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1

蓝Luckyclover
首页 > 论文发表 > 微波射频电路投稿期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时间不等人了

已采纳

上海交通大学于1921年在电机系设立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1958年重建为无线电系,1978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设有 “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个一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四个二级学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子工程系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图像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及网络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微波射频电路与天线技术、信号处理、电子测量技术等。拥有“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院和实验室,如上海交大-微软联合研究院、上海交大-IBM联合研究院、上海交大-贝尔通信与网络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三星电子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丽台联合实验室等。 电子工程系围绕国内外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学科发展建设目标,制定、实施科研和教学计划。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防重点预研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注重解决科研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工艺,不少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系的组成· 现代通信研究所 ·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所 · 图像通信研究所 · 光纤通信技术研究所 · 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所 图像通信研究所浏览次数:23731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6-09-14 13:24:39上海交通大学图象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简称图象通信所)组建于1998年,致力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先进信源信道编码、无线视频传输、网络多媒体信息处理及ASIC芯片设计等技术研究。所长张文军教授曾是国家HDTV专项总体组组长、教育部首批长江特聘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图象通信所是上海市科委与上海交大共建的上海数字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是教育部高校首批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数字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和牵头单位,也是上海市数字电视联合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上海市图像图形学会的挂靠单位。在学科上属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该学科的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上招收博士、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图象通信所现有教职工30余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 9名,在读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工程硕士200余名。在数字电视广播和宽带无线图象传输、数字媒体普适计算和处理、网络多媒体、数字媒体内容制作与应用、芯片与系统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为主组织每年一届的工博会数字电视与无线多媒体技术国际论坛,聘请数十名国际知名学者和教授担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图像通信所长期从事视音频压缩编码算法、系统、硬件和软件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究,是我国在数字电视广播及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之一。近10年来,图象通信所共完成各类国家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自然基金项目、863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张文军教授领衔的国家HDTV总体组于1998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1999年完成的第二代系统成功地进行了国庆50周年庆典的HDTV现场转播试验,开创了我国数字电视研究开发的新局面。交大提出的数字电视单载波地面广播传输系统ADTB-T总体性能优于美国的ATSC标准和欧洲的DVB-T标准,突破了单载波在高速移动、大容量接收和单频组网等国际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数字电视中间件、机卡分离和SOC芯片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3TNet网络流媒体和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和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等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 光纤通信技术研究所浏览次数:18267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6-09-14 13:29:15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页: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以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依托,1996年3月国家教委(教技【1996】8号)批准实验室对国内外正式开放运行。 实验室位于上海交通大学浩然高科技大厦17楼,实验用房约580平方米。 主要依托于电子信息学院光纤技术研究所和理学院应用物理系现代光子学研究所。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包括著名学者、美国工程院院士厉鼎毅博士,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煦教授等。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 实验室配备了多用户工作站、蓝宝石激光器系统、微处理器分析系统、精密反射仪、光学光谱分析仪、掺铒光纤放大器等三十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先进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1200万元。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全光通信网技术研究、区域光纤通信网技术及应用研究、光导波及光子学器件基础技术研究等,并在这些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目前在读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35人,硕士研究生37人。针对专业特点,开设了多门教学实验课程。 全光通信网是目前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实验室率先于90年代中期在国内提出全光通信网研究计划建议,并获得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支持。 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批支持的全光通信网研究项目。实验室于1998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具有完整网络层次的三节点城域全光自愈试验环网和四节点城域全光自愈双环试验网。 经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认为:"技术上具有九十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并具有特色和多方面重要创新。在中国全光通信网络研究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和验证了多种创新的节点结构,特别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光自愈环结构。已完成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全光通信网实用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项成果已走向产业化。 在区域光纤通信网方面,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委的重点研究项目。如在区域光纤通信网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承担有国防科工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SDH多环综合通信网",主要研究提供高可靠性多路由自愈环路的话音、数据和图视综合通信网络平;"光交换矩阵"研究,是高速区域光纤通信网多路由选择的关键器件。同时开展光纤通信网连到用户家庭的 "最后1公里"-接入网的研究工作。 在光导波及光子学器件、光学非线性方面,主要研究工作有:1)研究和开发各类支持DWDM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的无源光器件,探索研究各类新型光器件及其在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等。 2)研究非线性光学中多波相互作用及光纤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色散及非线性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及其利用。 3)在导波光学研究方面,建立了渐变折射率光波导精确的色散方程,在物理上阐明了WKB方法的近似实质;每年有多篇SCI/EI论文发表。4)在特种光纤及器件方面,研究包括抗辐照光纤在内的特种光纤(包括石英光纤和有机塑性光纤两大类)及器件,研究这类光纤的耐辐射机理和辐射加固技术。由我实验室研究成功的抗辐照特种光纤作为光纤通道耦合器,已成功地应用在1999年5月10日发射上天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C星的遥感仪器中。经中日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组织的在轨测试表明,使用光纤通道得到的图象清晰,其图象质量可与美国1998年发射的NOAA-15卫星相当。 实验室在"九五"期间共获资助科研项目136项,经费1313.75 万元,其中"863"项目16项、攀登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委项目50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取得专利6项,获各类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专著3本。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1篇,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98篇, 国内一般刊物上发表论文85篇。 实验室与一些国际著名的学术团体和机构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合作。曾于1994年~1999年与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开展了技术合作TC(Technical Cooperation)项目,进行了7人次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在全光通信网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跨入2000年,全球信息通信特别是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实验室将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培养年青的科技人才,并根据国内外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制定更高的研究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学校、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合作。注重将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信息通信领域的地位、培养国家急需的通信技术人才,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所 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所的前身是雷达技术研究室,该研究室1980年经中船总批准建立。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技术发展的要求,1990年起改为“信号与信息处理教研中心”。 经多年的积累与发展,2006年经上海交通大学批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所”简称“信号所”,主要从事雷达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语音、音频、多媒体信号的压缩编码、DSP应用等。信号所现有教师10人,研究生近百人 ,下属5个主体实验室。长期以来,信号所在信号处理相关的基础研究,软件开发,硬件制作上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技术与经验。

308 评论

请别叫我龙爷

我这里有蛋疼的流量限制......就不在上传了 查看原帖>>

327 评论

小捞出吱吱吱

射频电路要快速入门,不可能的。这东西对经验要求十分得高,除非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师或者师傅,他愿意倾心相授。不过你也可以做一些工作。1、复习一下高等数学,既然有研一基础,恐怕数学上应该有一些积累。主要是一些积分变换(傅立叶、拉普拉斯、Z),常微偏微方程这些东西,在微波和电磁波领域,最基础的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经常跟它打交道,你的数学基础好,会省力很多,也容易做论文什么。2、有空的话,温习一下电路基础里面的分布参数电路,模电中的基本放大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另外,你得补一下微波方面的课程,我记得我本科的时候,微波有三门课,应用电磁学(应该是对应你的微波原理),微波与光导波技术,射频电子技术(属于高频加强版,但不是高频,高频是另外单独的课程)。也可以再看看《高速数学设计》这本书,可能有用。射频电路这个领域难度很大,进步比较慢,不过做的人很少,找工作容易。

335 评论

linlin0530

重点把s参数搞透,smith圆图吃透。最好看一下信号完整性这本书。《微波与射频技术》是由彭沛夫、张桂芳编写的一本书籍。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在电路输入端加上电源使输入端产生电势差,电路即可工作。有些直观上可以看到一些现象,如电压表或电流表偏转、灯泡发光等;有些可能需要测量仪器知道是否在正常工作。按照流过的电流性质,一般分为两种。直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交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236 评论

相关问答

  • 微电机期刊投稿

    去国涛期刊网投稿就可以了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

    小可爱viv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投稿期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目的是满足学生以后从事微波天线以及射频类的相关工作需求。我整理了电磁场微波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

    lostangelus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微波与制导投稿期刊

    当然可以啊,可以仔细看看拒稿理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zcp1211小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微波期刊投稿费用

    现在知网收录的期刊,基本要求2-3个版面起发,算下来大概是3500-6000字符,版面费会在1千-2、3千的样子。具体实际情况还是要看刊物的。 像普刊的版面费,

    秋风泡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微波与天线期刊投稿要求

    论文投稿期刊的格式是什么?格式是最基本要求,期刊投稿对格式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只要掌握了一般的格式也就基本掌握了所有学术期刊的发表格式要求了,论文发表的格式

    1点点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