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4

大眼睛鱼儿
首页 > 医学论文 > 夏病冬治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情感白羊座

已采纳

大寒小寒,冷成冰团。人们习惯把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并成为“隆冬”,小寒过后,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就要来了。北方天寒地冻,南方则冷彻肌骨。

孩子为稚阴稚阳之体,趁冬季养“藏”最宜进补的时节,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养阴扶阳。具体应该怎么调理呢?

小寒节气天气寒冷,应当以保暖为第一要务。中医有云:“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气血运行的通畅与否,与温度因素密切相关。冬季的保暖,要特别注意头部、背部、足部的保暖。

我们重点来说一下头部保暖。民间有言:“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戴帽子对于保暖很重要,但是,帽子的厚薄程度,也需要根据气温和宝宝的年龄来决定,中医主张宝宝的头要凉,而在日常的护理中,宝宝往往稍微活动就容易流汗,所以即使在冬季给宝宝戴帽子,也要注意帽子的厚度,以免捂得太热,在揭开帽子时寒气趁虚而入引发疾病。

尽管冬天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孩子是纯阳之体,自身的生长能力比较强,所以过度的进补,会给身体传递错误的信号,反而减弱了身体应有的生机。而且,孩子脾胃功能弱,未必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这些进补的食物,过度进补可能反而给脾胃增加了额外的负担,需要科学进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冬令进补要做到全面搭配、膳食平衡,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已达到养阴扶阳的效果。

常见的养阴食物有:银耳、百合、麦冬、枸杞、山药等。

常见的补阳食物有:牛肉、羊肉、鸡肉、核桃、桂圆、韭菜等。

常见的进补形式有:汤、粥、膏、饼、散、粉等。那么,不同的进补形式有什么区别?适合哪些孩子呢?

汤: 汤的进补方式,比其他形式的进补更快、更猛,但是时间不持久,适用于刚刚患过急性病症,邪已祛,身体仍有虚寒的孩子。

粥: 适用于肠胃疾病的恢复期,或素体肠胃比较弱的孩子。

膏&饼: 膏或饼的进补方式,适合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强的孩子。

散&粉: 散和粉是比较容易被吸收的进补方式,可混在饭、汤、粥里分次服用。

小寒节气,在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抵御寒邪及外邪的能力。

运动项目:散步、慢跑、跳绳、踢毽子、球类、滑冰等活动,如果在北方地区遇上了下雪天,孩子们还可以选择堆雪人、打雪仗等活动,让身体在快乐的活动中暖和起来。

运动时间:早晨9~10点,下午4~5点。

宝宝为稚阴稚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些宝宝容易患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如果借助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及四时阴阳规律以平衡机体,利用冬季封藏的特点,可达到“夏病冬治”的效果。

在做好保暖措施的前提下,小儿推拿 擦肺俞 ,使背部发热,有助于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补肾经 有助于补肾益精、温养下元,适用于长期腹泻、久咳、发育迟缓的孩子的调养; 顺揉肾顶 ,可以收敛元气,如果孩子发育慢,出现五迟五软(“五迟”即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即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可以用顺揉肾顶来调理。

但是,不同体质的孩子,调养方法有所区别,侧重点和穴位加减也有所不同,如果家长还不知道孩子是什么体质,可以私信我【体质辨识】,我来告诉你~

218 评论

最爱贺曼熊

华佗医话(二十五) 浅谈冬病夏治及中药穴贴疗法 蔡敬民 关键词:冬病夏治 未病先防 有病早治 既病防复 中药穴贴 夏贴三伏 冬贴三九 中药膏方 一、何谓“治未病”?有哪些方法? “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病后防复,预防为主的思想方法。 例如:人的体质差异,脏府失调,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等功能异常;表现有不同的自觉症状,而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例如失眠多梦,腰酸乏力,自汗盗汗等身体不适感觉,理化检查没有异常发现;临床上被称为亚 健康 状态。再如老年病,或慢性病的休止期,及恢复期;均可用中药穴贴疗法,或内调法,未病先治,病后防复;以达到 养生 保健的目的。 治未病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内调法、外治法,及内外结合疗法。中药穴贴、药浴、刮痧、针灸、推拿等,是外治法;中药膏方、煎剂、药酒、茶疗等,内服的方法叫内调法。内调法和外治法,具有辨证论治的特色,和扶正固本的作用。必须按疗程调治,才有良好效果。 二、什么是中药穴贴疗法? 中药穴贴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方法是:选用温经散寒、宣肺平喘等性能的中药,配制成膏剂,在数伏与数九时,贴敷于相应的经络穴位上,以发挥中药和经络俞穴刺激的双重作用,达到平衡阴阳,扶正固本,未病先治的效果。 三、中药穴贴疗法的适应症及时间? 中药穴贴疗法适用于:咳嗽、哮喘、老慢支、肺气肿、鼻炎、付鼻窦炎、泄泻、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的防治。 时间:夏季从夏至第三个庚日数伏开始(可查看日历),每10天一伏(头三天贴穴最好),共贴三伏。冬季从数九(冬至)开始,每9天一九,共贴3次。 四、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三岁以上的患者均可穴贴治疗;三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禁用。 2.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不宜应用(虽然中药穴贴对人体无妨碍,但是意外巧合,发生不测,误会或纠纷)。 3.较重的皮肤病,及过敏史者慎用。 4.当日不要洗浴,内衣要清洁、松软。局部充血、皮疹者三天不要洗浴。 5.三天内禁食辛辣、炙煿、海鲜发物。 五、穴贴有哪些反应? 1.贴药后1—3小时即可揭去,局部皮肤热、红、痒属于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烧灼样疼痛,应立即揭掉,以免起泡。 2.如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效果更好。但是要注意保护,不要抓破,预防感染;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头穿刺放水,然后用炉甘石洗剂涂搽即可。痛疼、瘙痒者可用无极膏或烫伤膏等。严重者去医院处理。 六、中药穴贴疗法,效果如何? 我曾经在华佗医院治未病科,三年六季,用穴贴治疗24次,患者总计约3000人次,临床随访,有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例一、甘X,男,12岁,2010年7月初诊。 主诉:二、三岁时感冒引发支气管炎、鼻炎,反复发作多年。经常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时好时坏,未能根治;特来穴贴治疗。每年数伏、数九各贴4次,第一年减轻;2014年10月随访:鼻炎、气管炎,已三年发作。 例二、贺X厚,男,50岁,2010年7月初诊。 主诉:患支气管炎二十多年,咳嗽、吐痰、胸闷气短,感冒受凉时加重。穴贴治疗三年,共24次,感觉逐年好转。2014年8月随访:三年未发作。以前夏天不敢开空调,现在可以适应了。 例三、董X雨,女,12岁,2011年7初诊。 主诉:咳喘、吐痰,7-8年;伴鼻塞、流涕,打喷嚏,经常用抗菌素输液治疗,效果不佳。中药穴贴二年,配合中西药标本兼治。2014年11月随访:已痊愈。又介绍亲属孩子来诊治。 例四、付X轩,女,4岁,2011年7月初诊。 主诉:咳喘2-3年,有痰不易吐,反复发作,经常输液治疗,效果不著。中药穴贴二年,症状基本控制。 (以下略)

168 评论

小马楠仔

在一年当中,四季的气候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不同,自然界中的一切植物,受了四季(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于是便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古代医家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并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叙述了四时气候的不同 养生 方法 ,归纳总结《内经》原文可用下表表示:

上表所述,是古人在认识到机体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统一的基础上,对四时 养生 方法所作的具体说明,也就是《上古天真论》中 “法于阴阳”这一摄生原则的具体化 。这种适应四时之变的 养生 方法,对保护 健康 和预防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但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 养生 法则,历代注家确对此解释不一。

①马莳认为:“所以圣人春夏而有 养生 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正以顺其根耳,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注证发微·卷一》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因为 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所以春夏当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也;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也。其观点简单朴素,较符合《素问·上古天真论》之“法于阴阳”的 养生 原则。

②王冰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明 春夏阳盛,而易伤阴,故宜食寒冷而抑其阳亢,秋冬阴盛而阳气不足,故宜食温热而益其阳 。又说:“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所致。

③张志聪注解为“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 故为万物之极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四气调神大论》)所谓“根”,是指人体内部,通过调养使内虚恢复,就不易发病,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姚止庵亦同意张氏观点,认为春夏二季阳气旺盛,而人体的阳气亦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二季气候寒冷,阴气旺盛,人体应之,则阴气外盛而内虚,从而提示四时阴阳变化与人体生命活动关系。

④张介宾则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故张氏明确指出:“所以圣人 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 ”(《类经·摄生》)其所以强调这一观点,主要是顺其时令,调养阴阳,防患于未然。因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类经·摄生》)。

纵观上述,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经文先后连贯来看,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变化是肯定的,它是促使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动力,人体亦应顺从四时阴阳而调之,故春夏养阳以助生长之能,秋冬养阴以益收藏之本,反之则灾害生矣。其想说明的道理与《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一致的, 主张从生活起居,饮食劳倦,精神情志等方而进行调养,以保持正气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体现了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总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原则,是由于各医家所站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一致,故立论各异。如春夏温补阳气,秋冬滋养阴液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说;体质偏颇补救说;春夏祛湿以养阳,秋冬润燥以养阴说;春夏顾护六腑,秋冬调补五脏说;春夏调理心肝,秋冬调理肺肾说等。这些观点各有论据,充实发展了这一原则,为临床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19 评论

相关问答

  • 哮喘的冬病夏治论文

    哮喘如何冬病夏治 夏季来临,中医的“冬病夏治”又掀起了高潮,其中的“主力军”就是众多的哮喘患者。那么哮喘如何冬病夏治呢?一起来看看! 阳气充足,外邪不侵 中医认

    爆米花糖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的论文

    采用补肾为主的方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是符合中医辨治法则的,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亦表明这一治疗大法具有科学根据。当然选方用药时,应当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

    Pocky小豆丁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夏病冬治论文

    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夏天得的病一般都属热性,特别是一些热性的慢性疾病,在温度比较高的时间比较不好医治,而在冬天的时候,利用其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条件下医治比较容易.但

    灵魂尽头z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冬病夏治的论文

    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

    基斯颠奴8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冬病夏治相关论文

    冬病夏治不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法,只是对冬天易发的慢性病有辅助巩固的治疗效果,减少这些冬天易发的慢性病,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等能减少发病的次数。

    安德鲁鱼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