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解读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要:自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即知识”这一命题至今,近两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他开创了西方理性学的先河,同时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疑问。
自盖蒂尔(E.Gettier)在他的著名论文《经过证明的信念就是知识吗?》中提出对传统知识概念的挑战之后,西方哲学家们纷纷提出了各种反驳或辩护,试图从知识论和本体论等不同角度对知识概念给出一个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解释。
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从两个方面对“美德即知识”进行了扬弃:一方面是从德性的分类角度出发,亚里士多德继承苏格拉底理性主义的同时,指出灵魂的欲望部分也有相应的德性即道德德性;另一方面是从知识和行为的转化关系...
西方哲学“美德即知识”的理解(1)对“美德”的理解一般人们所认为的美德一词,含义广泛,不仅指人的优秀品质,也是各种事物的优点和好的本性。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中的美德主要是指人的灵魂的品质,和理性相关,他将人表现出来的优秀善良的品质,如正义、自制、智慧、勇敢...
善的求索——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论浅析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作者:张海仁内容提要:亚里士多德围绕“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个中心命题,探索了“至善”和幸福的德性内涵,达到“至善”…
大牛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硕士论文还是期刊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篇社会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本文是关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中的节制思想探析,节制思想并不是...
当代教育科学基本理论2021年第6期“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教育意蕴摘樊华强要:“尊德性”与“道问学”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尊德性”与“道问学”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
《学记》云:“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
谢维和先生指出: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德育和智育的分离。.作者简介:.谢维和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陶行知留给教育者的“作业”.陶行知留给教育者的“作业”.陶行知先生1926年11月在“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上的讲话中,对学校...