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1

langlang0802
首页 > 论文发表 > 庞加莱发表三体问题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鄙视投机者

已采纳

早在三、四百年前的时候,开普勒就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帮助我们理解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同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又告诉我们,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导致它们如此运行的根源。 在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当一个小天体绕着另一个大天体公转时,会以椭圆形的轨道运行,并且被计算出运行规律来。 然而实际情况是,当科学家们发明出了强大的望远镜,并且对宇宙进行了大量的观测之后,却发现宇宙中的天体远比这种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三个天体组成的三合星系统,有的系统中甚至还包含着黑洞。在这种系统中,问题远比想象中要更加严重,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题。 两颗天体组成的系统,原本是非常稳定且容易预测的。但是,一旦加入一颗新的天体,那么整个系统将会变得非常混乱。当然,最终这个系统还是会在漫长的岁月里稳定下来,但不是稳定在三体系统,而是以其中一颗天体出逃或者被毁灭而告终。 1889年的时候,著名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证明:在一个三体系统中,我们是无法找到任何公式能够精准地判断其未来所在位置的情况。即便不考虑整个太阳系的复杂程度,即便进行简化,三体问题仍然难以破解。凭借着这篇论文,他也获得了瑞典国王赞助的大奖。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试图简化三体问题。包括科幻作品,也少不了要提及这个问题,比如著名的小说《三体》,也是由此来命名的,其中的三体人也是饱受三颗恒星毫无规律的照耀所困扰。 物理学家们转而开始思考: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无法预测三体系统中每个天体的位置,我们是否可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预测呢?也就是说,这有点类似于量子力学领域的电子云模型,我们可以推测某个天体有多大概率会出现在某个位置上。通过这些天体的各种数据,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这样的推测。 最近,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家Barak Kol所带领的一支科学团队,通过新的手段对三体问题进行了简化,从而预言不同的三体系统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而参与了这次研究的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学天文学家Nathan Leigh甚至表示:他认为这个模型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一个”。 为此,科学家们引入了一个名叫“相空间”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在19世纪初就被提出了)。在他们构想的这个空间内,有三个点代表了三颗天体,每颗天体都有三维的位置、三维的速度以及它们本身的质量(其实就是三维的动量),加在一起就是共计21个维度。 Kol等人对这样的相空间进行了模拟,其起点就是一颗新的天体进入到了此前稳定的双星系统中,然后形成最后的稳定结构,研究人员要追踪的就是这个过程的路径。 对于这样混沌的系统来说,可能出现许多种不同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系统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混沌路径,然后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追踪。研究人员可以计算在这个相空间内代表着混沌运动的体积,最后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其中每个天体被甩出去的概率。 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守恒定律等法则,将这个相空间简化,从21个维度减少到8个维度。对于三体问题来说,简化一直是必要的手段。 实际上,不仅Kol的团队在进行这样的模拟,还有其他一些团队在进行着类似的研究,毕竟三体问题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了。而且,各个团队的成果还在今年1月份发表于arXiv上的论文中来了一场“竞赛”,颇有点当年庞加莱那场竞赛的味道。而目前看来,Kol的结果似乎最有希望胜出。 Kol的团队对不同质量的恒星所组成的三合星系统进行了几百万次的模拟,统计其中每一颗恒星最终被甩出系统的频率。首先,当三颗恒星质量完全相同时,模型的结果也很简单,那就是大家保持公平,每一颗恒星都有1/3的概率狼狈出局。 不过,一旦三者的质量不同,情况就不一样了。 假设在一个三体系统中,三颗恒星的质量分别是太阳的10倍、15倍和20倍。通过模拟,研究人员发现,其中最小的那颗恒星,被甩出系统的频率高达78%。 相比之下,其他的研究团队只能将这个概率计算到70%-87%之间,可见Kol的模型确实更加精确。 不过,这绝不是三体问题的终结,尽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做简化了,但科学家们还希望更加简单一些,甚至希望用一个漂亮的数学方程在最大程度上预测三体问题。不过目前来看,科学家们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困扰人类许久的三体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但如果能够从统计学上极大地接近最终答案,也未尝不是一个方法。如果他们能够取得成功,接下来就要在真实的宇宙天体上进行观测和验证。 在密度比较高的恒星团中,单独的恒星闯入双星系统中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这些系统未来的演化路径。在我们的宇宙中,甚至还有包含了黑洞的三体系统。这些系统在“崩溃”的时候,会释放出强大的引力波,这也是观测的好机会。 如果遥远的三体人也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话,或许至少也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脱水”,以及在什么时候“苏醒”吧……

307 评论

秀之美adahe

我们经常使用“智商”一词来衡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但恐怕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这个词汇的真正内涵。也正因为人的智力的复杂性,要准确客观地测量人的智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心理学家采用测量智商的通常方法,是大众普遍能够接受并认可的问卷测试,即设计一个问卷进行测验,其中设计的问题当然是运用智力才能回答的。 庞加莱:最后一位数学全才法国的心理学专家比奈和教育家西蒙于1905年设计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测量智商的量表,但经这种表测验,被判定为“笨人”的,居然有一位的数学大师——被称为“数学百科全书”的庞加莱。 庞加莱1854年4月出生于法国,他的童年极为不幸,医术精湛的父亲并不能带给他健康。他自幼就患有一种奇怪的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写字绘画都很困难。在5岁时,他又患上了严重的白喉病,致使他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视力也受到严重损害。所幸的是,他有一个有才华有教养的母亲,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此庞加莱的天资通过家庭教育和自我锻炼开始显露出来。上课时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无法记录,他就全神贯注地听讲,用心记在脑子里。下面的这则小故事就能充分体现这位传奇人物的学习特点: 1864年的秋天,在法国一所中学的一间教室里,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天文学家给学生们讲行星的运动过程。对天文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们大都心不在焉,不是面无表情就是哈欠连天,这显然让吃力不讨好的老师有些恼火。这时,他再次发现后排的一个小个子男孩低着头始终没有注视过黑板,看起来在开小差,于是他大步流星走了过去。 “同学,你在干什么?怎么不看着黑板,难道你都听懂了吗?”老师很生气地问。 “我习惯用耳朵听,而且我听懂了,谢谢!”小个子男生站起来恭敬地回答。 “真的么?那请你讲给大家听听!”不怎么相信的老师有意刁难道。 “行星的运行……”小个子男生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完整地复述了一遍。 “天哪!你居然能过耳不忘,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瞠目结舌,觉得不可思议:“那你为什么不看黑板上的内容,这样理解起来更方便啊!”老师仍有些不解。 “老师,他眼睛严重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旁边的同学赶忙解释道。 “哦,是这样。看起来上帝是公平的,你的聚精会神已经弥补了视力上的缺陷,你已经拥有了一双的‘内在之眼’!” 这个拥有超常记忆力的少年就是后来的数学大师庞加莱。由于视力上的障碍,庞加莱听课只能靠听和记忆,这就意味着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但他同时收获的是大脑出奇地发达,尤其是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超众。他对事物的记忆具有迅速、准确、持久的特点,而且他思索问题时思想高度集中,特别是数学方面,他可以在头脑里完成复杂的运算和推理。那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论外界干扰有多大,都不能使他的思维中断,而这些特征正是一个数学家所必须具备的。那时候,经常有高年级的学生考他数学题,结果庞加莱几乎都是瞬间给出答案,反而考他的人却需要花很长时间来验证他给出的解答,因此,他获得了一个“数学魔怪”的绰号。 1873年,19岁的庞加莱参加了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入学考试,那是一所以刻板的考试而闻名世界的学校。这时的庞加莱的数学才能已崭露头角,考官们为了试探一下他的能力,有意把考试时间推延了45分钟,他们用这段时间专门为他精心设计了几道数学难题,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没有动笔,在脑袋里就轻松地完成了运算,当他报出答案时,时间之短暂,方法之巧妙,令主考老师们在瞠目结舌之余欣喜若狂。尽管庞加莱的绘画能力很差,在几何作图题上得了零分,但惜才的主考官们经过激烈讨论,最终打破惯例,破格给出了第一名的成绩录取了他。 大学期间,庞加莱对数学更加痴迷,身体虚弱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而神奇的数学海洋中。通过勤奋的思索钻研,1878年,他的一篇“异乎寻常”的关于微分方程一般解的论文,使得法兰西科学院的教授们惊叹不已,随后他被法国科学院授予数学博士学位。不久,他被卡恩大学聘为数学分析讲师,两年后他被巴黎大学聘为教授,讲授力学和实验物理学课程,从此开始了他作为职业数学家的科学生涯。 庞加莱反应机敏,擅长讨论,敏捷的思维犹如泉涌,撰写论文快似行云流水,几万字的学术论文可以在脑子里很快构思完成,书写出来无需修改一字。更为难得的是,他的研究和贡献涉及数学的各个分支,例如函数论、代数拓扑学、阿贝尔函数和代数几何学、数论、微分方程、数学基础等,当代数学研究的不少课题都可溯源于他的工作。20世纪以来,数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进入了多学科、高难度的现代阶段,一个杰出的数学家能精通一个或几个数学分支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而能够通晓几乎所有数学领域的数学家更是凤毛麟角。当今数学家要想在数学的四个基本领域:算术、代数、几何和分析都做出庞加莱那样的第一流研究成果已经不太可能。从20世纪开始,数学界只承认“两个半”真正意义上的全能数学家,第一个就是庞加莱,另一个是冯·诺依曼,那半个指的是希尔伯特,可见庞加莱在数学界的崇高地位,所以称他是一位可以和19世纪数学高斯相媲美的数学大师毫不为过。事实上,庞加莱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非凡贡献,而且在天体力学、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也有杰出成就,所以被数学史权威评价为“对数学和它的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数学全才”。 庞加莱在物理学领域里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可与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和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相提并论;他成功地解决了像太阳、地球、月亮间相互运动这一类的三体问题,他是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先驱;他研究科学哲学提出的“约定着重分析了人类理性认识”的基本法则,日益受到当代哲学家的重视。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34年里,发表论文500篇,著作30多部,这还不包括他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哲学家而发表的一系列自然哲学名著。由于他的杰出贡献,他赢得了法国政府所能给予的一切荣誉,并获得过诸如英国、俄国、瑞典、匈牙利等国家的奖赏,相继被聘为30多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 庞加莱于1904年给出了数学上最猜想之一——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这是拓扑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任何一个封闭的,并能柔软延展的三维空间里面所有的封闭曲线如果都可以收缩成一点,则该空间一定能被吹涨成一个三维圆球。通俗地说,曲线是一维流形,曲面是二维流形,连成一片的几何图形称为连通(连通也还可细分)。庞加莱猜想:n+1维空间中一个光滑的、紧致的n-1连通的n维流形一定和n维球面同胚。所谓两个图形同胚,是指一个图形可以一对一地双方连续地变换为另一个图形。对于n=1,n=2的情形早就知道了。对一切n≥5,斯梅尔于1960年证明它是对的。1981年,弗里德曼证明n=4时也成立,但对n=3的情形至今未获解决。 庞加莱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努力勤奋。1911年,57岁的他感觉身体不适,精力减退,一生多病的庞加莱预感到属于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不愿让脑海中孕育出的众多新思想和自己一同离去的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加紧研究的步伐。1912年6月26日,庞加莱在病逝前作了最后一次公开讲演,他发自肺腑地说道:“人生就是持续斗争。如果我们偶然享受到相对的宁静,那正是因为我们的先辈顽强斗争的结果。假使我们的精力,我们的警惕松懈片刻,我们就会失去先辈们为我们刻苦钻研的斗争成果。” 庞加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12年7月17日,庞加莱那不停思维的大脑因脑血管病的突然来临而永远停止了工作,但他作为在数学的所有领域都建树颇丰的数学大师而名垂青史。 庞加莱作为数学大师中的大师,数学界不折不扣的领军人物,他的智商显然不会是测试结论中的“愚笨”,甚至还恰恰相反。由此可见,人的智力是不能被一张表格绝对判定的,表格和数据并不能准确预见人的未来发展。庞加莱用他永不松懈不断进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仅仅以智商来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能力高低是片面的。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欠缺,反而能极大地激发出其他方面的潜能。庞加莱正是这样的榜样!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三农问题投稿期刊

    2016最新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农业科学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2.华北农学报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中国农业大学学报5.南京农业大学

    Cathy傻丫头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三农问题论文发表美食

    本文在对近年来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学术成果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了“三农”问题的现状

    婉儿xiaot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三农问题论文发表情怎么

    本文在对近年来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学术成果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了“三农”问题的现状

    我们家懒格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三农问题新论文发表要求

    城乡发展一体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高@设计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发表加名字怎么问问题

    联系技巧: 1、首先礼貌问好:老师,您好,我是您毕业论文带的学生。 2、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我的论文水平还不是很好,有很多的缺陷,我会努力改进的! 3、虚心问教

    吾ci吾ci575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