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3

我们是MJ
首页 > 期刊论文 > 支气管哮喘的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臭臭的猪宝贝

已采纳

哮喘的病因错综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的病理学将病因分为主观因素与环境因素。主观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等;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微生物、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饮食等。过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停留在支气管痉挛上,认为:各种外在的或内在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支气管,或导致支气管释放各种变应物(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白细胞介素系列),或导致某些物质失去平衡,或兴奋迷走神经,最终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形成哮喘。以往的治疗主要以解痉为主。新的医学观点认为气道的炎症反应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改变。上述某种或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炎性渗出(表现为痰多)等一系列的症状,。最新的观点则认为:在速发型支气管哮喘中,气道平滑肌痉挛是主要的病理表现,除此以外,炎性渗出亦较重要,而在慢性病理表现中,气道的炎症表现更重要,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气道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多、粘液栓形成,成为呼吸受阻的主要原因。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治疗上,除了应用解痉药解除患者的支气管痉挛状态外,缓解期更要转为抗炎为主,以期达到远期的疗效。 调养方式:三分药治,七分膳养,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224 评论

么么1009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支气管炎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病以后会有长期咳嗽、咳痰、气喘以及反复感染等症状,会有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等并发症。在治疗方面一般为药物治疗和负氧离子自然疗法相结合,因为药物治疗会引发较多的副作用,结合负离子自然疗法加快治疗进程。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进行吸入空气负离子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使用空气负离子治疗支气管哮喘,多数患者自觉空气清新,精神舒畅,临床检查哮喘减轻,哮鸣音减少,呼吸及心率变慢,哮喘患者多项肺气功能改善。文献报告名称《空气负离子对呼吸病房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观察》。空气负离子按其迁移距离和粒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小粒径负离子也叫轻离子或小离子 ,是一种等同于大自然的空气负离子,也有资料称其为生态级负离子。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大自然中的空气负离子之所以造就众多长寿村,是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比例高。小粒径负氧离子能有效加强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影响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肺活量、调整呼吸频率、镇咳等。负离子还能促进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恢复粘膜的分泌功能。对哮喘、气管炎、儿童百日咳等疾病有良好效果。目前全球领先的人工生成负氧离子技术为负离子转换器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生成粒径小、活性高、迁移距离远的生态级小粒径负氧离子,再通过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就可以释放出高纯度,没有臭氧、正离子衍生物的负氧离子,为人体提供医疗保健作用。

276 评论

相关问答

  • 浅谈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毕业论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燕萍呼吸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北京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

    爱吃爱喝薅羊毛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支气管哮喘论文研究统计结果

    康敏元益生菌降低IgE抗体,抑制哮喘 Th2 型免疫反应,对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新靶点具有重大意义可大大减少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激素及抗过敏药物的使用

    天使之夜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哮喘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

    玉子狗尾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护理

    如果在天气变冷的季节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这个时候也应该吃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然后也可以适当的运动,这个时候是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增

    Huanglingying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1.有哪些支气管哮喘病的常识 一、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我们所说的炎症,不是说有火了,化脓了要用抗菌素了这种炎症,它是一种过敏性

    哒Q小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