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戒律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孙亦平.2009年05月27日13:05:00香港宝莲禅寺.点击:0次.制定了若干既适应中国社会情况,又可以约束僧尼言行的僧制或清规,诸如不行乞食,安居寺中修行,僧人务农自养,僧团财产共有等戒条,都对中国佛教的...
略论佛教戒律的现代意义——佚名.佛教三学,即戒、定、慧,乃修学次第,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知戒在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是约束、规范信众,特别是出家信徒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佛教...
本论文为戒律方面法硕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西藏古代法律与佛教根本戒律的暗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戒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戒律及法律及妄语方面论文范文。
那么怎样把戒律现代化,又不违背佛教的根本宗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以,我的论文就选择《戒律的演变与佛教的兴衰》这一课题,主要是研究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世尊本人对戒律是怎样看待的,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是什么;佛陀入灭后,比如说部派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论佛教戒律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孙亦平2009年05月27日13:05:00香港宝莲禅寺戒律可谓是佛教徒防非止恶以确保正行的法律。戒律在梵语中有三义:其一为尸罗(Sila),汉译为戒,乃是佛所制定...
佛教能够延续到今天,不能不说是由于戒律的约束作用。经中说:“毗尼住世,佛法久住。”这是至理。虽然佛教戒律在中国的传布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清规来补充,但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如果说复兴戒律的趋势是为日本佛教指明了一个方向的话,那也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对中国佛教的模仿,在中国留学过的僧人们对之后的日本佛教戒律观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本文译自《东方学术论坛首届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关于佛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论文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中国古代的放生文化——明成满.2008年10月23日09:21:00中国宗教网.点击:0次.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人已有放生的习俗。.《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有好生之德...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
故而,笔者结合寺院教育,环境保护,道德等方面进行探讨夏安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全文共分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佛教戒律定义和分类,在印度...
佛教戒律作为规范、约束僧众及僧团的行为准则,其内容繁多(出家众仪律更为琐碎),从五戒到八戒、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但就“七众”(优婆塞...
1、认识戒律的重要性,树立以戒为师的思想。佛法的总纲是戒、定、慧,而戒为基础。修学的次第是:持戒,修定,发慧。摄心为戒,戒能生定。持戒人少欲知足,三业清净,...
本文拟通过考察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与历史演变,来分析戒律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持戒及持戒的意义作一初步的探讨。一、防非止恶与修习善行...
<在家居士应知50条戒律>释常律一、序文谈《佛教戒律》论“修行念佛多如牛毛——往生极乐少如牛角”戒律者,如...
戒律与生活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家戒,二是在家戒。出家戒是为出家众制定的相应戒律,如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尼戒、比丘...
期待教内人士以此更能坚守戒律,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让不信佛教之人能认识到戒律的积极意义,更能以此作为净化心灵,完善道德的行为规文章观点恐有谬误而...
在佛教不断发展普及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戒律也在随时随地的变化创新,各个历史阶段都涌现出有成就的大师,...
佛教戒律是为在家和出家的佛教徒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戒是出家僧侣和在家信徒共同遵守的用以防非制恶、归向善道正法的戒规,律是专为出家僧侣制定的用以制伏恶行恶念...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佛教戒律里安居论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