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3

晰晰沥沥
首页 > 医学论文 > 白血病论文发病机制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威斯东wisdom

已采纳

继发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许多研究证明多重作用导致继发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序列及DNA调控异常 所有烷化剂和电离辐射是强致突变剂,它们的致突变作用可能与其致癌性及细胞毒作用有关。研究证明:继发性白血病累及许多基因,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及抑制凋亡是白血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由于DNA的遗传信息改变导致白血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它们可引起许多类型的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断裂复杂重排染色体部分或全部丢失由于化学致癌剂和放射线的作用,使位于染色体可遗传变异区的癌基因表达增加,通过DNA点突变和DNA修饰或通过染色体的重排,从而改变细胞癌基因调控使造血干细胞染色体断裂或重排,产生异常的功能蛋白质如ras,myc和c-fms等。许多t-MDS/AML患者存在不平衡染色体改变可使染色体部分或全部丢失事实证明在丢失区可能存在某种抑癌基因。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所致的t-MDS/AML中常累及21号染色体转录因子CBFα2(AMlL-1),此处最易出现易位并累及8、12、3号染色体MLL(myeloid-lymphoid leukemia)基因是调节果蝇trithorax基因,与人类同源的基因MLL基因在控制早期造血干细胞分化上起着重要作用。业已证实累及11q23染色体易位有20余种如VP16诱导带有MLL基因的t(9;11)易位,产生的新的融合基因直接引起明显的生长失控和白血病发生具体比较见表1。2.遗传易感性 通过对高发白血病倾向的遗传性疾病研究发现,这类患者对于紫外线和化学致癌剂(如烷化剂)的致突变作用十分敏感,这是由于其DNA修复功能缺陷如Fanconi贫血Bloom综合征及Kostmann粒细胞缺乏症。这类疾病易发生白血病的可能原因是存在某个与白血病遗传易感性有关基因杂合子如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带有p53肿瘤抑癌基因胚胎突变的杂合子这些患者的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357 评论

兔几小兔几

有关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甚多,包括对分子遗传改变、预后因素分子流行病学及药物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推测有两种可能即获得性遗传损伤可激活细胞的初始致癌基因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二者均可导致肿瘤监控能力丢失使白血病细胞失控性增殖。这些遗传学上的改变可以为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缺失或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易位在许多白血病中可以见到。易位可隐藏一个基因到新的位置,使新的初始致癌基因变为启动子或在其他独特基因上成为增强因子。例如在t(8;14)这个染色体易位上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增强因子是与MYC基因接近的并列成分,导致Burkitts淋巴瘤。易位也可以发生在两个基因之内导致基因重排和嵌合蛋白如在ALL和CML上发现的t(9;22)易位混合白血病(mix lin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和11q23异常可以发生在淋巴系和髓系白血病如Ph染色体可以在Ph染色体阳性ALL的髓系或红细胞系的早期细胞中检出提示在ALL患者除淋巴系统外可累及多系造血干细胞。

333 评论

贝贝花儿

白血病困扰人一大问题,现在随着免疫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白血病的病理又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对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下面请相关的专家介绍下:白血病的主要病因包括,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物,病毒等:在病毒和辐射以及化学物质的影响下,细胞发生癌变导致了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都是有基因决定的,虽然细胞的恶性转化也必然与基因的某种改变相关联。癌基因的激活细胞癌基因一场激活转化为癌基因,是通过基因DNA结构的改变和调控失调获得的,这些包括:1、点突变2、染色体重排3、基因扩增今年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内存在这能够抑制肿瘤形成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迄今报道的人类抑癌基因有RB,P53,P16,WTI等进十种。由于基因的突变,缺失可致抑癌基因的异常失活,结果往往使细胞癌基因过度表达而发生细胞转化。病毒是导致白血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很多的病毒可以诱发和感染细胞,导致细胞的衰减。诱发动物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病毒几乎都是C型逆转录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和DNA多聚酶作用下合成了双联前病毒DNA,并进一步整合进宿主细胞的DNA中。关于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指导下的细胞主动性自我消亡过程,它是正常胚胎发生过程和成人组织器官发育中细胞清除的基因调控,促进凋亡的基因有Fas,Bax,ICE,P53等。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经过专家的详细的介绍后,大家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吧!白血病与病毒和化学物质以及刺激性的物质有关,平时应该尽量的远离这些环境,才能减少白血病的发生

109 评论

白色犬犬

白血病起源于骨髓单个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的恶性变,随后恶性的细胞(克隆)进行复制和扩增。此种恶变细胞最显著的特点为成熟障碍,ALL在原幼淋巴细胞后的水平,ANLL在原粒及早幼粒细胞后的水平丧失分化成熟能力。这种过度增殖而不能分化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大量堆积,造成骨髓压增加,窦样隙屏障破裂,使不成熟的白血病细胞进入周围血。白血病细胞也可经循环至组织,并保持继续增殖的能力,造成脏器组织的白血病浸润。白血病由一个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恶变而来的理由为:①几乎所有ALL的白血病细胞均有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的克隆表达;②同一病人的所有白血病细胞具有同样的细胞遗传学异常、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同工酶型及免疫表型;③多数获完全缓解(CR)的病人复发时,其白血病细胞基因型及表型再现诊断时的克隆。造血细胞发生白血病变的机制仍不清楚,某些染色体的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染色体的断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的位置发生移动和被激活,染色体内基因结构的改变可直接引起细胞发生突变。白血病细胞染色体重排对细胞癌基因结构或调节发生改变,使基因产物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后者可能和白血病的发生和维持有一定关系。如APL(M3)伴t(15;17),使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上的RARα基因与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发生融合,产生融合受体PML-RARα,这是APL发病和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础。t(9;22)产生异常的酪氨酸激酶蛋白,t(8;14)产生生长调节蛋白(myc)的过度表达,t(1;19)形成一个新的DNA结合蛋白,这些都可能与白血病发生有联系。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和正常造血细胞抑制的确切机制尚未确定,但生长因子、正常和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因子受体,以及生长因子受体的反应性对二类细胞的增殖和抑制有重要作用。生长因子受体或从细胞膜传至细胞核的生长因子转录信号,均有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癌基因所编码。有人观察到白血病细胞可产生集落刺激因子(CSF),此可能和白血病细胞无限增殖有关;几种正常的CSF在体外对白血病克隆细胞均有刺激作用;周围血红细胞、血小板减少,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占绝对优势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血液学特征,推测由于正常造血干细胞被白血病细胞排挤所致,但部分病人骨髓增生低下,难以用白血病细胞排挤解释,认为是白血病细胞通过细胞介导或体液机制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后证实白血病细胞浸出物或培养基中有一种抑制性活性物质,特异性地抑制处于DNA合成期的正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C);多种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大量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其可能作为封闭因子阻断IL-2与正常活化的淋巴细胞结合,影响正常淋巴细胞的活性及淋巴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248 评论

相关问答

  • 白化病的发病机制论文

    缺乏酪氨酸酶。 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患者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

    我来打包带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论文

    治疗单独收缩压高的高血压病人时,也应当注意舒张压过去HEP临床试验中,已经证明孤立性高收缩压的高血压病人积极降压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CVD)。本文目的在研究C

    dp7371152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论文

    血友病甲和乙为X--连锁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性隐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或遗传疾病。 因子、Ⅸ、Ⅺ缺乏均可使凝血着名过程的第一

    秋风泡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白血病论文发病机制

    继发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许多研究证明多重作用导致继发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1.DNA序列及DNA调控异常 所有烷化剂和电离辐射是强致突变剂,它们的致突变

    晰晰沥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低血钾病发作机制研究论文

    因为夜间是人体新陈代谢比较重要的时间段,所以机体很容易因为钾摄入过少或者是钾排出过多导致发病,也有可能是过度劳累,受凉感冒以及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平时注意及时补钾

    不让一个字注册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