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4

会飞的小马123
首页 > 医学论文 > 弓形虫病结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黑色海盗猪

已采纳

余毅。男。1965年1月出生。浙江岱山人。1981年舟山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杭州大学生物系专业学习。1995年考取本系研究生,师从于吴宝华教授。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余毅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曾两次作为最年轻的代表。参加在北京和广州举行的全国生物学术年会,撰写的论文获得专家好评。1998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分配至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因有较扎实的生物理论基础,很快在人才济济的研究所脱颖而出。作为助理研究员负责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弓形虫病诊断抗原标准化的研究”等几个课题。期间发表有《双抗体夹心EUSA一步法检测弓形虫循环抗体方法的研究》、《浙江省猪弓形体病血清学调查》和《弓形虫IDOM抗体捕捉酶免疫吸附法的初步探讨》等十余篇论文。1992年。余毅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选拔考试。1993年1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寄生虫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他虚心请致.敢于创新。凝聚着心血和汗7l。的几篇论文在较影响的杂志相继发表。1994年7月获得加拿大积尔(MCCILLl大学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在麦积尔大学求学的四年中。他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要想有所作为,须付出辛勤的汗水。正是这份执着.才取得了硕果。他发表了十余篇学木论文.并于1 997年1月出席了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生物学术研讨会:曾获得过蒙特利尔优秀学生奖学金.但他从不满足现状,钻在实验室里常常是废寝忘食.终于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黑色的博士帽。

220 评论

傻傻的双子

根据精神分裂症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三四个月的精神分裂症一般在治疗预后是有优势的。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需要尽早的实施有效、足量、足疗程的全疗程药物治疗。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时对于治疗的反应最好,所需治疗剂量最小。若能活得及时、正确和有效的治疗,患者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预后最好。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关键时期是精神病的前驱期至发病后的头5年。因为这时患者精神功能损坏还相对较轻,如在这些时候或者后续处理不当,会造成恶化。 当然,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首次疗效一般尚可 需要预防的是复发,这是全疗程治疗观念的意义所在。单纯药物治疗还不够,还要进行一系列 社会 及心理学干预措施。比如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找出阻碍治疗的问题,如何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如何增强信心等等。 也要知道,精神分裂症具有个体独特性。对于影响预后的因素,本文提及的是及时治疗的问题,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这里说几点常见的。比如发病的年龄,是一个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这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应征的是一个内外因素致病问题,起病是有内在因素的。还有起病的缓急,起病急预后好;起病缓,可能预后就差,分析原因就好比本文提及,缓慢起病,可能在早期就没有被注意错过最好治疗的时期。又比如家庭支持方面,家庭支持好,预后较为理想等等。 其实这些判断说起来复杂也不复杂,就是已经总结到其治疗措施里面,措施和这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因此按照一般治疗的流程按部就班去治疗才是最好的康复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实有治疗优势,可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也更容易达到临床治愈的程度,但很难说具体治愈率是多少,因为每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都是完全不同的,治愈率与很多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有很大关系,没办法提前判断。 首先要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想要达到今后不再复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彻底治愈,是很难的,或者说即使本次治疗精神症状完全缓解,达到临床治愈的程度,但下一次是不是还会复发,什么时候会复发,都还是未知数,因为你不知道未来的你会遇到哪些精神压力或精神刺激,所以你也就没办法确定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再次复发精神分裂症。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愈率,最关键的一定是规范服药。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是一个相对科学性很强的过程,所以必须遵照医生的医嘱服药。不是你觉得好了就能减药,不是人为没事了就能停药,更不是周围人觉得你好了就能停药。药物治疗有固定的疗程,目的不是为了医生买药,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完全消除精神症状,减少缓解期的复发几率,尽量帮助患者正常的生活。 很多人会问精神分裂症需要服药一辈子吗?一般为了尽量减少复发考虑,如果首次发作,我们会建议服药2-3年,如果是二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有些专家建议是坚持服药5年,但有些专家建议要长期服药,也就近似于我们说的终身服药了。毕竟这是高复发性的慢性病,服药是为了减少复发,正常生活。一切都值得。 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起病多为隐匿、缓慢,所以很多患者的精神分裂症发现时候已经出现症状很久了,如果能在出现症状3-4个月的时候发现,已经算很早的了,尤其是一些精神症状还不是很明显的时候,甚至还不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时候,更早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性治疗,在医学上是非常受推崇的。我也有过一名这样的患者,发现的很早,家里也很重视,来医院治疗后,经过三级查房定诊,诊断早期精神分裂症,然后遵医嘱规律服用了3年的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然后现在能正常的生活,工作,甚至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虽然有时候可能反应有些慢,但小姑娘任劳任怨,同事们都很喜欢她。所以她的人生在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下,并没有像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样,完全跌入谷底,而是逐渐的恢复了正常。急性精神分裂症或者是早期发现的精神分裂症及时治疗,以后治愈的机会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治愈率也比较高,如果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可能发展成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或者是长期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就可以进展成为慢性精神分裂症,这种愈后就比较差,而且可能需要终身药物治疗,怎么样判断精神分裂症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需要从以下方面来看。许多治疗精神分裂的方法对病人是有效的,可是病人接受了某一治疗以后,怎么样判断他的疗效呢?一般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变化。 1.通过治疗后,病人的精神症状一天天好转,比如说 情感 较前活跃与人接触,得到改善与治疗的合作程度也有所提高。 2.经治疗后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制力恢复。 3.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自制力不完整,这种成为临床缓解。 4.经治疗后不经症状消失,自制力恢复,而且 社会 功能缺损,康复经治疗后也消失,称为痊愈。 5.经治疗后症状不好不坏,称为没有变化。 6.经治疗后精神症状反而加重成为恶化。 需要指出,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行使用了偏方治疗以后只是较前安静兴奋打闹消失,但是仍然有面部表情痴呆, 情感 淡漠,懒散不能恢复,并且工作学习和劳动能力自制力也没有恢复,深入交谈时还有某些思维障碍,其疗效判断只能是好转而不能成为痊愈。得病三四个月的精神分裂症,赶快治疗,容易控制住,坚持吃药治疗和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可以正常生活。 但不一定治愈,如果是正规医院确诊的精神分裂症,它是终身带病生存的。不要过分排斥,就和身体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坚持吃药控制,就可以好好生活。那就要看怎么治?谁来治疗了?再加上患者本人的配合程度。这就是心理、精神类疾病的特点,既好治又不好治。精准、默契加缘分,你懂我的意思吗? 3、4个月虽然出现症状的时间不长,但除了突发性重大应急事件导致的精分其余的基本都是存在较长的潜伏期。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往往都是辅助的,最主要的是家人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对这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三四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治愈率高吗? 治愈率高取决于急性期是否有专业规范化系统的精神科药物抗精神分裂治疗…… 治愈率高取决于缓解期是否有持续的服药抗精神分裂的药物治疗 治愈率高取决于是否有持续专业的稳定的心理支持治疗…… 治愈率高取决于是否有家庭系统良性可持续的支持……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面子的问题,不愿意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系统的干预;很多时候,我们出院后,没有进行可持续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家庭系统的可持续支持,就容易复发 祝福您目前精神病学对心理疾病的定义都是表面的,不同的病名,症状重复交叉、混乱不堪,把人都彻底搞糊涂了。他们把人类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集合在一起,即使是一个正常人,人生中偶尔会出现不好情绪的时候,如果去对照症状都能找到自己跟心理疾病很相似,甚至有些正常人就是因为出现一点负面情绪而去查询心理疾病的症状,对号入座,不断去强化自己的症状,结果给自己扣上一个心理疾病的帽子,从而被套进心理疾病的陷阱中,痛苦不堪,真是悲哀。传统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无法彻底解决心理问题,甚至越治越严重。 找心理咨询师咨询,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和痛苦倾倒给心理咨询师,当时可能感觉好点,但是内心产生痛苦的根源没摘除,还是会源源不断的产生负面情绪和痛苦,所以找心理咨询师就像吃止痛片一样,药劲一过,症状又来了,继续痛苦,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需要咨询师陪伴,花费巨大,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如果找精神病科医生吃药调理,效果甚微,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吃过的人都能体会到越吃身体越差,脑子像坏掉了一样,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语言能力下降,整个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这样耗下去呢,我们宝贵的生命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心理学—量子力学+能量状态理论可以彻底解决一切心理问题,其中就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躁狂症、双相 情感 障碍、神经衰弱等等心理问题。通过网上授课,跟着老师学习,真心相信照做,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已经彻底治愈了几百人,不管症状有多么严重,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时间有多长,都可以彻底治愈。真的不用吃任何药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好了以后不会再复发,并且生活得比以前更加 健康 快乐幸福,彻底打破了“心理癌症、需终生服药、不可治愈、容易复发”等等这些让人陷入绝望境地的错误观念,真正能帮助患者获得重生。看到世界上那么多患者到处寻医问药,耗尽钱财和精力,一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天过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活,真的是不忍心。我是经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痛苦的人,能理解心理问题患者内心的痛苦,所指的方向绝对是正确,就看你们肯不肯相信了,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正确的道路,因为心理问题真的真的可以彻底解决。一旦错过了正确的方向,在这个错误观念满天飞的时代,想再遇到正确的方法真的太难太难了,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心理问题的人一直走不出来了。祝所有处在心理困苦中的人们早日摆脱痛苦。愿全世界所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确的方向,早日摆脱困苦,获得 健康 快乐幸福的人生! 照时间的长短上来看的话是很高的。复发率都会很小很小。赶紧上医院。住院不适应可以叫你家人陪你一起住院,效果会更好。 越早治疗越好!专业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的实施可以通过让我们教导自己学会自我激励、分心技术、放松方法、冥想,或是减少消极思想、增加正面反馈,以及设定目标等方法改变不良的认知。 这一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焦虑症与抑郁症,对抑郁症患者,它能让30%的人受益,在预防复发方面,能让50%的人受益,对于焦虑症的人来说,它能有效减轻社交恐惧症与广泛焦虑等等。 2、药物治疗 我们常常将精神障碍归咎于患者自己的责任,认为他们矫情、敏感、脆弱,但人们逐渐意识到,多数精神疾病是大脑生化失衡的一种表现,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抑郁症与焦虑症有着很好的效果,甚至比认知疗法更为有效,大约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通常在没有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好转,而选择服用药物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 另外,除了专业治疗外,对于广泛焦虑情绪而言,一个更为可行的方法是,从生活习惯上,回归祖先的方式。 比如运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是缓解焦虑与抑郁的有效方式。 比如养一狗,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小就和“人类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极有可能也会对 健康 有好处——减少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 尽管猫星人也可能有助于预防精神分裂症,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和小猫一起长大是否和今后的精神分裂症或双相 情感 障碍之间存在任何积极或消极的联系。 医学博士Robert Yolken说:“我们知道,严重的精神疾病与儿童早期环境导致的免疫系统改变有关,由于家庭宠物往往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事物,因此我们有理由 探索 两者之间的联系。” Robert Yolken是斯坦利医学中心儿科神经病毒学部门主席,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儿科神经病毒学教授,他也是最近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网上发表的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斯坦利医学中心 在这项研究中,Yolken和巴尔的摩谢培德普拉特 健康 系统的同事们调查了在生命最初12年中接触家庭宠物猫或狗的情况与后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双相 情感 障碍之间的关系。 就精神分裂症而言,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如果一个人在早期接触狗,那么他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 在研究涵盖的整个年龄范围内,狗和双相 情感 障碍之间,猫和精神障碍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 研究人员警告说,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以寻找任何支持这种联系背后的有力因素,也需要更准确地定义13岁以下的婴儿/儿童接触宠物猫和狗,可能发展为精神疾病的实际风险。 根据美国宠物产品协会(American Pet Products Association)最近的调查,美国有9400万只宠物猫和9000万只宠物狗。 先前的研究认为,早期暴露在宠物猫和狗的环境因素中,可能通过各种过程改变免疫系统,这些过程包括过敏反应,与人畜共患动物和病毒的接触,家庭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宠物减轻了人脑化学物物质导致的压力。 Yolken指出,一些研究人员怀疑,这种“免疫调节”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在基因或其他方面易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在他们目前的研究中,Yolken和他的同事观察了1371名年龄在18到65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包括39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381名双相 情感 障碍患者和594名对照者。 研究人员记录的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族裔、出生地和父母最高教育水平(作为 社会 经济地位的衡量标准)。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 情感 障碍患者从谢培德普拉特 健康 系统的住院、日间医院和康复项目中招募。 对照组成员从巴尔的摩地区招募,并进行筛选,排除任何当前或过去的精神障碍。 所有的研究参与者都被问及,在他们生命的最初12年里,家里是否养了一只宠物猫或狗,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那些报告说自打出生时,家里就有宠物猫或狗的调查对象被标记为从出生起就接触到这种动物的人。 研究人员通过一个统计模型定义第一次接触宠物的年龄与精神病诊断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生成了一个风险率,即,测量特定事件发生频率(在这种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暴露于家庭宠物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风险率为1表明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大于1则表明患精神分裂症或双相 情感 障碍的可能性增加。同样,小于1的比率表示机会减少。 研究人员对4个年龄段进行了分析:出生至3岁、4至5岁、6至8岁和9至12岁。 第一只家庭宠物狗暴露的累积比例的Kaplan Meier诊断组分层图。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对照组不同,双相 情感 障碍患者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Yolken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发现表明,在13岁生日前接触宠物狗的人,以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了24%。 他说:“最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在孩子出生时就饲养了宠物狗的家庭,或者在出生后3岁前第一次暴露在宠物狗的环境中。” Yolken补充说,如果假设危险率是相对危险的准确反映,那么,对于美国350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言,将会有大约84万精神分裂症患者(24%)可以通过饲养/接触宠物狗,或其他与宠物狗接触相关的因素得到预防。 Yolken说:“与狗接触可能产生‘保护’效应的解释有几种可能——也许是狗的微生物群之中的某种物质传递给了人类,增强了免疫系统抵抗或抑制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倾向。” 对于双相 情感 障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幼年或婴儿时期与狗在一起都没有风险关联。 在所有被调查的年龄段中,早期接触猫的结果是中性的,因为这项研究不能将猫的饲养与患精神分裂症或双相 情感 障碍的风险增加或减少联系起来。 Yolken说:“然而,我们确实发现,那些在9~12岁之间第一次接触猫的人,患这两种疾病的风险略有增加。”这表明暴露时间可能对风险是否有变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疑似由宠物引发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例子是弓形虫病,即猫是弓形虫病主要宿主,它会通过动物粪便将这种寄生虫传播给人类。 多年来,人们一直建议孕妇不要接触猫砂盒,以消除疾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并导致婴儿感染、流产、死胎或可能的精神疾病的风险。 在2003年的一篇评论文章中,Yolken和同事,马里兰州贝塞斯达斯坦利医学研究所的副主任 Torrey博士,提供了1953年以来进行的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这些研究表明,暴露于导致弓形虫病的寄生虫的人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之间也存在统计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研究中,很多人被诊断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因此对弓形虫寄生虫的抗体水平很高。 由于这一发现和其他类似的发现,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调查早期接触猫与精神疾病发展之间的潜在联系。 Yolken说,最近的一项研究也是最早考虑与狗接触的研究之一。 Yolken说:“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接触宠物和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机制,我们就能制定出适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346 评论

相关问答

  • 犬弓形虫病论文

    健康狗狗身上都有弓形虫吗? 一般不该有的,狗和人都是弓形虫的非正常宿主,所有有核细胞都可能寄生,无性增值储猫是正常宿主,主要在其小肠上皮细胞上完成有性生殖阶

    好吃好喝好玩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弓形虫病结业论文

    余毅。男。1965年1月出生。浙江岱山人。1981年舟山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杭州大学生物系专业学习。1995年考取本系研究生,师从于吴宝华教授。在导师的精心指导

    会飞的小马1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犬猫弓形虫病论文

    【临床症状】 寄生于人、犬、猫和其他多种动物。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犬、猫多为隐性感染,但有时也可引起发病。主要侵害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猫的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

    MOMO丫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眼弓形虫病论文

    基本上所有养宠物的朋友都有被告诫小心弓形虫经历,特别是有孕妇的家庭,经常会经历多次到底要不要放弃宠物的争论,本文就弓形虫的发育、繁殖过程及如何预防作一简单介绍。

    穗宝儿y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弓形虫病治疗论文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寄生虫病。弓形虫病宿主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感染率都很高。但最多见于猪,猪感染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对养

    爱吃糖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