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9

午夜的咖啡香
首页 > 学术论文 > 僧人论文答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潇潇若雨

已采纳

不同的人,会给佛教下不同的定义。有的人认为佛教是宗教,有的人认为佛教是哲学,有的人认为佛教是一种人生观,还有的人认为佛教就是一种迷信。不过在正信的佛教弟子意识中,佛教是教育。这个教育不是一般世俗的教育,而是佛陀关于宇宙人生实相的教育。佛教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保佑人们升官发财、长命百岁、趋利避祸、荣华富贵、万事顺利。恰恰相反,佛教教育的目的是要人们舍弃对上述这些的执着追求。 如果我告诉你,你所追求的东西有一天将不复存在,不再属于你,你还会舍弃一切去追求它吗?很少有人会这样去想问题,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管他呢,先拿到手里再说。因为这样的想法,人们努力的付出,甚至不择手段的要去获取。如此,烦恼便产生了。如果仅仅是产生了烦恼,也还好一些,问题在于所有的身口意的造作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佛教称之为业。业分善业、恶业和不善不恶的业几种。业会导致(产生)一种叫做轮回的东西,而轮回这个东西,不断的带我们在生死的大海中进进出出、沉沉浮浮。 站在究竟的角度,轮回这个东西实在不能带给我们恒久不变的快乐,所以佛陀努力在寻找舍弃轮回的办法。经过很长时间的苦修,佛陀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找到了舍弃轮回的办法,我们称之为证悟、涅槃。佛陀将这样的方法传给与他有缘的众生,很多众生循着这样的方法,到达了同样的目的地(彼岸)断除烦恼、脱离轮回。随后,这样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一个叫做佛教的东西。 佛陀在2500多年前已经进入涅槃,但是他的教育却一代代流传下来,教育了很多人。担当教育使命的就是这些和尚,正是因为这些和尚,我们在佛陀进入涅槃2500多年后的今天,还可以有缘听到佛法。还可以学习到佛陀当年传下来的很多方法。所以我们对这些和尚怀有深深的敬意,视之为宝。在汉传佛教中,我们称之为僧宝,在藏传佛教中,我们称之为仁波切(意为如意宝或者人中之宝)。 试问,如果这些老师(和尚)墨守陈规,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又如何去教育一大群与时俱进的学生呢?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为佛教的弘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佛教的高僧大德们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博客上、微博上撰写文章,答疑解惑,度化众生。这充分说明了佛教是有生机的,有活力的,是活泼的而不是呆板的。也正是因为佛教可以与时俱进,所以在佛陀涅槃2500多年后,佛教仍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一切有缘众生听闻佛法的机缘。这,才是活生生的佛教! 佛教的修行方法林林总总有八万四千种,我们称之为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用来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这些法门之中,就有苦行!苦行的目的在于让自己的心远离贪嗔痴慢疑这五种心毒。远离这五种心毒,就是远离烦恼。远离烦恼,就有可能彻见自己本来面目,让自己觉悟。 并非所有僧人一剃度,穿上僧服就可以担当如来家业,弘法利生。虽然站在胜义谛的角度,所有僧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僧宝;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僧人也分两种:凡夫僧和见道僧。凡夫僧在没有见道前(证悟前),和众生都是一样的,也有欲望,有烦恼,也受生死的束缚,也会轮回。但是一旦见道(证悟),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高僧。 在大乘佛教中,见道僧要具足永不退转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发愿救度一切流转在轮回大海中的苦难众生。你能想象一群有这样愿力的和尚却不跟红尘接触,只顾自己闭门念经,还念念不忘要救度众生的吗?所以,千万不要片面的认为和尚就应该吃苦念经,别的事情跟和尚无关。 一个人立志出家为僧,心怀救度众生的大愿,但是仍然要从一点一滴学起。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体制就是佛陀建立的,今天学校里的校长、教务主任、纪律老师、专业课老师,在佛学院里都有。佛学院的教学也是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在藏传佛教宁玛派中,僧人经过20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修,最后要考试获取堪布的学衔。堪布相当于佛学教授。在格鲁派中,经过20多年的学习和实修,要考取格西(即佛学博士)。考试的过程与现在的博士论文答辩相同,不过我们要知道,佛教的这种教学和考试方法可是存在了上千年了。现在我们用的这些教育方法最远也不过才两百多年。 现在好多人求神拜佛都是都给寺庙捐钱什么的,说真的送钱给佛,不算是侮辱佛么?原来现在的佛性都可以用钱来算了么?依佛制,佛教寺院本身并不应该从事生产活动,僧人的任务是学习、实修、教化众生。寺院和佛学院其实就像是师范学校,这里是培养老师的地方。自佛陀时代起,在家人给出家人供养就是制度,出家人没有收入和经济来源,生活上完全靠信众的供养。佛陀住世讲法的年代,佛陀每天还要托钵乞食,接受大众供养呢? 佛教的修行,讲究福慧双修。既要修福,也要修慧。慧从持戒来,从禅定来,从精进闻思来。福德资粮,从布施来,从忍辱来。佛家称为六度波罗密,即到达彼岸的六个方法,缺一不可。供养寺院僧团,就是布施的一种方法,常养自己的福田,为自己累积修行资粮。如果抱着做交易的心态去做供养,这样的供养只有微薄的功德,无法转换为成佛的资粮。 谈到佛性,略作说明。佛性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也指成佛的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

248 评论

哈啰辉辉

开悟应该是已经开悟过的人印证才有效吧?好象威音王佛之前是可以自己开悟的但是之后,都需要经过1-2个已开悟的前辈来印证,还需要通过问答考核才成~~~现在大陆禅宗一般是2个已开悟的前辈来印证没听说可以自己印证的~~好象随便说自己开悟的,算是大妄语~~要堕落无间地狱的~~~所以,还是找俩前辈来考试好了~~不考试自己给自己发博士文凭~~恐怕悬乎

133 评论

好色上上签

好像自己可以拿<楞伽经》来看自己是否证到一定程度。但根据佛陀对现在时期众生的根基论述,似乎没大有证悟心性的人了,最好是稳妥一些,不要自误啊

222 评论

相关问答

  • 沙僧原型研究论文题目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有一说为“塘虱精”),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挑担

    蓝SE妖蝶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僧人论文答辩

    不同的人,会给佛教下不同的定义。有的人认为佛教是宗教,有的人认为佛教是哲学,有的人认为佛教是一种人生观,还有的人认为佛教就是一种迷信。不过在正信的佛教弟子意识中

    午夜的咖啡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答辩人答辩情况

    各学校规定有所不同,说一下我校情况,供你参考:我校每人一个论文题目,由个人单独完成论文。论文题目一般有指导教师给出,也可以是你自己感兴趣的想法,但必须经过指导教

    candyfloss36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答辩是对答辩人

    1.对方辩友您觉得现在社会是不是正在朝多元化,广角度的发展呢? 2.对方辩友您觉得我们现在的高中学习是不是只是为以后的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习打好基础呢? 3

    mingmingsherr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大论文答辩

    人大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时,需要申请人必备的材料主要有以下7点:1、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2、打印并上交硕士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3、外国语水平统一考试合格证

    馋猫也优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