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艾草专家分享论文发表

艾草专家分享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艾草专家分享论文发表

艾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最后总结写药理研究的进展即可。通过案例说明,艾草的药理具有止痛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治疗肺癌、胰腺癌等作用,并有科学依据。

浮生拾慧---艾草 (黄廷法 文)花草能够有幸走进人间的节日,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又得以为人类广泛使用,是花草的幸事!然并非所有的花草都具备那般意义!大凡能粉饰民俗的花草,或以花色取胜,譬如牡丹,被命名为国花之后,洛阳人还特意为其专门设立了一个国际牡丹节;有以花语意义取胜,情人节送出的玫瑰,母亲节送出的康乃馨是也!另有以时令取胜的,便是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还有以药性取胜的,即如那重阳的茱萸,端午的艾草。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端午为春夏之交,是时气温转换,百病易生。蛇穴周围,七步之内必有化解蛇毒的良草;春秋杂病易生之即,阡陌沟渠间也定能找到祛病的妙药!《本草》记载:艾草性味苦辛、温热,宜养脾、肝、肾。艾叶艾梗,除能够熬制成祛病的汤剂外,中医实施针灸术时,也常以揉捻成团的艾叶固着于针尾,点燃后用作辅助治疗。也因此药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便被赋予了神异的功用。端午之日,采来艾草悬挂于门首,传说可以祛病辟邪。是日还可以采来悬挂的是一种叫作菖蒲的草叶,此草叶形似剑,有斩妖除魔之寓意,民间遂有俗谚曰:“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我母亲是很能够洞悉并利用艾草功效的一个人。小女出生之即,因身体孱弱,母亲便于端午日亲自到野外采来大量艾草,晾干、揉碎,为女儿缝制了几个精致小巧的艾叶枕头,时至今日,女儿一直枕用,于是对于春秋时节小儿易发的哮喘咳嗽,女儿总是能够幸运地避免!

三明烟草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烟草公司实习总结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学习方法,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了。那么好的实习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烟草公司实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进一步了解秘书职岗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拓宽和更新知识结构。强化职业道德和职岗意识,培养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业务技能,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胜任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校和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学生专业实习相关安排,本人于20xxx年4月在xxx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专业实习。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单位负责人的具体安排下,我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注重在实习阶段对所学的文秘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期达到根据理论知识,指导日常工作实践的目的。同时我将专业实习和新闻写作工作相结合,潜心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和指导老师联系,按时报告本人实习情况,并经常和其他同学交流见习体会,圆满地完成了见习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习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市局接纳了我校三名实习生,安排她们在办公室工作,主要协助办公室三大块日常工作。实习生之间可以先熟悉情况,稍后可以交换实习工作内容,互相学习共同促进。xx烟草是主要包括烟叶生产、卷烟营销、专卖管理三大块,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办公。xx市局给我们的工作任务有:第一大块是办公室接待,主要负责办公室的日常接待,收发文件,接打电话,传达会议精神,公文处理,接待方案编写等;第二大块是xx市局网站新闻编辑工作,主要负责各县区送发的文章审核,撰写市局的相关新闻等;第三大块是档案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档案的分类、归档,机密文件的处理等,收发文件等。

二、主要工作

根据个人特点和特长,我选择了办公室法规科烟草学会的网站新闻编辑工作,主要负责县区送发文章的编辑、发表和市局的新闻撰写工作,还有向省烟草局和国家烟草局选送优秀篇章工作。围绕这些方面,见习期间我主要作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以提升写作水平为目的,参加了一系列文字性工作。

1、报道稿的写作。实习期间共撰写了“金点子”创意征集、烟草局物资招标阳光采购等新闻报导,在市烟草局网站发表过自己的影视评论《观越狱>有感》,编辑发表过散文《文字的香醇》。

2、各县区的来稿编辑工作。实习期间协助负责了永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网站新闻编辑工作,从新闻的标题、新闻主要内容、新闻的落款等进行一系列的繁琐审查编辑工作,编辑修改发表新闻稿件多篇。

3、文章审核、送审,图片编辑工作。把编辑好的稿子按照一定的格式发表在市局网站上,并选取较好的稿子送往省局审核,特别优秀的送往国家烟草局审核。在市局发表的新闻,如有需要还必须得对有关图片进行编辑和图文处理。

3、市局报刊《潇湘烟语》的文字校对工作。对于已排版好的报刊进行校对,主要修改语病,错词错字,适当调整结构,并对有关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以提升能力为需求,参与计算机培训、物资招标等活动。

实习期间积极参加了公司为员工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活动,学习了有关计算机基本技能;参加了公司的配送物资招标活动,熟悉了招标的整个流程,学到了一些招标和投标的实际操作技能技巧。

(三)以熟悉办公室工作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了办公室法规科的日常工作。

实习期间共参加了1次烟草学会组织的贯彻会议精神的抽奖活动,了解了会议组织基本流程;协助负责了会议的摄影工作,经老师指点,习得了一些摄影和图片处理技巧;常常协助负责日常的值班、签到、电话接听、文件、信件收发与处理等工作。

三、见习体会与经验

通过本次见习,我对文秘工作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有以下一体会与经验:

(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文秘工作人员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学习。很多时候,我们大学生往往觉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很大,很空,同时一提起“政治”往往有排斥情绪。但是作为一位文秘工作者,那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我们往往是在单位的综合枢纽部门和领导身边工作,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才能够把握住大局和方向,才能够和组织及领导保持一致。同时,如果没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那么我们在编辑一些新闻来稿的时候就会很困难,往往把握不住要领和方向,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新闻具有很强地思想理论性,起着宣传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成为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优秀文秘人员。

(二)秘书必须是多面手,要做到专与广相结合。只专不广或只广不专都难以胜任秘书工作。秘书工作没有盲区,只要领导工作有可能涉及的领域,秘书就不能说“不”。比如,作为一名在法规科烟草学会工作的秘书,首先要具备作为秘书的一些基本素质,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电处理能力以及熟练使用各种自动化办公设备的能力等。其次要熟悉烟草学会工作的实践及相关的理论,不能说出话来、写出文稿来处处是“雷区”、句句是“外行话”。再次要对除此以外的政治、历史、法律、经济、心理学等其他领导工作可能涉及的领域有所了解。拿学会的稿件编辑工作来说,我觉得要让一篇稿件通过省局的`审核,不仅要具备一定文字功底编好稿子,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要能揣摩出编者的喜好,要继续调动好投稿人的积极性。

(三)要不断领悟,注意秘书工作中的艺术。

1.学会拒绝。拿我的实习来说,出去应酬在所难免,这时对于这些特殊任务,就要求我们通过有一定艺术的方式委婉地拒绝,否则你就会很累。

2.主动工作,超前谋划。对与领导有关的工作要超前考虑、提前完成,留有一定的提前量。领导尚未布置但根据自己判断即将要开展的工作,要超前谋划,想在领导前面,走在领导前面。

3.注意场合,谨慎说话。在公共场合说话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把握分寸,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必须心中有数,不能为了哗众取宠一时兴起而口无遮拦什么都往外说。这样,不仅会泄露一些工作秘密,而且还可能会损害的形象,于己于工作都不利。

4.重视领导安排,按时完成工作。一定要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要重视,当面问清工作要求和时限,按时完成工作,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完成也要向领导说明情况,因为没有那个领导会容忍自己的下属把自己说的话当耳边风。这个时候如果你大而化之,那就会很危险。

5.不要在公众场合和上司面前随便评论别人。不要在公众场合了随便评论一个人,不要在上司面前随便说同事的不对,有什么问题可以单独跟同事谈,这样你的同事很可能会十分感激你,你就会赢得同事的尊重。这不仅是一个做事方式,更是一个做人原则。

6、要积极调整心态,坦然面对挫折。不要有太多的个人情绪,面对文秘工作中的挫折,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心怀坦荡,善于化压力为动力。

(四)必须要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和主体意识。只有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才能做到思想常新。不要把自己当外人,以一个旁观着地身份去开展工作,要以主人翁的角色融入到单位中,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组织的荣辱感。

(五)要大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对一个秘书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几乎对于所有的单位来说最头疼的就是文字性工作,所以如果你的写作水平很好,那就很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与重用。这个时候你很可能就会从具体地事务中脱离出来。

(六)要学会坦然面对和适应。很多时候我们好多同学还处在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工作期间,往往可能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我们要尽量去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当我们在一个组织里面能看到问题,然后进行一些思考,那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本网站陕西烟草讯 近日,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举办了2009年宣传报道通讯员培训班,组织《陕西烟草》期刊和省局(公司)内网通讯员集中学习、交流,表彰2008年度宣传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聘任特约通讯员,提升宣传报道水平和舆论引导水平,为陕西烟草改革发展鼓与呼。11个市(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分管《陕西烟草》期刊和省局(公司)内网宣传报道工作的部门负责同志及通讯员、部分县级局通讯员和5家卷烟厂分管《陕西烟草》期刊宣传报道的部门负责人和通讯员共93人参加培训。

现在几乎都是找一些可靠的代理合作会方便的多,

好像现在直接向杂志社投稿的可能性是不太可能了

东方烟草报稿件被选用后3个工作日内发表。根据相关材料公开显示东方烟草报稿件每月评选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发表。在微信公众号查询期刊。东方烟草报·烟草专卖管理》专刊由东方烟草报主办、国家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督管理司协办,每月出版一期,随《东方烟草报》全国等量发行。

地质学家分享论文发表

在中国搞古生物化石研究的学者,应该不会忘了1923年,因为在1923年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开始真正起步了,首先,1923年11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在中国工作几十年并最终安葬在中国的葛利普教授在当时的热河省凌源进行化石考古和挖掘工作,命名了当时凌源含狼鳍鱼的地层为“热河系”;1928年他进而提出“热河动物群”之名。从此经过百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热河生物群”早已名扬天下。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 1923年诞生了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表的古生物学学术文章,它就是北京大学地系教授李四光于1923年12月在英文版《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 Geol. China)的第2卷3-4合期上发表了《鉴定䗴类的图解法及其对华北䗴科研究的一些结果》一文。 在李四光的文中有属种的拉丁文名称,有化石特征的详细描述、比较、讨论,有产地层位的具体记载,有图版和图版说明。该文首先叙述了这类属于原生动物门有孔虫纲化石的特征,其外形像一纺锤(纺织机上的线筒),因此叫它“纺锤虫”。李四光根据中文古代纺锤称为“筳”,在它左边加了一个“形旁”——“虫”,而右边的“筳”是声旁,两者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形声字——“䗴”,李四光所造的这个字,从那时起就在中国古生物学界沿用至今。论文对8个种及变种都做了描述,并有两个图版(共19个薄片的相片)加以表示。论文记载这些种产自直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甘肃诸省的十多个地点,含化石层层数最少为一层,最多达4层(山西阳泉)。论文将这些种与国外各地之链作了对比,认为它们都属于上石炭统——太原统(相当于乌拉尔统)。 另外,在1923年12月出版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第5号第2册("Bull. Geol. Surv. China,No.5,pt.2”)上有一篇中国地质学家周赞衡写的题为“山东白垩纪之植物化石”(“A Preliminary Note on some Younger Mesozoic Plants fromShantung")的论文,文中描述了产自山东下白垩统的如下植物化石属共计7属11种(其中1旧种,4新种,2相似种,4未定种)。有两页图版,为手描图。李四光和周赞衡的文章发表几乎是同时的,可以并列称为“中国人最早发表的古生物学学术文章。 另外在1923年5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德日进与桑志华在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更新世晚期化石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及旧石器等,称为“水洞沟文化”。 另外,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所写的第一部古生物学专著应该是1924年12月孙云铸发表于《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1号第4册的论著,题目是《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这标志着中国古生物学家也能从事深入的古生物鉴定和研究,写出大部头的著作。该书首先简述了中国北方,主要是华北的直隶(河北)省、东北的奉天(辽宁)省和山东省泰安地区与张夏地区的寒武纪地层。其实早在1920年葛利普刚到中国,就在《地质汇报》第2号上发表了两篇古生物学论文,一篇是“中国二叠纪新发现之阔翅类化石”,另一篇是“直隶开平之下二叠纪动物化石”。在前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个阔翅类昆虫的新种——Eurypte(Anthraconectes?)chinensi(sp.nov.)。在后一篇论文中,描述了苔鲜动物的Polypora属。这应该是中国发表的最早的两篇古生物学论文了 这里介绍一下葛利普,葛利普(1870-1946)是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葛利普是一专多能的地质学家,他一生发表近300种学术著作,当时已经50岁的葛利普辞别故园与妻女,于1920年来到中国,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之后,他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通讯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从此他为中国地质事业以及古生物研究事业贡献了后半生。 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立,学会的刊物是《中国地质学会志》,许多古生物学研究论文在这一刊物上发表。该年4月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会的会议上宣读“论震旦纪”的论文,这是对震旦系的第一次全面总结。《中国古生物志》创刊,出版了甲种第一号第一册“南满第三纪初期之植物化石”(傅兰林著),乙种第一号第一册(总第一号)“中国北部奥陶纪动物化石”(葛利普著)和第二号第一册“四射珊瑚化石”(葛利普著)。傅兰林和葛利普是外国人,虽然在中国受中国政府邀请搞研究, 他 们发表的论文是职务行为,这也属于中国发表的最早的几篇古生物学论文。 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古生物学专著是1922年4月,葛利普的古生物学专著《中国北部奥陶纪动物化石》,以《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1号第1册的形式出版。葛利普受聘为北京大学的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主任,是在中国土地上为中国地质古生物科学事业而工作的,他的研究成果也作为该所的系列出版物而问世,所以,他以上两篇文章和一部专著的出版就标志着中国地质古生物科学事业的发端。李四光说起葛利普他还有以下不朽的成就,比如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现在仍在挖掘,人们仍然在不断寻找那丢失的北京猿人头盖骨。而葛利普教授恰是“北京人 (Peking Man) ”的起名者, 当年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的消息,之所以能迅速传遍全世界,与这一简单易记的名称是分不开的。第二中国的古生物学者不断在国外权威杂志《自然》、《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根据在辽西发现的恐龙化石的研究成果,而这不能不追溯到葛利普教授早期提出的“热河动物群”。” 1928 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 ( Stratigraphy of China 直译为《中国地层学》 ) 。在这部书里, 他第一次提出了"热河动物群"这一名词, 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 第三在 2005 年整修后重新开馆的中国地质博物馆里, 也陈列着葛利普先生鉴定 的 化 石 (Gymnosolen Grabau,Age: Precambrian, Locality: Jinzhou,Liaoning Province 葛利普裸枝叠层石, 时代: 前寒武纪, 产地: 辽宁金州)第四中国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塑造了一个葛利普教授的塑像, 放在长兴“金钉子”博物馆里。 这是因为葛利普教授在1931 年确定了“长兴灰岩”地层, 它是“二叠系到三叠系地质连续剖面”的代名词。 此后“长兴灰岩”, 成为地质学上一个专用名词,从而载入国际地层学史册,并得到世界公认。 2001 年 3 月,国际地科联过投票,正式将浙江长兴灰岩的 D 剖面确定为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英文简称"金钉子")。长兴“金钉子” 是地球史上最重要的断代界线之一, 也是地球 历史 上六次生物大灭绝中最大的一次绝灭事件和全球变化相联系的点位,2001 年 3 月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确定为全球对比标准点位。其意义相当于大英博物馆的铂金米达尺,成了世界标准。第五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网站上可以查到月球上以葛利普命名了“葛利普背侧”,一个在月亮上的山脊。葛利普教授逝世已经多年,人们仍然在不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网站上可以查到月球上以葛利普命名了“葛利普背侧”,一个在月亮上的山脊。 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的中国地质学先驱之一朱森曾经回忆著名的美籍地质学家A. W. 葛利普 (Grabau) 为他们讲授古生物学、葛利普老师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待人诚恳,使他们受到很大的教益,他们不仅重视课堂学习而且躬行实践,重视野外现场考察。北京西山是他们实习的重要基地。葛利普、翁文灏曾带他们去热河实习。 有媒体报道:1923年11月初,中国的东北大地被层银白色包裹得分外妖娆,早晨的屋檐下还挂着晶莹的冰柱。在这个时节,从来没有考察队进人热河省进行野外发掘工作。而北京大学的一支小型地质野外考察队此时却悄然抵达此地。他们由葛利普教授和翁文灏带队,乘着吉普车,向热河省凌源县进发。葛利普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他此行是为了考察1880年由法国鱼类学家索瓦士研究的发现于此地的狼鳍鱼化石的地层。在凌源附近的山头,葛利普发现并采集了大量狼鳍鱼与尾类蜉蝣化石,但并无其他斩获。辽西化石群1923年,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中,把当时热河省凌源县附近含化石的地层定名为热河系。1928年,他又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名称,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动物化石群。后来, 中国的顾知微院士把与热河动物群同时期的植物群也包括进来,统称为热河生物群。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出席第18届大会。在大会上,他发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新华夏海的诞生》动摇了传统的地质学理论,轰动了欧洲。大会结束后,他夫妇俩来到英国南部养病。然而,他们的心却时刻挂念着动荡的祖国。他参加中国留英学生总会年会,发表演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随后,他办理了回国的签证,预订了船票。

今年,是李春昱院士诞辰100周年,我们深切怀念这位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德高望重的地质学家!

李春昱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质编图、大地构造、板块构造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他为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光辉业绩,他为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将永远彪炳史册。

地质事业的奉献者李春昱先生1904年5月8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1924年和黄汲清等人一同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地质事业。1929年秋,他与谭锡畴一起,历时25个月,深入荒僻的川西高原,踏遍了甘孜、阿坝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开创性的地质调查,成为最早进入这一地区开展地质调查研究的中国地质学家。他撰写的《四川西康地区地质矿志》,全面记述了川西高原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源状况,是研究和了解川西高原矿产的一部启蒙性著作,至今仍是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典范之作。

1933年,他又与李学清等一起,对峨眉山等地再次进行地质考察,撰写了20多篇论文和专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见解,1933年发表的《四川石油地质概论》,成为我国最早研究四川石油地质著作。

1942年至1949年,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日子里,科研和生活条件极其艰难,李春昱在重庆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他凭借聪明才智,把该所从连工资都发不出、濒临倒闭的烂摊子,改造管理成当时亚洲一流的地质调查与科研机构。与此同时,他继续从事四川及西南地区地质矿产以及中国地质构造的研究,发表了30多篇论文和科研报告。他预测的四川中梁煤田,新中国成立后证实是一个大煤田,成为西南重镇重庆市的主要能源基地。他撰写的《中国大地构造之发展》、《中国矿产资源之前途》、《中国的中生代造山运动》等论著,促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他为一些重要地质论著和图件的出版筹集资金,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各地调所的重建,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1949年初,解放军兵临长江,南京国民党党政机关仓皇搬迁。李春昱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同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一方面组织所内职工成立起“护所抗迁队”,保护全所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采取巧妙的斗争艺术,与国民党政府周旋,成功抵制了国民党政府把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往台湾的命令,把这一全国最重要的地质机构及所属的东亚第一的地质图书馆和地质陈列馆,完整地交给了人民政府,为新中国地质队伍的创建和地质资料的完整保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更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保证中央地质调查所学术科研不受反动党、团、特务分子的干扰,他和三位科学家作出了极大牺牲。抗战后期,蒋家王朝指令各级政府机构必须设立一个三人中统特务组织。为了应付这一严重事态,李善邦、李春昱和高振西这三个老国民党员,不顾自身的安危与毁誉,秘密商量后,竟自行填表加入中统,随即组成以他们为成员的地调所中统三人小组,用来抵制外派特务人员的胡作非为,以保持地调所正常的学术氛围和安宁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暗中保护了一些思想进步人士。他们迫于形势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

李春昱先生是我国板块构造理论的先行者。

1972年恢复工作后不久,李春昱教授敏锐地洞察到国际上刚刚兴起的板块构造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在解决全球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即投入到对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在16年时间内,撰写和发表了与板块构造有关的论著达50 余篇(部)。从1972年底开始,他通过各种会议和在各省市讲学,向中国地质界介绍板块构造理论。1973年发表的《试谈板块构造》和《再谈板块构造》,1986年发表的《板块构造学说中几个基本问题》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起源、发展和展望》,是向中国地质界介绍板块构造理论最系统和最全面的文献,并在某些方面对经典的板块构造学说作了补充和发展(如古板块的概念、划分标准等);在短短的几年里,李春昱教授先后应邀到全国地质、石油、冶金、煤炭和化工行业讲学达40余次,为中国地质界了解板块构造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春昱教授是把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中国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第一人。1973年,在年届古稀之时还率领西北地质研究所板块构造组的同事,亲赴西秦岭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确定了那里的混杂构造堆积,并见到蓝闪石片岩,肯定了古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运动,得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同样适用于大陆内部古造山带研究的重要结论。于1975年发表的《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在中国地质构造研究工作中的应用。1972~1976年,李春昱指导和参加编制1:500万亚洲地质图。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出版的巨幅国际性地质图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应用和好评,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1~1982年,他采用板块构造理论观点,主编了1:800万亚洲大地构造图,受到国内外地质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采用,获得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0年他发表的《中国板块构造轮廓》、1981年发表的《对亚洲地质构造发展的新认识》等论著、1982年出版的《亚洲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在中国地质科学研究的历史中,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此外,李春昱教授还在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文探讨和论述了板块构造理论在矿产勘查、地震预测、地热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推动了我国板块构造的研究和发展。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李春昱先生,在60余载的地质生涯里,爱国敬业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李春昱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质事业,把祖国的荣辱作为自己的荣辱,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地质事业上。尽管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李春昱先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他矢志不渝,不断追求政治进步,在80高龄之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体现了李先生一生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

求实创新是李春昱先生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他十分重视野外调查,曾长时间在川西高原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取得了丰富的实际资料。他始终坚持地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丰富了板块构造理论;在学术研究上坚持百家争鸣,体现了地质大师的优良学风。

为人正直、襟怀坦白是李春昱先生优良品格的写照。他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坚持真理,敢于直言,表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品格。

纪念和学习李春昱先生,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敬业的精神风貌献身我国地质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就是要大力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追求真理,勇攀地质科学高峰。

(原载《地质勘查导报》2004年12月9日)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出席第18届大会。在大会上,他发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新华夏海的诞生》动摇了传统的地质学理论,轰动了欧洲。

中国语言学家分享论文发表

季羡林先生简介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还付出大量精力担任行政职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持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季先生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我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参考资料:

季羡林先生简介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还付出大量精力担任行政职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持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季先生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我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参考资料:

季羡林中国语言学家、作家、文学翻译家。生于1911年8月6 日。山东省清平县(现改归临清市)人。自幼就学于济南市,1930年毕业于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的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格廷根大学从著名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1941年获格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交通断绝,无法回国,即应聘在格廷根大学任教,并从著名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或称焉耆 -龟兹语)。1946年初夏返抵上海,应北京大学之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季羡林于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起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1979年起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80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1年任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1984年起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1985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季羡林精心研究中世印欧语言,有突出的成就。①在印度中世语言(包括阿育王碑铭用语、巴利语、俗语和混合梵语)形态学方面,他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一文;他发现并证明印度中世语言中语尾 -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犍陀罗语的特点之一,著《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 -am向-o和-u的转化》(1944)一文;他还发现并证明不定过去时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的语法特点之一,著《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年代与来源的标准》(1949)一文。②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他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他还阐明原始佛教采用放任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以及与语言问题相联系的印度佛教史上的其他问题。有关论文已编成《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一书。③在吐火罗语的语义研究方面,他通过对《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本与其他语言的异本的比较,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写成《〈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一文。1980年以来,他开始研究和译释新疆博物馆收藏的吐火罗语 A《弥勒会见记剧本》残卷,已发表《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等5篇论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季羡林的论著还有《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1982)、《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1982)、《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1981)、《商人与佛教》(1985)等。季羡林又是勤奋的文学翻译家,他直接从梵文翻译了《沙恭达罗》(1952)、《五卷书》(1959)、《优哩婆湿》(1962)、《罗摩衍那》(7卷,1980~1984),还著有《罗摩衍那初探》(1979)一书和《〈罗摩衍那〉在中》(1986)一文。他在梵文文学的介绍和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他还从巴利文、英文和德文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译本有《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自己去看吧,别忘了给我加分

地质学家分享论文发表时间

陈梦熊

( 国土资源部)

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道路上,

丁文江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经过艰苦耕耘,播下了地质科学的种子,

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开辟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园地。

民国元年 ( 1912 年) ,在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内,

出现了一个陌生的新机构———实业部矿政司地质科,

1913 年,中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质研究所,

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丁文江,

被聘任为第一任所长,兼任地质科的科长,

从此肩负开拓中国地质事业的重担。

为了在全国开展地质调查,开发丰富的地下宝藏,

首要任务,是要培训一批地质人才;

把新成立的地质研究所,

暂时办成一个培训地质人才的讲习班。

三年紧张的教学活动,

引进了国外地质科学的新教材、新理论。

不仅狠抓基本课程,还要狠抓野外实习;

为了苦练基本功,西山成了练功基地,

亲自带领年轻一代,登山涉水,跑遍大江南北。

1916 年,18 名风华正茂的青年,

共同庆祝正式完成学业;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才的地质学家,

根据外国专家的评语,这批年轻学生的水平,

并不低于留学归来的大学毕业生。

事实证明,他们有的成为著名教授,

有的成为各个不同学科的专家权威,

为开拓中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6 年,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

三位地质界元老的积极倡导下,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设在政府机构内的地质调查所全面开始工作,

丁文江光荣地被聘任为第一任所长。

从此,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地质队伍,

真正地成为自己大地的主人,扭转了长期以来

只有外国地质学家独占天下的可悲局面。

丁文江是一位讲究实际、脚踏实地的地质学家;

他十分重视野外调查,一再强调

地质科学必须密切结合野外观察。

1911 年,当他刚从欧洲回到祖国的大地上,

他没有急忙赶回苦苦思念的家乡,

去看望年迈体衰的爸爸妈妈,

而是匆忙走向他所向往的云贵高原,

在崇山峻岭中,开始他的地质生涯。

1913 年,当他刚刚上任不久,

就把筹建地质培训班的工作安排妥当。

他又急急忙忙前往山西,

开展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的调查。

他在 《农商公报》上,正式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

被认为是中国地质学家,

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学术性篇章。

1914 年,他再度远征西南边陲,

单枪匹马,在荒山野岭进行探险式的野外考察。

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30 年代初,

他从西南到东南,从华北至东北,

马不停蹄,跑遍了神州大地。

特别是 1930 年前后,他组织了地调所的主要力量,

开展了一次西南地区地质大考察。

丁文江生前硕果累累,仅经后人整理

编辑出版的地质调查报告,全书就达 746 页。

他对煤田地质和地质构造造诣颇深,

对地层学犹多建树,曾发表 《中国造山运动》、《丰宁系分层》等重要论文,其中对下石炭统的划分,至今仍被引用。

丁文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

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实业家和矿业开发家。

他曾在龙烟铁矿、北票煤矿、中兴煤矿等矿业公司,

以及石景山钢铁公司等,担任总经理、董事长,

对促进中国采矿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 1917 年发表的 《中国矿产资源》,

是中国最早发表的一篇介绍矿产资源的英文论文。

由他编著的 《五十年中国之矿业》、《中国官办矿业史略》,

以及 《中国矿产纪要》( 与翁文灏合著,1921) 等著作,

都是有关中国矿业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十一

丁文江博学多才,才华横溢。

他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科学活动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曾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第二届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并兼任 《中国古生物志》主编 15 年。他还一度担任淞沪督办公署总办。

“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大力提倡科学与民主。他曾列席巴黎和会,

并去苏联参观访问,对苏联的社会主义表示赞赏。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片土地被侵占,

他和胡适等创办 《独立评论》,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

他积极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他是一位真正爱国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十二

1936 年元月 5 日,丁文江先生在湖南长沙

不幸因煤气中毒,医治无效去世。英才早逝,

全国地学界、学术界同仁,无不深感惋惜和悲痛!

丁文江先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

为推进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

不愧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

丁文江先生热爱祖国,毕生追求真理,

为人光明磊落。他治学严谨,刻苦钻研,

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国地质事业的史册。

我们永远怀念他!

山东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历史悠久。

(1)新中国成立前,调查研究成果零星

李希霍芬(1872)和维里士(1907)在淄博地区调查发现了石炭纪海相贝类化石并进行了采集和鉴定。

勃格鲁(1899)、莫克(1903)、布莱克威尔德和维里士(1903)等对济南张夏—崮山相继进行了寒武系调查研究,发表了有关三叶虫的文章。

1915年,早坂一郎研究了淄博地区石炭—二叠纪化石,发表了《山东淄博东方石炭纪腕足类之研究》。

1924年,孙云铸完成了《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著作,是国内学者撰写的最早一部古生物论著。

1902年,洛伦兹在济南南部石灰岩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其后,弗里奇(1911)、孙云铸(1922)等先后对采自济南、章丘、博山、青州、新泰和莱芜等地的头足类、层孔虫化石进行了描述和鉴定。

1926年,我国地质学家赵亚增、李四光对章丘、博山地区进行了石炭—二叠纪地层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并进行了描述和鉴定。

1923年,谭锡畴对山东中生代地层古生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恐龙、鱼类、哺乳类、昆虫等大量化石。

(2)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调查研究工作系统,成果丰硕

1951年,卢衍豪、董南庭重新研究了长清、泰安一带寒武纪地层及化石,1953年,发表了《山东寒武纪标准剖面新观察》;1957年,张文堂详细研究了博山寒武纪生物地层剖面后,发表了文章。

1975年,陈均远、邹西平对山东奥陶系进行了详细生物地层研究。

1984年陈均远在新泰汶南测制了奥陶系剖面,丰富了头足类等奥陶纪化石的内容。

1957年,中国科学院丁培榛等在杨遵仪教授指导下,在淄博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厘定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

1975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淄博煤田选测了六条剖面,采集了动植物化石,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进行了鉴定。

1981~1984年,游文澄、刘书才等开展了“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系统采集研究了三叶虫化石。

1980、1983年,张文堂与刘怀书两次深入研究了莱芜九龙山生物地层剖面。

1986年,朱兆玲等发表了论文“鲁东南地区上寒武统树型笔石与三叶虫带的关系”。

1951~1958年,杨钟键等对莱阳一带的爬行类做过发掘与研究。

1961、1962年,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石油综合研究队对山东中、新生代盆地进行来了详细的地层古生物研究。

1981、1982年,沈炎彬和陈丕基分别发表了论文“胶东白垩纪叶肢介”和“山东蒙阴侏罗纪叶肢介”。

1982年王开发等发表了论文“山东诸城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983年,潘华璋发表了论文“山东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

1990年,潘昭仁发表了论文“山东中生代地层及孢粉组合”,同年,省区调队还编著了《山东莱阳盆地地层古生物》。

山东境内开展了石油地质科研工作,50多年来,胜利油田等单位古生物工作者完成的介形、孢粉、轮藻、小型腹足等鉴定成果,对渤海湾周边的巨厚新生代地层对比起了支柱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在汇总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山东省古生物手册》编制,对600余个属种进行了描述,制作化石图版132个(未正式出版)。

1976年至20世纪90年代,山东全面开展了第二轮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山东地层进行了划分并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调研,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和成果。

(3)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古生物化石专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世纪90年代,张俊峰全面总结了山东山旺昆虫动物群和蜘蛛动物群,出版了《山东山旺昆虫化石》、《山东省山旺昆虫与蜘蛛》等专著。在专著中,通过400余个化石属种的描述和生态分析,展示了堪称动植物化石宝库的山旺中新世生物群总貌;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袁金良编写的《山东及邻区张夏组(寒武系第三统)三叶虫动物群》专著也已出版。

2005年,武桂春、刘书才等在山东青州和莱芜地区做了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剖面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发现了Cordylodus lindstromi(林氏肿牙形石),这一成果为我省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和国际层型接轨提供了依据,推进了我省牙形石研究。

2000~2011年,山东省及各地市、县分别开展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工作,将古生物化石保护纳入了规划中,建立了部分古生物保护区。

山旺、长清、诸城、莱阳等地区,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古生物化石专家重要的野外考察和研究基地,科研、科普工作较为深入,成果也较为丰硕。

山旺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首开研究山旺化石的先河,建立了“山旺系”,从此开始了对山旺发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现在由过去对地质古生物的研究,逐步扩大到对盆地沉积学、古埋藏学、古气候、古地理、古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多次在山旺召开,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已发表论文、专著、科教电影、电视片130余篇部,其中《化石宝库》(1984年)科教片在国际获金奖,2003年CCTV-10《走进科学》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尘封的书卷》、2006年CCTV-4《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解密天书》,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放。

图5.10 美国地学委员会哈克博士参观山旺主剖面

图5.11 在山旺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图5.12 中央10套拍摄山旺地质公园专题片

图5.13 中国科学院专家考查山旺国家公园地质构造

长清张夏-崮山地区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地质学家进行科学考察,大中专院校学生来这里进行教学实习和科普活动。

莱阳、诸城一直是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和恐龙学、古生物学研究的经典地区。其中,莱阳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建立了目前国际公认和通用的恐龙蛋分类和命名系统。

诸城市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设立科研基地,加强对保护工作的技术指导。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签订协议,确定了鸭嘴龙类研究,角龙类、肉食龙类和甲龙类研究,翼龙类、蜥脚龙类研究,地层及古环境研究,综合研究的五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先后出版了8期《恐龙研究》、1本科普书籍《巨大诸城龙》,在《中国科学》、《白垩纪研究》、《地学前缘》、《地质论评》、《地质通报》、《中国国家地理》、《化石》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中国发现的第一个角龙科化石和它的生物地理学指示意义》、《山东诸城白垩纪一组不寻常的兽脚类足迹》、《巨型山东龙的系统分类、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研究》、《晚中生代地球表面重大地质事件的陆地环境巨变与生物群演替响应》、《鲁东诸城晚白垩世Campanian阶鸭嘴龙集群埋藏地层、沉积相与埋葬学研究》、《山东诸城盆地莱阳群下白垩统的非鸟恐龙与鸟足迹组合》、《山东“恐龙涧”创造三个“世界之最”》、《山东诸城恐龙化石发掘新成果》、《探访山东诸城“恐龙墓地”》、《诸城角龙——我国首次发现的角龙科成员》等10多篇学术论文,拍摄制作《山东诸城恐龙探秘》科普片,联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库沟、臧家庄两处化石点进行“中国恐龙大调查”现场直播活动,直播结束后据央视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收看节目。建设“中国龙城·诸城恐龙网”,编写科普书籍《山东诸城恐龙之谜》、《诸城恐龙9999个为什么》。2013年12月2日-5日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诸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白垩世陆相生态系统及生物群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8月29日,诸城市联合中央电视台在诸城库沟、臧家庄两处化石点进行了“中国恐龙大调查”现场直播活动,该市还主办了白垩纪陆相生态系统及生物群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化石资源的保护、发掘和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诸城重要化石产地制订了《诸城恐龙科学普及三年规划(2013—2015)》和《2013年恐龙地学科普行动方案》,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春秋游、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开展了“恐龙探秘游”、“恐龙知识竞答”、“2013年暑期‘欢乐龙城游’活动”等一系列针对中小学生和游客的恐龙科普教育活动。

济南张夏-崮山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和莱芜市九龙山寒武系剖面是中国北方寒武系经典剖面。2005年8月18日—24日,第四届国际寒武纪地质大会在南京召开,其中有6个国家共14位中外学者对这两个剖面剖面进行了的地质考察和学术交流。

图5.14 中外地质学家在山东长清馒头山考察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

图5.15 参加考察的地质学家在九龙山剖面采集化石

  • 索引序列
  • 艾草专家分享论文发表
  • 三明烟草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地质学家分享论文发表
  • 中国语言学家分享论文发表
  • 地质学家分享论文发表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