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2

叽叽咕咕喳喳
首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纤维病研究进展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疯荷日狸

已采纳

大鼠异体神经段皮下包埋后的形态学特征高明堂1,蒋电明2(1郑州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省郑州市45000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庆市400016)高明堂,男,1969年生,河南省扶沟县人,汉族,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摘要背景:有研究表明,皮下包埋的异体周围神经片可显著减少淋巴细胞浸润,降低免疫反应。目的:观察大鼠异体神经段经皮下包埋2周后大体形态、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与自体神经段皮下包埋结果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郑州第五人民医院骨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选用30只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0)g。取10只大鼠为异体神经移植的供体。将其余2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异体神经包埋组和自体神经包埋组,每组10只。JEM-122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Olympus BX50光学显微镜(日本)。方法:实验于2000-10/2002-04在重庆医科大学骨科实验室完成。(1)在异体神经移植的供体大鼠坐骨神经骨盆出口以远5mm处切断,向远处取长约15mm坐骨神经一段作为移植物。异体神经包埋组:取供体大鼠15mm坐骨神经段包埋于右大腿后侧。自体神经包埋组:在右大腿后侧埋入自体左侧15mm坐骨神经片段。(2)术后2周取出皮下包埋的神经段,进行大体观察;然后2组各随机取5个标本做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光镜观察(×400);其余各5个标本作超薄切片(μm)透射电镜下观察(×17000)。主要观察结果:两组大鼠神经段经皮下包埋2周后大体形态、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结果:(1)大体观察结果:2组神经段外观相近。(2)光镜观察结果:2组均见髓鞘变性,轴突断裂,血管充血,外膜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异体神经包埋组炎性反应稍重于自体神经包埋组。(3)电镜观察结果:2组可见相似的髓鞘退变、变性,许旺细胞退变。结论: 异体神经包埋后周围神经发生一定的炎性反应,但许旺细胞活性与自体神经包埋后周围神经相似。《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2006年8-12月发稿重点 详见网站: ☆ 中枢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 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创新性机制研究☆ 神经损伤与再生相关的多种因子研究☆ 神经损伤与再生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应用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干预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各类相关研究☆ 应用中医药技术干预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各类相关研究北大副教授杨柳参加哈佛眼科研究所视神经再生研究北大医院眼科副教授杨柳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与哈佛医学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起完成了损伤的视神经从眼球到脑内靶组织的再生的研究。文章发表在2005年3月的Jonrnal Cell Science。领导这一研究的哈佛医学院眼科副教授陈东风说:“这是一个美梦成真的时刻,也是迄今为止能够使如此多的神经纤维再生到如此远距离的靶组织的唯一研究,而以前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部分的视神经损伤后是不能再生的。”这将会为众多由于青光眼和视神经损伤而致盲的患者,同时也对脊髓损伤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该研究是在实验室小鼠身上实现的,他们利用视神经损伤模型,着力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障碍,并努力扭转这种再生的障碍,通过Bcl-2高表达和抑制瘢痕的形成实现了小鼠视神经的再生。这一研究小组认为,至少看到40%的神经纤维再生,但是我们相信实际上再生的比例更高。下一步就是要研究再生的视神经是否有功能,也就是说小鼠是否能够重新恢复视力。当然将Bcl-2高表达结合防止瘢痕形成同样也会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中起作用,使脊髓损伤患者能够有希望重新站立行走。Schepens眼科研究所是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眼科研究所。杨柳于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重点进行视神经再生和视网膜脱离后神经细胞凋亡和拯救的研究工作。而视神经再生从眼球长到脑内靶组织的研究是由杨柳完成的。目前杨柳正在与Schepens眼科研究所合作,继续对小鼠视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进行研究。近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诞生一项重大突破:科学家通过抗凋亡基因Bcl-2高表达和抑制损伤瘢痕的形成实现了小鼠视神经的再生,为青光眼等永久致盲性眼病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细胞科学杂志》今年3月号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副教授杨柳在哈佛医学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做博士后期间全程参与这一课题,并承担了第一部分的全部研究,也正是得到高度评价的“科学家首次使视神经再生——从眼球再生到脑内”的部分。杨柳与哈佛同行一起,利用视神经损伤模型,致力于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障碍,并努力逆转这种再生的障碍。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发现,出生后3天的Bcl-2转基因小鼠在视神经夹闭损伤后24小时,即可见到视神经轴突的再生,4天后再生的视神经轴突长入脑内的靶组织,可见抗凋亡基因Bcl-2是关键的神经再生内在因子;第二部分研究发现,成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的关键的外部因素。由上述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出生后Bcl-2基因的下调和损伤后神经胶质瘢痕的形成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丧失的关键因素。国际青光眼协会主席Wright评论说:“这一研究结果将对由于青光眼和其他视神经损伤所致的视力损害或盲目带来革命性的治疗技术。”

171 评论

小笼0113

(一)发病原因 NF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可归类于神经皮肤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分为Ⅰ型(NFⅠ)和Ⅱ型(NFⅡ)。NFⅠ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外显率高,基因位于染色体。NFⅡ又称中枢神经纤维瘤或双侧听神经瘤病,基因位于染色体22q。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子女中约半数可发病。NF的发生可能由于基因突变,使具有生长调节的基因功能丧失,从而使该细胞失去控制而增生为肿瘤。是生长在神经干处的以纤维细胞为主的良性肿瘤。NFⅠ基因组跨度350Kb,cDNA长11Kb,含59个外显子,编码2818个氨基酸,组成327kD的神经纤维素蛋白(neutofibronin),分布在神经元。除5型NF可能为后合子体细胞突变(post-zygotic somatic mutation)外,约50%病例代表新的基因突变。NFⅠ基因是一肿瘤抑制基因,发生易位、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时肿瘤抑制功能丧失而致病。1型NF的基因在染色体的中心周围区,该基因编码的神经纤维瘤素(neurofibromin)是一种由ras蛋白转变来的蛋白,具有生长调节机能。2型NF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1-q13的长臂上,其基因编码的神经鞘瘤素(schwannomin)是一种将肌动蛋白支架(aclincytoskeleton)连接到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亦起着生长调节的作用。NFⅡ基因缺失突变引起Schwann细胞瘤和脑膜瘤。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未明,可能是神经嵴发育异常。晚近认为与神经生长因子生成过多或活性过高,促使神经纤维异常增殖,导致肿瘤生长有关。主要病理特点是外胚层神经组织发育不良、过度增生和肿瘤形成。NFⅠ神经纤维瘤好发于周围神经远端、脊神经根,尤其马尾;脑神经多见于听神经、视神经和三叉神经。脊髓内肿瘤包括室管膜瘤和星型胶质细胞瘤,颅内肿瘤最常见为脑胶质细胞瘤,肿瘤大小不等,成梭性细胞排列,细胞核似栅栏状。 1.大体所见 神经纤维瘤并不都与大神经干相连系,亦可起于很小的无髓纤维。有疏松透亮薄包膜,其外无或有轻反应区。在侵袭性纤维瘤病可浸润周围正常组织,钝性剥离很难达到囊外边缘囊块切除。如肿瘤连于主要神经干上,常侵及神经组织,在囊外分离时,可见神经纤维进入及穿出肿瘤,而不像神经鞘瘤,不侵及神经纤维,不损伤神经很难整块切除。大肿瘤多为Ⅲ期病变,瘤内退变成囊腔含有黄色液体者亦常见。神经纤维瘤无包膜,但界限较清楚。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瘤体主要由神经膜细胞和神经鞘细胞组成,并可见很多增生的神经轴索和丰富的小血管。其中的纤维组织较细,排列紧密,轻度卷曲而成波浪状。有时可见纤维发生黏液变性。牛奶咖啡色斑中表皮基底细胞层黑色素增多,可见巨大的色素颗粒。 2.镜下形态 电镜检查表明这些肿瘤是由成纤维细胞或周围神经的神经膜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主要表现是疏松的梭形细胞产生细纤维状嗜伊红基质,呈起伏的波浪状,有规律性,有吞噬细胞,含有脂质及含铁血黄素;亦有Verocay小体、血管增生、成熟脂肪、成熟纤维结节等,称为混合型神经纤维瘤。NFⅡ多见双侧听神经瘤和多发性脑膜瘤,瘤细胞排列松散,常见巨核细胞。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两类病理改变。 (1)皮肤神经纤维瘤:肿瘤无包膜,由神经衣细胞和神经鞘细胞构成,神经衣细胞为未成熟的胶原纤维束,束内原纤维较细,有些纤维间有黏液。神经鞘细胞呈细长菱形或略弯曲呈波形,胞界不清,胞质呈淡嗜伊红性,两端有明显的长短不一的丝状突;胞核常深染,大都与胶原纤维束疏松平行排列呈波形或涡纹状。 (2)皮下丛状神经纤维瘤:侵犯周围大神经,并见不规则形神经束。增生的神经鞘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弯曲的条索,周围为黏液样无定形间质。 免疫组化神经纤维瘤根据其主要细胞类型而有不同的抗原表达。S-100蛋白及4型胶原对神经鞘细胞呈阳性表达,表皮膜抗原对神经衣细胞呈阳性表达,vimentin对成纤维细胞和神经鞘细胞呈阳性表达,神经丝和髓磷脂碱性蛋白对轴突和髓磷脂鞘呈阳性表达。 此外,本病还可有脑膜膨出、脊髓空洞症、和先天性畸形等病变。有些病人尚有神经系统以外的病损,如代谢性骨病引起骨质增生、颅孔闭塞、因正常骨质被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所取代而使骨质稀疏、囊肿形成;以及先天性脊柱异常、骨囊肿、胫骨假关节形成;也可有某一肢体及半侧舌或面部的肥大、脊柱侧弯等。还有报告大脑皮质组织学异常、灰质异位岛区和局限性神经胶质增生等,这可能是产生智力迟钝的原因。 肿瘤通常为良性,且生长缓慢。大约3%~4%可发生恶变,尤其大型丛状神经瘤更有恶变可能。恶变多为周围性肿瘤,中枢的肿瘤极少有恶变。皮肤纤维瘤和纤维软瘤系由纤维组织增生所形成。多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无细胞膜,皮肤色素斑由表皮基底细胞层内黑色素沉积所致。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临床神经病研究进展论文

    张海龙博士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1.张海龙,侯铁胜 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7, 17:226-228.2.张海龙,傅强,赵鑫,陈

    向着好吃奔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囊性纤维病研究论文

    种严重隐性基因遗传病囊性纤维性变(cystic fibrosis)以前也称为粘滞病或粘液粘稠病(mucoviscidosis),(稠是说液体中含有某种成分很多的

    快乐花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神经病学研究进展论文

    张海龙博士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1.张海龙,侯铁胜 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7, 17:226-228.2.张海龙,傅强,赵鑫,陈

    哇啦哇啦bibib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神经纤维病研究进展论文

    大鼠异体神经段皮下包埋后的形态学特征高明堂1,蒋电明2(1郑州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省郑州市45000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庆市400016)

    叽叽咕咕喳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精神病研究进展论文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

    萨瓦底卡F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