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1

温馨玫瑰
首页 > 论文发表 > 如何进行赛道分析论文发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珊珊来了

已采纳

互联网+新文科类项目计划书必须要有目录吗先来上奖状:在我大一第一次参加小挑,获得上海市银奖,因为985前六推举到国赛,获得小挑国铜。这是我们从0开始,孵化了一个月,啥都没有,没数据,没营收,没APP,没落地,纯计划的项目。我当时只还是一个考插班生失败的创赛萌新。承蒙队里大佬带加上自己和队员的刻苦琢磨。下面跟大家聊一聊经验:此模板通用于:互联网加 创青春(小挑) ICAN国际创新创业 中国创翼等等一切创业计划竞赛。从小白开始,慢慢打磨的第一步:就是写好计划书。如何写好一份“有灵魂的”创业计划书前言:撰写创业计划书,不光单单是为了比赛,也为了以后可以更好去实践。一个项目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核心竞争力、财务以及营销模式、未来的风险、核心的团队等。在分析项目的同时可以让我们及时认清自己、调整营销策略。一、主要内容和撰写1.首先建议大家做一个项目表格,包括你的项目名称、项目赛道以及你的项目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商业计划书会很长,但是评委不会全部看完,所以这部分尤为重要。2.再就是执行概要,执行概要可以说是你整个计划书的一个缩影了,是非常重要的。(突出亮点、路演PPT的一个缩影)3.数据、图片、关键词、逻辑主线(不建议用长篇的文字去罗列你的计划书,图文结合会使主线更加清晰)4.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去实现?实现到哪一步?核心竞争力?(这是对你产品描述的主要模块)5.完整模块主要包括哪些?1 封面2 目录3 项目概要表格4 执行概要5 市场现存痛点6 产品以及运营7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8 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9 财务分析10 团队成员介绍11 未来计划12 融资计划(可有可无,不需要融资或者没有发展到融资就不需要写)13 附录附件二、执行概要如何去表述1.用一段话来点明目前的市场痛点或者现有的技术(产品)不完善,引入国家相关政策,再去介绍为什么做这个项目,做这个项目的原因?(为什么做?)2.用一段话去介绍你是怎么看待并且解决现有的的痛点、问题。(怎么做?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3.用一段话介绍项目的现状。(做到哪一步?证明有想法、有落实、能落地。产品的三维模型、技术是否能够达到量产、专利是否进行申请、现有销售量、已有的营业额、利润额、是否能够带动就业,又能够带动多少就业人、是否得到一定的认可:包括大赛获奖、领导肯定等.)4.用一段话介绍你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和现有技术的对比等)(如果是红旅赛道,则要介绍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证明你可以一直做下去,资金、人才等资源何以为继、何以再生。)5.团队介绍(写一下成员或者导师,成员体现在认真度等方面,如果有够牛逼、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顾问也是可以写上去的。)三、市场痛点分析(市场现存背景、项目现有背景)1.阐述现存问题的现状(情景带入、配图说明、简单易懂。)2.现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下一章节介绍产品及运营模式做铺垫,需要分析清楚。)3.目标客户分析(客户定位、数量、分布、需求程度、购买力等)四、产品及运营模式(产品技术服务、商业模式)1.产品介绍(用什么样的技术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该功能又解决了市场痛点中的哪个问题。分点介绍清楚,具体明确。可配产品的三维模型图或产品实物图进行说明。)2.运营模式介绍(以核心产品为中心构建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将项目涉及到的对象以及关系有效地结合,形成商业模式图。商业模式图+文字注释。)3.盈利模式介绍(在运营模式中,具体哪个环节可以赚钱,分点逐一讲清楚。如果该盈利点已有数据,可小行字进行说明,增强可信度,也丰富内容。如果没有的话,就不要写了。)五、运营现状(目前已经拥有的成绩、文字+配图)1.产品进度(三维模型、几代产品、现有专利、是否量产、现有的销量)2.销售额、利润(这个如果有的话就写,没有的话就不要写了)3.是否带动了就业(也就是你团队的规模)4.参赛获奖证书、领导的肯定、媒体报道、发表的相关论文等5.红旅赛道项目(重点描述服务对象在没你们之前和有你们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反差,配图说明。收入增加、带动就业、废物利用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数据量化具体。)六、产品核心竞争力(项目自身以及政策优势,红旅赛道介绍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可)1.对内进行产品保护(自身拥有的技术进行保护或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别人无法模仿或者模仿不了。)2.对外进行产品间的对比(比较市面上直接竞品(进行竞品分析)、是否具有替代品,产品性价比等各项指标优势突出,竞争力强。)3、红旅赛道则是描述可持续性发展(说清楚资金、人才等项目运行所需资源是如何获取和再生的,证明我的项目是可以一直做下去,是真正可以发展的。)七、营销策略(具体的营销方法、对各个阶段有具体的目标)1.不要进行线上线下的简单结合(去真正实践,发现适合项目本身可行的销售策略,不要笼统的去概括。)2.比较重要的并且有成效的三种营销策略即可(营销策略不是记流水账,最有效的三种即可。)3.营销方法有效,配以数据说明。(如果该策略已有奏效,可配上成果说明,更显真实有效。)八、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客观分析自身风险、具体的风险具体应对)1.风险分析(资金、交易、人才、管理等现实运营中已经出现或者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客观、深入分析,不要流于形式,正确看待风险存在,及时做好应对方案,是一个团队成熟的表现。)2.应对措施(一个风险分析对应一个应对措施,抗风险方案不仅使策划书更加真实,同时有效的解决措施更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及时规避各种风险。填坑能力是一个团队强大与否的表现。)九、财务分析及预测1.制作明细表(财务总监将已经发生的、未发生预测的所有收入、支出的项目名称、发生时间、数量、对应金额,按照年份进行制作明细表,财务人员根据明细表制作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各财务表格)2.财务数据合理范围内膨胀、不要图方便凑整数。3.财务数据要符合规律(第一年,各项成本投入大,且业务模式不成熟,收入少,第一年一般都是亏为主;第二年,基础投入减少,业务逐渐成熟,收入增多,一增一减,略微亏损或盈利,或收支平衡;第三年,盈利。很多初创团队熬不过第一年。)4.财务流水、缴税证明、转账截图可以作为辅助,增强可信度,丰富内容。5.SWOT分析(S优势、W劣势:团队、项目本身内部分析得出;O机会:外部利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T威胁:外部阻碍、竞争替代。)(1)S优势(从团队、项目本身分析总结得出。专业、成本、人力、获得的支持等。)(2)W劣势(从团队、项目本身分析总结得出。经验、资金等。)(3)O机会(外部环境,利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分析。)

352 评论

上官雨莜

瓦伦西亚赛道 这条由F1赛道设计师蒂尔克设计的瓦伦西亚街道赛道全长为5.4735公里,共有25个弯角,包括11个左弯和14个右 瓦伦西亚赛道 弯,赛道最窄处为12米。据官方透露,此赛道的最高时速仅次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和意大利蒙扎赛道。预测平均圈速为1分37秒,最低时速为每小时95.2公里,最高时速为323.3公里,平均时速201.3公里。赛道围绕着瓦伦西亚海港中心和码头而建,这里也是举办美洲杯帆船赛的码头,整个赛场共有20个看台,可容纳10万名观众。唯一略显不便的是,赛场停车位只有850个,不足以应付需求,公众人士只能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观赛。 瓦伦西亚赛道 - 基本资料 长度:5.440km/57圈 弯道:25个(10左15右) 方向:顺时针 最快单圈:N/A 赛道纪录:N/A 官方网站: 瓦伦西亚赛道 - 构建设想 F1赛道,政治角逐的产物 谈判过程一波三折,起初瓦伦西亚在构建设想的时候,有两项选择,而这两项提议也成了西班牙两大政党角逐竞 瓦伦西亚赛道 选的政治筹码:其一,扩建已有的切斯特赛道(MotoGP赛道),这是由社会工党PSOE提出;其二,现瓦伦西亚大区执政党人民党提出在瓦伦西亚城内修建和摩纳哥类似的城市公路赛道。而与此同时,瓦伦西亚正在举行大选,赛道的选址完全取决于竞选结果。但惊人的是,埃莱克斯通明确表示,“如果人民党取胜,瓦伦西亚将出现赛道。”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党落败,瓦伦西亚的赛道计划也将泡汤。F1总裁明确表示:“我是和个人签订协议,并非和这个城市。”在15天后,人民党连任,如此才确定了这份长达6年的合同,也正因如此,西班牙将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两条F1赛道的国家(另一条在巴塞罗那的蒙特梅罗)。 瓦伦西亚赛道 - 赛道特点 俯瞰图一提到“街道赛道” ,我们脑海中通常浮现的形容词是“狭窄”,“曲折”,“慢速”以及“超车万难”。然而,在全新的瓦伦西亚街道赛道,这个欧洲大奖赛新的举办地,我们必将得到一些全新的体验。 瓦伦西亚赛道的设计师是著名的HermannTilke,他还设计了包括中国上海赛道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赛道在内的诸多现代赛道;这条赛道围绕着瓦伦西亚海港中心和码头而建,并将靠近海港一边的建筑和空间利用到了极致,使得比赛时赛车在某些赛段仿佛就是在水面掠过。赛道还包括了一条横跨瓦伦西亚运河的斜拉大桥,瓦伦西亚同样是地中海沿岸的度假胜地,风光秀美,这里还有举办美洲杯帆船赛的码头,今年的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就是从这儿出发的。在一级方程式的比赛日程上,能够让我们如此享受地中海风光的只还有富有传奇色彩的摩纳哥赛道。 瓦伦西亚赛道 但是,瓦伦西亚赛道是一条高速赛道,赛道宽阔,最狭窄的地方宽度也达到了14米;赛道有着幅度很大的快速弯,在设计时考虑提供了好几个可供超车的潜在机会。根据测试,这条赛道的是速度在全年排名第八,这让它更像是蒙扎而不是摩纳哥。 当谈到这条赛道时,梅赛德斯奔驰的罗伯特.豪格说:"当谈到一级方程式中那些有街道临时改建成的赛道时,你大多会想到摩纳哥。然而,瓦伦西亚与这条经典赛道并无太多相似之处;仅仅是这两个城市都坐落在地中海海岸边,两条赛道都濒临湾港。"而丰田车手特鲁利则说:"这是看上去让人非常吃惊的一条赛道。我已经看过了这条赛道的布局和位置,但备战将在一条新赛道上进行的比赛的最好方式是尽可能快的到达那儿、去现场观察它的每个细节。理解一条赛道的最好方式是在上面跑上一跑,我已经是迫不及待!" 根据官方测试模拟,在瓦伦西亚赛道那条大直道的尾端,最高时速的估计值为320公里,每圈用时估计在1分37秒左右。凭借225公里的估计平均速度,这条赛道的速度应当与诸如巴林(平均时速为205公里)这样的赛道相当,而比蒙特卡洛赛道的平均时速151公里就要快多了。 从欧洲大奖赛自1983年设立以来,瓦伦西亚将是它的第五个举办地,之前举行过欧洲大奖赛的还有布兰兹哈奇赛道,纽博格林赛道,多灵顿公园赛道和赫雷斯赛道。在欧洲大奖赛历史上,迈克尔.舒马赫是最成功的车手,他曾六次夺冠,其次是西班牙的英雄费尔南多.阿隆索,他赢了两次。 虽然还没有F1赛车在这条赛道上跑过,但从出发和结束区间的直道出发,一条快速的右向弯将把赛车带入急促右拐的GruaCabria弯,过了这个弯之后赛车将从几米之遥掠过停泊在港湾中的游艇,然后进入非常考验技术的Malvarossa组合弯,在这个组合弯的尽头,车手需要将速度刹到90公里/小时才能通过那儿的右向弯。而在下一阶段的赛程中,赛车将要通过一个斜拉桥,跨越那个湾嘴,在不举行一级方程式日子里,那个湾嘴将开放供来往Balearic岛和泊位的船只进出。 瓦伦西亚赛道 而过桥之后紧接着是一条紧凑的右向弯,它将看着赛车全油门驶过一条左向弯进入那条大直道,在那儿预计赛车的速度将会达到320公里/小时,但之后它必须大力刹车,将速度降低约200公里,以应对鱼市旁边那条曲折的右-左-右弯。那之后,赛车的引擎轰鸣又将长时间的爆发,将赛车像火箭般的推入一个紧凑的右向发卡弯,在迎来最后一个弯之前,赛车穿过店铺林立,曲折而热闹的Grao街区,而在经过那个最后发卡弯后,赛道左边将嗖嗖的掠过那些独具一格的维修区,有原来港口的货仓改建而成的独具一格的维修区,用时1分37秒左右完成一圈。 按照豪格的说法,巴伦西亚大奖赛"这并不是一条典型的街道赛;这条赛道更像是银石或蒙扎的翻版,只是它位于城中。而蒙特卡洛的比赛却是全年最慢的一场,最快一圈的平均时速也只有大约156公里,在蒙特卡洛的比赛距离也是最短的,总共只有将近254公里,而在瓦伦西亚,我们将要面对的比赛距离是310公里,在那儿的赛道,赛车每圈将有五次时速达到甚或超过300公里。" 除为车手提供了一条可供高速驰骋的赛道外,在瓦伦西亚,赛道对赛车的刹车也有很高要求;考验将不会低于以考验刹车闻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街道赛道。在瓦伦西亚,有三个发卡弯,车手为了过弯,必须将赛车从高速中刹到约80公里每小时。 赛车的引擎也将面临很大考验,在瓦伦西亚,那条由滨海大道构成的大直道将可以给车手提供无与伦比、整整13秒的全油门时间。 迈凯轮的新科冠军海基.科瓦莱宁在谈到这条赛道时说:"老实讲,它看上去非常快。习惯上街道赛道都非常慢,有大量慢速到中速的弯道,直道也非常短,但在这儿,情况恰好相反。这儿有大量快速的盘根错节,几条畅通的直道和大量高速的东西。" 瓦伦西亚赛道 瓦伦西亚赛道 - 相关资料 瓦伦西亚赛道技术前瞻,新街道赛道值得期待 瓦伦西亚赛道位于瓦伦西亚码头附近,这条全新的街道赛道将成为近年来,F1赛程表上最激动人心的几条赛道之 一。外围由混凝土墙隔离,这条共25个弯道的赛道,结合了高速和低速部分,并为超车提供了足够的宽度。最佳的直道速度,刹车条件下的赛车稳定性,以及通过低速弯和中速弯组合时的良好机械抓地力都将至关重要。 空气动力学 赛道布局意味着车队将采用较低的下压力设定,与加拿大站的蒙特利尔赛道所采用的设定基本相似。因为瓦伦西亚赛道的非终点直道,需要赛车具备极佳的直道速度。但是,在周五的自由练习时间开始前,任何车队都无法最终确定赛车的空气动力学水平,因为这也取决于赛道上的碎石所提供的抓地力。 制动 该赛道被认为是一条对制动要求极高的赛道,与巴林站类似。赛车经常会从超过300码的高速直接降速。例如12号弯和17号弯,赛车将在极速状态下通过制动系统,挂二档驶入狭窄的弯道。车队同时需要关注赛车的刹车冷却系统,很有可能会使用较大的冷却管。 常规赛车配置 赛车需要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好的平衡能力,能够在赛道上四处分布的高速弯中获得好的转向能力。但是,与往常一样,这需要和足够软的悬挂系统相平衡,以便在低速弯道提供良好的机械抓地力。车手可以利用一些路肩,主要分布在弯道出口。但是在车手使用赛道前,很难预测它们对赛车配置的真正影响。好的刹车稳定性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直道尽头,那里不允许有任何的错误,必须避免轮胎被锁。 轮胎 和匈牙利站一样,普利斯通会带来2008系列的软胎和超软胎。超软组合能够为赛车提供较好的抓地力,瓦伦西亚的赛道表面在开始比赛时很有可能十分滑。但是,和其他的临时赛道一样,随着比赛的进行,赛车轮胎会在赛道留下橡胶,赛道表面将有所改进,单圈时速不断加快。到目前为止,车队并没有轮胎的数据,所以评估轮胎和收集轮胎在该赛道的研磨程度,将成为自由练习时间的首要任务。 引擎 直道、低速减速弯道和发夹弯的组合意味着引擎将采用电子式停车熄火系统。54%的赛道部分预计全速行驶,这是低于赛季平均水平的。所以这条赛道对引擎的测试并不是太严苛。获得最佳圈速的关键并不是峰值功率,而是利用好的扭矩,帮助赛车顺利转出低速弯,驶入直道。因此,赛车的良好平衡性能十分重要,能够避免赛车出低速弯时的转向不足,同时保证提前加速浅谈F1中的空气动力学 05级 少年班 Pb05000827 陈晨 引言: 随着2006赛季的F1大奖赛的如火如荼的进行,许多人都为之热血沸腾,然而,我们今天要注意的,不是其中的比赛,而是这世界第三大运动背后的问题:空气动力学。 在这一项以竞速为本质的比赛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那就是车体的空气动力学。这是一个车队试着去隐藏而又藏不住的问题。在维修站里时,前定风翼被伪装起来,以保护自己的微妙设计。 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2000年英美车队和乔丹车队在前定风翼上用了透明材质,另外曾有车队在赛车小翼上用弹性材质,这就更难辨认其形状。这就足以见得,赛车中的空气动力学是多么的重要,甚至可以说,空气动力学是赛车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它的基本原理和在比赛中的具体应用。 理论原理: 空气动力学看起来是一个很让人伤脑筋的名字:空气也能产生动力?其实,这里说的空气动力并不是要把空气变成赛车的动力,而是让空气在赛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高速流动而产生的气压变成对赛车有利的力量。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在赛车的运动过程中,哪些力量构成对赛车的阻力。 首先,所有的液体和气体都是由可滑动的粒子组成的。当液体或气体通过一个表面时,最靠近表面的粒子层会附着在表面上。而这一层之上的粒子运动会因为物体表面相对静止不动的粒子层而减慢。同样,这一层以上的粒子的运动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滑动速度的减慢,只是减少量减小了。离物体表面越远,粒子层受的影响越小,直到它们以自由粒子移动。那一段导致粒子滑行速度减慢的层,称之为临界层。它出现在物体的表面,形成表面摩擦力。学过中学物理对分子力学有初步认识的读者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力需要改变分子的运动方向,于是形成了第二种力,称之为形状应力。在空气动力学中,尺寸也是因素。赛车的前鼻(当你正面看到赛车的那一部分)越小,分子改变方向的面积越小,也越容易通过。少量的引擎动力被流动的空气所吸收,绝大多数都转化为在赛道上疾驶的动力。在规定的引擎作用下,赛车就能跑得更快。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物体的形状也很重要,它决定了分子移动的难易。空气习惯附着于物体表面,所以在气流中拉动一个光滑表面的盘子要比拉一个类似前鼻的弧线状碗困难得多。气流会在碗状表面上翻转,但是却会黏着在光滑的盘子表面。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泪珠状形体最易于通过气流。圆头在前,尖端在后,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很奇怪。 当气流沿着曲线运动(或是改变方向),只要是薄薄的,它的运动不会发生改变。然而,当曲线有一定的形状,或者方向突然变化(就像遇到尖的物体),气流会在物体表面一分为二,而没有足够的能量来通过表面。这种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为临界层是很厚的,前面的气流就会减慢,并像固体表面一样阻挡了后面的气流。所以尖的物体通过气流只能产生更大的阻力。 那么是不是圆形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最为理想呢?错了!当一个球在空气中运动,一开始气流会随着球的弧线而变化,然而,当它通过球体半径最大处后,气流仍会追寻球的弧线,但这时球面已急剧趋向减少。对于气流运动来说这是最困难的,所以当气流通过半径点后,就不再依附于球体表面,而变得散乱无章。散乱的气流会无序地旋转,比起自由运动的气流产生的压力较小,所以会产生吸引力来阻碍球体的运动,减慢其运动速度。而前面所提及的泪珠状物体,当气流通过类似球体的弧线后到达临界破坏点时,泪珠状形体会有一个倾斜面来支撑气流的运动。物体得以干净利落地以最小的阻力从气流中通过。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自由下落的悬垂液滴必定是泪珠状,因为这样的空气阻力最小,如果只是简单的球面,只会造成更大的阻力。 最后一种应力是诱导应力,它是下压力不可避免的产物,表现形式是气流漩涡,这种漩涡可以在下雨天流经赛车尾翼的水汽中看的清清楚楚。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块简化的尾翼截面。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告诉我们,由于尾翼的下缘长度比长缘长,下部空气流动速度高于上部,导致下部空气压强小于上部,于是尾翼产生了下压力。 下压力虽然产生了,但是红色线条所代表的扰流也因此而产生。由于下部气流不得不过早地与尾翼下缘分离,在尾翼下后方会产生非常大的空气滞留区域,空气在这个区域不规则地运动,严重地阻碍了尾翼的前进。 尾翼弦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尾翼的攻击角。随着这个角度的增大,尾翼的下压力会越来越大,尾翼的风阻也会随之增大。在观察GT赛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尾翼组件的立板上有滑槽,这就是帮助赛车调整下压力的。 每一块尾翼都有其最佳攻击角,在这个角度下,下压力系数与风阻系数之比示最大的。F1空气动力学专家都会将尾翼布置于这个角度小。 总而言之,设计尾翼,并不是下压力越大越好,而是空气动力学效率越大越好。 具体联系: 在F1赛车中,具体的空气流线是这样的(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类比上一个图片进行分析,并与实际的F1比赛相联系。 在激烈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中,毫厘之间的争夺,使得空气动力学扮演着比轮胎和引擎更加重要的角色。一部有竞争力的赛车需要有很好的调校,而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后定风翼有30种左右调整可能前定风翼有110多种设置情况。如果说以往引擎马力是赛车取胜的关键因素的话,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空气动力学参数比引擎功率更有价值。 空气动力学原来是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下压力迫使赛车紧贴赛道,这样就能获得较短的刹车距离以及很高的过弯速度,专家估计赛车的抓地力有80%是靠下压力产生的,而仅有20%是来自于轮胎。更多得投入到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使得这门学科成为F1车队幕后运行的整体团队中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但是下压力并不等于一切,在F1领域中,关键是找到最佳平衡如此,车队就需要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找到最佳下压力和最小阻力之间的临界点。有时棘手的问题确实是进退维谷,没有一种理想的调校可以征服每一条赛道,当然,也肯定不能适应每个赛道中的赛段。 上图为法拉利车队在2004赛季的战车F2004,从它的车型以及图中所给数据可以大致地了解它的空气动力学所带来的抓地力。 这一张图片是McLaren车队和Ferrari车队车身正面的对比图,所标志的三个不同之处分别产生了三个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效应,这也正是根据各自赛车特点而设计的。 实际应用: 一、前翼 迈凯轮F1车队资深空气动力学家道格-马科尔南解释说:“前翼是F1赛车的空气动力组合中最重要的部件,因为它的位置,它控制着空气在赛车其余部位的流动。不像尾翼,前翼利用重力,这是空气动力的原则,即用地面将气流相对在自由空气状态中而言,加速到更高速度。更高速度引起更低压,使赛车吸贴在赛道上。风翼的最佳轮廓取决于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电脑程序,并结合在风洞中花许多时间分析一辆按比例缩小的模型。” 目前,国际汽联(FIA)对于空气动力装置的尺寸已经作了严格规定,前翼直径不得超过1400毫米,深度不超过550毫米,高度不超过200毫米。然而,对此特定区域中的翼面数量没有限制-不像尾翼,限制到两个。“理论上讲,”道格说:“我们可以用30个,40个甚至更多元件来跑。但是,典型情况下,我们只安装三个,还能为具低抓地力的赛道减少到两个,比如意大利的蒙扎赛道。” 两个在后部的翼面是可以调节的,因此车手和他的工程师能够仔细调整赛车前部的操控。例如,如果车手感觉前轮胎没有他希望有的足够的抓地力,他可以要求加大风翼的角度,给他更多下压力,由此增大赛车前部的抓地力。这可以几秒钟就做到,通过在风翼的端板里的一个螺纹位置塞入并转动一个六角形扳手。在比赛中途进站过程中,为了使赛车适应变化的天气或赛道条件而这样做,不是什么罕见事儿。 翼面由碳纤维制成,并由垂直的碳纤维鳍面,或称作端板,在两端尽头固定在一起。整个构件用两个支架从赛车的鼻翼上悬着并用四个螺钉固定住。测试构造的稳定性,端板须能抵抗住施加在其上方边缘500牛顿的重力。 尽管它建造坚固,前翼易于断裂,但不会因空气动力受力引起。它在前轮前部的位置使其容易在事故中损坏。在开赛弯一混战中和另一辆赛车看似轻微的摩擦,实质上是时速150公里以上的碰撞,能严重毁坏前翼或使前翼彻底搬家。第一圈就进站更换鼻锥和组装前翼便成了常有的景象。 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迈凯轮没有希望靠一个风翼和祈祷参就能取胜。抵达每场大奖赛,都有完全准备好的六个完整的鼻锥,和风翼-每辆赛车两个,备用车两个,随时待命用螺钉固定替补上场。 二、尾翼 一级方程式对更高速过弯的持续需求让60年代的设计师们试验了风翼技术。一辆飞机翼面的形状使其顶部表面流动的空气比在其下部流动得快,形成低压区。下面的相对高压推动着飞机向上。你对赛车最后的要求便是起跑了,但如果你倒置风翼,向上的气压变成向下气压,或下压力,将赛车固紧在赛道上。目前的F1风翼设计非常有效,在时速超过100英里时,它们为赛车产生足够的保持最大限度的下压力。 尾翼的工作倒是简单,把赛车后轮牢牢保持在赛道上。它最多可包括两个碳纤维翼面。它们像特大号的剃刀刃般重叠着,而且可通过三个不同的平面分别调整,在所需的任何角度截流。 每个元素的整个后缘的旁边,是一个小的配平补翼,称作Gurney折叶,它可垂直调节以在风翼角度大时帮助空气动力效率。翼面由直立叶片或端板固定。这些也是碳纤维所制,但包裹住一个阻燃的诺梅克斯芯。端板的底缘联接着另一个形似风翼的装置-低主平面,它轮流和尾部防震构造——用螺钉固定在变速箱的一个碳纤维芯相连。 为遵照汽车运动官方组织FIA的技术规定,整个风翼的组装必须符合1000毫米宽,350毫米长,200毫米深的范围。它必须足够牢固,能经受1000牛顿的重力测试。 尾翼的效用好比数学等式,需要平衡抗阻力的下压力。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其他捣弄数据的电脑程序可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设计是机械结构,这是赛车按比例缩小的模型的其中一部分,用于风洞测试,在那里工程师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将得到明确显示。 资深空气动力学家道格.马科尔南解释道:“就地测试尾翼是至关重要的,把它单独分离开来,表现也许很好,但我们需要看它在因车身和轮胎造成紊流更利害的情形下会如何反应,而且作为由低主平面和车身底部进气口引起的尾部空气动力学剩余的一部分,也有待观察。为迎合不同的赛道,我们制作了高,中,低下压力尾翼组合。比如,摩纳哥,就是高下压力。需要抓地力更甚于阻力,因此我们尽可能地把风翼的每平方厘米都运用起来。而意大利的蒙扎则相反,它是赛历上唯一所剩的真正的低下压力赛道。在那里我们去掉一个翼面,在又长又快的直道上将阻力降低到最小。 总而言之,F1赛车空气力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F1赛车的抓地力约有1/3是由前轮负担,有超过2/3则是由后轮负担。在前轮采用低下压力的设定可以提高车速,但同时也会提高转向不足的趋势;转向不足就是车头会开始滑向弯外侧。相对的,如果车尾的下压力不足,那么会有转向过度的倾向,车尾就会开始打滑。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些历史回顾: 60年代晚期,当导流翼出现在F1运动中时,空气动力学的角色变得空前重要起来。这种装备的作用是提高下压力和附着力,从而使车子转弯时打转的可能性减小,速度更快。虽然数年来导流翼的开头有所变化,但它一直被F1赛车所采用。其实这一技术早就被应用于航空领域。飞机用翅膀来获取升力,F1赛车则正好相反:它需要的是负升力,也就是下压力;这是通过把机翼状的导流板颠倒安装来实现的。从侧面看,导流板也是平的一端朝前,但与飞机翅膀不同的是其后端朝上撅起成曲线形,这样气流通过时就会把它朝下压。 赛车工程师经常在最大下压力和最小风阻两方面做出权衡,这一权衡视不同的赛道而定。像摩纳哥和匈牙利这样多弯的赛道对下压力的需求最大,最小的则是直道最长的蒙扎。在那里比赛时技师们会把前翼向后倾斜,减少车头的受力面积以降低风阻。这会使车子的过弯性能受到限制,但它在直道上所达到的空气动力效率远不止弥补于此。 莲花车队的老板科林--查普曼在赛车的后悬挂上安装了尾翼,把下压力进一步提高了180公斤。悬挂因不堪重负而发生断裂,虽然得到加固,但还是在1969年的西班牙大奖赛引发了事故,导致高位尾翼被禁。从那以后,尾翼的安装必须更低更牢固。于是设计者们开始想办法让前后翼发挥出最大的潜力。1970年,莲花车队的赛车上安装了翘起角度更大的板条尾翼,在风阻不变的前提下能产生更大的下压力。他们还利用楔形的底盘进一步提高下压力。1971年无纹轮胎出现,其优越的抓地性能减少了赛车对下压力的需求,也给设计者们增加了一个需考虑在内的不定因素。1977年,查普曼再次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虽然地面效应不是他发明的,但是由他引进F1的。查普曼和他的设计小组在赛车两边安装侧舱并把底部制成导流板状,然后用活动板条把侧舱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密封起来,以防止气流从侧面进入车底。车尾的喉管使车底的空气加速流动,从而形成了一个低压区,由此产生的巨大下压力把赛车吸向地面。采用这项技术的莲花78赛车更主导了1978年的世界锦标赛。到了1980年,地面效应产生的下压力已达车重的两倍,而且随车速的加快成倍增长。一辆 F1赛车能倒着个贴在风洞顶上行驶,因为下压力足以把它按在那里。 由于地面效应产生的下压力如此巨大,F1赛车的翼板不再需要翘的很高,其实气动力效率因此大大提高。事实的确如此:1979年的飞箭A2赛车在比赛中没有使用任何前翼。创意很好,只可惜车子没能有效地利用它的下压力。1983年,地面效应被禁止使用,所有的赛车都必须是平车底;于是前后翼的开头再次成为设计重点。21世纪的F1赛车设计者们正在想方设法让导流板产生更大的下压力,同时尽量少增加风阻。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

327 评论

腊八醋w

我觉得可以从科技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去说说。 科技方面自然就是体现F1顶级科技的理念,文化方面像上赛场设计成一个上字,就是为了弘扬汉字文化,各条赛道的地理位置也反映了各国的优美风光,经济的话一条赛道就可以带动周边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像摩纳哥那样的已经成为了超越经济层面的一个象征。 可以讲的东西还是蛮多的,看你的专长和喜好了。资料可能是不好找,但这样才有研究的价值阿,大家都知道的研究了也没用阿,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直接去找上赛场的人,做个小采访什么的也不错的,看你们本事咯。

304 评论

三月蛐蛐

向你介绍行业分析框架:01宏观环境分析——顺势而为海尔张瑞敏先生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的企业,只不过是因为踏准了时代的节拍。”所谓时代,就是风口。每个风口都会催生优秀的企业:PC时代:微软、Intel互联网时代:BAT移动互联网时代:TMD新能源汽车:蔚来、理想、小鹏汽车...每个行业都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宏观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经典的PEST分析框架来分析宏观环境。例如,在线教育行业的宏观行业分析:02有哪些细分赛道? ——找到切入点与机会有的行业版图很大,可以进一步细分,绘制出行业图谱,然后从中找出切入点与新机会。例如,在线教育的行业图谱:03赛道多宽?——预判发展空间赛道多宽是指市场规模有多大。市场规模决定发展的上限,通过规模估算可以预判发展空间。如果有权威机构的数据可以引用那最好了,如果没有的话,则要进行预测。最简单的算法是:市场规模 = 销量 x 单价例如,艾媒咨询预测的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艾媒咨询预测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04赛道多长?——预判发展趋势这个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走势如何?这里向你分享行业成熟度M曲线,可以用于如下场景: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指导战略规划方向辅助制定运营目标从行业发展规律看,大多行业都会经历萌芽期、过热期、反思期、复苏期、成熟期、衰退期。萌芽期:行业处于初始阶段,一个创新技术刚被研发出来,开始有创业公司基于创新技术做出第一代的创新产品,新奇特的产品吸引了创新者、早期接受者尝试,受到资本与媒体的高度关注。过热期:随着媒体跟进炒作,大量厂商与投资方涌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反思期:由于产品不够成熟,开始有负面报道,供应商兼并、倒闭时有发生,资本退出,行业到了泡沫化的低谷期。复苏期:创新技术在持续改进,第二代产品与服务逐渐得到认可,市场信心开始恢复,越来越多的大众用户开始接受产品。主流厂商开始加强市场推广,抢占市场领先位置。成熟期:市场稳定增长,产品逐渐成熟,行业进入门槛提高,主流厂商开始盈利并成功IPO,产业链分工明确,行业进入成熟期。衰退期:新一代的创新技术被研发出来,新一代创新产品的体验、性价比大大超越原来的老产品,导致大量用户迁移到新产品,行业进入衰退期,原来的一些厂商关停并转。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猛涨一波,进入高速成长的复苏期。共享汽车行业已经度过了萌芽期和过热期,开始进入反思期,最近很多共享汽车公司经营遇到了困境。05赛道多挤?——好赚钱吗?赛道多挤,是分析这个赛道有多少玩家,进入这个赛道的话预计能拿下多少份额,好赚钱吗?可以通过绘制产业链图,把这个行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参与者、参与方式呈现出来,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这个赛道有多少玩家,以及竞争格局如何。例如,在线教育产业链:把每个环节的参与玩家在产业链图上画出来(如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产业链每个环节有哪些参与方,也就是说“赛道有多挤”。赛道太挤的话意味着竞争激烈,赚钱不容易。下图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可以看出产业链已经挺成熟了,不过赛道也很拥挤。在分析一个行业好不好赚钱时,有一个经典的工具:波特五力模型。(对,就是迈克尔·波特总结的)波特五力模型说的是,一个行业有五种力量决定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1、现有同行间竞争2、替代品威胁3、新进入者威胁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包括下游厂商的议价能力)例如,下图是在线教育行业一个细分领域(手机点读APP)的波特五力模型。06如何获取行业信息?前面提供了一个行业分析框架,帮你在行业分析时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有了分析框架之后,如何获取行业相关信息呢?这里提供一些信息获取渠道供参考:在利用搜索引擎找行业分析报告时,有个搜索小技巧:在搜索关键字后加上:filetype:pdf ,这样就可以专门找pdf报告,通常质量相对比较高。

126 评论

天天爱小狐狸

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三创赛。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强化网络交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组织开发能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战中成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345 评论

相关问答

  • 如何进行期刊投稿

    投稿的方式:一、传统投稿方式:邮寄。邮寄是早期互联网不发达时大多数文学期刊的收稿方法,发展到现在,由于通过网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所以基本上都启用了邮箱投稿方式

    隔世的童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如何进行赛道分析论文发表

    互联网+新文科类项目计划书必须要有目录吗先来上奖状:在我大一第一次参加小挑,获得上海市银奖,因为985前六推举到国赛,获得小挑国铜。这是我们从0开始,孵化了一个

    温馨玫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消费行业如何分析论文发表

    如何做市场可行性分析? ①了解业主意图;②明确研究范围;③组成项目小组;④蒐集资料;⑤现场调研;⑥方案比选和评价;⑦编写报告。 以上是百度百科上的baik

    小演员王沁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发表会进行信度分析

    这个还是更多看学校的要求了,其实按照严格要求(比如研究生,博士生,大学老师他们所做的问卷数据)是要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测试。但是本科生因为考虑到工作量大,且时间不

    ansenhach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如何进行论文的发表

    六个发表论文的流程:准备论文、投稿、审核、录用、出刊、上网。 1、准备论文:如果论文已经准备好了,按照论文找合适的期刊就好;如果论文没写好,建议还是先找合适的期

    選擇淡定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