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9

木木夕-琪
首页 > 医学论文 > 颈椎病发病机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落的恺1994

已采纳

目前交感型颈椎病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Luschka关节囊、颈椎小关节、颈椎后纵韧带、颈椎间盘纤维环后部及椎动脉均有交感神经分布,一些颈神经通过节后纤维交通支与颈上神经节相连。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当上述部位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通过交感神经反射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反射途径有脊髓反射和脑-脊髓反射。下面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反射的病理生理——1.脊髓反射支配头颈部的交感神经一般位于脊髓的胸1、胸2节段,发生变异可能向上达颈8、向下达胸4。传入纤维将信息传递到脊髓的侧前角细胞后,反射信号经由侧角细胞的节前纤维到达颈下节、颈中节和颈上节,在此进行交替后发出多组节后纤维。●第一组通过颈外动脉支配面部的汗腺及血管;●第二组通过颈内动脉支配大脑及眼部血管及瞳孔、眼睑平滑肌附近皮肤的汗腺;●第三组通过椎动脉支配脑干、小脑、大脑颞叶和枕叶底部、内耳的血管;●第四组为颈部三个神经节共同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心脏支,控制心律。2.脑—脊髓反射颈椎病的病理性刺激经过交感神经传入纤维及躯体神经的感觉纤维到达大脑皮层,再由皮层细胞发出信号,通过视丘中下部、中脑被盖、红核以及下方的网状结构而到达胸1、胸2节段的侧角细胞,从而再发出节前纤维到达颈交感神经节进行交替后,发出节后纤维而到达效应器官。想了解更多颈椎病知识—宜康网:

258 评论

Nuannuan暖

颈椎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从病理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椎间盘变性阶段椎间盘的变性从20岁即已开始。纤维环变性所造成的根节不稳是髓核退变加速的主要原因。可见纤维变性、肿胀、断裂及裂隙形成;髓核脱水、弹性模量改变,内部可有裂纹形成,变性的髓核可随软骨板向后方突出。若髓核穿过后纵韧带则称为髓核脱出。后突之髓核既可压迫脊髓,也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此期的主要特征是:椎间盘弹性模量改变、椎间盘内压升高、椎节间不稳和应力重新分布。2)骨刺形成阶段骨刺形成阶段也是上一阶段的延续。骨刺形成本身表明所在节段椎间盘退变引起椎节应力分布的变化,从生物力学看,骨赘的形成以及小关节、黄韧带的增生肥大均为代偿性反应。其结果是重建力学平衡。这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从病理角度看,多数学者认为骨赘来源于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的机化、骨化或钙化。病程较久的骨刺坚如象牙。由于颈5-6处于颈椎生理前屈的中央点,椎间盘所受应力较大,所以颈5-6椎间盘的骨赘最多见,其次为颈4-5及颈6-7 。3)损害阶段前面已述及,单纯的退变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也是颈椎病与颈椎退变之间的区别。只有当以上两个病理阶段的变化对周围组织产生影响而引起相应变化才具有临床意义。脊柱对脊髓的压迫可来自前方和后方,也可两者皆有。前方压迫以椎间盘和骨赘为主。前正中压迫可直接侵犯脊髓前中央动脉或沟动脉。前中央分或前侧方的压迫主要侵犯脊髓前角与前索,并出现一侧或两侧的锥体束症状。侧方和后侧方的压迫来自黄韧带、小关节等,主要表现以感觉障碍为主的症状。脊髓的病理变化取决于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急性压迫可造成血流障碍,组织充血、水肿,久压后血管痉挛、纤维变、管壁增厚甚至血栓形成。脊髓灰质和白质均萎缩,以脊髓灰质更为明显,出现变性、软化和纤维化,脊髓囊性变、空腔形成。对脊神经根的压迫主要来源于钩椎关节及推体侧后缘的骨赘。关节不稳及椎间盘侧后方突出也可造成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早期根袖处可发生水肿及渗出等反应性炎症。继续压迫可引起蛛网膜粘连。蛛网膜粘连使神经根易于受到牵拉伤,发生退变甚至华勒变性。椎动脉真正由于增生和压迫导致椎动脉狭窄很少见。由于MRI及血管减数造影(DSA)技术的发展,目前发现椎动脉在颈椎退变过程中常发生扭曲,甚至呈螺旋状。椎节活动时刺激椎动脉,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痉挛,使颅内供血减少,产生眩晕甚至摔倒。后方小关节的松动和变位,关节软骨的破坏和关节突增生,关节囊的松弛和肥厚均可刺激位于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纤维,产生颈部疼痛。颈椎间盘后壁也有神经末梢支配,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松弛和变性均使末梢神经受刺激产生颈部疼痛和不适。

94 评论

拉菲兔兔

颈椎经常活动,又需保持头部平衡,劳动者或室内办公人员到40岁左右容易发生颈椎劳损。尤其是第五至第六颈椎及第四至第五颈椎间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

首先是颈椎间盘退变;其次是韧带、关节囊及骨质增生。椎间隙不稳,颈部屈伸时骨膜牵拉,椎体及钩推关节形成骨剌,进而使椎间孔变小;颈部活动时,侧方突出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刺可能刺激或压迫同侧的椎动脉及其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引起各种症状。

骨刺,其实应该叫骨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质增生,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多形成于骨骼的边缘,呈新生的骨组织,在X光片上呈现底部宽、尖端细的突起样表现。

椎动脉受压痉挛,血流障碍,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引起如下症状:

①头痛或偏头痛;②眩晕:可为旋转性、浮动性的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地面倾斜或移动、头晕眼花等感觉。颈部伸屈、旋转及变换体位时,均可诱发症状。

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导致的视觉障碍较为常见。表现为突然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后逐渐恢复视力。脑干内第Ⅲ、IV、VI对脑神经或内侧纵束缺血则引起复视。

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也可引起多种眼部症状,兴奋时可出现睑裂增大,瞳孔散大,眼睛干涩等,抑制时则出现上睑下垂,流泪鼻塞等。

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及听力减退,症状出现提所基底动脉的分支听动脉供血不足。电测听检查表明为神经性耳聋。

主要由于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有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等症状。有时称种症状为颈椎病型血压增高症。交感抑制则引起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等。

亦由于交感神经的刺激引起。血管痉挛时有肢体发冷、发木,扩张时则出现发红、发热、肿胀疼痛等症状。

椎体前方骨赘很大者可压迫脊柱前方的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应注意与食管癌引起的进行性吞咽困难相鉴别。

①发汗障碍或多汗;②感觉障碍。如而部感觉异常,针刺感或麻木感,口周或舌部发麻感;③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晕厥甚至昏迷;④精神障碍。主要为定向障碍(定向障碍指患者对时间、地点、周围人物及自身的认识发生障碍。)和记忆障碍。

总之,颈椎病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应加以注意,给予相应的治疗。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白血病论文发病机制

    继发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许多研究证明多重作用导致继发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1.DNA序列及DNA调控异常 所有烷化剂和电离辐射是强致突变剂,它们的致突变

    晰晰沥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宫颈癌发病机制论文

    HPV按危害程度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1、高危型HPV对宫颈的侵害 目前国际医学界已证实hpv16、18、31、33、35、39、45、51、52、56、5

    重庆渝祥居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糖尿病发病机制论文

    糖尿病是复杂的,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 一、遗传: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

    pollyshen20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川崎病发病机制论文

    原因可能是他们感染的病毒里面有导致这种疾病的病毒,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卷毛先生老杨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银屑病发病机制论文

    据统计,牛皮癣的发病率约占人口的3%,它是一种复杂的、较难预测的且难以治疗的皮肤病。症状有患病处皮肤发红、发痒,白色鳞屑常出现在膝盖、肘部和头皮,但也会爆发式的

    芳菲七月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