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2

小雨012345
首页 > 医学论文 > 有关太阳病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末夏初

已采纳

《伤寒论》中将病定义为六种,其中有三阳、三阴,“太阳病”作为三阳中的一个,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且以刘力红教授给的思路来简要梳理一下,期望能够给大家一个简要可懂的表述。我们从病机条文、时相条文对称来解读“太阳病”的病机、病剧、病解与治愈。 太阳篇中第1条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病机条文讲了三个脉证,一是脉浮,二是头项强痛,三是恶寒,这三个脉证便是鉴别太阳病的关键所在。根据刘力红教授的解读以及《伤寒论》的病机条文,可以知道,这三种脉证是或然关系,有其一二便可以断定其是太阳病,而不是三者都要具备。 具体解读看,这个脉浮,有五个思考点,一是脉之所在,病之所在。脉浮因为邪气犯表,阳气应之出表抗邪,脉便随阳而外浮。二是人法地,太阳主寒水,在地球上这个最高就是喜马拉雅山,这便于脉浮的最高脉相应。三是太阳重脉,因为太阳主水,是阳中之阳;少阴为水火之藏。因此,《伤寒论》中提纲条文中直接言脉,太阳是“脉浮”,少阴是“脉微细”。四是肺朝百脉,肺处华盖,为水之源。我们知道北方水,而肺归西方,为什么是水之源?这需要关切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逻辑关系才可以解读。后天八卦中坎水居于正北,所以有北方生水,水属北方,是从后天角度说的。在先天八卦里,坎水居于正西方金位,这个西在地上倒也是跟长江、黄河的源头对位了,也印证的肺为水之源的说法。而这个先后天的关系是体用关系,以先天为源为体,以后天为流为用。五是上善若水,人体主水的是肾,肾为水藏,在五藏中处于最低位置,而肾之华在发,又处在人体最高位置,一个至高,一个至下,几于道的深意也就出来了。 这个头项强痛也需要说两点,一是太阳之位主头项,主要是浮脉是最高的脉,头项是人的最高处,所以对应太阳;二是项为太阳专位,项是太阳主河流的端口,在人则是受枕之处。而这个“强”与寒有关,治疗此端口则必要土来对应。 恶寒也要解读两点,一是表受邪,太阳开机必受阻,阳气外出障碍,不敷肌表,所以恶寒。二是恶寒强调主观感受,注重形而上多一些。 太阳病时相条文中言及欲解时,即疾病有可能解除,或者有可能痊愈,或者有可能减轻的时间区域。也就是巳午未,从一天来讲就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时段,从一个月来讲就是月望前后时段,从一年来讲就是四五六月这个区域。太阳病的要素主要是病位在表,病性多寒,开机受病。而在欲解时,开方就是开欲解时,开这个时间。比如这个太阳病,开一个巳午未的时间,就是麻黄汤,气温热、性开发,服后身暖汗出,仿佛置身于夏日的火热之中。这就相当于用麻黄汤模拟打造了一个巳午未时相。 欲作时正好与欲解时对冲,在亥子丑位,如果一个咳嗽或者腹痛,它在日周期内有很强的规律性,比如在亥子丑这段时间发作或加剧,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它有太阳病的可能。这就是太阳病,在表,性寒,开机受病,在亥子丑发作,在巳午未缓解而可营造这个时位以治愈。

183 评论

许文强的爷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一点点的解释。关于太阳主表,在《灵枢·营卫生会》中说:“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外就是表。《灵枢·本脏》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为阴阳之根,所以人的阴阳不和之病,穷必及肾。肾既合于三焦,又合于膀胱。膀胱叫做水府;“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又叫做水的道路。 上面《灵枢·本脏》中的这段话,腠理毫毛其应”,就说人体腠理毫毛中的阳气就是通过膀胱和三焦输布来的肾阳之气。应是外应,外应于腠理毫毛,指的是气和水根于内,应于外的意思。因为膀胱、三焦都是带有津液的,所以到腠理毫毛的气不是单纯的气,里面还有水分。外感风寒之邪一旦闭塞了阳气,就意味着腠理毫毛里的水液也闭郁住了,因此要发汗才能把风寒之邪去掉。日本的医学家就认为麻黄汤发汗就解水毒。 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分裂的看,人是一个整体,脏腑的功能是互相协助的。《灵枢·本输》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这也是说肾往上属于肺,合于膀胱,经过三焦的上下沟通,“故将两脏”,所以说太阳主表和少阴阳气的支援是分不开的。为什么太阳要和少阴相表里?因为不形成阴阳表里,太阳主表就很困难了,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只有借助于少阴肾气,先天的元阳之气,才有那样一个大阳之气。 太阳阳气从何而来 另外,我们再看一看《灵枢·决气》讲关于气的问题。何谓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上面介绍过,太阳之气要通过三焦,得到肾的支援,才能主表。但是,只有先天的肾气,没有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也是不行的。《灵枢·决气》篇就指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人只有呼吸了天阳之气,天阳之气和水谷之气结合在一起,变成能量,然后才能“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因此,太阳的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的阳气,既包含有先天肾气,也包含有水谷之气、呼吸之气。 按照以前天地人的说法,有天气就是呼吸之气,有地气就是水谷之气,有人气就是先天禀赋的肾气,这是天、地、人三气会合的协同作用。因此,没有肺的宣发、胃的滋养,太阳之气就没有来源和接续,就不能发挥作用。为什么在太阳病表证里有喘?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肺气,邪气影响了肺气的宣降,导致肺气不利。为什么在太阳病里有干呕,有呕逆?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胃气,邪气影响了胃气的通降,导致胃气不利。为什么在太阳病里有“发热而反脉沉者”?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少阴肾气。因此,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人体在生理功能方面是有联系的。太阳主表和肺主皮毛、三焦温分肉都是一致的,不要看成各自为政、互不相关的。

256 评论

梦叶草2011

1. 张仲景把黄帝内经的第31篇热论归纳起来,把它分成六经辨证。开始犯表,表就是太阳,太阳寒水保护我们不会丧失体温,寒水位于皮里,正常状态是不断更新代谢。若伤寒,旧水停于此,则不代谢。 2.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阴阳脉,寸为阳,尺为阴。病在表,脉浮,张仲景主要代表的四个脉,浮、沉、迟、数,浮数为阳脉,沉迟为阴脉。由阴脉变成阳脉,为病退,由阳脉变成阴脉,为病进。稍稍一碰皮肤摸不到则不是浮脉,稍微按下去就可以摸到就比较平和,按到骨才能摸到则为沉。张仲景很会望诊。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病只有进入少阳或阳明才会呕逆,如果在太阳就出现呕逆,代表脾胃不好。所有的痛都是来自于压力,并非发炎,大汗时毛孔张开,一吹冷气,则毛孔收缩,汗水停于皮内肉外,寒水则替换不掉,就会痛。 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阳明无死症,病传到阳明就不会再进了,有的人便秘一辈子。太阳病可传到阳明,就结束了。也可传到少阳,再进入太阴、少阴、厥阴。静,为没有变化。传经的原因是心脏,抗生素第一个伤心脏,舌为心之苗,服用抗生素后舌苔第二天变成地图舌。 5.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感冒、出汗、又感冒、最后变成汗流不止者,就是风温。 6.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蒸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风温就是汗流不止,即脱水。必须要补水、补津液,所以有新加汤,加人参。缺水了,血液变浓,循环变差,舌头力量不够,没有力量说话,肺津液不够,则打鼾声大。津液丧失很严重到我们身上最后一层就是厥阴、肝脏了。 7.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所有的阳病,腑病,恢复的时候都是在中午,阴病,脏病恢复的时候都是在半夜。半夜起来找东西吃,脏病好了。 8. 伤寒论治病时不用补药,补阴,轻补甘草,中补甘草大枣白芍,大补人参。补阳,没病的时候就吃补阳药。汤剂服用时是吃气(大火)还是吃质(小火)?重症用汤剂,久病痹病用散剂,硬块肿瘤用丸剂。 9. 桂枝汤: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2枚劈开。人体的血管动脉和静脉是等长平衡,阴阳调和。桂枝,阳,动脉,白芍阴,静脉。阳虚加桂枝,阴虚加白芍。红枣,生胃液,红黄色,火生土,生姜刺激胃液。甘草,解百毒,解肠胃宿食的毒,炙甘草强心脏。 10. 项强者,加葛根。葛根能吸水,排旧水,剂量一定要高于桂枝白芍。有的3040g,有的甚至用到100g。葛根的药性是往上升的,头部的肌肤肌肉麻痹都可用,如果脚麻就不要用了。剂量是7碗水煮成3碗药。桂枝汤加葛根,就是桂枝汤做基础,利用桂枝到头颈部。那如果要到脚步、肩部就再加别的药好了。 11. 桂枝汤禁忌:酒客,吐家。酒客不喜甘,甘为桂枝,桂枝伤胃,辛温发散可扩展胃部血管。内经里有苍术和泽泻解酒方,苍术祛湿,泽泻利水。 12. 桂枝加附子汤,很多都用炮附子3钱左右,炮附子在此是固表,它与其他药物汇合时又会产生别的作用。桂枝解肌,把皮肤解开,炮附子一上来就把汗液给固住了,两个打配合,起到止汗的作用。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太阳病里证的论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节选(胡希恕)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的应用不止是上条这么一个狭窄的问题,这一条就把它的面扩展了。他这个「必自

    Magic侠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伤寒论关于太阳病篇的论文

    岱恕整理,李翼龙口述讲解       太阳病,发热而渴。 因为太阳病为前提,所以说能量向体表聚集,因此在这有发热的可能。但是这种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苏夏夏1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伤寒太阳病相关论文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痛而恶(wu)寒。 解释: 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恶寒:怕冷的

    樱桃啃丸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少阳病的论文

    少阳病寒热属性探讨少阳病的寒热本质是什么?少阳病的特点是寒热交替。张仲景自己对寒热交形成机制的解释是“血尽气弱,理开,邪气入,与正气抗衡,受胁而缚。”邪分,寒热

    jessica-q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太阳病论文

    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

    yoyobear198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