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侯读杰发表的论文

侯读杰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侯读杰发表的论文

国家以及书法家列举:张家振、胡隆基、马子明、孙斌、张振海

一、张家振

1、简介:

张家振,国家一级书法家, 1949年6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十岁开始练习书法,至今已有50余年。现为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广东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曾两次赴海外办展。

2、作品介绍:

张家振,1949年6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十岁开始练习书法,至今已有50余年。现为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广东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曾两次赴海外办展。

1986年开始,张家振的书法获奖几十次之多,如:

1990年作品在“安徽西湖颍州碑林海内外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碑刻作品被收藏;

1993年作品入选参展首届中国书画博览会;

2000年作品在首届“敦煌国际书画大展”中被敦煌美术馆收藏;

2007年10月作品在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道教书画艺术大赛”中荣获优秀奖,作品在全国道教圣地展示;

2010年6月作品在中国书画名家上海世博国际交流展荣获金奖;

2010年7月作品在东方之冠全国书画美术作品展荣获金奖并被组委会收藏等等;

张家振的家人也非常重视教育,想方设法把他送进当时仙桃市唯一一所高中就读,毕业后,张家振当过知青、也教过书,当过校长、25岁时,父亲去世,或许是曲折的经历,造就张家振的书法气势非凡,字字苍劲有力。

如何会对书法的痴迷,张家振认为,主要是小时候受到祖父的影响,祖父是一名医生,但是非常喜欢书法、绘画。在祖父的影响和熏陶下,幼年的张家振开始练习书法,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二、胡隆基

1、简介:

胡隆基,字治邦,号墨人居士,教授、中国著名一级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法研究会研究员。

196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出身书香门第,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国际金奖,作品和书籍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本人也被收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部)和《名家辞海》。现任中华书法进修学院顾问、河南墨人书画院院长、教授。

2、作品介绍:

书法作品在“玉兔迎春 第二届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中荣获“辛卯书法一等奖”,并获得“中国玉兔奖 书法类最佳创作奖”提名。书法作品获得“名家 名作”中国书画家优秀作品邀请赛金奖。

2001年中国书画名人名家金奖大赛中获金奖并荣获授予“画圣”、“书圣”艺术家称号;2001年中国书画艺术华表奖大赛一等奖,入编《百年中国书画名人录》。

三、马子明

1、简介:

马子明,男,1958年1月出生,大专文化,大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咨询中心主任;现任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大同大学书法专业兼职教授;国家一级书法家。

曾获1997年山西省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优秀奖、2000年新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赛金奖、全国首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二等奖、未名骏马闯艺坛全国书画大赛骏马金质奖等多项大奖;

书法作品分别被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环球诗书画学会、香港硬笔书法协会、比利时华夏书画研究院、菲律宾、台湾等世界书画家协会收藏。

2、作品介绍:

他的作品在整体风貌上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将雄浑和灵动融为一体,劲隽求挺而不失之野,率直求秀又不失之媚。在熔铸古人取其精华之同时又不失地把握现代书风之脉搏。

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在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中,被分别刊入《魏都云冈中国书画大展赛精品集》、 《首届魏碑书法集》、 《’98中国广州国际文化艺术博览.大典》等多部书刊杂志,在新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刊入《精品集》。

他撰写的书法论文分别发表于《书法导报》、 《中国书画报》并散见于我省、市各类报刊杂志。其书法作品分别被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环球诗书画学会、香港硬笔书法协会、比利时华夏书画研究院、菲律宾世界书画家协会收藏。

四、孙斌

1、简介:

孙斌 1942年出生,男,字布衣,号轶仙居士,大学文化,天津市蓟县人。国家一级书法家、学者、中国和国际书画界名人,1997年被载入《国际名人录》、《世纪艺术家传略》、《世界华人艺术家名录》。

2、作品介绍:

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展赛,多次获国际、国内金、银,铜等大奖,获“98世纪和平金奖”、“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98中国书画百杰”称号、“跨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和“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作品收录在《世界书画家铭录》、《当代书画大词典》等三十余部词书。作品在加拿大、美国、韩国、香港、巴西、日本、新加坡等地均有收藏。

现任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协会华北理事会理事(研究员)、艺术家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协会理事(研究员)年中外书画家联谊会名誉会长、吉林省文融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天津民族书画院理事、香港东方书画部理事、江苏老区书画协会理事、广西南疆书画理事、豫南画院名誉副院长、蓟县书画协会副主席。

五、张振海

1、简介:

张振海,生于1940年,笔名关中墨客,翰墨山庄主,祖籍陕西省西安市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龙池书画院副院长。

2、作品介绍:

张老师出自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在先严指导下从遍临颜、柳、赵贴起步,后重点研习赵宋瘦金、二王和米芾,颇得要领、技艺精湛。

中年后偏钟于北魏诸贴之磅礴气势,逐选张黑女墓志入手,专心攻研力求惯通,达以融汇,1998年结业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专业高级班。

经多年探索,正、草、隶、篆皆得心应手,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神韵,尤其是以魏、受金二法见长,骨峻资端,墨婉锋张、疏密有致,布局严谨。

他的作品婉约处自然妖媚,着力处犹藏千台杜教部、中国文联组联部、香港沙龙艺术馆和各方人士收藏,远达日本、台湾及东南亚。

其传略已编入世界名录等十多部典集。曾先后三十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展,分别荣获金、银、铜及精品、优秀奖。

常国贞王永诗林红梅帅萍毕彩芹彭传圣

摘要通过沉积相、成岩相、岩石相结合对罗家地区砂、砾岩体进行储集层特征的地质描述,运用多井约束反演资料实现了储集体定量描述,点体结合,更好地建立了砂、砾岩体储集层模型。罗家砂、砾岩体中蕴藏丰富的稠油资源,而且稠稀油都有分布。针对罗家缓坡带砂、砾岩体稠油,本文以成藏演化为线索分析其成因,指出两类烃源岩、两次成藏期,是该区不同区块之间、同一区块不同构造部位原油性质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砂、砾岩体多井约束反演储集层模型原油性质稠油成因

一、引言

图1罗家地区构造位置图

罗家地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西南部,陈家庄凸起北部罗家鼻状构造带上(图1),西与四扣-邵家洼陷相连,北以斜坡过渡至渤南洼陷,东与垦西地垒及三合村洼陷相接。该区沙河街组发育规模巨大,砂、砾岩体为沾化凹陷乃至济阳坳陷所罕见,砂、砾岩体中蕴藏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由于储集层非均质强且以稠油为主,尽管绝大部分井见油气显示但试油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探明地下稠油资源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笔者对该区展开了专题研究,

本文为研究专题的部分成果。

二、砂、砾岩体划分对比及空间展布

罗家砂、砾岩体发育于沙四段及沙三段下部,厚度100~300m,为一套砾石成分复杂、分选磨圆差、砾石大小不一、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极低的砂、砾岩体。沙四段下亚段为暗红色泥岩夹灰色砂砾岩,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碎屑沉积物;沙四段上亚段转为盐湖沉积,由湖盆中心至边部依次发育膏岩、灰岩和砂砾岩;沙三段是湖盆发育鼎盛时期,砂、砾岩体沿湖岸分布;沙三段末期湖盆抬升,顶部地层遭受剥蚀。

砂、砾岩体地层划分对比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地层模型,研究砂、砾岩体空间展布。同一地质体并非等时体,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它的等时关系依赖于地震资料。实践中岩-电性及沉积旋回性分析是地层划分的基础,地震资料应用是地层对比的关键,多井约束反演资料解释应用是对地层划分、对比可靠性的验证。

罗家砂、砾岩体厚度大,其内部缺乏稳定的泥岩隔层。扇体走向经合成记录标定的连井地震剖面显示:潜山顶面(TR)、沙一段底面(T2)两个沉积间断面是砂、砾岩体顶底界面。T2反射层之下南部砂砾岩向北相变为沙三段下亚段油泥岩、泥岩;北部砂砾岩位于T6反射层之下,并向南超覆尖灭于潜山之上,由此确定其地质层位为沙三下段、沙四段。旋回性是沉积岩的普遍特性,利用取心井段长、砂砾岩地层厚的代表井将沙四段划分五个砂组,沙三段下亚段分为两个砂组。这种划分对比方案与测井约束反演地质界面吻合较好。通过地质—地震有机结合,实现了大套砂、砾岩体地层的划分对比,明确了罗家砂、砾岩体为超覆退积型分布的地层模型。

图2罗家地区砂、砾岩扇体分布图

受古地貌、同沉积构造、气候条件及补给水道的影响,罗家砂、砾岩体以鼻状构造轴部为界分为东、西两支扇体,纵向上具有继承性。沙四段、沙三段各自为沉积单元,二者端部与根部叠置,平面上具有不均衡性:东部扇体规模大、岩性粗,主要为砾岩体,西部扇体规模小、粒度细,为砂、砾岩体(图2)。

三、储集层特征地质描述

罗家砂、砾岩体规模大,厚度大,岩石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沉积成岩演化是影响储集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1.岩石相

罗家砂、砾岩属于复成分砂砾岩,以含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砾状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为碳酸盐岩、中酸性喷出岩。结构成熟度较低,常表现为杂基支撑,颗粒大小悬殊、分选差、磨圆差等特点。砾石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岩的碎屑填隙物主要为泥级细杂基和砂级、粉砂级粗杂基,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砂岩为长石岩屑石英砂岩、长石质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按岩石结构、构造及颗粒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砂砾岩相和砂岩相。砂砾岩相是主要的岩石相类型。

砂砾岩相包括颗粒支撑砂砾岩、杂基支撑砂砾岩和混合支撑砂砾岩。颗粒支撑砂砾岩分为同级和多级颗粒支撑砂砾岩两种类型,前者砾石大小相等,颗粒呈点、线接触,充填物少或被砂质充填,物性好,含油性最佳;后者砾石大小不等,填隙物以粗砂为主,物性和含油性稍差。杂基支撑砂砾岩,砾石呈漂浮状,充填物为粗杂基、细杂基,泥质发育,物性较差。

砂岩相纵向上位于一个沉积旋回的上部或顶部,平面上位于扇体的扇中前缘或扇端,常见平行层理、块状层理。

2.沉积相

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冲积扇( )和水下冲积扇( )。

(1)冲积扇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山口处,主要为暂时性的洪水水流形成的山麓堆积物,可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

扇根亚相位于冲积扇根部,发育有单一的或2~3个直而深的主河道,其沉积物主要为河道充填沉积,一般无层理特征,呈块状构造。滞留物和冲刷面很多,反映了多次沉积侵蚀作用。其沉积序列为向上变粗的进积型反旋回沉积序列和向上变细的退积型正旋回沉积序列。测井曲线表现为块状高阻和自然电位波状起伏。

扇中亚相位于冲积扇的中部,沉积物主要为砂岩、砾状砂岩、砾岩。主要由辫状河道和辫状河道间两种微相组成。辫状河道微相沉积物具叠瓦状构造、不明显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冲刷-充填构造,与下伏层呈冲刷接触。其测井曲线特征为齿化或弱齿化箱形、钟形。

扇端亚相沉积物通常为砂岩、含砾砂岩夹粉砂岩和泥岩组成。西部扇体细粒沉积物较发育,分选较好。

(2)水下冲积扇

水下冲积扇可分为扇根、扇中及扇端亚相,指暂时性洪水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直泻入湖,并在湖盆边缘形成的水下扇形体。

扇根亚相沉积物主要由杂基支撑的砾岩、砾状砂岩夹少量灰色或灰绿色泥岩组成,可进一步划分为主河道和主河道间微相。主河道微相由高密度洪水冲蚀而成,是该亚相中最具特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砾岩、砂质砾岩和砾质砂岩构成,砾石大小不等、分布杂乱,砾岩多为粗杂基支撑的砾岩。测井曲线表现为正旋回特征,单个旋回为齿化或弱齿化的钟形或箱形,曲线组合形态为多个钟形或箱形的垂向叠加。主河道间微相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浅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该沉积在垂向和平面展布上夹于水下冲积扇扇根主河道之间,粒度分布主要由悬浮总体及少量跳跃总体构成,反映了快速搬运和快速沉积的特点。测井曲线表现为较薄层的低幅平直或微齿化。

扇中亚相是水下冲积扇的主体部分,为一套互层的砾状砂岩、砂岩和泥岩,可划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扇中前缘微相。辫状水道微相主要由三种岩石相类型组成:混杂组构砂砾岩、具正递变层理的砂砾岩或含砾砂岩、块状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砂砾岩。上述三种岩石相类型组成两种垂向序列:一种是自下而上由块状杂砾岩、递变层理砂砾岩、块状层理砂砾岩组成,该序列反映了物源供给减弱,流体性质由重力流逐渐向牵引流转变,水体不断加深的沉积条件;另一种是从下到上由递变层理砂砾岩、块状层理砂砾岩或平行层理砂砾岩组成,测井曲线一般表现为正旋回特征,弱齿化箱形或钟形。辫状水道间微相位于水下冲积扇扇中辫状水道之间,后期辫状河道发育时对其冲刷侵蚀,厚度非常薄。扇中前缘微相位于扇中辫状河道前缘,系水流流出辫状水道后所携带的物质在出口沉积而成。在相序上与扇中辫状水道微相沉积的砂砾岩密切共生,构成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

扇端亚相位于水下冲积扇的最前缘并与湖泊沉积相过渡,沉积物为砂岩、细砂岩、泥岩。泥岩具水平层理构造,垂向上与浅湖相碳酸岩或泥岩相叠交。

水下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一个自扇根到扇端的巨大正韵律层序,反映了向岸方向退积,并逐渐趋于废弃的过程。

3.成岩相

成岩相是成岩环境与成岩产物的综合,能反映储集层岩石目前面貌。在成岩作用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将砂、砾岩体储集层划分出以下五种主要的成岩相。

(1)杂基支撑压实成岩相及强压实压溶成岩相

杂基支撑压实成岩相主要形成于细杂基支撑及混合支撑的砾岩、杂砂岩中,杂基含量高,胶结物含量低,由于碳酸盐杂基的存在,容易遭受溶解,形成低渗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根及扇端亚相。强压实压溶成岩相常形成于以石英为主的砂砾岩储集层中,杂基含量较低,石英次生加大发育,属于致密储集层。

(2)碳酸盐胶结成岩相

早期胶结而晚期未发生明显溶蚀作用或早期沉淀晚期重结晶储集层类型。分布在水下冲积扇扇端亚相,少量分布于扇中亚相的辫状水道间微相。

(3)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

该类成岩相次生孔隙含量高,杂基或颗粒支撑,粒间、粒内溶蚀孔隙发育,主要成因包括大气淡水淋滤及埋藏溶蚀。主要分布于冲积扇扇根的主河道微相、水下冲积扇扇根的主沟道微相及扇中的辫状水道微相。

(4)沥青充填成岩相

沥青充填是砂砾岩储集层的一大特色,其对应的成岩相是普遍发育的一种成岩相类型。沥青充填于砂砾岩的原生和次生孔隙中斯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形成低孔低渗储集层。该类成岩相主要分布于冲积扇扇根的主河道微相、水下冲积扇扇根亚相及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受构造活动控制,多发育于构造高部位。

(5)混合成岩相

常发育于构造高部位,主要受油气运移、砂砾岩储集层非均质性、油气来源的影响,导致储集层中各种成岩现象并存。

四、储集层特征地球物理解释

经频谱分析,该区三维地震资料主频为21Hz。测井资料分析,沙四、沙三段的砂、砾岩体速度为3200~5000m/s,平均为4100m/s,若以A/4作为时间可分辨的厚度极限,纵向分辨率为25m;通常以A/8作为能量可分辨薄层的厚度极限,纵向分辨率仅为12m,不能满足储集层描述及预测砂体的需要。

多井约束波阻反演是以测井资料为依据,地震资料为控制,通过井旁地震道与测井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最佳波阻匹配关系,从井点出发逐步外推的一项技术。为了精确区分储集层、致密砂砾岩层等非储集层,解决波阻抗数据体中地层岩性及储集层的多解性问题,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波阻抗反演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自然γ、自然电位等测井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

储集层解释模型是一种能将反演数据体中非储集层信息剔除的模型。孔隙度是最能反映储集层信息的一项参数,但由于孔隙度反演数据是通过砂砾岩孔隙度与声波回归关系由声波时差转换得来,而该区的泥岩与砂砾岩的声波时差分布无界限可划,泥岩与砂砾岩所计算出的孔隙度无法在数据体中用来区分储集层与非储集层,这同时也否定了直接运用速度数据体和波阻抗数据体来剔除非储集层的可能性。然而,砂、砾岩体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关系表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只要确定砂砾岩储集层与致密砂砾岩层孔隙度的界线值,就可将致密砂砾岩剔除。因此,可以通过先剔除泥、灰岩再剔除致密砂砾岩的方法来剔除非储集层。

罗家砂、砾岩体泥质含量较高,自然电位响应无法区分各类岩性。自然γ测井弥补了这一不足,泥质含量的高低能在自然γ值上产生响应,可以用自然γ测井剔除泥、灰岩。统计结果表明,泥岩的自然γ分布为35~60API,砂砾岩的自然γ分布为25~50API。确定二者之间界线的原理是最小误差原理,即该界线使各自进入对方区域的丰度近似且达到总误差最小。通过丰度曲线的交会得出该界线为42API,可信度达70%以上。统计还表明,砂砾岩的自然γ值多大于25API,灰岩的自然γ值多小于25API。自然γ区分泥岩、灰岩与砂砾岩是可行的,最终确定砂砾岩的自然γ门坎值为25~42API。

砂、砾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为5%~16%,非储集层的孔隙度为0~6%,同样应用最小误差原理确定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的界线为5%,可信度达95%。

在用自然γ数据体剔除泥、灰岩所得的砂、砾岩体展布信息数据体的基础上,将该信息移植到孔隙度数据体,再用储集层与非储集层孔隙度分界值剔除不能作为储集层的致密砂砾岩,留下的数据体反映了砂、砾岩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孔隙度数据体本身又能反映物性分布特征,从而达到了定量评价储集层的目的(图3)。

图3砂、砾岩体储集层地球物理方法预测流程图

五、储集层地质模型

储集层地质描述是基于对岩心及测试资料的描述技术,而储集层特征地球物理解释则是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描述方法,点体结合,全面地反映了储集层空间变化规律,从而更客观地建立了储集层模型,为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坚实的基础。

1.储集层结构特征

储集层建模的主要目的是将储集层结构和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表示出来。储集层结构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顺辫状水道方向,砂体具较好的连续性,砂体规模受同沉积断层的影响,断层下降盘砂体厚度较大,不同期次的砂、砾岩体呈超覆退积沉积序列;②横切辫状水道方向,主要为透镜状砾岩体与薄层砂岩体、薄层泥岩夹层和致密砂砾岩的复杂组合;③砂体宽厚比值较大,一般7~12;④砂体之间泥岩夹层主要分布于扇缘,砂砾岩主体连通性应与砂砾岩致密隔层的分布有关。

2.储集层孔隙度分布特征

储集层孔隙度分布三维模型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顺辫状水道方向,总体上扇中主水道储集层物性较好,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之间有物性较差的薄层致密或扁长透镜状泥岩层分布;扇根和扇缘物性较差,主要表现为透镜状,物性较好的分布于物性较差的致密层或泥岩中。

第二,横切辫状水道方向,砂砾岩物性表现为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砂体连通性较差。辫状水道部位,物性较好,致密砂砾岩隔层厚度和分布密度较小;辫状水道间为透镜状物性较好砂砾岩零散分布于物性较差的厚层泥岩或致密层中。

第三,平面上,砂、砾岩体也表现为较强的储集层非均质性。物性较好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扇中辫状主水道,扇根及扇缘也有零星分布;物性较差的储集层多分布在辫状水道间及扇缘[1]。

六、原油性质及其高硫来源分析

罗家砂、砾岩体中原油物性变化大,除个别区块为稀油外,大部分为稠油分布区。原油密度0.8796~1.0806g/cm3,粘度15.4~3224mPa.s,含硫量1.15%~9.8%,凝固点-4~60℃。稠油具有“四高”和“三高三低”特征,即高密度、高粘度、高凝固点和高含硫,高胶质、高沥青质、高非烃、低烷烃、低芳烃、低含蜡。按原油密度和粘度两项指标,参照国际上采用的重质稠油划分标准,将原油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正常原油(工类)、重质油(Ⅱ类)、特重油(Ⅲ类)和沥青(Ⅳ类)(表1)。

表1罗家原油类型分类表

随着罗家砂、砾岩体原油相对密度的增加,动力粘度量指数增加,含硫量呈线性增加,而含蜡量线性递减。相对密度和粘度主要取决于原油的族组分,即胶质与沥青质的含量,其中粘度主要受非轻(胶质)含量的影响,两者成正比关系,而重质油的相对密度主要受沥青质含量的影响,二者也成正比关系。而胶质与沥青质的丰度又与硫的含量密切相关,主要是因为胶质和沥青质是富含氮、硫和氧原子的高分子量的多环分子。

石油中硫含量不仅是评价石油性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研究石油生成和转化的重要参数,因此分析原油中硫的来源及成因是分析稠稀油形成机理的关键。原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生油母质的性质、演化程度及次生变化等因素。高硫含量是该区稠油的一大特色,而含硫量与原油密度、粘度(对数)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硫不是活的生物体的主要组分,因此原油中的高硫成分必然是后期从其他方面获得的。该区稠油中部分硫来自沉积物原始有机质中的氨基酸,但大部分原始硫来自沉积有机质和水溶硫化物(S2-)。

在强还原缺氧的情况下,厌氧细菌的作用使硫从硫酸盐中析出,由于贫粘土的石灰质淤泥含铁和其他金属少,不能消耗所有的硫根,这些硫先进入沉积物中与残留的有机质结合,导致成环作用和芳构化作用,形成富硫的Ⅱ型干酪根,其饱和化合物除由大量的环烷烃和中等链长的脂肪链所组成外,还存在大量的硫。当有机质进入生油门限时,首先以苯并噻吩衍生物而析出,而后又以硫化氢的形式释出,因此硫含量高通常与表明缺氧条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存在相关性(如高C35升藿烷指数或低的姥鲛烷/植烷比值等)。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也能导致硫的富集,因为细菌优先消耗饱和烃,而对苯并噻吩衍生物和高分子量杂原子化合物很难发生降解作用,从而导致原油中的含硫量相对增加;微生物活动导致硫化氢和元素硫形成,它们可以和蚀变的原油再反应而生成多硫化物。

七、原油稠化机理分析[2~3]

1.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烃母质

渤南洼陷沙四、沙三段烃源岩有明显差异。沙四段烃源岩为咸水强还原环境,广泛分布,膏岩分布区位于湖盆中心,周边环绕灰岩相带。这种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硫干酪根的生成。研究表明,相互交联的硫原子桥在碳-碳键开始裂开之前就已经破裂,富硫的干酪根在热力低级阶段就能生成石油。由于弱碳-硫键的破裂,硫从干酪根中分离出来,形成高硫的低熟油。沙三段烃源岩沉积的水介质条件、生物标志物、有机质丰度、类型等与沙四段差异较大,生成低硫干酪根,大部分热降解为正常成熟原油。

经原油的碳同位素曲线对比发现,沙四段下亚段原油碳同位素曲线形态相似,可对比性良好,说明来自同一油源;而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原油碳同位素曲线不完全相似,反映了混源特征。Ts/Tm为成熟度参数,该比值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沙四段下亚段原油 Ts/Tm值(0~0.11)明显低于沙四段上亚段(0.10~0.48)和沙三段下亚段(0.11~0.51)。γ-蜡烷是由五个六元环组成的环状化合物,沙四段下亚段原油γ-蜡烷/C30藿烷为0.56~0.92,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分别为0.12~0.31和0.32~0.49。以上分析证实沙四段下亚段原油来自于沙四段烃源岩,而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原油来自于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

2.运聚过程及稠变作用

罗家砂、砾岩体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油气运聚过程,第一次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第二次在馆陶组沉积末期至今。

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烃源岩进入排烃阶段,油气穿过灰岩地层进入砂、砾岩体中,除一部分被圈闭捕获外,其余继续向上倾高部位运移,由于基岩不整合面与地表连通,地表蒸发氧化作用使原油稠化。大气降水入渗也使原油遭受了普遍强烈的次生改造,罗9井2340.9m原油烷烃色谱证实发生了生物降解,分析认为是古降解作用。

馆陶组沉积末期油气运聚方式与第一次类似,所不同的是沙三段烃源岩进入大量排烃阶段,油气沿基岩不整合面进入上覆的馆陶组聚集。由北向南渤南、罗家、陈家庄三个油田原油含硫量为低—高—较低的变化趋势,即油性为稀—稠—较稀的分布特点,是本期油气运移的加硫稠化和差异运聚的必然结果。

胶结物有机包裹体中气-液烃与沥青共存、成群分布,证实砂、砾岩体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油气充注过程。原油含硫量分布呈“双峰”特点,虽然两次油气运聚过程都发生了加硫稠化作用和轻烃散失滞留稠化作用,但前峰低硫原油为第二次成藏期产物,而后峰高硫原油则为第一次成藏期形成的较重稠油。

3.油气成藏后的稠化作用

对单个油藏,成藏后的稠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底边水的水洗氧化和重力分异作用。以罗801断块油藏为例,罗801位于构造高部位,原油密度为0.9267g/cm3,是Ⅰ类正常原油,低部位的垦5井原油密度为0.9851g/cm3,属Ⅱ类重质稠油,分析认为是底水或边水造成的分异作用。

第二,断层活动造成差异分离作用。断层作用使压力释放,将单相流体系统转化为两相系统,形成气顶,这些气体和轻烃运移到浅层圈闭中,导致其下部砂砾岩中原油更稠。罗东地区罗9-37断阶沙一段为稀油,而与之相邻的南、北断阶沙四段为Ⅱ类重质油,是断层导致的差异分离作用。

八、稠、稀油分布规律

统计罗家砂、砾岩体中所有的油性资料,I类原油占17.5%,Ⅱ类原油占42%,Ⅲ类原油占21.5%,Ⅳ类原油占19%;总体上砂砾体赋存的原油以Ⅱ类原油为主,其密度为0.934~1.000g/cm3,粘度100~10000mPa.s(80℃)。Ⅰ、Ⅱ类原油沙四段下亚段仅占20%,沙四段上亚段占62%,沙三段下亚段达65%。西扇体工、Ⅱ类原油占73%,东扇体则为51.5%。

纵向上,砂、砾岩体中上部含油性好。沙四、沙三段砂、砾岩体上覆沙三段、沙一段泥岩地层厚,分布范围广,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在成岩和成藏演化中,砂、砾岩体由早期作为油气输导系统的一部分,演变为若干套储盖层组合。物性改造过程中,中上部是油气运聚集中段,物性和含油性较好,而下部成岩作用更强,物性逐渐变差。砂、砾岩体中大部分井油气显示井段很长,解释的油层并不多,这是砂砾岩稠油油藏的特点。其原因是,早期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后期物性变差为干层,仍可残留油斑显示;二是早期作为运移通道,后期物性变好,仍为油气运移通道或构造部位低或原生油藏遭到破坏,残余油斑显示物性好,试油出水。斜坡带上一些区块属于这种类型。

平面上,西部扇体油性比东部扇体好。局部构造高的部位油层总厚度较大,向低部位过渡为水层或干层,储集单元的展布和构造高低决定油水层分布。不同区块之间油性变化较大,但同一区块构造部位越高油性越好。

受两种烃源岩、两次成藏期等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和多种稠变因素的控制,罗家砂、砾岩体原油分布具有东部扇体稠西部扇体稀;层位上,下稠上稀;油气运移方向上,远稠近稀和单个油藏底稠顶稀的特点。

九、结论

应用地质、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罗家砂砾岩地层划分对比,通过岩石相、沉积相、成岩相三个方面研究进行储集层地质描述,划分了两种岩石相、两种沉积相和五种成岩相。在此基础上,运用多井多参数联合反演资料进行砂砾岩储集层定量描述,建立了储集层结构和参数模型。

罗家砂、砾岩体稠油含硫量高,原油性质变化大。受两种烃源岩、两次运移期和成藏后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原油具有东稠西稀、远稠近稀、下稠上稀和底稠顶稀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1]裘怿楠,薛叔浩等.油气储集层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王铁冠,钟宁宁,侯读杰等.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3]曾凡刚,李赞豪,程克明等.中国重质原油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侯读杰,男,1964年11月生,河南唐河县人,博士,教授,博导,石油地质教研室主任,沉积盆地能源地质实验室主任。1984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90年江汉石油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在石油大学(北京)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底破格晋升教授。侯读杰同志98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99年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成果奖。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从事油气油地球化学研究工作。近期主要侧重于油藏地球化学和开发地球化学,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油气运移、页岩气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山东师范大学最厉害的教授

学术十杰

【学术十杰】山东师范大学第三届博士研究生“学术十杰”风采展

徐振国

教育学部201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冠文教授。在校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CSSCI 论文5篇,EI 论文4篇;主持校级课题3项,参与科研项目6项。读博期间荣获5项省部级奖励,4项校级奖励。

侯洁

教育学部2015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茂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CSSCI期刊3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1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荣获国家奖学金。

孙天蕾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崔永杰教授。读博期间,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独立撰写专著1部,主编1部,参编2部;主持1项省级社科规划项目、4项厅级社科项目、1项名校工程项目、1项研究基地项目、1项科研团队项目,参加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孙连五

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宗刚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华文文学》《传记文学》《中华读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篇,其中CSSCI期刊1篇,主持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荣获2017年国家奖学金。

李崇辉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7级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满宝元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其中一区2篇,二区2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7。另外参与发表SCI期刊论文22篇。主持山东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2016年校优秀研究生。

张艳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2016级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春阳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4篇,包括3篇Analytical Chemistry (IF: 6.320)和1篇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IF: 6.319),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孙宇慧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2016级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唐波教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单独一作和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2篇,含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影响因子为12.124);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影响因子均大于8.0;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入选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 ,荣获国家奖学金。

李婷

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安利国教授。在校期间,已发表篇SCI期刊学术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等。

赵传松

地理与环境学院2015级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任建兰教授。研究领域为旅游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学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3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田雨

心理学院2016级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高峰强教授。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SSCI二区发表论文3篇。入选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荣获2017年国家奖学金。

侯艳发表的论文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 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 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 (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向菲姐,王宁,侯艳~你说的是哪一个呀? 给你一个网址吧~还挺详细的呢~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也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按写作目的,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基本类别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们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国家标准 技术报告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侯飞发表的论文

资料很多,我就找个1给你看。。。请仔细看,老君论文,只要我回答了,就铁定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部上传给你,请选择自己需要的篇目,然后按照最后说明的地址免费求助文献全文。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闵亨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06-09-01 硕士 0 329 2 公路客运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 刘锋 南京理工大学 2007-12-01 硕士 0 60 3 平板玻璃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傅钧 南京理工大学 2007-11-16 硕士 0 28 4 供应链环境下SF公司采购管理研究 柴世清 兰州大学 2008-04-01 硕士 0 28 5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侯振兴 兰州大学 2008-04-01 硕士 0 75 6 面向钢铁业的逆向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刁金柱 广西大学 2008-05-01 硕士 0 9 7 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对药品监督规范管理的影响研究及调整要求 周金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5-01 硕士 0 15 8 服装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葛腾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3-01 硕士 0 22 9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策略研究 范英杰 广西大学 2008-05-01 硕士 0 30 10 烟草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小磊 山东大学 2008-04-12 硕士 0 7 1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园区货流预测研究 梁银魁 山东大学 2008-05-22 硕士 0 5 12 山东松下公司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研究 孙涛 山东大学 2008-03-25 硕士 0 9 13 基于需求驱动的供应链优化管理研究 盖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01 硕士 0 6 14 供应链管理下制造业供应商选择的研究 汪宏 广西大学 2007-12-01 硕士 0 6 15 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邢维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7-01 硕士 0 0 16 基于J2EE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焦金涛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0 17 供应链环境下联合库存管理模型及其绩效评价的研究 黄进红 重庆大学 2007-05-01 硕士 0 148 18 基于SOA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刘颖 浙江大学 2007-08-01 硕士 0 256 19 供应链管理条件下战略供应商的管理 刘长虹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6-03 硕士 0 320 20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商与营销商合作关系研究 张高利 河北工业大学 2006-11-01 硕士 0 149 21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绿色度评价研究 张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1-01 硕士 1 231 22 我国制造业OEM发展及其供应链管理 彭坤顺 中南大学 2007-03-01 硕士 1 258 23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供应链管理与竞争优势的提升 白卫国 内蒙古大学 2006-10-18 硕士 0 102 24 供应链管理技术在现代化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杨君璇 内蒙古大学 2006-11-12 硕士 0 72 25 云南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韩戟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21 硕士 0 80 26 南光公司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备件库存管理策略研究 王波 内蒙古大学 2006-11-04 硕士 0 109 27 代建制模式下代建单位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刘茉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5-01 硕士 0 120 28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分销商选择及激励研究 宋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12-01 硕士 0 178 29 供应链管理中材料管理的研究 郑中华 重庆大学 2007-05-01 硕士 0 75 30 沃尔玛供应链管理对国美的借鉴研究 王秀丽 西北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1326 31 从SCM到DCM: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创新 陈秀宁 东北财经大学 2006-12-01 硕士 0 150 32 供应链管理在ICT企业的应用研究 蒋九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3-01 硕士 0 96 33 基于供应链运作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时晓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219 34 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桂国香 江西师范大学 2007-04-01 硕士 1 352 35 基于信息融合的运输企业敏捷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何祎男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104 36 供应链管理在彩电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应用 刘沁 湖南大学 2006-12-01 硕士 0 83 37 电子供应链管理及其在元器件分销中的应用 杨廷鹏 贵州大学 2006-11-01 硕士 0 58 38 制造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王岐峰 沈阳工业大学 2006-12-01 硕士 0 224 39 供应链管理中供需信息变异的错误研究 李敏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57 40 广西电信现代化采购与物流管理研究 李庆忠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01 硕士 0 102 41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集成优化研究 杨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1-01 硕士 0 295 42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问题的研究 萧毅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1-01 硕士 0 615 43 安利公司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研究 李庆峰 南京理工大学 2006-11-17 硕士 0 517 44 某国际化妆品公司供应链管理方案分析 吴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6-30 硕士 0 514 45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3-01 硕士 0 672 46 潍坊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优化控制 赵文举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5-01 硕士 0 360 47 供应链管理中分销商的选择评价方法研究 耿军霞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211 48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连锁超市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张银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5-01 硕士 0 204 49 甘肃省饲料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 姚春侠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4-20 硕士 0 144 50 军地物流一体化军事后勤供应链管理硏究 谢平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5-01 硕士 0 191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 末页 共有记录648条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21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从上层建筑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变化。(1)政治制度与法制实现了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则认为里面的核心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完善以及精巧,而这样的变化是与其自身所创造出的再生产的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这里,之所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预测当代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一个发展趋向。针对于此,学术界开展了积极的研讨,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这样表达的,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种观点这样描述,当代的资本主义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制,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赞成第三种观点的,首先来说资本主义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活力,但这恰恰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所以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笔者沿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阐发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与马克斯•韦伯不同的一些观点,同时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解释了被马克斯•韦伯忽略的一些史实,借助马斯•韦伯同时代的朋友桑巴特的著作对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提出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资本主义 人口压力 东西方文明

一、引 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无疑是一本相当重要的社会学著作,该书初稿在1940年和1950年分两次发表于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表达了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公民在国家统一后迅速壮大扩张,成为继英法美等国家之后的一等强国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感情深深印刻在他所推崇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有理由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做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业已成熟的资本主义精神、秩序、发了和制度所做的一种理论 总结 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原理解读。然而在此文发表之初就引发了强烈争论,包括马克斯•韦伯共同编辑《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的维尔纳•桑巴特就持有不同看法。随着马克斯•韦伯在学界的影响深入,再次分析讨论此书以及马克斯•韦伯其他著作中涉及到的宗教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整体社会价值观有新的意义,比如我们想要确定,资本主义在本质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后来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作为宗教力量的新教伦理是否或者在大多程度上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东西方在1500年以后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以及亚细亚文明能否单独发展成功资本主义。另外本人在研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意愿与方家商榷,并愿意做更进一步的钻研。

二、马克斯•韦伯赞扬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在书籍开篇“作者导论”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原文如此)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 文化 现象”,从这一个立足点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斯•韦伯在开初就否定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现象和生存状态是与他所欣赏的具有世界意义和普世价值的西方文明具有可以同等看待的水平,似乎只有西方社会给世界人民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模板,别人只要学习照搬就可以了,甚至于可能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遭遇种族屠杀灭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本书籍当中,我们只看到马克斯•韦伯对欧洲移民,他所称道的新教徒开发了美洲大陆,而够小了对原著民族的掠夺和屠杀。无可否认马克斯•韦伯称赞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有物质基础和科学根据的,正如《韦伯转》作者描述的那样,马克斯•韦伯是有道理自豪的,1904年仲夏他在纽约看到了“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所以马克斯•韦伯再一次被“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所震撼。因为此时马克斯•韦伯生活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抛弃了普鲁士时代的诸侯纷争、小邦林立、俯首听认大国宰割的邦国时代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一等世界强国,所以有此种民族自豪感情有可原。然而带着这样的心态撰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们就要发现许多当今重视世界多元文化结构很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笔者愿意对该书做出一些新的解读,请方家指正。

三、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中心解读

马克斯•韦伯先生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总结出的受新教伦理影响的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如下一些:1、“职业责任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而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2、“只要干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这里可以比较孔子教导弟子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用之有度”;3、该书第19-22页大段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最后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的美国人具有的那种精神无非就是:禁酒、默言、有序、坚定、借鉴、勤勉、诚挚、公正、节制、干净、宁静、贞洁和谦逊。死还没有对屠戮原著居民的忏悔,其他思想家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阐释所谓“美国精神”:“在美国,清教精神沦落为一种执拗的小镇精神,只讲究所谓的图面。而世俗霍布斯注意滋养了现代性的主要动机------对无限制 经验 的贪求;乃至于“追求赋予的冲动取代了禁欲苦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召唤。”

因此我们能否做这样的假设和推断,第一、新教伦理是否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没有新教徒侵润的国家和地区从无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第二、新教伦理或资本主义精神一定优于其他民族或宗教精神乃至于可以对秉承其他人类文化遗产的所谓“异教徒”给以彻底铲除甚至肉体消灭,是全世界人类俯伏与《圣经》的教导之下?第三、如果马克斯•韦伯足够长寿,当他看到了他推崇的资本主义精神哺育下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出经济大萧条和随后的希特勒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会作何感想?

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充分条件,即新教伦理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马克斯•韦伯自己肯定的那种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已经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注意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们也知道宗教改革之前,鄂州的强国如荷兰、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贸易频繁,充分展现了即将统治世界经济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活动能力,而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新教徒!更遑论新教伦理!

第二个命题则是必要条件,即使没有新教伦理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也就是不会有马克斯•韦伯先生惊叹的“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那么几乎与卑斯麦统一德国听一时期,通过明治维新而与西方列强争雄的东亚国家日本又是怎样的情况?日本自然是“衣冠唐制度,礼义汉文化”属于儒家文化圈,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的撮尔岛国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呢么马克斯•韦伯先生如何解释?至少我们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不到解释,至于后来马克思•韦伯先生后来不曾看到的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实体腾飞就不必说了。从此也看到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照样可以有资本主义精神和秩序,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东南亚华侨拓殖开发的 种植 园经济,仿佛可以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经济模式相比拟。

至于第三个命题是后来灾难性的事例,资本主义学者都有补充性的说明,至少对于某些坚信资本主义市场放任自由竞争的理论家们是个惊醒;至于更有其甚的希特勒叫嚣优势民族至上论,是否得自于马克斯•韦伯先生的影响,我们难于落实,姑且放在一边。至少从有良心的学着看,马克斯•韦伯不会同意希特勒对犹太诸民族做有理论准备的计划新屠杀;而我们知道那些新教徒的学说很多来自他们反叛过的宗教版《圣经》,而《圣经》可是古代以色列人用希伯来语撰写的犹太民族血泪奋斗历史。当然,里面以上帝正义的名义下动辄灭绝一个城邦,动动手指头就要灭杀一些所谓异教徒的描述他们是不会在教堂传道布教的时候做讲道的引用。

四、对中国没有原发产生资本主义的 反思

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欧洲对比的时候,即深深被丰富灿烂、历史悠久的黄河长江农耕文明所吸引,又怀着一种莫名的惊诧何以中国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产生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而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法国人伏尔泰研究各国历史进程和科技演变,也有同样的疑问;当代著名的美国汉学家马克•伊文(Mark Elvin)则在专著《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 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给出了“高水平陷阱”的诠释;后来不少学者又从中国科举选拔制度在明清两代走入束缚人类思想的角度给与了多重解读。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处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如果马克斯•韦伯只想表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仅仅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假说提出来,把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后来的制度法律作为欧洲长期孕育发生的一个十分复杂历史过程来看,新教伦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过分对这一作用的夸大则是有待商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做如下的陈述: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过程,都是现实与意识的统一。清教徒的宗教、契约与法律观念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同样也概莫能外,从此演变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只有立足于清教徒当时的现实处境,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相应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同样,资本主义精神的许多优秀品质在各民族的传统中多有体现。恰好是欧洲某个阶层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诉求在宗教改革之后不能在自己地域上得到满足,随着人口压力增加和财富欲望的不断追求,他们随着远航的帆船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征服世界、体现所谓“主的意志”过程中,一直以宗教作为理论支持并逐渐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称颂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很幸运的是他没有看到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希特勒崛起……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 姬金铎著:《韦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摘 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从16世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世纪之久。尤其二战以后,尽管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脱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部分,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但生存而且空前发展,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占据全球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本质,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在肯定其积极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始终存在的客观现实。

关键词:资本主义;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两个必然”的坚定认识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态,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剥削制度,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趋势同时增长。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私有规模不断壮大,社会化程度提高,他们的矛盾也会加深。这就预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剥夺了。”[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将处于一种量的积累或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发展状态,这表明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社会指标,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跟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两者的结合是少数具有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又不依靠自身劳动来满足生产的资本家,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市场上找到那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并把它们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回来,投入到生产中而实现的。所以,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它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基础。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被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所掩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的等价交换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掩盖下的内容和结果则是不平等交换。工人并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4]

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虽然资本主义有其本质的弊端,但其在历史发展中是具有进步作用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强调,工业资本家战胜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业战胜农业是历史的进步。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是不可抗拒的必然历史过程,任何阻止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动,都是徒劳的。

资本主义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上曾发挥的历史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会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5]第二,资产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消除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见解,确立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新观念,科学文化的光明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统治黑暗时代。第三,资产阶级创立并开拓了国际市场,它迫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以及为了开拓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获得原料基地所进行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抨击和谴责。但同时又辩证的看到这种侵略在客观上又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西方进步文明,尽管这对于被侵略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第四,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造成了经济的集中,进而又带来了政治的集中。它摧毁了封建割据的壁垒,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各自有着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民族,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应该理性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历程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社会形态都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了自己的历史作用,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文明成果。这些成就必然为下一个社会形态所继承和借鉴,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后,要采取多种方式继承和运用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物化的生产力,充分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一般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一昧祛除。其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 口号 ,资产阶级用科学反对封建的迷信,并第一次引起了人类科学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客观世界产生了飞跃性的认识。资产阶级在科学上的革命也引起了技术上的革命。另外,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形式,虽然这种民主共和形式带有明显的阶级性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确实比封建专制度进步很多。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都要保留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成熟形式。

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最后的一百年中,生产力具有明显加速度的发展的趋势。可见,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彻底用尽,那么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很快灭亡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社会形态。它将不可避免地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过快过慢的发生着变化,正如量变引起质变,这种改变最终会达到极限,旧的社会形态灭亡,新的社会形态会随之产生,资本主义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着生产关系,即当代资本主义正一步一步迈向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为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猜你喜欢:

1. 资本主义论文

2. 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3.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4.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及启示

6.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人类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居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法拉底河的古巴比伦人已经能解一些一元二次方程。而在中国,《九章算术》“勾股”章中就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之后的丢番图(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古代希腊数学家),赵爽,张遂,杨辉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贡献更大贝祖(Bezout Etienne 1730.3.31~1783.9.27)法国数学家。少年时酷爱数学,主要从事方程论研究。他是最先认识到行列式价值的数学家之一。最早证明了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是系数行列式等于零。他在其第一篇论文《几种类型的方程》中用消元法将只含一个未知数的n次方程问题与解联立方程组问题联系起来,提供了某些n次方程的解法。他还用消元法解次数高于1的两个二元方程,并证明了关于方程次数的贝祖定理。1086~1093年,中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隙积术”和“会圆术”,开始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十一世纪,阿拉伯的阿尔·卡尔希第一次解出了二次方程的根。 十一世纪,阿拉伯的卡牙姆完成了一部系统研究三次方程的书《代数学》。 十一世纪,埃及的阿尔·海赛姆解决了“海赛姆”问题,即要在圆的平面上两点作两条线相交于圆周上一点,并与在该点的法线成等角。 十一世纪中叶,中国宋朝的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术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并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这是现代“组合数学”的早期发现。后人所称的“杨辉三角”即指此法。 十二世纪,印度的拜斯迦罗著《立刺瓦提》一书,这是东方算术和计算方面的重要著作。 1202年,意大利的裴波那契发表《计算之书》,把印度—阿拉伯记数法介绍到西方。 1220年,意大利的裴波那契发表《几何学实习》一书,介绍了许多阿拉伯资料中没有的示例。 1247年,中国宋朝的秦九韶著《数书九章》共十八卷,推广了“增乘开方法”。书中提出的联立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西方早五百七十余年。 1248年,中国宋朝的李治著《测圆海镜》十二卷,这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的著作。 1261年,中国宋朝的杨辉著《详解九章算法》,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 1274年,中国宋朝的杨辉发表《乘除通变本末》,叙述“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 1280年,元朝《授时历》用招差法编制日月的方位表(中国 王恂、郭守敬等)。 十四世纪中叶前,中国开始应用珠算盘。 1303年,中国元朝的朱世杰著《四元玉鉴》三卷,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 1464年,德国的约·米勒在《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出版)中,系统地总结了三角学。 1494年,意大利的帕奇欧里发表《算术集成》,反映了当时所知道的关于算术、代数和三角学的知识。 1545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费尔诺在《大法》中发表了求三次方程一般代数解的公式。 1550~1572年,意大利的邦别利出版《代数学》,其中引入了虚数,完全解决了三次方程的代数解问题。 1591年左右,德国的韦达在《美妙的代数》中首次使用字母表示数字系数的一般符号,推进了代数问题的一般讨论。 1596~1613年,德国的奥脱、皮提斯库斯完成了六个三角函数的每间隔10秒的十五位小数表。 1614年,英国的耐普尔制定了对数。 1615年,德国的开卜勒发表《酒桶的立体几何学》,研究了圆锥曲线旋转体的体积。 1635年,意大利的卡瓦列利发表《不可分连续量的几何学》,书中避免无穷小量,用不可分量制定了一种简单形式的微积分。 1637年,法国的笛卡尔出版《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1638年,法国的费尔玛开始用微分法求极大、极小问题。 1638年,意大利的伽里略发表《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研究距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无穷集合的概念,这本书被认为是伽里略重要的科学成就。 1639年,法国的迪沙格发表了《企图研究圆锥和平面的相交所发生的事的草案》,这是近世射影几何学的早期工作。 1641年,法国的帕斯卡发现关于圆锥内接六边形的“帕斯卡定理”。 1649年,法国的帕斯卡制成帕斯卡计算器,它是近代计算机的先驱。 1654年,法国的帕斯卡、费尔玛研究了概率论的基础。 1655年,英国的瓦里斯出版《无穷算术》一书,第一次把代数学扩展到分析学。 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发表了关于概率论的早期论文《论机会游戏的演算》。 1658年,法国的帕斯卡出版《摆线通论》,对“摆线”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1665~1676年,牛顿(1665~1666年)先于莱布尼茨(1673~1676年)制定了微积分,莱布尼茨(1684~1686年)早于牛顿(1704~1736年)发表了微积分。 1669年,英国的牛顿、雷夫逊发明解非线性方程的牛顿—雷夫逊方法。 1670年,法国的费尔玛提出“费尔玛大定理”。 1673年,荷兰的惠更斯发表了《摆动的时钟》,其中研究了平面曲线的渐屈线和渐伸线。 1684年,德国的莱布尼茨发表了关于微分法的著作《关于极大极小以及切线的新方法》。 1686年,德国的莱布尼茨发表了关于积分法的著作。 1691年,瑞士的约·贝努利出版《微分学初步》,这促进了微积分在物理学和力学上的应用及研究。 1696年,法国的洛比达发明求不定式极限的“洛比达法则”。 1697年,瑞士的约·贝努利解决了一些变分问题,发现最速下降线和测地线。 1704年,英国的牛顿发表《三次曲线枚举》《利用无穷级数求曲线的面积和长度》《流数法》。 1711年,英国的牛顿发表《使用级数、流数等等的分析》。 1713年,瑞士的雅·贝努利出版了概率论的第一本著作《猜度术》。 1715年,英国的布·泰勒发表《增量方法及其他》。 1731年,法国的克雷洛出版《关于双重曲率的曲线的研究》,这是研究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几何的最初尝试。 1733年,英国的德·勒哈佛尔发现正态概率曲线。 1734年,英国的贝克莱发表《分析学者》,副标题是《致不信神的数学家》,攻击牛顿的《流数法》,引起所谓第二次数学危机。 1736年,英国的牛顿发表《流数法和无穷级数》。 1736年,瑞士的欧拉出版《力学、或解析地叙述运动的理论》,这是用分析方法发展牛顿的质点动力学的第一本著作。 1742年,英国的麦克劳林引进了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法。 1744年,瑞士的欧拉导出了变分法的欧拉方程,发现某些极小曲面。 1747年,法国的达朗贝尔等由弦振动的研究而开创偏微分方程论。 1748年,瑞士的欧拉出版了系统研究分析数学的《无穷分析概要》,这是欧拉的主要著作之一。 1755~1774年,瑞士的欧拉出版了《微分学》和《积分学》三卷。书中包括微分方程论和一些特殊的函数。 1760~1761年,法国的拉格朗日系统地研究了变分法及其在力学上的应用。 1767年,法国的拉格朗日发现分离代数方程实根的方法和求其近似值的方法。 1770~1771年,法国的拉格朗日把置换群用于代数方程式求解,这是群论的开始。 1772年,法国的拉格朗日给出三体问题最初的特解。 1788年,法国的拉格朗日出版了《解析力学》,把新发展的解析法应用于质点、刚体力学。 1794年,法国的勒让德出版流传很广的初等几何学课本《几何学概要》。 1794年,德国的高斯从研究测量误差,提出最小二乘法,于1809年发表。 1797年,法国的拉格朗日发表《解析函数论》,不用极限的概念而用代数方法建立微分学。 1799年,法国的蒙日创立画法几何学,在工程技术中应用颇多。 1799年,德国的高斯证明了代数学的一个基本定理:实系数代数方程必有根。 微分方程:大致与微积分同时产生 。事实上,求y′=f(x)的原函数问题便是最简单的微分方程。I.牛顿本人已经解决了二体问题:在太阳引力作用下,一个单一的行星的运动。他把两个物体都理想化为质点,得到3个未知函数的3个二阶方程组,经简单计算证明,可化为平面问题,即两个未知函数的两个二阶微分方程组。用现在叫做“首次积分”的办法,完全解决了它的求解问题。17世纪就提出了弹性问题,这类问题导致悬链线方程、振动弦的方程等等。总之,力学、天文学、几何学等领域的许多问题都导致微分方程。在当代,甚至许多社会科学的问题亦导致微分方程,如人口发展模型、交通流模型……。因而微分方程的研究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当初,数学家们把精力集中放在求微分方程的通解上,后来证明这一般不可能,于是逐步放弃了这一奢望,而转向定解问题:初值问题、边值问题、混合问题等。但是,即便是一阶常微分方程,初等解(化为积分形式)也被证明不可能,于是转向定量方法(数值计算)、定性方法,而这首先要解决解的存在性、唯一性等理论上的问题。 方程对于学过中学数学的人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初等数学中就有各种各样的方程,比如线性方程、二次方程、高次方程、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和方程组等等。这些方程都是要把研究的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找出来,列出包含一个未知数或几个未知数的一个或者多个方程式,然后取求方程的解。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一些特点和以上方程完全不同的问题。比如: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变化,要寻求它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某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要寻求下落距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火箭在发动机推动下在空间飞行,要寻求它飞行的轨道,等等。 物质运动和它的变化规律在数学上是用函数关系来描述的,因此,这类问题就是要去寻求满足某些条件的一个或者几个未知函数。也就是说,凡是这类问题都不是简单地去求一个或者几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要求一个或者几个未知的函数。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初等数学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很相似,也是要把研究的问题中已知函数和未知函数之间的关系找出来,从列出的包含未知函数的一个或几个方程中去求得未知函数的表达式。但是无论在方程的形式、求解的具体方法、求出解的性质等方面,都和初等数学中的解方程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在数学上,解这类方程,要用到微分和导数的知识。因此,凡是表示未知函数的导数以及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就叫做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差不多是和微积分同时先后产生的,苏格兰数学家耐普尔创立对数的时候,就讨论过微分方程的近似解。牛顿在建立微积分的同时,对简单的微分方程用级数来求解。后来瑞士数学家雅各布�6�1贝努利、欧拉、法国数学家克雷洛、达朗贝尔、拉格朗日等人又不断地研究和丰富了微分方程的理论。 常微分方程的形成与发展是和力学、天文学、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的其他分支的新发展,如复变函数、李群、组合拓扑学等,都对常微分方程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计算机的发展更是为常微分方程的应用及理论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 牛顿研究天体力学和机械力学的时候,利用了微分方程这个工具,从理论上得到了行星运动规律。后来,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和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使用微分方程各自计算出那时尚未发现的海王星的位置。这些都使数学家更加深信微分方程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的巨大力量。 微分方程的理论逐步完善的时候,利用它就可以精确地表述事物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只要列出相应的微分方程,有了解方程的方法。微分方程也就成了最有生命力的数学分支。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与收藏。

1. 胡继承,市场营销与策划,科学出版社,2003

2. 甘碧群,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7.1

3. 胡德华,市场营销经典案例与解读,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1

4. 市场营销学模拟试卷编写组,《市场营销学》考试指导与模拟试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1

5. 侯贵生,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9.1

6. 盛敏、元明顺、刘艳玲,marketing市场营销学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1

7. 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中心开发组,市场营销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1

8. 文腊梅、冯和平、江劲松,市场营销实务,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7.1

9. 林长富,市场营销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1

10. 符莎莉,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1

11. 张晋光、黄国辉,市场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1

12. 何永祺,基础市场营销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7.1

13. 【美】科特勒,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经典译丛:市场营销,华夏出版社,2003.1.1

14. 【美】科特勒、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1

15. (美)加里·阿姆斯特郎、(美)菲利普·科特勒、俞利军,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华夏出版社,2004.10.1

16. (美)加里·阿姆斯特郎、(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1

17. 孙全治,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7.1

18. (美)昆奇等、吕一林等,市场营销管理:教程和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1

19. An Introduction,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英文原版.6)华夏出版社,2003.10.1

20. 邱斌等,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与经典案例——21世纪企业战略丛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1

21. 王中亮,现代市场营销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9.1

22. 曾晓洋、胡维平,市场营销学案例集(第二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1

23.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1

24. 李品媛等,市场营销学精选案例评析,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1.1

25. (美)索罗门等、何伟祥、熊荣生等,市场营销学原理:第4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0.1

26. 王方华,市场营销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1

27. (美)布恩等、赵银德等,当代市场营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1

28. 普赖德等、梅清豪等,营销观念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1

29. (美)埃策尔、(美)沃克、(美)斯坦顿、张平淡、牛海鹏,新时代的市场营销(第13版),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8.1

30. (美)杰恩、贾光伟,市场营销策划与战(第六版),中信出版社,2004.4.1

31.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1

32. 郭芳芳、陈顺霞,市场营销学习题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1

33. 何立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1

34. 陈信康,市场营销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1

35. 兰苓,现代市场营销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1

36. 钱旭潮,市场营销管理:需求的创造和传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1

[1][美]沃伦.基根.全球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菲力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6年版.

[3]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4]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M].大连:大工出版社,.2000年版.

[5]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6]汤正如.市场营销学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8].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9]吴宪和.营销形象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晃钢令.营销战略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2]陈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13]木梓.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14]刘红霞.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15]刘新民.我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16]胡号寰,钟兆青.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7]董伟达.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5,(6).

[18]于法领.关于品牌战略[J]. 北方经济,2005,(10).

[19]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0]姬雄华.企业品牌战略选择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1]蒋海岩.实施品牌战略 创企业名牌[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2]赵小红.试论品牌战略的实施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23]Arnold,D.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FT/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24]Dechernatony, L. and Mcdonald, M.H.B. Creating Powerful Brands, Butterworth Heinemann, Oxford. 1992

[25]Hankinson, G. and Cowking, P Branding in Action, McGraw-Hill,London. 1993

[26]Kapferer, J. H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Kogan Page,London.

[1]周晓杰.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变革策略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双乐.中小企业的直销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3]苗月新,王俊杰,李凡副.营销渠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黄敏学.网络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汤向东.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1(2):104-106

[6]陈书兴.论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135.

[7]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C8]罗森布洛姆.营销渠道:管理的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影响力中央研究院教材专家组.渠道为王一销售渠道建设三部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0]王方华,奚俊芳.营销渠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11]屈云波,李奕霏,黄盛.营销企划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12]苗月新,王俊杰,李凡副.营销渠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3]陈翔.新型工业化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变革[D].苏州:苏州大学,2007.

[14]杨树青.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变革驱动因素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65-169.

[15]朱明.家电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

[16]郑书雄.营销渠道变革下的'企业策略调整[J].商业时代,2006(28):21-22.

[17]李飞.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8]李晓健.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19]王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企业成长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5.

[20]昆奇,吕一林.市场营销管理:教程和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1]A.Jueland,S.Shugan.ManagingChannalProfits[J].MarketingScience,1983(2):239-272

[22]P.Rey,J.Stiglitz.VerticalRestraintandProducersCompetition[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88,32:561-568

[23]ChoiS.Chan.PriceCompetitioninaChannelStructurewithaCommonRetailer[J].MarktingScience,1991,10(4):271-296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八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920.

[2](美)杜塞尔.麦肯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美]PhilipKotler,GaryArmstrong.PrinciplesofMarketing(9hEdi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8-162.

[4][美]迈克.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3-60.

[5]菲利普.科特勒,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

[6]罗伯特.肖有效营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7][美]杰恩.巴尼著.王俊杰,杨彬等译.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美]科特勒著,高登第译.科特勒营销策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9]斯蒂芬.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萨布哈什.杰恩.市场营销策划与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1]张建华.十六大以后关注面临的首要问题[M].北京:经济日报:2011:74-82

[12]杨慧.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3]晃钢令.市场营销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4]何永祺,张传忠,蔡新春.市场营销学[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58-363

[15]牛克洪.山东省管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体系研究[J].煤炭企业,2010,(8).

[16]惠卫峰.金融危机下煤炭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9.8:15-16.

[17]苏大华.浅谈煤炭市场营销策略[J].内江科技,2008,(03).

[18]赵文生.铁煤集团煤炭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煤炭,2009,32(05).

[19]刘东生.构建与实施煤炭关系营销战略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33(02).

[20]嵇建新.煤炭企业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21]董秀英.浅谈煤炭企业营销渠道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11(193):160.

[22]吕文培.打造以和谐共赢为特色的煤炭营销文化[J].中国煤炭,2011(2):112-114.

[23]解培友.煤炭营销策略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49.

[24]江德,钱伯民.浅谈煤炭企业的营销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80.

[25]陶秋明.煤炭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5):76.

[26]陈广军.煤炭企业市场营销途径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82.

[27]张华.浅述煤炭营销策略的整合[J].山东煤炭科技,2010,(6).

[28]Robert.J.DolanandHermannSimon,PowerPricers,AcrosstheBoard,May,1997.

[29]JagdishNSheth.Marketingproductivity:IssuesandAnalysis.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NewYork.May2002,2-30.

[30]安俨.试论分销渠道策略成为企业主要竞争策略的原因[J].现代商业.2008,(3).

侯君发表的论文

涂绪谋在《唐太宗贞观之失述评》中指出,考诸史实,唐太宗失德、失策、失治之处甚多,若非忠智之士有所补救,他的许多过失都足以导致败家亡国。贞观之所以称“治”,一方面由于唐高祖广用贤能、直言纳谏、安静养民的治国方略在贞观前期存在功效延伸,与隋末战乱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唐太宗与唐高宗授意史官在贞观历史记录中大肆隐恶饰美的结果。首先,唐太宗失德于家,在一定程度上也贻害于国。专制时代的中国以”家天下“为政治特色,君主治国的基础自然是治好家,所以君臣父子纲常伦理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可是唐太宗却袭杀兄弟、逼父禅位、占叔父李瑗之姬 、夺小弟元吉之妇 。可见唐太宗并没有封建时代圣明君主以仁孝治天下的德行。从此唐王室乱伦、废储、残害宗室、乱家祸国的事例便层出不穷。宋儒所云“唐三纲不正,无君臣父子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当属确论。从这方面来看,唐太宗没有开创太平盛世的必然。其次,唐太宗屡次曲法徇情,使贞观政治颇有法度之失。侯君集破高昌时,与手下将士大肆窃掠财宝,造成了“数郡萧然,累年不复”的恶果,被依法收监,仅因为岑文本上疏说情,太宗便曲法而放人。后来唐太宗诏自今皇太子出取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劝谏,在早朝时被太子派人伺机狠揍一顿,几乎致死!太宗也不追究 。同年,巨贪党仁弘事发,罪当死,太宗亲自作秀,曲法护其命。撇开史书中唐太宗有关法制的光辉语录,对比研究贞观时期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诸如此类的事例还真不少。第三,唐太宗在位时,一直梦想恢复封建诸侯制度,而这种制度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最可能导致内乱和亡国。仅此而论,唐太宗本人不但不圣明,甚至很可能祸乱国家。第四,唐太宗安边失计,黩武祸民导致了扰外乱内的严重后果。贞观元年 ,诸州奏称岭南冯盎反,唐太宗命令将军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差点造成一场可能祸乱南中国的冤战。贞观十六年高昌平定后,唐太宗不纳立高昌子弟为藩辅之谏,反发兵守其地,耗财扰民未得其利,以致突厥入寇。贞观十七年,先允婚真诚和亲的薛延陀,后又耍诡计赖婚,用心阴毒却埋下外交失信的后患。几年后伐高丽时,薛延陀引兵寇边,唐十数州不得安宁 。贞观十八年起,唐太宗不听劝谏多次大规模兴兵进攻高丽,终于兵疲粮尽狼狈而返。唐太宗悔恨之余却死不悔改,随后又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为了制造进攻高丽的大量海用战船,不但役及江南十二州民众,而且影响了中国西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定。终于在“蜀人苦造船之役”、 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卖儿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的情况下引起雅、邛、眉三州人民造反。朝廷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平定内乱,唐太宗本人也在人民的反抗声中暴病而亡。由于唐太宗好大喜功,黩武祸民,扰外乱内,几乎重蹈隋朝覆辙。

侯君集确实是很厉害,唐朝能够平定西域绝对有他的一半功劳,但是可能是因为权利太大吧,有了野心之后参与的太子的叛乱,真的是可惜了

谈读书】 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其间的中心意思就是盲目认同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心得。 读书就要吸取书中的精华,经过咀嚼消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而听取别人的观点,就是将别人已经消化的东西再来咀嚼,难免味同嚼蜡。 冰心曾说过:“读书恨与古人同。”读书要有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所提出的观点才是自己真正的观点,才会真正使人进步,领略书中的内涵要义。 青年时期求学,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书,几天以后,他归还时抱歉的对同学说:“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原来,看书时,在书边的空白处都写上自己的心得,书上也是红圈,横道子,那是他认为的重点句子,同学并没责怪他,反而为他这种好学不失自己的精神感动。读书不仅仅是读,而且还是想,想什么呢?自己的感触,把自己的感触用适当的文字表现出来,便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相反,如果只读书,而不深入,没有触发自己的心灵,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嗜书如命,他的书房里存有7万卷书,他因没有深入研究,什么东西也没留下。就像戈壁沙漠,吸收了将流河水却不能将一泓清泉喷上来。 读书再多,不深入研究,不如专攻一本,读出自己的特色,读出自己的心得。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也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档案。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按写作目的,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类别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们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我读书 我快乐 我成长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现在,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从心底发出的由衷赞叹:“读书真好。” 很小的时候,我就结识了书。那是一个满是彩图和拼音的世界。在书中,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秘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恐龙十分高大可怕,遥远的年代人靠钻木取火……原来,世界这么奇妙!我觉得读书让我这样一个小小的孩童变得好高大,仿佛举目望去,我就能轻易地看到北极冰川,看到埃及的尼罗河畔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修建金字塔……直到爱不释手地合上书,我的脑海中还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 渐渐地,我告别了娃娃书,步入了文学的殿堂,书变得厚了,变得深奥了。我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一个个故事之中:当白雪公主识破了恶人的诡计之后,我禁不住大声叫好;当睡美人获得新生之后,我快乐无比;当福尔摩斯巧妙地揭穿时,我悬著的心才渐渐平静……是的,读书真好!读书一方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尽管我现在学习很紧张,但我不会压缩读书的时间,读书简直成了我的精神脊梁。没有书,我的生活会变得暗淡无光,我成长的脚步会变得又慢又沉。 不仅是我,许多读书的人都会呼唤:“读书真好!”书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谈 读 书 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 *** 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死书。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 读书让人获得知识。这是最浅显的作用。 我们从小到大所读的教科书目的也大于此。它让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渊博的学识,也让人们得到学位和工作,这些无足轻重的“副产品”。这一层的读书只是为了生活和学识。不可否认,知识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 第二, 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著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了风味,他在写作中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著此间浅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读书中体味的素养吗? 第三, 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开启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巨集大,可以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地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在书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县,一国而是整个宇宙整个空间。著也许读书所换来的乐趣吧。 第四, 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或?”我想最大的疑虑也莫过于不明事理吧,读书里的名人,也许刚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处事,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方法,对于明白事理,应是非常重要的吧。

议论文不就一般是举例子啊,列数字啊什么什么的。 这些手法写作文一般都会用到。 像这篇主题是谈读书的议论文。 主题一般是说读书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然后一二三四条的列读书的好处,中间再插点什么名人读书的例子,像是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读书…… 大概就是这样,能提供的就是这么多啦,具体还是要自己想

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著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著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著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开启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 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 (绝对原创!) by the way 是要文章吗?

文言文,周敦颐的<爱莲说>,莲就是荷花. 正文: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O)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漫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E)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显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只爱.矣乎众已! 翻译: 水上的,陆地上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来,世上的人们都喜爱牡丹.我之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用清水洗涤(DI)过,而不显得妖媚.中间通透,外形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哎!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想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打这么多字,累死了....

这些百度应该都有的

侯振挺发表的论文

侯振挺(Hou Zhenting)1936年3月生于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纸房村,数学家。1960年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数力系应用数学专业大学毕业。毕业后分配至长沙铁道学院任教,1978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2000年担任长沙铁道学院副院长、科研所所长,期间曾担任湖南国际经济学院院长(后并入湖南财经学院);1986-1996年担任湖南省科协主席;1988年至今担任湖南省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铁道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数学学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数学学院概率统计研究所所长。侯振挺早年研究排队论; 60年代至今一直研究马尔可夫过程,在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许多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对于Q矩阵问题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特别是发表于1974年《中国科学》第二期的论文《Q过程唯一性准则》,成功地解决了概率界数十年悬而未决的Q过程的唯一性问题,此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侯氏定理”,侯振挺因此获得1978年度国际戴维逊奖。零四年左右又研究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同时提出了一类新的随机过程的概念 —— 马氏骨架过程并加以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零五年左右又将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应用于排队论的研究,解决了排队论中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 GI/G/N排队系统和更为复杂尚无人涉及的排队网络的队长瞬时分布问题等著名难题。至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本,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侯振挺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 1978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博士生,共毕业硕士40名、博士24名。

学院以科研促教学,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科方向涉及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及其相关领域、马尔可夫过程、排队论、应用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及其应用、群论及其应用、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应用数值数学、 控制理论及应用、应用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以我国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为首的学科群体,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领域的一些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侯振挺教授和邹捷中教授先后获国际戴维逊奖。 学院还先后获得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南省光召科技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其它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另外还有2部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教材被列为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近几年来学院举办了4次国际会议;派出了15余位教师留学英、美、法、德、加等国;资助了50余人参加了20余个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近几年来主持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教改项目21项。近三年到账科研经费22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96篇),教研教改论文51篇,编写和出版教材13套。

想问第一位朋友,现在的院士都达到了吗?还有在数学这个领域,不是北大帮和复旦帮评院士很难,各种原因就不细说了!

一句话:他还没达到成为院士的条件(主观的、客观的、还有说不清的)

  • 索引序列
  • 侯读杰发表的论文
  • 侯艳发表的论文
  • 侯飞发表的论文
  • 侯君发表的论文
  • 侯振挺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