰,想撤销已经不可能了,想想自己这“好笑”的做法恰如我的学生为了得到我的关注故意犯错一般,我也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这竟然是加上刘老师的微信后第一次交流,尴尬至极,但是绝不后悔。在“叶开深阅读和大写作实践研讨群”里,我经常读刘老师的文章,感觉他见解独到,其文章非常大气、深刻、接地气,想来刘老师亦如我的师傅陈宝贵一样有渊博的学识,精深的理论、开阔的胸怀,和甘为人梯提携后进的伟大人格。前几天看到刘老师在《寒假已逝,唯留满纸文字》中提到他擅长写文本解读的文章,并准备第二次发表,我就暗下决心,努力向刘老师请教,当即请求加他微信,刘老师同意添加好友,我当时格外兴奋,似乎看到了未来的一线光芒,我想在教学中力争把课本上的经典文本做逐一解读,进行精深备课,深入挖掘,开辟教学的一番新天地,真是踌躇满志。 昨天晚上,我心血来潮,鬼使神差地发给刘老师五篇文章,想必他介意我的鲁莽,交流时那瞬间的无地自容占据了我整个身心,我自认为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女人,但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这样唐突贸然打扰或许能够得到刘老师的谅解。接下来的交流,我小心翼翼,虔诚聆听。 首先,我在读初中必读名著《朝花夕拾》时,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读后感《由鲁迅小说看世态炎凉》,刘老师说“《由鲁迅小说看世态炎凉》这个题目,学术性强,但必须大量阅读鲁迅的作品,论文中也应该将呐喊与彷徨中的至少半数作品引入作为分析对象,适宜于写硕士论文之类的大块头作品,选题不合适。”从刘老师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做事,写文章的睿智和严谨。我明白了选题的重要性,以后我会在选题方面慎重考虑。做事选对方向最重要,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其二,刘老师说:“《怎一个美字了得》这篇就是很典型的文本解读的稿件,四个角度抓得很好,但你分析得有点浅。这四个角度我印象中应该有人也做过这样的归纳提炼。不妨这样去思考:第一,自然美。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美?成年的鲁迅,为什么要怀念这种乡村生活?仅只是因为田园牧歌式的温情?这就要和《社戏》完整版的前几段文字联系起来,而且应该和《故乡》中的少年时的优美景物联系起来。于是就会发现,这种景物,是被岁月提纯过的,是记忆中残存的一种希望与光明,它代表的是一种未受现实污染的,具有原始农耕文明色彩的道德品质。这是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乌烟瘴气截然不同的。当你这样往深处挖掘时,就能发现其他人没有发现的文本价值,才能把这四种美写出深度。”我惊奇地发现,把刘老师说的话组合在一起不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教学研究论文吗?他的思路如此清晰,语言精炼亦如被岁月提纯,思考深刻故而观点独特,思想深邃充满人生智慧,在“闲聊”之中无不彰显出他精深的业务水平,在“闲聊”之中无不彰显出提携指导后进的大视野和大格局。这不正是我要努力追寻的境界吗? 第三,刘老师的话嗔怪中不乏激励,让我警醒,警示我做人不能鲁莽,不能冒昧,教会我思考如何与人相处,跟人沟通的技巧。他还谈了其它几篇文章的不足,字字珠玑,句句独到,令我感佩。他说:“文本解读,要注意读出新的东西,写别人没有写的,才有发表的机会。以后一次研讨一篇文章,时间也允许,主题也集中。”可见,刘老师没有把我请教、求知的路堵死,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我也会加倍努力,起步太晚,只求岁月不再虚度。 有人说,我的生命里有贵人相助,我的师傅陈宝贵就是我生命的贵人,希望刘老师也是我生命中的一位“贵人”,但愿这不是我的痴心妄想。因为我第一次跟刘老师冒昧尴尬的交流就已经获益良多。(20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