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2

大旺财爱小旺财
首页 > 论文发表 > 微积分论文发表笔记app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遥遥望沙飞

已采纳

小米便签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论文编辑软件,因此可能存在一些兼容性和格式问题,导致论文无法成功提交。此外,论文发不出去还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1. 格式问题:论文格式不符合期刊或会议的要求,如字体、字号、行距等,可能会被退回或拒绝。2. 技术问题:论文中的公式、图片、表格等技术内容不清晰或者无法正常显示,也可能会影响论文的发表。3. 抄袭问题:如果论文中存在涉嫌抄袭的内容,期刊或会议也会拒绝发表。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使用专业的论文编辑软件,如LaTeX、Word等,并在发表之前仔细检查论文格式、技术内容和抄袭情况。此外,也可以咨询相关的编辑部门或者同行学者,以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131 评论

陈果果122

什么是微积分?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无限就是极限,极限的思想是微积分的基础,它是用一种运动的思想看待问题。比如,子弹飞出枪膛的瞬间速度就是微分的概念,子弹每个瞬间所飞行的路程之和就是积分的概念 如果将整个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初等数学是树的根,名目繁多的数学分支是树枝,而树干的主要部分就是微积分。微积分堪称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从17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如航海、天文、矿山建设等许多课题要解决,数学也开始研究变化着的量,数学进入了“变量数学”时代,即微积分不断完善成为一门学科。整个17世纪有数十位科学家为微积分的创立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但使微积分成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还是牛顿和莱布尼茨。 从微积分成为一门学科来说,是在17世纪,但是,微分和积分的思想早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的著作《圆的测量》和《论球与圆柱》中就已含有微积分的萌芽,他在研究解决抛物线下的弓形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的面积和旋转双曲线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的思想。作为微积分的基础极限理论来说,早在我国的古代就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比如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中的“天下篇”中,著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他的割圆术中提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他在1615年《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一书中,就把曲线看成边数无限增大的直线形。圆的面积就是无穷多个三角形面积之和,这些都可视为典型极限思想的佳作。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在1635年出版的《连续不可分几何》,就把曲线看成无限多条线段(不可分量)拼成的。这些都为后来的微积分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17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但已有的数学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扩大,而且由于实践的需要,开始研究运动着的物体和变化的量,这样就获得了变量的概念,研究变化着的量的一般性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到了17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创造性研究的基础上,英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微积分的,他为了解决运动问题,创立了一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即牛顿称之为“流数术”的理论,这实际上就是微积分理论。牛顿的有关“流数术”的主要著作是《求曲边形面积》、《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计算法》和《流数术和无穷极数》。这些概念是力学概念的数学反映。牛顿认为任何运动存在于空间,依赖于时间,因而他把时间作为自变量,把和时间有关的固变量作为流量,不仅这样,他还把几何图形——线、角、体,都看作力学位移的结果。因而,一切变量都是流量。 牛顿指出,“流数术”基本上包括三类问题。 (l)“已知流量之间的关系,求它们的流数的关系”,这相当于微分学。 (2)已知表示流数之间的关系的方程,求相应的流量间的关系。这相当于积分学,牛顿意义下的积分法不仅包括求原函数,还包括解微分方程。 (3)“流数术”应用范围包括计算曲线的极大值、极小值、求曲线的切线和曲率,求曲线长度及计算曲边形面积等。 牛顿已完全清楚上述(l)与(2)两类问题中运算是互逆的运算,于是建立起微分学和积分学之间的联系。 牛顿在1665年5月20目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数术”,因而有人把这一天作为诞生微积分的标志。 莱布尼茨使微积分更加简洁和准确 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W.Leibniz 1646-1716)则是从几何方面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至少有数十位数学家研究过,他们为微积分的诞生作了开创性贡献。但是池们这些工作是零碎的,不连贯的,缺乏统一性。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途径与方法与牛顿是不同的。莱布尼茨是经过研究曲线的切线和曲线包围的面积,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的。牛顿在微积分的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较莱布尼茨高一筹,但莱布尼茨的表达形式采用数学符号却又远远优于牛顿一筹,既简洁又准确地揭示出微积分的实质,强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数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创造的微积分符号,正像印度——阿拉伯数码促进了算术与代数发展一样,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莱布尼茨是数学史上最杰出的符号创造者之一。 牛顿当时采用的微分和积分符号现在不用了,而莱布尼茨所采用的符号现今仍在使用。莱布尼茨比别人更早更明确地认识到,好的符号能大大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119 评论

中国作家林建

以前上课时,经常因为要记的笔记太多而遗漏了某些重点,也会因为老师讲的太快而来不及记录,事后常常苦恼。但是,现在有了这些辅助学习的应用,就再也不用为记笔记而烦心啦。一起来看看吧~ 滴答清单 滴答清单是一款专注时间管理日程提醒的待办事项清单。 它可以帮你制定项目计划、设置会议提醒、 安排行程规划、保持工作专注,还能用于记录备忘、整理购物清单等等。滴答清单集计划表、备忘录、日程清单、笔记、便签、闹钟、日历、番茄钟、在线协作多种实用功能于一体,如果好好使用的话,能成为我们高效办公、目标管理、习惯养成及便捷生活的得力助手。 滴答清单对于上课学习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应用,能帮助你从假期模式到学校模式无缝切换,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SimpleMind SimpleMind是一款直观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整理想法、记忆事物并形成新的创意,而这款思维导图应用界面漂亮而直观,使用方便快捷。 这款应用不同于其他思维导图的亮点在于,它十分易于使用,并且在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编辑功能十分强大。在课堂上,不论是整理小组讨论的思路还是理清概念或者串联知识点,SimpleMind都能很好地完成。 美丽录音 美丽录音机是一款录音软件、语音备忘录。在课堂上,有一款好用的录音app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将课堂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会遗漏重点了。 美丽录音是一款特别好用的录音 app,它的主要特点是,可选的主题背景很多,颜值很高。并且都是粉粉嫩嫩的色系,给人一种温暖甜美的感觉,能给严肃的课堂氛围增添一些轻松。 美丽录音可以直接录制MP3音频格式并可以分享到任何平台,你可以在录完音之后分享给你的小伙棒,帮他们解决记笔记问题。 Photomath Photomath是一款专注于解数学题的应用软件,被很多人称为“解题神器”。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扫描教科书(打印)和手写问题,也就是说,只要你打开摄像头,对准题目,就能自动计算出结果。目前能覆盖的数学范围包括基础数学、代数、三角学、微积分以及统计等等。 Photomath将每个数学问题分解为简单易懂的步骤,这样使用者就可以真正理解核心概念,并可以自信地回答问题。 白描 “当我需要快速识别图片中的文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描。”白描能快速准确的文字识别、表格识别、文字翻译、清晰的文件扫描、高效的批量处理,极大提高效率。 这款应用可以说是抄笔记神器,只需要一拍、一扫描,就能立马将照片中的文字生成笔记,再也不用担心ppt拍完还得自己去誊写。

241 评论

寻找梦想之旅

作为一名大二经管类学生,我现在在用的学习软件大致可以分为英语类、网课类、笔记类和三大类。

2.写作我则推荐“有道写作”。这个软件可以深度分析文章的词汇、结构、语法、内容,从而进行合理打分,也算是解决了日常练习写作没有帮忙批改的痛点了。

3.针对听力推荐“每日英语听力”。这个软件一开始是学习群里的小伙伴推荐的,用了都说好啊!从高三一直用到大二,其中听力素材丰富,能够满足各类考试复习需要。

作为大学生,仅靠学校学的线下课当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啦!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以及技多不压身的原则,我强烈推荐以下免费(大多数是免费的)网课app:

2.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内含各大高校精品公开课,例如《高等数学》、《近代史思想》等课程,符合大多数大学生的课程需要,本大学生真的很爱。

总所周知,大学考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基于此基础,笔记类app就很有必要了。在这里,我推荐“幕布”app。这个app布局精简的同时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同时能满足你对记笔记的大部分需求。重要的是,它能够将笔记一键转化为思维导图,以各种格式保存。(关键它还免费哦

终身学习是一种态度。希望大家也多多安利其他好用的学习app呀。

206 评论

程Celeste

小米便签是一个记录、备忘和编辑文本的应用,但它并不具备发送邮件或上传文档的功能,因此可能没有直接发论文的选项。如果您想通过小米便签编写论文并将其发送出去,可以尝试以下步骤:1.将论文从小米便签复制到电脑或手机的其他文本编辑器中(如Microsoft Word、Google Docs等)。2.在文本编辑器中格式化论文,添加参考文献、图表等内容。3.在您的电子邮件中将论文作为附件上传,然后发出邮件。如果以上步骤不能解决问题,请详细说明具体情况和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您。

247 评论

玉蝶之梦

首先,小米便签并不是一款专门用于写论文的软件。其次,无法发出论文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文字量不足、格式不正确、附件过大等。如果您遇到这类问题,建议先检查论文的格式、内容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尝试调整附件大小等相关参数,如果仍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联系论文发表网站的客服或相关技术支持以获取帮助。

234 评论

七月的尾巴

牛顿指出,“流数术”基本上包括三类问题。 (1)已知流量之间的关系,求它们的流数的关系,这相当于微分学。 (2)已知表示流数之间的关系的方程,求相应的流量间的关系。这相当于积分学,牛顿意义下的积分法不仅包括求原函数,还包括解微分方程。 (3)“流数术”应用范围包括计算曲线的极大值、极小值,求曲线的切线和曲率,求曲线长度及计算曲边形面积等。 牛顿已完全清楚上述(1)与(2)两类问题中运算是互逆的运算,于是建立起微分学和积分学之间的联系。 牛顿在1665年5月20日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数术”,因而有人把这一天作为诞生微积分的标志。 莱布尼茨使微积分更加简洁和准确 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W. Leibniz 1646~1716)则是从几何方面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至少有数十位数学家研究过,他们为微积分的诞生作了开创性贡献。但是他们这些工作是零碎的,不连贯的,缺乏统一性。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途径与方法与牛顿是不同的。莱布尼茨是经过研究曲线的切线和曲线包围的面积,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的。牛顿在微积分的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较莱布尼茨高一等,但莱布尼茨的表达形式采用数学符号却又远远优于牛顿一筹,既简洁又准确地揭示出微积分的实质,强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数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创造的微积分符号,正像印度――阿拉伯数码促进了算术与代数发展一样,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莱布尼茨是数学史上最杰出的符号创造者之一。 牛顿当时采用的微分和积分符号现在不用了,而莱布尼茨所采用的符号现今仍在使用。莱布尼茨比别人更早更明确地认识到,好的符号能大大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留给后人的思考 从始创微积分的时间说牛顿比莱布尼茨大约早10年,但从正式公开发表的时间说牛顿却比莱布尼茨要晚。牛顿系统论述“流数术”的重要著作《流数术和无穷极数》是1671年写成的,但因1676年伦敦大火殃及印刷厂,致使该书1736年才发表,这比莱布尼茨的论文要晚半个世纪。另外也有书中记载:牛顿于1687年7月,用拉丁文发表了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此文中提出了微积分的思想。他用“0”表示无限小增量,求出瞬时变化率,后来他把变量X称为流量,X的瞬时变化率称为流数,整个微积分学称为“流数学”,事实上,他们二人是各自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最后还应当指出的是,牛顿的“流数术”,在概念上是不够清晰的,理论上也不够严密,在运算步骤中具有神秘的色彩,还没有形成无穷小及极限概念。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特殊功绩在于,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和综合了前人的工作,将前人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特殊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与积分,并发现了微分和积分互为逆运算,建立了所谓的微积分基本定理(现今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并为其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的微积分的理论基础还不十分牢靠,有些概念比较模糊,因此引发了长期关于微积分的逻辑基础的争论和探讨。经过18、19世纪一大批数学家的努力,特别是在法国数学家柯西首先成功地建立了极限理论之后,以极限的观点定义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并简洁而严格地证明了微积分基本定理即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才给微积分建立了一个基本严格的完整体系。 不幸的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创立了微积分之后,历史上发生了优先权的争论,从而使数学家分为两派,欧洲大陆数学家两派,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尤其是瑞士数学家雅科布?贝努利(1654~1705)和约翰?贝努利(1667~1748)兄弟支持莱布尼茨,而英国数学家捍卫牛顿,两派争吵激烈,甚至尖锐到互相敌对、嘲笑。牛顿死后,经过调查核实,事实上,他们各自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这件事的结果致使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停止了思想交流,使英国人在数学上落后了一百多年,因为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使用的是几何方法,英国人差不多在一百多年中照旧使用几何工具,而大陆的数学家继续使用莱布尼茨的分析方法,并使微积分更加完善,在这100年中英国甚至连大陆通用的微积分都不认识。虽然如此,科学家对待科学谨慎和刻苦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 (1646-1716) 莱布尼兹是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平事迹 莱布尼兹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之家,广泛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阅读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由此而获得了坚实的文化功底和明确的学术目标。15岁时,他进了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还广泛阅读了培根、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著作,并对他们的著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在听了教授讲授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课程后,莱布尼兹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岁时他在耶拿大学学习了短时期的数学,并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20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论组合的艺术》。这是一篇关于数理逻辑的文章,其基本思想是出于想把理论的真理性论证归结于一种计算的结果。这篇论文虽不够成熟,但却闪耀着创新的智慧和数学才华。 莱布尼兹在阿尔特道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投身外交界。在出访巴黎时,莱布尼兹深受帕斯卡事迹的鼓舞,决心钻研高等数学,并研究了笛卡儿、费尔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他的兴趣已明显地朝向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开始了对无穷小算法的研究,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与算法,和牛顿并蒂双辉共同奠定了微积分学。1700年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促成建立了柏林科学院并任首任院长。 始创微积分 17世纪下半叶,欧洲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经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与历史的积累,建立在函数与极限概念基础上的微积分理论应运而生了。微积分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由阿基米德等人提出的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方法。1665年牛顿创始了微积分,莱布尼兹在1673-1676年间也发表了微积分思想的论著。以前,微分和积分作为两种数学运算、两类数学问题,是分别加以研究的。卡瓦列里、巴罗、沃利斯等人得到了一系列求面积(积分)、求切线斜率(导数)的重要结果,但这些结果都是孤立的,不连贯的。只有莱布尼兹和牛顿将积分和微分真正沟通起来,明确地找到了两者内在的直接联系:微分和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而这是微积分建立的关键所在。只有确立了这一基本关系,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微积分学。并从对各种函数的微分和求积公式中,总结出共同的算法程序,使微积分方法普遍化,发展成用符号表示的微积分运算法则。 然而关于微积分创立的优先权,数学上曾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实际上,牛顿在微积分方面的研究虽早于莱布尼兹,但莱布尼兹成果的发表则早于牛顿。莱布尼兹在1684年10月发表的《教师学报》上的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最早发表的微积分文献。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写道:“十年前在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G、W莱布尼兹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经知道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作切线的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换的信件中隐瞒了这方法,……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在回信中写道,他也发现了一种同样的方法。他并诉述了他的方法,它与我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他的措词和符号而外。”因此,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兹是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高于莱布尼兹。莱布尼兹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其数学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牛顿所不及的。莱布尼兹认识到好的数学符号能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他发明了一套适用的符号系统,如,引入dx 表示x的微分,∫表示积分,dnx表示n阶微分等等。这些符号进一步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 1713年,莱布尼兹发表了《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一文,总结了自己创立微积分学的思路,说明了自己成就的独立性。 莱布尼兹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研究及成果渗透到高等数学的许多领域。他的一系列重要数学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数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莱布尼兹曾讨论过负数和复数的性质,得出复数的对数并不存在,共扼复数的和是实数的结论。在后来的研究中,莱布尼兹证明了自己结论是正确的。他还对线性方程组进行研究,对消元法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首先引入了行列式的概念,提出行列式的某些理论。此外,莱布尼兹还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发明了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和二进制,为计算机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硕的物理学成果 莱布尼兹的物理学成就也是非凡的。他发表了《物理学新假说》,提出了具体运动原理和抽象运动原理,认为运动着的物体,不论多么渺小,他将带着处于完全静止状态的物体的部分一起运动。他还对笛卡儿提出的动量守恒原理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提出了能量守恒原理的雏型,并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关于笛卡儿和其他人在自然定律方面的显著错误的简短证明”,提出了运动的量的问题,证明了动量不能作为运动的度量单位,并引入动能概念,第一次认为动能守恒是一个普通的物理原理。他又充分地证明了“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观点。他也反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没有物质也就没有空见,空间本身不是绝对的实在性”,“空间和物质的区别就象时间和运动的区别一样,可是这些东西虽有区别,却是不可分离的”。在光学方面,莱布尼兹也有所建树,他利用微积分中的求极值方法,推导出了折射定律,并尝试用求极值的方法解释光学基本定律。可以说莱布尼兹的物理学研究一直是朝着为物理学建立一个类似欧氏几何的公理系统的目标前进的。 发明乘法计算机 德国人莱布尼兹发明了乘法计算机,他受中国易经八卦的影响最早提出二进制运算法则。莱布尼兹对帕斯卡的加法机很感兴趣。于是,莱布尼兹也开始了对计算机的研究。1672年1月,莱布尼兹搞出了一个木制的机器模型,向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们做了演示。但这个模型只能说明原理,不能正常运行。 1674年,最后定型的那台机器,就是由奥利韦一人装配而成的。莱布尼兹的这台乘法机长约1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它由不动的计数器和可动的定位机构两部分组成。整个机器由一套齿轮系统来传动,它的重要部件是阶梯形轴,便于实现简单的乘除运算。莱布尼兹设计的样机,先后在巴黎、伦敦展出。由于他在计算设备上的出色成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中西文化交流之倡导者 莱布尼兹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十分关注,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他向耶酥会来华传教士格里马尔迪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情况,包括养蚕纺织、造纸印染、冶金矿产、天文地理、数学文字等等,并将这些资料编辑成册出版。他认为中西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在《中国近况》一书的绪论中,莱布尼兹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相比,面积相当,但人口数量则已超过。”“在日常生活以及经验地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是不分伯仲的。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思考的缜密和理性的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了。”在这里,莱布尼兹不仅显示出了不带“欧洲中心论”色彩的虚心好学精神,而且为中西文化双向交流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极力推动这种交流向纵深发展,是东西方人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进步。莱布尼兹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毕生的努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阿基米德先于牛顿阐述微积分 险改人类历史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1666年,牛顿(1642年-1727年)发现了微积分,世界科学界公认为近代物理学从这一年开始。然而美国科学家根据一本失传2000多年的古希腊遗稿发现,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前212年)就阐述了现代微积分学理论的精粹,并发明出了一种用于微积分计算的特殊工具。美国科学家克里斯·罗里斯称,如果这本阿基米德“失传遗稿”早牛顿100年被世人发现,那么人类科技进程可能就会提前100年,人类现在说不定都已经登上了火星。 遗稿800年前遭蹂躏 据报道,这本阿基米德失传遗稿如今躺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沃特斯艺术博物馆”里,该馆珍稀古籍手稿保管专家阿比盖尔·库恩特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称,许多美国科学家目前正在辛苦地破解这本“阿基米德失传遗稿”中的古老秘密,这本阿基米德遗稿很可能包含了近代科学家殚心竭虑几世纪都没有发现的东西。 林群:机会来自积累 “科学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科学家的兴趣。科技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创新的指导方向上,国家应树立战略性指导思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林群院士在两会期间就科技创新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指引科学家产生‘大兴趣’还是‘小兴趣’,是从全局考虑还是从细节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林群代表认为,在这方面,我们与欧洲的科学传统相比,嗅觉和敏感性要差一些。必须在此方面加强和改进,才有助于我国在基础研究以及有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利益的科学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和原始性创新。 林群代表还对当前科技界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强调长期积累在创新中的重要性。他说,科学创新基本上是一种探索,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机会的出现,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这是有其内部规律性的。不能只凭主观愿望搞大跃进。现在有一些舆论说不要搞教授终身制,这种说法不利于创造稳定自由的创新环境。甚至有人提出“千篇(论文)工程”的口号,这是急功近利的典型表现,这样只能造就庸才,不可能产生原始性创新。 林群院士说,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者产生原始性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何一个重大突破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最后由少数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 现代科学研究的传统在欧洲,大多数重大发现也在欧洲产生。回顾欧洲科学的发展史,在数学领域最伟大的创新之作是公元前300年前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提出理性的思维方法。第二次重大创新则是微积分方法的诞生,而这之间经过了2000年的时间,最后才由牛顿等几个“幸运儿”摘到了“苹果”。再看中国的数学研究,在公元500年前后就有《九章算术》,而一千多年后吴文俊院士在继承中国算法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因此,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珍珠的产生和发现总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没有大多数人的不懈探索,就没有少数拾贝者的成功,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说,在这个提倡和鼓励创新的时代,应该谨慎而理智地看到,“创新”一词已经被用得太多了,连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评定也流行加上“创新”二字。 林群院士强调,只有产生新的学科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改变的科技成果才能真正称之为重大原始性创新。在20世纪评出的百年百位科学家中,图灵、哥德尔和冯·诺伊曼三位数学家虽然没有获得过菲尔茨奖(相当于数学的诺贝尔奖),但是他们从事的数学研究却给计算机的诞生、设计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工作,就不会有计算机的今天。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是真正的重大原始性创新。 林群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届政府对科研领域的支持超过了历届。林群说,朱 基总理在四年前指出,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从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到1998年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九五”以后,我国对原始性创新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快了革新步伐。从科技部到中科院,都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为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条件。重大科技创新产生的外部条件已经形成。政府的投入加大,以及硬件水平逐渐与世界接轨,并不等于会马到成功。一个课题的开展,从建立实验室到组织人才,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年左右,科研取得一定成果通常需要3~5年时间,而取得重大成果往往需要5年甚至10年的时间。因此,创新的产生不能急于求成。

277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微积分论文

    莱布尼茨(1646-1716)20岁时写了一本关于推理方法的著作《论组合的艺术》作为他的哲学博士论文并凭此获得教授席位。1670-1671年他写了第一篇力学论文

    魔都魔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发微积分职称论文

    在满足学历工作年限等基本条件后,需要准备业绩材料。继续教育学时作为申报基础条件之一,若是未完成规定的学时,将无法参与职称评审。业绩材料包括论文、专利、著作等,因

    烧仙草A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微积分论文发表文章

    查一点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把你的学科知识对应起来,不过200字的论文能写什么?写一点就好,比如逻辑的严密性

    散光女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新传论文发表笔记app

    直接在浏览器上安装扩展网风笔记吧,免费开源,功能强大。笔记管理后台目录、文章、内容三栏分布,清晰明了,简单实用。网风笔记附带功能丰富强大,一个扩展就让浏览器轻松

    大大的好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马哲论文发表笔记app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

    李李路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