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0

平淡的朝发夕至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关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yyeung23

已采纳

多晒太阳,你的宝宝确定是维生素D缺乏吗.

199 评论

多吃多漂亮哟

wéi shēng sù D quē fá bìng

vitamin D deficiency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 D deficiency)是指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骨病[1]。

在机体的钙、磷代谢中,维生素D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维生素D缺乏病的发生与钙、磷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其突出的表现是佝偻病(rickets)或骨软化症(osteomalacia)的发生。维生素D被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正像维生素C被称为“抗坏血病维生素”、尼克酸被称为“抗癞皮病因子”一样,反映了它与这种营养缺乏病的历史渊源。

从历史来看,维生素D缺乏病的存在由来已久。据古生物学的考察,公元前八千年(新石器时代)或更早的人类骨骼就有因佝偻病(骨软化症)所造成的变形。16~19世纪,英国和北欧曾是著名的病区,当时在英国许多工业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由于佝偻病而残废的儿童。Riekets是16世纪初英国的一位接骨医生,他以熟悉这种病而闻名于当时,所以人们就称这种病为rickets。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最早科学描述的偻病的是 Danil Whistler和 Francis Glissin 。1645年,Whistler在荷兰莱顿(Leidcn)发表了他的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关于英国儿童常患的rickers.病” (Mordo puerli Anglorum,quem patrio idiomate vicant “the rickets ”,Lugduni Batavorum 1645)。1650年,Glissin教授在他的专著的“佝偻病”(De Rachitide,London,1650)中详细地阐述了这种病的临床和病理,及其与坏血病的差别。

在漫长的认识过程中,对于佝偻病的病因曾有种种解释,直到19世纪末还是众说纷云:有人认为是由于婴儿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生活,缺少新鲜空气引起的;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或是由于母体营养不良而先天造成的;有人认为与微生物感染有关;有人根据野生物在动物园内易发生骨质软化推测限制活动可能是发病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有关。现在看来这些认识虽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但在不同程度上也反映了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病因及发病机理的复杂性,至今许多因素的作用还有待深入探讨。

在对佝偻病病因的各种解释中,食物因素及日光照射与佝偻病的关系是经过长期观察和反复的验证才得到确认的。18世纪后期,人们已经发现鱼肝油能治疗佝偻病,但直到1920年前后,当营养学发展为实验科学和维生素被发现的时期,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才有了迅速的进展。1914年 Funk在他的经典著作《维生素》中指出:“很可能佝偻病在膳食中缺少某些为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或是供给量不足才发生的。这些物质在良好的母乳中存在,鱼肝油中也有,但牛奶和谷物很少”。Edward Mellanby等在五年多的时间内,用400多只狗进行实验,证明佝偻病是由于食物中缺少某种微量成分所引起的。1921年 Mellanby指出:“脂肪与佝偻病的关系是因为它含有某种维生素或某些附属成分”。他指出:抑制骨质钙化或使骨生长速度超过钙化速度的原因是:①食物缺少钙、磷;②缺少含有抗佝偻病物质的油脂;③谷类及碳水化合物过多;④没有肉类;⑤限制活动等。Mellanby的实验结果表明食物中有多种成分与骨骼的生长及钙化有关。他们的主要成就是确切地证明了食物因素与佝偻病的发生有关,并科学地建立了维生素D缺乏病的实验动物模型,为研究“抗佝偻病因子”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1920年Hopkins报告氧和高温能破坏维生素A的活性。 1922年MoCollum等证明鱼肝油中的“抗佝偻病因子”在有氧的条件下能耐受1000C的高温14h,而“抗干眼病因子”在这种条件下完全失去活性。MoCollum把这种有抗佝偻病效果的、耐热的,不同于脂溶性“抗干眼因子”的物质称为维生素D。

关于日光照射与佝偻病关系的认识是与人们对佝偻病的流行病学的了解分不开的。1890年英国医生Palm,首先指出佝偻病主要发生于日光照射不足的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表明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佝偻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农村,寒冷多雾的冬春季发病率多于阳光明媚的夏秋季。人们从不同群的生活习惯中也逐渐觉察到日光的作用,户外活动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的发病率高,大儿长大开始行走后,由于能得到较多的日光照射,发病率明显下降。1912年,Raczimski,J.指出:日光能使小狗的骨矿物增加,佝偻病病因中起主要作用是缺少日光照射。在1919年,柏林有严重的佝偻病流行,Huldschinsky 用紫外线照射治疗,证明对佝偻病骨质钙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此期间,虽然紫外线与鱼肝油同样有防治佝偻病的功效已肯定,但人们还不能解释其原因,也不了解两者之间有何联系。1923年,Goldblatt 和Soames 发现经紫外线照射的大鼠肝脏有抗佝偻病作用。1924年,Steenbock和Black发现经紫外线照射的酵母对佝偻病大鼠有疗效,此后陆续发现紫外线照射其它食物也有类似的效果,特别是牛奶经照射后,抗佝搂病效果显著增加。1932年, Windaus,Askew 等鉴定出麦角固醇(VD2)的化学结构。1936年,Windaus等测定紫外线照射7脱氢胆固醇生成的“抗佝偻病因子”,查明胆钙化醇(VD3)的结构。差不多与此同时,人们从鱼肝油中也分离出结晶的胆钙化醇(Brockman,1936,1937)这些实验说明7脱氢胆固醇是VD3的前体,鱼肝油中的“抗佝偻病因子”就是维生素D。

1930~1960年,不同学者对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骨质生成和骨盐周转 (turnover)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维生素D对有机酸(柠檬酸)代谢、肠粘膜上皮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动物生长的作用也进行了许多观察,但还很难把这些多种多样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说明维生素D生物化学作用的机理。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人们探讨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开创了广阔的道路。Lindquist ,B(1952)用45Ca 研究维生素D对钙代谢的作用,发现15IU的维生素D2可以使佝偻病大鼠肠钙的吸收在4h内达到最高峰,血清钙的最高值在6h内出现,在36~48 h 才看到其对骨钙沉积的作用,此后,人们对维生素D作用的“滞后”(the lag in action of vitamin D)又进行了许多实验观察。虽然由于维生素D的使用剂量及所采用的测定方法不同,直接比较这些测定结果是困难的,但人们注意到机体对维生素D的各种生理反应都存在着“滞后”的现象,这点仍是很重要的。人们还注意到在体内给以一定量的维生素D,其生理作用仍不明显。这提示原型维生素D可能必须在体内经过代谢后,才能形成活性物质而发挥其生理作用,也可能与VD的吸收及运转到靶组织与受体起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有关。另外,在临床上观察到某些尿毒症患者,常伴有骨骼的病理变化,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也无明显疗效,若是给这种病人先做肾脏移植后再给维生素D,则骨骼的病变可以消失。这说明维生素D的生理活性,对骨骼病变的防治作用及肾功能是否良好有密切的关系。

350 评论

走遍大中华

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没有哪个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获得均衡营养。但是,即使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家庭中,一些青少年仍会出现营养不良、体格消瘦、身高未达预期等诸多烦心事。 “吃得这么好,为什么孩子的身体还不够强壮呢?”这不是少数为人父母者的困惑。儿童和青少年,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体格发育特点,符合相应阶段体格发育平均水平,就是健康的。当各发育阶段需要某些特定营养素时,父母应该为他们增加摄入这些元素,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身体的特别需求期。 记住营养素补充关键词 孩子处在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时候,有一些元素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但又容易被忽视,它们就是钙、维生素D、铁和锌等。 1. 关键词:钙、维生素D 在婴幼儿期,为防佝偻病,家长一般都知道要给孩子补钙和维生素AD补充剂(或者鱼肝油制品)。而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许多家长淡化了替孩子补钙的意识,认为孩子不会得佝偻病了,奶制品和日常饮食应该可以满足孩子身体对钙的需求了。 奶制品是很好的钙的来源,吸收也好。每100毫升普通牛奶中约含100~120毫克钙。8~18岁的青少年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约1200毫克,至少应保证800毫克的摄入。中国的营养学调查显示,中国人日常饮食模式中,日均可从饮食中摄入约400毫克的钙。对于青少年而言,要保证每日800~1200毫克钙的供应量,除了日常饮食外,还需要喝很多的牛奶。如果很难每天喝足牛奶(500毫升),选择钙补充剂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如今,儿童和青少年缺钙虽然极少表现为严重佝偻病所致的骨骼畸形,但可表现为骨软化、骨质疏松,孩子容易摔跤、骨折,还会表现为腿痛、腿酸、无力。单纯补钙,吸收率低,还应配上钙的最佳伴侣——维生素D。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50%以上,并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由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空气污染等因素也影响了阳光的照射效果。因此,美国、加拿大、欧洲,包括我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都推荐婴儿、儿童、青少年每日至少摄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目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相当严重,而正是维生素D缺乏更影响了钙的吸收。家长们注意了,不仅小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大孩子也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每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补充非常必要,且不用特别担心多补,因为至少每日4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以上的量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还有,人的骨骼成分中不仅包含钙,还有其他矿物质、胶原组织等,其中镁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是促进钙沉积的有益因素。骨骼健康除了需要充足的钙、维生素D以外,镁等其他营养素也不可缺少。 骨骼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重视钙和能促进钙沉积的物质的摄入,这样可以为一生的骨骼健康打好基础。 2. 关键词:铁 青少年长得快,血容量扩增明显,血容量增加也就意味着血色素合成增加,对铁的需求就增加。对于青春期男孩来说,青春期还是一个肌肉快速增长的时期,肌肉中肌红蛋白的生成也需要铁。因此青春期男孩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缺铁性贫血。青春期女孩,则由于月经初潮失血以及月经初潮不规律,可能出现青春期功血,失血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血色素。当血色素低于120克/升时,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需经过2~3个月的正规的补铁治疗,并观察血色素的变化。同时,饮食加以调整,(猪肉)瘦肉和牛肉都是含铁量高的食物,同时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大多数铁剂会有铁腥味,对肠道也存在一定刺激,影响服用者的依从性。因此补铁要选择一款口味比较好的产品。由于铁在人体内代谢复杂,并非多多益善,因此强调补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关键词:锌 缺锌和缺铁常伴发,青春期铁需要量大时,对锌的需求量也大。是否缺锌,目前唯一可能的判断指标就是血清锌检测,而这唯一的指标判断价值也并不高,这也是目前对是否缺锌判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关于何时可以补锌,临床上认为以下几个时期值得重视。 * 锌与儿童体格生长,特别是身高增长有关。在生长迅速的婴儿期以及青春期,需要充足的锌以保证生长。 * 锌具有促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儿童腹泻或发烧时,锌的丢失增加,需要补锌。此时补锌不仅可缩短病程,还具有预防反复感染的作用。一般补2周左右即可,每天10~20毫克元素锌。 少数“胃口差”的孩子补锌可能也有作用,但由于“胃口差”的原因复杂,单纯以“胃口差”就是缺锌并随意补锌的做法并不科学。好在,补锌还是比较安全的,除非极大量摄入可引起不良反应,一般多补了就流失、浪费而已。由于人体储存锌比较少,需要不断从膳食中获得,因此多摄入含锌丰富的食物还是很重要的。其实,锌和铁的食物来源是一致的,富含铁的(猪肉)瘦肉和牛肉中也含有丰富的锌。烹饪手段不会对锌和铁产生影响,主妇们不用纠结于烹饪方法是否会破坏锌或铁。 4. 关键词: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的代谢过程,人们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万万不可低估其作用。 * 维生素A可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功能,缺乏维生素A可能造成夜盲、暗视觉不良。维生素A有保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给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补足维生素A后,他们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维生素A含量最丰富的是动物肝脏,胡萝卜素在体内也可转换为维生素A,如果偏食、挑食,不吃上述食物,那么就可能维生素A缺乏。 *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烟酸、泛酸、胆碱等。B族维生素大量存在于谷物的麸皮中,而现在人们所吃的米面都过于精细,人为去除了不少B族维生素,导致膳食中B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出现唇干裂、口角炎等。新的研究还显示,B族维生素还参与DNA合成,保持基因组稳定,辅助DNA修复等。 * 儿童常见的贫血除了缺铁外,还可能是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 * 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减轻感冒症状和缩短感冒病程,应鼓励孩子们多吃水果和蔬菜。 要保证充足而均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均衡的膳食,粮食、肉类、蛋奶、水果和蔬菜,应帮助他们克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提升免疫力不要过多寄望于吃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免疫力,因为正常的免疫力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在膳食均衡的前提下,对免疫力提升有明显贡献的,一是免疫接种,一是体育锻炼,饮食对免疫力的贡献不及这两者。免疫接种是直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免疫细胞产生;而体育锻炼可使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除此之外,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接触病原菌等也有防病的作用。 虽然饮食对免疫力的提升作用不及免疫接种和体育锻炼,但若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根本就不健康,那么仍然会伤及免疫力以及损害身体。所谓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儿童和青少年要重点防范两种倾向:一是经常食用西式快餐,一是具有素食倾向。西式快餐中,食物经油炸后B族维生素被大量破坏,长期食用必然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另外,有的青少年受父母素食影响而拒绝荤菜,或受朋友影响要苗条,主动放弃了从瘦肉或牛肉中获得铁和锌的机会,容易造成铁和锌缺乏,也影响整个身体的发育。

169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论文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3个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正处于生长中的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初期:特别好发于3个月以内婴儿,以神经、精神症状

    娜是阵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论文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3个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正处于生长中的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初期:特别好发于3个月以内婴儿,以神经、精神症状

    壹秒钟变rabbiT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关的论文

    多晒太阳,你的宝宝确定是维生素D缺乏吗.

    平淡的朝发夕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论文

    维生素D是对许多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的营养素。 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促进体内钙的适当吸收,因此在骨骼健康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也参与许多其他过程,包括神经肌肉和免疫

    初见52112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论文

    总之,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加强日常饮食和适当的户外运动,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如果发现症状

    幻影墨斗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