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既然德性就是知识,那么实现德性、成就德性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求知”的问题。三、对“德性即知识”的批判苏格拉底将道德哲学的主题规定为人的灵魂和行为的善,认为人是受理性支配追求真正关于善的知识的。
得出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arete),德性就是知识的结论。这样他把道德论的“善”和知识论的“真”结合起来。一个人知道善必然会去行善,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恶的情况下做出的,“无人有意作恶”,“无知即是恶”。一个人行为符合善并不在于...
索萨德性认识论的主要贡献是区分了两种知识形式,即动物性的知识和反思性的知识。他认为,动物性的知识就是不需要获知者对自己所相信的知识拥有认识上的观点,而他正是从这个观点得到他的信念,并且可以由此把这个观点看作是可靠的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认为德性是一种使人实现自身善的品质,而在古希腊时期,德性就是使人成为城邦好公民所具有的那些品质;这些好公民德性的养成需要道德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将以潜能的方式存在的德性,通过后天的
大牛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硕士论文还是期刊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篇社会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本文是关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中的节制思想探析,节制思想并不是...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德性”一词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但中国古代各文献真正用“德性”一词表述的并不见多,也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德性”一词早见于《中庸》,语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思是君子尊崇德性而探讨学问。
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与中、大学教育的最本质区别,是小学教育应该为未来的知识教育打基础,这个基础不仅是指初级知识层次,更重要的是首先通过教育把学生从自然人转化成社会人。所以,小学教育的特质概括起来说,就是使人具有人的本质的教育。
2)德性就是知识VirtueisKnowledge前面说到,要求助于内在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相。那么内在于心灵的原则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这个原则就是德性。“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
探析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学一、德性是人的一种以追求和实现善与幸福为目的的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每种存在物都有其特定的活动,植物在于营养的活动,动物在于感觉的活动,而人的活动之所以在根本上与动植物的活动判然相别,那是因为“人的活动是灵魂的一种合乎逻各斯的实现活动与...
把“德性”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epis-teme)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说明德性的可教性。正是为了说明“德性”和“教育”之间的联系,柏拉图才在他的对话里用episteme这一词来表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