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8

mirandamly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药学论文四性五味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安哥拉天使

已采纳

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其中的“性” 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 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 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 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 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 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 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中草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 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和“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 凉、平正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 (一)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 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四)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 (五)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 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 (一)淡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 (二)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由于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同时,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虽然有七种滋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 ”。 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 由于气有气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例如,紫 苏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芦根性 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可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等。 一般说,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也 就有所区别;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点 。例如,同样是寒性药,若味不相同,或为苦寒,或为辛寒,其作用就有所差异,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风热;同样是甘味药,但气有所 不同,或为甘温,或为甘寒,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黄耆甘温?可以补气,芦根甘寒 、能清热生津。所以,在辨识药性时,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 在临床具体应用时,一般都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的,而在特殊应用的时候,配合其它药物,则或用其气,或用其味。

129 评论

无痕之音

问题一:中药学的四气五味指的是什么? 四气又称四性,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是依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石膏、黄连、栀子等能治疗热性病,表明这些药物具有寒凉性质。反之,附子、干姜等能治疗寒性病,也就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温热性质。所以,一般说来,寒性、凉性的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温性、热性的药物具有温里散寒的作用。 五味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征;木香、红花能行气行血。 甘:有补益、和中的作用。如人参、黄芪能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五倍子能涩肠止泻。 苦:有燥湿、泻降的作用。如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大黄能泻下。 咸:有软坚、泻下的作用。如海藻、瓦楞子能软坚散结;芒硝能泻下通便。 问题二:古代将中草药按药性分为“四气”,指的是什么? [中医] 《神农本草经》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这是有关药性基本理论四气五味最系统的记载。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寇宗在《本草衍义》中指出:“凡称气者,即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序例(本草经)中“气”字,恐后世误书,当改为“性”字,于义方允。” 问题三:四气是指哪四气 中医四气五味指什么四气: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五味:酸、苦、甘、辛、咸. 其中淡附丁甘、涩附于酸

106 评论

蓝色琴弦

中药的四气五味,能反映中药的性质和功效,了解四气五味,才能更好掌握中药的功效

152 评论

暖暖烛光2016

中医的四气是温热凉寒,分别对应木火金水四个行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木,其气温,其味酸,象少阳,阳气初生,温和条畅,阳春之气火,其气热,其味苦,象太阳,阳气旺盛,燔热灼腾,夏热之气土,其气平,其味甘,平者,不偏之谓,阳生阴长,万物繁茂化育,成熟之象,上而为夏,下而为秋,阳与阴之转化之时金,其气凉,其味辛,象太阴,阴气初生,凉懔燥干,秋凉之气,阳杀之象,阳杀者,阳气少而阴气增之谓水,其气寒,其味咸,象少阴,阴盛极也,凛冽冷清,冬寒之气,阴多阳少,阳气闭藏这个是一个大致的描述,如果要仔细考察,可以参看内经素问前6篇

110 评论

杜佳妮625

(1)四气也称四性,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其中,寒、凉和温、热是性质不同的两类药性,而寒和凉、温和热只是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凉次于寒,温次于热,这是根据药物作用与机体产生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而概括出来的。凡能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其具有寒凉的性质。寒性药和凉性药属阴,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性和热性药物属阳,具有温里、敌寒、助阳、通络等作用。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称为平性,对寒证和热证都可应用。

(2)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不同的药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①酸味含有有机酸和鞣质。有收敛、固摄作用。如石榴皮能涩肠止泻。

②苦味含有生物碱和苷类。有清热燥湿、泄降作用。如黄连能燥湿泻火,大黄能泻热通便等。

③甘味含糖。有补养、和中、缓急作用。如甘草能调和药性等。

④辛味含挥发油。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如木香能理气,细辛能发汗解表、止痛等。

⑤咸味含矿物质。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如昆布、海藻能软坚治痰结等。

⑥其他有的药物具有淡味和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如茯苓能利尿除湿。涩味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等作用,如诃子能涩肠止泻等。

35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三十五味沉香丸医学论文

    沉香丸的作用:沉香自就有大量药用功效, 具记载:“沉香,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调中,补五脏,益精

    时光穿梭地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药学五千字综述性论文

    浅议药学监护及其现状药学监护(Pharmacentical 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

    530katrin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中药学性味归经的论文

    我们知道大学要毕业之前会面临一件事情,就是写毕业论文!没写好不能毕业!这就苦恼了不少大学生了,毕业论文到底怎么写呢?好了,话不多说,我直接上范文,大家赶紧看看吧

    巧克力麦乳精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二十五味珊瑚丸医学论文

    你好,二十五味珊瑚丸(水丸)适应症:开窍、通络、止痛。用于白脉病、神志不清,身体麻木、头晕目眩、脑部疼痛、血压不调,头痛,癫痫及各种神经性疼痛。规格:每丸重用法

    尛小尛1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药学五味有关论文

    中药的功效离不开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于四时相应,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已。药性温者法象春天,所以能生万物。药性热者法象夏季,所以能

    wanguofa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