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66

谁是小小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国人取名的艺术研究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ko小毒

已采纳

1934年11月,鲁迅先生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曰:“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们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脚色,是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物名字,就不难发现,它们绝不仅仅具有排除“消息家”或“谣言家”“穿凿”的作用。 我们认为,鲁迅小说的人名,绝对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研究起来,有如下一些耐人品味的艺术。 一、外形特征的勾勒。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光秃秃的头的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这“Q”不正是其外在形象的写照吗?读着这些名字,我们就仿佛见到他们的主人,真是“借一斑知全豹,以一名传精神”。 二、性格特征的揭示。鲁迅小说中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人如其名”,高度个性化了。《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伤逝》里的“小雪花膏”也一样,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一副爱慕虚荣、不务正业而多嘴的无聊面孔。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假洋鬼子”,这一名字正好把这一人物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混合在一起。从这一名字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他那副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丑恶嘴脸。 三、时代色彩的涂抹。一般说来,姓名是用以从芸芸众生中识别某个人的标志,但往往涂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即从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般生活背景、时代特征等等。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老太”之类,无不从市井村坊拾取,极其俚俗,而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在旧社会,老婆须随夫姓,如“华大妈”“夏四奶奶”;女人须从夫名,如“祥林嫂”;以及按照命中“五行”所缺来取小名,如“闰土”“水生”……这些名字,无不深深涂抹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四、阶级印记的打烙。鲁迅小说中的人名,还往往烙有深刻的阶级印记。小说中诸如“赵太爷”“夏三爷”“鲁四老爷”“钱大爷”“赵七爷”等等,一个个都是当时的权贵。他们的名字中都共有一个“爷”字。在旧社会,“爷”是有身份有特权的人的称呼。《故乡》中就有这样一幕情景:“他站住了,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战;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段文字分明告诉我们,在旧社会,一旦为“官”了,就得以“爷”相称。 五、主题思想的蕴含。《药》里的夏瑜暗指革命家秋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夏对秋,瑜对瑾嘛。但是,当我们将其与另一个人物姓名华老栓联系起来,我们就不禁脱口叫绝了。《书·武成》疏云:“华夏为中国也。”原来,鲁迅将“中国”这个古称“华夏”分别作为两户人家的姓,既显示了他们之间合二为一的亲密关系,又揭示了他们之间一分为二的隔膜状况。夏瑜应该依靠但却没有依靠华老栓,华老栓应该支持但没有支持夏瑜。流血的不知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谁的血。以互不关心始,以同归于尽终。仅仅研究人物的姓名,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人民群众愚昧麻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 总之,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艺术。我们阅读他的小说,不能不重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145 评论

花大本事

第一篇: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艺术1934年11月,鲁迅先生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曰:“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们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脚色,是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物名字,就不难发现,它们绝不仅仅具有排除“消息家”或“谣言家”“穿凿”的作用。 我们认为,鲁迅小说的人名,绝对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研究起来,有如下一些耐人品味的艺术。 一、外形特征的勾勒。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光秃秃的头的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这“Q”不正是其外在形象的写照吗?读着这些名字,我们就仿佛见到他们的主人,真是“借一斑知全豹,以一名传精神”。 二、性格特征的揭示。鲁迅小说中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人如其名”,高度个性化了。《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伤逝》里的“小雪花膏”也一样,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一副爱慕虚荣、不务正业而多嘴的无聊面孔。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假洋鬼子”,这一名字正好把这一人物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混合在一起。从这一名字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他那副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丑恶嘴脸。三、时代色彩的涂抹。一般说来,姓名是用以从芸芸众生中识别某个人的标志,但往往涂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即从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般生活背景、时代特征等等。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老太”之类,无不从市井村坊拾取,极其俚俗,而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在旧社会,老婆须随夫姓,如“华大妈”“夏四奶奶”;女人须从夫名,如“祥林嫂”;以及按照命中“五行”所缺来取小名,如“闰土”“水生”……这些名字,无不深深涂抹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四、阶级印记的打烙。鲁迅小说中的人名,还往往烙有深刻的阶级印记。小说中诸如“赵太爷”“夏三爷”“鲁四老爷”“钱大爷”“赵七爷”等等,一个个都是当时的权贵。他们的名字中都共有一个“爷”字。在旧社会,“爷”是有身份有特权的人的称呼。《故乡》中就有这样一幕情景:“他站住了,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战;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段文字分明告诉我们,在旧社会,一旦为“官”了,就得以“爷”相称。 五、主题思想的蕴含。《药》里的夏瑜暗指革命家秋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夏对秋,瑜对瑾嘛。但是,当我们将其与另一个人物姓名华老栓联系起来,我们就不禁脱口叫绝了。《书·武成》疏云:“华夏为中国也。”原来,鲁迅将“中国”这个古称“华夏”分别作为两户人家的姓,既显示了他们之间合二为一的亲密关系,又揭示了他们之间一分为二的隔膜状况。夏瑜应该依靠但却没有依靠华老栓,华老栓应该支持但没有支持夏瑜。流血的不知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谁的血。以互不关心始,以同归于尽终。仅仅研究人物的姓名,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人民群众愚昧麻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 总之,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艺术。我们阅读他的小说,不能不重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第二篇: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琐谈“文学即人学“,好的小说站着的必然是鲜活的人物形象。姓名是人物的形式符号,但是,名字又决不是随意贴上的标签,而是联系人物社会经历、个性特征、故事情节甚或小说主题的或隐或现的意蕴符号。鲁迅先生不愧是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往往是匠心独运,小说中人物名字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 运用摹形手法,给小说人物命名,揭示主题意蕴 鲁迅先生在给小说人物命名时,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取名的摹形手法,不但形象地勾勒人物外在的相貌特征,而且考虑到“形”和“神”的关系,摹形命名深入人物内在灵魂,从而使人物的取名,形神兼备,涉笔成趣,见其名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的名作《阿Q正传》,为什么给一个旧中国农村的流浪雇农取这么一个怪趣横生的名字呢?从外形看,阿Q头上除了几处喇疤疮外,还有一条黄辫子。“Q”正是脑袋后面拖根黄辫子的绝妙漫画肖像。往内里说,他本来姓赵,被赵老太爷打得不敢姓本姓;名是“桂”,还是“贵”?不能确定,只好用洋字拼音“Quei”的第一个字母来代替。他的地位低得连姓名也不配有。再引申说,脑袋后拖根小辫子的写照,点明了特定的时代背景。“Q”又是英语“Question”(问题)的开头字母,庶几借以表明小说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蕴寓了作者所说的要创造出一个现代国民的魂灵,来探求改革中国国民性的创作意图。再如小说《故乡》中的“圆规”取名,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 “圆规”正是她外在形象的绝妙画像。从内里看,“圆规”的取名,揭示了当时社会小市民的市侩和尖刻,从而表现了人际之间的隔膜,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 通过语义的联系给人物取名,揭示社会生活 鲁迅先生笔下的在鲁镇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读书人。对这么一个为礼教和权势所戕害的腐儒,作者从描红纸上大人孔乙己这半通不通的话里压缩后替他取下这个名字,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孔孟之道的轻篾和揶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药》,是以华老拴和夏瑜两家的不幸遭遇为线索,反映清末旧民主主义的革命现实。革命者夏瑜是为纪念秋瑾而塑造和命名的。“夏”对“秋”,“瑜”对“瑾”(都是美玉),扣合巧妙,自然贴切。从“老栓”、“小栓”的取名上,揭示了当时民众的封闭和愚昧,也暗示了辛亥革命不宣传民众、发动民众的局限性。而明、暗线主人公姓氏的选择,更是巧妙地体现在将二者联系起来,组合成中国的古称————华夏;“华”、“夏”两家的悲剧正是华夏民族的悲剧。“华”、“夏”两姓氏的选择,反映了作品概括且暗示革命者如果不唤醒民众,就必然出现《药》的悲剧的题旨 三、 以风俗习惯给小说人物命名,来揭示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小说的下层人物的取名,常常有深刻的蕴义。如《祝福》中的“祥林嫂”、《风波》中的“七斤嫂”等,均是随夫命名,“出嫁从夫”,连个名字也不配有;这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妇女的深重压迫,突现了旧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此外,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其取名往往只是便于呼叫而已,所以 ,他们的取名常常体现了社会的残酷、人民生活的悲惨。如江浙一带旧俗,婴儿生下来常用秤称重量,而这婴儿落地的重量便成了该人物终生的称呼符号。如《风波》中的“七斤”、“六斤”等。至于《社戏》中的“八公公”、“六一公公”的取名,更是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有力控诉。清代学者愉樾《春在堂随笔>卷五云:“: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等及父母年龄合计者为名。…………今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一,合为四十五也。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八公公”、 “六一公公”两位老农的取名,正是承沿此风:“八公公”是以排行取名;“六一公公”是以父母年龄合计数目取名。这取名实际上是不许贫民取名的佐证,从而突现了平民百姓在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遭受剥削,思想上被奴役,人格上遭侮辱的低下社会地位。 细心体会鲁迅先生小说人物命名中所蕴籍的苦心孤诣,匠心妙趣,揭示这些苦心孤诣、匠心妙趣,不仅能使我们感到理性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帮助我们理解鲁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蕴义,使我们窥见作者的文心所思之所在,进一步地把握小说的思想指归和艺术意蕴

252 评论

熊猫虾仁@三侠

中国人的姓名用汉语拼音拼写将很快出台国家标准,今后无论是国际会议、还是护照填表,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透露,2011年年底或2012年年初,人名汉语拼音拼写的国家标准就将出台,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都应大写。此外,为了方便外国人分辨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在一些面向国际的论文等出版文献以及护照填表等情况下,姓氏的汉语拼音可以全部大写。汉语拼音国家标准还将规范“孙悟空”等虚构人物的姓名以及类似“红线女”等艺名的汉语拼音规则。[1]取名时间根据古书的记载,在古代中国人的取名是有制度的。一般是在小孩生下来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但也有满月时取名,周岁时取名,以及在出生以前,亲人先把名字取好的。名字长度中国人的名字,汉族人除姓氏以外一般习惯用两个字或一个字。三国以前以一个字的名字为主,从晋朝一直到现代,则多以两个字的名字为主。其他民族采用音译的话则用多个至十个不等,也有另取汉式姓名的。中国公安部对全国姓名进行统计,发现中国人最长的姓名达到了15个字。中国人姓名字数在十字以上者有近千人,百分之九十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其中10字姓名者达594人,11字姓名者达272人,12字姓名者有94人,13字姓名者和14字姓名者分别为33人和5人。[2]名字意义中国古来对人的取名非常重视。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把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神圣,甚至神秘。从周朝起,命名已经纳入礼法,形成了制度。因此有些时候因为名字的原因,对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名字因为皇帝或高官喜欢,而得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优厚待遇;而一些人的名字因为被认为不吉利,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传统文化流派中,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最深广。因此中国人的名字与儒典大有联系。取自《论语》的名字,如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取自《论语·里仁》“讷于言而敏于行”。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抗日名将孙立人,现代史学家孙达人,取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取自《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数学家陈省身,取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取自《诗经》的名字,如秦邦宪,即博古,取自《诗经·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张闻天,取自

145 评论

阳光靖好

以中国人姓名命名的数学成果 1.刘徽原理、刘徽割圆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了求多面体体积的理论,在数学史上被称为“刘徽定理”;他发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无限逼近圆周长,创立了“刘徽割圆术”.2.祖率: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将π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被推崇为“祖率”.3.祖暅原理:祖冲之之子祖暅提出了“两个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均相等,则两体积相等”的定理,该成果领先于国外2000多年,被数学界命名为“祖暅原理”.4.贾宪三角:北宋数学家贾宪提出“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指数是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欧洲人所称的“巴斯卡三角形”早六百多年,该表称为“贾宪”三角.5.秦九韶公式: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田地三边长,求其面积公式”,被称为“秦九韶”公式.6.杨辉三角: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开方作法本源”,后又称“乘方术廉图”,被数学界命名为“杨辉三角.”7.李善兰恒等式: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有关高阶差数方面的著作中,为解决三角自乘垛的求和问题提出的李善兰恒等式,被国际数学界推崇为“李善兰恒等式”.8.华氏定理、华—王方法:194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1956年阿丁在专著《几何的代数》中记叙了这个定理,并称为“华氏定理”.此外,他还与数学家王元于1959年开拓了用代数论的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9.胡氏定理:我国数学家胡国定于1957年在前苏联进修期间,关于数学信息论他写了三篇论文,其中的主要成就被第四届国际概率论统计会议的文件汇编收录,并被誉为“胡氏定理”.10.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柯召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专攻“卡特兰问题”,于1963年发表了《关于不定方程x2-1=y》一文,其中的结论被人们誉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孙猜测”.11.王氏定理:西北大学教授王戍堂在点集拓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中《关于序数方程》等三篇论文,引起日、美等国科学家的重视,他的有关定理被称为“王氏定理”.12.陈氏定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于1973年发表论文,把200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现在国际上把陈景润的“1+2”称为“陈氏定理”.13.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侯振挺于1974年发表论文,在概率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有极高应用价值的“Q过程惟一性准则的一个最小非负数解法”,震惊了国际数学界,被称为“侯氏定理”,他因此荣获了国际概率论研究卓越成就奖——“戴维逊奖”.14.杨—张定理:从1965年到1977年,数学家杨乐与张广厚合作发表了有关函数论的重要论文近十篇,发现了“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联系,并完全解决了50年的悬案——奇异方向的分布问题,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杨—张定理”或“扬—张不等式”.还有"侯氏制碱法"——在本世纪30年代,中国化学家侯德榜首创了联合制碱法。"吴公式"——1950年数学家吴文俊发现关于示性类公式,这是拓扑学中的基本公式。"黄方程"——中国固体物理学家黄昆,从1950年开始着重研究极性晶体的光学振动模型、综合介质的电磁理论和晶体动力学的观点,提出了一对唯象的方程。"吴氏通用理论"——中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5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钱 伟 长 法” — 中 国 著 名 力 学 家 钱 伟 长, 在 力 学 研 究 中 成 功 地 用 系 统 摄 动 法 处 理 非 线 性 方 程“冯 氏 效 应” — 中 国 生 物 学 家 冯 德 培, 在 肌 肉 产 生 热 的 研 究 中, 发 现 牵 拉 能 使 肌 肉 放 热。“夏 不 等 式”与“夏 道 行 函 数” — 中 国 数 学 家 夏 道 行 在 泛 函 积 分 和 拟 不 变 测 度 论 方 面 取 得 研 究 成 果, 叫“夏 不 等 式”;在 解 析 函 数 方 面 的 研 究 成 果, 被 称 为“夏 道 行 函 数”。 “陈 氏 定 理” — 数 学 家 陈 景 润 1972年 初 提 出 证 明 哥 德 巴 赫 问 题 的 论 文, 论 证 了 一 个 大 偶 数 可 表 示 为 一 个 素 数 及 一 个 不 超 过 二 个 素 数 的 乘 积 之 和 (简 称“1+2”)。 “王 氏 大 麦” — 中 国 作 物 育 种 专 家、 生 物 统 计 学 家 王 绶 培 育 成 功 抗 冻、 抗 锈 力 强 的 大 麦 品 种。 “蔡 氏 核 区” — 中 国 生 理 学 家 蔡 翘, 在 研 究 澳 洲 袋 鼠 的 脑 结 构 中, 发 现 并 详 细 描 述 了 脑 内 顶 盖 部 一 个 神 经 核 连 接 关 系, 被 称 为“蔡 氏 核 区”。 “龚 氏 物 质” — 中 国 科 学 家 龚 立 三, 1981年 在 美 国 从 事 遗 传 工 程 研 究, 组 建 了 一 个 关 系 到 生 物 细 胞 对 外 抗 性 (如 抗 盐、 抗 旱) 的 新 质 粒, 并 用 这 种 质 粒 创 造 了 具 有 固 氮 作 用 和 能 抗 高 盐 的 新 生 物 体, 为 人 工 合 成 新 生 物 的 研 究 作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这 两 种 物 质 均 以 他 的 姓 氏 命 名。 “LO 克 隆 株” — 中 国 上 海 医 学 专 家 林 云 璐 (女), 在 英 国 进 修 期 间, 于 1982年 2月 选 择 出 国 际 第 一 株 小 鼠 甲 型 流 感 病 毒 特 异 杀 伤 细 胞 克 隆。 她 的 研 究, 为 临 床 制 备 疫 苗、 防 治 甲 型 流 感 提 供 了 可 靠 的 理 论 依 据。 她 的 导 师 特 用 林 云 璐 姓 氏 的 第 一 个 字 母 命 名 为“LO 克 隆 株”。 “修 氏 理 论” — 中 国 女 医 学 家 修 瑞 娟, 1982年 在 美 国 进 修 时, 发 现 并 首 次 证 明 了 各 级 微 动 脉 自 律 性 运 动 是 以 波 浪 式 进 行 传 播 的, 提 出 了 微 循 环 对 人 的 器 官 和 组 织 的 灌 注 的 新 理 论 — 海 涛 式 灌 注, 被 称 为“修 氏 理 论”。 “毛 粒 子” — 美 国 物 理 学 家、 诺 贝 尔 奖 金 获 得 者 格 拉 肖 把 新 发 现 的 亚 夸 克 粒 子 命 名 为“毛 粒 子”, 他 说:“因 为 这 与 中 国 的 毛 泽 东 有 联 系。 按 照 他 的 哲 学 思 想, 自 然 界 有 无 限 的 层 次, 在 这 些 层 次 内 一 个 比 一 个 更 小 的 东 西 无 穷 地 存 在 着。 因 此 我 想 取 用 他 的 名 字”。 早 在 1953年, 毛 泽 东 就 明 确 提 出 了“物 质 是 无 限 可 分 的, 基 本 粒 子 也 是 无 限 可 分” 的 科 学 论 断。

158 评论

尹才宝贝

《药》里面的夏瑜 原型是秋瑾 夏对秋 瑜对瑾

292 评论

品嵊红木

中国人的姓名是怎么来的?

157 评论

纳兰美黛子

以孔氏家谱为例:孔姓排名用字由来 孔子是世界级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最高统治者尊孔祭孔,自然希望全国的百姓都来实践孔子的理论,按老夫子的道德标准行事。既然愿意做孔子的裔孙,证明他们敬重孔子,会在推行孔子的思想道德伦理方面,行动更加自觉。于是皇帝推波助澜,向孔府子孙排 辈姓名赐字。 明朝洪武三十三年(公元1400年),皇帝朱元璋第一次向孔府御赐10字: 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乾隆皇帝再御赐10字: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皇帝又御赐10字: 令留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孔子的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孔姓,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着华人 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宫廷艺术品研究论文

    浅谈唐代音乐机构及其历史功用 ———“教坊”和“梨园”篇辑录编写:欧亚学院09级学生左紫瞳2011 11 25浅谈隋唐

    343004227qq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桉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买设备来生产桉油啊。我就卖桉油生产设备。按今年这个桉油市价应该很划算的。

    梦想成真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名人取舍的议论文素材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曹雪芹《红楼梦》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佛经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孙子不肯花大钱就买不来贵重东西。——古罗马哲学

    蝴蝶圆舞曲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hda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下载

    你第一次使用万方?多试一下吧。应该不至于只有题目,学校花了钱的。要不再,看图书馆网页里的帮助啊,实在不行,打电话询问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a田艳恒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内外艺术研究论文

    中外传统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研究建筑群落关系、建筑物的形态、建筑景观、建筑的区域性构造、建筑小品以及建筑物的装饰各方面,它涵盖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多种

    栗子酱8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