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七ice
杜文华,1991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1991.6~1998.8在甘肃省农科院从事作物育种、栽培方面的研究工作。1999.9~2002.6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9月开始攻读草业学院博士学位。 2002年7月开始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牧草育种、栽培及种质资源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现任草业学院草地农学系主任。自2002年以来,主持和参与完成《猫尾草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研究》、《沙棘资源生态经济型资产化管理研究》、《甘肃省地方苜蓿品种播前逆境锻炼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等科研项目4项。在研项目有:主持农业部《寒生旱生苜蓿原种基地建设》项目子专题:苜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控,世行贷款项目《苜蓿、饲草不同收割时间、储存方式对绵羊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参与甘肃省纪委、农牧厅项目《寒生旱生苜蓿等牧草原种基地建设》项目子专题:苜蓿新品种选育,农业部《中兰一号和甘农系列苜蓿高技术种子工程》项目,奶业项目《优质饲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子专题: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此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有《猫尾草不同品种的草产量和适应性评价》、《猫尾草不同品种的种子产量和适应性评价》、《猫尾草不同品种的最佳刈割时期》、《集饲用和药用价值于一体的牧草新秀-岷山红三叶》等10余篇。参与编写《退耕还草技术指南》和《草坪草种子生产手册》专著2部。曾于2003年获甘肃农业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宅男阳光刺眼
是个挺好的老师据了解刘再聪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爱的老师,对待班上的学生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刘再聪,男,1967年生,甘肃白银市平川区人。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敦煌学、汉唐史、历史地理、文化遗产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在《光明日报》、《文献》、《敦煌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中国农史》、《西域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及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点)资助项目1项、甘肃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等10项,主编参编《华夏文明在甘肃(历史文化卷)》、《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概论》、《民以食为天——甘肃饮食民俗》、《敦煌吐鲁番研究》等论著10余部。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等10项。2014年荣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获评“(2015-2016年度)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计划。[1]中文名刘再聪毕业院校厦门大学学位/学历博士专业方向敦煌学、汉唐史、历史地理、文化遗产职务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格水物獭致知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甘肃最好的大学之一。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师资队伍学校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挖掘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的工作理念,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2%。部分名师如下:1.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863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胡洁,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3.查富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 项、863项目2项、973 子项目1项以及一批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4.李俊山,牛津国际领导力博士后,斯坦福数字经济博士后,伯克利技术创新与产业聚集博士后,专业人才职业等级认证中心主任、BrainBank合伙创始人、BrainUniversity 创始校长。5.王书亭,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分教指委委员,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全国副理事长。6.牛占文,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日本中产连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委员。7.李明,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甘肃省科技厅科技专家,甘肃省精品课程负责人,获得“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等奖1项、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计算机专业教材1部。8.陆学斌,教授,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材料学会理事,主持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教材5部,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9.李娟娟,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硕士,甘肃省心理学会理事,参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0余项。更多名师数不胜数,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知名学科专业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2人,甘肃省技术标兵1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近年来,学校荣获8项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在SCI、CSCD等权威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45部、获得专利318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5项,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5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2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十余项。
1、《当代教育与文化》。创刊于1988年,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学术期刊。2、《甘肃社会科学》。创刊于1979年,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
感觉是李兆江老师,我特别喜欢他,脾气很好,课讲的也很好。贾艳杰老师叫我们地概的,专业知识很厉害的老师,但就是蛮害怕她的……刘百桥老师也很好。不过问我是本科学生,
一)申报评审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高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
论文发表基本程序:作者来说:投稿--等待审核--收到结果--不通过--修改--投稿投稿--等待审核--收到结果--通过--办款款项--等待出刊--收到杂志对于采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通知,西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刘再聪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唐朝‘村’制度与中国古代基层行政制度‘西进化’历程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