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中文期刊投稿大修和小修

中文期刊投稿大修和小修

发布时间:

中文期刊投稿大修和小修

首先,你需要写出像样的论文,文章肯定不能是炒冷饭的那种,需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写文章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以确保此前没人发过类似的文章。多看一些好文章,从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观点或者写作方法。文章撰写完成之后,一定要反复修改,避免出现口语化的句子。如果是英文,还要注意语法,一定要按照英文惯用的表达方式来撰写文章。当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可以开始找期刊投稿。为了提高文章的接收率,找一个合适的期刊非常关键。所以一定要多看文章,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写的文章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然后选择相应档次的期刊进行投稿。中文期刊包括中文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学报,英文期刊包括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在中文和英文中是档次较高的期刊,也是很多人的投稿目标。此外,中科院把SCI收录期刊分为四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档次和难度依次降低。在确定要投哪个期刊之后,按照该期刊的要求把论文的格式改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把文章投出去。切忌,不要一稿多投!这样的做法只会降低你的信用,不利于以后的投稿,毕竟这个圈子不大。文章投出去之后,就是等待同行评审的结果。一般至少有两个审稿人评审同一篇文章,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意见都是修改(可能是大修或者小修),那么,只要按照要求修改好文章,最终一般都会被接收。如果其中有个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是拒稿,那么文章就不会被接收。但你也可以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文章,然后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第一轮修改中,编辑不仅修改语法和英语,同时还 会从审稿人角度为客户提供大量修改意见以供参考;,找北京译顶科技去做,花的钱也不多

当论文经历了漫长的审稿过程,审稿人和编辑的建议将决定一篇论文的去留。论文常常会遭遇拒稿,大修,小修的反馈,但在审稿人与编辑的书面意见背后,对应的背景知识有哪一些,究竟对稿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将对审稿意见进行简短梳理,希望为科研人员带来一些基本认识。 “大修”——Major Revision 一般来说,拿到了major revision是值得庆贺的,毕竟相对拒稿,文章又多了一些机会。大修与小修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修改的幅度和修改后的处理流程。一般小修改后直接由editor审核即可,而大修则意味着,文章主体内容的改动,修补以及完成后的再送审(相同的reviewers)。当然,不同期刊对于major / minor revision的定义也会有所区别。很多时候,具体决定修回的稿件是否外送还是由editor决定。 如果第一轮投稿的稿件是 “自由发挥”的开放式表达,那么第二轮返回的稿件则是如何与reviewers进行攻防的“命题作文”,当然也更具挑战性。major revision考验的主要是态度、勤奋和辩论能力。如何正确有效且保持良好态度来进行修改和答复,直接决定了下一轮review的成功率。major revision期间,editor会针对文稿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和评论。每个reviewer提的问题数量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些问题和评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是友好简单容易回答的类型。作者也经常会出现因为不重视修改,草率回复修改意见而直接被拒稿的情况。这时,需掌握一个技巧——抓重点。了解审稿人最想让你做什么,并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逐条进行修改,同时尽量突出创新观点。这样可以让审稿专家看到您的论文有大的改动,这样论文也更容易被录用。 在major revision阶段,审稿人通常会给出哪些评论呢?以下列出出现频率较高的情景作参考: 01.文献引用需增加 在审稿意见中,审稿人有时会推荐一些文献作为参考。这些推荐文献有时反映了审稿人看待文稿的视角,也有助于对文章论文进行拓展和补充说明; 02.论文质量需提升 有时候,编辑和主编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往往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论文质量,所以即使一些小问题,最后也会给个大修,这是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能使得论文一步到位,所以这种情况下,从格式到语法必须仔细的修改,不放过任何一条意见; 03.实验内容需扩充 审稿人的意见中,很多时候是对于实验数据量的质疑。有条件的作者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赋予文稿更多血肉,并认真给出数据分析和结论;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增加实验内容,也需要对其他问题进行认真修改,并说明无法增加实验的理由(如很难再安排补充实验、毕业时间紧迫等),这样主编、编辑和审稿人也不会过于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同时。作者也可以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来说明补充实验相关的信息; 04.主观意见不一致 如果遇到某个审稿人的意见比较无法接受,提出的问题或者批评可能缺乏学术严谨性,需要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有理有据的进行详细回应,提出强有力的论据来反驳与解释,让你的观点使得编辑和主编接受。一定避免不管不顾的什么都不修改就重投,这样不仅会给审稿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会导致论文不给安排发表。当然没有意见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按意见修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05.需修改内容过多,时间紧迫 如果作者时间比较紧急,大修是赶不上的,那么也可以考虑改投其他刊物,但是不建议作者盲目选择,因为即使改投其他期刊,那么很可能也会面临大修的处境,因此建议作者在投稿收到大修意见后,积极修改自己的论文,尽量避免改投。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1.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 2.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3.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单护厕咎丿侥搽鞋敞猫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4.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论文发表大修和小修的区别

大修一般是彻底吊装、解体后维修,一般解决全部或某一重要部件的全面问题。小修一般只针对某一设备的某一问题处理。比如同样维修汽车发动机,只换个气门,调整下正时什么的,就算小修。需要吊装发动机,更换缸筒活塞,并整理检修的,就算大修。当然,两者所需费用和时间也差异较大。

论文结构上的毛病,宏观的毛病,基本上为major revisions;细节上的毛病是minor revisions。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毕业需要;教师、医护人员、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等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是作为基金或课题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是对最新科技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补充数据属于大修。大修小修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主要靠责编的主观判断。所以有时修改意见看起来很多,其实修改不难。除了大修小修外,还有中修和大大修。有些期刊不分大修小修,不管是大修小修,给了修改的机会,就说明文章得到了责编的认可。大修不用沮丧,小修也不可高兴过早。大修后可能直接接收,小修不注意可能会被拒稿。一定要严格参考合理的审稿意见仔细修改认真回复,修改到位文章就有被接收的机会。

小修。_inor Revision Required是小修后会录用的意思。_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或大修。到这状态问题一般不会太大,在修改时一定要注意语气,一定要谦虚谨慎,记得充分尊重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1)小修后接受(Minor revision):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2)大修后接受(Major revision):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但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的,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会被拒稿。?

期刊投稿大修多还是小修多

大修。2-3个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普遍是小修,而15个审稿意见数量是很多的了,是大修,另外大修,小修还是退稿是编辑决定的。

一审直接小改确实很少,基本都是大改甚至拒稿。终身满意

中文期刊投稿大修

。大修意见返回到现在一个半月了,编辑没规定时间,因为很多杂事,文章还没完全改好,想问问各位虫友,一般是多久要投修改稿啊,两个月会不会有点长了。。。 一般杂志都会设定一个投稿期限,时间太长了肯定不行

不可以。如果送审已经通过,对于论文不能大修,小的地方修改还是可以的,论文送审已经通过了,那么说明论文大部分内容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作者想精益求精的话,对于一些局部的地方进行小修小改还是可以的,但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不能够更改的。审期刊一般情况都是三审三校为初审、复审、终审、初校复校、重校,一般来说,很多普刊初审和复审合并了,只要文章方向符合要求,文章学术水平不要太差,查重能过关一般都可以通过。

一审大修被拒的概率取决于你是否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你的文章一审后通常会有以下四个结果:1.Reject.文章不适合被审稿人所在单位接收。2.Rejectandresubmit.文章需要大改。3.MajorRevision.这是期刊投稿最常见的情况,绝大部分最终被接收的文章,其一审结果都是大修。4.MinorRevision.一审收到小修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收到了小修,说明文章的完备程度、创新性都已经满足了期刊要求。只需要有非常小的改进,比如比较小的实验、格式以及写作方面的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自检:1.你写的内容是否清楚明了。2.实验是否充足。3.方法部分没有写很清楚4.是否有创新性。

编辑让你改的话几率就很大了,就照着编辑给的意见方向修改的话应该问题不大。我之前也pending decision了,过一天就给消息了。朋友耐心等等吧,希望你也能收到好消息。

期刊投稿大修

当论文经历了漫长的审稿过程,审稿人和编辑的建议将决定一篇论文的去留。论文常常会遭遇拒稿,大修,小修的反馈,但在审稿人与编辑的书面意见背后,对应的背景知识有哪一些,究竟对稿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将对审稿意见进行简短梳理,希望为科研人员带来一些基本认识。 “大修”——Major Revision 一般来说,拿到了major revision是值得庆贺的,毕竟相对拒稿,文章又多了一些机会。大修与小修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修改的幅度和修改后的处理流程。一般小修改后直接由editor审核即可,而大修则意味着,文章主体内容的改动,修补以及完成后的再送审(相同的reviewers)。当然,不同期刊对于major / minor revision的定义也会有所区别。很多时候,具体决定修回的稿件是否外送还是由editor决定。 如果第一轮投稿的稿件是 “自由发挥”的开放式表达,那么第二轮返回的稿件则是如何与reviewers进行攻防的“命题作文”,当然也更具挑战性。major revision考验的主要是态度、勤奋和辩论能力。如何正确有效且保持良好态度来进行修改和答复,直接决定了下一轮review的成功率。major revision期间,editor会针对文稿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和评论。每个reviewer提的问题数量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些问题和评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是友好简单容易回答的类型。作者也经常会出现因为不重视修改,草率回复修改意见而直接被拒稿的情况。这时,需掌握一个技巧——抓重点。了解审稿人最想让你做什么,并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逐条进行修改,同时尽量突出创新观点。这样可以让审稿专家看到您的论文有大的改动,这样论文也更容易被录用。 在major revision阶段,审稿人通常会给出哪些评论呢?以下列出出现频率较高的情景作参考: 01.文献引用需增加 在审稿意见中,审稿人有时会推荐一些文献作为参考。这些推荐文献有时反映了审稿人看待文稿的视角,也有助于对文章论文进行拓展和补充说明; 02.论文质量需提升 有时候,编辑和主编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往往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论文质量,所以即使一些小问题,最后也会给个大修,这是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能使得论文一步到位,所以这种情况下,从格式到语法必须仔细的修改,不放过任何一条意见; 03.实验内容需扩充 审稿人的意见中,很多时候是对于实验数据量的质疑。有条件的作者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赋予文稿更多血肉,并认真给出数据分析和结论;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增加实验内容,也需要对其他问题进行认真修改,并说明无法增加实验的理由(如很难再安排补充实验、毕业时间紧迫等),这样主编、编辑和审稿人也不会过于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同时。作者也可以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来说明补充实验相关的信息; 04.主观意见不一致 如果遇到某个审稿人的意见比较无法接受,提出的问题或者批评可能缺乏学术严谨性,需要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有理有据的进行详细回应,提出强有力的论据来反驳与解释,让你的观点使得编辑和主编接受。一定避免不管不顾的什么都不修改就重投,这样不仅会给审稿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会导致论文不给安排发表。当然没有意见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按意见修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05.需修改内容过多,时间紧迫 如果作者时间比较紧急,大修是赶不上的,那么也可以考虑改投其他刊物,但是不建议作者盲目选择,因为即使改投其他期刊,那么很可能也会面临大修的处境,因此建议作者在投稿收到大修意见后,积极修改自己的论文,尽量避免改投。

可能性比较小论文小修过后也有可能被拒稿,一般论文投稿可能有大修的这个过程,大修过了以后,可能进入小修的这个过程,一般来说进入小修以后发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小修之后也有存在被拒搞的这种可能性,可能突然这个审稿人发现了论文中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第一轮修改中,编辑不仅修改语法和英语,同时还 会从审稿人角度为客户提供大量修改意见以供参考;,找北京译顶科技去做,花的钱也不多

ieee大修和直接拒稿的区别第一轮评审拿到了大修,major revision其实代表了编辑对你的科研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认可。你的文章也大体符合期刊的范围和要求。一般投稿后会有六种结果,分别是 Desk reject(直接拒稿)、审稿后拒稿、Resubmit(修改后重新提交)、 大修、 小修和直接接受。很多新手可能误认为给了大修(Major Revision),发表几率不高,甚至以为大修是拒稿,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看SCI官方给出的初审全部审稿结果,主要有以下四种:1、Accept直接录用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几乎不会出现。2、Minor Revision小修相当于录用(但不保证100%),拿到小修就说明你得到了初审阶段审稿人对论文的极高认可。经过一些微调,比如,删节,扩充,调整结构,论证一些模糊的观点等等,论文基本都能发表。3、Major Revision大修相当于录用的概率很高。编辑认可了论文的价值,但距离发表还有一定距离。相比小修,文章有更明显的缺陷,需要较大范围整改,或者后续添加一些必要的实验。4、Reject拒稿无情拒绝,可以去下一家期刊投稿了。显然,如果期刊给了修改的机会,那说明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对你的研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在回复审稿人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按要求补充实验修改论文,那么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被接受的。major revision期间,作者会从editor那里反馈到一系列的问题和评论。每个reviewer提的问题的数量可能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些问题和评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是友好,简单容易回答的类型。如何正确有效且保持良好态度来进行修改和答复,直接决定了下一轮review的成功率。因为major revision并不能保证修改了就一定被接受。也经常会出现因为不重视修改,草率回复修改意见而直接被拒稿的情况。所以,major revision考验的主要是态度、勤奋和辩论能力。另外,major revision之后的review也并非是一步成功。不少个人经验里,major revision一般都要来回修几个回合。在这种学术攻防战里,不仅消磨资源和时间,更会摧残斗志。所以,投稿就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 索引序列
  • 中文期刊投稿大修和小修
  • 论文发表大修和小修的区别
  • 期刊投稿大修多还是小修多
  • 中文期刊投稿大修
  • 期刊投稿大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