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2013年论文发表于

2013年论文发表于

发布时间:

2013年论文发表于

如今评职称,基本中高级职称都需要发表职称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评职称论文发表时间,给大家参考。

【一】职称论文发表时间

一、职称论文发表期限长短不一,或者说有效期都不一样,主要是看两个职称等级之间的时间差。

我国职称评审文件中明确要求了,用来评中级职称的论文是不能再拿来评高级职称的。

比如说,2010年获得助理工程师,然后开始准备评中级职称,2015年评上中级工程师,然后开始准备高级工程师评审。

那2010年-2015年之间发表的论文只能用来评中级职称,这论文在评完中级职称后就无效了,不能再拿来留作评高级职称。

那这个论文是2011年发表的,那评职称的有效期就是4年,2013年发表的,有效期就是3年。

而2015年获得中级工程师职称后发表的论文,是可以用来评高级职称的。

二、具有时效性的职称论文容易过期。

有的人担心发表早了,会不会在评职称时时用不上,其实这个不用太过担心。

只要你的论文与要申报的职称等级要求的论文相符,且没有用来评过职称,那都是有效的。

需要担心的是,有时效性的论文

我们发表职称论文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时效性问题。

所以,我们发表论文时尽量选择时效性不强的选题。

三、数据库收录需要时间。

大多职称评审不仅要看到样刊,还需要数据库收录证明。

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时间,文章上网也需要时间,每个期刊基本都会被知网、万方、龙源等数据库收录,这个收录时间需要1-3个月。

有的单位需要数据收录证明,那在发表论文时一定要把数据库收录时间算进论文发表计划里。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58论文网建议大家发表论文提前一年的原因,尽量提前,不要拖后。

四、新旧刊物每年诞生停刊,核心期刊目录也在变化。

我们在发表论文时要注意一下刊物的变迁。

每年都有新刊物诞生,旧刊物停刊。

如果论文发表后评职称时刊物停刊了,论文就不能拿来评职称了。

还有就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每四年变化一次,如果正好赶上目录变更的年份,千万要找一本影响力较大的核心期刊发表,以防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剔除核心期刊目录而不能评职称。

【二】其实,论文的有效期,主要取决于职称评职的年限。

例如:论文是在拿到助工证后发表的,那,拿助工证的时间与到评中级职称年限这中间的时间段为论文的有效期,中级评副高、副高评正高,依此类推。

当您利用文章评完中级后,再评副高,此文章就不能再使用,需要发表新的`论文。

建议评职论文提前发表,因为,现在很多区域评审,不仅仅需要看到期刊,还需在权威数据库(万方、龙源、知网、维普)检索文章是否被收录,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时间,同样,文章上网也需要时间。

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万方数据,通常要在杂志出刊后的1-3个月内才会登录该期文章。

一般的登录过程是:杂志出刊后,杂志社向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递交光盘版的期刊数据,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会根据自身的更新速度将光盘数据录入系统。

因为工作量大,所以一般要在1-3个月内才会登录完。

一般文章刊登发表后,3到5个月时间,文章才会被数据库全文收录。

所以,很多作者只考虑到文章刊登时间,而忽略了上网的时间。

因此翰林论文工作室建议大家,发表职称论文一定要打好提前量,论文发表在离评职称2-3年内比较好。

不过每个省市对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有所不同,具体还要是建议大家以当地的评审要求为准。

【三】职称论文的最佳准备时间

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知网、万方,龙源,数据的同时检查也逐渐成为了职称评审单位对“刊登作者学术成果”的刊物进行检测真伪的有效手段。

但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万方数据,通常要在杂志出刊后的1-3个月内才会登录该期文章。

所以,很多单位对职称评审中递交的期刊要求的时间提前了很多。

比如在17年上半年参加职称评审的,就有要求论文必须在16年12月份前发表,也有要求必须在17年4月份前发表。

其实都是在给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让录入时间,以便判断论文发表是否有效。

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提前发表论文,才可以在职称评审中用得到。

而论文发表通常在投稿到出刊之间又需要1-3个月的时间。

比如现在投稿的文章,发表时间一般安排在9月份到年底12月份,这样发表的文章在明年的4月份的使用中就绝对没有问题。

而明年4月份的职称评审通知,通常是在当年出通知。

等作者收到通知再发表论文,通常就会错过了时间。

在现实工作中,如果大家是评正高/副高,一般都要求发表在有一定分量的核心期刊上,而核心期刊一般都会提前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已经把版面全部安排好(如现在是8月,很多核心期刊在现在8月就已经在安排明年2-3月的版面,有的甚至已经安排到明年6月及以后)所以,大家一定要早做准备。

综上,我们建议作者,如果是为职称发表论文,不妨至少提前半年以上投稿,提早做准备。

二、不同职称对职称论文的要求不同

申报高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申请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论文发表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自己投稿,这种情况一般耗时时间比较长,稿件处理慢,录用的机会也小;第二:直接找杂志社发表,稿件处理快,通过几率高,方便快捷!

三、选择合适的期刊

由于晋升和评定职称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故而许多单位都对职称论文投递的期刊有着一定的要求和规定,所以我们在选择职称论文期刊的时候应该注意:

1、发表论文的用途。

发表论文是晋升职称?年底单位考核?还是学术交流及扬名?如果是晋升职称,期刊的品质毫无疑问是选择因素的重中之重,随便的发表一个品质一般的期刊,对晋升职称没有任何帮助,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

2、期刊的办刊方向。

如果您写的是药学方面的文章,那当然不能发表在主打妇产科的杂志上。

所以杂志的办刊方向、栏目内容等要与您的文章相符合才是完美的。

3、不能一味的追求版面费低的杂志。

国内医学期刊8000多种,每个杂志的品质,受欢迎程度,晋升打分认可度都是不同的,版面费标准自然也有所不同,建议作者根据自己的发表用途及经济实力,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杂志。

而不要一味的追求便宜。

4、杂志的最新刊期。

如果您晋升职称,必须赶在报材料之前拿到杂志,部分省份还要求晋升前一年就要发表见刊;如果您年底考核,自然要赶在年底之前见刊。

还要考量杂志邮寄的时间以及快递邮寄过程的各种意外因素,因此,在投稿之前一定要询问杂志当前的刊期,确保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见刊。

最后,提醒各位作者朋友们,因为地域及单位的不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评什么样的职称,需要在什么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不能一概而论。

在写作论文前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对于评职称的明文要求,选择期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截止到2021年七月六号,韦东奕今年30岁。

韦东奕,出生于1991年,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

韦东奕于2007年升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8年高一时参加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获得金牌。

个人生活:

1、家世背景

韦东奕父母均是山东建筑大学的老师,其父亲韦忠礼生前曾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还曾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数学会理事。

2、生日争议

据齐鲁网闪电新闻报道,韦东奕出生于1991年,是山东人;据韦东奕于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作者简介介绍,韦东奕出生于1992年,是浙江东阳人。

截止到2021年7月韦东奕30岁。

韦东奕,1991年出生,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

韦东奕于2007年升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0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就读。

2014年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硕博连读。

2018年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韦东奕科研成就

1、科研综述

韦东奕在三维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他还与人合作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

2、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2月,韦东奕已在国际数学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他的博士论文《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与无粘阻尼问题》被评为北京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韦东奕

2013年国家QCC论文发表

品管圈活动对肝胆外科健康教育的效果论文

摘要 :目的探究和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升肝胆外科健康教育效果当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94例肝胆外科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对肝脏外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知晓率为95.74%,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为97.87%,对照组患者的知晓率为80.85%,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为82.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有效的提高患者对肝胆外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肝胆外科;健康教育效果;知晓率

品管圈活动(QCC)指的是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下,持续不断的推进管理和工作方式的改革,并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和改善医护工作当中的主要问题,最终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科室形象[1]。为了探究和分析品管圈活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分别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和品管圈活动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进行诊治的所有肝胆外科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4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在1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4±4.59)岁,在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9±5.42)岁。两组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常规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包括:①组建品管圈。肝胆外科科室患者均入选本次品管圈成员,并由圈长组织成员对经过讨论后的品管圈活动进度进行统筹安排,并由另外一名辅导员对品管圈的具体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督和指导。②制定品管圈活动程序。所有品管圈内的成员都要参与到品管圈活动计划和安排当中,具体的品管圈活动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制定品管圈活动目标,二是根据当前肝胆外科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改善策略,三是对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2]。③制定品管圈活动目标。对本次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所有肝胆外科患者进行关于肝胆外科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了解患者对肝胆疾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期间的饮食、运动和康复锻炼等;对患者的肝胆知识知晓率进行整体分析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健康教育目标。以1个月为期限,品管圈活动结束后,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④改善健康教育效果的具体对策。在对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时,需要加强对品管圈内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并在业余时间内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从浅到深的讲解,尤其是对患者重点关心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重点培训;此外,肝胆外科科室负责人需要不断完善科室内的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比如肝胆疾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在科室病区内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改进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小课堂、PPT等多种方式联合起来进行健康教育。⑤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对实施品管圈活动2个月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和总结,并及时改进品管圈活动计划和目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肝胆外科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采用x2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肝胆外科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结论

在同类研究当中,对肝胆外科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肝胆外科知识知晓率为95%,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为96.67%,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总而言之,对肝胆外科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有效的提高患者对肝胆外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静.品管圈活动对提升肝胆外科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2):1870~1872

2江莉霞,常永琼.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护士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88.

qcc是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日本人不只是训练工程师与主管阶层而已,而是有计划的大量提高生产力。品管部在美国是很大的部门,成员包括品管工程师、信度工程师和其它领域的专家;反观日本,广泛的教导各领域经理品管的方法后,可以缩减庞大的品管部门以及专门的工程师。QCC活动的成果如果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企业领导者又能给参与QCC活动的人员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必定能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更良性的循环,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成果。加大对QCC先进设备的添置,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技术智力投资,这样就更能使QCC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QCC的意义:品质圈是一种工作小组,其中,在第一线工作场所工作的人们,持续提高并维护产品、服务、工作的质量。该小组推动这种行为的方式是自主管理,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技术或其他技术,展示创造力,形成自我发展和相互发展。该活动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能力,实现品质圈成员的自我实现,使工作场所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加客户满意程度,做出社会贡献。QCC是英文QualityControlCircles的缩写,汉译过来名为"品管圈"。品管圈又名质量控制圈、品管圈、质量小组、QC小组等。品质圈概念源自于美国,在日本发扬光大。在过去的36年中,品质圈概念被引入了多达100多个国家。其特点是由基层员工组成的小组,通过适当的训练及引导,使小组能通过定期的会议,去发掘、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的问题。为了使品质圈活动成功,领导和经理亲自为发展企业,组成、实施公司范围的TQM或类似的活动贡献力量。本着对人性的尊重,他们提供活动的环境,并持续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旨在人人参与,并将活动定位为对人力资源发展和工作场所利用非常重要。最早是美国的一个博士于1950年提出的SQC(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理论,即用统计的手法进行品质管理,最初也有许多企业把它作为提高品质管理水平的方法应用。但是这种手法只有搞QC的专业人员才能应用,对现场生产的作业人员难以理解掌握。后来,东京大学的石川馨(いしかわかおる)教授,把SQC的理念与日本的风俗、文化相结合,于1962年在日本的季刊志上发表了《现场与QC》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QC的理论和应用。之后,在日本不断得到普及与推广。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在日本的钢铁、电机、汽车、化学等基础工业部门,被广泛引入。后来,又在金融、服务性行业等非制造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QCC的简介一、 QCC的起源: 1. 二十世纪初一些国家先后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又广泛进行了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了QC小组活动。 2. QCC 被认为是日本生产力神奇配方的重要成分,使日本在生产力增长率方面在过去的几年来一直处于领导的地位,成为每小时生产量最高的国家。 3. 在中国大陆由1978年开始,也已经开展了QCC 活动,目前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个QCC 正在运行。因此,在中国大陆的厂房内推广QCC 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二、 QCC的定义: QC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 Circl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品质管制圈,简称品管圈。它是在自发的原则上,由同一工作场所的员工,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利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及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加强及改善之目标的品质管理活动。 三、 QCC活动与平时工作的区别(QCC活动的特点) 1. 自主的(尊重个人)2. 同一职场(便于开展工作)3. 小组的形式(发挥团队力量)4. 利用QC手法及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 品质管理(提高品质、上升利益、提高效率、确保安全、提高士气)四、 开展QCC活动的其它好处:1. 组成强有力的工作单位2. 搞好人际关系3. 提高品质保证4. 促进思考5. 开阔眼界6. 增加收入五、 如何进行QCC活动:1. QCC活动基本理念:a. 企业的体制改善和发展b.尊重每个人的自尊,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现场活性化)c.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创造最大人生价值(培训人才、公司贡献) 2. 进行QCC活动的思想准备:a.自我启发-把自己新的一面引导出来 b.自主性-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c.小组活动-让自己在活动中成长,活动也会发展 d.全体参加-公司的所有人都自主参加 e.有效的利用QC手法-通过学习并实践之 f.持续性的活动-要一直做下去 g.互相启发-发挥集体优势h.创意-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i.品质意思、问题意思、改善意思-QCC活动的精神要素 3.QCC活动的步骤:a.课题选定-找问题点b.目标确定-确定活动目标值、目标期限c.现状调查-收集资料d.制定计划-时间安排、人员分工e.分析原因-找到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f.对策草案-针对原因制定相应措施g.对策实施-实施制定的措施h.效果确认-检查效果,与现在对比i.巩固效果-标准化,防止再发生j.总结-本次活动得失,下次活动课题k.写报告-将活动做成报告,以备发表4.有效利用QC考虑方法:a.反复循环管理(PDCA)-计划、实施、确认、处理b.全体参加(脑力激荡法)-利用集体思考,思想互相激荡引导出创造性思维c.以彻底消费者为指南-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以品质为主d.后工程是我们的客户-客户是我们的上帝e.彻底源流管理-源流是根本f.重视流程管理-过程很重要,过程管理好了才会有好的结果g.根据事实进行管理-让事实说话h.标准化-效果巩固的保证i.重点指向-抓住问题的重点j.机能管理(QCDSM)-品质、利益、生产量、安全、士气k.差异管理-找到差异的原因5.掌握QCC七工具 a.特性要因图(鱼骨图)b.柏拉图c.图表(层别法)d.检查表e.直方图f.散布图g.管理图 (XR管理图)

杨凤林2013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作为安全管理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用参考文献往往是决定安全管理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刘宇. 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滤优化组合除有机物中试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3] 韩宏大. 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06

[4] 赵建伟. 富营养化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分析与去除 方法 及氧化降解机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5]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6] 程庆锋. 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工艺优化及菌群结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7] 苗杰. 电化学无氯预氧化安全净水新技术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8] 王娜. 腐殖质在混凝与预氧化工艺中的特性及对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9] 唐阳. 功能导向的电化学体系建立与碳基复合电极的设计和制备[D]. 北京化工大学 2013

[10] 王琼杰. 基于新型磁性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净化的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D]. 南京大学 2014

[11] 周娟. 负载型Pd基催化剂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催化加氢还原[D]. 南京大学 2014

[12] 张怡然. 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控制技术研究[D]. 南开大学 2014

[13] 吴云. 澄清池膜过滤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艺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4] 李金成. 负载锰氧化物滤料对高锰地下水处理技术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5] 刘志泉. 水中铜绿微囊藻与硝基苯复合污染的特征和作用机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1] 姜再兴,黄玉东,刘丽. 粗糙度对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 化学与粘合. 2007(05)

[2] 张国权,杨凤林. 蒽醌/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活性[J]. 催化学报. 2007(06)

[3] 范新庄. 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与准电容特性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5]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6]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7]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8] 吴海燕. 单线态氧与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及其过氧化产物的化学发光研究[D]. 江南大学 2012

[9]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10]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11] 周抗寒,周定. 用涂膜活性炭提高复极性电解槽电解效率[J]. 环境科学. 1994(02)

[12] 谢茂松,王学林,徐桂芬,杨旭,安铁军. 治理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技术--电-多相催化作用[J].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8(02)

[1] 张芳芳,张永成,骆汉宾.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 木工 程与管理学报. 2013(04)

[2] 卢阳. 谈我国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30)

[3]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4] 马建军,陈凤林. 论以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为重点的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5] 刘卡丁,郑兰兰,周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4)

[6] 田原. 房地产开发企业安全管理[J]. 现代职业安全. 2011(08)

[7]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8] 吴贤国,张立茂,余宏亮,余明辉. 基于知识集成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专家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 2012(13)

[9] 陈必安. 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0] 张孟春.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 清华大学 2012

[11] 张登伦.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12] 王原博. 日本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理念[J]. 陕西煤炭. 2011(02)

[13] 姚崎. 房地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1)

[14] 余建强,周晓冬.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3)

猜你喜欢:

1.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2. 最新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

4. 有关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013年4月,由我司和武汉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合力编辑的《打造水务行业数字化运营管理,赢得行业未来》一文在水行业具有较高权威的《水与中国》杂志刊登,获得业内人士一致赞同,水务数字化运营也在业内成了热议话题。 《打造水务数字化运营,赢得行业未来》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明确要求县级镇、尤其是重点镇必须建立污水处理厂。截止2012年9月,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272座,处理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日,比2010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3座增加439座,比污水处理能力1.25亿立方米/日增加150万立方米/日,由此可见,城镇污水处理厂不论是数量和处理能力都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污水处理厂在承担环保减排的任务的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药。据统计,水、电、药成本占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管理直接成本的90%以上。至2010年我国污水排放量达到800亿吨左右,而我国2010年污水处理电耗为0.2至0.56度每吨之间,按此测算,光电量消耗就至少需要150亿度以上,再加上设备损耗、药耗、水耗等,其费用更为庞大。假设能通过有效的节能管理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即使节省1%,那也是天文数字。目前国内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通常存在配套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来量不足,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达不到设计进水浓度,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人才短缺,污水系统不稳定,运行费用偏高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强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也需要污水处理企业通过加强或改进自身的工艺运行管理方式、方法和转变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污水厂运行和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尽可能的将上述问题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务企业现状随着我国水务环保行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大,市场上涌现出许多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水务集团公司,有些集团公司拥有全国各地上百家的污水处理项目。下属污水处理厂地域分布广泛、各厂运营管理水平不一,运营管理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集团公司迫切需要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有效监管提升下属污水处理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成为大型水务集团公司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应对逐渐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崭露头角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综合运营管理、节能优化调度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对实现工艺运行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由依赖个体式英雄发展为依靠专家团队能力,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专注于污水处理行业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开发的一些公司,如华信数据、上自所、亚控科技等,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一般涵盖厂级运行管理和公司级运营管理两部分:厂级的运营管理污水处理厂级的运营管理以污水处理工艺运行为中心,以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和保持生产设备良好状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为基础,通过建立全厂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将污水厂及下属泵站的各类在线仪表、设备所反映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信息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将运行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数据直观的展现,然后借助污水处理工艺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情况的分析预警、工艺异常处理的优选方案、各工艺运行单元以及全厂运行的优化调度分析方案、与工艺运行密切相关的设备性能分析、全厂运行成本分析等功能,从而辅助厂级管理人员提高工艺运行管理水平和综合运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运行各个环节的电耗、药耗,降低系统运行直接费用;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从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运营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运行维护人员数量,节省人工成本;最终实现达标、稳定、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目标。公司级、集团级的运营管理公司级、集团级运营管理以集约化管理为目标,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下属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的远程集中监管,统一运行调度和工艺运行指导,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各污水厂分析和筛选过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深入的数据分析挖掘,形成指导公司整体运营决策的工艺分析、设备分析、成本分析、风险分析等辅助决策工具,辅助企业决策层应对水务行业的激烈竞争,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在远程集中监管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下属各污水处理厂和泵站的生产运行情况的智能化、实时预警机制,在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关键数据或指标发生异常时,通过声、光、电、手机短息等形式,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能连接网络,即可远程、实时、直观查看关键工艺数据、设备运行状况。在运行调度和工艺运行指导方面,具有丰富工艺管理经验的专家团队无需亲赴现场,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在公司监控大屏上即可远程、实时查看到现场工作画面,辅以各构筑物运行数据、关键工艺数据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即可辅助各厂解决各类工艺运行难题。这将有效解决管理人才不足,提高工艺运行问题处理效率。辅助经营决策方面,经营决策的关键数据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采集、分析筛选、汇总统计,即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可将公司管理人员从“数据海洋”中解脱出来,所有经营决策数据以图表、报告等方式快捷、直观的展现,分析结果一目了然。极大的方便决策者进行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制定。小结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水务行业发展的难题,它建立企业门户,解决企业信息传递脱节、信息孤岛问题;建立企业工作流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监管;健全企业预案库、知识库,提高人员知识水平和素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建立企业动态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决策;建立智能化污水处理工艺模型和完善的工艺调度方案,实现生产优化调度,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满足上级各种考核要求,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污水运营管理企业诞生,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利用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打造数字化运营管理模式,才能赢得行业未来! 2013年10月,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是唯一入选《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作为“智慧环保”领域的案例,且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授予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为专家顾问组成员。此项案例在2013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峰会获得业内人士一致好评,尤其对国内大型环保集团公司在综合运营管理方面拓展了新思路。 2013年11月,由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主编的专业论文《基于物联网的水务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刊登,受到业内人士焦点关注。《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的主办单位是工业和信息部、科学技术部,在行业有较高权威性和专业性,它致力于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媒体“第一品牌” 2014年2月,2014年2月,为了倡导智慧水务的管理理念,推广在水务企业的应用,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主编的评论文章《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在水务企业的应用》在国内权威水务行业杂志《水工业市场》刊登,受到业内人士焦点关注。

2013太空授课论文发表

近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一位博士的论文致谢部分

在网上引发热议

22载

作者一路和命运抗争

走出了小山坳

如果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起算

同样是22年

在一代代人的成长与接力下

神舟、天宫、天舟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一次次摆脱地心引力

奔向星辰大海

绘就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壮美诗篇

01

无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

搭载着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首次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塔架上

出征太空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升空,图片源自@央视网)

飞翔!飞翔!

正常!正常!

火箭飞行过程中

大厅也首次收到了来自大西洋的报告声

就在这之前

执行测控任务的远望3号测量船

首次闯过好望角

(远望3号首过“好望角”,船员在“首过好望角,迈入新世纪”横幅上签名留念,图片源自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在太空飞行21小时后

神舟一号返回舱成功降落在

预定的着陆场

一同带回的

还有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这面旗也被交到了

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手中

(1999年12月19-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图片源自@VCG)

2001年1月10日

安置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假人的

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三个舱段组成

这也是我国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片源自@人民网智作平台)

2002年

神舟专属座驾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有了响亮的专属名字 “神箭”

神舟三号与神舟四号先后发射

航天员的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

全系统的合演

也已经臻于完美

(“神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吊装,摄影秦宪安)

至此

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无人飞船试验

基本完成

第二步真正的载人飞船

即将开始

02

载人飞行

2003年

“非典”疫情暴发

然而疫情并没有阻挡中国载人航天的脚步

2003年10月15日9时

长征二号F火箭再次点火

载着神舟五号与 杨利伟

向太空进发

(杨利伟进入太空时的自拍,图片源自中国航天员中心)

2003年10月16日6点23分

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当杨利伟从返回舱中走出的那一刻

全国人民为之沸腾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中国也正式成为全球第三个

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着陆后杨利伟出舱,图片源自@央视网)

2005年10月12日

费俊龙 和 聂海胜 两名航天员

踏雪出征

搭乘神舟六号进入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 多人多天

(神舟六号乘组踏雪出征,图片源自中国航天员中心)

当飞行至第3天

费俊龙大胆地在座椅上

一连做了4个“前滚翻”

“前滚翻”的成功

也证明我们多舱段飞船的姿态

控制稳定性良好

(费俊龙向地面工作人员展示“前滚翻”)

2008年

神舟七号乘客增加到了3人

飞行期间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完成1000多项规定动作

(神舟七号乘组,摄影王泗江)

2008年9月27日

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

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如今听来

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自豪感爆棚

(150秒回顾神舟七号出舱热血瞬间)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_腾讯视频

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升空

随后的11月1日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也成功升空

(天宫一号发射使用了长征二号F改进型火箭,摄影宿东)

2011年11月3日凌晨

神舟八号进入轨道

它与天宫一号的距离

从1000米到100米

从100米到1米

从1米到几厘米...

最终完成 自动交会对接

完美合体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图片源自@央视网)

1963年6月16日

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

成为世界首位女宇航员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搭载 景海鹏、刘旺、刘洋

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刘洋也成为我国首个飞天的

女性航天员

(2012年6月9日,北京航天城欢送执行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赴发射场仪式,摄影:王泗江)

2012年6月18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

实现载人状态下的自动交会对接

之后又与天宫一号分离

6月24日

航天员 刘旺 操控飞船

实现与天宫一号 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这也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了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图片源自中国航天员中心)

到了2013年

神舟十号升空

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

成熟的技术让中国航天人更加自信

2013年6月20日

航天员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开展了 首次实时“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西安一所中学的学生正在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海报设计:唐巍)

(2013年06月26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四子王旗着陆场返回出舱,摄影:徐部)

2016年9月15日中秋夜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

随后的10月16日

神舟十一号

同样从大漠深处出征太空

(2016年9月15日待发的天宫二号,摄影李玉建)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

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

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后

两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

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

新纪录

(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图片源自@央视网)

为了实现航天员更长时间的驻留

以及维持未来空间站的长时间运行

除了“运人”的神舟飞船外

我们还需要负责载货的“太空货车”

即天舟飞船

(2017年4月17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一号转运途中,摄影陈涛)

2017年4月20日

天舟一号在新建成的 文昌航天发射场

成功发射

4月22日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成功

开始多次向后者补给燃料

(天舟一号发射现场,与海岸同框,图片来源@VCG)

同年10月

天舟一号在地面控制下

从300多公里高度的轨道逐渐下降

并向地球接近

最终进入大气层烧毁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完成

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规划“第二步”的实现

也将中国载人航天推进至

空间站时代

03

空间站

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

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约488秒后

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步”任务序幕

(长征五号B成功首飞喜报,制作@我们的太空)

5月8日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

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这也标志着

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着陆于东风着陆场,摄影汪江波,视频@我们的太空)

今年以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陆续对外发布消息称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

后续将实施一系列飞行任务

于2022年前后

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今年3月航天英雄杨利伟接受中国军网专访)

目前

神舟十二号船箭已运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4次载人飞行的

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承担发射任务的

长五B运载火箭

以及发射天舟二号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也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请横屏观看,航拍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图片源自@VCG)

一路走来

中国载人航天的历次问天

成了一个国家共同的回忆

正在书写的未来

同样值得期待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素材 | 星球研究所、中国载人航天、 科技 日报等

编辑 | 张文军

邮箱 |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看完“天宫课堂”第一课之后,相信大家感触多多,可以写一写观后天宫课堂的 作文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天宫课堂 作文素材 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1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2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 科普知识 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天宫课堂”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天宫课堂”则以科普 教育 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天宫课堂”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 广告 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 足球 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天宫课堂”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3

本月,我国空间站自主推出的“天宫课堂”上线在即,由航天员亲自担当的“太空教师”仪式感满满。传道授业天上来,千万学子齐聚一堂的科普大讲座令人期待。参与其中,宇宙专属的魅力跨越时空,于浩瀚太空某处把科学的片刻身影呈送在你我面前。这种用科学讲述科学的科普仪式,如果能再多“亿”点,谁又会拒绝呢?

早在2013年,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首课就在无数“零零后”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理想。事实上,太空课堂展示的实验完全可以在地球上模拟并复刻还原,甚至效果会更加完美。从这个角度来看,太空开课显然不是因为有什么科普知识只能在太空中才得以演示和传播。偏要在条件复杂,变数更多的空间站中授课讲解,看重的就是教学之外的奇妙“仪式感”。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4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5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 文化 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6

“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宫一号中,航天员王亚平为第一届“太空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如今,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将迎来首次太空授课。首先,“课程表”全新升级!三名航天员将演示更多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 7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8

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吃的饭菜原来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飞行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冲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得很干净,还十分节约水。空间站的水非常宝贵,所以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

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可以从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美丽的地球,还可以进行晨练,晨练项目是中国传统健身项目—— 太极拳 。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出舱活动了。穿好“飞天”服,通过气闸舱来到舱外,通过地面调度人员和舱内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舱外完成相关任务。

在太空也有许多喜事: 种植 的水稻抽穗了,迎来了太空快递员,也迎来了新伙伴来进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驻留了三个月,很快就要告别“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地球上的亲人,非常激动。

太空本身已经非常迷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现带有五星红旗的一切,都愈发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亲切与自豪!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9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10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 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10篇相关 文章 :

★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

★ 2021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

★ 2021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最新10篇

★ 2021年空间站“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10篇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8篇

★ 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心得最新(6篇)

★ 科技冬奥照见创新中国心得作文12篇

2013太空课堂论文发表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看完“天宫课堂”第一课之后,相信大家感触多多,可以写一写观后天宫课堂的 作文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天宫课堂 作文素材 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1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2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 科普知识 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天宫课堂”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天宫课堂”则以科普 教育 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天宫课堂”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 广告 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 足球 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天宫课堂”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3

本月,我国空间站自主推出的“天宫课堂”上线在即,由航天员亲自担当的“太空教师”仪式感满满。传道授业天上来,千万学子齐聚一堂的科普大讲座令人期待。参与其中,宇宙专属的魅力跨越时空,于浩瀚太空某处把科学的片刻身影呈送在你我面前。这种用科学讲述科学的科普仪式,如果能再多“亿”点,谁又会拒绝呢?

早在2013年,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首课就在无数“零零后”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理想。事实上,太空课堂展示的实验完全可以在地球上模拟并复刻还原,甚至效果会更加完美。从这个角度来看,太空开课显然不是因为有什么科普知识只能在太空中才得以演示和传播。偏要在条件复杂,变数更多的空间站中授课讲解,看重的就是教学之外的奇妙“仪式感”。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4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5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 文化 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6

“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宫一号中,航天员王亚平为第一届“太空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如今,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将迎来首次太空授课。首先,“课程表”全新升级!三名航天员将演示更多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 7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8

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吃的饭菜原来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飞行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冲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得很干净,还十分节约水。空间站的水非常宝贵,所以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

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可以从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美丽的地球,还可以进行晨练,晨练项目是中国传统健身项目—— 太极拳 。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出舱活动了。穿好“飞天”服,通过气闸舱来到舱外,通过地面调度人员和舱内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舱外完成相关任务。

在太空也有许多喜事: 种植 的水稻抽穗了,迎来了太空快递员,也迎来了新伙伴来进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驻留了三个月,很快就要告别“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地球上的亲人,非常激动。

太空本身已经非常迷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现带有五星红旗的一切,都愈发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亲切与自豪!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9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10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 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天宫课堂作文素材参考10篇相关 文章 :

★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

★ 2021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精选10篇

★ 2021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最新10篇

★ 2021年空间站“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10篇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8篇

★ 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心得最新(6篇)

★ 科技冬奥照见创新中国心得作文12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 作文 了吧,作文可分为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 ,希望大家喜欢!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1

长征五号3日成功首飞,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时代。作为我国目前推力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拥有强大的“中国芯”,其动力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自主研制。

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按计划,20__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__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__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从20__年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冲刺了20__年。但是,从提出论证到如今,长征五号整整走了30年,可谓30年磨一“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际航空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时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发展大火箭的设想。从那时起,中国开启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1986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开始了论证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1995年,我国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论证以及液氧煤油与氢氧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20__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立项研制。

20__年,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立项研制。

20__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五号立项研制,从此开始长达20__年的攻坚磨砺。

航天科技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告诉记者,仅就火箭捆 绑结构而言,由于长征五号火箭芯级推力每个捆 绑点高达330吨,比以往的中型火箭增加了3倍多,这就意味着大火箭必须采取全新的设计。在没有任何 经验 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设计人员,进行了上千次的结构模型分析和优化,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大推力捆 绑结构设计”,实现了我国火箭结构设计的重大突破。

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试验,难度都极大。据科研人员介绍,仅新型贮箱的焊缝就有近2公里长,是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两种火箭的总和。这2公里的焊缝,可谓是长征五号集梦想与艰难于一体的攻关之旅的生动写照

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开启的未来将会更加精彩。展望发展前景,栾恩杰院士充满信心。他设想:有了大火箭,中国将来还可以建设太空望远镜、太空发电站等设施。长征五号执行“一箭多星”式发射任务的能力更强,未来构建全球定位系统、全球通信系统等,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2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 教育 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3

在今日,我观看了天宫课堂这一节目,这使我了解到了许多知识。

在2013年,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真正意义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课,而时隔8年,今日和曾经的技术有很大不同。而且这次摄像头的数量为和质量都变好了,这也给航天员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她还会手中拿一个摄相机,这可不比在陆地上拿着轻松。

张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空间站中,正方体六面播种、根和芽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根发散扎入土壤,芽背向 种植 面向光生长。因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而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下,它的根会四处生长,并且根也会有弯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长。

第二个问题,从茶壶中向杯子中倒水,水会怎样的?答案是,水在茶壶中且倒不出来。在微重环境下,水会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个问题,在空间站内,金鱼能在敞口鱼缸水中游动吗?不能,因为水和鱼分被分离开,并且水会在短时间内游一段时间,一会之后它们就会分开。

航天员在舱外机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钢球,一手拿羽毛,双手用同样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预定距离为两米,谁先抵达?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达。

之后,了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间。之后,又参观了一些航天员的“太空家园”使我了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设备。

我还了解到,在地面上 乒乓球 会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了。一个水膜,并在水膜中加入水后,将一个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变大了,就像绽开了一样。在水膜中继续注水后,水膜会变成一个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像。将颜料注入到水球当中,之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后水球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水球看起来更漂亮。

这次实验之后,我从这次天空授课中学到了许多,我十分喜欢这次的天空授课!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4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5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 春节 。期待 除夕 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6

“太空授课”开辟了科技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新方式,这是一次崭新的教育改革,这个改革必然激发出更多社会领域与学生面对的授课方式。比如文学家与学生面对授课,比如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等等。做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所有领域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都懂,但是都做的远远不够,今天,太空授课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我坚信,这伟大的一步,必然引领处更多领域的社会授课之步,必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崭新内容,社会教育的神圣职责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实、

“太空授课”以一人主讲两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圆满的教学。这是一个创举,这是对课堂一人授课传统的打破,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课方式应该在地 面试 验推广,一方面,我们的班级人数很多,一人授课,老师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讲课,更加生动,立体,多元,必然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充实的学习氛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举。

“太空授课”以身临其境的感悟教学别具一格,教师与知识融为一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师身临其境的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真正创造了教师,课堂,知识的形象合成的。作为地面授课的课堂,我们应该好好借鉴,要根据现场的环境,现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个性融为一体,创造的课堂。只有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

“太空授课”是高科技的结晶,是教育现代化的硕果,必然对我们教育中国梦有无数的启迪,必然引领教育中国梦更加精彩纷呈。

我期盼我们的教育中国梦里有更多这样的太空授课,有种类丰富的工厂授课,商场授课,军舰授课,飞机授课,等等,教育的中国梦,是教育的立体化,社会化,现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具体落实之梦。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7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热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还将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实验现象将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论等 方法 。现场直播这样的科学探究值得期待。

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8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 故事 ,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9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航天,是我始终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官员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勇于飞向天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

每每听到有关航天的故事,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会牵出我童年的飞天梦。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经常听爸爸妈妈提到杨利伟叔叔,夸他了不起,称赞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时还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义,但是看着大人们满脸羡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渐渐地,我上了小学,翻开词典,我真正知道了英雄的含义;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当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义后,我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当英雄,而且要当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英雄。”

光阴似箭。虽然童年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 科普知识 多了起来,还知道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看到了古代人民对天宫的向往。后来,我还知道了古代官员万户的飞天故事,他那敢于为飞天梦想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当然,航天飞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也听说过航天飞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了我对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梦。现在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神五神六接连上天,又发射了嫦娥卫星,还制定了登月计划。看着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我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以后好好学习,勤奋读书,掌握航天知识,锻炼航天本领,早日实现我的航天梦。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10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呀习也飞不高……”我哼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鸟,我是人,人怎么能飞呢?一想到这儿,我就十分沮丧。不过我有时还是想入非非:我的梦想就是也能乘坐飞船火箭,飞到太空去遨游一番,去寻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务,呵呵,那就太爽了!不过好像不太现实,神舟五号也才载了杨利伟一个人,那能轮得上我呢?唉!

我迈进家门,按例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正报道说:“今天上午九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宇航员为费俊龙和聂海胜。”我几乎每天都认真地观看有关神六的新闻报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况、宇航员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与神五的区别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动,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天哪,才两年的时间,我国就成功发射了两艘航天飞船!你看,这神六可比神五先进多了,光宇航员就增加了一倍,同时,神六的飞行时间达到了115小时32分钟,比神五的21小时多了好几倍,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另外还有食物,原来神五就简简单单几种,神六却有50多种,在太空中,连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能吃到!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脑细胞:对了!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飞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员,到2020年就应该做到一艘航天飞船一次可以乘载9名航天员了吗?我不禁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了。我心里暗想道,我

要计划一下,争取当一名宇航员,到太空去遨游一番!

做宇航员所必备的条件是:高超的飞行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高超的飞行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以后可以慢慢培养,现在我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练,增强体质,同时更要抓紧学习,积累知识,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飞天梦想将成为现实,我一定会圆了这个梦!

空中大课堂主题征文作文10篇相关 文章 :

★ 难忘的空中课堂作文优秀范文精选5篇

★ 关于在家空中课堂的作文5篇

★ 关于空中课堂心得体会作文最新大全5篇

★ 上空中课堂的感受作文5篇

★ 有关空中课堂学生满分作文最新大全5篇

★ 关于难忘的空中课堂600字作文5篇大全

★ 2020难忘的空中课堂感想作文5篇最新

★ 2020难忘的空中课堂学生优秀作文5篇精选

★ 难忘的空中课堂作文500字范文5篇

★ 2020空中课堂网课作文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 教育 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第二次太空课堂 观后感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二次太空课堂观后感1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第二次太空课堂观后感2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舟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 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第二次太空课堂观后感3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次太空课堂观后感4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是激动人心,为祖国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总是鼓舞人心,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

飞天梦瑰丽,乐章总嘹亮。每一次神舟发射都会给我们奏响诸多“首次”交响乐——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 春节 ;等等。每一个“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创新的成果,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结晶,正是在这些“首次”中,中国航天事业昂首阔步,中国复兴伟业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荣,任务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壮美事业的伟大音符,是 总结 ,是升华,是更上层楼的力量凝聚。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还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所以说,其任务意义非凡而深远。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抒写完美中国太空新记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壮美诗篇。

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伟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员王亚平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我们期待 除夕 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必然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次太空课堂观后感5

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吃的饭菜原来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飞行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冲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得很干净,还十分节约水。空间站的水非常宝贵,所以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

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可以从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美丽的地球,还可以进行晨练,晨练项目是中国传统健身项目—— 太极拳 。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出舱活动了。穿好“飞天”服,通过气闸舱来到舱外,通过地面调度人员和舱内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舱外完成相关任务。

在太空也有许多喜事: 种植 的水稻抽穗了,迎来了太空快递员,也迎来了新伙伴来进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驻留了三个月,很快就要告别“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地球上的亲人,非常激动。

太空本身已经非常迷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现带有五星红旗的一切,都愈发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亲切与自豪!

第二次太空课堂观后感6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第二次太空课堂观后感2022(6篇)相关 文章 :

★ 2022第二次《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精选10篇)

★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直播观后感感悟7篇

★ 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观后感500字【6篇】

★ 2022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6篇

★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022(精选10篇)

★ 2022天宫第二课堂直播观后感500字6篇

★ 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观后感7篇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2022学生观后感十篇

★ 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观后感作文7篇

★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2022(通用10篇)

  • 索引序列
  • 2013年论文发表于
  • 2013年国家QCC论文发表
  • 杨凤林2013发表的论文
  • 2013太空授课论文发表
  • 2013太空课堂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