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北魏平城时期寺庙论文
魏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三秦和五凉等小王朝所统治。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多提倡和信奉佛教,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及其他河西诸石窟寺相继于前秦,后秦,西秦和北凉时期开创。公元386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北魏王朝。
【摘要】: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北魏是对佛教传播起着关键作用的国家之一。作为由鲜卑拓跋氏统治的少数民族国家,北魏统治者并非一开始就对佛教十分了解,相反,佛教是随着北魏征服北方各地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北魏平城...
北魏道武帝至明元帝前期平城布局初步探讨.摘要:道武帝至明元帝前期的都城,沿用和保持了汉平城县的规模,周回3.9公里,四面开十二个门;道武帝时期是否修筑了平城外二十里的“外城”,值得进一步探讨;城与宫的布局是参照了中原模式,尤其是曹魏...
因此,如要了解北魏平城模式与后秦长安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比较现存169窟与平城发现的佛教艺术品而得出结论。炳灵寺169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有明确纪年题记的十六国时期的石窟,属于5世纪前期占领今甘肃东部地区的西秦国的作品。
二、对平城发现的文化遗存的研究,涉及名物考证的方方面面,对这些名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公元五世纪北魏平城文化的全貌,加深我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了解,而且由于以往学者们这些方面的研究涉猎较少,本项目在相关的每一个专题的研究
端倪期,十六国及北魏平城时代。十六国时代及北魏平城时期是北朝墓志的端倪期,在这一段时期内,墓志出土稀少。2001年秋在宁夏新集乡出土了一方前秦建元十六年(380年)梁阿广墓志。形质由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组成,这方墓志为研究墓碑向墓志...
平城时期有画像的房形石椁除了前述四年(458)解兴石堂外,还有和平元年(460)毛祖德妻张智朗石椁、皇兴三年(469)邢合姜石椁、太和元年(477)宋绍祖石椁、太和年间的大同智家堡壁…
引用格式:周亚威,周雪艳,侯晓刚.北魏平城时期星港城遗址的人种类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12城,并将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大量匈奴、山胡、高车等少数民族迁入其内,此后,太武帝朝借助战争将大量被征服区的民众,包括北
摘要:《中岳嵩高灵庙碑》作为北魏平城时期的代表碑刻,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典型碑刻.其笔法在传承隶书笔意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对其笔法的分析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整个北魏平城时期碑刻的艺术风格以及魏碑笔法在这一时期的流变.
北魏平城布局初探曹臣明1北魏平城双阙考张志忠24北魏墓葬出土陶俑研究高移东28北魏平城时期的装饰纹样王雁卿67丝绸之路与北魏平城王银田143北魏平城书迹综览殷宪162平城附近鲜卑、北魏墓葬的分布规律考曹臣明194“巴旦”考王银
景明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此造像碑是北魏景明四年(503)由在武州山石窟寺修行的比丘尼昙媚所造,此时北魏已经由平城迁都洛阳,石窟寺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据史料记载,宣武帝景明年...
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昙曜生平为线索,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方法通过对昙曜生平的梳理,考证以及对北魏佛教发展做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政治因素影响下北...
北魏时期佛教在平城的传播及其特点-北魏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不断进行的,同时也...
另外,由于常年战乱,人们拥有宗教信仰的人越来越多,受到“舍宅为寺”的风气影响,民众纷纷将家宅改建为寺院,寺庙园林的数量一时之间翻了几番。据《洛阳伽兰记》...
王银田则从书道博物馆收藏的"北魏神四年造塔记砖"的铭刻文字考据出发,述论拓跋部统治平城与洛阳时期佛教寺庙的状况。王永平的文章,考证了拓跋部迁都洛阳之后上层王公集团...
关键词昙曜凉州平城武州山石窟寺北魏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高峰,该时期不仅开凿了规模宏大的石窟,兴建大量规格极高的寺庙,而且也完善和发展北魏...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存北魏云冈石窟造像记内容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探求这一时期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内容与嬗变,百姓心理追求及其信仰与本土观念、佛教教义间的...
《释老志》记载平城“起永宁寺,构七级佛图,高三百余尺”,即为例证。五级佛图当是寺院中以五层佛塔为主要建筑的佛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时期佛寺布局的主要特征。耆阇崛山,...
一、大同出土北魏平城时期灯具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大同),至公元494年,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大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存了大量的北魏墓葬。近年...
“我们推断这是一处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的北魏遗迹。”据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二猴圪”的真实面目是一处北魏平城时期的寺庙遗址。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