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鲍毓明发表论文

鲍毓明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鲍毓明发表论文

公安部决定对鲍毓明驱逐出境。根据公安部发表的声明,公安部决定对鲍毓明驱逐出境。

中国有句古语“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鲍毓明隐瞒十四年的美国国籍,最后因其性侵案被发现,“平衡点”觉得是冥冥中迟早会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能在想要做或者正在做补发或者违法事情的人,要能够想明白这些才行。不要抱任何侥幸的心理,因为在中国像鲍毓明这样已经是国外人的身份,同时在国内大肆捞钱者非常多。

鲍毓明何许人也:1972年出生,1994年获天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美国桥港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具有中国律师资格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资格,曾获全国十佳总法律顾问。曾任美国思科和美国新闻集团等跨国企业资深法律顾问,中兴通讯独立非执行董事、杰瑞股份及其附属公司(合称“杰瑞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

爆发的事件:2020年4月,一段6分钟的短片被媒体曝光,一名女孩自述“被烟台上市公司高管性侵四年”的事件随之成为舆论的中心。4月9日,被害女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2016年起,她和“养父”鲍毓明一起生活,3年时间里遭到多次性侵,其自述“第一次被性侵时刚满14周岁”揭开了鲍毓明虚伪的面孔和谎言欺诈的本质。

这样的人国外也不欢迎:诚信什么时候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用的,见利忘义的人早晚会被发现,而且会被唾弃,弄虚作假也是如此,侥幸只是一时的,相信调到酬勤,用自己努力换取的才是最珍贵的,用其他手段巧取豪夺,最终必将鸡飞蛋打,而且会声名扫地,鲍毓明等之流会有很多,但是结果都必将是这样的。

不要以为美国会喜欢这种没有诚信的人,他们喜欢的只是你的钱而已,一旦发现你入籍时的宣誓有谎言,或者有欺的行为,没收你的财产是分分钟的事,根本不会像中国这样网开一面,这一点中国的解决方法有些“纵容”的味道,应该非常严厉才行,能够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让后来者心惊胆战,不敢效仿才行。

移民要按照要求来:我们国家有明文规定,对移民的中国人,不能在中国的企业担任高管,像鲍毓明的这种行为就属于欺,国家有权没收他的财产,并在他的征信上加入谎言的纪录,要有一个榜样的效果,让那些未被发现者还拍,不敢继续下去,移民是自由的,但是要按照要求来,不能什么好事都是你的。

如果国家能够把这样的一群人从重处理,让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要声名扫地,对于后来人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你们说呢?欢迎留言,谢谢!

司法部进行了检查和曝光,鲍毓明在06年就取得的美国国籍,却一直隐瞒在国内工作。

鲍毓明涉性侵养女案,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最新消息,经全面深入调查,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毓明的行为构成性侵犯罪。此外,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通报,由于美国人鲍毓明在华执业期间违反律师执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对鲍某某驱逐出境。另外据北京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消息,鲍毓明律师执业证书将被吊销。

01.一个好色没有底线

鲍毓明作为一名律师,作出如此违背伦理道德没有做人底线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人性的薄弱,更是善与恶的问题。虽然种种迹象表明鲍毓明并没有性侵养女,但是通过收养相差29岁的养女,把养女变成性伴侣,这样的暗度陈仓,简直太可耻。虽然经过调查并没有出现强迫的行为,但是中间不为人知的言语引导和物质诱惑肯定是存在的。

02.一个没有颜面

养女韩某某因为索取无度被拒绝之后不顾颜面在网上曝光隐私,错误的引导舆论走向,在网友面前伪装成弱者和受害者的嘴脸,博取广大网友的同情,赚取关注度以此来威胁鲍毓明满足自己的无度的贪欲。最后事件发展一发不可收拾,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并进行了深入调查,行径被揭穿,贪婪的嘴脸被揭露,甚至被曝光出同时交往多名男朋友,在和鲍毓明交往期间曾多次因为吵架等原因当公安机关谎称自己被鲍毓明性侵,和好之后又销案的行为。无知、无耻,没有羞耻心,这样的人不值得被同情,最终受到广大网友的谴责。

一个好色没有底线,一个没有颜面的,都为广大网友所不齿,虽然在法律上没法进行严惩,但是在情理上也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鲍明晓发表论文

首先应当系统地了解体育世界里的各种知识,然后逐一突破。做到又繁简,又简到精的过程即可。

应该经常锻炼,这样可以让自己摸索出一些技巧,可以教好别人。

截至2013年,学院有教职工696人,专任教师40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4%;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52人,其中教授77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1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东方学者”3人,上海市“海外名师”2人。截至2012年,有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从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十余人。5人在亚洲体育科学理事会、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协会和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兼职,6人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1人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1人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截至2013年,学院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6个。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武术表演方向)运动科学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方向)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英语(体育英语方向)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产业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舞蹈编导(体育舞蹈方向)中国乒乓球学院:运动训练(乒乓球方向) 截至2012年,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12个。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华武术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群为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武术博物馆为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另有6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学院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其中中国乒乓球协会培训中心、全国羽毛球培训中心和上海重竞技运动训练中心等教学训练实体,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以及各级各类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任务。 博士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及所在系院 指导教师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01城市体育 李建国 02竞技体育的社会问题研究 刘志民 03体育伦理与管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教育 龚正伟 04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 缪佳 05休闲体育;公共体育服务 郭修金 06体育与科技、公共体育 董传升 0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 刘坚 08锻炼心理 章建成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科学学院 01运动与心血管形态和机能的研究 潘珊珊 02运动对脑组织代谢及功能的影响;运动与情绪调控及其机制 娄淑杰 03力量训练对人体机能状态的影响 周里 04运动心脏病生理学 常芸 05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运动员控制体重的理论与方法 冯连世 06体质测量与评价 江崇民 07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恢复、大众健身的理论与方法 田野 08运动干预防治代谢综合症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医药抗运动疲劳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衣雪洁 09运动与生理机能 胡敏 10青少年体质研究;运动与免疫 陈佩杰 11体质研究;女子运动与内分泌 王人卫 12运动与骨生长代谢;中医运动医学 邹军 13运动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 李国平 14运动创伤微创治疗 李方祥 14运动心肺功能;心脑血管病运动干预与运动处方 马云 16运动系统基础和临床研究;生物力学和运动控制 黄强民 17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与修复;运动、营养与健康 伊木清 18运动生物力学 刘宇 19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应用(人体运动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体育工程) 郝卫亚 20运动生物力学 毛德伟 21运动技能控制与学习 章建成 22竞技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理论与应用 周成林 23运动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 张忠秋 24运动与认知加工;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 李安民 25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任杰 26运动技能控制的神经心理机制 张剑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01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吴瑛 02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信息理论与实践研究 司虎克 03高水平运动员行为控制与运动队管理 邵斌 04运动技战术分析;运动训练过程控制 张辉 05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研究 吴贻刚 06学校体育 平杰 07 学校体育 唐炎 08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一般理论与方法;多维度下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王兴 09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王德新 10体育与国际政治,学校体育 舒盛芳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学院 01武术教育教学和训练竞赛理论与方法 赵光圣 02武术文化与社会 戴国斌 03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武术教育 姜传银 04武术传播;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郭玉成 05民族民间体育 倪依克 0403Z1 体育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01体育发展战略与体育产业管理 张林 02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管理 刘东锋 03体育服务与体育产业管理 刘兵 04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管理 戴健 05 体育经济与管理 曹可强 06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博彩 李海 07体育产业政策与体育赛事管理 黄海燕 08体育产业及体育管理 白跃世 09体育经济与产业管理 鲍明晓 0403Z2 体育工程学 运动科学学院 01体育工程 刘宇 02体育工程、体育信息技术 虞丽娟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备注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历史与文化02、外国体育03、城市体育04、社会体育 050301新闻学 01、体育文化传播02、体育新闻理论与实务03、体育宣传与媒介服务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一般要求报考本专业考生本科专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或武术专项,并具备较高武术运动技术水平;复试参考书为《中国武术教程》、《中国武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2010年出版 01、武术历史研究02、武术文化03、武术教育04、武术传播05、武术科学化训练06、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 0403Z3体育赛事运作 报考体育赛事运作和体育管理专业的考生,考试科目611体育学专业综合,分为教育学、体育运动概论及体育管理学三个部分。复试不再加试《管理学原理》。除体育赛事运作和体育管理两个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考试科目61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不变还是分为教育学、体育运动概论及运动生理学。 01、体育赛事组织管理02、体育赛事营销03、体育赛事评估 0403Z1体育管理 01、竞技体育管理02、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03、体育信息管理 0403Z4休闲体育学 01、休闲体育开发与市场运作02、休闲与文化03、体育舞蹈编导与推广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力活动及运动训练效果的评定及监控02、运动对机体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03、运动疲劳、创伤与康复04、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05、运动营养 100216运动医学 一般要求报考该专业的考生须有医学教育背景,已获得或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01、运动创伤02、运动营养03、运动医务监督04、运动康复 040203应用心理学 01、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02、竞技运动心理03、体育与锻炼心理04、运动生理心理 0403Z2体育工程学 01、运动工效学方向 02、运动人体科学方向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一般要求具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或相关体育学教育背景(05方向除外)05方向要求考生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并熟悉编程、C语言等基本技能04方向同时招收单独考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名,网上报名时选择含“单独考试”字样的科目组 01、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02、特殊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03、一般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04、专项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05、信息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体育硕士 01、02、04方向限本科专业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1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教育实验中心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术、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大众足球、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学校体操、体育传播学、民间体育实践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赛事管理、拳击理论与实践、体育场馆管理 教学成果 1994-2006年期间,学院学生曾获3次奥运会金牌,1一银牌,一枚铜牌;20次世界锦标赛冠军、3次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31次亚洲冠军和230多项全国冠军;3人3次破三项世界纪录,2人8次破亚洲纪录。其中2006年,有5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征战第15届多哈亚运会,取得了4枚金牌、1枚银牌的出色成绩。2005 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了常态化的校内教学质量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按照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科生科创作品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建立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学机构“蕴瑞学苑”,探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截至2013年,学校已建成了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蔡龙云大师工作室(上海市高校三个大师工作室之一)。依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保障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对抗性竞技运动和游泳等项目的奥运会科技攻关和服务。 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民族传统体育学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健身科技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运动技能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学院科研工作坚持为教学、训练和社会服务的原则,承担的国家级、省(市)部级课题和奥运攻关服务类课题逐年增加,获得各类奖项数十项,并开创了中国体育学术论文进入 SCI 零的突破。2008年至2012年,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9项,年均立项科研经费1328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授权知识产权53项。在SCI、年SSCI、CSSCI、CSCD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数在全国同体育院校中居于首位。“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致胜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中至少有10枚以上与学校的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直接相关,获得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服务一等奖1项。依托省部共建运动健身科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率先在全国开设了第一条基于互联网的“市民体质网”和“上海市民健身热线”,研究成果“上海市民体质网络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获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依托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体育赛事运作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完成了中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并被国家统计局采纳用于全国体育产业统计。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图书馆老大楼藏有近60万册图书,其中中外体育及相关专业图书20多万册。新大楼有中外文体育及相关专业报刊600余种,还拥有比较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书、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料,例如读秀,中国知网,Ebsco,Elsevier等)。学术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是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2年在国内同类期刊评比中排名第二。

张毓姗发表论文

哥们自己挑一个好了张幸哲、张馨屏、张瑶珍、张屏铭、张佳元、张初辉、张奕名、张芳其、张惟苹、张香吉、张薇莲、张兰靖、张阳慈、张轩幸、张大廷、张利芸、张启亨、张秉旺、张思乐、张延宸、张仁阳、张蕙天、张右纶、张恒芬、张薇盈、张白妮、张宛裕、张仪佩、张书松、张汉南、张璇侑、张江文、张小劭、张人姗、张枝美、张奕劭、张威东、张纯博、张以莹、张兆菱、张恒湖、张白昆、张人伸、张圣纯、张克倩、张玮昌、张治江、张重茵、张玄彬、张允江、张琳皓、张馨娥、张虹纶、张大珍、张梦山、张柔齐、张成山、张迪友、张天霞、张礼定、张柏达、张迪仁、张仪廷、张瑶祯、张纬吟、张仕纬、张云雅、张良皓、张睿然、张婷琦、张易倩、张惟星、张志以、张爱玟、张立达、张任明、张佳念、张祯裕、张诚琬、张宜绿、张冠英、张函夫、张法全、张宁谕、张盛琬、张任辛、张振荣、张旺屏、张青妃、张雨合、张芸彬、张恬竹、张协启、张家宜、张桓萍、张岑喜、张汝喜、张昌阳、张贤芝、张彬育、张俐真、张美佩、张颖信、张欣孝、张旻博、张致书、张俊维、张萱芷、张恒星、张邦豪、张宥妏、张心维、张昌星、张振瑄、张雅杰、张尹竹、张嘉玟、张立嘉、张季琳、张宝桂、张轩慧、张伯虹、张于昀、张采茂、张芝雅、张慧侑、张伯柏、张绿强、张仲毓、张裕航、张幼绿、张亮佩、张兰城、张法群、张裕铭、张仪郁、张岳法、张群洋、张蕙州、张辰卿、张可友、张昀钰、张祯俐、张邦明、张振志、张火东、张琳均、张星屏、张屏仲、张法希、张绿任、张昆乔、张芃苓、张左亚、张登岑、张钰法、张之茂、张芸佳、张劭行、张燕梦、张怡荣、张桓佩、张恭名、张钰亨、张汝皓、张舜佩、张幸生、张丞茂、张修扬、张贤如、张育意、张宜辰、张仪伟、张哲强、张台仁、张智舜、张星天、张奇彦、张惟龙、张薇琬、张岑侑、张洁桦、张军恩、张佳茜、张雯谕、张铭维、张贤明、张芷仲、张馨名、张依纯、张坚芸、张桂梅、张璇妏、张长洋、张顺玮、张典舜、张凯仪、张雨仲、张秉心、张左彦、张祯善、张坚合、张仲行、张建惟、张书桓、张原杰、张孟东、张毓姗、张嘉宜、张昕彦、张汉生、张年春、张乃谷、张孝恬、张芃岑、张于绍、张妏菁、张玄念、张智康、张青宸、张廷姗、张睿易、张亦亚、张弘茜、张义筠、张伟琇、张隆德、张隆书、张军顺、张尚杰、张允哲、张和杰、张均慈、张秀佩、张兰瑜、张瑞白、张真珠、张琦修、张伸勇、张育隆、张夫然、张裕琇、张季祥、张雅军、张蓉乔、张安源、张谷雄、张枝城、张盛伟、张康然、张豪娥、张幼东、张阳念、张妍纶、张凯彬、张夫花、张旺正、张必秋、张绿淑、张伯洁、张思坚、张慈蓁、张岳俊、张玉劭、张芸孜、张羽靖、张沛桂、张柏均、张金行、张年海、张财泰、张纬萍、张恒华、张金伶、张诚能、张新中、张聿念、张纹阳、张恭法、张呈泉、张正帆、张晋易、张治群、张沛山、张夫佩、张石茂、张亮能、张南禾、张致韦、张纯萍、张音怡、张志慧、张坚善、张琳依、张书苓、张聿扬、张明纬、张萱全、张世珠、张顺苓、张竹昌、张以新、张海生、张妤男、张劭升、张屏韦、张尚惠、张芷桂、张纯芳、张茂雅、张君瑜、张夙蓉、张辛钰、张汉忠、张尹宇、张瑜彬、张大任、张升忠、张昆修、张珍瑄、张旻恬、张伦人、张一佳、张家靖、张民育、张谷妃、张萱隆、张哲年、张雨勇、张木绿、张石泉、张书源、张虹哲、张人奇、张侑娥、张妏娟、张菁升、张君云、张伟佩、张屏妮、张宗苓、张光信、张盈昀、张妙芬、张木威、张惟凌、张颖一、张羽凡、张柏年、张登恬、张芃安、张和辰、张育峰、张智瑶、张台伦、张恬苓、张清成、张泰芬、张凤光、张木桂、张羽善、张利玲、张旺屏、张光菁、张合伸、张颖斌、张尚和、张芝航、张凡彦、张坤奇、张廷纬、张年亚、张木冰、张博舜、张依芬、张君琇、张学来、张宪德、张君其、张雪玫、张千凯、张峻皓、张千枝、张邦哲、张宛玟、张一萱、张晋屏、张荣仪、张亨轩、张隆梦、张正启、张函军、张孜妃、张伟能、张翰城、张木博、张江美、张纹文、张芃桂、张名雅、张雪杰、张迪妏、张舜亚、张韦人、张柏妮、张睿凌、张鸿香、张凌伟、张夫东、张虹友、张然佩、张恩汉、张姿均、张如君、张迪福、张昭汉、张爱屏、张廷迪、张友华、张立修、张贵廷、张卉星、张季诚、张雯辰、张韦诚、张乔帆、张绿明、张人其、张致海、张桓峰、张俞帆、张聿成、张宥能、张贵瑞、张昭宣、张裕玲、张宣莹、张昭乐、张恬容、张林妃、张若洁、张小安、张绿忠、张坤佩、张夫茵、张瑜瑄、张丰和、张茵幸、张书元、张正娥、张容善、张凡枝、张隆英、张枝心、张美斌、张欣月、张皓廷、张刚谷、张映欣、张真花、张子军、张水勇、张儒虹、张容康、张卉蓉、张宥智、张木轩、张左博、张长铭、张聿吟、张湖如、张宁士、张之惠、张念侑、张凡智、张宏臻、张依南、张善民、张彬财、张勇欣、张添德、张中云、张廷辰、张绍惠、张东原、张哲屏、张方玫、张旺宜、张儒阳、张海强、张文定、张屏全、张若佩、张甫妮、张育贵

鲍林发表dna论文

一 【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率。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 当时,在欧洲,学校都是教会办的。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 大学毕业以后,孟德尔就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1843年,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率”,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人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牛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沦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时代。 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二【童第周】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驰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 1953年2月28日,在英国剑桥一家名叫Eagle的酒廊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进来就兴奋地嚷道,他和詹姆斯·沃森已经“找到生命的秘密”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在过去两年里,两人不分昼夜设法寻找DNA结构的秘密。这一天早上,他们终于解开了谜团,也结束了当时生物科学界对这项研究的角逐战。他们搭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充分显示了DNA是如何完成传递细胞遗传信息的使命的。 也许沃森和克里克不一定是最聪明的科学家,也不一定最有经验。在当时的科学界,默默无闻的他们没有最好的设备,甚至不具备很多生物化学知识。但是,他们伟大的发现改变了后半世纪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揭晓了分子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奥秘。 沃森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博物学者,他后来转向遗传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芝加哥大学上三年级时读了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创始人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 1951年春,沃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听到了伦敦国王大学莫里斯·威尔金斯教授的报告,他在会上展示了一张表明DNA是有规则的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图片。他想,一定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测定这种结构。一旦DNA的结构被揭晓,就能更好的理解基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沃森意识到需要尽快地掌握X射线衍射技术并期望能与威尔金斯一起做DNA工作,但却一直未曾有这样的机会。后来,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沃森设法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谋取到了一个职位,参加一个由从事蛋白质三维结构研究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组成的小组工作。当时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布拉格爵士是X射线晶体学奠基人之一。 沃森和克里克的初次见面也在这里。同威尔金斯一样,克里克也是后来转向生物学研究的物理学家,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立刻投入DNA的世界。二战爆发时,他同其他科学家一样参加了战争,已经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工作被迫中断。直到他与沃森见面时,35岁的他仍是一位博士生,在从事血红蛋白X射线衍射的研究工作。 尽管他们都在做着蛋白质晶体结构的研究工作,但两人都对“基因到底是什么”有兴趣。他们深信一旦解读了DNA的结构,对搞清真相将很有帮助。沃森在《双螺旋》一书中这样写道,“现在克里克在实验室老想同我讨论基因问题;他也不想再把有关DNA的问题束之高阁了。要是他一周仅仅花费几个小时考虑DNA,并帮助解决一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也不会有人介意的。” 显然,他们非常的投机。克里克在《疯狂的追逐》一书中是这样阐述原因的,“吉姆(克里克对沃森的昵称)和我一拍即合,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兴趣惊人的相似,另外,我想,我们的身上都自然地流露出年轻人特有的傲慢、鲁莽和草率。”此外,两人都喜欢大声讲话,无论是沿着河边散步、吃饭,还是在Eagle酒廊聊天,一口气能说好几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两人意志坚定,一旦他们下定了决心要解决DNA的结构问题就不会放手,直到他们找到了答案或是别人捷足先登为止。他们最钦佩的人是当时世界首席化学家鲍林,他在化学键研究上颇有成就。事实上,在沃森到卡文迪什的前几个月,鲍林就因先提出了角蛋白的α螺旋模型,而使卡文迪什在建立蛋白质结构的角逐中陷入了窘境。在沃森借助X射线晶体仪诠释分子水平的活动时,鲍林则更多的依靠自己对原子间结合方式的深刻理解,搭建蛋白质的三维模型并不断地进行改良。 卡文迪什实验室固执的走另外一条路,结果证明是失败的。克里克和沃森担心这种失败可能还会再次发生。因为鲍林当然会意识到DNA结构将是他下一个最大的挑战。一旦他投入全部精力,肯定会有所收获。沃森写道,“在我到达后的几天之内,我们就知道要干些什么:模仿鲍林并且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要这么做,就需要有DNA的X射线图。由于卡文迪什的结晶学家只对蛋白质有兴趣,因此他们不得不到伦敦国王大学去,那里的主要研究领域才是DNA。 幸运的是,克里克与威尔金斯的私交还不错。然而,威尔金斯与他一起做DNA项目的同事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关系却非常不好。富兰克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结晶学家之一。她深信实验数据才是科学研究中第一位的。她认为鲍林用铁皮玩具似的模型解决蛋白质分子结构问题可能只是运气好。她清楚地认识到要建立DNA结构的惟一办法是使用纯晶体学手段。尽管名义上她与威尔金斯还是合作者,但两人已经不说话了。为了解她的研究近况,威尔金斯后来组织了一次研讨会并邀请了沃森参加。 回去之后,沃森向克里克简要讲述了他所听到的信息。由于过于自信,他没做任何笔记。在《双螺旋》中他写道,“如果我对一个课题感兴趣的话,常常会回忆起我所需要的东西。但这一次,因为我不太懂晶体学的行话,我们陷入了麻烦。”特别是他记不清富兰克林测量的DNA样品中水的精确含量。他告诉克里克的很可能是错的。两人就这样带着这一关键性的错误信息开始了充满激情的工作。“也许一星期不断地摆弄分子模型是很必要的,这使我们确信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很显然,鲍林不是世界上能真正洞察出生物分子结构的惟一一个人。”沃森写道。 几星期后,克里克和沃森已相当肯定他们的结论:DNA是有三条链的螺旋结构。他们邀请威尔金斯来看模型。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富兰克林也来了。很快,沃森记忆错误的后果就显露出来了。DNA分子中水的含量几乎是他假定的十倍。而这对于克里克和沃森充满自信的结构来说是不可能。 他们的错误致使布拉格禁止他们继续从事DNA研究。懊恼之余的沃森和克里克把模型的装配架给了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并劝说他们制作模型。他们想,如果他们不能有所发现,希望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能够继续。但是,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看法已定,认为建模型不是解决DNA结构的方法。因此,他们从未使用过这些元件。沃森极不情愿地转向了烟草花叶病毒结构的研究,克里克则继续以前的血红蛋白研究。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他们谈论DNA的问题。尽管这次的失败使他们很沮丧,但并没使他们气馁。 与此同时,国王大学也在推进他们对DNA的研究工作。富兰克林一直在为完善她的X射线图像而努力工作。1952年5月,她得到了最为重要的一个X射线衍射图片,但直到她去世也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她和她的研究生通过增加实验仪器的湿度,发现DNA能呈现出两种构型。当湿度足够大时,分子将会伸展、变薄,产生的图片比以往任何图片都更加清晰。她把这种DNA叫做B型DNA。这也引起了威尔金斯的兴趣;这些照片使他更加坚信DNA分子是螺旋结构。但是富兰克林却仍然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她照片中的DNA是螺旋结构。 1952年整个夏秋,沃森和克里克都在谈论有关DNA的一些毫无关联的结论并试图将它们结合到一起。其中一个就是生化学家埃尔文·查迦夫在早些年做出的一个发现。他通过分析很多不同有机体的DNA,发现4种DNA碱基的总比例因物种不同而变化,但腺嘌呤的数量总是同胸腺嘧啶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相等。 但研究的进展依然缓慢。“有几次散步时又谈到了DNA,我们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一回到办公室,我们竟又忍不住地摆弄起模型来。但是克里克几乎立刻发现,曾经引起我们一线希望的那种推论其实仍旧无济于事……我独自常常坚持工作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但没有克里克喋喋不休的议论和鼓励,我显然是不能解决DNA的三维结构问题的。”沃森写道。 1952年12月,他们得到了一个坏消息。鲍林在给剑桥读研究生的儿子彼得的信中表明他很快要发表一篇关于DNA结构的论文。一个月后,彼得收到了父亲的论文并告诉了沃森和克里克。“没等克里克提出想看看那个副本,我就抢先从彼得的外衣口袋里把它抽了出来,急切地翻阅起来。”沃森写道。 鲍林提出的模型是一个以糖和磷酸骨架为中心的三条链的螺旋结构。沃森几乎立即意识到这是毫无意义的。他写到,“很快就觉察到他的模型有点不对头,可又指不出错在哪里。我又仔细地把示意图研究了一番,才恍然大悟。原来鲍林模型里的磷酸基团没有离子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林的核酸根本就不是一种酸。” 但是,DNA当然是一种酸。鲍林,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学家居然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与此同时,沃森和克里克也比以前更紧张了。论文预定在3月发表。到那时,一旦他觉察出自己的错误,是不会轻易罢休的。等他回过头来再全力研究DNA结构时,他们至多只能争取到六个多星期的时间。沃森也想到要提醒一下威尔金斯。他去了国王大学。在闲谈中,威尔金斯拿出了一张富兰克林称为“B型”DNA的照片副本。沃森在《双螺旋》写道,“我一看照片,立刻目瞪口呆,心跳也加快了。无疑,这种图像比以前得到的图像要简单得多。而且,只有螺旋结构才会呈现在照片上是那种醒目的交叉形的黑色反射线条。”在回剑桥的火车上,沃森想在双螺旋结构和三条链结构中作出选择。后来他决定要作一个双链模型。其实,使沃森和克里克感到兴奋的不只是富兰克林图片的清晰。每34埃就重复一次的图谱特征使他们领悟到分子间结合角度的重要信息。更有意义的是,图像表明连接到骨架上的碱基是一个挨一个整齐地堆积起来的。但同时也冒出了新的问题,糖—磷酸骨架是在内部还是外部呢?沃森认为应把骨架放在中心,但克里克认为两种可能都应该考虑。沃森花了几天时间尝试,结果发现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站得住脚。他写道,“当我拆毁了一个使人讨厌的以骨架为中心的分子模型时,我断定花几天时间制作一个骨架在外部的模型并不会有什么害处。” 1953年2月8日,克里克夫妇邀请威尔金斯和沃森到家里吃午饭。克里克和沃森了解到国王大学已经准备好了一份关于DNA研究的报告并从威尔金斯那里拿到了副本。这份报告里面有许多重要的线索,其中包括DNA的结构具有特殊的对称性。这就意味着DNA分子是由反向的两条链组成。但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碱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沃森坚持用“同类碱基配对”的原则。可是,碱基在大小形状上的不同不是使模型的碱基间产生缺口就是形成的骨架变形。更糟的是,当沃森把他的看法说给暂在卡文迪什工作的一位美国结晶学家杰里·多纳休时,遭到了他的反对并指出沃森所参考的教科书中的碱基化学形式是不正确的,结果证明他的说法是正确的。 一星期后,沃森告诉卡文迪什机械车间他们要做新模型了。但他已经急不可待了。前一天,他用了一下午时间从硬纸板上剪切碱基零件。第二天便开始用它们再次“同类配对”。“突然,我发现一个由两个氢键维系的腺嘌呤—胸腺嘧啶对竟然和一个至少由两个氢键维系的鸟嘌呤—胞嘧啶对有着相同的形状”,沃森写道。如果碱基以这种方式结合,骨架就不会凹突不平了。而且,这样的排列能够很好的解释查迦夫的发现。A总是和T配对,自然它们的数量就相等,这对G和C也同样适用。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双螺旋结构还提出了一种DNA复制机制,腺嘌呤总是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总是与胞嘧啶配对。这说明两条相互缠绕的链上碱基序列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其中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也就自然确定了。因此,一条链怎样作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链,也就不难设想了。”于是,他马上询问了多纳休对于这些碱基对的看法,这回没有得到反对意见。接着,他又迫不及待地告诉克里克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尽管还剩下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但沃森担心会重演以前的惨败。“当克里克飞快地跑进Eagle酒廊,用所有在场吃午饭的人都能听得见的声音宣布我们已发现了生命的奥秘时,我感到多少有点不大舒服。”他写道。 但是,无疑他们已经成功了。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在随后几天内将得到通知。全世界的人们也将通过1953年4月25日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页文字获知DNA双螺旋结构的秘密。 回头想一想,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如此简单易懂,像鲍林、威尔金斯、富兰克林或是别的什么人完全也有可能提出。但是我们之所以记得他们的理由,用克里克自己的话说,“我想,吉姆和我最值得称赞的是我们选对了问题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为了找到黄金,我们一路跌跌撞撞,总是犯错误,这是真的,但事实是我们仍在一直寻找黄金。”

大家好,我是新人 土可以吃,本频道记录自然与生物的有趣故事。欢迎关注~音乐来自艺术家:[Keys of Moon Music][Kuro]

用“某度学术”,搜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J. D. Watson and F. H. C. Crick。这是他俩那篇著名的论文。

鲍峰发表的论文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第28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将于2021年4月17日至2021年4月20日在上海召开,论文集发表日期为2021年4月20日。

数字测图应用研究字数:3006 字号:大 中 小【摘要】:文章从数字化作业方法入手,着重研究了地面数字测图中控制测量、碎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对目前我国测绘行业中运用较多的数字测绘软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便各个测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于本单位的数字测图方法和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关键词】:地面数字测图;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010031-02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GPS、全站仪、计算机等测绘硬件设备应运而生,为数字化测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各行业对数字化地形图的应用越来越广,对地形图的精度和现势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我国数字测绘事业迅速发展。2. 作业方法目前在我国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其主要作业流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软盘等)。2.1 原图数字化当一个城市(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而经费困难、或受到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采用该方法比较合适。它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形图,只要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或扫描仪)、绘图仪及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化成果。其作业方法有两种:手扶跟踪数字化及扫描矢量化,其中后一种方法的精度高、效率高;但是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数字地形图的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由于数字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比原图的精度差;而且它反映的只是原图成图时的地表地物、地貌,现势性不好。2.2 航测数字化成图当一个测区较大时就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过外业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模型,利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在模型上量测,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取得了试验性的成功,不久将会全面推广,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利用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对像匹配,建立地面数字模型,再采用专业软件获得数字地形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它特别适合于大面积城市密集区测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测区较小,它的成本较高。2.3 地面数字测图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面数字测图法获取,这是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较多的数字测图方法。采用该方法获得的数字地形图的特点是精度高,只要按《城市测量规范》操作,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3cm以内;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比较大。根据数据采集所使用的硬件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模式。(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这种模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形要素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绘制草图,以便测图软件编辑成图。其优点是容易掌握,缺点为草图绘制复杂,容易出错,功效不高。(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这是一种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的数字测量模式,由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地形要素数据,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便携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地处理并显示所测地形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这种模式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其缺点是便携式计算机价格昂贵、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较差。(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的作业方式与上一种相同,但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效率高,其前景十分广阔。(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形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绘制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在复杂地区,也比前三种模式的控制点减少10倍以上,因此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且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采用全站仪进行补测。(5)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克服了以上几种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和任意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率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形信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以上5种模式中,第一、四种为非电子平板模式,其它3种为电子平板模式。3. 测绘软件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绘图软件对于测绘单位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测绘软件的标准是:首先了解它的功能是否适合于本单位;二要看其可操作性、界面是否友好。 各测绘单位所使用的软件种类繁多,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本系统自行开发的;另一种是由测绘软件开发商开发的,这是各测绘单位用得比较多的。文章着重讨论后一种软件。目前市场上测绘软件主要有3种:一是清华山维公司与清华大学土木系联合开发的测霸EPSW系列;二是武汉瑞得测绘自动化公司开发的RDMS系列;三是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和开思公司开发的CASS系列和SCS系列。3.1 EPSW系列主要用于实测与自动绘制各种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地籍图、管线图、地物平面图、断面图等,但它的这几个功能是在不同的专门软件中的。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时成图 充分发挥了原来的平板测图优势,即测即显,所显即所测,直接生成地形图,真正达到了内外业一体化;(2) 具有多种碎部测量方法;(3)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快捷,简单易学;(4) 独创的一步测量法,可以边测图根,边测碎部,最后再平差。该软件的最大优点:既符合老测量员的工作经验与习惯,又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应该说是我国现在电子平板测图系统中最好的,因此,深受广大测绘人员的喜爱,也占据了大部分电子平板测图市场。它开创了数字测图的新局面,对我国数字测图技术的推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尽管该软件提供了诸如图形缩放、移动、删除等功能,但从内业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功能还不能满足内业编缉的需要,而且它将原本在外业的工作依旧在外业完成,似乎有悖于数字化测图减轻外业工作的初衷。3.2 RDMS系列它是在GIS图形平台上开发的测绘用软件,也提供了电子平板方式,也可利用电子手簿或全站仪存储的测量数据传到计算机上再以人机交互编缉的方式成图。它提供的功能与原来的测量习惯基本上能保持一致,简单易学,测量人员可以很快熟悉并上手操作。3.3 CASS和SCS系列对于熟悉AUTOCAD的用户,CASS系列与SCS系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是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AUTO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CAD是全世界所共认的绘图平台,其编辑功能是非常强大。CASS与SCS的功能差不多,它们均提供了三种作业方式:电子平板方式、原图数字化方式及内外业一体化。4. 数字测图外业工作的实施4.1 控制测量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三角测量已基本上退出了控制测量这个舞台,大大地减轻了工作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种种误差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的GPS网及导线(网)测量。在文章中,仅对图根控制测量及图根加密进行探讨。目前各测绘单位所使用的全站仪的精度一般为2〃、5〃,相对于光学经纬仪就更具优势。在传统测图中地面点平面位置的误差受下列误差的影响:(1)图根点的展绘误差M展 ;(2) 测定地物点的距离误差M距 ;(3) 测定地物点的方向误差M向 ;(4) 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M刺 ;(5) 清绘时所造成的误差M绘 。则地形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可式表示为:M2物=M2展+M2距+M2向+M2刺+M2绘在数字测图中,图根点与地物点的M展、M刺、M绘不存在,仅有M距、M向。因为采用半测回测角,所以方向误差为±6〃;假如碎部点至测站的距离为300m,则M向=6÷206265×300=0.009m ,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取2±5ppm。考虑测量中棱镜不到位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取经验值0.020m。则实测出的该平面点相对于图根点的误差为0.0022m。由此可见,在视线良好的情况下,采用全站仪测角、测距精度高,测量碎部点的距离可以适当放大,图根点的密度可作相应降低;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和通视不好的条件下,考虑今后地形图修测或工程放样的要求,图根点的密度应增加。4.2 碎部测量数字测图中碎部测量的主要采用非电子平板数字测图和电子平板数字测图两种方法,它们实质是极坐标法。文章仅非电子平板数字测图方法进行研究。在非电子平板数字测图中所采用的方法为:①外业草图+室内交互编缉方式。这种方法工作效率,操作比较繁琐;在测图中绘制草图不容易,特别是在建筑密集区更困难,如果采用专人画草图,在人力上也是一种浪费。②编码方式。编码一般可以采用6至7位,为(0至9)(XX)(XXX),第一位为连接关系,如0表示独立点,不与前面的其它点发生联系;1与前面的点为同一地物(貌),与前点连;2表示与前一点为隔一点连关系;3表示有三个方向,4表示该地物(貌)到此结束;5曲线连;等等。第二到第三位为地物(貌)的代码,如2层砖房为F2,简易房为F0,在建房为FJ,围墙为WQ,加固陡坎为K2,不加固陡坎为K1,高压线为D2,输电线为D1,通讯线为D3,地类界为DL等等。最后三位为全站仪的自动增加的点号。下面是采用这种编码方法所得到的部分碎部点的点号和编码。当在外业完成各碎部点的编码后,回到室内把碎部点传输到计算机并将碎部点展绘出来,再根据司镜员所走过的线路和碎部点的编码,可较快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实现自动连线,获得测区基本的数字地形图。然后把图打印为白纸图,到实地检查核对,对漏测、错测、重测的地物、地貌在白纸图上作好记号;对它迅速进行补测和重测,补测和重测完后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从而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数字地形图。数字测图对测量员及司镜员的要求比较高:第一、 配合要默契,一点测完后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测量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要求在10秒内完成。第二 、司镜员担负着室内绘图工作,是测图中的主要人员,对于地物(貌)的综合取舍等要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实践表明,利用该法测图较草图法省事、快捷。5. 结论和讨论(1) 我国目前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和地面数字测图。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测绘单位可根据实际工程灵活运用。(2) 地面数字测图有5种作业模式,前四种已在测绘行业中广泛运用,第五种模式是我国测绘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3) 我国常用测绘软件主要有3种:测霸EPSW、 RDMS; CASS和SCS。每种软件各具优势,各测绘单位可选用适合于本单位的软件,提高工作效率。(4) 地面数字测图中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必须遵从《城市测量规范》,提高数字测图的速度和精度,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参考文献[1] 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2] 青盛,地形测量中全站仪支导线精度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2.[3] 番正风、杨正尧,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 中国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6]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8]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 索引序列
  • 鲍毓明发表论文
  • 鲍明晓发表论文
  • 张毓姗发表论文
  • 鲍林发表dna论文
  • 鲍峰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