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深圳土木与建筑期刊

深圳土木与建筑期刊

发布时间:

深圳土木与建筑期刊

1 岩土工程学报 2 建筑结构学报 3 土木工程学报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 6 工业建筑 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 中国给水排水 9 岩土力学 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 11 施工技术 12 建筑技术 13 世界建筑 14 建筑科学 15 世界地震工程 16 建筑学报 17 混凝土 18 工程勘察 19 城市规划 20 暖通空调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 建筑机械 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 新型建筑材料 27 空间结构 28 城市规划汇刊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1 水利学报 2 泥沙研究 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水利水电技术 5 人民黄河 6 水力发电 7 水科学进展 8 人民长江 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0 水力发电学报 11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铁道学报 2 铁道车辆 3 中国铁道科学 4 铁道运输与经济 5 内燃机车 6 中国铁路 7 铁道建筑 8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9 铁道工程学报 10 路基工程 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汽车工程 2 中国公路学报 3 汽车技术 4 公路 5 桥梁建设 6 公路交通科技 7 现代隧道技术 8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 10 世界汽车 11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2 中外公路

土木工程期刊目录全专业包括: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2、岩土工程学科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期刊名称—————种类—————专业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灾害学——CSCD——防灾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学报——CSCD——岩土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施工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仿真学报——CSCD——土木建管系统工程学报——CSCD——土木建管中国管理科学——CSCD——土木建管具体发表期刊要求,可以咨询我。

土木工程专业的顶刊有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工程地质学报。国内高质量期刊有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北大核心、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建筑与土木工程等。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类学术期刊。1983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创刊,2011年,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共出版文献2757篇、总被下载501751次、总被引2125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8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30。

据2018年5月《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委员13人,编委45人。

土木工程专业定义:

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主要工程设施包含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堤坝、矿井等。

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

广州大学很不错的。在广州大学城。是在郊区。虽然离市中心远了一点。可是空气质量没那么糟糕。毕竟广州的空气质量在全国都是差得有名。呵呵。 如果在大学城是公寓的话是四人间。热水是统一供应的,插卡(大学城一卡通其中一个功能),然后旋开水龙头,花洒喷出的就是热水了。按照用量在卡里扣费。每间大学一样,不是像家里那样装热水器的。 一般每间学校都设有公共的洗衣房,投币可以用洗衣机。如果自己宿舍也需要的话,就只能自己带了。 每个房间都有网络端口,网线自备 空调不是每间学校都有的,如华师只有吊扇 学校现有25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拥有教育硕士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682人,研究生1008人。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市名牌专业11个;省市精品课程11门;具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394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10人,教授225人,副教授581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6%;具有博士学位者284人、硕士学位者6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68.7%;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294人,省、市优秀专家28人,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11人、校级人选95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43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67人等。 2004年至今,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53项,其中国家级89项,省部级268项,到位科研经费达3.3亿元以上。获省部市以上科研奖励9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307篇,被SCI、EI、ISTP收录538篇,出版学术著作269部。学校获专利授权64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长期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例如,2002年,在中法两国教育部和广州市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在我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在境内外还开办了中澳国际会计硕士研究生项目、机电维修工程与管理本科专业、普通话教师培训等合作项目。近3年来,聘请或邀请了近百位外籍专家来我校讲学或授课,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286名教师或行政管理干部出国学习和深造,近500人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执行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原广州大学(私立)创办于1927年,复办于1983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广州大学以合并组建和搬迁大学城为契机,弘扬优良传统,锐意开拓创新,秉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63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2097人。学校现设有商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科部、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25个学院(部)。学校设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2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及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01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6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屡创佳绩。2004年以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共566项,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奖124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2006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评定为优秀。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体育产业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具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1个,省市名牌专业14个,省市精品课程26门;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4年至今,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53项,其中国家级89项,省部级268项,到位科研经费达4.26亿元以上。获省部市以上科研奖励9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307篇,被SCI、EI、ISTP收录538篇,出版学术著作269部。学校获专利授权73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37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69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920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925人,教学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40岁。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市优秀专家28人,珠江学者1人,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9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38人,博、硕士生导师359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67人。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27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校本部大学城新校园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生公寓。图书馆拥有藏书246.4万册,数字资源量达6859.5GB,订购中外文报刊3723种。校园网络系统完善,拥有41381个网络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数字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4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156亿元。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外交流成果丰硕。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或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2002年,中法两国教育部和广州市政府积极扶持,在我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年,学校与台湾淡江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建立了“广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并合作创建了孔子学院。学校在境内外还开办了中澳国际会计硕士研究生项目、机电维修工程与管理本科专业、普通话教师培训等合作项目。近3年来,有近百位外籍专家来我校讲学或授课,学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选派286名教师或行政管理干部出国学习和深造,近500人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执行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培养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00余人。白云山清孕天使,珠江水秀育英才。广州大学是一所以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命名的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高等学府,背依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坚强后盾,是广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承托着广州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广州大学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服务社会”的服务面向定位,以积极探索学校科学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国家级奖励证书对职称申报评审是有利的。职称评审过程中对不同级别的职称的申报条件是不同的,应该说获得国家级奖励证书能满足不同级别职称的评审业绩要求了。

是否有加分要看单位的评判标准,一般学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是有加分的,评职称的话有的单位非核心也可以。 也有一些发表十几篇非核心最后干掉了发核心的存在,所以先了解清楚自己评职称的具体要求和条件。 还有什么问题欢迎追问中提出~小当家为您解答~

不能1、目前教育部对高考加分的政策越来越严格了。2、普通的三好学生荣誉证书,高考没有加分优惠了。

除了烈士以外(当然我估计你也宁愿不要这个加分),其他没有因父亲获奖而子女加分的规定。 高考还是比较公平的,不好“拼爹”啊。

职称评审是分为省级评审和国家级评审的,两者区别 关于职称英语考试的成绩有效期,各地自行规定,都不相同。通常对于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成绩有效期至评审通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为止,即长期有效。而对于地区标准的成绩,一般会有一定的附加说明和限制。 各省成绩证书的有效期,具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成绩长期有效的,包括北京,重庆,内蒙,安徽,辽宁(以国家线为准),湖南,广东(以国家线为准),四川,云南。 第二类是通过国家线的,成绩长期有效;只过省线的按本省规定。 包括天津、江西、山东、河南、湖北、贵州(以上各省都是过省线者成绩当年有效),河北(过省线成绩当年有效,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作为参考范围的,外语(古汉语)考试成绩三年内(从考试当年算起)有效,逾期自然失效,黑龙江(过省线成绩两年有效),山西(对参加全国职称英语考试成绩未达到全国通用标准和需参加医古文、古汉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我省将继续组织好补充考试,合格成绩的有效期至补考次年年底)职称英语考试。 第三类是成绩有效期比较特殊的。 上海(合格线以国家线为准。过线者A级证书有效期4年,B.C级证书有效期3年); 陕西(过国家线的,A级证书有效期4年,B.C级证书有效期三年。过省线者成绩有效期一年); 新疆(过国家线的,成绩有效期限为五年(有效期从考试当年算起);达到自治区职称外( 汉 )语考试合格标准者,成绩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从考试当年算起); 甘肃考试成绩(包括国家合格成绩、省内合格成绩及不合格成绩)有效期自考试当年起计算到第5年年底)。

你好 你考出主治医师只是代表你有聘用主治医师的资格,但是是不是聘用你为主治医师是要你和单位两方都认可才可以,显然不管什么原因你单位目前不愿意聘用你为主治医师,而且现在2,3级医院由于中高阶职称编制限制的原因,高职低聘的多了去了,很多人就是为了升主治或者主任往下级医院跳,这是很常见的,要么你就熬,总有熬到头的那天,或者你觉得自己条件够硬就去其他有主治编制的愿意聘你的医院做啊、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报表; 2.身份证、最高学历证书彩色扫描件、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彩色扫描件(按情况可免试)、继续教育证书证书彩色扫描件、专业学术论文; 3.近期一寸免冠彩照数码相片; 4.申报人员须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条件和业绩成果要求。 职称申报本专业工作年限及职称工作年限统一计算标准: 计算本专业工作年限是指从毕业后参加本专业工作年度开始,至申报年度前一年年底为止; 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算,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 职称工作年限是指从取得最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之日起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北京市电子工程师职称评审申报条件、北京市市政工程师职称评审申报条件、北京市建筑工程师评审申报条件、北京市机械工程师评定报名条件、北京市经济师职称评审申报条件 热门申报专业(摘录) 工程师系列: 土木建筑、土木工程、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工民建、建筑、建筑管理、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测量、工 程测量、电子、电子资讯、电气、电气工程、电气装置、电气自动化、机电、机电工程、化工、机械、机械制造、机械机电、汽车维修、装置安装、水利、水利水电、水电安装、水电工程、给排水、路桥、路桥施工、道路与桥梁、隧道工程、计算机技术、市政、市政工程、市政道路工程、概预算、结构工程师等。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一种任职资格,它不是职务。是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后,经过考评授予的资格。职称也称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中高阶职称申报评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一定研究或较深的认知; 2.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法规和政策; 3.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章,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4.能对一般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的方法或路径;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

不一定,可能有的自主招生会有加分 国际奥林匹克金奖等等则一定是有高考加分的

拿到茶艺师国家级证书以上的职称算人才引进?这个问题因地方而异,有的地方急需这样的人才,相关部门又是外行,领导又是你的亲戚,那这事就成了。 如果是上海、北京、广州,那茶艺师资格证书到处都是,而且仅是有证书而已,并没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一点都称不上人才。

目前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 广东工业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国家“111计划”、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主要成员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可追溯于1958年开办本科的广州工学院。建校初期,广东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等科研院所相继并入,历经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工学院等校史。1995年广东工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广东机械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截至2021年8月,学校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揭阳等多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4200余亩。共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3种,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权。本科生36000多人、研究生10000人。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19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1个。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设有21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2个研究院,拥有本科专业82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智能感知工程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建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环境 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名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环境工程、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广东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攀峰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优势重点学科: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特色重点学科:热能工程、应用数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广东省“冲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4个。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8月,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书刊394万册,电子图书239万册(种),生均图书172.45册(含电子图书);另有纸质期刊1470种,电子期刊4.43万种。

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330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正高级职称400多人、副高级职称约700人;拥有全职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100多人次,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100多人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6人。

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1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牵头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建设。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先后与中国国(境)外1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中山大学和同济大学综合实力差不多,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

一、学校荣誉对比

1、中山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该校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

2、同济大学:中国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该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计划”,是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成员。

二、师资力量对比

1、中山大学: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山大学有专任教师425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95人、副高级职称1834人;研究生导师5857人(含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2687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4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7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2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6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0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1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10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

2、同济大学: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5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785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7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1人次。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7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0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学术研究对比

1、中山大学: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试验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野外站台、3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卫健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1个分级登记实验室、1个国家民族理论政策基地广东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4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4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4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8个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野外台站。

“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3项,居全国高校前6位;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2、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发表于全球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与《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同济大学有22位教授担任“973计划”项目(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其中《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和《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分获2005、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69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在国务院2013年1月16日讨论通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中,由同济大学领衔,经2011年总体专家组评审获得第一名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建议又被列为中国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首位。截至2018年5月4日,同济大学正在运行的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65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同济大学、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广东土木与建筑投稿

广东土木与建筑初审待处理就是初审是第一次审核,等待编辑处理,就是还没开始处理。对各种建筑项目有审批权,当一个建设项目立项后,是否满足城市建筑的规划,布局,效益,环保等等,要进行审查是否可行。

投稿北大核心《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发表经验分享 期刊简介: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本刊是以城市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为主、同时兼顾城市科学相关领域的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主要栏目:结构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生命线工程、城市交通运输工程、城市环境科学以及城市建设工程管理。

1、3698,暴雨灾害。

2、3699,科教导刊。

3、3700,湖南中学物理。

4、3701,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5、3702,模糊系统与数学。

6、3703,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7、3704,广东造船。

8、3705,广东土木与建筑。

9、3706,现代计算机。

10、3707,西部交通科技。

什么是省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主办的期刊就是期刊省级,比如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主办,虽然天津是直辖市,但是也是省级单位,他主管的期刊也是省级期刊。

反过来,国家级单位主办主办的期刊就是国家级期刊,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这是国家级期刊。

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投稿

我有土木工程学报的期刊论文。可以作为模板。 2.1 所有来稿均要求网上投稿,在学报主页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注册后登录即可开始投稿。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本刊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 2.2 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本刊拒绝不当署名行为。文后请附所有作者姓名、出生年、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从事技术工作领域、重要学术成就。通信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请务必填写完整,以便编辑部与作者联系。 2.3 正文前应列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150~200个单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及作者单位英译名,并列有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关键词下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mail。摘要写作应符合本刊标准,撰写前请阅读《摘要写作要求》。由于文摘的写作质量关系到Ei收录和检索,请作者务必重视。 2.4 首页脚注附基金项目及编号、第一作者姓名、学历、职称。 2.5 来稿包括图、表,一般不超过7000字(约3.5页印刷页)。稿中所附图及表格应放在正文中,文稿中所有图题、图注、表题均为中、英文对照。表格用三线表。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且文件大小应控制在1M以内,特殊情况可放宽到3M(例如图比较多的情况下)。采用jpg格式的图片可以有效节约文件大小。 2.6 正文用五号宋字体,双栏打印,每栏23字每页45行。 2.7 来稿文字、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方案、规范和标准,国家无规定者应合乎专业习惯。 2.8 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在文内相应引用位置注明序号。文献著录项目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4)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5)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6)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中国人名字按照姓前名后著录。外国人姓名也按“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著录,如J.C.Smith 著录为Smith J C,连姓者如E.C.Bate-Smith著录为Bate-Smith E C。 中文文献后请加英译文,并在最后加注(in Chinese)。如:蓝柳和,谢康和.成层软黏土地基黏弹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4):105-110(Lan Liuhe, Xie Kanghe.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of one dimension visco-elastic consolidation for layered soft clay[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3,36(4):105-110(in Chinese)) 注: ①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M­—普通图书,C—会议录,G—汇编,N—报纸,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 ②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代码: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3. 本刊对刊用稿件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不能按本刊意见进行修改的稿件,本刊有权不予采用。 4. 来稿采用与否,均通知作者。审稿期间作者可采用“作者查稿系统”查询稿件当前处理状态。在收到编辑部的录用或者退稿通知之前,请勿就审稿意见提出讨论。本刊审稿流程:收稿→分稿→一审→二审→三审→退修→发录用通知→审英文→待刊,其中在审稿的任何阶段未通过都会及时发退稿通知,以免影响作者另投他刊。 5. 来稿一经刊用,赠第一作者该期学报四份,并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文的发表和数据库收录稿酬。 6. 根据中国科协学会部[1988]科协学发字第039号文,我刊对采用的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作为办刊经费来源之一。 7. 本刊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理事和会员以及本刊理事单位成员所投稿件在审稿通过后给予优先考虑,并计划于2008年开始在学会网站免费为学会理事、会员和学报理事提供全文浏览服务。

建筑类杂志大全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山东建筑业、潍坊建筑等

主要栏目:工程经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环保、工程设备、工程材料、工程定额、工程信息、行业导向、工程项目、科技前沿、现代城市、建委巡礼、监理之窗、建材天地、房地产揽胜、名企风采、精英专访、政策与法规、综述与论坛、节能与环保、试验研究、标准与检测、建筑与装修、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工程应用、施工技术、机械与设备、经营与管理、工作研究、山水城市、结构设计优化、工程管理、风险控制、工程监理、投资与财务、施工技术、西部开发。尤其欢迎城市规划、开发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公路桥梁、房地产开发、水利电力、项目管理、造价估价、建筑材料、装修装饰及线路管道等方面文章。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爆炸与冲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测绘学报 船舶力学 催化学报(电子版,英文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地球科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 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网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学报 电子学报(英文版)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光学报 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 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英文版)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工业工程学刊 功能材料 固体火箭技术 固体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光电子激光 光电子快报(英文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际电气工程杂志 国际路面研究和技术杂志(英文版)台湾 国际模糊系统杂志(英文版) 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A辑,英文版)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B辑) 航空学报 核动力工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红外与激光工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火炸药学报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计算机科学前沿(英文版)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计算信息系统学报(英文版)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文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英文版) 颗粒学报(英文版)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控制与决策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学报(英文版) (被Journal of Mechanics继承)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重复) (重复) 农业机械学报 排灌机械 (被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继承) 品质学报 汽车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科学学报(英文版)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已经拒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基础和通讯(英文版) 声学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实验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英文版) 水科学进展 水科学与水工程(英文版)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台湾海洋建筑与船舶工程学报(英文版)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会志(英文版) 台湾林业科学(2008年拒收) 太阳能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 天然气化学(英文版) 铁道学报 通信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推进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稀土学报(英文版) 稀有金属(英文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系统科学与电子技术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 香港工程师学会学报(英文版) 新型炭材料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刊(英文版) 信息与计算科学杂志(英文版) 亚洲控制学报(英文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医用生物力学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科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宇航学报(恢复)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A辑 应用物理和工程,英文版) 浙江大学学报(C 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中国焊接(英文版)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中国机械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B辑 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G辑 物理 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物理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中国物理(英文版)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报(英文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被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正岭学报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被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继承) 自动化学报

可以登录ei 中国网站查询最新的收录名录,2013年删除了好多期刊,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等好几个大学学报都给取消收录了,同时也新增了一些收录,比如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在中国有些比较好的杂志是直接EI或者SCI送检的,只要是被此杂志录用的文章,最终会被EI、SCI数据库收录。这只个数据库不是发表文章的地,发表的就去* 品 优 刊。

这是2011最新版的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排名越靠前越好啊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岩土工程学报3 建筑结构学报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6 城市规划7 工业建筑8 建筑结构9 城市规划学报10 工程地质学报11 中国给水排水12 空间结构13 建筑材料学报14 给水排水1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6 混凝土17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8 世界地震工程19 建筑学报20 暖通空调21 中国园林22 建筑钢结构进展2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4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7 规划师28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9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 国际城市规划31 建筑科学32 施工技术33 结构工程师

  • 索引序列
  • 深圳土木与建筑期刊
  • 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
  • 广东土木与建筑投稿
  • 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投稿
  •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