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a是天枰座
9月23日,首个针对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的研究在《柳叶刀》期刊发表。该研究首次报告我国儿童青少年癌症最新发病率的综合数据。研究显示,2018-2020年,我国共有121145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癌症患儿,卫生服务可及性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团队还指出了改善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现状的措施。该研究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倪鑫教授团队完成。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成立了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将全国儿童癌症诊疗机构纳入儿童肿瘤监测网络。截至2022年9月,儿童肿瘤监测网络已覆盖全国587家儿童肿瘤监测点,已登记186万条儿童癌症病例信息。倪鑫教授团队深入分析国家儿童肿瘤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及国家相关领域数据库信息,估算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儿童(0-14岁)和青少年(15-19岁)的癌症发病率,基于儿童肿瘤国际分类标准,报告了12个主要诊断组、47个亚组和81种癌症亚型的最新发病率。研究结果显示,2018-2020年平均每年新发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4.038万名;三年平均总发病率为126.48/百万;0-14岁儿童癌症的发病率为122.86/百万,15-19岁青少年癌症的发病率为137.64/百万。在儿童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依次为白血病(42.33 /百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9.59/百万)和淋巴瘤(11.54/百万);而在青少年中,恶性上皮癌症和黑色素瘤位居第一(30.39/百万)、其次是白血病(30.08/百万)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6.75/百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局部的数据报告让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白血病新发患者占儿童肿瘤的50%甚至更高。但此次研究结果发现,白血病占比约32%,淋巴瘤占比约9.7%,将近60%的患者是实体肿瘤患者,这说明儿童实体肿瘤的流行病学负担被低估了。此次研究的最大创新点是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DI)对全国和不同HDI地区的儿童肿瘤诊断相关的4个卫生服务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儿童肿瘤发病率与HD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趋势,儿童肿瘤医师、病理医/技师、儿童肿瘤诊疗机构以及儿科床位的人口和地理密度与HDI水平也呈现正相关趋势。倪鑫教授团队建议,在推进分级诊疗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将儿童癌症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为设立和评价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和区域癌症中心的标准之一,从制度上要求各地区配备高质量的儿童癌症卫生服务资源,确保癌症患儿在区域内甚至在省内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减少异地就诊所带来的非医疗费用支出的现象;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与国家医学中心及区域医疗中心的联动,提升各地儿童癌症早期识别与早期诊断能力。此次研究为我国儿童癌症防控措施及政策制定,特别是优化儿童癌症卫生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基线数据,还为近年来我国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佐证
我的小满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全国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这种癌症基因的项目让一个小学生拿了奖,真的是把全国研究生、博士生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据了解该小学生所获奖的项目是研究结直肠癌的突变基因,而这种项目就算是一些博士生来了也没有说十足的把握就能做好。之前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中学生能够在知网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但那好歹是中学生,现在研究癌症基因的这种高端项目,奖项竟然被一个小学生拿去了,真是像部分网友所言:中国科研主力原来是小学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也是发表了声明,证实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拿奖的这名小学生其父母正是科学院的研究员。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值得玩味起来,到底是这名小学生真是神童,还是这两位研究员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将来的道路不择手段?
现在小学生能够获得癌症基因项目大奖的情况都能被爆出到台面上,可见这种大赛的评委有多么的不权威。并且在这个大奖所展示的实验报告中显示,这名小学生起初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一个连基因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癌症项目这么高端的课题的?
就算是有人指导孩子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那么一名小学生也不具备完成这种实验的思路,更何况一名小学生真的可以进入细胞房操作如此复杂的实验吗?他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吗?要知道该实验课题中的细胞株是具有一定致癌基因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病毒的风险,儿童进入细胞房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更何况如果真是这名小学生自己操作,他的父母难道就放心吗?
我认为我国虽然提倡创新,但是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术造假。虽说各地的小学生竞赛中家长包办的情况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课题上还这样是不是太不合适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孩子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过去急功近利,虽说短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荣誉,但是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情况,孩子的成长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不至于四处碰壁。
boneash2004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对这个小学生参赛的论文进行了调查。认为作者是一个小学生,其参赛的研究报告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所以,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那么这孩子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啊,是《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看着高深吧?让我背我都背不下来。一个小学生,研究这个,显然是不适合。而他的爸爸就是这个课题的研究员。现在已经出面道歉了。明显的是作假。
我们通过详细的分析这件事的经过马上就明白了。首先说,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而且是留美博士。而这个孩子也是在他们留美期间生的孩子。按照美国的法律,孩子在美国出生,就可以入美国籍。
而将来孩子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如果得到过这种科研方面的奖,就可以加20分。看来主要的目的在这里。参赛是为了将来加分。参赛的内容,就是孩子的父母所研究的课题。论文信手拈来。显然人家是有目的的参赛,而且是有备而来,目的很明确。
孩子的父亲是研究人员,也是大学老师。可据说,这个老师的人品本就不是很好。有过冒用学生名字出论文的污点,也有投机取巧的很多类似事件。这就不难解释了,一个小孩子得个科技奖,为什么闹的满城风雨呢?我们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的父亲也没有想到。
心里说,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孩子弄个奖励,将来加个分就完了呗。怎么还让很多人知道了呢?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这种亏心的事情,还那么明显,得罪的学生啊,同事啊,人家怎么就不能在网上发酵一下呢?毕竟这欺瞒的有些过分啊。于是,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一经发酵,很快就有了处理结果。
当事人的父亲道歉,评奖组找出来问题所在。简单的一评估就知道,这个孩子的水平根本就写不出这么高深的论文。所以,孩子的奖有问题,孩子的父亲有问题。可我们吃瓜群众就想问问,当初的评委和现在评估的专家是一群人吗?他们当初就完全没有怀疑这个孩子的水平?如果现在的处理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当初的那些专家应不应该负一些责任呢?
显然,当初的评委肯定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既然是要处理这件事,就应该对当初的评委有一个应有的调查。最起码他们跟这个孩子的父亲肯定是有一定的关系。不然,吃瓜群众都能看出来的问题,
开源类的期刊不知道你有了解过没,也还可以的,世界肿瘤研究,你去看看
撤销奖项是正确的,因为本来这个成就就不属于小学生,他获得奖项不会被大众承认,如果不撤销的话,将会影响社会风气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那到底小学生能有那么大的潜力吗?我认为是没有的,小学生即使智商达到了,也不
近日,云南昆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研究癌症基因课题获得全国大奖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网络。全国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这种癌症基因的项目让一个小学生拿了奖,真的是把全国研究
癌症研究阶段性成果披露,咖哩, 辣椒,姜等发热的食物让身体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睡觉 。一场国际研讨会,其中一位目前在美国癌症中心的戴博士以 "Is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