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ine。Medicine这本期刊虽然好投,接收率极高,发文量极大,一年发文量达到5000多,是其他期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愿意接收海量的纯生信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类文章。但是这本期刊的最重要缺点就是被一些单位科室拉黑了,也就是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不能用来评职称、毕业、不予经费支持,同时这本期刊还在预警期刊的名单上,处于高度预警等级,有很大被踢出SCI的风险。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之前100多篇SCI论文大规模撤稿事件,这些作者基本都是国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撤稿的主要原因是伪造审稿人。 什么是伪造审稿人? 在大规模撤稿事件之前,很多期刊都是在投稿的时候要求作者推荐1-3位审稿人,需要填写审稿人的姓名、单位、邮箱等资料。 其中,填写邮箱的时候就会存在漏洞,有些聪明的人就会抓住这个漏洞填写自己的邮箱,如果期刊主编发邮件来邀请审稿就变成自己评审自己的论文,自己评审自己的文章,结果肯定是接收出版的 。 发现这件事之后,很多期刊不再让投稿作者推荐审稿人了,因为很多期刊都知道这些漏洞,被作者搞一出伪造审稿人的事情出来。不过,现在有些期刊仍然会存在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前几天就有人说:纯生信投稿时,期刊主编让推荐审稿人,不知怎么办?有些人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自己的培训老师、外包公司的人等熟悉的人,这些肯定不行的,存在合作关系,非常容易被认为是伪造审稿人,一般这些培训老师是不愿意的,都是为了大家好 。 有些新手说既然不能找这些熟人,怎么样找审稿人呢?例如你写了纯生信投稿,你应该找一些相关发表了纯生信SCI论文的通讯作者,特别是国外的会好一些。有些期刊为了避免嫌疑,只能会让你推荐国外的审稿人。 不过,你推荐的审稿人一般期刊主编都不会用的,除非他们真的找不到人审稿才会使用,总的来说使用到的机会非常渺茫(自从发生因伪造审稿人大规模撤稿事件) 。
Bio informatics是作为生物信息学最重要的专门期刊了。2012年度IF=5.468 另外还有Briefings in Bio informatics,这个杂志每年的发稿量少,最近几年IF波动很大,第一年24+,后来到9+,2012年度IF=5.202。 稍次一点的杂志,如BMC Bio informatics,也是生物信息学的专刊。2012年度IF=3.447 对于计算向的生物信息学,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是一个很好的期刊。2012年度IF=5.215 除此之外,Nature Method,也会有生物信息学相关的方法发表。2012年度IF=19.276。PLOS Biology也是很好的杂志,2012年度IF=11.452。PLOS One也会经常有生物信息学文章,但被批灌水太多,算不得牛刊,2012年度IF=4.092。生物信息学相关的文章不一定要发到专门的生物信息学杂志,因为生物信息学作为一个工具,已经融入到很多生物问题的研究中,而不仅仅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了。
不知道有多少研究生遇到过这种情况:为了毕业,一年时间内需要一篇1-2分SCI;或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为了评职称,半年或者一年内需要一篇或者几篇SCI。如果遇到上面这些情况,自己内心肯定非常着急,可能每天都会因为SCI的事情而感到烦恼,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实在是太难了。 因此,很多着急需要SCI毕业的朋友,需要一些接收生信类文章比较快的期刊,下面这三个期刊是很多粉丝朋友认为是接收生信非常快的期刊: 1、 Med Sci Monit ( 影响因子:1.9,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有朋友试过两个星期内就接收了,发文量非常大,大量接收纯生信数据挖掘类文章 ) 期刊官网: 2、 Bioscience Reports ( 影响因子:2.9,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发文量非常大,大量接收纯生信数据挖掘类文章 ) 期刊官网: 3、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 影响因子:4.48,OA期刊需要版面费,审稿周期1-3个月,发文量较大,大量接收生信+实验类文章 ) 期刊官网: 注意:个别少数非常牛的单位可能会不予支持与鼓励发表论文在上面的期刊,单位制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发文章之前需要问清楚相关的导师或者领导、负责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上面这些期刊就是“水刊”或者“神刊”,专门用于灌水的,不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等着SCI毕业的研究生或者评职称的医生朋友,他们是非常着急的,不然之前的努力就会白白浪费。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没有这些所谓OA期刊,更加难上加难。 很多专业非OA期刊都是有固定发文量的,版面非常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即使是文章已经被接收,有些还要等上大半年才能见刊。可想而知,在这么短时间内,投非OA期刊是多么的难,甚至可以说是难于登天。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期刊的影响因子在每年都会有一定水平的上下浮动。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了方便广大科研工作者查询期刊影响因子,针对性地投递文章,我特意搜集了2011年~2016年JCR收录共计11,834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并精选 生信领域 的53个常见期刊进行简要分析。 以下将这53个常见期刊分为3个梯队,并给出历年影响因子及走势分析。 第一梯队 7个影响因子≥20的期刊(20分左右的期刊比较少见,可惜的是2016年NATURE GENETICS降到了30以下)。NBT和SCIENCE一直是质量的担当,近年来影响影子一直是稳步上升。NATURE GENETICS作为遗传学中的重磅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也许是测序技术的发展导致类似文章过多,因此在测序数据量膨胀的今天,数据的深度挖掘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梯队 24个影响因子5~15的期刊。此范围内的期刊有潜力的更多一些。其中最为强劲的当属CELL RESEARCH,历经5年的时间,影响因子几乎翻倍。除此之外,Nature Communications和NUCLEIC ACIDS RESEARCH的表现也是相当亮眼,尤其是NC,2016年已经突破了12分。最出乎意料的就是进化中经典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了,2016年已经直奔6了,相比较于2015年断崖式降到了一半。 第三梯队 22个影响因子2~5的期刊。低分的期刊维持影响因子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情,其中有6个是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PloS One逐年呈现的更是稳定的下降,2016年已将到了3以下,相比较2011年跌至了6.8成,虽然BMC MOLECULAR BIOLOGY在2014年和2015年有些上升,但是2016年的数据也是没有止住整体下降的颓势。
Medicine。Medicine这本期刊虽然好投,接收率极高,发文量极大,一年发文量达到5000多,是其他期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愿意接收海量的纯生信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类文章。但是这本期刊的最重要缺点就是被一些单位科室拉黑了,也就是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不能用来评职称、毕业、不予经费支持,同时这本期刊还在预警期刊的名单上,处于高度预警等级,有很大被踢出SCI的风险。
Bio informatics,很多方法类文章都发在上面,但是影响因子一般。如果有实验和数据分析,大多投到生物相关的杂志,比如genome research, nature genetics, nature等,在method里面涉及一些生信的方法,连带把algorithm放出来,供大家使用。所以,不一定非要发到Bio informatics。以前在Adderley学计算机的,研究字符串比较之类的问题,UNIX下的gnu diff就是他的杰作。后来写了blast,blast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在后来在Celerity把string graph 应用到genome assembly,直接把HGP操翻。虽然现在因为2代测序出现D Bruising占了上风,不过随着3代测序的普及,他的string graph based OLC将再一次统治genome assembly界。
北大核心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期刊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3.《遗传学报(英文版)》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6.《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7.《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8.《遗传》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9.《生物工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1.《中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2.《中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3.《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4.《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5.《水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7.《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9.《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20.《生命的化学》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1.《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2.《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3.《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4.《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
Bio informatics是作为生物信息学最重要的专门期刊了。2012年度IF=5.468 另外还有Briefings in Bio informatics,这个杂志每年的发稿量少,最近几年IF波动很大,第一年24+,后来到9+,2012年度IF=5.202。 稍次一点的杂志,如BMC Bio informatics,也是生物信息学的专刊。2012年度IF=3.447 对于计算向的生物信息学,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是一个很好的期刊。2012年度IF=5.215 除此之外,Nature Method,也会有生物信息学相关的方法发表。2012年度IF=19.276。PLOS Biology也是很好的杂志,2012年度IF=11.452。PLOS One也会经常有生物信息学文章,但被批灌水太多,算不得牛刊,2012年度IF=4.092。生物信息学相关的文章不一定要发到专门的生物信息学杂志,因为生物信息学作为一个工具,已经融入到很多生物问题的研究中,而不仅仅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了。
昨天分享了一些会接收纯生信的 2区SCI期刊 ,然后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有粉丝留言想看对纯生信友好的 3区SCI期刊 ,现在我就整理一些对纯生信友好的3区SCI期刊。 对纯生信友好的3区SCI期刊: 1、Frontiers in Oncology 影响因子:4.8 审稿周期:2-4个月不等( 审稿周期偏短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相对比较容易,现在需要补一个PCR或者WB比较好发,完全纯的主编不感兴趣了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2、Aging-US 影响因子:4.8 审稿周期:4-8个月不等( 审稿周期比较长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比较容易,基本上阳性结果好的都接收 ) 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预警等级:中 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影响因子:4.5 审稿周期:1个月左右( 审稿周期非常短,审稿速度快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相对比较难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4、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影响因子:4.2 审稿周期:2-3个月( 审稿周期偏短 ) 非OA期刊:不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有点偏难 ) 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预警等级:高 5、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影响因子:4.1 审稿周期:5-8个月左右( 审稿周期较长,审稿速度较慢 ) OA期刊:需要收取版面费 难度:**( 相对比较容易 ) 不在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2021年1月发布版)上
在正常的情况下,很多人普遍认为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越低,就越好投,就是容易发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思维和想法都是对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类的文章,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例如纯生信(没有补任何实验的)。 现在做纯生信的人非常多,竞争很大,特别是比较旧的分析套路,一般都是比较难发表。为什么比较旧的纯生信分析套路难发?原因就是在于成本低,可能随便在网上都能找到免费的资源, 所以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做,文章特别容易弄出来。做的人多了,文章自然就多,但是期刊的版面是有限的,即使这本期刊再怎么水,也不可能把所有文章都接收出版。 有的人是这样想的:虽然自己的文章没有什么创新,3分以上的期刊发不了,3分以下的期刊总可以投吧,不行的话,1分的期刊也可以考虑。最怕就是有无数的人都是这样想的,结果造成扎堆投稿,拒稿率自然就大。 之前有朋友的纯生信文章总挑影响因子低的投稿,首先是投了 Med Sci Monit (IF:2.649,6月份之前是1点多的),结果被秒拒了,然后再投 Bioengineered (IF:3.269,6月份之前是2点多的),还是被秒拒。 后面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人鼓励投了一本接近5分的期刊,结果小修之后就被接收出版 。 Med Sci Monit 、 Bioengineered 的影响因子不高,为啥这么难投? 原因很简单,人家对纯生信极度友好, 但是就是太出名了,造成扎堆投稿,期刊主编没有办法筛选稿件送审了,只能通过补实验来过滤。 有些高分一点的期刊反而还比较容易投,原因也很好理解, 人家愿意接收纯生信,而且投稿的人不多,命中的机会自然就多 。 总结 纯生信投稿的秘诀: 先搜索一下自己的文章,检查是否有类似文章发表,自己的文章是不是热点套路,是否抓住机会,再来决定期刊的影响因子。 出名的期刊尽量不投,不管其影响因子高不高 , 因为扎堆投稿的拒稿率从来都不低。
肯定要修改的,哪怕你写得非常完美,老师也会让你改点格式之类的。身边有好多学长学姐们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做的,听说也做的很不错
1 从统计数据来看,分析化学的拒稿重投概率是较高的。2 这是因为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和细分,在投稿时很容易选择不合适的期刊或是设计不周的实验,这都会增加文章被拒的可能性,需要反复修改和重新投稿。3 不过,如果仔细筛选期刊和仔细设计实验,认真修改文章并听从审稿人建议进行修改,重投成功的概率仍然存在,需要耐心和毅力。
分析化学领域的拒稿重投概率因期刊和审稿人而异。一般来说,拒稿重投的概率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声誉: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通常对论文质量要求较高,拒稿重投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可能更容易接受重投的论文。2. 审稿人的意见:审稿人的意见对拒稿重投的概率有很大影响。如果审稿人对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持积极态度,那么重投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反之,如果审稿人对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持否定态度,那么重投的概率可能会降低。3. 论文的修改程度:如果论文在被拒稿后进行了充分的修改和完善,那么重投的概率可能会增加。相反,如果论文的修改程度较小,重投的概率可能会降低。4. 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某些领域的研究可能更容易被接受,而其他领域的研究可能更容易被拒稿。因此,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也会影响拒稿重投的概率。总之,拒稿重投的概率因期刊、审稿人、论文质量和修改程度等因素而异。为了提高重投的成功率,建议您在修改论文时充分关注审稿人的意见,并对论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也是提高重投成功率的关键。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CI 收录,属于SCI4区,影响因子1.835,创刊时间1963年,是美国ACADEMIC PRESS 出版的期刊,论文出版周期平均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