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出席论坛并提交了《论文殊菩萨的智慧精神》的主题论文。.论文全文如下:.众所周知,中国佛教有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他们的应化道场分别被认为是五台山、峨眉...
【摘要】:《大智度论》立足于"诸法实相",以阐明大乘菩萨思想及六度等宗教实行为目标。对菩萨禅的论述,是其重要内容。菩萨禅的最大特点,体现在"菩提心"上。菩提心是菩萨禅区别小乘禅的标志。修行菩萨禅的原理,是"从空法起禅定",即是把"空"和合各种具体禅法而修。
第二道:文殊心咒大智文殊菩萨乃是七佛之师,四大菩萨之首,以般若智慧著称,释迦佛其实都是文殊菩萨的。文殊心咒汉字发音如下:嗡阿喇巴札那谛第三道:观音心咒(六字大明咒)大悲观世音菩萨以慈悲闻名,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
《大智度论》卷第七“初品中佛土愿释论第十三”中列举了四点理由:一是菩萨通过念佛,才能入佛道;二是念佛能除种种烦恼和先世罪业;三是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可尊重的唯有佛;四是无量智慧都从佛而得,念佛能得殊胜功德。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二“释初品中八念义第三十六之余”中指出:三世十方诸佛及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尽,于其中间所作功德神力,皆是念佛三昧所缘。念佛即是念三世十方诸佛初发心到涅槃所作的种种功德。《大智度论》中念佛的功德,主要是忆念佛的名号。
【摘要】:本文不仅探讨《大智度论》中空的概念的源流,更从论中菩萨修行的角度审视空的深层内涵和实践意义。部派佛教时期的空三昧,是修行人开悟时升起的三种(或四种)三昧之一,或者开展无我、无我所的体悟,或者深入到构成“我”的五蕴,观察诸法不可得,从而达到涅槃解脱。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卷第八十一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之下“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
居菩萨之首,为众佛之师,智慧佛是也。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祥、妙吉祥等。为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智慧与辩才第一。“大智”殊菩萨在汉地和“大悲”观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
TOP、1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说寿高一百五十,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
19回复贴,共1页<返回智慧文殊菩萨吧学习《大智度论》只看楼主收藏回复法名随缘依归智门10送TA礼物回复|1楼2013-...
而且过去数不尽的无量诸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将来成佛者也同样是文殊菩萨的神威恩德所致。就比如人间之父母,文殊菩萨是佛道中父母!正如《大智度论》所云: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
童子者,天真纯洁而不执念。五智者,表文殊菩萨五种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
佛陀正法本意《大智度论》白话注释(1)转载▼标签:佛陀正法本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佛教高僧杂谈佛陀正法本意弘法团队法布施义工们,为报诸佛深恩,以上...
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脱《大智度论》说:“般若者,即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般若有知苦灭苦,观空自在的功用般若也是通达诸法真理指向人生正途的法炬文殊菩萨又称大智文...
大乘正法经典《大智度论》白话注释(8-9)(2014-04-1008:41:43)转载▼标签:佛陀正法本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杂谈我们合十至诚礼敬诸佛菩萨,合...
大智度论说:‘般若是诸佛之母,菩萨之师。’‘是故菩萨求佛,当学般若波罗密。’(见智论六十八卷)菩萨若能:‘受持般若波罗密,则为受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讲解在《大智度论》里说,一个具足惑业的凡夫,我们大家都在内,也就是具缚凡夫,被贪、瞋、痴、慢、疑,身、边、戒、见、邪缠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