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0

霸气甫爷
首页 > 医学论文 > 关于溺死的法医学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春冰帝

已采纳

男俯女仰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言:溺水而亡的人,男性会面朝下,而女性则是面朝上。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是空口无凭的,而是有人做过细致的分析的。而且从古到今,各种解释的版本非常多。

比如:在中国古代著名法医宋慈有,他也被认为是法医的鼻祖,他有一本著名的《洗冤集录》,在这本书中的《卷之三·二十一章·溺死》记载着许多关于溺亡的鉴别方式,其中就记载这这样的一段话:

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

这句话讲的就是溺水而亡的人的姿势,男性是面朝下,女性是面朝上。

宋慈的这个论述大概是他在多年的法医生涯中总结下来的经验,还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除了宋慈,现代医学也有相关的阐述,主要是集中在人体结构上。尤其是男性与女性的盆骨形状、大小是不同的,导致重心会随着骨盆的形状略有不同。人在直立的时候,骨盆口平面与水平面是呈现一定的角度,这也被称为骨盆倾斜度。

而女性的骨盆倾斜度比男性的骨盆倾斜角度会更大一些,这使得女性的重心相比男性更偏向后方。不过,如果尸体上挂上了重物,那么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但关键还是看重心在哪里。

传统的看法基本上都聚焦在人体的身体结构对重心的影响,尤其是探讨男性和女性身体结构不同,导致重心发生了些微的变化。那么这个看法到底对不对呢?

理论 vs 现实

其实传统的看法一点毛病没有,理论看起来很完美。但我们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曾经就有人对浮尸的情况进行统计,我找到了两篇相关的论文都有相关数据的呈现。首先,第一篇是《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统计了751具浮尸,其中有男性,也女性,并统计了这些尸体有多少是面朝上,有多少是面朝下的。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男性浮尸面朝下的有411,占比;面朝上的有104,占比。

女性浮尸面朝下的有182,占比;面朝上的有48,占比。

也就是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面朝下的多,而且比例接近于80%,面朝下的比例是20%左右,并没有因为性别不同,而呈现出不同。也就是说,和性别压根没有关系。

除了这篇论文,还有一篇名为《236例水浮尸俯仰机理分析》。

这篇论文章,作者对236具浮尸进行的统计分析,也对男性和女性分别进行了统计。

我们可以把三年的数据进行合并来看,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男性浮尸面朝下的有119,占比;面朝上的有28,占比。

女性浮尸面朝下的有71,占比;面朝上的有18,占比。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并不大,“面朝下”和“面朝上”都是接近于8:2,并没有呈现出性别区别。

因此,目前统计到的数据来看,浮尸的“俯仰姿势”和性别关系不大。两组数据能得到的共性是:“面朝下”的情况与“面朝上”的情况大概是八二开,也就是“面朝下”的情况更为普遍一些。那这背后有什么原理吗?

就有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看法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来自于“太理想化”,有点类似于直接把实验室里解剖的那种尸体扔水里的情况,也就是假设了“不挣扎”。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现实情况,就会发现人在溺水时,由于求生欲以及对死的恐惧,就会不断地剧烈挣扎。

人一旦挣扎,由于人体是有有机的整体,就会带动着整个身体都在动。由于连接整个人体各部位的是颈部、肩关节、髋关节、上下肢的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当这些关键部位弯曲时,大多都是像腹部这一侧的,所以人体一旦剧烈的挣扎,肢体都是向着腹部侧弯曲的。因此,人体的重心实际上是要靠向腹部侧的,这就使得人都是俯卧的,也就是面朝下的。

除非是溺水死后,尸体悬浮在水中发生了尸体痉挛,此时的尸体就会呈现角弓反张状,重心就会靠背部这一侧,那尸体最终就会是仰卧,也就是面朝上,只不过尸体痉挛的概率相对较小,所以这种情况就出现的相对较少一些。

因此,这才会出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浮尸大多都是面朝下的。传统的说法其实是少考虑了“人会挣扎”这个要素。

参考文献:

[1]祝家镇,法医病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59).

[2]林彬,许操,李旭,236例水浮尸俯仰机理分析[J],广东省公安科技,2012(2):22-23.

[3]李学军,郭向东等,232 例水中尸体检验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7(5):298-307.

[4]李旭,龚茂华,林彬,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7(32):82-84

179 评论

实言舌实言兑

因为男性的盆骨与女性的盆骨位置不一样,形状也不同,女性盆骨的倾斜程度比男性要大,这就导致了女性的重心要靠后,所以女人面朝上,男人面朝下。

121 评论

jerrystone

溺死比较复杂,鉴定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水中尸体的个体识别 死者的容貌、着装、特征性标记等。DNA检验(二)水中尸体的损伤 注意区别生前损伤、濒死期损伤和死后存留水中所致损伤。濒死期损伤生活反应不明显,死后损伤无生活反应。(三)落水地点的勘察与判断(四)死亡时间推断(五)水中尸体的死因主要鉴定生前入水还是死后抛尸。 对水中的尸体要鉴定是否为溺水死亡,即解决是生前溺水死亡还是死后抛尸入水的问题。新鲜溺尸可根据体表改变,内部器官征象,以及左右心腔内血液成份的不同等做出判断。若溺尸已经腐败,则主要根据器官组织和骨髓、牙齿中检验出硅藻来确定。此外,还应注意排除其它死亡原因,如有无酗酒,服麻醉药,外伤,冠心病等猝死。必要时还应取材作毒物分析以排除中毒的可能性。对溺尸身上的损伤,必须鉴别是生前伤还是死后伤,并正确评价损伤与溺死或其他致死原因之间的关系。水中尸体上的损伤鉴定,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生前损伤常由于流水的冲洗而失去生前损伤的一些特征;尸体在流水中也可与河中的岩石、树桩等碰撞而形成损伤,尤其是头部,其损伤程度可能很重而使人怀疑是他杀;水中尸体如碰到螺旋浆也可形成严重损伤,甚至致肢体离断;水中动物也可毁坏尸体造成损伤。

124 评论

崎岛莫奈子

浮游生物是指水中生活的一些单细胞的动物及植物。硅藻是水域中生存的浮游单细胞生物。能分泌抵抗力很强、不易破坏的二氧化硅支架,称“硅藻细胞”。壁的强弱,因含硅量的多寡而异。壁质坚硬,由上下两个半壳相套而成,好象培养皿一样。上、下两面称壳面,侧面上下壳相互套合的部分称壳环。壳面上有辐射对称(如圆心硅藻目)或左、右对称(如羽纹硅藻目)的各种花纹,这是分类的主要根据之一。硅藻的大小不一,从数微米至数毫米,但相当多的硅藻其大小在8~15μm范围内。其有各种外形,如圆形、椭圆形、线形、四方形、三角形、六边性及八面形等。目前已知硅藻约有15,000种,淡水和海水的硅藻约各占一半。淡水中以羽纹目为主,海水中以中心目为多。经过许多实验及实践证实,硅藻检验是诊断溺死的较好方法。但有些学者的实验发现溺死者体内不能检出硅藻。反之,也有长期生活在富含硅藻灰尘的非溺死者,内脏也可检出硅藻。因此,部分学者对硅藻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在欧洲溺死的诊断一般还是根据肺和其他组织有无浮游生物来决定。有些学者指出:在肺、心、肝、肾、骨髓及牙齿等同时发现有浮游生物——硅藻,才具有诊断生前溺死的价值。特别是高度腐败的尸体,各种外表征象已不存在,内脏也已腐烂,这时检查骨髓及牙齿中有无硅藻,是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抛尸入水的最好方法。有些学者认为,如在水中休克致死者或溺水中并无硅藻存在,就不能在死者的内脏中检出硅藻,所以检不出硅藻并不能一概排除溺死。但在美国等一些国家有人认为,空气中也存在硅藻,如生前吸入体内,则死后也可能检出,因此,在应用硅藻检验结果来肯定或否定溺死时,必须慎重。70年代开始,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江省公安厅联合组成科研小组,开展了“内脏硅藻检查对判定溺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止污染的前提下,硅藻检验对判定溺死有重要意义,对法医学的溺死鉴定很有价值。在诊断溺死的许多方法中,由于硅检查技术简单,稳定,结果可靠,因此目前它是一种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准确的硅藻计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易于鉴别溺死和非溺死,尤其是在作人工复苏后,死后肢离或腐败等情况下,其他方法不能诊断溺死时。国内现在一般认为,如果能防止操作中的污染,在肺脏边缘组织、肝、肾、骨髓等多个脏器中检出与现场水样相同种类的较多硅藻,一般可做出溺死的鉴定。器官组织经破坏有机质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硅藻,破坏有机质的方法不少,但实际应用较多的仍是强酸破机法。在破机过程中必然破坏相当数量的硅藻,尤其是幼稚的硅藻细胞。硅藻检查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否则可能将不是硅藻的杂质,误当作硅藻认定,或者由于不熟悉硅藻的特点而将硅藻漏诊。同时,器官组织不同,硅藻的检出率也不一样,据报告,生前溺死者肺、肝脏的硅藻检出率约100%,心血只有50%,肾,心27%,脾,骨髓14~20%。虽然各家报告的检出率不同,但相当比例的生前溺死者,器官组织中检不出硅藻,因此,除肺以外,其它器官检不出硅藻并不能绝对排除溺死。总之,死者内脏硅藻检查对判断是否溺死的价值是肯定的,关键是防止污染、破机处理得当和观察细致。这项检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否则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许多浮游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素。这种色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产生淡红色荧光。含有这种色素的浮游生物作为红色荧光而被认出。实验显示,溺死者脏器中含有叶绿素的浮游生物,经激发后,可以观察到清晰的红色颗粒。 由于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上的应用,提高了溺死诊断的能力。实践表明,对死亡历时已久,特别是已高度腐败的尸体,由于死后的溺液扩散作用以及腐败气体引起的死后循环,左、右心脏血液的任何差异都已无实际意义。对于比较新鲜的尸体,例如死后12小时内,甚至24小时内的溺死者的尸体,左、右心腔血液中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血液导电度、比重、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究竟有无差异,仍然有不同的意见。根据各地水域中某些离子的含量不同,进行测定而进行溺死法医学鉴定的实验有不少报告,如内脏中测锶离子、氟离子的含量。有些学者指出,作为工业废物抛入水域的化学化合物在溺死过程中可以进入身体,它在死后起着另外一个诊断的指征,个别例子已得到证实。曾有一个七岁男孩在煤矿顶附近的塘中溺死,在该塘的水和尸体血中检出苯酚化合物,但这个化合物的浓度很低,不至于因中毒致命,因此可以肯定男孩在这个塘中溺死的事实。这提示在溺死的实验室检查中除了各种针对性的指标外,各种工农业污染物的检查,可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

345 评论

相关问答

  • 猝死的法医学论文

    1.心脏原因2.吃了违天时的食物:如冬天吃西瓜.

    乐乐冰儿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烧死的法医学论文

    生前烧死是呼吸道里有灰之类的东西,因为活着的人会呼吸还会呼救,但是死去的人呼吸道里就很干净。

    晴朗的海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医学论文的写法

    医学论文的写法如下: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

    杭椒牛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法医学论文关于猝死

    猝死是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这样的死亡往往得不到家属的理解,对猝死的鉴定主要是给家属一个明白,对死者负责。

    真锈菜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法医学论文勒死

    缢死专指上吊而死,勒死则不是,有很多方式。

    影子kerr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