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同济大学教授周颖,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副主席、教育部地震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ILEE)副主任,主要从事高层建筑抗震与减震研究。2006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校任教,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里海大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课题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多项企业委托课题。研究成果获国际学术奖励4项、国内学术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4项,著有《阻尼墙减震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建筑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与技术》等4部。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委会副秘书长等,另兼任国际SCI期刊《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编委、《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领域编委、《建筑结构学报》编委等。
我觉的非常好。周颖老师为人正派,作风优良,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一丝不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受学生,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周颖老师为人正直,作风优良,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一丝不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受学生,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周颖,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副主席、教育部地震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ILEE)副主任,主要从事高层建筑抗震与减震研究。2006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校任教,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里海大学从事国际合作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课题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多项企业委托课题。研究成果获国际学术奖励4项、国内学术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4项,著有《阻尼墙减震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建筑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与技术》等4部
为探索认定发布供我国科技工作者使用、供学术文献成果评价参考的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推动同等水平的国内外期刊等效使用,体现应用实践类科研成果的应有价值,引导国内科技工作者将更多优秀成果在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首发,突破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瓶颈,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进行良性可持续发展,推动建设适应世界科技强国需求的科技期刊体系,助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国科协经过统一部署,2018年起,开展了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发布工作。
2019年7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遴选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形成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
遵照同行评议、价值导向、等效应用原则,国内各大学会、协会、组织机构通过科技工作者推荐、专家评议、结果公示等规定程序,形成了本领域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初步成果,每个学科领域的期刊分为T1级、T2级和T3级三个级别:T1类表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流期刊,T2类是指国际知名期刊,T3类指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
简而言之,由权威机构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评估,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将领域学术期刊分为T1级、T2级和T3级三个级别,T2为其中的一个级别,具体指国际知名期刊。
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发文,具体措施包括,采取严格的惩罚。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治理校闹,目前只不过先初步达成一个意见,具体措施就是靠报警来实施。
无论是什么专业的论文都要先清楚要求。1、任何论文发表要求以单位文件为准每个单位对于评职称都会有相关的文件要求,比如:论文必须发表在国内正规刊物上,有CN刊号和ISSN刊号,或者明确强调需要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这些都是要求。提前搞懂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按照要求去准备论文。2、明确撰写论文要求每篇论文发表的期刊都会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字符数、查重率、文献条数等等,一定要按照杂志社的这些要求来撰写论文。说到字符数(注意:不是字数),word文档可以通过“审阅”来查看字符数,假设杂志社要求5000字符,那么我们撰写论文的字数最起码在4800-5200字符之间,如果有图表的,小图标算300字符,大图表算500字符,能在撰写论文内容时增加图表,通过审稿获得录用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3、要了解清楚时间这里说的时间,包含:版面时间、见刊时间、上网时间三个。(1)版面时间:每家杂志社都会提前收稿,或者收稿很慢,如果组稿编辑告诉你22年12月版面,1月出刊,则意思就是你的论文会刊登在22年的12月版面上,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因为有的用人单位要求论文必须发表在当年内,所以即使它是1月出刊,但是版面在22年12月,也是符合单位评职称要求的;(2)见刊时间:见刊时间就是作者看到论文发表被刊登在杂志里的时间,因为单位在评职称事,都会要求拿上论文发表所在刊物杂志,所以见刊时间很重要;(3)上网时间:上网就是我们说的论文被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收录了,上网时间一般在见刊时间1-3个月内,了解这个时间,是因为有的单位对于论文发表的认可,单单见到刊物是不算的,必须要被数据库收录了才能评职称。
作者是论文著作权的第一主题,而在论文中也需要列出作者单位的,这也是为了方便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联系。为此论文作者单位如何标注是十分严厉的问题,因而小编也整理了相关资料,在这里给大家进行讲解,希望对广大作者提供帮助。论文作者单位标注1、作者单位的标注方法作者单位一般是依照作者顺序在文章首页左下以脚注表示,第一作者的单位应该写明单位地址以及邮政编码,其余作者只写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后注以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应该写全称,省会及闻名城市(如大连、青岛、深圳等)以及所有医学院校均不加省名。省、市、自治区、县、旗等要写全称。作者为进修生者,可脚注“××为进修生”。第一作者已变更单位时,可脚注“××现在××单位工作”,以便读者联系。2、一名作者能否标注多个单位科技论文的作者单位应标注研究资料的来源单位,小编不建议同一单位标注多个名称,同一单位有多个名称时,应以公章单位名称为准。如同一作者隶属于多家单位(如在职或退休后受聘于其他医疗机构)时,应以其人事关系隶属单位为准。如果资料来源确实为受聘的医疗机构时,应该提供相关单位证明,并以合作者形式标注。3、标注作者单位的意义标注作者单位,一是为了便于联系交流,二是表明探究工作的主管领导,条件保证和资料来源。作者所在单位应对作者论文的全部内容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资料、方法和结果属实,并出具证实。在本单位实习或进修的人员所进行的,根据科研项目,在该项探究结束后所写的论文及在学习、进修结束离院后撰写该探究项目的论文,本单位仍应对其负责,并出具证实。问:硕士论文用什么符号答:用J。硕士文献类型标识的符号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D、R,报告、S,标准、P,专利。问:参考文献里硕士论文用什么表示答:文献类型标识的符号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D、R,报告、S,标准、P,专利。答:中文:某人,论文名称,硕士学位论文,某学校,年。英文:Name, Thesis Title,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year.问:知网中D是什么意思答:学位论文的意思。D是单词degree的缩写学位级别的意思,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博士论文的级别最高含金量也最高。在知网中期刊的标识是J、专著的标识是M、论文集的标识是C、专利的标识是P、标准的标识是S、报纸的标识是N、技术报告的标识是R用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文章。问:D是单词degree的缩写学位级别的意思,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博士论文的级别最高含金量也最高。在知网中期刊的标识是J、专著的标识是M、论文集的标识是C、专利的标识是P、标准的标识是S、报纸的标识是N、技术报告的标识是R用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文章。问:硕士论文是期刊还是图书答:当然是期刊了。不是图书哦答:就是个论文~期刊和图书都有号
是可以的。写论文是可以用同一个作者的三部作品的,由于论文只是作为毕业生的一个毕业作品,是可以支持连续写一个作者的作品,可以保障不是相似就可以。
非常好,可以让科学研究真正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觉的这样规定其实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毕竟很多的情况下需要的人非常的多,因此没有实质贡献的一些科研人员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的大的。
我觉得这规定特别好。因为在现在的学术圈,很多人为了评职称或者是荣誉将论文成果强行分一杯羹,这对学术环境是很大破坏。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该校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始建于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合并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改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特做强非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获批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实施的 “‘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 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 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和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与教育部规建中心合作共建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学校现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217万元,9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辖各类实验实训室94个,截至2017年底,纸质图书102.38万册(截至2018年9月30日,纸质图书109.47万册),数字图书228.94万册,有82.5TB在线图书资料和专题数据库资源。
坚持服务地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围绕重庆教育、信息、商贸、文化、健康等五大重点产业服务领域进行布局,现有29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围绕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营商服务三大领域,构建“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特色专业集群,大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相互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已获批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重庆市本科特色专业6个。
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断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范与非师范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校政企协同、一二三课堂协同的“一中心两融合两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1门,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001项,其中国家级304项。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高于重庆市高校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
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改建以来,学校引培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14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6.58%;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5.02%;双师型教师占比24.76%。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模范教师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
坚持科研兴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依托自身办学资源禀赋及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聚焦“服务0~12岁儿童成长”,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首个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儿童成长的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院,立项建设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及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儿童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和启智众创空间等一批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市发改委和科委等研究开发平台。改建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0项;公开出版专著、编著、译著6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954篇;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5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重庆市发展研究奖3项。
坚持开放办学,合作育人局面深度拓展。以推进产教融合为牵引,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等方式合作育人,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建成国际学院、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并与凤凰传媒、培越航空、中兴通讯等公司开展校地、校企合作项目;与美、英、意、韩、泰等国和港台地区26个教育机构及院校开展了交流合作;与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签订合作协议195个;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21家。
6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学校形成了“锲而不舍 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负重自强 创新求真”的校风品格。面向******,学校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将学校建成重庆有地位、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个性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在2021年的2月1日,有相关的国家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修订了关于医学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就说关于医学科研人员,他们在发表论文的过程中,如果说这个里面没有实际意义的话,不能够对他们名字进行相应的标注,这也是我们大家都能够去想象到了。因为对于现在总体的论文环境而言,还是存在这很大的事情了。
而现在政府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是能够进行相映的理解的。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说如果不对这个问题进行及时的约束的话,那么对于医学科研相关人员,他们在科研活动之中做出的事情也是让我们大家都不能够进行理解。所以说对于新的耐药状况,我们应该进行个相应的注意,就是说对于现在这个状况还是要进行个及时了解,这样的话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发生。所以说对于现在这个事情来说的话,我们也能够明白就是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去减少一些不好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这样的情况总体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了。
所以根据这个事情我们大家也可以了解到,就是说对待现在这个情况之上还是要进行相应的注意,同时对于那些医学科研人员也是提高了对他们的要求,这也就要求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自己的己的文化程度进行更深层度的造诣。医生,也就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说对于现在整体的情况而言,我们要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这样的事情的话,是应该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去落实。同时对于这些人员,他们在发布论文或者是出版相关的著作之中,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规定,没有有任何学术贡献者不能够进行相应的挂名,这个事情也吸引对于现在的专利而言能够有很好的保护。
这些就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那个结果。所以对于现在这个做法而言,就是非常不错的了。所以根据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明白的就是说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大家还是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也能够去进行明白了。所以说在这个事情之上,还是要进行相应的注意才可以解决根本的问题的了。
是的,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明确提出,医学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过程中,要遵守《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和学术论文投稿、著作出版有关规定。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署名应当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挂名”。
扩展资料
《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突出了医学研究机构科研诚信主体责任:
一是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度;
三是加强成果管理,建立科研成果全流程追溯机制;四是淡化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人员奖励奖金、临床医生考核等的关系;
五是建立科研人员职业培训和教育体系,加强对医学科研人员诚信教育;
六是对特殊领域如传染病、生物安全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三部委:医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 无实质贡献者不得“挂名”
教育论文发表决定着我们一年的职称评选,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谨慎,花点钱没关系,但一定要能做成事,不然花了钱还耽误了时间,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所以一定要选择信誉好的,非常安全的发表论文网站。top期刊论文网推荐教育期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教育论文发表参考地址:刊名: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国内统一刊号:13-9000/G国际标准刊号:2095-6711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杂志简介《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月刊)2013年创刊,杂志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为评职、考核、课题、晋级等提供重要依据。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数字化时代悄然来临。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作为教育研究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借助数字出版技术,以全媒体的方式全面覆盖传统载体(纸媒体、DVD-ROM)和移动设备(iOS、Android)。它以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育教研经验和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为宗旨。该刊是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搭建的资源整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我们将发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微课程、教学课件及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展示优秀作品(产品),全方位地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多层次需求。希望广大读者、作者支持本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栏目设置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1、来稿一律使用word文档,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及电子信箱。2、基本格式:(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应另列:(2)摘要:100-200字,左顶格;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3)基金资助项目,应写明:基金全称、项目课题题目、项目编号:(4)正文(小标题3级以内;引文于结束处以阿拉伯数字加[]号编码,同出处引文采用相同序号,简短文献加括号直接标注于引文后,如《荀子劝学》);(5)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加[]左顶格排序);(6)收稿日期(本刊编制);此外如属基金项目请于文章首页页脚注明项目名称编号等。3、尽量避免采用图表,确需附图不超过6幅,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4、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结构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性修改。5、来稿一周内未接到回复者请速来函来电查询;出刊满2个月仍未收到样刊者(仅限第一作者),请速来函来电查询。
第一、写论文、第二、找期刊(职业教育、教育进展)、第三、找有这个期刊的出版社、第四、联系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进行投稿
可以。论文可以选择独著,也可以合著,合著就是联合发表了。合著的论文署名是个敏感的问题,署名要根据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大小和参与程度来,贡献越大、参与度越高,署名越靠前。
1、《教师教育研究》创刊于1989年,为双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
主要栏目有新时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政策法规、调查研究等。
2、《中国教育学刊》(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
3、《教育与职业》杂志创刊于1917年,半月刊,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4、《教育科学》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主要有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高教研究、心理健康理论研究、网络教育等栏目。
5、《基础教育》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承办的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