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1

晓云1123
首页 > 医学论文 >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论文老书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不点yys

已采纳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著作之一。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该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153 评论

生活算个球

1、《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2、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3、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285 评论

好好生活2013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和《脉经》本:

《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由于战乱频仍,在仲景逝世不久,原书便散失不全。曾任魏、晋两朝太医令的王叔和搜集该书遗卷,并整理、重新编次。因非原书全貌,且内容多为伤寒病的辨证论治,故更名为《伤寒论》,共10卷22篇。

据考证,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时间,距仲景去世不过二三十年。王叔和还将《伤寒论》的内容收入其所著《脉经》之中,今人有称《脉经》所收录的《伤寒论》为“脉经本《伤寒论》”。

265 评论

五百米深蓝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并著述了《脉经》。

《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共十六卷,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注释、研究、整理甚广,并形成了伤寒学派和经方派。《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促进了中药方剂治法的应用发展,被后世称为“医门之圣经”。

《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60余首,许多名方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

仲景方剂被称为“经方”。经方在君、臣、佐、使的配伍运用和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遣方用药,各具特点。如伤寒六经各有主证,主证有其主方,主方有其主药,根据病证变化,加减化裁,极其灵活。方药剂量也颇有讲究,方中某一药物剂量的增损,即左右整个方剂性能,时至今日仍屡屡见诸临床,故后人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史上第一部从整个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入手,根据病邪侵害经络、脏腑的盛衰程度,病人的正气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条件,寻找出伤寒发病的规律,并提出了以六经论伤寒的辨证方法,阐述了各种病理情况下的治疗原则和指导药方的医书。

266 评论

小夜公主

首先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整理出版的时候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病机理论对内伤杂病进行证候分类,为后世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了理法方药为一体,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再次现在的中医高校教材中的《方剂学》中,很大比例的方剂是摘选自《伤寒论》或是《伤寒论》中的方演变过来的,很多方的组方思路都来源于伤寒论,所以说《伤寒论》是现代中医方剂的基础也不为过。最后在现在中医临床来讲,《伤寒论》上面所载的方也被后世所称为经方,现代经方派对治疗很多急病和大病治疗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生命力还是非常顽强的,经方经过辨证加减或不进行加减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和现在的时方互为补充应用,为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有中医师以经方为主进行治病那么《伤寒杂病论》在中医临床上占主要地位,有些医生以时方为主进行治病则《伤寒杂病论》在中医临床上处于辅助地位,所以,我认为《伤寒杂病论》在中医临床地位来讲是因人而异,不可或缺。

147 评论

相关问答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文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伤寒论.序》里批评了庸医的诊病态度。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多次批评了庸医的态度和行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在论治疟疾的章节中所写的一段话:

    招妹09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文献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并著述了《脉经》。 《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共十六卷,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注

    nancyding069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文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并著述了《脉经》。 《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共十六卷,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注

    五月的史努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论文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

    明明白白我旳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伤寒杂病论成书背景论文

    《伤寒论》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也有它一定的缺点。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伤寒论》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产物

    蔡蔡菜哈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