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特质
rèn shēn hé bìng xīn zāng bìng
pregnancy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disease
妇产科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目前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回圈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心脏病患者能否安全渡过妊娠、分娩关,取决于心脏功能,故对此病必须高度重视。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其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约为1%4%。我国1992年报道本病发病率为%,死亡率为%。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妊娠合并心脏病高居第3位。只有加强孕期保健,才能降低心脏病孕产妇死亡率。
临床表现
(1)有肝炎密切接触史或半年内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史。
(2)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常有不同程度的黄疸或轻度发热等。
(3)肝区疼痛,肝肿大且有压痛。
(4)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昏迷,亦可有出血倾向。
1.妊娠期 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加大,显著加重了心脏负担。血容量增加始于妊娠第6周,至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及心排出量增加。妊娠早期是以心排出量增加为主,妊娠晚期需增加心率以适应血容量增多。至分娩前12个月,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10次,使心脏负担加重。此外,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向上移位,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扭曲,机械性地增加心脏负担,更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
2.分娩期 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在第一产程,子宫收缩能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血压稍升高,幅度为510mmHg。每次宫缩约有250~500ml血液从子宫中被挤出,中心静脉压升高。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产妇出现用力屏气,腹壁肌及骨骼肌同时工作,使周围循环阻力及肺循环阻力均增加;同时加腹压能使内脏血液涌向心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原有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可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房压力增高而转变为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第三产程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突然缩小,胎盘循环停止,子宫血窦内大量血液突然进入全身循环。同时腹压骤减,血液向内脏倾流,回心血量急剧减少,使功能不良的心脏易在此时发生心力衰竭。
3.产褥期 产后3日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除子宫缩复使一部分血液进入体循环以外,孕期组织间潴留的液体也开始回到体循环,此时的血容量暂时性增加,仍要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 综上可见,妊娠32~34周及以后、分娩期及产后3日内均是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最危险时期,临床上应给予密切监护。
诊断
1.按内科心脏病诊断常规。
2.注意有无心力衰竭,是否因妊娠而加重,及其治疗经过。
治疗
应与心内科医师共同处理。
1.判断能否继续妊娠,妊娠早期若有下列情况,应终止妊娠。
(1)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
(2)有心衰史。
(3)有风湿活动者。
(4)紫绀型先心病或联合瓣膜病。
(5)应手术而未手术或经手术后心功能未改善者。
2.孕中晚期心功能Ⅲ、Ⅳ级,经保守治疗未好转者,应酌情作剖宫产。
3.继续妊娠者的孕期处理
(1)休息,加强营养。
(2)预防和控制感染(含上呼吸道感染)、纠正贫血、防治妊高征等。
(3)加强孕期监护,孕20周前每2周在内科及产科检查1次。孕20周后,每周检查1次,酌情收入院观察治疗,可住内科亦可住产科,一般孕36周后必须住产科待产。
(4)加强胎心监护。
(5)心功能Ⅱ级及以上者,应予洋地黄等,以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前或后负荷。
(6)并发症的治疗:例如并发肺水肿者须给利尿剂等治疗。
4.继续妊娠者的临产期处理
(1)第一产程:①保持环境安静,解除孕妇顾虑,增强信心。酌情斜坡卧位,吸氧。②加强或调整抗生素预防感染。③加强监护,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2~4h,及时发现早期心衰。④胎心监护。⑤严密观察产程,调整有效宫缩,缩短产程。⑥酌情予镇静剂减少精神紧张和心脏负担,哌替啶50~100mg,或安定10~20mg肌注。⑦若产时发生心力衰竭,脉搏>120/min,呼吸>28次/min,或心功能Ⅲ~Ⅳ级者急请内科会诊,提出治疗方案。近期未用洋地黄制剂者,可给毛花甙丙,加入10%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
(2)第二产程:①缩短第二产程,待先露达盆底时,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②应缓慢地娩出胎儿,(剖宫产时也应如此),并在胎儿娩出后给产妇肌注哌替啶50~100mg,立即腹部压砂袋或用腹带固定,以防腹压突然下降,使回心血量骤增,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3)第三产程:①及时娩出胎盘,有效地按揉子宫。②尽量不用或少用宫缩剂,以减少产妇的回心血量。③在产房产后观察至少2h,情况平稳后,方可送回病室。严密监视病情变化。
5.产褥期处理
(1)严格卧床休息,产后24~48h内测血压、脉搏、呼吸l/4h,警惕出现心衰征象,继续给洋地黄制剂维持量。
(2)严密观察病情,预防产后心衰。
(3)继续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心功能Ⅱ级以上不宜哺乳。
(5)心功能Ⅱ级者可2周后出院,Ⅲ级以上者,视病情酌情出院。建议适时行绝育术。
按产科一般护理和心脏病护理常规进行。
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对于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一定要求做到孕前咨询,以明确心脏病的类型、程度、心功能状态,并确定能否妊娠。允许妊娠者一定要从早孕期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未经系统产前检查的心脏病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较经产前检查者高10倍。
1、应加强早期保健,安排好病人生活,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营养。
2、预防心衰每天夜间保证睡眠,日间餐后休息。限制活动量,限制食盐量每天不超4克。
3、积极防治贫血,给予铁剂、叶酸、维生素B和C、钙剂等。加强营养。
4、产褥期产妇应充分休息。
5、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品的进食,防止体重增加过快、过多。应减少脂肪类食物和盐的摄入量。
四十一度灰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妇产科学部分,也属于妇产科学的重点章节。 天津卫生人才网 专家 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
【单选题】 女,35岁。初产妇,妊娠34周,心慌,不能平卧一天。查体:P120次/分,R30次/分。BP140/9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双肺满布湿啰音,胎心率145次/分。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纠正心衰后期待治疗
B.纠正心衰同时剖宫产
C.纠正心衰后引产
D.纠正心衰后剖宫产
E.纠正心衰同时破膜引产
【答案】D。
可以看出,这道题目的考点就是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措施,妊娠合并心脏病中重中之重就是其处理措施,那么除了处理措施,我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需要大家掌握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一、概述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人可出现心力衰竭,最容易发生在妊娠32至34周、分娩期和产后3天。
二、能否耐受妊娠
1.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Ⅰ至Ⅱ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也无其他并发症者。
2.不宜妊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至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有其他并发症者。
三、处理
1.妊娠期
(1)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12周以前行人工流产;妊娠36周-38周者提前入院待产。
(2)若妊娠晚期发生心力衰竭,原则是待心力衰竭控制后再行产科处理。
2.分娩期
(1)经阴道分娩:适用于心功能Ⅰ至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
①第一产程: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②第二产程:避免用力屏气和增加腹压,应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尽量应用助产缩短第二产程。
③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而诱发心衰。为防止产后出血过多,可静注缩宫素,禁用麦角新碱。
(2)剖宫产:适用于心功能Ⅲ至Ⅳ级者。
3.产褥期
(1)产后3日内,尤其是产后24小时仍是心衰发生的高危期,应严密监护。
(2)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不宜哺乳。
(3)不宜再妊娠者,可在产后1周行绝育术。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可使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合并症,是
rèn shēn hé bìng xīn zāng bìng pregnancy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disease 妇产科 妊娠合
第一篇呼吸内科诊疗规范第一章肺炎第二章肺脓肿第三章肺结核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第五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六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七章特发性肺纤维化第八章肺血栓栓塞症第九章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可使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合并症,是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可使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合并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