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分别被命名“郭永怀星”“李佩星”。这对科学伉俪在空中重聚,光耀星空。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郭永怀与钱学森合作完成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他也因此在国际学术界声名鹊起,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将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郭永怀曾说:“我只是新中国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评价他:“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带着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一份绝密资料,匆匆乘飞机从青海基地赶往北京,飞机不幸坠毁。找到遗体时,在场的人失声痛哭:郭永怀与警卫员小牟紧紧地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俩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郭永怀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氢弹的武器化得以实现。
多年过去,记者仍然清晰地记得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讲述这段故事时动情的语气:“郭永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率、是中国共圌产党人的表率。”
“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中写道:“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圌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圌人圌民圌服圌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斯人已逝,事迹不灭,精神长存。十几年来,郭永怀的故事逐渐为人们所熟知,郭永怀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
2016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2周圌年纪圌念日之际,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在郭永怀家乡——山东荣成正式开馆。截至目前,陈列馆共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据馆长李圌波介绍,陈列品包括郭永怀的手表、衣物、郭永怀夫妻归国后使用的床垫和床等遗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捐赠的建校时期资料和郭永怀照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1:1模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捐赠的我国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七号的1:10模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捐赠的目前世界最先进的JF-12激波风洞模型等。
“将郭永怀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不断前行”“学习和发扬郭永怀老师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留言簿上,参观者纷纷写下感言。
“我们组建了郭永怀事迹宣讲团,在全国各地开展郭永怀事迹宣讲400多场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李圌波说,“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现已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力量,凝聚起爱国爱党、敬业奉献的强大思想合力。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丰富李佩先生的展陈资料,对相关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
在郭永怀曾经工作的地方,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青年科技工作者献身科学、报效祖国。
郭永怀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讲述郭永怀故事的音乐剧《爱在天际》成为中国科大新生入学的必看演出;2003年中国科大设立了“郭永怀奖学金”,激励广大学子像郭永怀那样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认真钻研。
郭永怀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2017年研究院举办了“两弹精神故事会”、编印了“两弹精神”系列丛书,讲述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
1988年,在郭永怀牺牲20周圌年之际,他的骨灰被送到力学所,安葬在新立的塑像下。今年年初李佩离世,根据其本人及家属意愿,中科院力学所将二人骨灰合葬。他们长眠在此,守望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每一步进展,激励着中国科技工作者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实现中华民圌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向他们学习。
消息来自央广网。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
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中,又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三个领域都涉及。而郭永怀先生还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关于郭先生的资料,由于他工作的原因,目前发布出来的都是官方文章,只能从中梳理线索。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先生在采访中也透露,关于郭永怀先生到底怎么死的,也是最近几年才从报道里知道,之前连她都不知道他空难的细节。
这枚邮票中郭永怀的画像,取自中央美院画家毕建勋创作的《以身许国图》,该国画长卷以为国建立卓越功勋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创作对象。
中关村科源社区的13、14、15号楼被称为“特楼”,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学部委员中的32位、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的8位。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赵九章、顾准、王淦昌、杨嘉墀、贝时璋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
如今,这里不再是“中国最聪明头脑的聚集地”,而是破败不堪的“科源社区”,租住着很多外来打工者,没人再知道郭永怀是谁。
data-filtered="filtered"
生命保护下的公文包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郭永怀的死讯,第一时间知道的是三个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一个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当时还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紧急电报叫到北京。一进家门就感觉出异样,老郭的领导同事站满了屋子,茶几上放着一片熏黑的镜片和怀表,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没掉一滴眼泪。采访时,李佩的外甥女陪同在她身边,回忆当时情形,她说,“姨妈一言未发,就站在阳台,久久望向远方……”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和李佩
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在当时的环境里,敢于坐在李佩旁边,说一句安慰的话,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那些时候,楼下的人常听到李佩的女儿郭芹用钢琴弹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
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当知青下乡。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被隔离审查长达6年多。
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唯一获得"烈士"称号“两弹一星”元勋
另一个第一时间知道郭永怀死讯的是周恩来总理。
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
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然而,不幸却发生了,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生和死就那么十秒钟
还有一个是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钱学森知道郭永怀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恸哭不已——
“是的!就是那么十秒钟吧!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应用力学家就离开了人世:生和死,就在那么十秒钟。”
data-filtered="filtered" 钱学森 郭永怀
“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和所有当时的中国科学大师巨匠一样,经历了极为动荡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
郭永怀以四里八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从青岛大学附中一路经由南开大学预科到北京大学学习物理。
1938年,郭永怀参加了庚子赔款美国留学基金,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原本只有1个名额,后来经过叶企孙教授、饶毓泰教授的极力争取,三人被一同录取)。
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这三个年轻人,都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并且三人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同时拿下了硕士学位,这样的学生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J.L.Synge教授赞叹了许多年:“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后,郭永怀1941年5月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vonKarman),研习空气动力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之后影响他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
比起活跃的钱学森,郭永怀像个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钱学森最喜欢做的就是开车带着这个小师弟去兜风。据说当时,开学开车接郭永怀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钱学森。
郭永怀的PhD论文选择的是当时最有挑战性的“跨声速流动研究”,并在1945年一举拿到了博士学位。钱学森对这位小师弟赞叹不已,他说:
“郭永怀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data-filtered="filtered" 1946年10月创建美国Cornell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时的五员大将
随后,导师冯·卡门(vonKarman)的大弟子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导师冯·卡门对威廉姆说:“你就让郭永怀就跟你一块到那去好啦。”于是郭永怀因此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航空研究院的创立者之一。
“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50年代是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活跃时期,郭永怀在这个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工作。郭永怀的研究直接为科学界突破声障而来,并为此一跃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为此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钱学森把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朝鲜战争。
郭永怀研究的学科经常能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国方面让他填写一张表,上面有一项内容便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如果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了“否”。
1955年,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了国内,大师哥远隔重洋不断写给小师弟写信:快来快来!!这里是科学家的乐园!!
郭永怀手里还有一个答应了威廉姆·西尔斯做的一项研究工作,他重情重义,所以心中虽然汹涌澎湃,需要等1年才能回国。不过他的回国心一旦显露,就有许多黑衣人来找他了,郭永怀家附近突然有许多陌生人出没。
这是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照片。在这次野餐会上,一向恬静沉默的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高喊着,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郭永怀此举是为了不让移民局再有借口不让他回国,夫人李佩也感到无比惋惜,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1956年秋,郭永怀夫妇乘坐的“克里弗兰总统号”邮轮慢慢离开港口,美国——这个生活了16年的异乡慢慢从视野中消退。他们将经由日本回国。回到了阔别16年的中国。
据说,他们看到中国的第一眼,是灰色的海岸线上一些零散着的灰色的石头房子,那里是日后的深圳,抵达中国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李佩在回国的船上
50岁的他满头白发
1956-1966年被认为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师哥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小师弟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他们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
大师哥钱学森性格爽朗大刀阔斧,小师弟郭永怀文静细腻,他们的合作亲密无间,后来被人用一种娱乐明星一样的明星组合来称呼他们这个科学男神二人组:冯卡门Brothers(冯卡门兄弟)。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突然致函 *** 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1960年3月的一天,后来被称之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
data-filtered="filtered" 周恩来与钱三强、郭永怀庆祝核武器的发射成功
走时两个人兴奋无比。原来大师哥钱学森把小师弟郭永怀拍胸脯120%强力推荐给钱三强,让他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钱学森先生贡献主要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大师哥可以说是力排众议推荐小师弟的,因为小师弟郭永怀的专业和原子能没有关系。
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在解答研究生提出的问题
随后到了核武器研制的关键时刻,1963年国家决定把郭永怀和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直接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别说鸟了,试验现场荒凉的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高原浮肿,50岁的郭永怀因此显得特别苍老,满头白发。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蘑菇云升起,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但郭永怀却啪嗒瘫晕在试验现场,他实在太累了!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
空难之谜
胡适说,郭永怀是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人,据他的同僚说,1964年,毛主席接见了研究所的科学家,许多人都激动地上前和主席握手,郭永怀傻乎乎地站在原地憨厚地笑。
郭永怀空难事件至今是个谜团。根据后来这位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随后这位生还者便失去了意识。
尽管周恩来总理下令彻查这次空难事件,但是至今仍无答案。甚至包括到底飞机失事在北京的西郊机场还是首都机场依然至今都是个谜团。只能说关于他的研究,目前来说基本90%都是找不到资料的,连回忆录和关于他的书籍都没有。包括是否有唯一的生还者也是个谜团,有的资料说没有生还者,但是在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新生演讲上,却提到了“生还者”的证词。
:1956年10月,旅居美国16载的郭永怀决定回国. 此时的郭永怀已经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的抽身离去,必将给康奈尔大学造成极大损失.因此,美国移民局找上门来,对其夫人李佩女士百般盘问. 面对重重阻挠,郭永怀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西尔斯院长为郭永怀举办的欢送野餐会上,郭永怀突然掏出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迎着众人讶异的目光,将手稿一页一页地扔进炭火堆.
郭永怀事迹材料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事迹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郭永怀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十秒钟永生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郭永怀先生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组成,有人也许打一个懒洋洋的哈欠,10秒钟就倏忽而过。有的人却在10秒钟内完成一个惊天动地的动作,呈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姿势,从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定立即将这一大好消息汇报给领导,于当晚从青海基地飞到北京。有同事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尽管累,可他不愿耽误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当旅途。
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坐车到了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晚上10点多钟,他登上了飞机。“有什么事叫醒我。”登机后,郭永怀对警卫员牟方东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为在他看来,争取了这么一个晚上,换来一个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气很好,飞行一路顺利。已有晨曦从舷窗中透了进来,飞机快到北京了,警卫员轻轻摇醒了他。好久没有睡上这样一个安稳觉了,郭永怀觉得神清气爽。
这里将镜头切换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随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一架小型飞机一头扎在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难,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们发现,在烧焦的尸体中,竟然有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尽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们,如亿万年形成的煤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们仿佛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划过浩渺长空不可燃尽的陨石,是那样坚硬而内涵丰饶!是的,这紧紧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原来,飞机到了首都机场上空,开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当飞机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时,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垂直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不到10秒,而就在这一瞬间,郭永怀猛地站起身来,紧紧抱住了站在身边的警卫员。
郭永怀为什么要和警卫员抱在一起呢?随着士兵们艰难地将两具尸体分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胸部之间,有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损,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将公文包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们不能明白:在10秒钟内能做什么?可郭永怀却保住了这份文件。解释也许只有一个,这就是郭永怀始终将那个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样放在靠近心的部位,连睡觉时也不曾移动位置。他的心是一颗忠于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怀一直对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别说飞鸟,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及高原浮肿。身为领导的郭永怀更是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工作,50岁不到时,消瘦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他着实太累了,没想到为了节约时间,却使得他永远没有了为人民工作的时间。
失事时郭永怀59岁,他不幸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得知这一消息,也不禁号啕大哭,一连几天如梦魇缠身!
因为郭永怀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文件,在他牺牲后的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两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不能安全着地,就以10秒钟来获得永生!烧焦的是肉体,烧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怀的精神永远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身边的好榜样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郭永利,男,现年34岁,2003年6月毕业于榆林学院,一直在府谷县马川学校任教。从参加工作至今,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使命精心爱教。能时刻保持自己的选进性,克人先克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履行教师职责,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来鞭策自己。
一、不断学习、积极向上
郭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郭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他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郭老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20xx年7月8日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10月16日下午,一场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荣成举行,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郭永怀的部分学生、亲属,共同就郭永怀精神内涵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发扬郭永怀的精神。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永怀精神,常学常新。郭永怀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67万荣成人民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努力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征程上不断超越。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L.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
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中,又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三个领域都涉及。而郭永怀先生还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关于郭先生的资料,由于他工作的原因,目前发布出来的都是官方文章,只能从中梳理线索。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先生在采访中也透露,关于郭永怀先生到底怎么死的,也是最近几年才从报道里知道,之前连她都不知道他空难的细节。
这枚邮票中郭永怀的画像,取自中央美院画家毕建勋创作的《以身许国图》,该国画长卷以为国建立卓越功勋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创作对象。
中关村科源社区的13、14、15号楼被称为“特楼”,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学部委员中的32位、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的8位。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赵九章、顾准、王淦昌、杨嘉墀、贝时璋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
如今,这里不再是“中国最聪明头脑的聚集地”,而是破败不堪的“科源社区”,租住着很多外来打工者,没人再知道郭永怀是谁。
data-filtered="filtered"
生命保护下的公文包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郭永怀的死讯,第一时间知道的是三个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一个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当时还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紧急电报叫到北京。一进家门就感觉出异样,老郭的领导同事站满了屋子,茶几上放着一片熏黑的镜片和怀表,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没掉一滴眼泪。采访时,李佩的外甥女陪同在她身边,回忆当时情形,她说,“姨妈一言未发,就站在阳台,久久望向远方……”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和李佩
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在当时的环境里,敢于坐在李佩旁边,说一句安慰的话,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那些时候,楼下的人常听到李佩的女儿郭芹用钢琴弹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
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当知青下乡。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被隔离审查长达6年多。
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唯一获得"烈士"称号“两弹一星”元勋
另一个第一时间知道郭永怀死讯的是周恩来总理。
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
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然而,不幸却发生了,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生和死就那么十秒钟
还有一个是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钱学森知道郭永怀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恸哭不已——
“是的!就是那么十秒钟吧!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应用力学家就离开了人世:生和死,就在那么十秒钟。”
data-filtered="filtered" 钱学森 郭永怀
“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和所有当时的中国科学大师巨匠一样,经历了极为动荡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
郭永怀以四里八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从青岛大学附中一路经由南开大学预科到北京大学学习物理。
1938年,郭永怀参加了庚子赔款美国留学基金,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原本只有1个名额,后来经过叶企孙教授、饶毓泰教授的极力争取,三人被一同录取)。
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这三个年轻人,都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并且三人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同时拿下了硕士学位,这样的学生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J.L.Synge教授赞叹了许多年:“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后,郭永怀1941年5月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vonKarman),研习空气动力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之后影响他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
比起活跃的钱学森,郭永怀像个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钱学森最喜欢做的就是开车带着这个小师弟去兜风。据说当时,开学开车接郭永怀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钱学森。
郭永怀的PhD论文选择的是当时最有挑战性的“跨声速流动研究”,并在1945年一举拿到了博士学位。钱学森对这位小师弟赞叹不已,他说:
“郭永怀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data-filtered="filtered" 1946年10月创建美国Cornell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时的五员大将
随后,导师冯·卡门(vonKarman)的大弟子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导师冯·卡门对威廉姆说:“你就让郭永怀就跟你一块到那去好啦。”于是郭永怀因此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航空研究院的创立者之一。
“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50年代是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活跃时期,郭永怀在这个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工作。郭永怀的研究直接为科学界突破声障而来,并为此一跃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为此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钱学森把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朝鲜战争。
郭永怀研究的学科经常能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国方面让他填写一张表,上面有一项内容便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如果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填了“否”。
1955年,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了国内,大师哥远隔重洋不断写给小师弟写信:快来快来!!这里是科学家的乐园!!
郭永怀手里还有一个答应了威廉姆·西尔斯做的一项研究工作,他重情重义,所以心中虽然汹涌澎湃,需要等1年才能回国。不过他的回国心一旦显露,就有许多黑衣人来找他了,郭永怀家附近突然有许多陌生人出没。
这是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照片。在这次野餐会上,一向恬静沉默的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高喊着,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郭永怀此举是为了不让移民局再有借口不让他回国,夫人李佩也感到无比惋惜,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1956年秋,郭永怀夫妇乘坐的“克里弗兰总统号”邮轮慢慢离开港口,美国——这个生活了16年的异乡慢慢从视野中消退。他们将经由日本回国。回到了阔别16年的中国。
据说,他们看到中国的第一眼,是灰色的海岸线上一些零散着的灰色的石头房子,那里是日后的深圳,抵达中国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李佩在回国的船上
50岁的他满头白发
1956-1966年被认为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师哥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小师弟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他们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
大师哥钱学森性格爽朗大刀阔斧,小师弟郭永怀文静细腻,他们的合作亲密无间,后来被人用一种娱乐明星一样的明星组合来称呼他们这个科学男神二人组:冯卡门Brothers(冯卡门兄弟)。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突然致函 *** 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1960年3月的一天,后来被称之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
data-filtered="filtered" 周恩来与钱三强、郭永怀庆祝核武器的发射成功
走时两个人兴奋无比。原来大师哥钱学森把小师弟郭永怀拍胸脯120%强力推荐给钱三强,让他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钱学森先生贡献主要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大师哥可以说是力排众议推荐小师弟的,因为小师弟郭永怀的专业和原子能没有关系。
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data-filtered="filtered" 郭永怀在解答研究生提出的问题
随后到了核武器研制的关键时刻,1963年国家决定把郭永怀和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直接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别说鸟了,试验现场荒凉的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高原浮肿,50岁的郭永怀因此显得特别苍老,满头白发。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蘑菇云升起,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但郭永怀却啪嗒瘫晕在试验现场,他实在太累了!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
空难之谜
胡适说,郭永怀是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人,据他的同僚说,1964年,毛主席接见了研究所的科学家,许多人都激动地上前和主席握手,郭永怀傻乎乎地站在原地憨厚地笑。
郭永怀空难事件至今是个谜团。根据后来这位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随后这位生还者便失去了意识。
尽管周恩来总理下令彻查这次空难事件,但是至今仍无答案。甚至包括到底飞机失事在北京的西郊机场还是首都机场依然至今都是个谜团。只能说关于他的研究,目前来说基本90%都是找不到资料的,连回忆录和关于他的书籍都没有。包括是否有唯一的生还者也是个谜团,有的资料说没有生还者,但是在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新生演讲上,却提到了“生还者”的证词。
本期课程从年度全省优秀党课中精选《永怀初心 赓续荣光——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孔繁森的境界感》《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3堂党课进行展播。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 观后感 启迪,欢迎阅读!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1
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 事迹 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 教育 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 文化 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要宣传弘扬好郭永怀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媒体宣传、演讲、征文等形式,把郭永怀的 故事 讲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要实践运用好郭永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不断推动荣成工作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代表我市,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捐赠单位和胡文瑞等4位捐赠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分别与嘉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友好合作馆、中国两弹城友好合作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友好合作馆揭牌。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2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1933年,郭永怀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 留学 生,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年后他和钱伟长、林家翘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1945年他以这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与西尔斯教授创办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体力学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
1956年郭永怀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空气动力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0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1961年任第一颗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氢弹的结构设计、飞行弹道空气动力学的有关试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参加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乘坐的民航班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他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 方法 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当时他感到满意。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3
1955年,钱学森发来两封书信,邀请郭永怀回国。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1956年11月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的构造原理,开展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郭永怀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他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爆炸确定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的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一直沿用。
郭永怀每天一大早便赶到现场,了解装配工作进展和系统联试结果,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研究处理。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席地而坐边研究边吃。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郭永怀太累了。
1963年,科研队伍迁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那里气候变化无常,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沙走石,最低温度零下40多摄氏度,一年中有九个月要穿棉衣。他与许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
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式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 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还认真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了玉米地,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对我国科研事业极为重要的资料。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在他牺牲不到两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4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 L. 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 领导力 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 经验 ,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驰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著”“儒家情怀 大师风范”“献身科学 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2022相关 文章 :
★ 2022年灯塔大课堂第27课观后感感想最新
★ 2020年观看“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5篇合集
★ 2020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课观后感心得5篇
★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七课观后感及感悟6篇
★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七课观后感及感悟
★ 党员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八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 灯塔大课堂第十二课观后感5篇精选2020
★ 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二课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5篇
★ 灯塔大课堂第十课观后感心得800字精选5篇2020
消防五四青年奖章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消防五四青年奖章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35岁,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怀化学院,现在怀化市实验学校任教,担任大队辅导员,中教一级职称。
一、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与时俱进 :
老师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个人和部门的专题报道:怀化电视台时政频道为少先队大队部做了专题采访报道,并且怀化市少儿频道《大篷车》节目为吴老师做了个人专题事迹报道。
吴老师组织的少先队教育活动,在怀化电视台报道达到70-80次,所组织的活动多次荣获省和国家奖项。报道的活动和事迹在全地区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吴老师具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每次参加省辅导员培训班,团市委都任命吴老师为怀化地区辅导员们的领队,在省辅导员培训班上6次连续被任命为班长。在大队辅导员队伍中是只领头雁。
三、教育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成绩突出:
(一)、不断创新少先队文化。老师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各项制度、构建活动体系、丰富评价与激励措施,不断实现少先队文化的创新。
(二)、贴近时代,拓宽思路,大胆探索,发挥少先队强大的育人力量,并取得可喜成绩。
A、为了配合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吴老师以探索性活动为突破口,配合新课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少先队工作与新课改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全地区少先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和推广。
B、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政治思想。吴老师以“祖国的昨天”、“祖国今天”、“祖国的`明天”为三大主题内容,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而且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此项活动荣获了全国“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评比二等奖。
C、抓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的在体验教育活动中开创新局面。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吴老师以“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贯穿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此活动得到了社会和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市电视台为“新世纪我能行”活动做了10多期活动专题报道。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同时对全地区的少先队活动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D、注重社区实践,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吴老师为了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组织队员以年级为单位选定不同的主题,每月进入社区开展一次活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互动,既培养学生能力又增长了学生才干。市电视台为每个年级都做了专题报道。推广和宣传了这一实效性活动。并且在省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吴老师代表怀化做了经验介绍发言。这一活动获得了省活动研究成果二等奖。
(三) 取得的成绩:
1.个人省、市、校级奖:多次评为省、市优秀辅导员,十佳辅导员。2001年10月在市少代会评为优秀辅导员,2002年被团市委评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003年3月被团省委评为“省优秀辅导员”等,2004年12月被团省委评为省“十佳辅导员”。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参加过的省、市军训中均被评为优秀辅导员。2005年6月被评为湖南省绿色学校优秀教师。95年7月、2001年1月、7月先后3次被本校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2005年元月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99年4月、93年5月、94年5月、新星杯教学比武荣获优质课奖。2007年5月荣获团省委授予的“五四青年奖章”荣誉。2007年8月在“中国.湖南金旋律声乐大赛”怀化赛区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11月,在“中国.湖南金旋律声乐大赛”湖南赛区荣获美声组优秀奖.
2.所负责的少先队大队部所荣获的集体嘉奖:2001年12月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3年3月被团省委评为“省红领巾示范学校”,2002年1月被团市委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等。
3.教育研究成果奖:A.全国级:2004年9月,与储学德校长共同整理和编写的《培养品德陶冶情操班队会活动集锦》一书在2004年全国的发展与创新成果评比中荣获全国二等奖。B.全国级:《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活动,荣获全国民族精神活动评比二等奖.C.省级:2006年10月代表怀化在省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活动中做了经验介绍发言,《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荣获省二等奖。D.市级:2006年在市综合实践活动评选中,《少先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启德育工作新思路》荣获得综合实践成果一等奖。
4.教育研究论文在省级获奖:2001年12月撰写的论文《新世纪我能行教育活动初探》在全省论文评选活动种被评为一等奖。
5.教育论文发表:A.与校赵勇书记一起写的《少先队活动社会化初探》论文发表于2006。2期《怀化教育》B.论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发表与《怀化教育》2006年12月期刊.C.与储学德一起写的《适应新课改要求创新少先队工作》论文发表于《怀化教育》2005。4期。
6.其他奖项:A.94年5月:怀化市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辅导合唱获一等奖。B.94年10月:第二届怀化市小学生声乐、器乐比赛辅导的合唱、独唱获一等奖。C.95年4月:怀化市小学生合唱比赛辅导的合唱获一等奖。D.95年10月:市小学生音乐比赛中,合唱、独唱获一等奖,评为优秀辅导奖.E.97年9月:怀化市声乐、器乐、舞蹈汇演,荣获三项比赛总分第一名.F.98年6月1日:“手拉手,心连心”六一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G.2005年4月在市直学校艺术节汇演中器乐合奏荣获一等奖。H.2005年5月在全市艺术节汇演中器乐合奏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L.在2006年环保日市里大型演出,与谭美琴共同排练的课本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获市一等奖。J.2005年7月,在省军训中辅导的合唱比赛获第一名。K.2001年7月:省军训中,在“战地之声”合唱比赛中,为怀化代表队排练并指挥的合唱获一等奖(第一名)。
老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品质不断要求自己,用她点滴的实际行动,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
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五四的精神火炬已传递到新时代青年手中,让我们自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五四奖章个人 事迹 (通用5篇),希望大家喜欢!
五四奖章个人事迹1
谁为青春阳光代言,谁为幼儿保驾护航,谁追梦在幼教路上?是她,就是她,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幼儿教师:许然,一位充满活力、散发自信的青年教师。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敬业爱岗的工作干劲、团结进取的合作精神。2009年 毕业 于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幼师专业的她,踏上幼教之路已有7年,7年来,她努力着、收获着、进步着……
青涩走向成熟
她兴趣广泛,除擅长绘画和剪纸外,还会唱、会跳、会讲。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生活中、工作中她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注意自己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先后在如皋东皋幼儿园、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和现在的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工作的她天生有一份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她很喜爱小朋友,在小朋友的眼里她是可亲可爱的姐姐、是活泼开朗的伙伴、是温柔善良的妈妈。在和孩子们的交往中她渐渐成熟,渐渐积累了不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好 方法 ,渐渐地从青涩走向成熟……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因为她知道这些只是一名幼儿 教育 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从成熟走向成长
成熟自信的她积极上进,历经生活的考验,一路走来,收获累累:2012年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学历证书;近几年获得市局举办的“八礼四仪”优秀教案评比一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区“安全、宣传先进个人”等称号;市级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收到好评;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并成功发表在《成才之路》《教育》等杂志上。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擅长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圣诞参会》《我当小妈妈》等活动,先后在《如皋教育》《皋人》等电视网络平台上进行报道,引起了良好的效果。
成长路上,她说:做蜡烛,就燃烧出通红的火焰,做江河就容纳百川,做雄鹰就翱翔蓝天!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时刻铭记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努力克服不足,脚踏实地立足于幼教岗位,用始终如一的热情实践着人生的诺言一一把爱奉献给孩子们、把青春奉献给幼教事业!
五四奖章个人事迹2
张老师,1996年成为杭六中教师团队的一员。
做为一名普通老师,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 ,爱校如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他不图名、不计利,工作精益求精,为人诚实厚道,尤其是近年来全心全意落实学校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上创先争优,在业务水平的提升上创先争优,在学生的管理上创新争优,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创先争优,在与同事的相处上和办公室的 文化 建设上创先争优,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家长、学生的好评,表现出了一名教师应有的品格和素质,曾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旗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学习、成长、奉献。
中学教师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平凡琐碎的工作。平时的日常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既要抓教学,更要抓管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想干好工作,知识面窄不行,思路不清不行,认识水平不高不行,但光有这些还不行,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多年来,他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二.爱岗敬业,行动胜于言传,在敬业奉献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十年来,他长期面对教育教学工作量大、任务多、重的实际,义不容辞,经常加班加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从不叫苦叫累,也从没有向领导提出过要求,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她认为站在这个岗位,就得对得起这个岗位,就得给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增添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做主,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注重课堂的 反思 与 总结 ,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提高,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他所在的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他相信,在未来的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会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五四奖章个人事迹3
我是陈_,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_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10级农村区域发展班。大学至今,本人一直秉承着孜孜不倦,锐意进取的理念,经营着自己的大学。在学习方面,勤奋刻苦,品学兼优,目标明确,学习成绩优异;在工作中,始终带着服务与责任,做好手中每件事;思想上,积极上进,政治立场坚定,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从小,自己就很自卑,觉得自己哪都不如别人,但是,在后来的生活中,我学会微笑,学会用自己的优秀去征服我身边的人。成功总是垂涎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我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但是特殊的家庭背景却给了我坚强向上的品质,我也坚信,只有永不停步,才会有前进的机会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所以,我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都严格要求自己。
进入大学以后,我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并很快地确定我在这个阶段的人生追求。我力求充实,在忙碌中一步步想我的梦想前进。人生没有彩排,也不能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演出的机会。我一边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投向基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不断通过参加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在一次次地锻炼中不断成长,丰富内涵。很幸运,通过两年多的不断锤炼,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思想上,我也是积极寻求进步,紧跟现代思想潮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价值、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目前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
在学习上,我始终认真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扎实学习专业课知识。我不光学习专业知识,也在积极地开拓课外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购买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从而提高我的综合能力;大二期间,获得专业三等奖学金,并一次性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大三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以及通过英语四级;大四,即将跨专业考法学专业的司法考试,对我来说,这又将是一个挑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 学习态度 ,走好学习道路上的每一步,做到青春无悔。
在工作上,为了锻炼各方面能力,充实大学生活,我也积极参与学生会、社团、班级实践活动。在班级我一直担任治保委员,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自己较高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参与班级建设,为班级的每个同学谋利益;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加各种 社会实践 活动,曾担任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和汇爱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一直从事于公益活动,让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和参加诸如义务敬老、阳光捐衣、义务支教、义务植树等活动,很荣幸被评为优秀社团干部在汇爱志愿服务队,定期服务六名脑瘫患儿,自组织成立来,风雨无阻,我们也积极开展以脑瘫患儿为核心的活动,开展诸如全国助残日,爱心助残晚会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组织也获得了2011-2012年校园十佳青年志愿团体,2011年被安徽省文明办评为江淮志愿服务集体优秀典范,2012年5月荣获_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等;大三,很荣幸竞选成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并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我的工作与服务,在日常活动中,秉承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学生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搭建实践平台,践行服务理念;在2012年举办的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上,很荣幸成为第七次学生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当然,因为我们是学生干部,我们就有责任去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协调好工作于学习的关系,在各个方面做好楷模。我相信,在学生工作上的认识与经历,将更加促使我以一名合格的青年学生要求自己,不断需求进步。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大二暑假参与到我校校级重点三下乡团队--_师范学院农民工子女爱心服务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带队老师一起在_大观区长江小学进行为期13天的义务支教、走进农村、政策宣讲、社会调研等活动。[莲山课 件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包括安徽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宣传,我也很荣幸被评为三下乡先进个人同时,参加了2012年第六届中国(_)黄梅戏艺术节,成为全市60名志愿者中的一名。在这样的一个展示_形象、非凡的黄梅视听盛会上,我们负责接待来自四海八方的宾客,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_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我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此生难忘的志愿经历,自己也很荣幸获得了_市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在生活上,秉着快乐生活的理念,以一颗真挚随和的心与人相处,喜欢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也愿意承担别人的痛苦,因此,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支持。在平时,自己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比如运动会、 篮球 赛、旅游等,这些活动的参与也是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的生活松紧有驰,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 兴趣 爱好 。同时,我也深知,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我深知父母的不易,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散传单、做家教、做推销、进工厂等工作,挣得一些生活费用,去分担父母的一些生活压力。虽然,我的大学生活会因此变得忙碌和疲惫,但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人必须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愿望的火光,在地上永远不熄地燃烧着火光。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但我却不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在人生的舞台上,哪怕只有自己一个观众,我也要坚强的舞蹈下去!
五四奖章个人事迹4
我是___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__级数学师范1班的学生,现在担任班级班长。
自入团以来,我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足,并且积极进取、争当优秀团员。
在思想上,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等优秀的理论。积极上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国事,关注身边小事;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遵守学院各项 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
在学习上,我目标明确,态度严谨、踏实,一直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一门功课。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认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预复习工作,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真正存进自己的脑海中,并学以致用,每学期都获得校综合奖学金。课余时间,我喜欢阅读一些国内外名著,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班级组织的义工活动,也曾多次参与支教获得,受益匪浅。
在班级工作中,大一担任了班级的组织委员,组织了丰富的班级课余活动。自大二担任班长以来,我策划组织活动时,更多的考虑到了我们专业的特点,因此,我组织了“三字一话”、“走上讲台”、“集体生日”等更有意义的活动,同时带领我们班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认可。
在生活中,我善良、正直、平易近人,同学关系处理的较好,。我深刻意识到与同学、朋友相处得好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关系到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否过的充实,更体现了一个人交际能力的好坏以及个人素质、品质的高低,所以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其他群体中,我都积极与同学和朋友沟通、相互帮助。
__年11月,我成为了预备党员,这使我觉得非常的光荣。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今后我会坚持勤奋努力、踏实争先的优良作风,在学习中求进步,在活动中求积极,认真而努力地做好组织交给的每一件事,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辜负团组织对我的期望。
我要积极进取争当优秀团员,请组织审查,批准!无论结果怎么样,我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五四奖章个人事迹5
__,女,35岁,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怀化学院,现在怀化市实验学校任教,担任大队辅导员,中教一级职称。
一、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与时俱进:
老师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个人和部门的专题报道:怀化电视台时政频道为少先队大队部做了专题采访报道,并且怀化市少儿频道《大篷车》节目为吴老师做了个人专题事迹报道。
吴老师组织的少先队教育活动,在怀化电视台报道达到70-80次,所组织的活动多次荣获省和国家奖项。报道的活动和事迹在全地区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吴老师具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每次参加省辅导员培训班,团市委都任命吴老师为怀化地区辅导员们的领队,在省辅导员培训班上6次连续被任命为班长。在大队辅导员队伍中是只领头雁。
三、教育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成绩突出:
(一)、不断创新少先队文化。老师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各项制度、构建活动体系、丰富评价与激励 措施 ,不断实现少先队文化的创新。
(二)、贴近时代,拓宽思路,大胆探索,发挥少先队强大的育人力量,并取得可喜成绩。
A、为了配合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吴老师以探索性活动为突破口,配合新课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少先队工作与新课改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全地区少先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 经验 介绍和推广。
B、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政治思想。吴老师以“祖国的昨天”、“祖国今天”、“祖国的明天”为三大主题内容,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而且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此项活动荣获了全国“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评比二等奖。
C、抓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的在体验教育活动中开创新局面。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吴老师以“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贯穿少年 儿童 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此活动得到了社会和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市电视台为“新世纪我能行”活动做了10多期活动专题报道。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同时对全地区的少先队活动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D、注重社区实践,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吴老师为了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组织队员以年级为单位选定不同的主题,每月进入社区开展一次活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互动,既培养学生能力又增长了学生才干。市电视台为每个年级都做了专题报道。推广和宣传了这一实效性活动。并且在省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吴老师代表怀化做了经验介绍发言。这一活动获得了省活动研究成果二等奖。
(三) 取得的成绩:
1.个人省、市、校级奖:多次评为省、市优秀辅导员,十佳辅导员。
2.所负责的少先队大队部所荣获的集体嘉奖:2001年12月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3年3月被团省委评为“省红领巾示范学校”,2002年1月被团市委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等。
3.教育研究成果奖:
A.全国级:2004年9月,与储学德校长共同整理和编写的《培养品德陶冶情操班队会活动集锦》一书在2004年全国的发展与创新成果评比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B.全国级:《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活动,荣获全国民族精神活动评比二等奖.
C.省级:2006年10月代表怀化在省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活动中做了经验介绍发言,《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荣获省二等奖。
D.市级:2006年在市综合实践活动评选中,《少先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启德育工作新思路》荣获得综合实践成果一等奖。
4.教育研究论文在省级获奖:
2001年12月撰写的论文《新世纪我能行教育活动初探》在全省论文评选活动种被评为一等奖。
5.教育论文发表:
A.与校赵勇书记一起写的《少先队活动社会化初探》论文发表于2006.2期《怀化教育》
B.论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发表与《怀化教育》2006年12月期刊.
C.与储学德一起写的《适应新课改要求创新少先队工作》论文发表于《怀化教育》2005.4期。
6.其他奖项:
A.94年5月:怀化市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辅导合唱获一等奖。
B.94年10月:第二届怀化市小学生声乐、器乐比赛辅导的合唱、独唱获一等奖。
C.95年4月:怀化市小学生合唱比赛辅导的合唱获一等奖。
D.95年10月:市小学生音乐比赛中,合唱、独唱获一等奖,评为优秀辅导奖.
E.97年9月:怀化市声乐、器乐、舞蹈汇演,荣获三项比赛总分第一名.F.98年6月1日:“手拉手,心连心”六一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
G.2005年4月在市直学校艺术节汇演中器乐合奏荣获一等奖。H.2005年5月在全市艺术节汇演中器乐合奏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L.在2006年环保日市里大型演出,与谭美琴共同排练的课本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获市一等奖。
J.2005年7月,在省 军训 中辅导的合唱比赛获第一名。
K.2001年7月:省军训中,在“战地之声”合唱比赛中,为怀化代表队排练并指挥的合唱获一等奖(第一名)。
老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品质不断要求自己,用她点滴的实际行动,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
五四奖章个人事迹(通用5篇)相关 文章 :
★ 2020五四奖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 2020五四青年奖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 2020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精选
★ 2020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主要事迹范文精选5篇
★ 最新2020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精选
★ 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事迹素材5篇
★ 关于2020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5篇
★ 2020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
1月4日电 北京时间1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又一项重要研究: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这项成果有助加快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相关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吴蓓丽研究员和赵强研究员。
GCGR参与调节人体内的血糖稳态,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点,其结构信息的缺失不仅严重制约了对该受体信号识别和转导机制的认识,也极大地影响了靶向GCGR的药物研发,目前尚无上市药物。
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王明伟和蒋华良分别领衔的三个研究组合作解析了全长GCGR蛋白同时与一种小分子变构调节剂(NNC0640)和拮抗性抗体(mAb1)抗原结合片段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而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相关科研团队再次联合攻关,成功解析了全长GCGR与胰高血糖素类似物NNC1702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
该项目负责人吴蓓丽研究员表示:“GCGR与多肽配体相互作用模式的阐明,为靶向GCGR的药物设计提供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结构模版,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的研发”。
据悉,这项研究得到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等多个研究组的大力支持。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生张浩楠,该项目的主要合作者还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研究员、杨德华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Raymond Stevens教授,丹麦诺和诺德公司Steffen Reedtz-Runge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Oliver Ernst教授,美国GPCR研究联盟Michael Hanson博士,郑州大学杨琳琳博士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阳怀宇教授等。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基金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部门资助了这项研究。
安德鲁·怀尔斯(公元1953年4月11日—)是当代有名的英国数学家。1974年毕业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1977年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获博士学位。其后任克莱尔学院初级研究员及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81年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1982年任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1988—1990年任牛津大学皇家学会研究教授。1989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94年以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欧根‧希金斯(Eugene Higgins)讲座教授。怀尔斯对数学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历时350多年的、著名的费马猜想。在此之前,他于1977年和科茨(Coates)共同证明了椭圆曲线中最重要的猜想——伯奇—斯温耐顿—代尔(Birch-Swinnerton-Dyer)猜想的特殊情形(即对于具有复数乘法的椭圆曲线);1984年和马祖尔(Mazur)一起证明了岩泽理论中的主猜想。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他于1994年通过证明半稳定的椭圆曲线的谷山—志村—韦伊猜想,从而完全证明了费马最后定理。他因此赢得多种荣誉和奖励:199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该科学院数学奖;同年还获欧洲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奖和瑞典科学院舍克奖、法国的费马奖;1997年获美国数学会科尔奖,同年最终获得1908年沃尔夫斯科尔(Wolfskehl)为解决费马猜想而设置的10万马克奖金。由于他在费马最后定理方面的成就又获1996年度沃尔夫奖,以及199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附:安德鲁·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解答数学“大问题”——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为了寻求费马大定理的解答,三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们前赴后继,却壮志未酬。199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德鲁·怀尔斯教授经过8年的孤军奋战,用130页长的篇幅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怀尔斯成为整个数学界的英雄。 费马大定理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它是用一个每个中学生都熟悉的数学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来表达的。2000多年前诞生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即X2+Y2=Z2。大约在公元1637年前后 ,当费马在研究毕达哥拉斯方程时,他写下一个方程,非常类似于毕达哥拉斯方程:Xn+Yn=Zn,当n大于2时,这个方程没有任何整数解。费马在《算术》这本书的靠近问题8的页边处记下这个结论的同时又写下一个附加的评注:“对此,我确信已发现一个美妙的证法,这里的空白太小,写不下。”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费马大定理或称费马最后的定理。费马制造了一个数学史上最深奥的谜。
是的,用了近十年时间(1986-1994)。1986年夏,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 1953年 - )开始全力投入证明费马大定理。当时,怀尔斯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美国数学家肯·里贝特已经成功证明出谷山-志村猜想与费马大定理间的等价关系,于是决定全力投入证明谷山-志村猜想,这样就可以证明费马大定理。经过长达7年完全独立而保密的研究,怀尔斯完成了证明。1993年6月底,怀尔斯在一个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举行的重要会议上向在场的两百名数学家宣布他已成功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引发全世界轰动。但是,1993年8月,审稿人们发现了怀尔斯的证明过程中有一个缺陷。怀尔斯又投入了一年多时间,到1994年9月,终于成功修正原先证明中的错误,证明费马大定理。他的证明过程写成两篇论文,共130页,发表在1995年5月的《数学年刊》上。参考资料:
《费马大定理》 业余数学之王大笔一挥,让人类最有智慧的头脑忙碌了358年。适听人群 喜欢数学的人专业解读人 韩正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你将获得 费马大定理说的是什么? 数学家们为了解开这个谜题,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一个困惑智者358年的谜题,到20世纪末才解开?书中金句 数学是由未知海洋中的一个个知识孤岛组成的。寻求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牵动了这个星球上最有才智的人们,巨额的赏格,自杀性的绝望,黎明时的决斗。到20世纪初,这个问题依然在数论家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过他们对待费马大定理就像化学家对待炼金术一样,两者都是来自过去年代的荒谬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梦。精华笔记 一、费马与数学费马的本职工作是大法官,不过把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数学上了,所以被称为“业余数学之王”。费马在数论领域成就颇丰,他的主要课本是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写的《算术》。费马将自己推出的新结论写在这本书的空白处。不过,费马留在这本书旁边的常常只是结论,即使有证明也是含糊不清的。费马去世后,他的儿子将父亲遗作出版,尤其是对那本记载着费马众多发现的《算术》整理出版。这本书共包括费马评注48个,其中第二个评注,就是我们所说的“费马大定理”。费马的第二个评注,是写在毕达哥拉斯定理旁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以表达成 费马将毕达哥拉斯方程中的指数2改成3,试图找它的解,没有成功,改成4也无解。于是在原书的问题旁边,费马写下了下面结论: 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4次幂写成两个4次幂之和;或者,总的说来,不可能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样次幂的和。 最后一句话就是费马大定理。在这个注释的旁边,费马还加有一句充满挑逗性的话: 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费马提出的其他结论都陆续被后人证明,只有这个定理一拖到了1994年,因此也被称做“费马的最后定理”,英文就是这样写的:Fermat’s Last Theorem。二、费马大定理证明进展第一个在费马大定理中取得进展的科学家是欧拉。他从费马的遗作中发现,费马在那本带评注的《算术》的另一个地方,隐约地证明了指数等于4的时候费马大定理是成立的。他用费马的无穷递减法得到了指数等于3时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然而欧拉没有能够将对于4和3的证明推广到一般情况。法国的索菲•热尔曼是一个对费马大定理做出重要贡献的女性。热尔曼定义了一类质数,后人称为热尔曼质数。具体是:如果p和2p+1都是质数,那么这个p就是热尔曼质数。热尔曼证明了一个结论,如果费马大定理中的n是一个热尔曼质数,那么方程的解(x,y,z)中至少有一个数是n的倍数。她说,这个结论使得费马方程“大概”没有解。热尔曼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没有进一步的贡献,但是狄利克雷和拉梅用热尔曼的方法分别证明了,指数是5和7时费马大定理成立。在阶段性胜利之后,法国科学院为推进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设置了3000法郎的丰厚奖金。拉梅和另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柯西,俩人竞争开了。然而,德国数学家库默尔给科学院寄了一封信,库默尔指出拉梅和柯西的证明基础都是错误的。库默尔的信件对当时所有在研究费马大定理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这些人都与拉梅和柯西一样像是蒸发了。1908年6月,德国实业家保罗•沃尔夫斯凯尔,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他因为被心爱的姑娘拒绝而想到自杀。距离设定的自杀时间还有几小时,于是他找出库默尔的文章读起来。读着读着,沃尔夫斯凯尔突然发现库默尔实际上做了一个假设,但是却没有说明假设的合理性。沃尔夫斯凯尔一步一步地沿着库默尔的思路重新证明,希望找出库默尔的错误,并建立正确的结论。不知不觉地天亮了,他错过了自己设定的自杀时间,但是证明了库默尔的这点小漏洞是可以弥补的。沃尔夫斯凯尔为自己的这一结论感到十分得意,生命的美好又呈现在面前,他撕碎了给朋友们的诀别信,并决定要设置奖金推进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所以,后人又称费马大定理为救命大定理。奖金并没有助力费马大定理的进展,数学家们提供的往往都是负面的消息。三、安德鲁·怀尔斯我们的主角,揭开费马大定理谜底的人终于要登场了。安德鲁·怀尔斯,1973年,他毕业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获数学学士学位。随后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导师是澳大利亚人约翰•科茨教授。科茨教授为怀尔斯制定了“椭圆曲线”的研究方向。怀尔斯研究的问题是,椭圆方程有没有整数解,和有多少组整数解。乍一看,除了整数这一点外,椭圆曲线问题与费马大定理没有什么关系。战后的日本经济慢慢复苏,1950年代中期,日本出了两个杰出的年轻数学家:谷山和志村。他们在大学里相遇,两人研究了一种古怪的数学对象,称为模形式,这是19世纪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与加减乘除并存的一种运算形式,具有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性质。一个椭圆方程,一个模形式,看上去似乎是两个相隔遥远的孤岛。1955年,在东京举行的一次国际性数学界的会议上,谷山提出:椭圆方程和模形式之间可能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这个问题后来就称为谷山-志村猜想。谷山-志村猜想成为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那些论文说,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这样那样的结论。其中有一个推断是弗赖提出的,他将费马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系在一起了。弗赖说,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是对的,那么费马大定理就是对的。在椭圆方程领域小有名气的怀尔斯跃跃欲试了,那是1986年夏,他已经有资格在美国普林斯顿做研究了。怀尔斯决定做独行大侠,他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别人讨论,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在挑战费马大定理。一来他是害怕不能最终解决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而被贻笑大方,二来怕别人利用他的成果捷足先登。怀尔斯花了18个月熟悉了这些年在椭圆方程和模形式的全部进展,他决定采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开始,他的证明还是很顺利的。直到1991年,最后一步证明受阻。他碰到了导师科茨教授,无意中听到一种科利瓦金方法。怀尔斯花了几个月熟悉这种方法,可惜他不熟悉其中的代数知识,万不得已,他只得向他的同事凯兹寻求帮助。1993年5月,在凯兹的帮助下,怀尔斯终于完成了最后证明,他挑选6月在剑桥举行的学术会议上宣布他的证明。怀尔斯宣布了自己已经成功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剑桥大学数学研究所的所长甚至事先准备好了香槟。当怀尔斯说到“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时,会场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好事注定是多磨的。按照沃尔夫凯斯尔遗嘱的规定,怀尔斯的论文必须在杂志上发表,并经过两个月无人质疑才算正式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然后发奖。会议之后怀尔斯将论文递交给《数学发明》,编辑梅休尔选了六位审稿人。审稿人不断地将发现的疑问与怀尔斯讨论,这样延续了3个月。8月间,审稿人发现了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错误,而对这个错误怀尔斯没有立即做出回应。到12月,论文还没有发表,数学家们已经没有了信心,报刊的记者更是大做文章,认为这又是一次乌龙。1994年9月19日,怀尔斯决定对自己的证明做最后一次审查。他突然发现,一个长期被自己遗弃的工具,就是他的导师提及的科利瓦金方法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错误。惊喜若狂,怀尔斯立即写下了证明。他回忆说,第二天早晨我又仔细检查一遍,到11点我完全放下心来了。论文发表在1995年5月的《数学发现》上,长达130页。这次真的没有问题了。策划编辑 | 陈艳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播音 | 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