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99

张先生899547
首页 > 学术论文 > 微表情测谎毕业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叫金三世

已采纳

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都害怕被人欺,所以,掌握一定的辨别技巧显得格为重要。今天,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在说真话还是在撒谎。

一、潜意识

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和潜意识相关的词汇,例如:“第六感”“直觉”。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他用“潜意识”来形容那些曾经发生却没有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由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潜意识的来源通常都是人的本能欲望,或者是那些与思想冲动相关联的想法和经历,它们受到压抑,拒绝自由进入意识。潜意识往往难以被直接观察,不过,人们的口误、笔误、做梦等方式是我们了解自身潜意识的好方法。

许多人的“口误”“笔误”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撒谎的挡箭牌,但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认为,“口误”来源于潜意识,不经意的口误,也许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二、微表情测谎

我们听说过很多微表情测谎的神奇经历,对此,有心理学家研究了一部分经历过专业微表情训练的专家,结果发现,这些专家大约只有50%的判断准确率,也许他们的能力来源于自己相信自己有非凡的测谎技术。

很多时候,微表情测谎之所以缺乏准确性,是因为,观察微表情大部分都是研究他人的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的异常反应,例如,脸突然变红,迟缓的笑,甚至是频率很快的眨眼。

由此可见,想用微表情测谎是存在前提条件的,比如,针对不同的人,他们说假话时会引发一些情绪,并呈现出类似身体反应特征。就像Ekman博士所说过的:“人们说谎时的特征具有普遍性。”所以说,微表情测谎相关理论还有待发展,那么,我们究竟有没有值得信任的测谎方法呢?

三、用倒叙的叙述方式陈述事实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阿尔德特·弗瑞(Aldert Vrij)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并以此来检验人们有没有说谎。该理论认为,虽然人类大脑可以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但是,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在某一时间点进行的思考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同一时刻认知资源的限制会导致我们很难“一心二用”。

所以,当我们要求对方倒叙一遍他刚刚说过的事情,如果他说的是真话,他还是能够倒叙出来的,可是如果他在撒谎,他是没有办法一边修改一边陈述的。就算勉强说出来了,也肯定是漏洞百出的。

一项数据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十分钟就要撒三个谎。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那些爱撒谎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以后,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上文提到的三种办法去帮助自己识别真相

300 评论

穿跑鞋的公主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16. 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18.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19、 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 在想好说什么谎后 会眼神肯定 如果你冷静的反驳 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0、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273 评论

ilikedianping225

因为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的,所以说他们都是伪科学

252 评论

写下文字

在很早以前我就开始怀疑微表情、测谎的真实性。因为每个人的表情以及下意识的动作是不同的,即使它能测出来,我觉得那也是大多数人的一种行为,并不是全部。这严重犯了以偏概全的问题。

测谎仪的准确性已经存在一百年了,它对所有各方都提出了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3年通过了57项著名的“严格科学方法”研究,证明了测谎仪的测谎仪功能几乎是幸运的,但没有证据表明测谎仪是科学的。目前,所谓的测谎仪在加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后正在掀起新的浪潮,但仍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自20世纪的“魔术”以来,21世纪的伪科学似乎更多。

根据路透社的最新报告,拉脱维亚,匈牙利和希腊目前正在使用大火来测试和部署一个名为iBorderCtrl的系统,该系统使用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发的Silent Talker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40多种人体的表情。在乘客到达机场之前,他们必须登录网站以上传护照照片。该网站会询问一些常见的关税检查问题。乘客必须通过语音输入系统响应口头响应,该系统将为乘客提供QR码。到达后,海关检查员使用其平板电脑扫描QR码,收集指纹并确保形状与上载的图片匹配。最后,该系统生成100分,使海关检查员可以评估乘客的信息是否真实。

但是这种无声的Talker技术可以帮助英国警察甚至MI6用于刑事逮捕和谎言识别,但由于没有证据,因此被英国著名的刑事调查专家Ray Boole称为“不信任”。他说,监视人脸的微观表情是检测谎言的准确方法。说谎时可能发生的其他反应。 ``简单的微表达用于分析人们的简单心理活动,例如愤怒,恐惧,惊讶等。有一些科学证据,但是有绝对的科学水平才能判断目标的真假。

209 评论

KellyYin0816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姜振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

豆瓣评分:

作者: 姜振宇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副标题: 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出版年: 2011-8页数: 336

内容简介

微表情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因此,以微表情为代表的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本书作者经过5年研究,与8家司法科研机构合作,积累了10000条测试数据,在国内最先开启了应激微反应研究的先河。全面分析了人类6种共通情绪(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愉悦)及其衍生(轻蔑、不屑、害怕、不安、担忧、愧疚、不悦、苦涩、勉强等)的微表情,并详解了眉毛、眼睛等部位的不同微表情,适用于恋爱交友、工作升职、团队管理、业务谈判、面试访谈等人际关系各个领域,能够从根上助你认清谎言,撕破假面,还原真相,打造属于你的防欺保护伞,进而看透他人,掌控局面。

作者简介

姜振宇,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第一人,领导国内首家应用心理应激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应激微反应”课程主讲人,“微反应在新闻采访中的信息挖掘研究”项目负责人,“微反应研究在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领域的应用”项目负责人。

某电视台测谎节目专家,得到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北京青年频道、台湾东森新闻台、新京报、法制晚报、台湾政治大学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并进行过现场测试验证。

129 评论

大财891088

心理学:辨别一个人说真话还是假话,有3个办法

223 评论

HaoRen19990828

判断一个人是否说假话,当他说谎时会有下意识的信号可以被抓住,普通人可以像测谎仪一样,抓住了说谎者的口实。伪装者老爱触摸自己,微笑面部不均匀。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微表情的识别和检测论文

    注视是眼动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指标。首视点:即当事人面对刺激源第一次注视的位置。往往与当事人的兴趣点(焦虑点)相关。但也可能受到当事人眼前刺激源画面物理特性的影

    hansile200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微表情心理学论文大纲模板

    微表情是个心理名词,它是表情的一种,是人们在遇到刺激后的第一反应,一瞬间出现,持续不到1/25秒,会直接暴露人的内心活动。 心理学家拉扎拉斯说,“当人类在外

    goodluck66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微表情与心理研究论文

    微表情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分析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本以语言为主,但实际上语言沟通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仅占 7%,大部分的沟通都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进行信

    阳光小暖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情况表

    论文答辩记录表中的学生自述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

    落跑蚂蚁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微言情杂志

    《微言情》杂志最新约稿内容定位:正刊主要以台式言情小说和大陆新言情小说为主,整体基调青春洋溢,主角年龄不宜过大,适合中学生阅读。要求故事新颖,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twinkle10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