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南开大学孙桂玲发表的论文

南开大学孙桂玲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南开大学孙桂玲发表的论文

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纤栅式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传感技术与网络系统》(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宽带光纤光栅水听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用化研究》(国家863高新技术重点资助项目)、《分布式多点光纤光栅传感阵列》(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及其解调设备的研制》(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在研的项目有:1.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微结构光纤的光电子功能器件的创新与基础研究”,(2003CB314900)。(主要骨干人员之一)2. 上海世博会项目:“大型建筑的光纤光栅安全监测系统”(主要负责人)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多维多参量光纤光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研究”(课题负责人)专利:1.轮辐式温度补偿型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光纤光栅微振动传感测试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高速光纤光栅传感复用解调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光纤温度测量仪,国家发明专利撰写论文、专著、教材刘波, 童峥嵘, 陈少华等. 一种应用于光纤传感的长周期光纤光栅边沿滤波线性解调新方法. 光学学报, 2004, 24(2): 199-202刘波, 孙桂玲, 童峥嵘等.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中微弱光信号的检测, 南开大学学报, 2003, 36(2): 55-57刘波, 童峥嵘, 曾剑等. 一种利用啁啾光栅反射滤波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方法. 光子学报, 2004, 33(1): 57-60刘波, 曾剑, 王跃等. 基于光纤光栅的标准钢梁拉伸应用分析与测量. 仪器仪表与传感器, 2003, 6: 25-27刘波, 曹晔, 曾剑等. 高双折射光纤Sagnac环镜强度型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光子技术, 2004, 1:32-35刘波, 孙桂玲, 曾剑等. ADuC824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中的应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4, 5:25-27刘波, 牛文成, 杨亦飞等. 基于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的精密位移测量.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05, 1(3): 53-56刘波, 杨亦飞, 牛文成等. 新型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 2006, 27(1):42-44刘波, 孙桂玲, 杨亦飞等. 光纤光栅传感信号的Sagnac环镜边沿滤波解调方法. 南开大学学报, 2005, 38(5): 9-11刘波, 刘艳格, 罗建花等. 均衡功率的超宽带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 光子学报, 2005, 34(9):1285-1288刘波, 曹晔, 罗建花等.光纤光栅水听器技术实验研究. 光子学报, 2005, 34(5):686-689刘波, 杨亦飞, 牛文成等. 光纤围栏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 光子技术, 2005, 4: 208-213讲授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社会兼职: 《光通信研究》特约编委,IEEE PTL、IEEE Sensor Jounal、IEEE JLT, CPL,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传感技术学报、光电子激光等期刊审稿人

南京大学孙越发表的论文

具体原因只有当事人知道,因为外界太多的猜测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作为好友发声可能只是想谣言就此停止,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共有以下几位: 叶嘉莹教授 女,号迦陵。1924年6月出生于北京。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樊锦诗教授 樊锦诗,女,1938年生,现任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浙江杭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任研究员。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莫砺锋教授 男,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后在农村插队务农十年。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王兆鹏教授 男,汉族,1959年6月生于湖北鄂州。中共党员。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湖北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曾昭岷教授学习唐宋文学。1987年赴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唐圭璋先生研治词学,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回湖北大学任教。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7年至1999年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调至武汉大学任教。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已出版《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1989)、《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两宋词人年谱》(文津出版社1992)、《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全唐五代词》(合作。中华书局1999)等词学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馀篇。其中《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获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曾先后主编《词学通讯》和《词学研究年鉴》。1995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湖北省社科联学术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词学研究年鉴》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中国韵文学刊》副主编;《词学》杂志编委;《中华词学》杂志编委; 洪修平教授 男,1954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198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81-1984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读研究生,师从孙叔平、王友三教授,198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5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师从严北溟教授,198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1995年受南京大学委派,先后到美国贝鲁特学院、密西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等校访问研究并讲学一年。2000年赴德国访问讲学三个月。现为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陕西老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副主编以及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以教学和科研的突出成就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并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施议对教授 男,1940年生,台湾彰化人。澳门大学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师从夏承焘、吴世昌等词学大师专攻词学。。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研究生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澳门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等。现为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有《宋词正体》(《施议对词学论集》第一卷)《今词达变》(《施议对词学论集》第二卷)以及《人间词话译注》等多种著作行世。 张宏生教授 男,1957年5月出生于江苏徐州,祖籍山东掖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12月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2年2月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并分别于1984年12月和1989年6月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所长。曾任香港浸会大学访问研究员(1996),美国哈佛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1996—1997)。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词学和海外汉学等方面的研究。 赵晓岚教授 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传世藏书·强村丛书》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编,并参与《全唐诗》、《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弃疾文化析论》的研究任务。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多次受到嘉奖。并曾做客《百家讲坛》。 参考:

一个农村女孩,一路读书到博士有多不容易,而在快踏入社会的时刻却选择了跳楼,除了其家人悲伤,众人看到了也感到惋惜。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女博士生卓某的离世,原因尚不清楚,但从目前来看,网传的和导师争抢论文第一作者的情况并不存在,无法毕业的压力与实际也不太相符。那么卓某生前好友的发声则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卓某生前曾接触“身心灵”课程,这就意味着心理学女博士可能曾接受过心理治疗。

据媒体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的博士生卓某从公寓19楼跳下身亡,这名2017级的博士生跳楼后,所有人都感到痛心和惋惜,尤其是她的同学们在坠楼点自发地摆放了很多的鲜花和蜡烛,并鞠躬表达哀思。

但女博士的死因是什么?事发后,学校相关部门都进行了调查,否认了卓某跳楼和导师有关系,死因似乎成谜,但当地警方还在调查中,已经排除他杀,但真正原因还没有结果。

曾有卓某的好友透露,导师耿某曾经抢占了卓同学的论文第一作者,但实际上该篇论文是在2017年12月收稿,2018年2月发表,而这篇论文导师耿某在2017年10月参加某科学论坛进行了报告和投稿。按照惯例,这类学术会议投稿都是导师作为第一作者才行,最关键的信息是女博士卓某是2017年9月才入学的,估计是很难用一个月时间就成为论文第一作者的。

同样也是卓某生前好友透露,卓同学和导师耿某关系很差,二年级上学期的中期考核被延期一年,给卓某带来很大压力。但记者调查发现,卓某的中期考核是通过的状态,并没有出现延期。与此同时,有另外几名同学证实,一开始的确是有矛盾,但后来都和解了,导师并没有打压她,而且卓某的一篇英文论文还是用导师项目资助的,甚至还有同学展示了卓同学在教师节祝导师节日快乐的截图。

专业人士认为,国内为大学的人文科学方向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情况很普遍,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且南大宣传部门负责人也认为,该学生学习状态很好,不存在学习压力大和无法毕业的问题,而且老师都觉得她不错。

卓某的本科是在一所二本学院读的心理学,然后考研继续攻读心理学专业。但生前好友透露,卓同学曾经参加过一个李某坤开设的“身心灵”课程,也就是说卓同学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障碍问题,但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了心理问题呢?有同学说是因为和导师的矛盾所致,但也有人说是在2017年入学前卓某就接受过心理治疗了。

有同学说,卓某的朋友圈转发过很多关于李某坤的“身心灵”课程内容,最早的一次是在2018年3月。

悲剧已经酿成,但原因尚不明确,在众说纷纭的背后,这个女生肯定是有着心理上的障碍,否则又怎么可能读到博士还要选择轻生呢?哪怕是被人欺负,那也还有家人和朋友,天无绝人之路。

这件事也再次提醒了我们的家长,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读书和学业,也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只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意味着学校博士生的处境,压力太大,才导致了她跳楼自杀的。

河南大学梁中桂发表的论文

现代汉语教研室教师情况简介 时间:2011-12-25 17:06 作者:管理员 点击: 721次 教研室主任张俐,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社会语言学。曾获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赴美国田纳西州访问学者。 蔡玉芝,女,副教授。我国第一期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现任河南大学演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普通话口语和交际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两次荣获国家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奖项,并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奖。历任河南省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主讲教师。主要论著:曾在《河南大学学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主编或参编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或教材6部,其中《普通话口语教程》荣获河南省教育科研奖励优秀论著一等奖,并在省统编教材《新编普通话口语教程》一书中担任主编。 段亚广,男,博士,主要从事方言和音韵研究,现为河南省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担任本科生“现代汉语”、“中国语言学史”等课程的教学。参与省级社科项目两项,出版专著《从方言比较看官话的形成和发展》一部,发表论文《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表假性领属关系的的》等数篇学术论文。闫克,男,河南省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担任本科生《现代汉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梁遂,男,1952年10月生,汉族,河南省襄城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78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河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大学语委办推普工作领导组组长、文学院工会主席、文学院关工委副主任和文学院逻辑学科负责人等职;曾先后兼任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河南大学演讲学会会长、河南大学演讲与朗诵艺术团团长、开封市模特艺术协会首席顾问、河南省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等职。留校31年来,他先后承担了逻辑学、演讲学、编辑学和书籍编辑学4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曾9次荣获校系优秀教学奖,一次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04年7月)。31年来,担任主编、副主编、独著和统稿的论著、教材和辅导书共12部,发表论文和文章30多篇。在以上论文和论著中,其中4项先后获河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和三等奖;两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获清华大学等5家联合颁发的优秀科研论著奖;1项获中国教育报征文比赛三等奖;1项获首届“名星杯”全国文学大奖赛金奖。1986年9月,他在河大率先开设了公修课演讲学;1987年11月,他发起创办了河南大学演讲学会;1991年,他又发起创办了河南大学演讲与朗诵艺术团。1991年至2004年的15年间,他利用暑假,带领河南大学演讲与朗诵艺术团,先后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监狱和开封市空降师、开封市预备役师、开封市128团等60多个单位,作爱党爱国爱校爱家以及学法、用法、守法的巡回演讲与朗诵。1998年11月,他作为辅导教师之一,对参加全国第二届公务员普通话演讲与朗诵大赛的河南省代表队队员进行培训,河南省代表队荣获全国比赛一等奖。1998年12月、1999年7月和2000年元月,他先后3次担任河南省大学生电视论辩赛的策划、辅导、评判和点评嘉宾。2003年9月,他担任开封市第二届五大宗教爱国主义演讲大赛的总教练和点评嘉宾;2004年8月,他担任开封市10个县区电视论辩大赛的总教练和首席评委;2004年4月,他担任河南省伊斯兰教第四届“吾尔兹”演讲大赛的评委和点评嘉宾;2008年8月,他担任巩义市73支论辩队伍电视论辩大赛的总辅导教师;2008年12月,他担任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语委联合主办的河南省教育系统“人人都说普通话,我为奥运添光彩”征文大赛的评委会主任。2005年7月,他辅导的河大选手在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诚信”征文大赛中,4人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荣获二等奖、他本人荣获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奖。2006年4月,他辅导的河大选手在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师范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2人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4人荣获三等奖。2008年7月,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征文大赛中,他荣获了国家级优秀辅导一等奖。自1986年至今24年来,他面向全校各院先后开设公修课演讲学29届(近7年来每年上下学期各开一届),培养出演讲班学员11099人。结合教学,他先后策划、组织校内外各种演讲、朗诵和辩论活动达800多场次。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和河南大学报等10多种报刊杂志,对他组织策划的上述各种活动作了250多次报道。1989年12月,他被《演讲与口才》杂志誉为“演讲浪花的助澜人”;1998年12月,他被跨世纪文化艺术大百科全书编委会授予“跨世纪贡献突出艺术家”称号;1999年元月,他被河南省教委和河南省语委授予“河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9月,他被河南省教育工会授予“河南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至2002年,他连续5次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教委和河南省团委等5家联合授予“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5月,他被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词赋学会、国际汉语诗歌协会、《见证中国》大系组委会等十几家单位联合授予“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2008年6月,他被河南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河南大学文明教工标兵”称号。此外,他还10多次被评为河南大学优秀工会干部;一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兼职工会干部(2008年8月);6次被中共河南大学党委命名为“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6月,他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和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命名为“河南省高等院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王占国1938年12月生,河南镇平县人,著名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科院半导体所工作。1980-1983年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任半导体所研究员,材料室主任;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0-1994任半导体所副所长;1991-2001年,先后曾任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委、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国家S-863计划纲要建议软课题研究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从1990年起先后任国际半导体和半绝缘材料、第7届国际化学束外延、国际缺陷识别与成象物理会议等6个顾问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科学实验室主任,北大、清华等多个国家、部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半导体学报、人工晶体学报、材料导报等编委。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任技术学部常委。“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信息功能材料相关基础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 二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奖多项, 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被他人引用数百次。侯洵1936牟12月出生,著名的光电子学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一直从事光电阴极、光电子技术及快速光电器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学科领域造诣很深,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我国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杰出代表。 全国劳动模范。 侯洵院士1985年做为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 测量技术的主要贡献者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侯洵院士是我国八·五攀登计划项目: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过程研究首席科学家, 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强场激光物理与飞秒超快过程研究专家委员会召集人之一。自1986年以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上述奖项均排名第一(排名不是第一的未列入);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等主要奖项。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90多篇,在第18届、第23届国际高速摄影会议及日本第一届国际高速摄影会议上做了特邀报告。侯洵院士倡议并组织建设了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瞬态光学技术的研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培养博士29人。 198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中南大学李玲硕士论文发表

学院下设两系、四所、两个研究中心、三个研究基地和两个工作室。学院坚持“经营学院、和谐人心、创新工作、跨越发展”的办院理念,积极实施“以特色创品牌”、“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博士点突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精干而富有特色、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学院。 (一)文艺学文艺学是本学科点最早拥有硕士点的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均拥有博士学位。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文学评论》发文4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其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1.基础文论研究成果突出。本学科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文学原理、文学思潮、美学范畴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欧阳友权教授主编了高等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文学理论》和湖南省规划教材《文学原理》,他的《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大奖。柏定国教授的《中国当代文艺思想史论(1956-1976)》、刘泽民教授的《西方美学范畴史》、《实践存在论美学思考方式》等著作在学术界广泛好评。2.网络文学研究占领制高点。本学科是全国高校最早将网络文学列为研究方向的学科,率先创办了网络文学研究基地,建立了“网络文化批评”网站,先后获得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了《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教授论丛”(5本) 、“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7本)、“新媒体研究丛书”(6本)、《网络文学发展史》、《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网络文学概论》、《比特的世界——网络文学论稿》等20余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系列论文100多篇。拥有“网络文学”省级精品课和“新媒体文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经过近十年的经营,已经形成了一支以欧阳友权教授为带头人的博士、教授为主的网络文学研究团队,成为全国网络文学研究的重镇,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3.应用研究对接社会重大需求。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文艺学学科还特别强调应用研究,综合运用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富有特色地开展了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品牌的研究,成立了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每年发布《中国文化品牌报告》,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多次。出版了《文化产业概论》国家级规划教材,先后主持完成《电影文化产业的文化传承与文化消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软实力竞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文化品牌战略研究》(文化部项目)、《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物联网的兴起对我国思想文化传播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研究》(湖南省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基础人文学科如何服务于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中国古代文学本学科方向成长迅速,并形成了显著的科研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古代文论及古典美学研究成果卓著,体现出跨学科、跨文化的开阔学术视野。本学科成员中多数具有跨学科治学背景,如学科带头人毛宣国教授即是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在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美学研究方面均高居学术前沿,主持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杨雨教授为法语学士、哲学硕士、古代文学博士,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并多次赴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交流和讲学;白寅副教授为理学学士、古代文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在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及方法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持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本方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了如《心灵化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美学新谈》、《中国美学诗学研究》、《西方美学思想史》等多部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20来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2、词曲及民俗学研究崭露头角,新锐突起。本方向还拥有六大词学、戏曲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师从学界泰斗,近五年在词学界、戏曲界崭露头角,已获得国家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项目7项,省级社科项目多项,出版了如《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侠骨柔情陆放翁》、《词人家庭与宋词传承》、《北宋文人的经济生活》、《观音故事与观音信仰研究》、《观音本生故事戏论疏》等多部专著,获得科研奖励多项,在《文学遗产》、《文献》、《文史哲》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诗词理论研究与创作传习融为一体,有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疏离。本方向拥有以余德泉教授领衔的古典诗词创作研究团队,创作成果斐然,并在本专业形成了浓郁的诗词创作、吟诵唱和及书法艺术氛围,多次在国内各类刊物发表诗词、书法作品,指导的研究生在诗词创作方面亦名列全国高校前茅,例如2008级研究生李冰即在中山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古典诗词大赛中荣获诗组冠军。4、科研梯队整齐,兼具中年学者的沉稳及年轻学者的锐气。本学科方向科研梯队的最大特色是梯队整齐: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年龄结构合理:50-60岁1人,40-49岁4人,30-39岁4人,避免了某些传统专业青黄不接的现象,具备深厚的发展潜力,传承了严谨踏实的治学风气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学术界已形成较大影响,活跃于国际国内的各高峰学术论坛,好评如潮。特别是杨雨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侠骨柔情陆放翁”,获得了很好的影响。迄今为止,本学科方向的中青年学者已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次,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1人次,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次,西南铝教育奖2人次,中南大学师德奖1人次。(三)现当代文学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的重要二级学科,由4位教授、1位副教授、2位讲师组成。本学科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论文百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参与2项,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国作家协会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奖4项,创作有全国影响的长篇小说3部。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批评理论和文学创作有机结合。阎真教授为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能将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并取得相当高成就的教师之一。他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专著《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中国作家协会重点项目1项。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3部,获得全国性影响,为当代中国著名作家。其中《沧浪之水》出版40版近50万册,多次获奖。因在学术和创作方面的成就,获得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并记省政府一等功。第二,朱光潜研究系统深入。王攸欣教授为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学者,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课题1项,省级科基金课题3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著有《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三联书店)、《朱光潜学术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其现代批评理论特别是朱光潜研究系统深入,在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第三,乡土文学研究开拓新视角。禹建湘教授为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学者,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科基金课题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禹建湘教授提出“乡土想像”概念,梳理20世纪以来乡土想像的生发机制和表现症候,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在《文学评论》发表论文《革命话语在乡土想象中的激荡与消隐》,另有同一方面论文多篇,形成了系列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乡土想象:现代性与文学表意的焦虑》,并主持两个“乡土文学”研究的省级课题,在“乡土文学”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新锐此外,谭德晶教授在诗歌理论特色鲜明,出版专著多部,并发表了系列论文,很好地推进了所在领域的研究深度。苏晓芳博士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显示了良好的学术发展势头。本学科方向学术队伍整齐,梯队合理,在巴赫金研究、小说创作、现代批评理论研究、“乡土文学”研究、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特色鲜明,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四)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学科方向。本学科方向共有教师7位,其中2位教授,1位副教授,4位讲师,所有教师都有博士学位,队伍整齐,结构合理。本学科教师共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获省级奖励1项。本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集中于两个方面:1.探索词语源流,研究优势明显。本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任继昉教授潜心研究词源学二十余年,取得了令人赞誉的研究成果。任继昉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末即师承著名词源学家蒋礼鸿先生,主攻汉语词汇史和语源学,至今已经发表了20余篇词源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发表在《中国语文》、《文献》、《辞书研究》等知名刊物上的论文《“胡同”:谱系关系新视野》、《王念孙〈释名〉校语》、《“伏羲”考源》,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国学》、《说“文”谈“字”》、《说“诗”》。承担国家社科课题:“和”文化源流研究。结项时材料扎实,论证严密,结论可靠,得到了了国家社科规划办优秀的评价。出版的专著《汉语语源学》获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古汉语研究》等多种刊物都曾发表书评,学界同人也曾广泛采用。任继昉教授的研究提供了词语源流的宝贵材料,揭示了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纠正了辞书字典的讹误,为字典辞书编写质量的提高、词汇理论的丰富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做出了贡献。其学术专长意义重大,成果斐然,优势明显。2. 融合方言音韵,研究特色鲜明。本学科方向的刘青松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明代古音的研究,曾在《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杨慎古音学思想初探》《晚明时代古音学思想发微》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要》和《音韵及诗词格律概要》,在音韵学界引起广泛影响,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并主持国家社科课题:三峡移民语言交际问题研究,为国家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学科方向的李星辉副教授专心于湘南汉族土话和湘南瑶族勉语的接触影响,调查研究湘南瑶语全面深入,在汉语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占据了重要的学术地位。其在《方言》上发表了题为《永州岚角山土话音系》的论文,也获得了方言学界的积极肯定。刘青松教授和李星辉副教授的研究正好体现了本学科的一个特色:音韵和方言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音韵学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关注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方言学研究现代汉语的语言使用,展现汉语语音的现实状况,紧密结合就能深入追踪方言的历史,把握汉语语音演变的规律。这样的研究特色既鲜明突出,又潜力巨大。(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是中国语言文学二级硕士点之一。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5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有海外学术经历。该硕士点现有3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即欧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循守在“精干而富有特色”中争创一流这一文学院的战略信条,在每个研究方向上,本学科团队都经由强烈的问题意识,捕捉到新的学术空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到的优势。1.欧美文学方向之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研究。欧美文学方向带头人曾繁亭教授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其早年曾出版专著《炼狱圣徒-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孤独的雄狮-海明威传》等四种,译著《豪门怨》、《魔杖》(合译)等两种,主编丛书1套(10种)及其他专业著作8种。基于如下强烈的问题意识——现代化历史进程启动之后,与此前相比明显加速的西方文学的发展愈来愈呈现为思潮递进的形态乃是不争的事实;而国内学界西方文论研究与西方文学研究两条线长期处于断裂状态,作为作家作品研究与文论诗学研究之关节点的思潮研究的阙如则是造成这一断裂的重要原因,曾繁亭教授的学术焦点转向对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其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权威期刊上刊发的10多篇论文,以及2008年获得“优秀”结项结论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之最终成果《文学自然主义研究》(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均是这一转向的体现。后者印行后,以其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系统的全新阐释在学界引发较大反响,《文艺报》等重要报刊给予高度评价。2. 比较诗学方向之西风东渐中的中国现代文论建构研究。比较诗学方向带头人欧阳文风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和中南大学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专项资助计划。已出版专著3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近几年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但大都停留于观念翻新的泡沫状态,“空战”者众,欧阳文风教授力避凌空蹈虚,其基于西方印象主义对李健吾感悟诗学的剖析、基于西方生命美学对王国维与宗白华文论建构的阐发等系列成果,以沉实但不失锋锐的学术个性,对西风东渐中中国现代文论的建构与嬗变进行了颇富开拓性的探究,在学界引发广泛关注;该系列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 比较文学方向之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生态研究。比较文学方向带头人为海归博士聂茂教授。从《民族寓言的张力》运用西方话语对中国新时期文学进行“还原性”阐释,到《俄罗斯心灯》等著作基于中国文化现实对西方经典作家作品进行“招魂性”解读,注重在全球化语境中探究当代中国文化-文学的变革,并在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对这种变革作出回应,始终是聂茂教授比较文学研究的突出特点。在大量直击当代文学现场的学术成果之外,其更直接投身创作实践——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等多部,曾获世界华人文学大奖赛一等奖、新加坡《联合早报》小说新人奖一等奖、《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散文大奖等40多种奖项。 (一)跨文化传播本学科研究方向围绕如何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这一重大的问题,探讨中西新闻传播业与新闻传播观念演变的轨迹,总结中西新闻传播思想发展脉络,并从文化比较学与多维视野关照上探寻中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方向及价值取向。集合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学术队伍。本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1、拓展研究视野,加强跨文化交流。从多角度拓展比较新闻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尤其注重在比较文化的层面展开研究;在深入研究中西新闻传播思想史的过程中,借鉴多层面的比较分析模式,以台、港、澳相关学术机构为合作伙伴,开展大陆与台港澳新闻比较研究;注重培养研究队伍的跨文化能力,积极与美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展开了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丰富了学术内涵。2、本学科方向紧密跟踪当代文化传播发展态势,营造和完善专业交叉。二十世纪以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剧烈。而新闻媒介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力量,如何看待当代新闻媒介的跨文化发展趋势、如何正确运用新闻媒介对跨文化传播的作用、如何减少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误读,等等,都是当代新闻实践给学术界提出的新问题。而要回答这些新的问题,传统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厚的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等学科理论的融入,而本学科方向一直努力融合多种学科的知识,走复合发展的道路,以适应文化传播的新趋势。3、跨文化资源的师资力量。本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禹建湘教授长期从事女性主义研究,有着深厚的文学和社会学理论功底,杨雨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国文化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被评为湖南省“百人工程”人才;刘青松教授则是长期从事文化语言研究的知名学者,他们都是带着其他学科和不同文化背景转入新闻传播领域的,能够为新闻传播的研究和教学带来更宽阔的视野和新的研究路径。(二)新媒体传播研究新媒体传播研究的教学科研团队由由一位教授、三位副教授和两位讲师组成,学科带头人欧阳友权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教学名、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本学科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1项和省级课题4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国内的数字媒介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1.网络媒介研究处于学术前沿。本学科是全国最早将网络文化(含网络文学)列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科之一,率先创办了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建立了“网络文化批评”网站,先后获得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出版《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网络传播与文学》、《网络叙事学》、《网络恶搞文化》等20余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承担《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物联网的兴起对我国思想文化传播所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等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过近十年的经营,已经形成了一支以欧阳友权教授为带头人的博士、教授为主的网络文化传播研究团队,成为全国网络传播研究的重镇。2. 跨学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研究。本方向着力于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特别关注数字媒介对社会运行的影响。如白寅副教授的国家课题“数字媒介信息传播引发的集合行为及其防范”,论文《网络文学的社会学价值》等,对网络行为与社会行为的互动进行社会心理学的剖析,考察网络流言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也引入传播统计学分析手段,如其论文《关于文本意义生成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就通过控制实验技术解释了信息接受理解中的意义赋予问题。(三)文化产业本学科方向基于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雄厚的教学、研究力量和丰硕的成果而设立。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于2006年4月挂牌成立,是中南大学整合文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和高教研究所等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学院所得研究力量,突出优势、发展特色文科的重要基地,是一个服务于国民经济,培育和推广文化品牌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本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1、文化产业与媒介管理科研和教学在全国高校中起步最早。中南大学文学院最早实施文化产业类研究生教育,直接参与、组织和制定了文化产业学科规范,推动了文化产业专业的出现。本学科专家团队合力打造的课程《文化产业概论》入选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编写的教材《文化产业概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该领域全国第一本专业教材;《文化品牌学》是我国惟一的文化品牌专业教材。2、有代表国内最高研究水平的专家团队和系列成果。2006年以来,以欧阳友权教授为带头人的专家团队致力中国文化品牌的研究和推广,已连续五年推出《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年度报告,共发布各类文化品牌报告222个,深受社会各界好评。钟虎妹副教授对我国报纸媒体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湖南省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业内也有广泛的影响力。本专家团队在总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等方面,始终站在同类研究最前列。3、紧紧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脉动,推动文化产业产、学、研、政各领域互动。在研究文化产业理论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文化品牌创意、文化品牌规划、文化品牌评估和文化企业管理咨询、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服务等业务。本专家团队先后主持完成4项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的研究;为22个行政区域拟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50余个优秀文化品牌提供管理服务,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实务方向是本一级学科与湖南媒体环境积极互动的成果。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发展,此方向已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和合理的队伍结构。其研究重点和特色主要体现在:注重广泛融入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不断拓展新闻传播实务的研究领域。突破新闻传播实务研究的传统思路与方法,以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寻求并揭示新闻传播实务的运作规律及其内在奥秘。同时,密切注视新闻传播业界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积极探讨媒介发展及“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提出的新的理论课题。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对我国应用新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地方媒体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1、本学科方向团队的专家均有在媒体从业经历,拥有丰富的新闻一线业务经验。学科带头人聂茂教授为新西兰归国博士,曾担任《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的记者;胡光华教授是中南大学新闻中心前任主任,刘泽民教授是中南大学新闻中心现任主任,是校内媒体的直接责任人;王晓生副教授曾供职于北京的报纸和杂志;范明献博士曾担任长沙电视台专业频道制片人。他们丰富的业务经验对科研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2、本学科方向得到了湖南媒体的大力支持,拥有优越的教研与实践互动环境、机制和平台。自2005年以来,本学科先后与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现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湖南卫视、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华声在线、星辰在线、红网合作搭建产学研联合体,先后完成20余项委托项目的研究,既提高了本学科专家团队在业界的影响力,提升了地方媒体品牌竞争力,也给相关专业的学生迅速融入社会打开了一个通道。3、本学科方向的师资队伍实现了“博士化”,发展后劲十足。本学科方向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5位讲师,都拥有博士学位。钟虎妹博士的媒介经营管理研究、王晓生博士的新闻法制研究、范明献博士的新闻伦理研究、周灿华博士的受众心理研究、马薇薇博士媒介消费研究,都显示出良好的学术发展前景。

中英文学术著作和论文选2015年李玲等著.《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体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李玲等著.《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发展报告201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黄宸,李玲(通讯作者)《区域中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以西部A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21:52-56.李玲,黄宸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基于A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06:54-60赵立涛,李玲等.《省级教育经费统筹改革的分配效果》[J].中国社会科学,2015,11:111-127.李玲,黄宸,韩玉梅.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理论、路径与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80-88+190-191.李玲,卢锦珍,李婷.西部农村教师补充的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5,06:1-8.黄媛媛,李玲(通讯作者)卢鸣浩.体制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5,09:8-16.LingLi,JiafuZheng.(2015).Reforman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stitutions(2013).Germany:Springer-Verlag李玲,陶蕾.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分析——基于DEA-Tobit模型[J].中国教育学刊,2015,4.LingLi,QianZhao,YuWen.ReportonthePilotComprehensiveReformofPrivateEducation:BasedontheSurveyof62SchoolsinXCity.OpenJournalofSocialSciences.Vol.03No.01(2015),37-44.2014年YumeiHan,WenfanYan,LingLi,HaifengLi,XinzhiLiuandYupingHan.RebuildingSustainableCommunitiesafterDisastersinChina,JapanandBeyond.CambridgeScholarsPublishing,12BackChapmanStreet,NewcastleuponTyne,NE62XX,UK.ISBN(10):1-4438-5814-5,ISBN(13):978-1-4438-5814-4.李玲,杨顺光,韩玉梅.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需求探析——基于学龄人口的预测[J].教育科学,2014,5:1-6.HongxiaShan,ZhiwenLiuandLingLi.VocationaltrainingforLiushouwomeninruralChina:developmentbydesign.JournalofVocationalEducation&Training.May29,2014.1-15.李玲,周兴平.民办学校“合理回报”标准测算及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50-53.李玲,闫德明,黄宸.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效率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4,03:3-7+15.Yu-leJin,LingLiandSheng-quanLuo.Chinesemulti-culturaleducationpossibilitiesandpaths.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Management.Volume28Number32014,299-305.2013年李玲.副主编.《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201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LingLi&Zhao,Yiran.No-feeteachereducation:CasestudyofSouthwestUniversity.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2013,March-April.3-15.LingLi,YuanyuanHuang,XingchunXu,andYumeiHan,TheRelationshipBetweenEntryMotivationandProfessionalSatisfactionofNo-FeePreservice,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vol.46,nos.2-3,March-April/May-June2013,43-61.ShuhanYang,LingLi(correspondingauthor),AisigeYalikunjiang,XunyuTao,QuanLi,andSiyuanGong.EthnicIdentityofMinorityNo-FeePreserviceStudents,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vol.46,nos.2-3,March-April/May-June2013,76-89.ZeYang,LingLi(correspondingauthor),ChengchenZhu,LexiangGuo,andLiangyongHuang,LocalIdentityofNo-FeePreserviceStudentsandItsImpactonTheirLocalizedProfessionalOrientation,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vol.46,nos.2-3,March-April/May-June2013,90-99.YumeiHan,MeizhongHu,andLingLi(correspondingauthor),FormativeEvaluationoftheNo-FeeTeacherEducationProgramfromtheStudents’standpoint.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vol.46,nos.2-3,March-April/May-June2013,100-118.YuleJin,LingLi(correspondingauthor),ShujingDing,andZhichaoLi,EmployabilityandEmploymentOutcomesofNoFreePreserviceStudents,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vol.46,nos.2-3,March-April/May-June2013,119-131.张辉蓉,黄媛媛,李玲.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需求探析——基于学龄人口预测.《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60-66.韩玉梅,李玲(通讯作者).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33-37.[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3年6期全文转载]李玲,何霖俐,张辉蓉,王智,何怀金.云计算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5期,113-116.宋乃庆,杨欣,李玲.以教育信息化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32-35.卢锦珍,李玲.国外教师招聘补偿差异研究对我国农村教师补充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26卷第4期,61-63.韩玉梅,李玲.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体制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模型建构.《教育政策观察》(EducationalPolicyObservatory)(第四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102-118.2012年李玲.参编第六章质性研究伦理审查之文化适应性分析;第七章职前教师教育运用叙事研究的国际经验;第八章我国教育研究自主创新的入口.(靳玉乐,易连云主编.《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SusanFinley,Li,Ling&MorganA.Parker.SchooldaysinChina.JournalofQualitativeStudiesinEducation,2012,25(2),177-182.李玲,宋乃庆,龚春燕,韩玉梅,何怀金,阳泽.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41-48.注:该文被收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刊,97—105.李玲,何怀金,熊健杰,卢锦运.县(区)域内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2012年第1期,10-14.李玲,杨舒涵,熊健杰,赵怡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研究——基于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4期.杨舒涵,李玲(通讯作者),韩玉梅.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基于西部A省Y县的调研.《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7期,7-12.廖晓衡,李玲,宋乃庆.城乡统筹下的职业教育战略发展地位与对策研究.《教育与经济》,2012年第2期,22-26.陶蕾,李玲,何怀金.红色教育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功能及路径分析——以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A校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77-81.常金栋,李玲(通讯作者).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H省的调研.《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邹联克,陶蕾,李玲.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115-120.黄媛媛,李玲.教育资源匮乏下的尴尬:发展中国家“大班额”现象探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2期,45-50.张羽寰,孟伟,李玲.从“特色学校”到“自由学校”——英国多路径改进薄弱学校政策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6期,31-34.[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2年10期全文转载]孟伟,张羽寰,李玲.多元均等——我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路径探析.《教育导刊》,2012年第2期,12-16.2011年Jin,Yule&LiLing.ApostmodernperspectiveoncurrentcurriculumreforminChina.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2011,44(4),25-43.李玲.论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11-15.[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5期全文转载]李玲,韩玉梅.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经验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1-5.[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2年4期全文转载]李玲,熊键杰,韩玉梅.西方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构建我国教师素质标准的启示.《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65-69.李玲,韩玉梅.特勒—比赛特教师知识库理论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39-44.毕德旭,李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原因、思路、方法.《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30-33.部分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YumeiHan,WenfanYanandLingLi.(April,2013).CanRichnessSavePoverty?ACriticalAnalysisofaMandatoryRural-UrbanSchoolPartnershipPolicyinChina.PaperacceptedattheAmericanEducationResearchAssociation2013AnnualConference,SanFrancisco,April.YumeiHan,LingLiandWenfanYan.(April,2013).LessonslearnedfromChina:Thegameofurban-ruralteachermobilitypolicy.Paperacceptedatthe2013NationalConferenceonRuralEducationResearch,Omaha,April.YumeiHan,WenfanYan,LingLiandXinzhiLiu.(November,2012).StrategyStudyontheTeacherAllocationIssuesforPostDisasterRuralSchoolsinEthnicMinorityAreasofChina.Paperpresentedatthe201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buildingSustainableCommunitiesafterDisastersinChina(CRSCD),Boson,November.LingLi,JunLi.(October,2012).Constructionandanalysisofthesocialsupportingsystemmodelfortheeducationalintegrationsysteminruralandurbanareas.Keynotespeech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BinYang,LingLi.(October,2012).Ruraleducationinputmechanismresearchintheviewofeducationequality.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YuanyuanHuang,LingLi.(October,2012).Theeducationofmigrantchildren:evaluationonimplementationeffectsofTwo-orientedpolicyinwesternChina.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JunLi,LingLi.(October,2012).Cost-sharingproportionofpreschooleducation:anempiricalresearchbasedonthepublicgoodseconomicsmodel.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LinliHe,LingLi.(October,2012).Thestudyonimplementationeffectsofteacher'smeritpaypolicyforcompulsoryeducation.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LingLi,YumeiHan.(October,2012).Adecadevs.acentury:comparativeanalysisofruralschoolconsolidationpoliciesinAmericaandChina.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DemingYan,LingLi.(October,2012).Integrationofruralandurbancompulsoryeducationfinanceindexsystemandmeasurementmethods.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YongWei,LingLi.(October,2012).TheoreticalandempiricalresearchonurbanandruralcompulsoryeducationpolicyevaluationinHprovince,China.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XingpingZhou,LingLi.(October,2012).TheempiricalresearchofruralcompulsoryeducationalcurriculumreformimplementationeffectsinChongqing.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BinYang,LingLiandLeiWang.(October,2012).Thecontributionofruralcompulsoryeducationinputtoruraleconomicgrowth:basedontheanalysisbypenaldataamongprovinces.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LeiTao,LingLi.(October,2012).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DistanceTrainingProjectandthepathanalysis:basedonsurveyaboutthedistancetrainingprocessofNationalTrainingPlaninChongqing.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YumeiHan,LingLiandXinzhiLiu.(October,2012).Ruralandurbanpublicschoolteachermobilitypolicyevaluation.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JinzhenLu,LingLi,AnyiZhouandJindongChang.(October,2012).Acomparativestudyonteachertrainingsatisfactionin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s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ShuhanYang,LingLiandNiYang.(October,2012).Theorganizationalcultureof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inurbanandruralwesternChina:comparativeanalysisandreviewofempiricalresearch.Paperacceptedattheseconddean'sjiontconferenceoffacultyofeducationfromAsiaandPacificArea,Educationequityandsocialjustice: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localpracti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ongqing,China.Jin,Yule,LingLi&Luo,Shengquan.(November,2011).Multi-culturaleducationinaglobalizedcontext:PossibilitiesandpathsinChina.KeynotespeechattheAsia-PacificCo-DeanofEducationConference,“Multiculturalism:PerspectivesfromAustralia,Canada&China”,Sydney,Australia.LingLi.(September,2011).Integratedcompulsoryeducationsysteminruralandurbanareas:Theory,indicatorsandmeasurement.Keynotespeechatthe2011InternationalAcademicSymposiumonRuralEducation,“IntegrationofRuralandUrbanEducation&InnovationofEducationalInstitution”,Changchun,China.LingLi.(April,2011).Carvingbeautifullives:ShapingfolkartsintheYangze’sThreeGorges.Paperpresentedat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cienceEducationandHumanitiesEducationinthe21Century,Chongqing,China.LingLi&XuXingchun.(December,2010).A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entrymotivationandprofessionalsatisfactionoffreeteachereducationcandidates.Paperpresentedatthe2ndEastAsi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eacherEducationResearch,HongKong.Jin,Yule&LingLi.(June,2009).PostmodernPerspectiveonCurrentCurriculumReforminChina;ThePractical:AnEast-WestCurriculumDialogue,(Th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practicalcurriculum),inBeijing.重要社会服务李玲,涂建军,常金栋,朱德全,郑家福,宋乃庆.《关于促进我市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建议》,咨询报告,2014年6月,入选《重庆社科成果要报》2014年第6期(总第35期),得到重庆市吴刚副市长批示。李玲,宋乃庆等.《学前教育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建议》,咨询报告,2013年9月,选入《专家建议》第20期(总第65期).采纳单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国家级.(该报告获得2013年教育部优秀咨询报告)李玲,宋乃庆,郑家福等.《城乡教师流动体制机制问题和对策建议》,咨询报告,2013年10月,采纳单位: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国家级.李玲等.《重庆市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咨询报告,2013年12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省部级.李玲等.《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试点项目及其过程评价实践经验总结》,咨询报告,2013年12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省部级.李玲等.《重庆市城乡学前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咨询报告,2013年12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省部级.李玲等.《重庆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统筹保障问题和对策研究》,咨询报告,2013年12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省部级.李玲等.《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体制机制问题和对策建议》,咨询报告,2013年12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省部级.李玲,杨舒涵等.《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风险预警研究——基于城乡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咨询报告,2012年9月,采纳单位: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省部级.李玲等.《义务教育农村教师补充问题、成因及其对策》,咨询报告,2012年9月,采纳单位: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贵州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评估院,省部级.李玲,黄媛媛等.《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咨询报告,2012年9月,采纳单位: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省部级.李玲,闫德明等.《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咨询报告,2012年9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统筹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省部级.李玲,黄媛媛等.《外来务工子女“两为主”政策落实与突出问题》咨询报告,2012年9月,采纳单位: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省部级.朱德全,李玲等.《探索校地、城乡、院校、校企联动模式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咨询报告,2012年9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部级.李玲,杨舒涵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及其应用》咨询报告,2012年5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部级.李玲等.《城乡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与评价现状、问题及对策》咨询报告,2012年5月,采纳单位: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省部级.李玲,韩玉梅等.《城乡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流动体制机制研究》咨询报告,2012年3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省部级.李玲,韩玉梅等.《县(区)域内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咨询报告,2012年3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省部级.李玲等.《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化研究》咨询报告,2012年3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统筹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省部级.李玲等.《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师资培养个案研究及启示》咨询报告,2012年3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区县级.李玲等.《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师资培养个案研究及启示》咨询报告,2012年3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区县级.李玲等.《全球城市化视阈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统筹发展研究》咨询报告,2012年2月,采纳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省部级.李玲,韩玉梅等.《省域内(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试点项目及其过程评价实践经验》,咨询报告,,2011年7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评估院,省部级.李玲等.《西南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咨询报告,2011年11月,采纳单位: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评估院,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省部级.李玲,韩玉梅等.《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及其过程评价》咨询报告,2011年11月,采纳单位: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评估院,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省部级.李玲,韩玉梅等.《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流动研究》咨询报告,2011年11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评估院,重庆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省部级.李玲,黄媛媛等.《重庆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研究》咨询报告,2011年11月,采纳单位: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评估院,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省部级.李玲,闫德明等.《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咨询报告,2011年4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庆市评估院,省部级.李玲,宋乃庆等.《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及其应用》咨询报告,2011年12月,采纳单位: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贵州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省部级.

论文发表云南省江玲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该校学生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中考优秀率稳居淮安市前列,2002年淮安外国语学校中考创造了楚州乃至淮安市教育史上空前的辉煌。初三(7)班葛凡同学以720分的优异成绩荣夺淮安市“中考状元”桂冠,学校有43人次获大市语、数、外、理、化单科状元,达淮阴中学分数线127人。淮安大市715分以上共12人,该校有5人。该校700分以上有21人(楚州区其它55所学校共1人,楚州区前30名中,该校占29人,另有6人699分),列淮安各县、区榜首。2003年中考在首届辉煌的基础上再次取得令人振奋的佳绩。朱宁、沈纯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苏州中学国际班;庄妍、王彦恺等9名同学考取南师附中实验班,江玲玲、丁雪成等十几位同学分别考取金陵中学、盐城中学等全省一流的名校实验班。张轲、楚旭两位同学以文考727的总成绩并列淮安市第二名。文考700分以上39人,文考680分以上127人,列全市第二。语、数、外、理、化、政等学科有二十多人获大市“单科状元”。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层次与级别一直稳居淮安大市第一。在2001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初三组)中,该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同学有19名:卞婧同学以139分的优异成绩名列淮安大市第一名,淮安大市130分以上共5人,该校3人,淮安市前10名该校占5名。在2000年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竞赛中,该校学生荣获一等奖一名(原淮阴市参赛选手中初中学生唯一一等奖获得者)、二等奖一名、三等奖四名。在2000年江苏省中学生“长青杯”信息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团体第六名(原淮阴市参赛学校唯一团体奖获得者)。在2001年9月举办的第三届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竞赛中,该校有16名同学获奖,省一等奖两名、省二等奖十三名,本次获奖的档次及人数在淮安市名列第一。在2001年第七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有10名同学获奖(省二等奖二名、省三等奖八名),学校获省团体第四名,沈纯、华夏两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入选江苏省计算机奥赛集训队(全省初、高中共60名)。在全国第五届“语文报杯”作文竞赛中,该校有18名同学从20多万名竞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国家级奖项,其中陈丹、姜晓艳同学获初一组国家级一等奖,包揽了江苏省在这一级别中的所有奖项,刘陶 同学获初三组全国二等奖,位居江苏省榜首,学校荣获组织奖。在全国11届初中物理竞赛中,初二年级参赛同学囊获楚州区前17名,杨涛同学获全国一等奖(淮安大市最高分),获全国一等奖的共有4名,获全国二等奖的有9名,13名获江苏省一、二等奖;在2000年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中,全楚州区获省一等奖的共有40名,其中初一年级21名,初二年级18名,初三年级1名。该校当时只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获省一等奖的学生数达33名,其中初一年级全区获省一等奖共21名,该校有18名;初二年级该校有16名(囊括前14名)。在2001年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中,初一参赛同学140分以上有27人,比淮安市第二名的学校多5人,名列淮安大市第一名;初二参赛同学王彦凯、朱宁、陈腾妃、张明君以满分的优异成绩囊括淮安大市第1~4名;2003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竞赛成绩——该校同学以绝对优势在淮安市所有县区二百多所初中中遥居第一。全市前五名该校有三人:华夏、朱宁、张轲;全市前三十名该校有七人:华夏、朱宁、张轲、张明君、沈纯、赵星辰、衡亮。前三十名所占人数名列全市第一。全国第十三届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成绩——初二年级夏士灿、王旭彤同学以99分的优异成绩并列淮安市第一名。全市前五名该校有三人;全市前十名,该校有五人:夏士灿、王旭彤、张钟秀、周言、唐扬。江苏省第十七届数学竞赛——该校在前三届均列淮安市所有初中第一的基础上,初一至初三年级又全面丰收,再次以绝对优势在淮安市所有县区二百多所初中遥居第一。2001年10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直面民办教育》为题,2002年10月13日淮安电视台《孕育辉煌》节目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淮安外国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纪实》为题,对该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2、抓德育方式改革,提高德育成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推行“导师制”和“自主管理”等德育模式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工作能力,该校在团委会、学生会、班级中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干,展现他们的自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学校继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德育素养不断提高。由于学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1999年以来,该校已连续3次荣膺“楚州文明单位”称号,还先后被评为“淮安市德育先进集体”、“淮安市青年文明号”。德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目前德育的新情况、新问题,该校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德育方式的改革。德育处先后出台了《中学“自主管理”教育模式》、《导师制实施方案》等德育管理文件,全校推行了免监考制。通过实践,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此外,该校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德育过程的路子,认真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校德育》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建立了校园德育资源库,为传统的德育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改革是一条必由之路。3、抓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性学习”还未列入省颁课程计划时,该校就在初一、初二两个年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科研,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锻炼提高能力。此外,我们还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信息教育,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拓展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抓信息教育和分层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⑴信息教育办学特色契合素质教育之精要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因此,该校把面向21世纪的信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由此形成了该校的信息教育办学特色。该校一方面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20间教室内装备了多媒体设备,校园分布的信息点近100个;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并积极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课题研究。目前,该校全部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其中相当部分的教师能够制作出较高水平的课件。至今,该校已积累自制课件及网络课件近百个,其中有30多个课件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奖励,教师撰写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论文多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论文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与此同时,学校通过骨干教师参与带动课题研究的形式,积极进行多媒体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探索提高教学效益的途径,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多媒体 与教学的整合”研讨会,向大会提交多篇论文并做交流发言。信息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强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经过努力,我们在这方面已初见成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部分人已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如今,假如你登陆该校网站,你将感受到班级网页、个人网页的异彩纷呈;你将体验到《学生论坛》的浓烈氛围;你将领略到《哺鸾》文学的青春气息。在 刚刚结束的“江苏省中学生计算机编程大赛中,大市前10名,该校占了5名,总成绩居淮安市第一名,有2名学生入选淮安市代表队参加省集训队培训并获一等奖;在2003年江苏省“小报竞赛”中,该校学生获省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优秀奖30名。⑵分层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该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去年我们成功地办了两个实验班,即现在的初二(14)、(15)班,这两个班目前的数、理、化、英语、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几乎与初三同步,其中大部分学生完全具备明年参加中考的实力。我们有办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又有楚州区乃至淮安市的一流师资,因此初一年级我们又开设了四个实验班,以让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这四个班在教材选用及课程设置上都与普通班有所不同,英语使用了人教版和苏教版两套教材,数学除使用统编教材外,还选用了竞赛教材,语文兼用了课外读本。期中考试后准备开设物理课。我们在重视发展超常生的同时,更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达到自己发展的最佳点,为了控制分化现象,本学期我们对课时进行重新整合,分配。每天上午排四节大课,每节课45分钟,下午排五节小课,每节课30分钟,以确保主干学科每天有专门的时间对作业纸中的当堂反馈部分进行反馈、过关。为了强化了老师的过关意识,每周五下午初一、初二年级的主干学科进行周闯关考试,以检测一周下来学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周闯关考试成绩低于95分的,视为不合格,周五晚上进行过关辅导,周六进行补测,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由于管理到位,措施扎实,初一年级的第一次月考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门学科总分300分,普通班年级均分271.2分,最高分292分,实验班年级均分280。7分。数学有34个满分,90分以上人数近700人,80分以下人数只有15人,英语有54个100分,90分以上752人,80分以下只有4人。语文90分以上近100人,85分以上达300人。其他各年级学科均分均达85分以上。该校在不改变正常教学行政班的前提下,提出了培养特长生的思路。初一年级成立了数奥辅导班、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班、英语知识竞赛辅导班,初二年级增设了物奥辅导班,初三年级增设化学奥林匹克辅导班,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辅导,让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得到更充分地发展。5、发挥示范辐射功能,齐添教育满园春色。该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骨干教师队伍优势,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在楚州区“帮扶结对校”教研活动中起到了龙头作用。该校每年均有多名骨干教师应邀为楚州区教师培训班授课,每学期都举办“教学开放周”和“教学观摩周”,开设8--10节面向全市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近4年来前来该校听课评课的老师均达数千人次。该校通过多次承办省、地市等各种学术会议,使学校的教学经验在交流中不断向省内外辐射。近三年来,已承办“江苏省教育学会英语教育学科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淮安市信息教学研讨会”、“淮安市中考数学研讨会”、“江苏省生物教学研讨会”等省市级交流会10多次、楚州区级学科研讨会20多次。

  • 索引序列
  • 南开大学孙桂玲发表的论文
  • 南京大学孙越发表的论文
  • 河南大学梁中桂发表的论文
  • 中南大学李玲硕士论文发表
  • 论文发表云南省江玲玲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