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xiaoxiao765
首页 > 论文发表 >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剪寒梅love

已采纳

『壹』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熟悉近代制冷与属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贰』 制冷与低温工程 我是学化工机械抄的,但找工作袭的时候却到了一家钢铁厂的制氧厂。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由于钢铁产量的增加,以及化工方面乙烯产量的增加等,制冷这一产业链(包括制造设备的杭氧和需求气体 的行业)可以说是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会蓬勃发展的。 所以总说来前景是好的,现在也有许多的国外大型企业进入中国来抢这块蛋糕了,要有信心呀! 『叁』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都学写什么课啊就业前景怎么样啊哪位高人指点一下 两门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专业课:制冷压缩机,低温原理,制冷技术与设备,换热器设计,制冷装置自动化,空气调节,小型低温制冷机等等。学校不同可能开设科目也不同,有些也可以选修。 『肆』 东南大学的制冷与低温工程怎么样啊 东大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属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如果是本科的话,可以报考热能与动力工程或者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都可以研究学习制冷与低温方向。 如果是研究生的话,东大的这方面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张小松教授、陈振乾教授、陈亚平教授等在这个方向很是厉害。 其中,陈亚平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换热器强化传热、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波纹板束上双面液膜反转对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复合强化);参与完成1项“97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项目,为“主要学术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收录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项,并有已申请但尚处于实审阶段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而且陈亚平教授在核能方向也是非常的厉害。 张小松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新型制冷循环与方法、制冷空调节能、测控和太阳能利用等。主持完成30余项“863”、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兼任国际制冷学会(IIR)E2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现在张小松教授正在与张耀明院士合作研究太阳能空调方向。 陈振乾教授为制冷与人工环境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模拟与优化、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微流动和多孔介质传热。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NASA等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兼任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等。 至于就业之类的完全没有问题啦,只要不是学得非常的烂。出国深造也可以的,也是有一定的机会。 『伍』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专业概述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环内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容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一般按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温;0.3K以下,极低温)。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陆』 制冷与低温工程哪个大学强 1.北京工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2.哈尔滨商业大学土木与制冷工程学院 3.东北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 4.天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系 很多大学现在都有制冷与低温技术这个专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柒』 有学制冷与低温工程或者华东理工的请进来 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本科专业建于1952年,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热能工程专业(2000年设立),以及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等专业(2006年设立)。本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 本学科设有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煤浆气化及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部)、中石化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化工机械研究所、洁净煤技术研究所等。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和其它单位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先进过程装备与承压系统 2 新能源与洁净煤技术 3 过程装备材料及加工 4 高温结构完整性技术 5 燃料的气化与多相流动 6 传热强化节能技术及设 7 动力机械与能源转换技术 8 流体机械设计、监测与诊断 楼主可以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一看,华理的机械学院是有这个专业的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属一级学科。 包括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0701工程热物理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5个二级学科,统筹招生。 『捌』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内容提要 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版概述,制冷技权术,低温技术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四部分。 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概述、制冷技术、低温技术、20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五部分。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用对象附注: 制冷与低温工程及相关专业人员,专科、高职及函授师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玖』 江苏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考研专业课都考什么 热能工程。(09年没看到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专业招生,本来是有这个专业设置的专,不过大方向就是属属于热能工程) 080702▲热能工程 招生人数:10 方向: 1.工业加热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 2.煤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 3.洁净煤燃烧技术和污染物控制 4.建筑环境热工与净化过程技术 5.强化传热与高效换热设备 6.水处理技术 初试: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826工程热力学、827制冷原理与技术选一 复试: 927传热学、929锅炉原理选一 数学考: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体考试范围参考国家统一制定的考试大纲 『拾』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介绍 《制冷与低温工程》是2003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远、王如竹。

359 评论

五月的史努比

问题一:科技论文有哪些类型 按照写作目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学术论文是为了在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位论文是为了申请相应学位,以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根据所申请的学位不同,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按照研究领域不同,科技论文又可分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工程技术学术论文两大类,这两类论文的文本结构俱有共性,而且均具有长期使用和参考的价值。 问题二:学术论文摘要的类型分为哪些 摘要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 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indicative abstract):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 abstract),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问题三:毕业论文的类型有哪些 中国在职研究生网总结多年经验得出结论: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个环节。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的掌握论文规律以及特点,需要对论文加以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问题四:文献有哪些类型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表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出3名的列出前三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参考文献具体请按下列格式给出: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问题五:毕业论文的类型有哪些 期刊没有级别之分;而我们目前大多参照的分类标准是由各机构和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期刊所进行的划分, 问题六:议论文有哪几种类型 1.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293 评论

woshiyujiaolong

【国际期刊及会议论文】 [*]. Huang Y.H., Yu Q., Chen Q., Wang R.Z. Viscosity of liquid and gaseous helium-3 from 3 mK to 500 K. Cryogenics, 2012.2012.06.011. [*]. Huang Y.H., Li J., Zhu H.W., Wu J.Y., Li P. Experimental optimization of variable density multilayer insulation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International Cryogenic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4, May 2012. Fukuoka, Japan. (Invited Talk). [*]. Huang Y.H., Fang L., Wang X.J., Wang R.Z., Xu 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elium-3 between 3 mK and 300 K. 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 2011, 57B: 1849-1856. [*]. Huang Y.H., Fang L., Wang R.Z. Performance of cryogenic regenerator with 3He as working flui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16): 1732–1738 [*]. Huang Y.H., Chen G.B., Wang R.Z. Thermodynamic Diagrams of 3He from 0.2 to 300 K Based Upon Its Debye Fluid Equation of State. Int. J. ThermoPhys., 2010, 31(4-5): 774-783 [*]. Huang Y.H., Wang X.J., Fang L., Wang R.Z. Vapor pressures of 3He-4He mixtures at temperatures up to 5.1953 K over the entire concentration range. Paper presented at: Proceedings of the 23th ICEC - ICMC 2010, 2010; Wroclaw, Poland. [*]. Radebaugh R. Huang Y.H., O'Gallagher A., Gary J. Calculated Performance of Low-Porosity Regenerators at 4 K with He-4 and He-3. Cryocoolers, 2009; Boulder. 325-334. [*]. Huang Y.H., Zhang P., Wang R.Z., Study on Surface Tension of Fluid Helium Three, Int. J. Thermophysics, 2008, 29:1321–1327. [*]. Radebaugh R., Huang Y.H., O'Gallagher A., Gary J.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s for a 30 Hz, 4 K Regenerator with Helium-3 Working Fluid. 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 2010, 55:1581-1592. [*]. Huang Y.H., Wang R.Z., Zhang P., Radebaugh 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liquid helium-3.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ryogenic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2. Seoul, Korea; 2008, 285-290. [*]. Wang S.Q., Chen G.B., Huang Y.H. A practical density equation for saturated vapor of helium-3 from 0.01 K to the critical point. Cryogenics, 2008, 48(1-2):12-16. [*]. Arp V., Huang Y.H.(Corresponding Author), Radebaugh R., Chen G. B. Debye fluid state eq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07, 28(2): 417-428. [*]. Huang Y.H., Chen G.B., Arp V.D. Equation of state for fluid helium-3 based on Debye phonon mode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6, 88(9):091905. (IF=4.127) [*]. Radebaugh R., Huang Y.H., O'Gallagher A., Gary J. Calculated Regenerator Performance at 4 K with Helium-4 and Helium-3. 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 2008, 53:225-234. [*]. Meng L.J., Chen G.B., Huang Y.H., Huang Z.J. Comparison between Helmholtz equation of state and Bender equation for air on the dew and bubble curv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yogenics and Refrigeration, Shanghai, 2008: 219-222. [*]. Huang Y.H., Chen G.B., Arp V.D. Debye equation of state for fluid helium-3. J. Chem. Phys., 2006, 125(5):054505. (IF=3.138) [*]. Huang Y.H., Chen G.B. A practical vapor pressure equation for helium-3 from 0.01 K to the critical point. Cryogenics, 2006, 46(12): 833-839. [*]. Huang Y.H., Chen G.B., Wang S.Q., Arp V.D. Equation of state for normal liquid helium-3 from 0.1 K to 3.3157 K. J. Low Temp. Phys., 2006, 143(1/2): 1-29. [*]. Huang Y.H., Chen G.B., Lai B.H., Wang S.Q. p - h and T - s diagrams of 3He from 0.2 K to 20 K. Cryogenics, 2005, 45: 687-693. [*]. Huang Y.H., Chen G.B. Melting-pressure and density equations of 3He at temperatures from 0.001 to 30 K. Phys. Rev. B, 2005, 72(18):184513. (IF=3.185). 【核心期刊】 [*]. 于琦, 黄永华. 空分流体的临界热力学性质研究. 低温物理学报, 2013, 35(2): 录用. [*]. 朱浩唯, 黄永华, 李骏, 吴静怡, 李鹏. 真空多层绝热性能测试装置及初步实验验证. 低温工程, 2012, 187(3): 47-51. [*]. 于琦, 黄永华. 流体的格鲁尼森数及其对状态方程的检验. 低温物理学报, 2012, 34(5): 录用(论文编号111020). [*]. 王珊珊, 黄永华, 张良俊, 吴静怡, 许煜雄, 李素玲. -196°C ~+100°C高低温摄像装置低温性能实验研究. 低温工程, 2012, 187(3): 5-9. [*]. 唐超隽, 吴静怡, 黄永华, 徐烈, 许煜雄, 李素玲, 张良俊. 低温环境模拟舱室门封构件的热设计与优化. 低温与超导, 2012, 40(2): 6-10. [*]. 方蕾, 黄永华. 基于新物性库的低温回热器REGEN模拟. 低温与超导, 2012, 4: 9-14. [*]. 朱浩唯, 黄永华, 许奕辉, 吴静怡, 李鹏. 变密度多层绝热的理论分析 [J]. 低温工程, 2011, 184(6): 44-48. [*]. 黄永华, 王晓建. 液体氦-3的热导率性质 [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0, 31(2), 201-204 [*]. 黄永华, 王晓建, 王如竹. 饱和液体氦-3的粘度性质[J]. 低温与超导, 2010, 38(1): 1-5 [*]. 方蕾, 黄永华. 低温回热器模型REGEN[J].低温与超导, 2010, 38(8): 4-9 [*]. 黄永华, 王晓建, 王如竹. 饱和液体氦-3的粘度性质[J]. 低温与超导, 2010, 38(1):1-5, 28. [*]. 黄永华, 方蕾, 王如竹. 以氦-3为工质的回热式气体制冷机性能分析[J]. 科学通报, 2010, 55(35):3426-3432. [*]. 王晓建, 黄永华, 王如竹. 低温下氦-3/氦-4液态混合物相平衡关系[J]. 低温与超导, 2009, 37(11): 14-20 [*]. 许国华, 黄永华, 张鹏, 王如竹. 流体混合物热力学性质计算的混合法则新进展. 低温与超导, 2008, 36(8):31-36. [*]. 汪世清, 陈国邦, 黄永华. 采用对应态原理预测氦-3的p-v-T性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 29(4):564-566. [*]. 孟令军, 陈国邦, 黄忠杰, 黄永华. 空气亥姆霍兹能方程p-ρ-T性质考察. 低温工程, 2008, 161(1):7-13. [*]. 黄永华, 陈国邦, 金滔. 氦-3热力学状态方程框架.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 1:17-19. 【著作】 [*].陈国邦, 包锐, 黄永华. 低温工程技术?数据卷.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张鹏, 黄永华, 陈国邦. 氦-4与氦-3及其应用.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陈国邦, 黄永华, 包锐.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161 评论

相关问答

  •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壹』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熟悉近代制冷与属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

    奔向八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王玥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培养企业适用的高级管理人才南方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工商 企业管理

    听雨轩80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王澍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王澍并不是主流建筑师内的

    我是漂亮小小妞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王镜宇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金属制品》主要刊登生产钢丝绳行业的专业论文,《港口装卸》《机电工程技术》《煤矿机械》《矿山机械》《科技创新与应用》等等主要刊登使用钢丝绳方面的论文,上述杂志应

    傻兮兮的呆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王竹青教授发表的论文

    63岁的祝国光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看到有关中药和西药对治疗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疗效的学术论文时,那种难以言状的兴奋之情。时隔数月,他却惊讶地

    小路要减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