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马绍云发表的论文

马绍云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马绍云发表的论文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如下:

1.田莹

田莹,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护理教研室主任,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医学卫生技术人员护理学科带头人,昆明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临床护理学科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委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学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SCI收录论文1篇,核心期刊13篇(北大版核心7篇、统计源核心6篇)。

2.马芳

马芳,女,回族,护理学博士,副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批“百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培育对象。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心理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所招研究生类型:学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统计源期刊文章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

3.杨春梅

杨春梅,女,白族,硕士,副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支部书记兼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管理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护理学会理事、云南省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护理组成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

4.苏真芳

苏真芳,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护士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辅助生殖技术监测与评估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辅助生殖护理、糖尿病护理、护理管理;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核心期刊4篇(统计源核心4篇),主编护理专著1部,副主编1部,参编5部。

关于刘会玲等154名同志具备卫生计生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 各有关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省卫生计生委职改办,兰州铁路局,省直有关单位、企业集团: 经甘肃省卫生计生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2015年11月26日会议评审通过,刘会玲等154人具备卫生技术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并符合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晋升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到农村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卫人发〔2005〕385号)规定,请予宣布并通知本人。 一、省直医疗单位(36人) 甘肃省人民医院(3人) 刘会玲 妇产科主任医师 秦 猛 口腔修复主任医师 高江霞 主任护师 甘肃省中医院(3人) 马真琴 主任护师 郭秀珍 主任护师 梁 勤 主任检验技师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1人) 邢福军 主任检验技师 甘肃省肿瘤医院(5人) 周江红 主任护师 魏温涛 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张莉芹 口腔内科主任医师 司天斌 妇产科主任医师 田 英 主任检验技师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3人) 郭 宇 主任护师 杨 磊 超声主任医师 刘月芬 儿童保健主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6人) 杜转敏 风湿病主任医师 杨少杰 麻醉科主任医师 孙国成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王宏权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赵明月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余新林 介入医学主任医师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7人) 张 庆 急诊医学主任医师 丁克雄 普外科主任医师 唐晓琳 妇产科主任医师 李春兰 心内科主任医师 黄 炜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马才英 骨科主任医师 姚 力 妇女保健主任医师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人) 孙建云 主任检验技师 冯福勤 公共卫生主任医师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人) 李惠萍 急诊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人) 宋光芬 主任护师 郭晓青 妇产科主任医师 张艳萍 心电图主任技师 邱晓青 主任检验技师 徐晓艳 主任药师 二、省残疾人联合会(2人)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2人) 瞿东晖 妇产科主任医师 汝亚琴 眼科主任医师 三、省属厂矿企事业单位(15人)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人) 魏晓霞 妇产科主任医师 闫小琨 普外科主任医师(单位有效)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5人) 李元红 普外科主任医师 陆卫升 麻醉主任医师 白玉云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魏国强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宋宪仁 医学影像主任医师 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2人) 钱光明 麻醉科主任医师 朱红伟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1人) 周 静 眼科主任医师 甘肃省监狱管理局兰州医院(1人) 魏九定 骨科主任医师 甘肃省地震局医务室(1人) 马 琨 儿童保健主任医师 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2人) 王 鹏 营养与食品卫生主任医师 刘晓峰 环境卫生主任医师 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1人) 米登书 职业卫生主任医师 四、兰州市(17人) 兰州第一人民医院(4人) 王延震 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吴爱萍 皮肤科主任医师 卡世全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吴丽阳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人) 杨惠贞 主任护师 吴海蓉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人) 赵东荣 精神科主任医师 兰州市中医医院(4人) 王 辉 急诊医学主任医师 吴 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耿新林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戴文奕 传染病主任医师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1人) 胡怡萍 儿童保健主任医师 兰州市安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人) 袁 帆 主任检验技师 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1人) 康登伟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兰州市安宁区妇幼保健站(1人) 张玲芳 妇女保健主任医师 皋兰县人民医院(2人) 魏 伟 儿科主任医师 杨兰香 妇产科主任医师 五、白银市(9人)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4人) 杨惠珍 主任护师 魏玉锋 骨科主任医师 王 冰 骨科主任医师 陈 军 眼科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1人) 马耀山 放射诊断主任医师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人) 张乾珍 妇产科主任医师(破格) 梁宗潮 普外科主任医师 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人) 马骥雄 公共卫生主任医师(破格) 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1人) 权国玺 传染病主任医师 六、定西市(5人) 定西市人民医院(2人) 梁飞燕 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 石茂才 骨科主任医师 定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人) 梁成智 结核病主任医师(破格) 定西市通渭县中医医院(1人) 卢继周 普外科主任医师 定西市临洮县人民医院(1人) 夏清德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七、天水市(12人)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4人) 刘岁元 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吴晓芳 血液病科主任医师 张军梅 口腔内科主任医师 李 杰 主任检验技师 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1人) 崇复生 普外科主任医师 天水市中医医院(1人) 卢利军 主任药师 天水市妇幼保健院(1人) 张映兰 妇女保健主任医师 天水市精神病医院(1人) 牛慧明 精神科主任医师 天水四〇七医院(1人) 常俊峰 主任检验技师 武山县人民医院(1人) 周健华 骨科主任医师 清水县人民医院(1人) 靳建明 普内科主任医师 甘谷县人民医院(1人) 雷世文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八、陇南市(4人)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人) 韩英明 骨科主任医师 宕昌县人民医院(1人) 陈社军 心内科主任医师(单位有效) 宕昌县妇幼保健院(1人) 张红巧 妇产科主任医师(破格) 成县人民医院(1人) 马宏杰 普外科主任医师 九、平凉市(9人) 平凉市人民医院(3人) 宋国权 普外科主任医师 关 平 骨科主任医师 郭瑞娟 主任护师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1人) 王珏琼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平凉市妇幼保健院(1人) 刘琼淑 临床医学检验主任技师(破格) 灵台县人民医院(1人) 周心宇 普内科主任医师 泾川县人民医院(1人) 史 博 骨科主任医师 静宁县人民医院(2人) 胡翠爱 小儿内科主任医师 李智斌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十、庆阳市(4人) 庆阳市人民医院(2人) 赵 荣 皮肤与性病学主任医师 牟小娟 妇产科主任医师 庆阳市中医院(2人) 赵淑芳 主任护师 朱丽娟 主任护师 十一、武威市(12人) 武威市人民医院(3人) 徐志斌 骨科主任医师 侯晓峰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王新荣 主任护师 武威市中医院(1人) 赵兴环 主任药师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人) 李庆科 主任检验技师 祁 英 放射主任技师 武威市凉州医院(3人) 高德玉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王双元 胸心外科主任医师 张玉琴 妇产科主任医师 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1人) 党慧英 妇产科主任医师 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1人) 张巧风 主任护师 民勤县人民医院(1人) 狄建新 普外科主任医师 十二、金昌市(3人) 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人) 潘万俊 主任检验师 于明忠 主任药师 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人) 张文鸿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企业有效) 十三、张掖市(7人) 张掖市中医医院(1人) 李福民 骨科主任医师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1人) 何小平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4人) 牛建录 麻醉科主任医师(破格) 王建东 骨科主任医师(破格) 马维军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阎 霞 主任护师 民乐县中医医院(1人) 任恒宽 普外科主任医师 十四、酒泉市(4人) 酒泉市人民医院(3人) 王 宏 肾病内科主任医师 何军儒 内分泌主任医师 高玉林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人) 杨 洁 普通外科主任医师(破格) 十五、临夏州(13人) 临夏州人民医院(8人) 马绍云 皮肤性病主任医师 马任飞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马荷仙 儿科主任医师 张永玲 主任药师 王 芳 心内科主任医师 马建忠 传染病主任医师(单位有效) 白秀莲 主任护师 马孝忠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临夏市人民医院(2人) 马国庆 普内科主任医师 何旭林 普内科主任医师 临夏市民族医院(1人) 马启明 普外科主任医师 临夏县人民医院(1人) 马 坚 普内科主任医师(单位有效) 广河县人民医院(1人) 马 明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十六、甘南州(2人) 甘南州人民医院(1人) 张晓萍 眼科主任医师 甘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1人) 杨金草 主任药师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6年2月17日

马云发表的论文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资本决定命运

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黄汉清

若是提起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云先生。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创造的辉煌的商业帝国使得马云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

他所创立的阿里巴巴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企业,旗下的淘宝、支付宝更是在新一代年轻人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作为一位精明的企业家,企业的发展绝对不可能止步于此。高瞻远瞩,战略发展才是一个企业生生不息的源泉,2017年,在众人惊讶的眼光中,马云砸下1000亿的巨资成立达摩院。

后起之秀——达摩院

追溯马云商业帝国的发展之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方面,像淘宝诸如此类的网站开发,然而,达摩院的出现成为了马云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因为达摩院的研究方向在于基础科学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更加偏向于科技型研究。这是一个令人听起来感觉很大胆很有挑战性的决定。

虽然说受时代发展大潮影响这将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领域,但是研究过程的艰难以及前景的不明还是给这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千亿元的投资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谁也无从得知。三年以来,达摩院的存在鲜少人知,它的知名度远不如阿里旗下的其他产品,这也令人为它的发展捏了一把汗。

然而,作为发起人的马云却对它的发展始终看好。计划刚提出的时候,有人泼凉水说马云作为发起人只是个企业家而不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达摩院的发展前景堪忧,怕是做不出什么成果。

面对这种说法,马云也并未气馁,他始终认为“未来一定是科技带来利润”,坚定不移的支持达摩院的发展。

马云聘请多国著名专家,大量引进人才,建立高质量的团队,这些人成为了达摩院的真正力量。马云为这个科研机构取名达摩院,很多人好奇这个名字的由来。

其实达摩院名字的由来出自武侠小说,它的原本含义是极高的武学学府,从这个名字也看出了马云对其抱有极大期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的兴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为方为正路。

一个企业的未来需要领导者的高瞻远瞩,高科技作为新事物的发展不仅造福个人企业甚至造福一个国家乃至全球。三年前,马云斥巨资打造达摩院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明智之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若是说三年前的达摩院还是一簇小小的火光,那么经过了三年的磨砺,现在的达摩院已经将那小小的火光燃成燎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达摩院的使命在于探索科技未知,为人类愿景服务。从它的宗旨中我们看到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也与它的名字的含义不谋而合。

“侠之大者在于为国为民”,秉持着这样一种理念,达摩院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愈来愈远。

三年以来,达摩院虽然隐于世。但是却不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沉淀的日子里达摩院的众人们养精蓄锐,奋发有为,在此期间成绩斐然,贡献卓越。

从论文数量来说,截至2019年,达摩院的论文所出高达450多篇,且这些论文发表于国际会议上,在相关研究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研究成果上,单是2018年就研发出图像视频分析与AI机器推理运算的芯片Ali-NPU,设计出了“太章”量子电路模拟器,并获得了WMT2018国际机器人翻译大赛冠军……

在多项高端领域参与研究,获40多项国际第一,用实力跻身国际一流水平。同时达摩院在全球多地建立了科研基地,方便进行跨国学术交流。

多个方面来看,达摩院的发展可以说是精彩绝伦,物有所值,虽然很多的研究处于理论方面,但是也为以后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厚积薄发,聚沙成塔,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三年的日子里,是无数的夜以继日成就了荣耀。但是,相比于华为等其他老牌科研机构,只有三年研究经验的达摩院略显稚嫩。

它就像是一个生涩的少年,正预展宏图之志。时间会证明一切,付出的努力也会得到回报,达摩院的未来成就将不可估量。

领军时代 居安思危

马云经历商海沉浮,深知虽然如今的阿里帝国发展如日中天,但是诺基亚、黑莓曾经的商业巨头倒下的尸骨未寒。

前车之鉴仍犹在,“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企业的发展需居安思危,锐意改革,因此达摩院应运而生。

在马云看来,达摩院能活得比阿里更加长久,因为达摩院不是像阿里那样偏重商业领域,它做到了研究与商业发展结合的思想,并且它的使命在于实现科学技术服务社会。

达摩院的涉及范围广泛,多个领域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看,达摩院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了社会需求。

达摩院同时也把重点放到了芯片研发上,说起芯片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华为,如今复杂的局势,当核心技术掌控在别人手里时,多少的不甘心也只能化成一声叹息。

这一事件也让国人再次重视起科技的重要性,达摩院也同样为这一方面而奋斗,期待未来达摩院的芯片出世能带给中国芯片领域新的曙光,领军新时代。

科技创新 展望未来

领导人也对世界科技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深刻的影响着国家命运。

将科技应用于生活,服务全人类成为了新时期科技发展新的出发点。

发展高科技产品也同时成为了企业的新的增长点,一个企业只有立足高远,紧随时代前沿才能迎接新时代带来的挑战。

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企业应当把自主研 发和自主创新看为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马云投资1000亿兴办达摩院,着眼于未来市场,利用新的体制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发展摸索出了新的方向。

达摩院的成功也为这方面的探索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我们可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支持基础科学的发展,助力前行。

能者纵横天下,庸者踽踽独行。企业的未来不仅需要一个有魄力有远见之明的掌权人,还需要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当机立断敢于挑战,发展新的体制。

千亿巨资建立达摩院,成果不负众望,这是一个强者对于时代智慧的体现。

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达摩院的出现响应了这一号召。

马云曾经放言“达摩院一定也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达摩院生于二十一世纪,而那些巨头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们有机会后发优势”,确实如此,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期待达摩院的未来,也期望中国科技的未来。

因为现在达摩院还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很多人都会来这里祈祷,游玩,观光,所以每年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因为马云的投资有了回报,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利润。

马云发表论文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资本决定命运

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呆不住家却特别爱交朋友。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义气,最讲义气”。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呆不住家却特别爱交朋友。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从小,马云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2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HOPE,希望的中文译音)。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喏,看见那个大陶狗吗?当年我就卖过它。”笔者采访马云时,他指了指吧台上的小玩意儿这么说。两年马云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而且他是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只能说这么多咯!

马云的观点有:中国金融缺少成熟生态体系,缺少细节部位;中国银行掌权者当铺思想严重;银行的企业贷款投放不理想;监管部门针对时代趋势反应过慢;不能因为P2P否定金融创新。总体而言此次发言十分引人注目。

很多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相信而看见。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马云发表题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演讲。他在现场分享了三点干货:创新是逼出来的,不是任务和资金堆出来的。任务和资金不可能堆出创新和科研成果。未来10-20年以内,将有三大技术让人类面临挑战:机器智能、IoT和区块链。区块链不是泡沫,但今天的比特币可能是泡沫。他的这3点总结,刷新了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让我们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人生的规划不是盲目的,我们必须把握趋势。过去我们创新要靠资源,未来我们创新要靠数据。一切任务数据化,才能标准化操作。未来的三十年不是互联网公司多么成功,而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的企业多么成功。互联网科技公司必须解决问题,同时又有快乐,又有价值和利润,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持久的发展。从去年到现在,共享经济持续火热,区域性的共享生活服务平台是一个创业契机。全中国有3000多万大学生,有很多在校大学生把握住了这个契机,以高品质的服务切入,线上线下两手抓,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校园共享生活服务平台。

马云发表的论文是什么

才能来自勤奋,成就来自于勤奋,美好明天来自于勤奋,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意思是说即时是天才也要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才会有成就。这就是勤奋人不断奋斗得出的至理名言。 爱迪生的话在他自己的身上更能体现出来。爱迪生幼时家境贫寒,做过报童、小贩,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自学成才,一生中有上千项发明。例如,在电气方面,当时世界上有许多人在研究电器来照明,但没有多大成效。爱迪生总结他人的经验,每天工作达十六个七个小时,历经数百次失败,终于在1887年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他还发明了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等。爱迪生的发明,证明了这是他不辞劳苦的奋斗得硕果。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不胜枚举,难道他们真的就是天才吗?难道他们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吗?不,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是天才,他们的才华是通过他们不辞劳苦所取得的。 比如,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他刚刚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有一次,他妈妈把刚教了他仅一天的字拿来考他。他满怀信心的回答了母亲的问题.其实他也并非是天才,在这期间他通过反复的练习,甚至在寒冷的季节里他都不放过一分钟,睡觉前他还在他哥哥的胸口上做练习。这样之后他才记住了所有的字,其实在他超人的资质之后,更更多的是他契而不舍的精神和勤奋的汗水? 17 世纪时,英国 科学家牛顿长期的实验和数学计算,写出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的这一创举对后来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牛顿曾说:“我只不过对一件事情总是花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思考、去研究罢了。牛顿的创接举说明了他是天才吗?当然不是,这是他不断奋斗所得到的硕果。 18世纪以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无种问世》,这也证明了他的才能是天生的吗?不,其实达尔文出生于医生世家,19岁进剑桥大学,屈从他父亲的意志攻读神学,但他的兴趣在于自然科学。22岁时,他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贝格尔”号军航,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达尔文广泛考察了沿途饿地质,对貌;自然环境;动植物物种极其形态。收集制作了大量矿石和动植物标本,写下了大量的考察笔记。达尔文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的长期辛勤劳动与艰苦努力的结晶。 种种事例表明,勤奋是我们成功的坚实根基。那么我们就应该站在前人的肩上来发展自己,只有根基扎实了,路才会平坦无坎。勤奋努力等于埋头苦干吗?我想不是这样,若是这样纵使我们怎样勤奋努力也是收不到成效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决勤奋,为失败找借口,我们应该为成功找方法。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只要我们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对正下药一定能取得好成效。

输的放大师傅师傅师傅鼎折覆餗房东

在2017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峰会主会议上,马云发表了“物联改变未来”的演讲,他说,未来世界上程序化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所取代。也说了那句引起广大争议的话“未来人类每天工作四小时,一星期上三天班。”不少网友回复 “单论吹牛逼,我只服马云”、“你有钱,说什么都对。”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当今社会面临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只能压缩自己的时间,尽量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很多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不止八小时。马云的这番言论自然会引起不少反对的声音。

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可以解决很多程式化工作,能够解放大量基础劳动力,不过这总该有个过程,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这段时间的空窗期我们要如何度过? 难道就一直被繁重的工作填满然后等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吗?

无独有偶,《周刊报道》有一篇文章的作者Alex说到,很多人听说过一个人需要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是大量名人每天只工作4小时,而每天刻意练习的数量也是有上限的。

这似乎在挑战我们过去的认知,大部分人会认为工作时间越久创造的价值才越大,但最终的结果和努力并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的教授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科学家的工作时间和他们发表论文数量的关系。研究者发现,每周工作10到20小时的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是最多的,而每周工作60小时的科学家发表的最少。这个研究说明,工作时间越长,不代表工作产出就越多。 Alex说每天工作4小时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Alex研究过一些科学家的作息时间,发现他们的工作时间都不长。法国数学家庞加莱一生写了30本书,发表了500篇论文,研究涉及数论、代数学、几何学、天体力学、科学哲学等许多领域。罗素称庞加莱是20世纪初法兰西最伟大的人物。但是他每天只在上午10点到12点,以及下午5点到7点进行深度思考和工作,每天只围绕一个问题,总时长是4个小时。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每天也只有两个时间段做研究,早上8点到9点半,10点半到12点,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其他时间用来午休、散步、写信等等,整天的核心工作时间只有3小时而已。 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不长,但成就惊人。

心理学家Anders Ericsson曾写过过一本大名鼎鼎的书,叫《刻意练习》,书中主要提到两点关键发现,第一点是刻意练习起到了关键作用,注意力更集中,得到有效反馈并随时修正。第二点是刻意练习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但Alex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要控制刻意练习的时间,还要学会刻意休息,而这点是Anders团队忽略的部分。

刻意练习的时间上限是4小时,太短达不到练习效果 ,太长则对身体和精神有负担。《刻意练习》中那些练习小提琴很优秀的学生,每次只练80到90分钟,然后休息半小时,再接着练80到90分钟,每天总练习时长就是4小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达成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要用十年,每天4小时,1万小时就是十年。

刻意休息也很重要,往往成绩好的学生会比普通学生多睡一小时,一般在上午的高强度工作后午休一会,下午再继续。

我们总是关注那些容易衡量的要素,但其实,刻意练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要想在某个领域到达世界级的表现,需要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12500小时的刻意休息和30000小时的睡眠。 Alex建议每天最核心的4小时用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余时间处理其他事,在刻意练习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刻意休息,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将个人的技能和生活,都做最大程度的提升。

1、运用80/20法则做更少但更好的工作 当你被每天超过10小时的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思考,并问自己两个问题: (1)到底是哪20%的原因造成了我80%的问题和不快乐? (2)到底是哪20%的原因带给了我80%的理想成果和快乐? 当你仔细思考过后,就要勇敢地砍掉大部分的业务,只专注在重要客户身上,并把这个理论应用在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上。 面对高负荷的工作,你必须做出选择,高效地工作,而不是忙碌的工作。用大部分精力去对待少量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学会放弃。 不要试图每件事情都做好,问下自己,假设你有心脏病,每天只能工作2小时,你会做什么? 如果第二次心脏病发,一周只能工作2小时,你会做什么?

2、节约注意力,戒掉无用的信息来源 每天面对大量的信息,造成了我们有限的注意力被无情地分散,要想精力投入到重要的工作当中,就要主动戒除无用的信息来源。 不刷新闻、不看电视、放弃无意义的阅读。只选择对自己真正有价值地信息选择性地获取。用节约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3、学会拒绝他人 工作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能委派给他人的就尽量委派。同时,也要学会拒绝别人。 你要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也要让别人学会尊重你的时间管理,建立自己的规则,优雅地拒绝别人,让大家都变得高效起来。 《奇葩说》有个议题是“如果生活被工作填满,你要不要辞职”,其实我觉得辞职也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更高效地进行工作。然后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工作以外的生活。 你的家人、孩子还有自己的梦想,那些工作以外的生活,才会更加让你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马云发表论文视频

2017年 10 月 11 日,阿里巴巴达摩院正式成立,马云的一句 “ 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让外界对它的未来发展,有了更 “意味深长” 的期待。

在近三年多的时间里,达摩院在人工智能学术科研与应用上齐头并进,无论在国际学术顶会以及各类竞赛上,还是在推动学术成果的商业化落地上,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这也反过来吸引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研究者们都汇聚于此。

对于这些顶尖研究者们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想必大家都充满了探知欲!

7月9日(晚)19:30-21:00 ,AI科技评论就将联合阿里达摩院,外加阿里集团在学术科研上同样“坚挺”的存在——阿里安全,给大家呈上一场 “ACL 2020 系列论文解读·阿里巴巴专场” 直播!

届时,来自阿里达摩院机器智能技术团队和阿里安全安全智能团队的 6 位高级算法专家、算法工程师以及研究型实习生们,将分别聚焦于多任务学习、少样本文本分类、 任务型对话、神经机器翻译、知识蒸馏、跨域分词标注等NLP 细分领域,为大家带来一场论文解读盛宴!

本次分享的嘉宾具体都有谁呢?下面一一揭晓:****分享主题: SpanMlt:一种基于跨度的用于属性词和观点词配对抽取的多任务学习框架 ****分享嘉宾:黄龙涛

分享内容:

属性词和观点词抽取,是细粒度的基于属性的情感分析(ABSA)的两个关键问题。属性-观点词对( aspect-opinion pairs)可以为消费者和观点挖掘系统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全局配置文件。但是,传统方法无法在没有给定属性词和观点词的情况下,直接输出属性-观点词对。尽管研究者最近提出了一些共提取方法来联合提取属性词和观点词,但是并不能配对抽取两者。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端到端方法来解决属性词和观点词的配对抽取(PAOTE)任务。此外,本文从联合词和关系抽取的角度而非此前大多数工作中执行的序列标注方法的角度,来处理该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共享跨度的多任务学习框架,其中在跨度边界的监督下提取词。同时,使用跨度表示法来联合识别配对关系。大量实验表明,我们的模型始终优于 SOTA 方法。

分享内容:

现有的工作往往使用元学习(meta learning)的方法,通过在一系列meta-task中切换来获得少样本学习的能力,但是在task间的切换会带来遗忘的问题,因此考虑使用记忆机制来辅助meta learning的训练。在本工作中,我们将监督学习得到的分类参数作为meta learning的全局记忆,并提出了动态记忆路由算法,基于dynamic routing的方式将全局记忆信息融入到meta task的训练和预测阶段。此外,动态记忆路由算法还可以使用query信息来增强归纳类别表示的能力,对口语场景下的语言多样性表达有更好的泛化性能。在中英文场景少样本分类任务数据集上,均取得了STOA的结果。

分享主题:多领域对话动作和回复联合生成****分享嘉宾:田俊峰

分享内容: 在任务型对话中,产生流畅且信息丰富的回复至关重要。现有pipeline方法通常先预测多个对话动作,然后使用它们的全局表示来辅助回复生成。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第一,在预测对话动作时,多领域的固有结构被忽略了;其次,在生成回复时没有考虑到对话动作和回复之间的语义联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同时生成对话动作和回复的神经联合生成模型。与以往的方法不同,我们的对话动作生成模块可以保留多领域对话动作的层次结构,同时我们的回复生成模块可以动态地关注到相关的对话动作。在训练时,我们采用不确定性损失函数来自适应地调整两个任务的权重。在大规模MultiWOZ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在自动评估和人工评估上都比SOTA模型有很好的提升。****分享主题:神经机器翻译的多尺度协同深度模型******分享嘉宾:魏相鹏**

近年来,神经机器翻译(NMT)方法凭借其出色的翻译性能在大量应用场景中取代了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目前,制约NMT模型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和数据规模。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协作(MSC)机制的深度神经机器翻译模型,以提高模型对底层(具象化)和高层(抽象化)特征的建模能力。

实验证明,(1) 多尺度协作机制有助于构建极深的NMT模型的同时带来性能上的提升,(2) 基于MSC机制的深度NMT模型能够更好地翻译语义结构复杂的自然语言句子。

****分享主题:多语种序列标注的结构级知识蒸馏******分享嘉宾:王新宇**

多语言序列标注是一项使用单一统一模型预测多语言标签序列的任务。与依赖于多个单语模型相比,使用多语言模型具有模型规模小、在线服务容易和对低资源语言通用的优点。然而,由于模型容量的限制,目前的多语种模型仍然远远低于单独的单语模型。本文提出将多个单语言模型(teachers)的结构知识提取到统一的多语言模型(student)中,以缩小单语言模型与统一的多语言模型之间的差距。我们提出了两种基于结构层次信息的知识挖掘方法:

****分享主题:跨域中文分词的远程标注与对抗耦合训练******分享嘉宾:丁宁**

完全监督神经方法在中文分词(CWS)的任务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如果由于域间的分布差异和集外词(OOV)问题导致域迁移,则监督模型的性能始终一直大幅下降。为了实时缓解此问题,本文将跨域中文分词的远程标注和对抗性训练直观地结合在一起。

7月9日,6位来自阿里的分享嘉宾,与大家不见不散!

ACL 2020原定于2020年7月5日至10日在美国华盛顿西雅图举行,因新冠肺炎疫情改为线上会议。为促进学术交流,方便国内师生提早了解自然语言处理(NLP)前沿研究,AI 科技评论将推出「ACL 实验室系列论文解读」内容,同时欢迎更多实验室参与分享,敬请期待!

考场满分·技法精华议论文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文体,议论文的写作技法也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常见的技法:“名言引路”,让你的文章一语中的,蕴含哲理;“联系实际”,让你的文章说理深刻,实用性强;“排比例证”,让你的文章增加厚度与力度。 呈现·议论文素材 李阳,疯狂英语创始人,英语成功学励志导师。李阳在中学时的学习状况不是很理想,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兴趣曾几欲退学,大学曾多次补考英语。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博,他摒弃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提示·文体窍门 技法一:名言引路。名言名句作为中心论点具有一矢中的的作用。议论文中引用恰当的名言名句,可以避免拖沓冗赘、词不达意等毛病。名言名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往往能够开宗明义,统摄全篇。名言名句还可以作为分论点使用。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名言名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实战·lN片段 实战片段 李阳说:“咬牙冲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几年前,疯狂的李阳凭借着自己首创的“疯狂英语”风靡全国。然而在光环的背后,李阳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苦痛经历。初中成为逃课大王,高一第一学期五门功课不及格,大学四年十三门功课补考,更创造了补考旷考的全校记录。在这样的挫折与压力面前,李阳没有沉沦,没有放大痛苦,而是毅然选择面对。在众人面前,他大声喊出英语,即使被他人看做是疯子,他依然执著地坚持。后来,他的英语四级考试获得了优秀,轰动全校。再后来,“疯狂英语”诞生了。如果李阳认为困难大到不可克服,那么也没有闻名遐迩的“疯狂英语”了。 技巧点拨 文段用“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一句名言引路,既扣住了文章中心,又暗示和统率了后文引用李阳素材的内容。 呈现·议论文素材 李宇春是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著名流行女歌手之一,中国首位民选超级偶像。2005年,年仅21岁的李宇春完成了无数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一举成名,实现了人生的奇迹。在夺取当年“超级女声”年度总冠军后,李宇春红透中国,并迅速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蜚声国际。 提示·文体窍门 技法二:联系实际。只有通过联系实际,文章的中心才能得到升华和发展。作者要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分析阐述,思考社会上的哪些现象跟提供的材料类似,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的分析论证。联系实际,也可以联系习作者本人的某些生活体验,进行分析论证,这样就更有说服力。 实战·IN片段 实战片段 2005年的暑假,湖南电视台的舞台被一群闪耀着青春光彩的少女们点亮,她们就是“超级女声”。曾经有位记者问李宇春,如果她没有遇到这个节目,那么她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李宇春这么回答:“或许大学毕业后去当个音乐老师吧。”当时她的梦想只局限于一间小小的音乐教室,而现在,她甚至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她的舞台,一下子放大至全世界的范围。我的舞台,也需要机遇。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抓住机遇,放大自己的舞台。 技巧点拨 “李宇春”是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运用李宇春谈人生目标的素材,特别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在技巧上,作者善于联系自身实际,让议论更有现实意义。 呈现·议论文素材 郭敬明,中国著名作家,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最漫画》主编。在“福布斯名人榜”中,郭敬明连续八年登榜,201 1年排名第53位。如今,随着《小时代》和《临界·爵迹》系列的陆续上市,郭敬明获得了更多年轻读者的热烈追捧。 提示·文体窍门 技法三:排比例证。写议论文既忌空洞的说理和空头的 口号 ,也忌材料的单薄和贫乏。论证时一个材料往往是单薄的,所以我们不妨把同类材料叠加在_起,形成排比例证,这样形成集团效应,内容自然也就充实起来了。排比时,所用论据都必须紧扣论点,否则,就会使文章结构混乱、论证矛盾或烦琐。 实战·IN片段 实战片段 如今的时尚,可以说是方方面面,让人眼花缭乱。你看,郭敬明透明的忧伤细数着成长的感伤,在80后、90后的队伍中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你看,“超男超女”的选秀中成长起多少“民星”,只要尽情展现自我,没有什么不可以;你看,易中天和于丹说三国讲论语,一时间风靡全国,被人们称为“学术超男超女”。流行音乐开始复古,方文山的词配上周杰伦的曲成为流行乐坛的风向标;新兴的网络语言,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萌”“囧”“打酱油”等大行其道……这一个个时尚细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神经,在繁忙与创意中穿越,我们被一场大雨淋湿了原来的轨迹,这场大雨叫“时尚”。 技巧点拨 郭敬明、易中天、于丹以及周杰伦等人都是大家熟知的人物,文段紧扣“时尚”话题,采用排比例证的形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误区提示 议论文讲究技法,但技法运用需慎重。在运用“名言引路”时,名言不要张冠李戴,胡乱套用,名言与后面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在运用“联系实际”时,要注意材料与社会实际或自身实际的关系,切勿强加关系,要自然顺当;在运用“排比例证”时,材料间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要力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例证。

达沃斯运作之谜 每年夏天,大马哈鱼都会排除万难,回游到自己出生的淡水河中婚配繁育。每年冬季最冷的时候,有一群全球顶尖人士都要经过10-20个小时不等的舟船颠簸,辗转到瑞士一个雪山下的小镇,住在拥挤窄小的房间里面,度过充满高密度谈话、疲倦的五天。 1970年,瑞士商学院31岁的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向欧洲企业界倡议,为应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举行一次非正式会晤。1971年1月,400多名企业家和学者参加了欧洲管理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前身)。此后,施瓦布逐步将美国和其他发达、发展中国家的领袖力量拢至达沃斯。每年年会都有近百个国家的政要、企业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演艺明星和新闻记者等约2000人聚集达沃斯小镇,研究和探讨当今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前景,寻求应对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的办法。从0到世界顶级,达沃斯论坛也经历了几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是逆势引入“中国概念”,自1979年以来,中国应邀派代表团参加达沃斯论坛,并有政府领导参与。另一转折点是2002年,“9·11”事件之后,达沃斯又一次逆势把论坛移往纽约。2007年在中国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则被称为是新的转折点。“施瓦布最初的想法是让欧洲和英美企业家聚在一起,有一个交流的机会。随着论坛的成熟,施瓦布的想法也逐步成熟。他认为,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社会的进步,必须要靠企业和政府联合起来,所以他一直在推崇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挑战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一位世界经济论坛员工告诉记者,在达沃斯内部,大家把施瓦布视作一个政治家,而不是商人。 “和《财富》论坛、《福布斯》论坛相比,世界经济论坛的最大区别是非盈利性。”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成长型公司中国负责人于江向记者强调,“我们没有竞争对手。” 达沃斯论坛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收取会员费、论坛战略伙伴和议题合作伙伴的合作费以及年会、地区性会议和峰会的会费来维持论坛运转。扣除每年运营所需成本之外,有任何盈余,将会再次投资,或者是建立新的计划或项目,或者是既有的项目。对达沃斯而言,会员和合作伙伴公司是其核心动力。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蒋睿杰(Jeremy Jurgens)称,论坛会从三个方面给CEO会员带来启发:首先是宏观趋势与形势的判断;其次是商业层次上的交流;第三给CEO们提供商业之外的灵感启发,比如,论坛会请天文学家、艺术家等跟CEO们进行头脑风暴。 最近几年来,世界经济论坛总收入一直处在稳步上升中,2001年总收入为7220万瑞士法郎(1美元等于1.2瑞士法郎,按照8月14日美国汇市收盘价),2002年总收入为6645万瑞士法郎,2003年为7406万瑞士法郎,2004年为8334万瑞士法郎,2005年则达到1.04亿瑞士法郎。与此相对应的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员工有300多名,来自五十多个国家。 有人评价,达沃斯论坛的最大“盈利”就是知名度、不断提升的影响力。 对于达沃斯的“非盈利性”,外刊曾有过“非盈利但是很赚钱”的评论。赵民则认为,“虽然世界经济论坛不盈利,但是与其相关的媒体、投资机构都非常赚钱。” 达沃斯在规模和规格上能够远远超越其他国际经济论坛,除了非盈利带来的“公正”效应,时间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芮成钢分析道,“世界上只需要一个高端经济论坛就够了,谁最先做出来,就最有竞争力。” 除了年会之外,世界经济论坛还有区域峰会、会员内部交流、全球竞争力报告等机构报告。如果说一个论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影响力,世界经济论坛拥有的1010家会员(大多是世界1000强企业)则保证了它完全可以把所有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他们到底为什么乐此不疲?《商业周刊》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达沃斯有让他们快乐的承诺。事实是,金钱和权力并不必然使人快乐。社区是的强有力的制造者,这使得CEO们又一次回来。” “我们是在运营一个社区。”毫无疑问,这是全球最高端的、最有影响力的社区。围绕这一社区,有战略合作伙伴、行业合作伙伴、区域合作伙伴、会议合作伙伴等,分别提供场地、车辆、餐饮、电子设备等的赞助,和一般的商业赞助不同,这些合作伙伴的LOGO甚至不能出现在论坛上。于江认为,“这就是社区的精神,把论坛当成自己的事情做,完全是无偿的。如若不然,大企业和小企业永远无法平等对话了。” 在大众层面,《财富》论坛、《福布斯》论坛的品牌影响要远远超过达沃斯,但这并不会让世界经济论坛有任何不安。“我们目标客户很明确,就是政府部级以上领导和大型企业的CEO和董事长。我们只在精英层面上推广,大众层面的主动推广根本没有,也没有用,做了或许反而会损害品牌。” 在议题设置上,达沃斯年会试图寻求一种平衡:政治和商业各占50%。达沃斯论坛的员工会不定期的到会员企业去,了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另外,论坛会通过世界各地的专家沟通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运用到商业领域会带来哪些变革。 达沃斯也遭遇“反全球化”的声讨。每年达沃斯论坛举办其间,苏黎世都有反全球化游行。马云第一次去达沃斯,甚至看到了碉堡、沙袋和机枪。“大厅里的企业家在台上谈希望全球化为人类做出贡献,门外则对这些企业家破口大骂。”马云一篇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中这样写到。 《金融时报》则有专栏文章对达沃斯批评道,“原本立意很高的讨论常常退化成为陈词滥调。坐在大厅后面花上几个小时听人们讲‘经营全球风险的有效领导’——本年度达沃斯主题之一——你会睡着的。” 在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看来,达沃斯在全球化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该机构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世界各国的政府、经济和舆论界开展沟通的平台。另一方面,该机构又充当了一个传教士,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规则通过更委婉的渠道灌输给其它国家的精英阶层,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乃至认同、膜拜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规则,而这些规则又未必都是合理的。 论坛主席施瓦布是达沃斯论坛的真正推手,绝大多数与施瓦布有过接触的人都把他称作“有远见的人”。5年前甚至更早,施瓦布就表现出对新兴经济体、新兴产业和新兴企业的关注。“我们认识到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一是经济力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二是地缘政治力量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三是决定权由企业向终端消费者转移。”施瓦布在一次公开演讲时如是说,达沃斯的战略重点也开始转移。 中国正成为施瓦布的未来重点,对于达沃斯的中国图谋,梅新育直言道,“作为一个社会机构,达沃斯要保持乃至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除了传统的权力中心之外,还必须在崛起中的权力中心加强影响力;否则,随着老权力中心在世界格局中所占份额下降,仅仅在老权力中心拥有影响的社会机构影响力也就将随风而逝了。而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崛起中的权力中心。” 重启中国 但是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之路并不顺利。 1980年,施瓦布主动联系到中国国家经委,希望能够与中方合作,通过组织研讨会的形式“给中外企业彼此了解的机会”。5月1日,时任国家经委主任的袁宝华率领国家经委代表团访问欧洲时,在瑞士日内瓦欧洲管理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的前身)总部与施瓦布面谈时,有了合作的初步意向。1981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前身)合办的第一届“企业管理国际研讨会”(中国企业高峰会的前身)召开。 “施瓦布在1980年就看到了中国众多人口形成的广阔市场。”曾参加国家经委代表团的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副会长潘承烈对《中国企业家》回忆到这一点还是满怀敬佩。“讨论会能够迅速成型,国家经委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协调作用。袁宝华当时兼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所以最后确立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来代表中方合作。”潘曾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负责与达沃斯方面的合作超过10年。在“中国企业高峰会”创立之初,双方合作相当愉快。通过国家经委,每次峰会中国企联都能够保证有“中国领导人接见”和“部长级报告”,中外企业家可以在部长报告之后直接面对面向部长提问。在改革开放之初,这给对于政策难以把握的中外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而世界经济论坛也借助自己在发达国家的号召力,将外企引入中国。据介绍,西门子、大众第一次进入中国,都是通过“中国企业高峰会”这一渠道。但是,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强化,“中国企业高峰会”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小。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企联的合作也摩擦频繁。“最开始,双方合作非常愉快,所有的合作都是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但是在换过几次外方代表之后,外方代表态度越来越倨傲。”潘承烈告诉记者,双方在财务方面的安排也产生了分歧。以前双方的财务模式是,中外合作方各自邀请中外企业,在国外企业的参会企业费用中,前50家注册费由中外双方共有,50家之后中方可以获得15%;国内企业的参会企业费用则全部由中方享有;论坛开支由外方负责。后来,外方不再把海外企业参会费用与中方共享,并要求中方分担论坛开支。1996年,施瓦布在瑞士见到中国大使吴建民时,提出“中国企业高峰会”能否更换一个中方合作伙伴。在提议被拒绝后,“中国企业高峰会”虽然仍旧每年照常举办,但是已经乏人经营、日趋没落。现在,当达沃斯要重新启动中国,反思“中国企业高峰会”的经验教训相当重要。“总在一个城市举办,获得的政府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小。”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经理马德志这样总结。这一点,潘承烈也有共鸣,“每年都开同样的会,不可能部长每年都来,后来可能就是副部长或者其他官员了。”这正是夏季达沃斯在确定首届论坛选择大连之后,马上公布下一届将落地天津的初衷。世界经济论坛筹措夏季达沃斯时,没有继续选择中国企联,而是选择与国家发改委合作。在夏季达沃斯的筹备中,国家发改委强有力的协调作用已经显现无疑。“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注册的是非盈利的基金会,但是在中国尚未有这种性质的组织,注册成立办公室非常麻烦。发改委出面协调民政部、外交部,为论坛单独设立了一个国际社团组织的类别,方便我们注册。”张励向《中国企业家》透露,从达沃斯决定在中国召开夏季达沃斯论坛,到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在北京成立,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而类似的国际机构在北京成立代表处的平均时间大约是3-4年。2005年1月,中国常务副总理黄菊带团参加达沃斯论坛时,施瓦布第一次提起了举办全球新领军者年会的想法,得到了“非常好、对中国企业有很大帮助”的反馈。世界经济论坛开始了向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进攻”。在2006年达沃斯年会上,中国副总理曾培炎与施瓦布签署谅解备忘录,确定在中国举办第一届“夏季达沃斯”。同年9月,参考奥委会选择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做法,通过投标的方式,世界经济论坛选择了大连作为举办城市。“世界经济论坛将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冬季达沃斯,一个是夏季达沃斯。”施瓦布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上如此表示,显示出对夏季达沃斯的看重和倚赖。冬季达沃斯定位于世界1000强,全球新领军者年会则定位于新兴市场500强,商业议题与政治议题的比率则调整为7:3。夏季达沃斯和冬季达沃斯相比,邀请企业的规模要小得多。年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15%以上速度的增长,都在被邀请之列。预计参会的500家企业中,会有1/10来自中国。于江表示,“年营业额超过45亿美元的,我们会直接邀请它参加冬季达沃斯。希望现在参加夏季达沃斯的新兴企业,可以很快毕业,加入冬季达沃斯的俱乐部。”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100个《财富》500强公司的CEO注册参加夏季达沃斯。“他们想了解中国,更想见见新兴企业和挑战者。这些人弄好了是合作伙伴,弄不好可能是致命的竞争对手。”但是,达沃斯论坛始终要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本土化难题。据潘承烈回忆,达沃斯派到中方的代表,虽然看似越来越多的华裔,但是对中国的了解却越来越少。达沃斯方面也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达沃斯日内瓦本部专门成立了中国组,后来在北京建立办公室。更大的难题是议题设置。虽然最近几年中国话题在达沃斯上炙手可热,但是,不少中国参会者都感觉讨论相当初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达沃斯对中国虽然足够关注,但是理解未见得足够深入。“作为一个中国和世界互相了解的窗口,达沃斯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达沃斯是一个外国机构,对中国的了解很浅,“外国人、华裔和非常少数的中国人,都非常年轻,你说怎么可能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复杂过程?” “达沃斯最无聊之处就在于谈中国。去的中国人太少了,嘉宾凑不够,就邀请了一堆日本人、新加坡人讨论中国话题,或者是请一个中国管理咨询专家评论中国环保问题,全都是是初中生水平。”赵民直言,“总有人说中国人在达沃斯是过不了语言关,这很可笑。谁规定中国移动的老总必须要说英语,行业讨论配一个同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反而被放大了。”达沃斯的闭门行业会议,往往都是邀请行业前20-30位的企业,这样中国企业即便入围也数量有限,性格内敛的中国人如果感觉势单力薄就发言很少,很难形成有效的讨论。这种负面的评价已经反馈给达沃斯,张励告诉记者,夏季达沃斯最重头的工作,即是如何让中国企业家更有效的参与到论坛中,这些会通过一些细节性的安排来保障。“重点不是把中国企业会员数量增多,而是怎么让现有的会员更有效的利用这个平台。” 张励认为,夏季达沃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国的会议太多了,竞争激烈。“要不断地解释:为什么要收费?为什么不能有长时间的演讲?参会能够得到什么?” 达沃斯的三大价值观“平等、非正式、发人深思”,看似简单,要照搬到中国来并不容易。在达沃斯,国家元首带随从最多不过10多个人,世界首富经常单身前往。这让习惯了前呼后拥的一些官员和企业很不适应。达沃斯需要在保证论坛品质和风格的前提下,尽量把中国因素都容纳进来。“一个大的冲突是,达沃斯追求的是平等的对话,但是有些领导更喜欢大段时间的发言。于江告诉记者,“要把冬季达沃斯的一套完全拷贝到中国来很难,可能需要几届的调整。” 在形式上,达沃斯能否复制到大连也面临考验。“老外拿杯酒在那可以站三天、站三个小时聊天的,中国没这个习惯。”马云笑说,“达沃斯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肯定是要改造的,夏季达沃斯必须以亚洲为中心,必须以中国为中心。”

英文:When I'm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espesially in this sensitive area we called Internet.Everybody think about China Internet is about censorship, but to me it's not that serious. Cause 15 years ago when we do chat internet in china, China government said no,no,no Internet, It's so dangerous. But I thought Internet is so new to any government so the way is not to go against it, just go educate them and tell them. so as an individual, as a business man I was think we are doing business is busines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government I have my phylosophy in the past 10 years, in love with the government but never marry them. 中文:当我在中国做生意尤其是在这个被称做敏感地带的因特网(生意)的时候,每个人想到中国因特网就会联想到审查制度,但是对我来说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15年前当我们开始做网聊业务的时候,中国政府说:“不不,不要因特网,那太危险了。”但我想因特网对任何政府来说都是如此新鲜,我们要做的不是抵制它,而是去教育他们(网民)告诉他们。所以作为一个商务人士,我一直这么想:生意就是生意,和政府无关。在过去的10年中我有自己的原则:和政府相爱,但是决不会和她结婚。自己听的,自己翻的,希望给分。

  • 索引序列
  • 马绍云发表的论文
  • 马云发表的论文
  • 马云发表论文
  • 马云发表的论文是什么
  • 马云发表论文视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