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不唯论文还要不要绩效考核
在“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成效考核以及学科评估中,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各地各高校要正确理解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正确看待SSCI、CSSCI等相关引文索引的作…
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国科发监〔2020〕37号)(以下称《若干措施》),明确科技评价要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矫正在科技评价中
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国家科技...
《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0-12-15-17:12:00
近日,有媒体从科技部网站获悉,科技部于2月17日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科技评价中要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矫正在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
8月2日,中国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这份意见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高度关注。《意见》要求,科技成果评价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把握科研…
又到一年一度考核工作绩效的时候了。2020年,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破“五唯”已成大势。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校教师评价,有些大学已对以往“数...
此前,有学者已经明确表示,不唯论文并不是不要论文,论文还是应该要保留的,只不过是更加注重论文的质量而不是论文的数量。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没有了学术论文的发表要求,其他方面的考核也能把你“卡的够呛”。
破除“唯论文”和“SCI至上”,指导意见有哪些看点?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对新形势下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有何深意?
破“SCI至上”目的是破除“唯SCI”、“唯论文”,而不是不看论文,不讲SCI。教育部、科技部近期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破除“SCI至上”,审慎选用量化指标,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评聘、学生...
“我们对人才的评价不唯论文,主要看科研状态和同行评价。每一个考核周期快要结束前,学院和学校会组织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评审,即使没有重磅的论文,但如果有不错的科研设想,展现出研究潜...
不唯论文,就是要让我们关注科研本身,以科研的扎实成果为论文增分添彩。一段时间以来,SCI指标成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等核心指标,一些学者为...
看,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我们说不唯论文并不是论文不重要了,而是要在评价机制上更加多元化,就如同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所要破除的“唯票”一样,并非不重视了。当然...
又到一年一度考核工作绩效的时候了。2020年,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破“五唯”已成大势。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校教师评价,有些大学已对以往“数论文发奖励”等评价...
人才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不能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把学科影响力,成果原创性,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论文...
要对基础研究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由看数量转为重质量,不把论文作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的主要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3月中旬,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清华大学作报告...
编者按又到一年一度考核工作绩效的时候了。2020年,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破“五唯”已成大势。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校教师评价,有些大学已对以往“数论文发奖励”...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近日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坚决克服唯分...
笔者不少朋友在高校工作,经常在微信群里讨论大学绩效考核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绩效指标体系,客观地说,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的文件精神指导下,包含的范围已...
《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下文简称“措施”),对全国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了全面且具体的改革方案,涉及论文发表、各类国家级科研科技项目评审、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