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7

生活算个球
首页 > 学术期刊 > 西夏学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没油什么大不了

已采纳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 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3.榷酤与北宋边防 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兰州学刊1987/05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 甘肃社会科学1989/04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 河北学刊1989/06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 中国史研究 1990(4)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11.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12.宋代酿酒业简述 中国史研究 1991/313.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 西北民族研究1991/0216.论金朝经营陕西 甘肃社会科学1992/02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 历史研究 1993/5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1993/0221.宋代画市场初探 美术史论 1993/122.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 西北史地 1993/123.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 1993/224.宋金太原之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1994/0227.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2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 中州学刊1995/02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37.宋代建元与政治 中国史研究1996/04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 宁夏社会科学1997/03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42.西夏酿酒业初探 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 固原师专学报1998/05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 中州学刊1998/0647.论宋夏战争 河北学刊1999/02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文献1999/02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55.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 文史 2001/0256.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 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史学月刊2001/02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 抚州师专学报2001/02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61.漆侠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1/03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65.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66.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71.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2.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73.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见邓小南主编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74.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75.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 中华书局,2004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 2004/02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02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 2004/04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中国农史2004/03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81.《金宋史论丛》读后 史学集刊 2004/0382.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83.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 北京日报 2005-3-7理论版84.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 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286.《宋史》论赞评析 史学集刊 2005/03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 文化读书 2005/10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S189.靖康之变 文史知识 2005/1190.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 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92.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93.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史学集刊 2006/0195.西夏巡检简论 中国史研究 2006/01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6/03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0298.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 见:唐宋变革论 黄山出版社,200699.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 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商务印书馆,2007100.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教学 2007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2104.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105.北宋治河与防边 见澶渊之盟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 文史哲 2008/01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02108.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 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 三秦出版社,2008109.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110.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 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11.宋代放生池考 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8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河北学刊2008/05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2008/04114.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 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115.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117.劝分与宋代救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118.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史学月刊 2010/03119.西夏历史与文化 文史知识 2010/05120.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121.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122.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文史哲 2010/061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2125.宋代救荒中的检田制度李华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126.宋代的捕蝗与祭蝗李华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127.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李华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128.跟随漆侠师学宋史李华瑞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1129.“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李华瑞 文史知识 2012/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3注:更详细内容可参看李华瑞《宋夏关系史》附录五 作者论著目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7-435页。

278 评论

咚董董动

文学硕士论文:从亚述学的进展看西夏学的得失

提要: 本文通过对亚述学学术立足点和研究方法论的初步体会,重新审视了西夏学的发展道路和研究得失,着重指出了在西夏学研究中 语文 学的基础地位和文化人类学思维模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夏学 亚述学 语文 学 考古学 文化人类学 历史编纂

西夏学(tangutology)的历史,若从1804年甘肃武威发现番汉合璧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清人张 澍 据其碑阴所刻之汉文西夏年号“天佑民安”正确断定碑上番字为失传已久的西夏文算起,至今已有将近两个世纪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西夏学学科,则当以1908—1909年间沙俄军官科兹洛夫(п. к. козлов)率领的探险队在内蒙古黑水(khara-khoto)地区获得八千余件西夏文文书并运藏彼得堡为其发端之时[i]。

西夏学发展至今,在 语文 、考古、社会历史三大基础性板块学科的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学科进展渐趋缓慢的现实考验。认真探究其原因,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比较突出的一个缺陷,乃是我们的西夏研究一般都疏于同国际上已有充分发展的类似学科进行比照、切磋以汲取其有资于自身发展之思考角度和方法体系;而放眼世界,我们却发现,竟然有不少成就卓著的研究领域可以给目前的西夏研究提供相当程度新颖意蕴的启发和借鉴!亚述学就是一例。

所谓亚述学(assyriology),乃是得名于近东地区公元前两千年代早期存在的古国亚述(assyria)的一门人文科学。它诞生于十九世纪国力正盛之欧洲诸强在近东两河流域地区考古发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了。而其分支如苏美尔学(sumerology)、赫梯学(hittitology)等,到目前为止也各自成为世界文化、历史研究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次级学科。

从最早的公元前三千年代立国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并首创泥版楔形文字(cuneiform)之苏美尔人(sumerians)开始,中间历经以闪米特人(semites)为主延 祚 近两千年的阿卡德—巴比伦(akkado-babylonian)文明(亚述人的创造即其北部分支),所涉地域西臻东地中海、东越伊朗高原,时间下限直至公元前三世纪伊始的古波斯帝国以及随后的巴比伦希腊化王朝时期。如此广阔的时空范围之内容物皆为亚述学研究的对象,个中原因则是基于上述所有古国民族流传至今的文明记录均采用了书写于泥版上的楔形文字之缘故[ii]。当初楔形文字的运用一如今天的英文,一度成为国际通用 语文 ,甚至连基本与之同时起步但却一向独立发展的埃及文明以及对后世西方文化影响巨大的希伯来文明均受其文书文献的强烈影响。

自古希腊文明以降,上千年来欧洲语言研究的精髓,主要就是集中在侧重考证记录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之书面材料的 语文 学(philology)方面;当然,由于十八世纪以来建立在比较语言学基础上长足发展的西方语言学到今天已是完全改观,传统的 语文 学也早已逾越原来仅仅关注历史的藩篱,philology一词在很多场合已具有指代立足“传统”谱系分类语言学研究基础上之语言研究科学的现代意义。这种基于原始印欧语构拟研究而成熟起来的共时、历时经历充分表明:语言研究只有深入到语音层次的构拟分析,才有可能在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更为趋近古人精神世界的揭示——而这,正是我们今天煞费苦心钻研此类“古董”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亚述学即始于研治中近东地区闪米特及西雅利安诸语之语言学家们的艰苦努力,其真正确立又完全立足于考古学对碑碣遗址的研究和 语文 学对书面文献的解读——单纯的考古学者或 语文 学家要么只给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三维空间的物质填充,要么仅局限于该地远古居民形而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模糊重建;亚述学家则必须一身兼两任[iii],并应当在此基础上,随着亚述学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系统理论,以便指导本学科各方面具体研究工作快捷、迅速、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然而即便是以此原则来具体衡量发展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亚述学界,我们仍然不无遗憾地看到,亚述学家们依然过分偏重于具体而微的语词考据索隐,却鲜有学者自觉构建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尽管如此,亚述学界历来崇尚并遵循的楔形文字语言解构之细致考据为基础、同时贯彻各领域遍地开花的文化人类学精神的研究思维模式,却对该学科研究的进展十分有利。

西夏学的起步,如前所述,其实也完全重复了上述过程。西夏 语文 的基础性研究,是西夏学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际上,这项工作早在西夏时期便已由西夏人自己蓬勃开展起来了,当时对其母语语言文字的研究,虽然受同时代业已成熟之汉语 语文 研究的影响甚为明显,却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其主要目的显然是为了表征民族立国之新创文字的规范和推行[iv]。这与现代意义上的西夏学研究并无多大直接关系。只是其“研究成果”——譬如字典《文海》、《音同》、《番汉合时掌中珠》等——迄今有幸遗存得还相对完整,这就大大便利了我们今天对其民族特质的准确领会。

今天,西夏 语文 的基本研究方法则是 语文 学的比较分类;其比较范围限于同一内容的番汉文本之间、不同的西夏文文书之间、一件文书的不同部分之间以及同一时期西夏文记录和相应的其他历史纪录(主要是汉文记录)之间[v]。这在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体系内,往往只有助于字词意义的获取而无助于语音的构拟 [vi],从而难以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必要的语言比较研究工作。有趣的是,对亚述学的“立身之所”----楔形文字的研究,却经历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过程:早已高度音节化的楔形文字及其所记录的阿卡德语、赫梯语、(特别是)古波斯语等屈折语又多有以表音文字记录且研究较为充分的亲属语言材料,使得这些死亡几千年的语言其语音体系至今已有一个基本公认的标准,这就为今人探索几千年前的古人不复存在的形而上世界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手段。既然亚述学者能以此借鉴来推动亚述学前进,那么,西夏学者又应该怎样面对亚述学在语音构拟和语言比较方面的优势呢?

其实,在西夏学研究早期,为数不多的欧美学者却成就斐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深得自己文化氛围中比较研究法的真传而能下意识地加以运用 [vii];深受西方治学方法影响的民国学者如陈寅恪,在其《斯坦因khara-khoto所获西夏文大般若经考》一文中就西夏文“众生”、“无上”两词所作的简略讨论,既援引相应梵文原词及多种对应汉译,又兼及西夏语言特点,虽失之简约,却颇具比较研究之神采[viii]。这种具有比较性质的条理化思维虽然并不是从亚述学中借鉴的,但不谋而合的作法带来的显著效果,难道不能激发我们有意识地归纳总结,从而使这类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更能为我们自觉地运用?

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半夏的研究综述论文

    天啊!!!!!!!

    提拉米苏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历史学和西夏有关的论文题目

    1、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2、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3、何谓“封臣建国”。4、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5、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6、浅谈古代西域

    无敌美苏苏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宁夏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封面:论文大标题、姓名、学号、院系,第二页:小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有的还有目录);最后结尾对全文观点阐述,及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的其他材料(一稿、二稿那些)

    瞪样的胖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西夏学研究论文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 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3.榷酤与北宋边防 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4.南宋抗金名

    生活算个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半夏的种植研究论文

    一,首选择土壤,适应于白黄土绵土,抗旱,耐水份,出苗壮,到采收时,半夏成熟出粉率领先,无细毛芽白根。二,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横沟条播。按行距12~15cm,株距

    Kinglijij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