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的风0751
中南大学研究生跳楼揭示了哪些问题?
一、博士研究生身上过大的压力
课题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等等。
经济问题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博士研究生们唯一的收入基本就是国家那少的可怜的补助——每月1500,虽然有些学校会比较人性化,让导师自己出腰包给学生再补贴那么一两千,可同样的也有坑爹的导师,把这1500元也收入自己的口袋。
一个二十多将近三十岁的人,周围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都挣钱开始回报父母了,但自己有时候还得问家里要生活费,这压力能不大吗?
根据《自然》杂志一项针对6300名博士研究生的调查数据显示:五分之一的受访者称自己曾被霸凌;五分之一的人还表示自己遭遇过骚扰或歧视。还有百分之36的人表示:自己曾因博士学位带来的焦虑或抑郁而寻求帮助。
百分之36啊,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这个比例比一般人焦虑或患抑郁的可能性要高出 6 倍!。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现在是三个博士研究生中就有一个有焦虑或抑郁的情况!
桌椅根据自身身边的情况来看,觉得36%这个数字可能还低了。毕竟这份调查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来源于国外学生,这些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的情况,应该都要比桌椅这种“中科院土博”要好的多。
二、我国传统学生管理模式过分张扬教师权威、缺少学生权利意识的问题。这一问题是由来已久的。中国古代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历来将“天地君亲师”并列,可见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地位是很高的。然而,如果将民间流传的两句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和“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联系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大有问题,甚至让人不寒而栗。尽管我们不曾听说哪位老师命令学生去死,但从古至今不乏学生“愚孝式”的服从教师、忍受教师的种种无理要求、盘剥、侮辱的例子。
三、目前的体制中,导师的权利过大,学生过于弱势。
在中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体制中,导师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从招生到毕业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导师的点头允许,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能不能毕业完全是由导师来决定的,无论你多么优秀,只要导师不让你的毕业论文送审,你就不可能毕业。
毕业对每一个研究生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你说掌握着学生能否毕业权利的导师是掌握着学生的生死,那也不为过。
这也是导致和导师不合的学生,走途无路,只能自杀得以解脱的最根本原因——学生根本无力反抗导师。
cupid8698小博士
一个家庭尤其是普通家庭培养一个研究生多么不容易,一个学生读到研究生多么不容易,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多么需要人才,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心痛和惋惜。发生此类事件的孩子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不喜言谈,遇事都习惯自己消解而不善沟通和交流。
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都在线上社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促膝长谈,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把酒言欢抵足而眠等等这些带有温度的社交距离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非常忙碌,又非常孤独,这样的环境对于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不利的。
研究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多少要准备论文答辩,就业选择的问题,如果过程顺畅还好,如果有一些波折和落差可能会造成学生内心深处的失落感,这样的失落感与其自身的社会精英形象相互碰撞,会产生强烈的冲突感和不适感。
这时候非常非常需要家长、老师、朋友的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帮助孩子疏解压力,分析问题,提供指导,孩子可能就不会做出这样决绝而令人心痛的事。
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元,这样的环境是有助于孩子的成熟,还是不利于孩子的成熟有待商榷。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统一的教材能够教好每一个孩子。如果说这些父母有过错的话,那就是一小对于孩子可能有些过于溺爱了,如果从小就经常责骂的话,那种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会很强。
学生自杀的多,更主要的是因为年纪小,不懂得敬畏生命。家长教育可能有不妥之处,但是绝对不是说就是孩子自杀的原因。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的,自己孩子自杀了,父母已经很痛苦,还要面对外面的指责。
在现在这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换位思考,我们理解过孩子和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吗?
其实孩子们也是过得挺累的。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动地被家长安排和规划着自己的前程,就要被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长设计好的人生轨迹前行,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就要被家长纠正和强制转轨。上学后,在家长的背后又多了一个学校和老师的监督,学生是在几重压力下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在遇到叛逆期的思想动荡,就会遭到家长的指责和学校老师的批评,或者被冷嘲热讽,甚至是挖苦。
结果把孩子完全推向了对立面。这时,相对无助的孩子们就会走极端,做出一些家长和老师无法控制的事端来,比如用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以示反抗,结果造成很多人间的悲剧。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书育人,要学生和孩子在德智体和心智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长期以来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及三观的正确引导,在加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对孩子的侵害。
总有一些学生会经不起这样残酷的考验,会做出这样那样的极端事件来,所以一些无法摆脱各种束缚的各年龄段的学生做出跳楼的极端事件会时有发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注定孤独终X
4月22号凌晨,中南大学粉冶院一名研二的研究生坠亡,而黄同学的催命符,是一篇即将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黄同学的聊天记录显示,他在国际期刊上投稿了一篇论文并且被录用,但也正是这篇论文,把他一步步推向了自杀的深渊。
黄同学的论文在3月22日就已经被期刊接收,但是他在两天后,发现自己投稿的论文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于是就向老师表达了撤稿的想法,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依旧没有撤回。之后的几天里,黄同学的情绪开始变得焦虑。他担心这一事件会导致自己被扣上学术不端的罪名,甚至有可能拿不到学位证。
同时,由于论文加上了导师和院长的名字,黄同学担心论文事件被发现后连累他们,于是焦虑的情绪愈发严重。而且由于论文被国际期刊收录非常难得,黄同学也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喜悦。
但同时,也由于焦虑和同学说过论文存在错误的事情,担心被有心之人利用,举报他学术不端。慢慢地,黄同学开始觉得可能整个学院都知道了自己论文出错的事情。
在这样的多重心理焦虑下,黄同学的压力陡增。4月20号,黄同学的朋友打电话问他情况,黄同学表示和导师说了,并且自己也想通了。但是,他和导师之间的对话并没有向朋友提及。但就在那之后,黄同学却跳楼坠亡了。
中南大学发布情况说明
中南大学4月22日发布情况说明称,4月21日早晨6时许,我校粉末冶金研究院2019级专业硕士生黄某某坠楼身亡,警方初步判定为高空坠落(排除他杀)。
学校对于黄某某同学的不幸离世深感悲痛和惋惜,对该生家属及其亲朋表示深切慰问。学校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总迷路的熊
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缢身亡,他的遗书让所有看过的人都难过到崩溃,2千多字的遗书没有一点抱怨,甚至口气还有些幽默,然而整篇遗书充满的是一种迷惘,焦虑,无力,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他无法面对延期毕业,无法面对一直通宵做实验却数据无意义,他充满了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用而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所爱的一切!
坎坷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有人咬牙坚持下来也就过去了,可是有些人敏感,脆弱,面对压力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却又无法承受,他们最终选择了死亡,带给所有家人朋友无限的悲痛。
1、一位理工研究生深夜自缢
大连理工研三的一名研究生深夜在实验室里自缢身亡,这名研究生今年25岁,马上就要毕业,走入社会,这一切可以说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在即将毕业之际选择了自杀。他留下了一份近2000字的遗书里坦陈了自己自杀的原因,自己虽然非常勤奋努力,甚至是通宵做实验,但是数据一直都不对,没有效率,自己没办法完成课题,可能无法按时毕业,就算是毕业了,由于就业环境不好,自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未来在他眼里其实一点都不美好,甚至是可怕的。当初他考研究生就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现在他又将要面临这个问题,这个压力可想而知,因为这一次他不能再逃避了,而且他还有可能无法按时毕业。面对这个结果他觉得没办法向所有人交代。
在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导师,父母,朋友,同学都很好,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责任,是自己太笨,太懒,是自己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在深夜里他无法面对这一切,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未来的路在他眼里没有一条是通向生的,最终他决定只有放弃这个世界,放弃所有努力,独自离开!
2、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没有容易二字
这名研究生本人是个很努力很勤奋,很认真,很细心的人,在同学眼里也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和他相处过的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特别有心的人,而且做事努力待人温和,从同学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想象出他是一个相当积极向上,乐观,有上进心的人,不管是作为同学,儿子,还是一个学生他都是尽力最到最好的那种。可是就这样一个三观正,努力又可爱的大男生却决绝的放弃了生命,我们不能责怪他太任性,太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这条不归路呢?何况他是那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遗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敏感,温柔的人,但是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不太懂的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困境,确实努力了这么久,别人都能做的很好,别人都能够顺利毕业,而自己却可能延毕,他只能责怪自己还不够努力,不够勤劳,不够聪明,如果这时他能够和老师同学积极的沟通一下,或者找个心理医生疏导一下,那么一切可能都不一样了。
3、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课题完不成吗?不就是可能延毕吗?不就是实验数据不对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生还有很多坎坷,这点小事都过不去,将来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那该怎么活下去啊!确实这话没错,人生还有很多坎坷要经历,可是从遗书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虑很多的人,他考虑到了很多事,那篇遗书里都是他的肺腑之言,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未来一片迷茫,对不起父母的培养,长时间的压抑,已经扭曲了他的心理防线。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怎么就那么难,怎么会有那么多不擅长的东西,所有值得骄傲的东西都无法帮他建立信心。他只能感到深深的无力,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一切,他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很没用。他内心的压力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所以简单的说他只是受不了压力,真的是太武断了。
这位研究生的经历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只是大部分人坚持过来了,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没必要活成别人的期望的样子,因为也不可能做到,如果成功太难,那就做自己好了。课题完不成就完不成吧,延毕就延毕吧,反正总会毕业的,找不到理想工作就慢慢找,别太逼迫自己,因为自己真的是很努力了,不要被那些单向度的尺度限制了自己,健康的活着才是最大的财富。
qq496257996
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身在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自杀身亡之后,我对这一事件深感不幸与悲哀。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竟然怀疑其导师在论文答辩时有意为难自己。所以,造成了纠结于心的悲剧。这既是姜东身家人的悲剧,又是他的导师和中南大学的悲剧。
如果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只会猜忌他人,而不会与人沟通交流,研究生教育就是失败的;如果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不能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无法使研究生具有远大抱负和理想信念;如果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不能使学生拥有宽广的胸怀,而学生只是一个疑神疑鬼的人,那么,导师和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就是失败的。
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都在线上社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促膝长谈,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把酒言欢抵足而眠等等这些带有温度的社交距离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非常忙碌,又非常孤独,这样的环境对于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不利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努力营造幸福快乐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多交流,多陪伴,助力孩子养成乐观积极的性格,无论我们多忙、多累,这都是必须要做的。因为这对孩子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如果过程顺畅还好,如果有一些波折和落差可能会造成学生内心深处的失落感,这样的失落感与其自身的社会精英形象相互碰撞,会产生强烈的冲突感和不适感,这时候非常非常需要家长、老师、朋友的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帮助孩子疏解压力,分析问题,提供指导,孩子可能就不会做出这样决绝而令人心痛的事。
最后,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元,这样的环境是有助于孩子的成熟,还是不利于孩子的成熟有待商榷。
我个人的感觉是孩子的知识总量或者说信息总量确实在增加,但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承受压力的能力确实还需要我们多多关注,他们可能年龄、身体都已成人,但心理上尤其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上还需要我们陪伴和支持!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倾向(当然也包括我,否则我根本不会通过自我剖析来认识到这样的问题):
1. 凡是自己成功的地方,都倾向于归因为个人因素;
2. 凡是自己失败的地方,都倾向于归因为环境因素;
3. 凡是他人成功的地方,都倾向于归因为环境因素;
4. 凡是他人失败的地方,都倾向于归因为个人因素;
我的原答案中并未讨论这个学生的论文是否真的能够达到毕业条件,他和导师之间究竟谁对谁错也许是个罗生门,我们将来也不得而知。但是,自杀事件本身是值得讨论的:造成他死亡的原因中,一定有如下客观事实:
1. 他因为家境原因被导师和学生孤立、没能良好融入教研室环境;
2. 他的论文、毕业答辩确实受到了导师的延阻;
3. 他自幼失怙,家庭对他的经济支持不足,心理上的支持也可能存在缺陷;
我想这些环境因素在他自杀的选择中不是没有意义的摆设,其作用是值得被探究的。
网友关注的焦点都在男子的导师上,从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这位导师非常的无良,总是压榨研究生。
1、文章创新性不够,创新性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灵魂,期刊级别越高,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就越高,如果文章中缺乏新观点新理念,只是一些别人已经研究发表过的论点论据,文章必
问题一:毕业论文查重只有一次机会?没过怎么办 如果学校检测一次没有通过,会要求重新修改写作。建议你再次提交学校抽检前先使查重软件自行检测一次,用Paperra
若是不违反抄袭等规定,需要准备进行下一次盲评,若是违反了规定,极大概率拿不到学位证书。 相关规定 凡被盲评为不合格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所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全部
不会,预答辩只是一次模拟答辩。 预答辩时本课题组内部进行答辩。预答辩是热身,老师会帮助你改进提高。 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