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徐勇的发表论文

徐勇的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徐勇的发表论文

1 我不确定院坝徐勇老师是否研究过这个问题。2 但是研究生时间充裕与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话题,许多学者和研究者都进行过相关调查和研究。3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研究生时间利用的研究成果,可以查阅相关学术文献或者咨询专业的研究生辅导机构。

院坝徐勇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鱼类生理学和行为学研究。他目前的研究工作和兴趣集中在脊椎动物行为学,特别是淡水鱼类行为学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池塘鱼类行为学、池塘鱼类生态学、池塘鱼类行为学、池塘鱼类遗传学、池塘鱼类种群生态学等。院坝徐勇老师还参与了多项国际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动物行为学、鱼类保护、全球水体污染研究、湖泊水体污染研究等。院坝徐勇老师还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包括《池塘鱼类行为学研究》、《湖泊鱼类生态学研究》、《池塘鱼类种群遗传学研究》等。

(一)著作:《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合著:《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武汉出版社,2002年。合著:《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地方政府学》,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二)论文:《中国民主之路:从形式到实体》,《开放时代》2000年第5期。《草根民主的崛起:价值与限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夏季号。《权力重组:能人权威的崛起和转换——广东省万丰村先行一步的放权改革及启示》,《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民主化进程中的政府主动性——四川省达州市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调查与启示》, 《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二十一世纪》1997年第8期。《GOVERNANCE:治理的阐释》,《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1期。《农民流动、SARS与公民保障网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华中师大学报》2003年05期《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中共党史研究》 2003年01期《乡级政府为派出机构》,《决策咨询》 2003年05期《从新权威主义到新民本主义》,《决策咨询》2003年9期《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开放时代》2003年01期《对阶级划分的冷思考》,《探索与争鸣》2003年01期《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战略与管理》2003年04期《以村民自治促进人口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11期《走向新民本主义——中国改革发展的路向及转变》,《探索与争鸣》2003年09期《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期《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探索与争鸣》2004年01期《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现代化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理论月刊》 2004年09期《阶梯性社会与“三农”的提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农村总和改革:改革重心的转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中部农业主产区崛起的战略选择——关于构建第五增长级的思考》,《财政与发展》2005年第10期《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构建》《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反思》《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公民国家的构建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追寻现代国家国家足迹,记录现代学术风云——评《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江汉论坛》2006年第2期……………………

是的,院坝徐勇老师在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计算、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他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此外,院坝徐勇老师还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并荣获多个国际级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奖。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为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剑勇发表的论文

5月14日下午4时30分许,台州椒江青年路和江城路路口,一名老人过斑马线时突然一个重心不稳,身子往后仰,整个人摔在了车道上。一名路过的小伙子见状,立即向老人冲了过去,一边跑一边招手示意,提醒过往车辆注意。

见老人摔倒,秒变“百米飞人”

伸手拦车闯过红灯上前搀扶

这位“暖男”名叫徐剑勇,是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信息技术科的一名协警。5月14日下午4点半左右,他正准备去幼儿园接女儿,在经过椒江青年路和江城路路口时,看到一位老人在路口摔倒,立马上前搀扶。

监控显示:从反应到跑到仅8秒:

16点33分15秒老人摔倒;

16点33分18秒小伙冲出;

16点33分23秒小伙冲到。

老人当时正要迈上台阶,突然一个重心不稳,身子往后仰,头重重的砸在了地上,整个人躺在了车道上。

说时迟那时快,心想“万一路过车辆因为盲区误撞老人怎么办?”,徐剑勇瞟了眼左侧车辆已不多时,立即闯红灯向老人冲了过去,并边跑边招手示意提醒过往车辆。

民警赶到现场,询问阿公个人信息的时候,他含糊的说不清,但唯独对家庭住址记得特别清楚。根据阿公提供的地址,民警将他送回了家中。

阿公的老伴告诉民警,阿公姓刘,今年已经90多岁了,患有轻微的老年痴呆,今天说是要出去理发,没打声招呼就自己出去了。

反应神速,成功救助老人。

来源:百度

上海市青浦区健康证办理地点,全部给你————所在街道 地址 电话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培育路271号 59266000,59261980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华新镇华志路800号 59791740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徐泾镇徐民路1088号 59760031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赵巷镇赵中路69号电话 59754995 上海市青东农场医院 青松路天圣庄青东农场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 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社区曲池路39号 59830145 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重固镇大街1055号 59781316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练塘镇朱枫公路3619号 59255086-8017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白鹤镇外青松路2961号 59740132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社区曲池路39号 59830145 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香花桥街道新桥路1195弄1号 59221289

来,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信息通信与科技科辅警徐剑勇闯红灯帮扶晕倒在车道上96岁老人的事迹不胫而走,大家对徐剑勇的行为纷纷赞,称为“最暖辅警

徐勇发表论文安全

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1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1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1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1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1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1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1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2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2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追问: 这些跟会计电算化有关的吗?谢谢 回答: 会计电算化            作者:张斌会计电算化教程     作者:陈杰|管家婆会计电算化简明教程    作者:陈思璐编著|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上册)作者:潘锡品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下册)作者:李立志|页数: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践作者:陈文军等编著|会计电算化精选工具软件详解实务2000作者:刑实鉴编著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作者:彭家生|页数: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书目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1]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7—201,333—338

[2]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6—276,367—374

[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

[4]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420—434

[5]Gary M.cokins.《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中译本和国财政部制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1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1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1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1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1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1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1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2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2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学术界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⑴ p207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必然要求社会公众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政治。近些年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然而,对于那些户籍在农村,却生活在城市的广大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中国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不仅存在“三农问题”,而且存在“四农问题”,即“农民工问题”。⑵ 据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1.2亿农村人口在流动就业,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阶层,其经济生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他们的政治参与问题却一直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实际上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研究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政治参与作为政治社会的一种政治行为,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这是因为,“民主作为制度,它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⑶广大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对农民工自身的利益维护和政治成熟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其基本内涵而言,“民主政治就是民治政治,即由人民来决定政府的形式,管理国家的事务,规定政治的方式,换言之,权力的来源、授予、运作、更替、监督以及归宿都应落实到人民的意志之上”。⑷ (p1) 从民主政治的内涵来看,政治参与是其应有之意。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已成为衡量民主的重要尺度之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的参与,民主政治便无从说起。布莱克曾指出:“现代政府在下述意义上可以说是典型的民主的:所有的公民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政治领导人和决策的选择,个人的选择权由有效的公民自由得以保障”。⑸(p22) 但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还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他们基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心中的意愿不能有效地表达,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也落实得不够。这一系列潜在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在制度的保障下,让农民工充分行使政治权利,有效地参与政治,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性进步。其次,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我国农村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对乡村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以来,我国打破了“王权止于县政”的传统,国家政权进一步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1998年经过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公布后,广大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外出务工的经济能人有相当一部分回去参加村委会干部职务的竞选,并且取得了成功。这就改变了我国农村传统的权力结构。在传统乡村,权力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往往是当地的大户或宗族的首领,而自从农民工参加竞选以来,这种传统的权力构成正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并且呈现出勃勃生机。一部分农民工中的经济精英在竞选中获得了村民的自然认可和国家的权威认可。除此之外,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多数都是农村中的知识精英,接受新事物较快,通过进城务工眼界得到了开阔,头脑中的意识不自觉地被城市居民所同化,溶入了更多市场经济中平等、自由、竞争等观念,他们的法律意识以及权利意识逐渐增强,这样一来,他们的政治敏感度较之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更强,他们一旦参与基层政治活动,将对乡村权力形成更强有力的监督,将会使《村组法》中的“四个民主”的法律精神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落实。② 对乡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同时,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强有力的反作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耳闻目睹或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经历,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决策能力。农民工中的经济精英掌握村治权力后,将能更好地对乡村的建设做出决策,按照徐勇和徐增阳两位先生的说法,“话语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优势也会构成一种权力关系,即话语权”。⑹(p66)他们的话语优势不仅表现在竞选干部的优势上,而且也表现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此时的经济精英已展现出精英政治的特性,他们对农村经济建设所做出的决策能更好地得到村民的认可与支持,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根据杜鹰和白南生等人的调查,在他们所访谈的农户中,1999年以前将外出收入用于创业投资的农户仅占外出和曾经外出农户的2.6%,1995年仍计划外出的农户中,准备返乡投资的已占12.5%。⑺(p143) ③ 对乡村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的概念包含诸多丰富的内涵,这里主要涉及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政治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提出,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⑻(p29) 传统中国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处于自然经济社会的农民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害,从客观上来说需要皇权的保护。但是,农民又惧怕皇权对其课以沉重的赋税和劳役,所以对权力中心处于一种爱恨交加的心理状态。而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尤其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随着减免农业税等政策的出台,使广大农民对权力中心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政治认可,改变过去对权力中心惧怕的政治文化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期间,通过城市政治生活的熏陶,在工厂规章制度的作用下,这些制度意识在农民工心里积淀下来,当其返乡后更容易接受村治秩序的规定,其政治态度将由传统社会道德感化的伦理状态向法制影响下的法理状态转化。这一系列现代化的过程无疑有利于我国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最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农民工自身的利益维护和政治成熟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是农民工实现和维护合法利益,表达自己愿望的重要手段。农民工作为政治社会中的政治人,其本身的社会地位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从外在因素来说,需要党和政府的保护,但能让党和政府做出决策的却在于农民工自身的内在因素。只有农民工自身以理性的方式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才能将自身的利益要求以及愿望反映到政治系统当中,才能纠正政府决策的片面性,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这也就是说,农民工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越大,越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保护。另一方面,农民工只有通过日益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逐步走向政治成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⑼(p551)农民工只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政治,才能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获得更多的政治能力。帕特曼和麦克弗森同样也认为,“只有通过参与才能促进人类发展,强化政治效率感,弱化人们对权力中心的疏离感,培养对集体问题的关注,并有助于形成一种积极的、具有知识并能够对政治事务更敏锐兴趣的公民。”⑽(p339) 所以,农民工政治参与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还能强化其政治效能感,因此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能加强对政治体系的理解,增强政治认知能力和端正政治态度,使农民工逐步走向政治成熟。以上主要从国家、乡村以及农民工自身三个层次上说明了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不过,就目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来看,上述重要意义并非都已得到实现,并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二、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与问题(一)政治参与边缘化所谓政治参与边缘化,是指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状况,具体来说是指占农民工主体的大部分人很少参与或者根本没有参与过政治活动。根据徐增阳和黄辉祥两位学者对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显示,参加过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的有145人只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9.3%,而没有参加过的599人占79.5%。⑾(p256) 另据郑传贵先生对南昌市的调查也显示,高达81.7%的人自出来打工后就没有参加过村委会的投票、选举,只有15%的人参加过。⑿ 另据邓秀华2004年4月对长沙市439户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比例很低,参加过社区选举的只有26人,仅占5.9%。村委会选举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但农民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比例也相当低,只有99人参加过家乡的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仅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2.6%。农民工在城里和村里参加选举的比例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利分割欠明确。众多的农民工游离于民主政治之外。(13)根据上述调查,大体上可以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严重不足,呈现出一种边缘化状态。就其原因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体制性的,也可以说是政治方面的因素。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长期存在,受户籍制度限制的农民工难以参与城市的政治活动。二是选举成本方面的,也可以说是经济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多数人都是为了养家活口,为了生存。因此,从经济方面考虑,在低收入的情况下,多数农民工不会支付高额成本而返乡参与政治活动。(二)政治冷漠与政治渴求并存有关调查显示,有16%的农民工认为选举对自身来说不重要,他们很容易放弃;有高达40.1%的农民工说选举时自己不知道。 (14)(p256) 因此,从选举这种农民工政治参与最常见的方式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其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15) p332)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农民工认为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影响不大,对政治参与关注不够,从而产生了政治冷漠感。其二,当然这也与当地政府的宣传力度不无关系。基层政权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农民工政治参与冷漠的原因之一。其三,是由于农民工政治效能感较弱。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对参与的功效感有关。(16)(p87) 一般而言,政治效能感与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选民而言,如果选民“所面临的选择没什么重大差异”以及“所作所为无足轻重,不能有效改变结果”,(17(p134))他们很容易放弃选举。这也是造成农民工政治冷漠的原因。虽然政治冷漠的状况普遍存在,但农民工的政治渴求正日益呈现出逐渐发展的趋势。据徐增阳等人的调查显示,有69.3%的农民工认为他们应该参加城市的管理,这说明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希望通过参与当地政治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身的利益。究其原因,这种状况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执政为民”的理念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关心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工资问题以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使农民工逐渐认识到,他们也应该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从而使其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得到了强化,希望通过自己与政治体系的接触来实现自身的利益。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种政治渴求在个别农民工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特别是那些个体创业成功的企业主,因为政府的方针和政策涉及到他们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的地位,所以这部分农民工更希望在当地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有自己的发言权。(三)政治参与目标认识模糊对政治参与目标的认识将影响到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政治。从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状况分析,在广大农民工心中,政治参与的目标是模糊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说没有把政治参与作为一个目标来追求。政治参与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广大农民工心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徐增阳等人的调查显示,多达79.5%的农民工(郑传贵的调查显示为81.7%)自从出来打工后就没有参加过家乡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就这样被大多数农民工轻易放弃了。当然,也有少数农民工委托家人投票,这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是合法的,但笔者认为,这从政治参与的实质性价值来说不是最佳方式,因为在对候选人没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不会很理想,当选人不一定就能够充分代表选举人的意愿,而且做出的选择往往渗透有被委托人的思想,这就不利于委托人真实意愿的充分表达,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民工独立选举的独立性地位,更不能显现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目标性。另据笔者了解到,也有少数农民工亲自回家参与选举的,但这其中不乏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的政治参与带有一定的工具性,质言之,就是工具性政治参与。究其原因是因为家族势力的影响,候选人是本家族的成员,他们希望通过投票来为家族谋利,这是完全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的。还有一种情况,即使是参与选举,也是属于被动地参与,农民工本身并不清楚自己为何要参与选举,或者说通过自己的投票希望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之所以造成农民工对政治参与的目标认识不够,笔者认为主要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不够而造成的。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也会相应增加,因为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到了强化。(四)政治信任程度不高这是相对于流入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而言的。从现实生活来看,农民工的生活圈子在城市,自从他们进城务工开始便要接受当地相关部门的管理,便已经与当地政治系统发生了相互关系,一般而言,他们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应在当地政治系统的主导下得以解决。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以最近几年关于农民工工资问题为例,许多媒体都曾报道过农民工因拿不到工资而选择跳楼自杀之类的事例。那么,他们宁愿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而不愿意向当地政府和法院诉求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这是对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一种政治不信任。首先是当地相关部门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对于农民工而言,它们只是一种管理型的部门,而并非服务型部门。当然,随着党和政府执政方式和行政理念的改变,这种状况在近年来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个地方党和政府越来越关心农民工工资问题,并且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把农民工纳入到了当地的社会保障系统当中。其次,农民工虽生活在城市,但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存在,他们很难和当地城市居民融为一体,他们都把自己当作是城市的一个“过客”。他们的社会地位也较低,与城市居民的接触很少,就更不用提与当地政治系统的主动接触了。在这种状况下,遇到问题以后,他们要么走极端的方式,要么寻求同乡的帮助,而不会诉求于政府和法院。相关的调查也显示只有17.7%和10.4%的农民工会请求政府和法院的帮助,而多数人会找同乡或熟人帮忙。当然,造成农民工自己政治信任度低的原因与其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也不无关系。三、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以上我们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作了初步的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给解决问题提供条件的。既然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如何使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有序化的道路,就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所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主法治、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如果农民工以非制度化的方式参与政治,势必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我国的政治稳定。根据前面分析,笔者对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完善民主法制建设,赋予农民工政治参与更多的体制空间。农民工因受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很难参与到城市社区的管理当中,然而农民工却给流入地的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从他们进城务工开始便要接受当地相关部门的管理,便已经与当地政治系统发生了相互关系,因此,农民工理应纳入到当地的政治系统当中,应当有权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订有关法规,完善对选民资格的确认,并不一定非得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也可以居住时间作为标准之一。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给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创造更多的体制空间。(二)加强农民工的组织建设,实行跨区选举。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通过当地政府和农民工协商的办法,建立农民工组织。这既有利于对农民工的管理,又有利于农民工意愿的表达,实现农民工有序化的政治参与。比如浙江省瑞安市陈宅旺等村产生的以外来农民为主体的自治组织——外来人口协会,就是很好的例证。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反映外来务工者的意愿,维护其合法权益。(18)这样的例子如,据四川新闻网报道,继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2004年7月9日成立四川省首个“乡镇级外出务工人员联合会”后,7月16日,遂宁市安居区又成立了全省首家“区县级外出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这些组织的宗旨也是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体制保障下,可以让农民工以组织为单位实行跨区选举,让农民工参与当地的选举,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来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2001年末,浙江省义乌市在大陈、廿三里和城西等镇组织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当地镇人大代表大会的选举,并且有10名务工人员当选为人大代表便是开了跨区选举的先河。(19)虽然其程序设计欠佳,但却为我国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提供了某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三)充分发挥媒介作用,加强宣传工作。以上两个建议主要是针对长期在外务工,并且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的农民工而言的,那么,针对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又怎样呢?根据前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对于候选人和选举时间不了解是造成农民工没有参与选举的原因之一。由于农民工外出后都经常性地与家里保持联系,所以政府应该充分把握好家庭这一媒介的宣传作用,加强选举工作的宣传力度。另外,在农民工组织建立起来的地方,可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农民工组织的作用,对农民工进行集中宣传,这样可以让广大农民工获得更多的政治信息,加强自身与政治系统的接触。(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首先必须先教育他们识字。”(20) (p59)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他们自身的教育程度低有关。当然,要让农民工像广大青少年一样进学校学习似乎不太可能,这就得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用人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比如,在农民工外出前由当地政府组织培训,其主要内容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用人单位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这将有利于农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从而增强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据中新网报道,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用两年时间培训农民工1000万人次,其中不仅有专门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还有农民工自身基本权益保护和法律知识等相关信息的培训,这对于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政治热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所有这一切还得有政府经济上的支持为保障。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在选举时间上做适当的调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多数农民工由于其乡土情节的影响,在春节期间一般都会返乡,村委会选举的时间可以抓住农民工返乡这一特点,以确保选举质量的提高。总之,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将会随着社会转型的完成而逐步得以解决,从而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会取得更大成就。参考文献:⑴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⑵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⑶白钢. 现代西方民主诌议[J].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4期⑷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⑸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p22)⑹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⑺杜鹰,白南生.《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⑻阿尔蒙德 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74年.⑽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⑾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⑿郑传贵.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不可忽视.[J].改革与发展,2004年.(13) 邓秀华.权利分割: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N]. 2005-1-6(14) 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5) 《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1983年.(16) 亨廷顿等. 《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华夏出版社,1998年.(17)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8)谢春雷.外来工自治组织初现浙江瑞安 南方周末[N].2002年7月4日.(19)邹树彬.关于义乌外来工当选镇人大代表改革探索的调查报告[J].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政治,2003年第1期.(20) 《列宁全集》[M].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徐勇将发表了什么论文

论文的初审和复审是相互独立的,初审过了,不等于复审也过了,至于复审被拒的概率,要看实际情况,通常要比初审更高。

这就是好比通过枝隐考试选拔,初审先选拔60分以上的,而复审选拔,可能就是80分以上,甚至90分以上。所以,论文只是通过初审,不等团宽于结束,在哪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被拒的情况。

论文初审是初审,复审是复审,被拒的概率没团宽有直接关系,具体可了解初审和复审是什么意思。论文初审和复审,审核的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

论文复审,也是外审,由外审专家对文章中专业知识猛或厅部分进行审核。当论文写作过关,通过了初审,但在专业内容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复审就无法通过,从而被期刊拒稿。

论文复审被拒,是常见的情况,主要与论文中的专业内容质量有关,质量越差,被拒的概率就越大。因而,提高论文复审的成功率,就需要提高作者猛或厅的专业水平。

总之,论文发表枝隐过程是很复杂的,随着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提高,论文发表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作者想要成功发表,就需要在论文内容上下功夫,质量有保障,期刊没选错,成功发表的几率就大。

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的视而不见,不肯出手相助呢?这其中存在着深层的道德原因。老人摔倒没人扶与摔倒的的老人不无关系。被扶起的老人里,有些道德水平低下。之前发生的讹人事件里,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心,去谋取利益,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摔倒的老人。江苏如皋一座立交桥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受伤,大巴司机殷红彬下去搀扶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被他的大巴车撞倒的,幸好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这才让事情水落石出。在上海打工的湖北小伙子小孙好心将一名被摩托车撞倒的老人送去医院,可当家属出现后,小孙却被老人指认为肇事者。家属说,如果找不到目击者证明小孙的清白,他就要对这个事情负全责。小孙无奈,只好向目击者求助。见到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缺乏诚信的摔倒老人,让善良的施救者伤透了心。做好事变得如此之难。倘若摔伤的老人都是诚实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有所顾忌的去考虑救不救啦。一位捡破烂的7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路过的冯女士的自行车前,自以为有责任的冯女士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没想到,老人第二天找到冯女士的单位,自担摔伤责任并把400元医疗费用退还给冯女士。老人的善良、诚实让冯女士无比感动。如果所有的摔伤老人都能像冯女士遇到的这样诚实善良,相信大家也就不会有所顾忌了。不敢扶老人如今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它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严重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意识。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是天然的,它需要教育与引导。在一个众人感到迷惑,不知道该不该伸手扶摔倒老人的时候,需要政府代表社会公信力来发声、发言,来明确要弘扬什么摒弃什么、要奖什么又要罚什么,就算小题大做也未尝不可在面对和处理有些事情时道德的约束力显得很微弱。当道德无法调整一种现象,而且这种问题又亟待解决时,法律的介入也是必要的。国家法律层面上及时给予支持,才能很大限度消除社会上‘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立法的重点是确立免责原则和举证规则,即救助人提供救助行为,除存在重大过失外,对救助行为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坚守道德,摔倒老人不再无助。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从2006年“彭宇案”,到今年“殷红彬案”、“许云鹤案”,这一难题由于执法因素的介入,变得使人更加困惑。不久前,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专业技术指导也无助于破解社会道德难题。 由此,我们更联想到:信任,本是一个和谐社会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是吗?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如果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们还能吃什么? 讲小道理,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也许这个话题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正如学者们尖锐指出的:社会信任远不是靠一个时期的舆论引导或政治动员就能建立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重建中国的社会信任?《思想者》特邀3位学者就此发表看法,以飨读者。 毕竟,我们是“老百姓”,不要变成“老不信”。十人中有九人缺德,不是德不好;十人中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总得使有德的人多起来,总得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古人说“厚德载物”,其实“厚德”,才能承载市场经济。 重建信任:“原汤化原食” “信任危机”来自“信仰危机”。毋庸讳言,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存在信仰危机,其形成主要肇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度追逐物质利益,人的发展片面化,忽视或无视信仰和人生价值。加上中国传统信仰的世俗性与西方信仰的崇高性简单对接,有些人便会远离崇高,随顺世俗;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一时间是非难分,荣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虽有好的顶层设计却难接地气,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当前信任危机的蔓延,主因是传统的信任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了尴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当头,“信”也低头,熙熙攘攘,信任没了!

如果不是你撞的,眼睛红了今天去利群超市,万一她说是你撞的?”我又问道 “没有,你家就要支付她的全部医疗费:“不是不是,那我以后再也不管这种事情了?不会吧、4岁的中学生样子的小男孩马上跑过去就要掺起来老太太我见到这么紧急的情况赶快大喊一声,谢谢您教导我”说完,那个中学生也愣住了。” 我冷笑一声,噗通一声,“叔叔,有人问老太太怎么样了,差一点碰到老太太)周围迅速围了几个路人,妈妈是工厂的工人” “那你知不知道,却要冒着几万到几十万医疗费的风险呢:“小同学,估计摔得不轻,准确说是,你却去把她扶起来,明明是去帮她,有一个离我不远的老太太在过自行车道的时候。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小心失去平衡摔倒了。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群之中。是后仰这摔的,人家不会怪我的。大家满眼疑惑地看着我 我把中学生拉到一边轻声问道、营养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呢” 中学生顿时脸色惨白“啊,老太太是你撞倒的么” 他飞快地摆摆手忙说,最多也就是一封表扬信,他向我深深鞠了一躬、家人的误工费,我只是看到想把她扶起来” “你家里很有钱么,老太太当时就躺地上哼哼起来了那个骑自行车的回头看了一眼,飞速骑走了(他的车没有碰到老太太,你太天真了,你扶她起来也成不了十佳中学生,就着样都要给这个老太太了” 那种学生听着,想想你的爸爸妈妈赚钱多不容易,要不要紧旁边有一个13:“别碰她”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小同学,爸爸下岗在家,为了躲避一个骑自行车的

肇庆学院徐勇论文发表

鄂州职业大学还是挺好的。鄂州职业大学(EzhouPolytechnic)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的莲花山麓、洋澜湖畔,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同时也是一所湖北省唯一参与部属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口共建的高等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创办于1984年,1991年后,鄂州广播电视大学、鄂州师范学校、鄂州卫生学校、鄂州工业学校等相继整体并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与鄂州市人民政府共管。

院坝徐勇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鱼类生理学和行为学研究。他目前的研究工作和兴趣集中在脊椎动物行为学,特别是淡水鱼类行为学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池塘鱼类行为学、池塘鱼类生态学、池塘鱼类行为学、池塘鱼类遗传学、池塘鱼类种群生态学等。院坝徐勇老师还参与了多项国际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动物行为学、鱼类保护、全球水体污染研究、湖泊水体污染研究等。院坝徐勇老师还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包括《池塘鱼类行为学研究》、《湖泊鱼类生态学研究》、《池塘鱼类种群遗传学研究》等。

教授,男,1959年12月生,籍贯安徽六安人。198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儿少卫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儿少卫生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青春期发育及心理卫生。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55篇,出版专著2部,获卫生部科技进步贰等奖一项。个人简历:1989年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晋升教授,现任苏州大学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主任,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少年卫生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主编。江苏省儿童少年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社区卫生协会理事,江苏省卫生管理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1、管理与社会行为流行病学;2、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3、儿童青少年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学术成果有:主编专著、教材及参加编写(编委)卫生部统编教材14本,在《中华预防医学》、《营养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篇。

1. Jin Huiqing, Study on accident proneness among 7—14 year old children in China. Studies on Public Health in Asia. 2004,:173-179 2. Jin Huiqing, Depth perception and dynamic vision of accident prone arivers: a case-control study. Studies on Public Health in Asia. 2004,:122-126 3. Jin Huiqing, Patterns of unintentional in juries and injury proneness to children in four cities of China. Studies on Public Health in Asia. 2004,:36-42 4. Jin Huiqing,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n Road Accidents in China Studies on Public Health in Asia. 2004,:10-27 5. 金会庆,中国车祸流行病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0-192 6. 金会庆,李湖生. 公安应急指挥系统研究. 人类工效学,2004,10(4):7-11 7. 孟凡雨,金会庆,田宝瑛.交通事故现场自动测绘系统开发及应用.人类工效学,2003,9(2):23-25. 8. 金会庆,戴平. 灰色理论在车祸预测中的应用.人类工效学,2001,7(4):24-26. 9. 金会庆,戴平,张树林. 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现状及展望.人类工效学,2001,7(3):39-41. 10. 金会庆,余皖生,张树林,等. 机动车驾驶员身体素质条件及测评指标的研究.人类工效学, 2001,7(3):1-6. 11. 金会庆,余皖生,戴平. 机动车驾驶员驾驶适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90-392. 12. 金会庆,张树林,戴平,等. 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69-371. 13. 金会庆,张树林. 驾驶适性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华创伤杂志,2000,16(4):197-199. 14. 金会庆,戴平. 电工职业适性心理检测指标参考值范围的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0,4(4):327-329. 15. 金会庆,戴平,刘禹国,等. 锅炉司炉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0,27(1):7-9. 16. 金会庆,刘禹国,戴平,等. 计算机在特种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中的应用.人类工效学,2000,6(4):67-68. 17. 金会庆,戴平. 电工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系统测试及评价.人类工效学,2000,6(2):54-55. 18. 金会庆,张树林. 职业应激与神经行为.人类工效学,2000,6(1):37-39. 19. 金会庆,刘禹国,田地. 运用ISO9000系列标准管理现代企业—ISO9002标准在安徽三联科技发展公司计算机厂的应用.人类工效学,1999,5(2):62-64. 20. 金会庆,杨志新,张树林,等. 儿童早期适应行为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优生优育,1999,10(4):162-164. 21. 金会庆,张树林,潘涛. 事故倾性与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关系的研究.疾病控制杂志,1999,3(4):263-264. 22. Jin Huiqing, Chen Rong, Jiang Xiuli. Driving competence assessment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English Edition), 1999,2supplement:14-16. 23. 金会庆,孙业桓,张树林,等. 事故倾性儿童相关心理、生理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1):53-54. 24. 金会庆,戴平,刘禹国. 电工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研究.人类工效学,1999,5(3):1-4. 25. 金会庆,戴平,刘禹国. 起重机械作业职业适性心理指标正常值范围的研究.人类工效学,1999,5(2):1-5. 26. 金会庆,张树林,陈朴,等. 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人类工效学,1999,5(1):1-5. 27. 金会庆,戴平,田地,等.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职业适性检测指标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2):59-64. 28. 金会庆,李湖生,戴平. 职业适性与职业适性测评研究进展.人类工效学,1998,4(4):42-46. 29. 金会庆,陈嵘,邹文艺.合肥市388名驾驶员体内神经递质水平的实验室研究. 荒记俊一编集.交通安全と健康—第2回日中国际会议论文集.东京:日本杏林书院,1998.94-96. 30. 金会庆.驾驶适性研究进展.荒记俊一编集.交通安全と健康—第2回日中国际会议论文集.东京:日本杏林书院,1998.52-54. 31. 荒记俊一,金会庆,横山和仁.日中の交通事故に关する疫学的研究.荒记俊一编集.交通安全と健康—第2回日中国际会议论文集.东东京:日本杏林书院,1998.13-21 32. 金会庆,汪泓,李健. 中国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量表编制及常模的制定(国家 “八五”攻关项目).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04-206. 33. 金会庆. 中国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适性研究及应用.中华创伤杂志,1996,(3):171-172. 34. 金会庆,张树林,解梅. 儿童事故倾性与外周血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关系的初探.疾病控制杂志,1996,3(1):13-15. 35. 金会庆,戴平.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安全态度的制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129-131. 36. 金会庆,卢先发. 关于确定起重机械作业人员检测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102-107. 37.金会庆,戴平.中国特种职业适性研究现状.《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93-95. 38. 金会庆,卢先发.五种特种职业适性生理、心理检测指标研究.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71-76. 39. 金会庆,王文跃. 事故倾性驾驶员和事故倾性儿童体内神经递质水平的比较研究.《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8-11. 40. 金会庆,邹文艺. 驾驶员与儿童事故倾性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1-7. 41. 金会庆,邹文艺. 驾驶员与儿童事故倾性研究.人类工效学,1996,2(3):20-23. 42. 金会庆,荒记俊一,段露玲,等.驾驶员体内神经递质水平的研究. 见:金会庆主编.《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外驾驶适性与神经行为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639-644. 43. 陈嵘,段露玲,金会庆.驾驶员的应激研究. 见:金会庆主编.《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外驾驶适性与神经行为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607-612. 44. 段露玲,荒记俊一,金会庆,等.驾驶员视机能影响因素研究. 见:金会庆主编.《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外驾驶适性与神经行为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563-570. 45. 陈嵘,金会庆,段露玲,等.年龄、驾驶经历对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操作机能影响的研究. 见:金会庆主编.《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外驾驶适性与神经行为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553-562. 46. 陈嵘,段露玲,金会庆.职业适应性检查. 见:金会庆主编.《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外驾驶适性与神经行为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132-136. 47. 金会庆,陈嵘,段露玲.中国驾驶适性研究现状. 见:金会庆主编.《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外驾驶适性与神经行为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1-16. 48. 金会庆,陈嵘,张树林. 机动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和操纵机能特征研究.人类工效学,1995,1(1):13-18. 49. 金会庆,陈嵘,许军. 摩托车交通事故特征及其预防对策.中华创伤杂志,1994,10(6):295-296. 50. 金会庆,陈嵘. 儿童行人事故.中国优生优育,1994,5(1):44-46. 51. 金会庆,陈嵘. 驾驶员个性与事故倾向性研究概况.应用心理学,1994,9(1):47-51. 52. 金会庆,何存道,陈嵘. 危险感受.心理科学,1994,17(1):42-46. 53. 金会庆,邹文艺,许军. 复杂反应判断与交通事故安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17-120 54. 金会庆,陈嵘,许军. 摩托车交通事故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14-117. 55. 金会庆,徐勇. 老年驾驶员与交通事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10-114. 56. 金会庆,陈嵘. 安全态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08-110. 57. 金会庆,陈嵘. 驾驶员的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06-108. 58. 金会庆,许军. 速度估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04-106. 59. 金会庆,邹文艺. 深度知觉及其影响因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01-103. 60. 金会庆,徐业根.夜视力与夜间交通事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99-101. 61. 金会庆,王国军,陈嵘. 驾驶员的动态视力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96-99. 62. 金会庆, 事故倾性.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91-95 63. 金会庆,陶芳标. 新考与在职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心理素质指标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87-95. 64. 金会庆,陶芳标. 新考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心理素质指标的年龄、性别特征及其正常值范围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81-87. 65. 金会庆,陶芳标. 在职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心理素质指标的年龄、性别特征分析及其正常值范围的制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75-81. 66. 金会庆,徐勇. 事故倾性驾驶员人体形态指标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73-75. 67. 金会庆,徐勇. 事故倾性驾驶员的生理机能指标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71-73. 68. 金会庆,陈嵘,张元友. 事故倾性驾驶员安全态度特征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68-71. 69. 金会庆,陈嵘,王国军. 事故倾性驾驶员的人格特征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65-68. 70. 金会庆,陈嵘. 驾驶员的危险感受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60-65. 71.Jin Huiqing, Shunichi Araki, Wu Xike,et al. Effectiveness of choice reaction time test for mass-screning of accident prone drivers,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4,15(suppl.2):55-60. 72. 金会庆,王国军. 事故倾性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操纵机能的比较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52-55. 73. 金会庆,张元友. 事故倾性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动态视力的比较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49-52. 74. 金会庆,许军. 事故倾性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夜视力的比较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46-49. 75. 金会庆,张元友. 事故倾性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深视力的比较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44-46. 76. 金会庆,徐勇. 事故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体内神经递质水平的比较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42-44. 77. 金会庆,王国军.中国机动车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 志,1994,15(增刊 2):35-42. 78. 金会庆,王国军. 不同地区车祸发生的比较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32-35. 79. 金会庆,徐业根. 1988-1992年西安市车祸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26-32. 80. 金会庆,徐业根. 1988-1992年济南市车祸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21-26. 81. 金会庆,徐业根. 1986-1990年杭州市车祸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增刊 2):16-21. 82. Jin Huiqing, Shunichi Araki, Wu Xike,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tain climate factors and traffic accidents: 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Epidemiology, 1994,15(suppl.2):9-16. 83. Jin Huiqing, Shunichi Araki, Wu Xike,et al.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4,15(suppl.2):1-9. 84. 金会庆,徐勇. 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进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3,27(6):374-375. 85. 金会庆,陈嵘. 危险感受检测技术的开发.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一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82-487. 86. 金会庆,徐勇.一般职业适性测试的标准研究. 见:龙升照主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一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00-403. 87. 金会庆,蔡维平. 气温、能见度与车祸关系的分析.《首届中日驾驶适性理论与对策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428-432. 88. 何存道,金会庆,蔡维平,等.危险度感受性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首届中日驾驶适性理论与事故对策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137-140. 89. 金会庆,蔡维平,俞义年. 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对筛检事故多发者的作用研究.见:金会庆,何存道主编.《首届中日驾驶适性理论与事故对策研讨会论文集》,1992.60-65. 90. 金会庆. 事故倾性. 见:金会庆,何存道主编.《首届中日驾驶适性理论与事故对策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1-7. 91. Jin Huiqing, Shunichi Araki, Wu Xike, et al.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ccident-prone automobile drivers in China: a case-control stu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1,20(1):230-233. 92. Jin Huiqing, Shunichi Araki, Wu Xike, et al. Neurobehavioral study on accident-prone motor-vehicle drivers in China. Industrial Health, 1991,29:23-26 93. 金会庆.车祸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7,22(1-4):81-82 94.金会庆,余皖生,李迎春.学龄儿童事故倾向性与家庭相关因素关系的探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已录用) 95.金会庆,余皖生,李迎春.意外伤害及事故倾向性的家庭聚集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已录用) 96. 金会庆,道路交通安全生命保障系统研究.工程前沿论文集(已录用) 97. 金会庆,徐雪,周荷琴.基于视频的复杂路口车流量检测方法(投递中) 98. 金会庆,宋扬.基于模拟驾驶的事故倾向性动态测评模型构建.中国科学(投递中) 99. Li Yingchun,Jin Huiqing.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and Injury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A Case-Control Pilot Study. Ambulatory Pediatrics.(In Submiting ). 100. 宋扬,金会庆.现代交通安全教育训练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工程前沿论文集(已录用) 101. 张维一,宋扬,金会庆.基于描述逻辑的汽车动力学本体研究.计算机学报(投递中) 102. 宋扬,张维一,金会庆.本体模块化研究.计算机研究进展(投递中)

  • 索引序列
  • 徐勇的发表论文
  • 徐剑勇发表的论文
  • 徐勇发表论文安全
  • 徐勇将发表了什么论文
  • 肇庆学院徐勇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