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中国电源学会发表论文

中国电源学会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电源学会发表论文

张希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研究员.所在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所属学科机械工程研究方向车辆工程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个人简介张希,男,1980年10月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2011年12月),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拔尖人才”,1998年至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后被聘为密歇根大学助理研究科学家,因国防项目需要于2009年回国,在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担任项目组负责人,被评为高级工程师,由于希望在交通运输领域进行一些深入的基础研究,2011年申请调往上海交通大学,被聘为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理论及在新能源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出版有关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的英文学术专著一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总经费已超过一亿元,曾任第五届国际车辆动力与驱动技术大会“纯电动汽车”与“车辆优化”两个分会的主席,目前为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代表性论著发表的相关专著XiZhang,ChrisMi,VehiclePowerManagement:Modeling,ControlandOptimization,Springer(全球第一大科技图书出版社)邀请出版,August2011,total346pages,ISBN9780857297358发表的相关论文XiZhang,ChrisMi,“Wavelet-transform-basedpowermanagementofhybridvehicleswithmultipleon-boardenergysourcesincludingfuelcell,batteryandultracapacitor”,JournalofPowerSources,vol.185,no.2,pp.1533-1543,December2008(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4.290,为国际电源领域最高,目前该文已被SCI他引13次)XiZhang,ChrisMi,“Integrateddesignofpowertraincontrollersins

河北工业大学最牛教授:辛振教授。

2021年中国科协近日发布了“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辛振教授是河北省高校入选者中唯一受中国科协直接资助的入选者。

辛振现任我校电气工程系副主任、电力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2018年创建“思锐电力电子实验室”并担任负责人,团队教师平均年龄32岁,现有博士生4名,硕士生28名。实验室在电力电子可靠性方向设备总投资1000余万元。

团队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6项,近5年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6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曾获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技术发明奖、电力电子顶级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等。

辛振2017年于丹麦奥尔堡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作为引进人才入职我校,29岁破格晋升教授。他曾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导师杨庆新教授)、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2岁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于2015年10月立项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左右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中国机电学会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的创作一定是基于现有工作的提高和改进,那要如何发表电力学术论文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发表电力学术论文的方法,谢谢你的阅读。 如何发表电力学术论文 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 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 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 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 关于社会的学术论文 现代电力与电力污染 【摘 要】本文叙述了现代电力的特点,以及日益严重的电力污染。比较了电力污染与电磁污染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一门新的边缘分支学科“电磁工程学”的形成过程概况。 【关键词】电力污染 电磁工程学 电能或电力是公认的清洁动力。但众所周知,它也存在着污染。在电能的形成过程中,如火力发电厂的烟气、灰渣造成的常规环境污染、核电站可能造成的核辐射污染,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可能出现的生态平衡问题等等。电能形成后,在传递、变换过程中电磁波辐射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等。电能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随着电磁能利用范围的扩大与利用能量的日益提高,存在于地球上的电磁波不断地增强而且频带极宽。这种电磁波与宇宙杂波相比较,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各个领域中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使之信息失真,控制失控,更为严重的是,在大强度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下,可使生物的生理、生态受到影响和危害,影响人的健康和活力。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即所谓电磁烟雾。 现代电力的超高电压,特大电流形成强大电磁场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峻了。这是电磁环境工程学的任务。电力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出现了新的污染。 一、机电设备容量增大,应用广泛,节省材料变得十分有意义,如铁芯正常工作点选得比较饱和,设备工作于十分接近非线性状态。 二、电能的使用范围扩大,电力用户中涌进了大量的冲击、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荷,如电弧炉、电焊、电气化铁道等。 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用户采用了大量时变控制的非线性元件,晶闸管自从1957年问世以来,由于它独特的优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取代了水银整流器,到七十年代就只用采半导体整流器了。除此之外,在逆变、变频和交流电压调整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电力变换技术与控制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在各工业、交通部门及家用电器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首先大功率整流装置既提高了变流效率,又提高了电解产品的质量,因而首先得到了发展。其次,在交流调速技术上广泛使用,如在风机、水泵类负载中用晶闸管串级调速技术,已是一项节电效果比较显著的措施。晶闸管脉冲调速的机车、晶闸管调速的矿山提升设备,隔爆型充电设备等的半导体装置,均因其安全、可靠、节能、便于控制等优点正在矿业部门广泛采用。晶闸管调压器和调功器与常用电磁型的同类产品比较,它具有节能、维修量少、运行可靠等优点,故已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机杨调光、国防设施等。为了改善电炉冶炼的负载特性,提高电炉冶炼的效率与冶炼产品质量,近年来发展了直流电弧炉,直流精炼炉也采用晶闸管换流装置。此外在金属轧制、轻纺、制糖、水泥等行业中的交直流拖动系统都广泛采用晶闸管。据1981年日本电力协调研究会对九个电力公司的调查,电力半导体装置所占负荷的比重已达总负荷的73%。我国国务院、国家科委已把推广使用电力电子技术作为我国的技术政策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供电系统的负荷已日趋非线性化与时变化。 四、新的发电方式与贮能方式的推广使用,输电技术的进步,控制方式的完善,非线性元件必将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元件。例如,为了克服机械整流的缺点,提高同步发电机的控制性能,已广泛使用静止励磁装置,并正在研究交流励磁的同步发电机异步化;为了改善电压调整率,提高系统的静态和暂态稳定,降低过电压,减小电压闪变,对次同步振荡进行阻尼,减小电压和电流的不平衡,推广使用静止补偿器实施电力系统无功控制。 五、现代技术装备,要求高质量的电能,电能质量,包括电压、频率与波形。电能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用电器具的使用效能,而且它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以及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许多电气设备(包括电子仪器)为适应电能质量的低下而增设的技术措施不仅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使成本大大提高。 大量非线性元件引人电力系统,使系统电压波形及电流波形发生畸变。波形畸变给产生畸变波形电流的装置自身、与其相接的其它装置以及电力系统运行都带来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或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激发谐振,引起破坏性的过电流与过电压;(二)产生附加功率损耗,降低效率;(三)引起发热,加速绝缘老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四)使测量仪表误差增加,影响监控效果与经济效益;(五)使自动装置失灵,控制失控,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六)使继电保护不能正确动作一误动或拒动;(七)大的有功和无功冲击,造成电压和频率的大幅度波动,将会造成负载,甚至系统的不稳定;(八)电压闪变,恶化工作环境,有害人体健康与工作效率。 近十几年间电力谐波的研究,更准确一点说电力污染的研究,已经超过了电力系统(习惯上)的范畴,渗透到了电工理论、电网理论、电力电子学、电气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技术、系统仿真、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等其它学术领域。并已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分析研究方法、控制与治理技术、监测方法与技术、限制标准与管理制度。通过这些研究与实践,一门新的边缘分支学科正在形成。这门新学科与<环境电磁工程学》类比,可叫做《电力环境工程学》。〈电力环境工程学>研究电力污染产生的物理机理和分析方法;电力污染的测量技术、信息处理与监控系统;危害的机理、范围及可容度;控制、消除或抑制的措施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这门新学科的雏形已经可以从近年出版的一些论著中看到。 电力污染随着现代电力的发展不断出现并日趋严重。电力污染与系统关系密切,实质上是电能质量问题,涉及面广,具有独特的复杂性,难于认识并难于治理。电力污染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最终将与电网运行控制结合起来。电力污染的理论发展与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工程实践,并因此而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分支学科一电力环境工程学。 参考文献: [1]吴竞吕编著,供电系统谐波,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 [2]陆廷信编著。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分析测量与抑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3]张一中等编著,电力谐波,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 看了“如何发表电力学术论文_电力学术论文如何发表”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2. 电力学术论文 3. 本科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4. 电力信息通信学术论文 5. 电力专业论文发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有权参加学会活动、参与学会的讨论、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以及获得学会的相关服务。此外,还可以参与国家有关电机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参加国家有关电机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表彰,参与学会联盟活动,以及获得学会奖励。

《电气技术》、《机械设计》等之类的核心期刊。

比较好解决,直接搜《机电专业工程师发表论文期刊》有很多内容是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的。至于好,级别越高越好,但是也要根据你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发表论文

刘京南,男,汉族,中共党员,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书记,博士,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2月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祖籍山东栖霞。1977年2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1993年至1996年两度赴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电气工学科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评定为助教,1985年7月晋升为讲师,1986年5月担任自动控制系系主任助理;1992年5月担任自动控制系副系主任,同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5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6月评定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1月任东南大学人事处处长兼人才交流中心主任;2001年11月任东南大学校长助理;2002年9月任东南大学副校长。2008年1月任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2013年12月任东南大学常务副书记(正厅级) 。刘京南教授长期从事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的设计、研制和开发工作,是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精密定位系统研究、三维检测及物像重建技术、激光技术及其应用、自动化仪表及装置等领域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教育部及江苏省基金课题、江苏省“333工程”立项课题及企业委托研发项目;在教学研究方面,长期从事电子技术类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及教改研究;结合科研及教学工作主编本科教材两部、参编专著一部、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曾先后获得东南大学优秀课程一等奖、优秀教材一等奖、优秀教师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奖励。现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自动控制专委会主任,南京留学回国人员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职

杨震。1983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电报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电路、信号与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曾赴联邦德国Bremen大学、美国Maryland大学进修。现为南京邮电大学校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和江苏省省委常委,全国电子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高教分会副会长,江苏省通信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第四届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副主任,<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编委,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南京邮电大学<语音与智能信号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和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理论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了10多个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及其它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先进学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奖3项、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

信息网络 这个是最好的!

我最近也在 考虑 这个 = =因为不晓得要考哪个专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表论文

挺好的,现任教授。

段献忠,1966年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就读于电力工程系。本科毕业后,他选择在华中理工继续深造,并先后获得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段献忠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1995年开始,段献忠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从事电力系统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科研能力突出,他在次年就担任电力工程系主任,并在1998年就晋升为教授。经过多年的沉淀,段献忠获得了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等诸多荣誉,科研成果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在华中科技大学,段献忠教授逐步成长为领域内的领军人物。

王学: 男, 出生年月: 1971年11月 ,博士 ,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材料工程系,教授/博导(珞珈特聘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站焊接专委会委员(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金属材料专委会委员, 电力行业电站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理事,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焊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要研究方向:高等级耐热钢焊接冶金及焊接性;超超临界火电用钢老化行为及在役检测。主要科研成果16项,发表论文35篇。取得专利10项,成果获奖3项。

1982年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法国INPT获博士学位。1994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5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电机系主任、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所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等三个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电机及其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两本,或省部级奖四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包括多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多相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新型单变频器单绕组无轴承电机系统、电机系统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等。

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不是水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为月刊,被国内外大量著名检索工具收录,如SCI、EI、CA、SA、CSCD等,属于典型的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而不是水刊。《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是一本工程领域的学术期刊,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电力学会共同主办,主要发表电力与能源系统、电力自动化、电力信息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及控制、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

中国电机学会论文发表难吗

“大学生”是什么,大几或研几。论文是指毕(学)业(术)论(辣)文(鸡)还是什么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 教育 和研究,而学术论文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AAAAA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发表学术论文的方法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关于经济的学术论文 关于高校科技统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部份,准确的科技统计数据将为国家、为学校制定科技规划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目前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描述了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课题中的投入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严重失真;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社会经济目标分类要求太细。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及建议与同行者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技统计 重点问题 探讨 引 言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由人文社会科学类与理、工、农、医类科技统计组成。统计数据的上报方式是以年报报表上报。年报报表内容包括[1]: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科学研究与发展人员情况、科技活动经费情况、科学研究机构情况、科技项目情况、研究成果情况、学术交流情况、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科技统计指标和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是开展科技统计工作的准则和工具,然而在执行科技指标和操作科技统计系统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 科技统计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1.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统计数据(即社科年报2表[2]与科技年报4-1表、4-2表[3]中的课题投入人员数)严重失真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是指高等院校教职工中,在本年度内承担立项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且研究工作时间累计在一个月以上(包括外籍或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的全时人员人数与非全时折合成全时人员人数之和,全时人员是指专职科技人员,非全时人员是指教师岗、教辅岗、行政岗中从事立项科研课题研究的人员。非全时人员折合成全时人员是按一年10个月的工作时间为标准进行折合。 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来源于科研项目中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科研工作时间及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人数。数据需要具体到参与某一科研项目中的每一个人具体在此课题中工作多少折合全时时间。需要所有科研工作者将每天就某一科研项目的工作小时登记记录然后到年底进行累计,累计之后再折合成全时工作量。由此可见,此项统计数据对数据的来源要求范围广、数据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并没有对具体的课题投入的工作时间的进行细致记录。从而使得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数据无准确来源依据。在目前的统计操作过程中,此项数据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数据的逻辑范围无可奈何地主观发挥,凭空设想数据,然后东拼西凑,将数据调整到数据的规定范围内,从而完成“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工作。这样的统计数据毫无意义,不尽加重统计工作者的无用工作量,而且有助于统计工作者对统计工作意义的负面思考。统计数据存在的这种不真实性,也是多年来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1.2配套经费计算太复杂,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在高校科技年报“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配套经费要求根据项目类型(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进行分类统计,而在年报“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配套经费又需根据项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即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其中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如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有配套经费,所带来的工作量不会太大。对于配套经费涉及面大的单位,此项经费的计算太复杂。目前,各高校配套经费在财务建档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与项目下达经费一并做成一个经费帐号,这种情况下的配套经费经经过数据处理后,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4-1表与st4-2表)中能够很准确地体现出来,而在“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即科技年报st2表)中却无法正确体现。第二种情况,自财务建档时,配套经费就独立设立经费帐号,这种情况的配套经费可以分别在“科技项目情况表”及“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准确体现,但是需要通过复杂计算才能得出准确数据,计算非常繁琐,并且需要统计工作者有相当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由于当前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科技项目计算库中没有设有“配套经费”这一项指标,所以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在针对科技项目进行汇总计算时不会显示配套经费的汇总数量。计算“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中的配套经费,需要统计工作者自建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这样的统计工作,给统计工作者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的统计工作者很少,为了方便与显示数据,统计工作者会将全年的配套经费进行主观的分配,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1.3年报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3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标准,从396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这种分类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立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而在做年报统计时,要求统计工作者对每一项项目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如果有2000个在研的项目,就需要统计工作者进行2000*396=792000次选择,假设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那么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2200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分类指标要求太细,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所属学科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学科项目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即L17)栏的其他空白项。 1.4年报中的“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要求太细,数据不准确 在年报中的科技项目统计指标(即st4表)中,其中有一项指标为“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统计中要求选择的分类代码为4位码。此项指标要求每一个项目(课题)按照《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GB/T 24450-2009》标准,从98项分类代码表[3]中选择合适的分类代码,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一样,“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在项目下达的合同书上(从国家课题到自设课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设置归类。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量同样很大。如按2000个在研项目进行统计计算,需要进行的选择次数应该为2000*98=196000次。如果做一次选择的时间是10秒钟,完成项目统计中选择“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的工作时间就需544个小时。事实表明这种统计指标要求太高,不切实际。实际中得到是的结果也只能是统计工作者根据项目的承担单位做大致选择,然后以复制拷贝的方式填充相同承担单位项目中“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即L18)栏的其他空白项。 2. 针对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2.1课题中投入的人员工作量的数据无准确依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太虚假,建议在年报的统计中取消对课题中投入的工作量进行统计。 2.2关于配套经费的分类汇总,建议在项目统计指标中增加“配套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部科技统计系统中的汇总计算程序,使得配套经费能够根据项目来源及项目类型进行分别汇总。 2.3对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及“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建议在年报统计时只需统计到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选择到2位码,“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代码”同样选择到2位码,这样不尽能减轻统计工作者大量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 我国的高校统计工作是自1985年开始[4],至今已有27年的统计历史。虽然统计系统和统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我国科技的进步是跳跃式的大发展,各类科研项目及投入经费都在跳跃式地猛增,科技统计的数据呈直线上升,可是各项统计指标20多年来还是基本上没变。以致出现当前科技统计中的某些指标与某些统计方法跟不上当前科技发展的变化。比如项目中各项工作量指标,以前一个人就从事一个项目,估算一下还可以基本准确地统计到实际科研工作量,可是现在一个人同时进行的项目有2个到10个不等,一个项目的参与人数一般有3人到30人不等,造成对工作量的统计难度极大。使得用现行的统计系统及统计手段来计算科研工作量已经变得不可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修订统计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3.2增加高校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 每年的高校科技统计工作都是一项枯燥而又艰巨的工作。由于科技统计工作看似简单,实是艰难,对专项研究课题的投入也极少,致使实际从事科技统计的统计人员频繁变换。为了使科技统计与科技进步同步,稳定科技统计人员队伍,增强科技统计的科学技术含量[5],增加科技统计研究课题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3.3增强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的应用性 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是需要耗费科研统计工作者几个月的加班加点的艰辛努力而得出的数据结果。但是大多数学校领导并不太重视这份报表数据,原因之一是年报中的数据与各高校实际需要用于做科技决策的数据的统计口径及统计指标不大一致,原因之二是上级部门对高校科技统计年报数据没有做出评价结果。只有通过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才能使科技统计工作得到各高校领导们的进一步重视,才能使统计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前期数据处理研究”(200911MS21)。 参考文献: [1] 吴利平,对高校科技统计的几点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86-987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10 [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理、工、农、医类)工 作文 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2006.11 [4] 刘仁义,对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年 11月(下)65-66 [5] 徐芳,加强高校科技统计创新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 9期,150-151 作者简介: 龙凤英(1965.9-),女,汉族,湖南邵东人,广西大学科技处,高级工程师,从事科研管理及研究工作。 看了“发表学术论文难不难”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2. 大学发表学术论文 3. 发表一篇职称论文要交纳多少钱 4. 学术论文都要花钱 5. 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难发。根据查询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相关资料得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难发。《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于196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电力工业领域学术期刊。学报主要刊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

不难,只要有心人世上无难事

  • 索引序列
  • 中国电源学会发表论文
  • 中国机电学会论文发表
  •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发表论文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表论文
  • 中国电机学会论文发表难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