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7

秀之美adahe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施一公发表论文的速度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edido

已采纳

施一公是结构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手段——冷冻电镜。2017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就颁给了三位开发冷冻电镜技术的科学家,因为冷冻电镜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纪元,让大家看清了以往看不见的蛋白。施一公就是在这个新纪元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学者。

他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国际领先,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他“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8年,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工作,全职回到国内,2009~2016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5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至今。

在他的治下,清华生科院有了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独立实验室从40多个增加到了100多个。同时,他的学生一个个在国际生物学界崭露头角。

在施一公之前,发国际顶级期刊CNS(Cell,Nature和Science)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是“鱼跃龙门”。到了施一公,发CNS易如反掌。不仅一年能发很多篇,能在2016年8月26日同期发两篇姊妹论文在Science上,还能在这些期刊上发一个主题(剪接体)的连载。

施一公告诉年轻人,想真正做到拔尖创新、立志将研究做到世界前沿,所有的知识内容都用得上。比如2013年的他还在看中学物理。木瓜君也是经历了多年的科学研究才体会到这一点。无奈作为综合大学标准生科院的配置,当年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从内容到师资,都是最低“版本”。

这样培养的科研人员如果想做交叉学科的研究,会发现本科低年级学的课程不对路。而一些世界名校的课程设置却能让学生融会贯通。他们为更高深的科研,打好了基础。其实当初为中国高等教育设置课程的也都是学界泰斗,但往往只局限于本领域。能够跨界看到这种缺陷的,也就是施一公。

扩展资料:

施一公的人物评价:

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推选活动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晓,施一公为10位获奖者之一。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他在科研中不忘育人之心,他深受学生爱戴。他就是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施一公。”

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后来还放弃了美国国籍。他的归来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一公

333 评论

felixcyrus

施一公非常牛。他是清华大学教授,也是我国的科学院院士,美国的是外籍院士。他带出的学生也非常有名,比如颜宁。

226 评论

彩衣girl

他确实是非常牛的,因为他本身学习也特别的快,而且非常的有才华,也非常的聪明

149 评论

恰恰小资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西湖大学校长,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2017年陆续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11篇、《自然》发表7篇、《科学》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

195 评论

Ares填词人

施一公的牛可以用一句话概况:周五,四天,三篇article,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关键,这两项工作随便哪一项都是结构生物学登峰造极之作。4天时间,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

目前全球公认的3大高含金量论文:Science、Nature和Cell(简称“CNS”),能在这3类论文上发表文章的教授学者都是具有很强科研学术能力的人。所以很多普通高校的教授,终其一生也难以在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而施一公在4天时间里,先后发表了3篇这种级别的论文。

说到施一公,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作为曾经清华大学副校长,现在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着过人的科研学术能力,同时因为对学生要求严格,先后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后起之秀。

很多人只知道施一公有着华丽的履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是对施一公究竟有多厉害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比如大家知道施一公全国数学联赛获一等奖保送清华,毕业后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还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过博士后研究,之后用了10年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从助理教授一直成长为讲席教授。

而接下来于2008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院院长,博导。之后几年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头衔,并逐渐成长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对于施一公而言,他的前途一片光明,而且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代表,给了他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施展拳脚的机会。

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担任西湖大学校长,计划将西湖大学建设成为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

216 评论

相关问答

  • 施一公最近发表论文

    结论:基本不太可能据我所知诺奖会颁给两类研究成果: 一是为科学家制造研究工具或者提供理论,比如因冷冻电镜获奖的几位,能进书本。 二是做出的东西具有极大的

    wangwei868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施一公每年发表的论文

    如同电影《模仿游戏》中,“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在二战期间带领团队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一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也带着他的团队,用6年时间

    冷暖自知66暖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施一公论文发表

    我认为学术水平与年龄无关,与自己的自我认知有关。 中国29岁美女科学家发6篇Science论文获百万大奖。 2022年10月31日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首次有4

    最美遇见微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施一公发表论文

    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希

    monmonfxwe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施一公发表过的论文

    为施一公所说。 2007年7月,第五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300多位华人生物学家和学生出席会议,已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说:“我相信

    墨迹墨迹小蜗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