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梦蝶朵丽卡
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向记者透露,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建议取消“思想政治理论”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作为自己的提案之一。“我认为,这一科目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已不适合。”周忠和认为,在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后,仍将思想政治理论作为研究生入学必考科目恐怕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周忠和看来,在我国重大科学技术原创能力远远不足的诸多原因中,教育体制“或多或少与其有关”。“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学生过于偏重吸收、模仿和跟踪,而较缺少独立思考。”周忠和说,当今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这一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的创造能力。为此,他建议,应当更多地参考大学老师的推荐,并结合大学几年对一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再通过研究生入学面试来加以评判。“(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死记硬背往往能获得高分,但不代表真正的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参照发达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经验,周忠和认为,为更好地选拔优秀、合格的本科生从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妨考虑用“基本能力测试”来代替思想政治理论考试。
么里斯古
两年一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即将启动。 日前,中国工程院对院士增选有关纪律规定进行重申,并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以下“八不准”。 院士方面,有三条规定,分别是: 院士不准从事任何违背科学道德、损害院士声誉、可能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活动,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客观公正地做好院士增选工作。 院士不准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谢绝候选人及其委托人的拜访,坚决抵制“跑院士”等不正之风。 院士不准参加候选人及其单位在增选期间组织的活动,确因学术交流需要参加的,须向所在学部书面报告,并不得领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讲课费、评审费、咨询费等。 候选人方面,也有三条规定,分别是: 候选人及其单位不准通过任何方式向院士赠送礼品、礼金, 从事助选拉票活动。 候选人及其委托人不准以汇报、请教、征求意见等名义拜访院士,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 候选人不准有弄虚作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对个人以往有关学风道德和违纪违规问题须如实报告。 工作人员方面,有两点,分别是: 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在提名、评审和选举过程中违规干预增选工作,不得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所有参与增选工作的人员不准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选举结果等评审选举信息。 此外,规定指出,院士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提名权、取消投票权等处理。 候选人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次候选人资格、取消今后被提名资格等处理。 机关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室内设计--阿梅
1,需要在国家重点扶植的重点攻关项目上有突出业绩.要迎合国家的大形式.2,在国际上的知名学术期刊上有著作收录并引起一定反响.国内著作和在一类期刊发表文章也不能少.3,成果对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仅仅的项目攻关,技术突破.估计能达到这个境界,从事本职工作起码30年吧,不可以急功近利.
墨亦成诗
我国的院士评选是从1955年开始的,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2009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分别为296人和449人,其中与生物相关的包括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农业学部等,候选人当中也不乏大家熟悉的一些科学家,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科学家 将在评选期间陆续介绍候选人的相关情况,并进行大型民意调查,欢迎大家参与。 2009年的院士增选工作开始于1月1日,候选人推荐工作在2009年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5月20日确认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296人,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63人。 此次增选作了一些小的修订。其中,要求各部门在推荐院士时进一步客观公正地反映候选人的实质性科技成就和贡献,而不是简单地关注获奖次数、等级和文章数目。这些修订主要包括:要求归口初选部门的初选委员会进行会议评审;明确在审核被推荐人的院士候选人资格时,要将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年份合并连续计算,即“凡已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对《院士候选人推荐书被推荐人附件材料》填写的有关要求也有少量修改,旨在引导各部门推荐院士时不要简单地关注获奖次数、等级和文章数目。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科院院士的标准和条件为: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增选采取院士直接推荐和部门按照组织系统推荐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请。院士增选过程包括推荐候选人、通讯评审、公示、会议评审、选举等环节,有效候选人和初步候选人名单要向全社会公布,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都要进行公示,全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4
I小蘑菇I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2] 。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选理念,如异议人士郭沫若先生因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胡适举荐并获选。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
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
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
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huahuaabcabc
1,需要在国家重点扶植的重点攻关项目上有突出业绩.要迎合国家的大形式. 2,在国际上的知名学术期刊上有著作收录并引起一定反响.国内著作和在一类期刊发表文章也不能少. 3,成果对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仅仅的项目攻关,技术突破.估计能达到这个境界,从事本职工作起码30年吧,不可以急功近利. 然而现在总所周知,搞应用型的很有钱,真正默默无闻钻研某一尖端领域的人很少. 相关资料: 我国的院士评选是从1955年开始的,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 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必需具有以下资格,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澳门地区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从1994年开始出现外籍院士,也是每两年评选一次。记得采纳啊
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你先有论文,而且你的论文质量是过关的。 其次,你要去找刊物,找合适你的文章的刊物,一个是适合你的文章类型,一个是适合你的文章的质量。比如
以中级职称论文为例,因为中级职称论文的要求就是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中级职称评定对论文的要求并不算高,比较适中,一般要求发表1-3篇职称论文即可,发表刊物是省级或
徐扬生徐扬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先进院副院长。1982年及1984年分别获得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
1.找到合适你的国家级的期刊。如何判定期刊是否是国家级呢,主管主办单位是国家级的就是国家级期刊。2.准备论文,确保你的文章是质量还可以的,是足够刊登到国家级期刊
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向记者透露,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建议取消“思想政治理论”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作为自己的提案之一。“我认为,这一科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