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杨国红发表论文

杨国红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杨国红发表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2006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2006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来源 : 最近在帮人整论文,这里下了不少写好的论文范本,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那么你知道关于篮球运动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篮球的开题报告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代写论文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篮球笔调查问卷计算机等

一、 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序号主要工作内容起止日期

1选题,拟定开题报告,收集整理资料2010年6月

2完善计划,开展研究2010年7月—2010年9月

3再次查找资料,统计结果2010年10月

4分析对比,拟定初稿2010年11月

5提交论文,指导老师评审返,反复修改2010年12月

6进行论文答辩2011年4月

7再次修改,正式提交论文2011年5月

五、预期结果

1、充分分析拼抢篮板球技术,并清晰细致的解析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

2、利用篮球运动中拼抢篮板球的能力的分析,为学院篮球篮球专选对训练比赛、以及日后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做出指导。

3、充分提高拼抢篮板球的训练效果,从而使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佳绩。

一、 选题依据

伴随着中国篮球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职业联赛的风起云涌,篮球市场的日趋火爆,中国的男女篮球队(包括国家青年队)却在亚洲、世界赛场上连连败北!在奥运会预赛12队的16项技术统计中,除姚明有10项进入前5名外,无一人进入前十,中国男篮的失误高居榜首,5场比赛失误高达93次,平均每场失误18.6次,其他大多数统计不是垫底就是倒数第二。无论是体能、技术,还是战术意识和作风,中国男篮都不具备8强的实力。在第七届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中, 拥有像易建联和唐正东这样绝好条件(连美国教练都羡慕)的中国青年男篮,二胜六负仅排第十四名(十六支队),这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青年男篮自身的落后状况,而且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男篮与当今世界男篮群体中高水平队伍之间的差距。优秀男子篮球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不仅制约了目前中国男篮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影响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中国篮球要想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有所作为,以及中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必须加速优秀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进程。NBA是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NBA为什么能50年长盛不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NCAA每年为NBA输送几十名顶尖球员,NBA能够持续保持魅力也就在于不断有新星崛起。通过和“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相比较,我们发现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2、完善的训练、竞赛体制(包括中学生联赛、大学生联赛、和职业联赛)

3、竞争激烈的高水平的各级教练员队伍

4、激励机制

这几点正是美国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独到之处和成功之处。同时我们发现这四点中的共性就是鼓励竞争。通过频繁的激烈的比赛来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来选拔后备人才和优秀教练员,通过诱人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竞争,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篮球运动充满了生机。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成功的经验,由于两个国家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只能借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对现有的体制带来的冲击,使得目前的举国体制下,“业余体校—市体校—省体校—省青年队—省队—国家队”的培养方式已日渐萎缩,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的过程中在竞赛制度方面、政策导向方面、激励机制方面、培养体制方面、教练员体制方面、科研、医疗保障方面、联赛吸引力方面、选材方面、训练方面等方面均出现了问题,因此对我国男子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当中出现的问题极其原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紧紧围绕鼓励竞争的原则,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对提高我国男子篮球运动整体水平和推动我国男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 研究对象:参加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的运动员、近两年由青年队调入一线队伍的年轻运动员,参加大超联赛的前几名队伍的运动员。

三、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期刊网1994年至2004年期间的有关文献进新行查阅;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用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家长及专家进行调查、访问,以获取不同对象对各省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看法。

(三) 统计法:对青年联赛进行技术统计,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相关资料。

(四) 比较分析法:将我国后备力量的培养状况和美国相比较,将甲级队强弱队及其后备力量做全面比较,找出问题及值得借鉴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五) 逻辑分析法:对所掌握的资料和调查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指出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四、 研究内容:

1、 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现状

2、 后备力量培养方面和美国相比较

3、 后备力量和职业联赛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

5、 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

6、 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五、 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青年联赛前八名队伍的选材与训练特点,参加“大超”联赛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状况及联赛水平与青年联赛全方位相比较

研究难点:由于运动员选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牵扯的因素多,所以给问卷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也有难度。

六、预期结果

虽然目前我国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重点需要解决的是培养模式、竞赛制度、教练员选拔培训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因为一方面这几方面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么多问题的解决不时一蹴而就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体现了人才成长的数量、质量、层次与等级的变化规律。从启蒙阶段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升高,随着孩子们学习与训练的提高,把前一个较低的培养层次中的优秀者选拔到下一个较高的培养层次中去,这样各级人才数量从多到少,人才质量从粗到精,人才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选拔,最后产生出佼佼者,“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这就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培养篮球运动人才的基本模式。因此为了扩大篮球运动人口的基数, 必须开辟多种培养渠道,加大竞争力度,尽快形成我国的金字塔形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为此,必须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加速专业队二线队伍向高校并轨的步伐。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来进行,将大学联赛推向市场,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影响力,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进一步扩充大学生联赛的队伍及涉及的城市,增加比赛场次,避免垄断,加强竞争,增加比赛的受关注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中学生、中学生联赛。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抓紧培养各级队伍的高水平教练员,尤其是中学和大学专职教练员的培养。逐步提高各级教练员的待遇和职业运动员的待遇,学校也应为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加速普及完善教练员的竞聘制度,淘汰不能胜任的教练员,促使教练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推动选材、训练质量的提高。

七、进度安排:

2006年11月—2007年3月: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初步整理;

2007年4月—2007年5月:进行问卷的设计;

2007年5月—200年9月: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完成技术统计工作;

2007年9月—2007年10月:对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

2008年1月—2008年2月:征求导师和专家的意见,修改论文草稿;

2008年3月:定稿,准备答辩。

10、参考文献

[1]高建磊,陈树华,许永刚.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2卷第1期

[2]高治,徐伟宏.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3]刘玉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8):32

[4]宋振镇. CUBA与NCAA的比较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

[5]刘志伟,等.提高我国男篮对抗技术水平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

[6]张炳先,等.对篮球本质—强对抗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4,(6).

[7]王章明,等.CBA甲A与NBA队员身高体重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体育科技,第34卷第6期

[8]刘玉林.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改革现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26卷2000年第2期

[9]张振东.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6(2):55-60

[10]朱体荃,韩立明.少年篮球比赛中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9,20(6):23-27

[11]吴金元,任海.我国“三大球”的滑坡与后备力量的培养 [J].体育与科学,2001,22(1):37-40

[12]王守恒.美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及借鉴[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3):65

[13]成惜今.对世界男篮身高发展趋势的研究及预测[J].中国体育科技,1989,(4).

[14]黎白.篮球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应是多少?篮球,1993,(1).

[15]李可可.篮球运动员球感的测定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1995(3):34~39

[16]张力为.运动智力—困惑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困惑.中国体育科技,1993(1):39~45

[17]李可可.关于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问题的探讨,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3期

[18]卢亮球,邝郁,陈树华,优秀少年女篮运动员运动成绩与某些感知特征的相关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

[19]席莎,杨晓晖.对男篮不同位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17卷总第49期

[20]王守恒,薛正武,曾凡星,等.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

[21]黄远翔.关于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与技术特长关系的探讨,潍坊学院学报,第2卷第4期

[22]赵芳,孙民治.我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2期

[23]武国政,杜裕,谢铁兔.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水平不稳定原因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25卷第2期

[24]孙民治,陈钧,方明.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篮球运动现状及对策,体育科学2001年1月第21卷第1期

[25]翟强.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

[26]刘森.浅谈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

[27]付志东.论“豆芽菜现象”的本质原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2卷第1期

[28]陈本友.部分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1998年3月

杨红霞发表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大气及水污染控制工程、废物资源化、环境工程微生物、土壤污染修复教学及获奖情况:主编西南农业大学自编教材1部;副主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1部;参编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2部。获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称号,校优秀自编教材二等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项;已培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方向)等硕士研究生3届6人。科研及获奖情况: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A等优秀论文1篇,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研项目: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研瑞典环境战略研究基金(MISTRA)、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重庆市等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研项目《北碚区海底沟水库源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可行性研究》,重庆市北碚区科委重点项目,主持。近五年发表的科研论文:1. 李静, 杨红霞, 杨勇等. 2007.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3(6): 199-202.2. 杨勇, 杨红霞, 李静等. 2007. 超声波强化秸秆乙醇化原料碱预处理效果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 29(7): 149-152.3. Li, J., Sommar, J., Wängberg, I., et al. 2008. Short-time variation of mercury speciation in the urban of Göteborg during GÖTE-2005.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2(36): 8382-8388.4. 李静, 凌娟, 刘茂昌等. 2008. 超声波和碱联合预处理对畜禽粪便乙醇化的比较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5(4): 82-85.5. 凌娟, 李静, 刘茂昌等. 2008.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新思维. 四川林业科技. 29(4): 99-102, (通讯作者).6. Li, J., Yang, Y., Chen, H., et al. 2009. Comparison of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by acid and microwave-assisted acid pretreated swine manure.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32(5): 649–654.7. 桑宇, 李静, 凌娟等. 2009. 猪粪便不同酸糖化预处理及其酶解条件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34(4): 102-105.8. 刘茂昌, 李静和凌娟. 2009. 循环经济理念下农业生产废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畜牧与饲料科学. (2): 85-87.9. 徐静静, 李静, 凌娟等. 2009. 氢氧化钠预处理和酶解牛粪纤维素工艺条件优化. 山东农业科学. (11): 77-79, (通讯作者).10. Li, J., Yang, Y., Chen, H., et al. 2010. Sourcing Contributions of Gaseous Mercury in Indoor and Outdoor Air in China. Environmental Forensics. 11(1-2): 154-160.11. 晏飞来, 李静, 肖广全等. 2010. 超声波-TiO2光催化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环境工程学报. (2): 383-386.12. 刘新, 李静, 晏飞来等. 2010.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 112-114, (通讯作者).13. Li, J., Sommar, J., Fang, Z. A., Wu, S., et al. 2010. Total gaseous mercury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Goteborg, Sweden. Disaster Advances. 3(4): 598-601.14. 陈同斌,雷梅,宋波,李静,王学礼. 2010.土地复垦中植物修复技术规程及应用. 首届国土资源法制与市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15. 李静, 晏飞来, 徐静静, 刘新, 金春义, 林胜兰, 杨力和马雪娇. 2011. 氨水预处理玉米秸秆糖化工艺条件优化.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8(5): 77-81.16. 李静, 晏飞来, 杨力和马雪娇. 2011. 加压氨解预处理玉米秸秆糖化工艺研究. 南方农业(9): 66-69.17. 林胜兰, 李静和王龙飞. 2011. 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药业. 20(4): 22-23.18. 刘新, 王东红, 马梅, 王子健和李静. 2011. 中国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6(2): 207-214.19. 李静, 张焕红, 张燕, 曾维宽, 吴松, 黎洪光, 蒋涛, 张少君 and 屈海龙 2011. 新形势下水利类高职院校发展思路探索. 宁夏农林科技. 52(11): 105-106.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成立于1994年,有3名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基础护理学》的教学。2001年合校以后,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成为护理学院三个专业教研室之一,承担专、本、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师资队伍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护理学院编制教师6人(见下表),其中获学校优秀教师3人次,2009年薛雅卓教授获 “泰安市十大感动人物”,校级教学能手二等奖1人,泰山医学院优秀教学工作者1人。硕士生导师1名,指导或参与指导护理学硕士研究生6名。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职 称 学 历 学 位 职 务 薛雅卓 女 1963.6 教授 本科 硕士 教研室主任 吕春明 男 1962.3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护理学院副院长 高英丽 女 1971.6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教研室副主任 苏爱华 女 1975.6 讲师 本科 硕士 杨黎 女 1976.5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教研室秘书 张雪芹 女 1974.12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本教研室承担护理学本科、专升本、专科课程共8门,校级选修课3门,合计11门。 课程名称 层次 课程负责人 备注 1 基础护理学 专科、本科 薛雅卓高英丽 2007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 社区护理学 专科、本科 薛雅卓 3 人际沟通与礼仪 专科、本科 杨黎 4 护理学导论 本科 杨黎 5 精神病护理学 专科、本科 张雪芹 6 护理技术 专升本 高英丽 7 护理心理学 本科 苏爱华 8 护理职业生涯发展 专科、本科 吕春明 9 心理咨询与治疗 校级选修课 杨黎 10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救助 校级选修课 张雪芹 11 护理操作技术与理论 校级选修课 杨黎 三、课程建设及取得的成绩本教研室承担护理专业8门必修课程,其中《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网上资源实施网络课程教学,2007年《基础护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全部课件、教案、习题、护理技术操作录像上网,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可在网络课程中随时和老师进行互动,下载学习资料,并且可进行网上做题、提交作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2011年该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护理心理学》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四、教学与科学研究教研室一贯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参与或省级、厅级、校级教研及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0余部。 外妇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4年9月,由2001年成立的临床护理教研室发展而来。数年来外妇护理学教研室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于2006年及2007年分别被评为“泰山医学院十佳优秀教研室”和“泰山医学院文明教研室”。一、师资队伍目前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1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见下表)中副教授3名,讲师4名,助教1名;硕士6名(其中在读博士1名),本科2名(其中在读硕士1名);校级优秀教师2名,校级教学能手二等奖1名。 姓名 学历 学位 职称 专业 职务 张爱华 研究生 硕士(在读博士) 副教授 护理学 柳韦华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护理学 计生学院副院长 孙 铮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护理学 计生学院教学秘书 陈丽萍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中医学 副主任 武江华 本科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副主任 孙 霞 本科 学士(在读硕士) 讲师 护理学 李 蕾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韩扬扬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护理学 二、承担课程本教研室承担护理学研究生、本科、专升本、专科课程共11门,校级选修课4门,合计15门。 课程名称 层次 课程负责人 备注 1 护理研究 研究生、本科 刘化侠 李 蕾 2 护理理论 研究生 柳韦华 张爱华 3 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 刘化侠 4 外科护理学 专、本 张爱华 武江华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5 妇产科护理学 专、本 柳韦华 陈丽萍 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6 急危重症护理学 专、本 刘化侠 孙 霞 校级精品课程省级成教特色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7 护理管理学 专、本 孙 铮 8 护理伦理学 专、本 孙 霞 9 五官科护理学 专升本 韩扬扬 10 CGFNS 专升本 李 蕾 11 护理专业发展 专升本 韩扬扬 12 常用急救技术 校级选修课 孙 霞 13 妇女保健学 校级选修课 陈丽萍 14 临床常见肿瘤的防治 校级选修课 武江华 15 灾难与创伤救护 校级选修课 李 蕾 三、课程建设及取得的成绩本教研室承担护理专业11门必修课程,其中《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上进、刻苦钻研,将PBL教学、角色扮演、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分别于2005、2009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分别于2008、200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急救护理学》于2011年被批准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特色课程。2011年《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群。四、教学与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教研室承担省级、厅级、校级教研及科研课题近30项,获得省级、厅级、校级各种奖励20项,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近20部,发表论文近50篇。 内儿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4年9月,由2001年成立的临床护理教研室发展而来。经由历任主任及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成为护理学院重要的教研室之一。一、师资队伍目前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1人。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博士在读1人。护理学院编制教师7人(见下表),其中校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师德标兵2名,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能手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姓名 学历 学位 职称 专业 职务 刘化侠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护理学 院长 陈惠珍 本科 硕士 副教授 护理学 主任 张雯 研究生 硕士(在读博士) 讲师 中医学 副主任 王笑蕾 本科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王伟学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中医学 杨红霞 本科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江宁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护理学 秘书 二、承担课程本教研室承担护理学研究生、本科、专升本、专科课程共8门,校级选修课5门,合计13门。 课程名称 层次 课程负责人 备注 1 教学策略与方法 研究生 陈惠珍 2 内科护理学 专、本 刘化侠 王笑蕾 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3 儿科护理学 专、本 杨红霞 4 健康评估 专、本 张雯 王伟学 5 护理教育学 本科 陈惠珍 6 老年护理学 本科 王笑蕾 7 护理理论 专升本 陈惠珍 8 饮食调护 专升本 张雯 9 常见病的家庭护理 校级选修课 王笑蕾 10 现代家庭的儿童护理 校级选修课 杨红霞 11 实用社交及民俗礼仪 校级选修课 江宁 12 实用卫生保健 校级选修课 张雯 13 现场心肺复苏术--生命的黄金救助 校级选修课 陈惠珍 三、课程建设及取得的成绩本教研室承担护理专业8门必修课程,其中《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课程;《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以课程为载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将PBL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年来学生对各门课程的满意度高达95%以上。《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等先后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2011年《内科护理学》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四、教学与科学研究教研室一贯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参与或省级、厅级、校级教研及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0余部,其中卫生部规划教材5部。

泰山医学院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杨红发表的论文

1、杨 红《当前影响牡丹信用卡业务的难点与对策》,1993年发表于《西宁金融》。2、与他人合作编写《市场经济忧思录》一书,本人撰写第十一章《知己知彼——市场消费者分析》,1993年5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3、杨 红《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功能之我见》,发表于《南京金专学报》1996年第1期。4、杨 红《完善和规范同业拆借市场之我见》,发表于《南京金专学报》1996年第3期。5、杨 红《论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发表于《南京金专学报》1997年第4期。6、杨 红《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表于《中国金融教育》1998年第2期。7、杨 红《试论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中断的问题与对策》,发表于《青海金融》1998年第6期》8、杨 红《谈商业银行支持企业资产重组的策略》,发表于《南京金专学报》1998年第2期。9、华增风、杨红《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会计监管问题研究》,发表于《山东金融》1999年第5期。10、王培瑛、杨红《关于商业银行加快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2003年第6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2 D级11、刘银风、王培瑛、杨红《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应从发展资本市场入手》,2003年10月21日《中国证券报》 3/3 D级12、杨 红、王培瑛《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2003年第11期〈济南金融〉 1/2 一般级13、杨 红、王培瑛《对加快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2003年第12期〈甘肃金融〉 1/2 一般级14、杨 红、王培瑛《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战略分析》,2004年第一期〈社会纵横 〉 1/2 一般级15、刘银风、杨红、王培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2004年第二期〈经济师〉 2/3 D级16、刘志友、杨红,《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财贸经济》,2004年第4期。 2/2 B级17、杨 红,《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评析与制度创新路径再探》,《农业经济》,2004年第5期 1 /1 D级18、杨红,《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经济师》,2004年第11期 1 /1 D级19、杨 红等《关于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2005年第2期《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1/3, D级20、杨 红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2005年第7期〈农业经济〉1/3, D级21、杨红,《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若干思考》,《金融改革与发展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22、华增风、杨红、涂建明《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会计监管问题研究》,《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新型高效过程装备、虚拟仿真技术等。先后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致力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综合测控技术应用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制造业的可重构测试系统理论研究”、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石油化工装置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与事故应急预案”、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X3D和多Agent技术的工控界面技术研究”等纵向项目。与企业合作,实验室还在压缩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中药智能生产线、音乐喷泉智能监控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多项实用研究成果。虚拟仿真技术领域,致力于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针对实践教学与企业培训的需要,开发的基于Web的过程装备仿真素材库软件,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其技术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实验室还在基于智能虚拟环境的工业监控人机交互系统、设备结构及工厂布局虚拟设计等方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应用研究方向。新型高效过程装备领域,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传质、传热方向,基于先进的CFD数值模拟技术和PIV流场测试技术,在搅拌混合、喷嘴雾化设备以及节能油缸等方向展开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并获多项国家专利。

所教学生多人次再省级比赛上获奖,如:学生王晓伟、张海荣在1997年香港第一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上获双钢琴第一名,王晓丹、林音,获第三名。本人获得园丁奖。学生丛虹在2001年“肖邦钢琴大赛”海南赛区选拔赛上获亚军,王晓丹获第四名;同年,学生丛虹获“肖邦钢琴大赛”公开组优秀奖(第六名)以及第11届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第五名。学生李鹏军获中国文化部文化交流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2005年“海资曼”杯东方钢琴、键盘乐器大奖赛青年钢琴专业组铜奖。出版的教材与发表的论文有:《莱蒙钢琴练习曲集作品37号(教学版)》(注释,共50首。1999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获省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钢琴八度技术弹奏方法的掌握及训练》(《乐府新声》,获省心理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性的培养是教学的当务之急》(《音乐生活》)。

杨红梅发表的论文

荆州市实验中学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0名,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35人分获省、市级以上“明星教师”和“骨干教师”称号,40多人次分获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授予的“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十佳班主任”等光荣称号,91人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近几年,有55人次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和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其中1人获全国一等奖,8人获省一等奖,26人获市一等奖。学校教师每年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有多种自做课件、论文及教学设计在全国和省市评比中获奖,杨红梅等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被制成光碟在全国发行,夏循藻等教师应邀到全国及省市级教研教改研讨会议上讲课讲学,还有的教师出版了专著。

根据2016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360人,专职教师312人,其中教授27人(内聘9人)、副教授118人(内聘8人)、中级职称104人。博士2名、硕士生76名、“双师”型教师120名。 甘肃省省级教学名师:王海涛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团队名称主持人级别所在院系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 李和国省级畜牧系农业机械专业教学团队 王海峰省级畜牧系 根据2016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七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1个,“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甘肃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7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4个):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 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畜牧兽医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服务能力重点专业(2个):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省级骨干专业(1个):兽医 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兽医 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畜牧专业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畜牧兽医、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农业机械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负责人级别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杨志平 省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李克广省级钳工技能 张承国省级猪生产学 李和国省级动物诊疗技术 康程周省级动物传染病 贾志江省级汽车综合实训 王海峰省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孙福成省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周凤雄省级资料来源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 序号实训基地名称服务专业群类型1种子加工机械实训基地机械制造省财政支持2农业机械加工制造实训基地机械制造、农业机械省财政支持4电子电器实训中心电子信息5风电光电控制技术实训基地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省财政支持6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车辆工程7养殖实训中心畜牧、兽医8百头规模标准化奶牛场畜牧、兽医9千头规模种猪场畜牧、兽医10万只父母代种鸡场畜牧、兽医11百只规模肉羊场畜牧、兽医12特种动物养殖实训基地畜牧、兽医央财支持13牧草栽培实训基地畜牧、兽医14动物医学专业能力实训基地畜牧、兽医省财政支持15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实训基地葡萄酒省财政支持16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葡萄酒省财政支持17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窗口服务平台 葡萄酒省财政支持资料来源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5优秀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主持人级别年份1畜牧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李和国省级二等奖20152畜牧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李和国教育厅级20143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群《动物生物化学》课程项目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刘海贤教育厅级20144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杨孝列教育厅级2013 2015 年,学院共承担校内外科研项目12项: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 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共149篇:其中国家级76篇,省级73篇。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科研获奖项目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主持人奖项类别奖励单位1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张登辉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甘肃省教育厅2高寒牧区绵羊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应用祝艳华2015 年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二等奖甘肃省农牧厅3不同杂交组合瘦肉型商品肉猪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关红民2015 年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二等奖甘肃省农牧厅4高寒牧区新生羔羊真胃奶积食病因调查及防治措施研究与应用王选慧2015 年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三等奖甘肃省农牧厅资料来源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科研获奖统计表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奖励名称奖励部门奖励等级获奖时间1 河西地区优质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豆卫、张登辉、冯春霞、梁盛泉、张鹏程、马进勇、李克广、赵象忠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三等奖 2006 2 优质苜蓿新品种引进推广 梁盛泉、姜聪文、张登辉、杨孝列、苏希孟、赵象忠、贺军、薛信民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甘肃省农牧厅 二等奖 2006 3 武威市肉羊改良和肉牛高效养殖技术示范 李和国、李来平、马进勇、康程周、潘越博、张登辉、张延贵、刘跟新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甘肃省农牧厅 二等奖 2008 4 甘肃省家畜养殖业源产排污监测分析研究 姜聪文、杨孝列、李和国、张登辉、李克广、关红民、刘瑞玲、贺军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甘肃省农牧厅 二等奖 2009 5 黄芪多糖当归多糖对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应用研究 张进隆、王治仓、王福厚、尹凤琴、贾志江、尚学俭、田启会、杨红梅、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甘肃省农牧厅 三等奖 2009 6 武威市肉杂鸡繁育体系研究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 张登辉、杨孝列、贺军、赵象忠、李克广、杨红梅、郭志明、盛玉祥 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武威市人民政府 一等奖 2008 7 中草药添加剂促进蛋鸡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 刘跟新、王福厚、李勇生、王治仓、姜聪文、贺军、韩玉柱、李海前 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武威市人民政府 二等奖 2008 8 凉州区鸡马立克氏病游行病学调查、病理学研究及中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李勇生、刘跟新、王治仓、赵秋霞、尹凤琴、张进隆、黄爱芳 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武威市人民政府 三等奖 2008 9 数码IIC总线遥控彩电原理及故障演示装置研制 孙建林、王锡旺、陈岩、贺得飞、王海涛、钟灵、张建国、王正勇、 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武威市人民政府 二等奖 2009 10 武威冬油菜适应性试验与示范推广 马维国、康程周、郑万来、张鹏程、李颖芳、张慧玲、吴红 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武威市人民政府 二等奖 2009 11 肉用犬杂交模式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 王作洲、樊珍兰、康程周、李发新、高启贤、张忠、冯志华、杨红梅 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武威市人民政府 二等奖 2009 12 分层次教学试验研究 梁盛泉、姜聪文、周建民、周奋雄、薛信民、王作洲、王治仓、张铎 第五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 甘肃省教育厅 一等奖 2009 13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研究 段生成、李克广、田宗祥、段天青、贺得飞、张延贵、盛玉祥、雷文斌 第五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 甘肃省教育厅 一等奖 2009 14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猪生产》 李和国 第五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 甘肃省教育厅 二等奖 2009 15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兽医学》 姜聪文 第五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 甘肃省教育厅 一等奖 2009 16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畜禽生产》 张登辉 第五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 甘肃省教育厅 一等奖 2009 17 汽车安全驾驶与维护图解 王海涛 第五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 甘肃省教育厅 三等奖 2009 18 农用汽油机不易起动的电系故障诊断 席爱学 第五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 甘肃省教育厅 三等奖 2009 19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田宗祥、张建国、何杰、郭建东、杨玉鹏 甘肃省共青团工作调研奖 共青团甘肃省委 调研三等奖 2008 20 高职生就业心理困惑与调适 张进隆、王学明、王治仓 第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奖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会 二等奖 2008 21 开展项目教学 推进教学创新 王正勇、王锡旺、刘跟新、孙建林、王淏、张建国、孙福成、王晓静 “十一五”期间农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会 二等奖 2009 22 数控技术应用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刘玉春、吴应昌、张承国、巨江澜、靳瑞生、邱晓庆 “十一五”期间农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会 三等奖 2009 23 高职教育《猪生产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李和国 第七次全国职教学会优秀文章奖 中国职教学会 二等奖 2009 24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说课 王海涛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 二等奖 2009 25 形势与政策十四讲 孔庆来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 一等奖 2009 26 铺放式网状固沙草格 靳瑞生 实用新型专利 学术期刊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院刊《畜牧工程职业教育》。是由省教育厅主管、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在全国相关高校及省内有关部门交流的综合性省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市场分析、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与营养、遗传育种与繁殖、宠物门诊、牧草开发、环境保护、环境控制、兽药天地、经验交流、价格动态等。 馆藏资源根据2016年4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31.1多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资料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机械、车辆、电子等诸多领域。

1绪论1.1问题的提出家庭劳动教育是指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的长辈有意识地,自主的教育孩子多参加劳动活动,通过亲身示范或引导等途径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劳动习惯非常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要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2]《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和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家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专注力。[3]因此,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在幼儿发展过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生产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里,社会、家庭、幼儿园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李静(2009)在关于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中显示,极大部分家长认为让幼儿“分担”家务,就是在进行劳动教育。很多家长不能准确认识到家庭劳动教育对幼儿德智体美劳整体发展健康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对家务劳动教育中父母教育行为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家务劳动教育是由一些父母提供的,占总人口的69.74% ,通过语言教授或让幼儿观察成年人的劳动的行为从而进行劳动教育,超过一半的父母没有给予他们的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有21.05%的家长采取孩子操作家长一旁指导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另外,仅有9.47%的家长能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琢磨。因此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家庭劳动教育,剥夺了幼儿劳动的机会。也有少部分家长提出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劳动技巧,培养劳动意识,或是为家长减轻负担等。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一般以父母示范为主,并没有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趣味性,目的性较强。由于幼儿没有劳动习惯,他们认为劳动就是游戏,所以还需要父母的指引和培养。[4]因为劳动不仅是让幼儿获得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家庭的孩子参加劳动的时一间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为11.5分钟,美国为72分钟,韩国为42分钟,英国为36分钟,法国为30分钟,日本为24分钟。这些调查数据充分反映出我国孩子参加劳动的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5]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劳动能力与服务能力,让幼儿参加劳动,不仅生活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儿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在自我服务和劳动中逐步建立自信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培养劳动习惯。激发幼儿热爱劳动情感,使幼儿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对比中小班幼儿,大班幼儿已具有参与部分劳动活动的能力,在家庭中为了能让幼儿更加健康的全面发展,家长应重视家务劳动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包括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态度,劳动教育的目的、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的实施(频率、时机、方法、途径、策略)、劳动教育的评价以及对劳动教育存在的困惑和建议。并以此为前提,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相应策略。通过本研究,希望幼儿家长重视幼儿的劳动意识,能够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在幼儿在挑战有难度的劳动任务是,能够给予帮助和鼓励。将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付诸于实践中。2 文献综述2.1 劳动教育和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界定2.1.1劳动教育的界定“劳动教育”的定义在《教育大辞典》中是指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作用[6]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由于“工作价值观”是职业培训的核心,因此工作教育亦可界定为提升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即建立正确的工作观、积极的态度、热爱劳动和热爱人民等) ,以及获得良好的专业训练(培养工作习惯,配合某些工作等)。 以发展知识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等等。郑玉娟认为,工作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发展的社会层面,而应结合德国的基本使命来理解。职业培训我们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灵活性、自主性和责任感,在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能力。茹回娅·木哈买提认为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内化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及社会生活常 识的特殊运动形式教育。从古至今国内外众多教育家都提倡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如在我国自原始社会起,人们便开始在日常的劳动与生产实践中开展广泛的教育事业。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也提到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8]综合各位学者对于劳动教育的各种理解,可以看出从以上对劳动的各种理解中可以看出,虽然各位学者对幼儿园常规的理解各不相同,但都侧重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2.1.2 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界定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幼儿家庭劳动教育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关于这个概念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郑玉娟认为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应从德育的角度理解,突破社会性发展层面,不仅提高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等发展。张荣钢则认为家庭劳动教育,是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给幼儿树立榜样,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员志慧提出家庭劳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劳动教育要渗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尤为重要。[9]综上所述,本文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定义是:指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家长及他人以榜样示范,侧面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劳动兴趣,从而使幼儿热爱劳动,树立积极正确的劳动观念的教育活动。2.2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智力发展良好品德意志的形成。杨红梅(2016)努力提高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从小就开始劳动,学会尽其所能,减少对成人的依赖,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劳动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劳动是发展儿童思想的重要手段,劳动促进儿童的健康和适应和耐心的精神,促进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工作使儿童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从而有助于儿童个性和道德的发展。因此,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8]郭映彤(2019) 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分别是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劳动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以及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个性。因为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能够让幼儿很好的在运动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创造力。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消耗能量和精力,因此,要取得劳动成果,顽强的意志和坚定 的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劳动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10]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教育作用,广大学者都有不同的说明,可以看出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在当下大环境中,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内容,在家庭中,应该建立相应的体系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这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3幼儿家庭劳动教育教育的内容幼儿的劳动教育通常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工作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包括工作习惯和对工作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劳动技术知识的教育。[11]因此,今天的工作教育使受过教育的人能够获得技术知识、工作习惯、工作理念和技术知识。2.4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2.4.1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方法张钢荣(2011)尊重孩子家庭劳动的权利,讲究劳动教育的技巧与方法。[11]首先,家长要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其次,要让孩子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适当地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等,这样能让他们在参与劳动的同时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享受劳动带来的身心的愉悦感。再次,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课和实践活动,通过劳动培养孩子观察思考能力、手脑动用的协调性,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2.4.2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途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游戏和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把劳动教育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意识强,各级性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性、鼓励性话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和条件。这样孩子就能更好更快的学会这些事情,掌握一些简单地日常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的。郭映彤提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劳动教育的内容,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的劳动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增加难度,让幼儿能在他人帮助下通过必要的努力来完成。[12]将幼儿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劳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创造有利于幼儿劳动的教育环境是幼儿的劳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创造教育环境时,教师必须注意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综上所述,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要家长或教师加强引导,创设合理的环境,有效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2.5幼儿家庭劳动教育中的困惑以及存在的问题2.5.1幼儿家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茹回娅·木哈买提(2014)认为现在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三大误区:第一是教育目标和内容发生错位第二是教养态度的偏差, 第三是缺乏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郭映彤(2019)认为,当前家长和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幼儿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式和幼儿劳动的内涵,这导致幼儿劳动教育形式化、边缘化、功利化。[13]2.5.2幼儿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张荣钢在对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中,从四个方面分析,分别是:重智轻劳,扭曲劳动观念;父母对孩子劳动的消极反应,降低其劳动积极性;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缺乏劳动的习惯;缺乏合理有效的劳动教育方法。杨丽霞指出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许多青少年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并做出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在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要有所作为。[13]杨红梅提出,当前现实中的幼儿家庭劳动教育效率不高,劳动教育方式存在一定误区,家长对孩子劳动的反应不够积极,家长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综上所述,当前大多家长忽视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缺乏正确家庭劳动教育方式,存在包办幼儿劳动现象,这导致幼儿在家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薄弱,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责任感,甚至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3 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海伦市作为本次调查样本的采集地,随机抽取三个民办园和三个公办园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调查研究。海伦市是绥化市的3个县级市之一,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总人口8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城市人口13万人,23个乡级行政区,共有243个行政村,20个社区。主要研究对象为200 位家长。男孩家长100名,女孩家长100名,公办园家长100名,民办园家长100名。表3.1 幼儿家长样本构成情况人数(人) 百分比(%)分布 公立幼儿园 76 38.46%私立幼儿园 122 61.54%合计 198 100.0%年龄 25岁及以下 18 9.09%26-30岁 45 22.73%31-35岁 63 31.38%36-40岁 45 22.73%40岁以上 27 13.64%合计 198 100.0%平均年龄 39学历 初中及以下 18 9.09%高中 18 9.09%大专 27 13.64%本科 90 45.45%研究生及以上 45 22.73%合计 198 100.0%幼儿 独生 135 68.18%非独生 63 31.82%合计 198 100.0%由表3.1的数据可以得出,调查的幼儿家长以中等年龄为主,25岁以下的家长较少,家长的平均年龄为39岁。在学历上,多为本科毕业,本科毕业的家长占比为45.45%,初中及以下和高中毕业的家长占比较小,且大多数家庭的幼儿都为独生。家长问卷的样本选择的几所幼儿园皆为海伦市示范园,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2研究工具3.2.1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本研究参考了《幼儿园儿童劳动行为的研究》(李丽娟,2018)和《城市幼儿园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研究》(韩留琴,2019)两篇硕士论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教师提供的建议,编制所需的问卷,对城市幼儿园家长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资料。主要包括2个部分,38道问题,第一部分,家长基本情况及幼儿基本情况,共5题,是第(1)题和第(5)题。第二部分,1)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态度8题,分别是第1、2、3、4、5、6、7、8题; 2)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共2题,分别是9、10题; 3)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 ,共2题,11、12题。 4)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共14题,其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是13、14、15、16、18、19、20、21、24、25、26题。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是17题。劳动教育的实施时间是22题。劳动教育的实施频率是23题;5)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评价,10题,是27、28、29、30、31、32、33、34、35、36题; 6)存在的困惑和建议,共2题,是37、38题。¥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园大班家庭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1绪论1.1问题的提出家庭劳动教育是指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的长辈有意识地,自主的教育孩子多参加劳动活动,通过亲身示范或引导等途径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劳动习惯非常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要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2]《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和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家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专注力。[3]因此,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在幼儿发展过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山西大同杨红霞发表的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大气及水污染控制工程、废物资源化、环境工程微生物、土壤污染修复教学及获奖情况:主编西南农业大学自编教材1部;副主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1部;参编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2部。获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称号,校优秀自编教材二等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项;已培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方向)等硕士研究生3届6人。科研及获奖情况: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A等优秀论文1篇,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研项目: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研瑞典环境战略研究基金(MISTRA)、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重庆市等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研项目《北碚区海底沟水库源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可行性研究》,重庆市北碚区科委重点项目,主持。近五年发表的科研论文:1. 李静, 杨红霞, 杨勇等. 2007.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3(6): 199-202.2. 杨勇, 杨红霞, 李静等. 2007. 超声波强化秸秆乙醇化原料碱预处理效果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 29(7): 149-152.3. Li, J., Sommar, J., Wängberg, I., et al. 2008. Short-time variation of mercury speciation in the urban of Göteborg during GÖTE-2005.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2(36): 8382-8388.4. 李静, 凌娟, 刘茂昌等. 2008. 超声波和碱联合预处理对畜禽粪便乙醇化的比较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5(4): 82-85.5. 凌娟, 李静, 刘茂昌等. 2008.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新思维. 四川林业科技. 29(4): 99-102, (通讯作者).6. Li, J., Yang, Y., Chen, H., et al. 2009. Comparison of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by acid and microwave-assisted acid pretreated swine manure.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32(5): 649–654.7. 桑宇, 李静, 凌娟等. 2009. 猪粪便不同酸糖化预处理及其酶解条件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34(4): 102-105.8. 刘茂昌, 李静和凌娟. 2009. 循环经济理念下农业生产废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畜牧与饲料科学. (2): 85-87.9. 徐静静, 李静, 凌娟等. 2009. 氢氧化钠预处理和酶解牛粪纤维素工艺条件优化. 山东农业科学. (11): 77-79, (通讯作者).10. Li, J., Yang, Y., Chen, H., et al. 2010. Sourcing Contributions of Gaseous Mercury in Indoor and Outdoor Air in China. Environmental Forensics. 11(1-2): 154-160.11. 晏飞来, 李静, 肖广全等. 2010. 超声波-TiO2光催化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环境工程学报. (2): 383-386.12. 刘新, 李静, 晏飞来等. 2010.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 112-114, (通讯作者).13. Li, J., Sommar, J., Fang, Z. A., Wu, S., et al. 2010. Total gaseous mercury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Goteborg, Sweden. Disaster Advances. 3(4): 598-601.14. 陈同斌,雷梅,宋波,李静,王学礼. 2010.土地复垦中植物修复技术规程及应用. 首届国土资源法制与市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15. 李静, 晏飞来, 徐静静, 刘新, 金春义, 林胜兰, 杨力和马雪娇. 2011. 氨水预处理玉米秸秆糖化工艺条件优化.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8(5): 77-81.16. 李静, 晏飞来, 杨力和马雪娇. 2011. 加压氨解预处理玉米秸秆糖化工艺研究. 南方农业(9): 66-69.17. 林胜兰, 李静和王龙飞. 2011. 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药业. 20(4): 22-23.18. 刘新, 王东红, 马梅, 王子健和李静. 2011. 中国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6(2): 207-214.19. 李静, 张焕红, 张燕, 曾维宽, 吴松, 黎洪光, 蒋涛, 张少君 and 屈海龙 2011. 新形势下水利类高职院校发展思路探索. 宁夏农林科技. 52(11): 105-106.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整理的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王舒颖.《嘟嘟馕馕》VI设计[J].传媒,2019(16):2.

[2]朱婷婷.《熊猫文创》VI设计[J].传媒,2019(16):2.

[3]冉娅,任倩慧.羌绣图案在民宿VI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北极光,2019(08):58-60.

[4]刘红菊.经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VI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14):316.

[5]高画画.谈VI设计在藏香民族企业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9):189-190.

[6]汤海波.百果园VI设计过程与设计原理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86.

[7]邓俊,翟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VI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9(07):268-269.

[8]刘亚璇.从品牌广告VI出发谈VI中的策略与概念[J].艺术科技,2019,32(06):219.

[9]李娟,潘越.读图时代下的VI创新设计实践--以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05):156-157+163.

[10]马珊.浅谈工艺美术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J].大众文艺,2019(05):129.

[11]钟金宇.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VI视觉形象设计[J].美与时代(上),2019(03):121.

[12]高国珍.兰亭国际艺术教育VI设计[J].当代文坛,2019(02):8.

[13]陆雅琼.幼儿园品牌形象识别系统(VI)研究[J].大众文艺,2019(04):63.

[14]董玉,孙明海.论VI设计在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1):106.

[15]张斐斐.浅谈互联网背景下VI设计表现形式的趋势[J].西部皮革,2018,40(23):106.

[16]甘茂德.内蒙古工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14.

[17]曾广春,陈晶晶,刘畅,李影影.高职VI设计与网上创业园的推广--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网上创业园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06):69-72.

[18]张频.赣傩标志设计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22):329.

[19]刘首含.人性化理念在VI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33-35.

[20]栗晓枢.航空港外观VI重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22):122-125.

[21]黄海涛,唐昌乔.妥乐旅游品牌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0):204.

[22]张润龙,罗辉.云旗航空运动有限公司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9):2.

[23]陈爽爽.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10):156.

[24]黄宇宁.浅谈如何发挥VI设计在企业宣传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8,31(08):195.

[25]曾运东.VI设计中辅助图形的开发与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08):55-58.

[26]张晓娜.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55-156.

[27]姚傲雪,钟金宇.从化区村落品牌VI设计实践与探索--以莲麻村为例[J].设计,2018(15):28-29.

[28]李艳.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规范[J].艺海,2018(07):102-103.

[29]闫涛.论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J].品牌研究,2018(03):115+120.

[30]余晓光.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6):13-14.

[31]李俊涛.红色在食品行业V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西部皮革,2018,40(09):78.

[32]乔文霞.《一草一木书屋vi设计》[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16.

[33]王奇.VI视觉识别设计中的辅助图形分析[J].艺术教育,2018(09):175-176.

[34]晏双,任世文,许婷.浅谈VI设计在高校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8(12):296+303.

[35]朱乐艺.VI设计中的包装色彩应用[J].上海包装,2018(04):9-13.

[36]候少蓉.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报业,2018(08):71-72.

[37]王潇宇.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8(06):93.

[38]董斌.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数字化VI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138+140.

[39]候少蓉.从色彩情感角度谈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72.

[40]杨欣欣.浅析VI对品牌形象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8(02):83-84.

[41]候少蓉.VI设计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8(02):66-67.

[42]于敬新.青春年华咖啡厅的VI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58-59.

[43]邓顺黎,余静贵,万龙,赵艳龙.VI设计中的校园文化构建--以长江大学为例[J].才智,2018(02):26+28.

[44]奚磊.浅谈VI辅助图形设计的多样性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12):314.

[45]张馨尹,赵理阳.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1):297.

[46]裘晓红.浅谈VI设计应用的误区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78.

[47]冯劲章.实例分析VI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07):258.

[48]张家华.西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VI视觉运用研究分析--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07):272-273.

[49]徐平.VI设计对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7(31):120+124.

[50]孔莉莉.论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开放式VI设计[J].艺术科技,2017,30(10):1-2+8.

[51]王晓玮.民俗元素在城市VI形象系统设计中的导入探索--以滁州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05):83-87.

[52]郭二伟.VI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意向性表达分析[J].设计,2017(20):108-109.

[53]汤智华.高职院校品牌形象与VI创新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266-268.

[54]张傈宁,张勇.情绪实验室VI设计[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3):48-52+84.

[55]何佑石,毛苏扬,栾家成,李子涵,张求慧.基于木文化的高校二级学院VI设计[J].包装世界,2017(05):56-58.

[56]许紫薇.VI设计中动画标志的发展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6):144.

[57]范恩辉.应用型高校VI系统的构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33(04):126-128.

[58]曾运东.铉力土石方有限公司VI设计作品[J].包装工程,2017,38(16):258.

[59]梁建明,曾泽栋.虔荣V酒店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

[60]曾泽栋,梁建明.忆餐厅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

[61]徐津.中国高校VI设计方法研究[J].广东蚕业,2017,51(08):78.

[62]何川,廖夏妍.关于企业VI标志设计中的文字技巧分析[J].大众文艺,2017(14):125.

[63]何璐.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7):189-190.

[64]余旭.VI设计中多样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评《VI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117.

[65]白东丹,李东娜.萨满面具图案在生态旅游餐饮V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3):109-111.

[66]马璁珑.基于VI设计的印刷规范化要素探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7(06):14-18.

[67]赵偲汝,李汉平.VI设计在儿童教育品牌中的应用--以“七视野儿童艺创教育”品牌设计为例[J].艺术教育,2017(Z6):263-264.

[68]朱小军,蒋兆辉.基于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下的展览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5):25+86.

[69]甘露.悦果子滨湖农场VI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55.

[70]王奇.论VI设计中的形式美感[J].艺术教育,2017(Z5):267-268.

[71]廖莹,曾显峰,邓秀茹,李嘉祥.浅谈校园VI设计中色彩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96.

[72]邓秀茹,曾显峰,廖莹,李嘉祥.VI在高校文化宣传中的意义浅谈[J].福建电脑,2017,33(04):89+127.

[73]陈家鹏.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4):44-46.

[74]郑淼.传统图形在VI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06):173-174.

[75]王莹.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工业设计,2017(03):76-77.

[76]韩岩岩,汪月迪.界首彩陶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3):25-29.

[77]赵航.浅谈餐馆VI设计的方法与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79.

[78]王颖.现代VI形象的设计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7(04):143.

[79]陈家鹏.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02):138-139.

[80]叶秀源,邱蔚琳.VI设计--茂名粮丰园品牌形象再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134-135.

[81]张甜.现代医疗行业VI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273.

[82]黄剑平.“私农菇坊”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7.

[83]徐姗姗.邦博服装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8.

[84]丁伟,宣建婷.浅析品牌调性在VI系统设计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01):181-182.

[85]王保军.浅谈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01):98.

[86]董与思,刘洋.VI战略构建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意义--以提升发展城市形象设计为先导[J].美术大观,2017(01):116-117.

[87]姜博.湛栌VI设计作品[J].设计,2017(01):8.

[88]孙腾.浅析VI设计中的辅助图形[J].大众文艺,2016(24):73-74.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段世霞.项目管理[M],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寿涌毅.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综述[J].项目管理技术,2006(9): 28-31.

[4]刘耕,王学军.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的比较及建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22):16.

[5]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 (33).

[6]霍丽云.基于施工进度下的设计进度控制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13-29.

[7]李京彦.设计管理在核电EPC项目中的实施[J].中国核电,2009,2(3).

[8]马子琦.多项目进度优化及资源均衡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1-2.

[9]张保军.浅议钢铁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编制流程[J].科技资讯,2013,(4):173-174.

[10]蒋怡翎.风电工程接口纳入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编制[J].科技信息,2010,02(23).

[11]张伟锦.项目管理在设计院、所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1.

[12]威索基.有效的项目管理[M],第3版.费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27-240.

[13]颜彦.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1].有色冶金设计与研宄,2010(1): 45-46.

[14](美)克利福德.格雷,埃里克.拉森.项目管理教程(第2版)[M].徐涛,张扬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 顾得均.航空电子装备修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01:65-70.

[2] 张勇,毛凯,杨光等.VXI 总线及其接口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8):1072.

[3] 俞思文.DAQmx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改进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 王 朕,刘陵顺,刘学峰.基于 AT89S52 的机载电气盒测试仪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8):73-75.

[5] 高金龙.基于虚拟仪器的继电器测试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6] 朱旖,杜建军.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结构和标准[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27(8):72-73.

[7] 郑叔芳,刘桂安,马鸿韬,等.飞机继电器盒微机自动检测系统[J], 航空工艺技术, 1987(3):15-18.

[8] 朱宇杰.PXI 总线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研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 项学智,开湘龙,张振宇.基于 PXI 总线的矩阵开关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32(12):76.

[10] 王诚成,应朝龙,周亮等.机载设备通用 ATS 自检适配器设计[J].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1):61-65.

[11] 张树勇.飞机继电器盒综合检查仪研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12] 陈亮,曹兴冈.基于 PXI 总线的电子装备测试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3):8243-8244.

[13] 陈华婵,孙卫真,何积铨.多通道信号隔离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8):158.

[14] 董勤鹏,熊华钢.基于某航空电子设备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2008(21):147-148.

[15] 奚全生,李鸿飞. VXI 和 PXI 总线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11):11-12.

[1]龚波,张文,杨红霞.网络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夏长义.浅谈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00,5(5):75-76.

[3]郭伟.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价方法.电子学报.2000,28(1):3-6.

[4]滕云微.网络可靠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信息.2008,24(6): 129-131.

[5]熊蔚明,刘有恒.关于通信网可靠性的研宄进展.通信学报.1990,11(4):44-49.

[6]苗亮.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6(3) :203-204.

[7]冯海林,刘三阳,宋月.通信网络全端可靠性界的一种计算方法.电子学报.2004,32(11):1868-1870.

[8]R. E. Tarjan. Depth-first search and linear graph algorithms. SIAM J. Computing. 1972,1(2):146-160.

[9]L. P Resnde. Implementation of a factoring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undirected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1988,37(5):462-468.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成立于1994年,有3名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基础护理学》的教学。2001年合校以后,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成为护理学院三个专业教研室之一,承担专、本、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师资队伍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护理学院编制教师6人(见下表),其中获学校优秀教师3人次,2009年薛雅卓教授获 “泰安市十大感动人物”,校级教学能手二等奖1人,泰山医学院优秀教学工作者1人。硕士生导师1名,指导或参与指导护理学硕士研究生6名。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职 称 学 历 学 位 职 务 薛雅卓 女 1963.6 教授 本科 硕士 教研室主任 吕春明 男 1962.3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护理学院副院长 高英丽 女 1971.6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教研室副主任 苏爱华 女 1975.6 讲师 本科 硕士 杨黎 女 1976.5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教研室秘书 张雪芹 女 1974.12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本教研室承担护理学本科、专升本、专科课程共8门,校级选修课3门,合计11门。 课程名称 层次 课程负责人 备注 1 基础护理学 专科、本科 薛雅卓高英丽 2007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 社区护理学 专科、本科 薛雅卓 3 人际沟通与礼仪 专科、本科 杨黎 4 护理学导论 本科 杨黎 5 精神病护理学 专科、本科 张雪芹 6 护理技术 专升本 高英丽 7 护理心理学 本科 苏爱华 8 护理职业生涯发展 专科、本科 吕春明 9 心理咨询与治疗 校级选修课 杨黎 10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救助 校级选修课 张雪芹 11 护理操作技术与理论 校级选修课 杨黎 三、课程建设及取得的成绩本教研室承担护理专业8门必修课程,其中《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网上资源实施网络课程教学,2007年《基础护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全部课件、教案、习题、护理技术操作录像上网,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可在网络课程中随时和老师进行互动,下载学习资料,并且可进行网上做题、提交作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2011年该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护理心理学》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四、教学与科学研究教研室一贯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参与或省级、厅级、校级教研及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0余部。 外妇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4年9月,由2001年成立的临床护理教研室发展而来。数年来外妇护理学教研室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于2006年及2007年分别被评为“泰山医学院十佳优秀教研室”和“泰山医学院文明教研室”。一、师资队伍目前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1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见下表)中副教授3名,讲师4名,助教1名;硕士6名(其中在读博士1名),本科2名(其中在读硕士1名);校级优秀教师2名,校级教学能手二等奖1名。 姓名 学历 学位 职称 专业 职务 张爱华 研究生 硕士(在读博士) 副教授 护理学 柳韦华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护理学 计生学院副院长 孙 铮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护理学 计生学院教学秘书 陈丽萍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中医学 副主任 武江华 本科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副主任 孙 霞 本科 学士(在读硕士) 讲师 护理学 李 蕾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韩扬扬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护理学 二、承担课程本教研室承担护理学研究生、本科、专升本、专科课程共11门,校级选修课4门,合计15门。 课程名称 层次 课程负责人 备注 1 护理研究 研究生、本科 刘化侠 李 蕾 2 护理理论 研究生 柳韦华 张爱华 3 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 刘化侠 4 外科护理学 专、本 张爱华 武江华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5 妇产科护理学 专、本 柳韦华 陈丽萍 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6 急危重症护理学 专、本 刘化侠 孙 霞 校级精品课程省级成教特色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7 护理管理学 专、本 孙 铮 8 护理伦理学 专、本 孙 霞 9 五官科护理学 专升本 韩扬扬 10 CGFNS 专升本 李 蕾 11 护理专业发展 专升本 韩扬扬 12 常用急救技术 校级选修课 孙 霞 13 妇女保健学 校级选修课 陈丽萍 14 临床常见肿瘤的防治 校级选修课 武江华 15 灾难与创伤救护 校级选修课 李 蕾 三、课程建设及取得的成绩本教研室承担护理专业11门必修课程,其中《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上进、刻苦钻研,将PBL教学、角色扮演、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分别于2005、2009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分别于2008、200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急救护理学》于2011年被批准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特色课程。2011年《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群。四、教学与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教研室承担省级、厅级、校级教研及科研课题近30项,获得省级、厅级、校级各种奖励20项,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近20部,发表论文近50篇。 内儿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4年9月,由2001年成立的临床护理教研室发展而来。经由历任主任及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成为护理学院重要的教研室之一。一、师资队伍目前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1人。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博士在读1人。护理学院编制教师7人(见下表),其中校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师德标兵2名,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能手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姓名 学历 学位 职称 专业 职务 刘化侠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护理学 院长 陈惠珍 本科 硕士 副教授 护理学 主任 张雯 研究生 硕士(在读博士) 讲师 中医学 副主任 王笑蕾 本科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王伟学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中医学 杨红霞 本科 硕士 讲师 护理学 江宁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护理学 秘书 二、承担课程本教研室承担护理学研究生、本科、专升本、专科课程共8门,校级选修课5门,合计13门。 课程名称 层次 课程负责人 备注 1 教学策略与方法 研究生 陈惠珍 2 内科护理学 专、本 刘化侠 王笑蕾 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3 儿科护理学 专、本 杨红霞 4 健康评估 专、本 张雯 王伟学 5 护理教育学 本科 陈惠珍 6 老年护理学 本科 王笑蕾 7 护理理论 专升本 陈惠珍 8 饮食调护 专升本 张雯 9 常见病的家庭护理 校级选修课 王笑蕾 10 现代家庭的儿童护理 校级选修课 杨红霞 11 实用社交及民俗礼仪 校级选修课 江宁 12 实用卫生保健 校级选修课 张雯 13 现场心肺复苏术--生命的黄金救助 校级选修课 陈惠珍 三、课程建设及取得的成绩本教研室承担护理专业8门必修课程,其中《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课程;《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以课程为载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将PBL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年来学生对各门课程的满意度高达95%以上。《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等先后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2011年《内科护理学》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四、教学与科学研究教研室一贯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参与或省级、厅级、校级教研及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0余部,其中卫生部规划教材5部。

  • 索引序列
  • 杨国红发表论文
  • 杨红霞发表论文
  • 杨红发表的论文
  • 杨红梅发表的论文
  • 山西大同杨红霞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